荣升国家二级医院从二级升为三级,说明什么对患者有哪些实质性的好处?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来源:健康界作者:李子君 谷会会2022年1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操作手册(2022版)》,对7月31日出台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下称《评价指标》)进行详细释义,旨在推动这些评价指标落地与科学应用。此前,《评价指标》设置了「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文化聚力」五方面评价指标,共18个具体指标。梳理分析发现,与「国考」指标相比,《评价指标》有以下不同点:一是增加了「党建引领」相关3个指标;二是增加了3个DRG相关指标:医疗质量指数、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三是增加了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效果考核的1个指标,主要针对遴选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公立医院;四是在人员经费占比的基础上,增加了延伸指标「固定薪酬占比」。这些不同,折射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仅与各家医院息息相关,同时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和执业感受。DRG相关指标得到更多应用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能力提升作为二级指标,下设5大指标,涉及专科建设、医疗质量、运营效率、规培等内容。公立医院强不强,关键看专科。为考察公立医院的专科建设能力,「专科能力指数」和「住院患者重点监测病种覆盖率」指标应运而生。其中,专科能力指数基于疾病病种(种类数、例数及疑难程度)、手术操作(种类数、例数及疑难程度)、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住院病死率,以及先进技术应用情况等得分综合计算;住院患者重点监测病种覆盖率则考核重点监测病种的收治情况。在「国考」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下「质量安全」中的指标10「单病种质量控制」,主要考核医院重点病种、关键技术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包括「单病种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等,可视作与上述两大指标的侧重点不同。图源:健康界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降低资源消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以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相应地,设计出医疗质量指数与时间消耗指数两个指标,促进医院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其中,医疗质量指数是基于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RW值和CMI值、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计算得出的综合指数;时间消耗指数则考核医院治疗同类疾病所花费的时间。在「国考」中,「医疗质量」属于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包括功能定位(7个指标)、质量安全(8个指标)、合理用药(6个指标)、服务流程(3个指标)。其中指标8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9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14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均隶属于「质量安全」指标,指标1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隶属于「合理用药」指标,这些指标均与上述医疗质量指数指标相同。与「国考」指标不同的是,本次《评价指标》中的医疗质量指数包含了两个DRG评价指标:RW值和CMI值,以及增加了时间消耗指数。图源:健康界一方面,促使三级公立医院不断提升重大疾病与急危重症诊疗技术能力,提升CMI值;另一方面,则通过时间消耗指数,激励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时间与资源消耗,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更多患者高水平诊疗需求,实现看病就医「又好又快」。图源:健康界对此,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对健康界表示,《评价指标》增加了DRG相关指标,说明评价指标与「国考」指标各有分合,且在「国考」的同时,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质量评价更加细化,这也让公立医院在这方面的发展会更有章可循,更聚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部主任庄良金对健康界表示,进入DRG/DIP时代后,医院必须考虑学科建设与运营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医院和学科发展战略需要,重塑医院管理模式,重视以病种为核心的专科经营管理,优化调整病种结构,平衡质量、成本、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就是以病种管理为抓手提升专科服务诊疗水平,基于DRG/DIP医保支付费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推动DRG/DIP病组优化,最终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和耗材使用标准。同时结合各专科特点,聚焦重点病种执行分析,不断持续改进,提升质量内涵。增加固定薪酬占比考核让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更科学合理「结构优化」也是《评价指标》的重要内容,下设出院手术患者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人员经费占比四大部分。这些指标在国考中都有相同的考核,但是《评价指标》在人员经费占比中增加了延伸指标,即固定薪酬占比。首先,提升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微创手术则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国家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开展与其级别和诊疗科目相适应的手术,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是有差异的,二级医院重点关注三级手术占比。而以攻克疑难危重症为主要任务的三级医院,重点关注的是四级手术与微创手术占比。由此设定了「出院手术患者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出院手术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两大指标。这一要求与「国考」中的指标5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指标6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两者都属于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的「功能定位」部分)一致。图源:健康界其次,要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更加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突出保障功能。国家多次发文提出,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诊疗、中医、护理、手术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收入中的比例。由此设定了「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这一考核指标,以引导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药品和耗材不合理使用,逐步优化收入结构。优化收入结构的同时,相应的薪酬分配制度也需改革优化。《意见》要求,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确定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比例。由此设定了「人员经费占比」这一指标。「医院要不断探索DRG/DIP收付费改革背景下的医院成本核算和薪酬分配制度,在实践中检验薪酬改革的科学性。」庄良金说。「国考」中,在运营效率下的收支结构指标中,指标31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指标33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均与上述两大指标一致。图源:健康界与「国考」不同的是,本次《评价指标》在计算人员经费占比的同时,还设置了延伸指标:固定薪酬占比。所谓固定薪酬,是指医生的工资中没有绩效的部分,每月(年)领取固定的薪水,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社保公积金等。为何要设置这一指标?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认为,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主体,薪酬分配关系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人员经费占比评价的不仅是规模数量,更是结构质量。因此,公立医院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突出保障功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岗位价值、知识价值;同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服务质量等,鼓励探索创新。新增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费用消耗指数考核比「国考」的面更广在「创新增效」板块,《评价指标》下设四大指标:智慧医院建设成效、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万元收入能耗占比、费用消耗指数。与「国考」相比,新增了对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费用消耗指数的考核,而后者也是DRG相关的重要指标。首先,推动「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意见》指出,要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由此设定了「智慧医院建设成效」考核指标,评价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建设情况。该指标依据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9个等级,面向医务人员)、智慧服务分级(6个等级,面向患者)、智慧管理分级(5个等级,面向医院管理者)综合计算结果。在「国考」中,医疗质量相关指标的「服务流程」板块,设立了指标24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用以考核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但并没有涉及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方面的考核。「《意见》显然对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医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出更加创新的智慧服务。」蒋光峰说。在智慧医院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中,「智慧服务」是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智慧管理」则是针对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与此同时,《意见》还激励医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尤其着重提了智慧医院建设,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面更广,鼓励更加创新的举措。《意见》要求推进医学技术创新。面向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的产出,强化科研攻关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支撑作用。科研项目是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量化体现,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桥梁,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争取医院科研项目经费,有助于完善研究基地与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由此设定了「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指标,直接反映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其中,科研项目经费以当年立项批复或签订合同的项目金额为准,包括纵向(国家、部/委、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和横向(非政府机构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含GCP临床试验)的科研项目,不含院内课题和院内匹配经费,不含适宜技术推广、新技术引进、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工作室建设、科普宣传、科研相关奖励等经费。在「国考」中,持续发展相关指标下的学科建设中,设置了指标50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与上述指标一致。《意见》还引导医院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比如,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了激励医院节能减排,更加注重能耗节约与费用控制,提升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合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由此设置了万元收入能耗占比指标。万元收入能耗占比,是指医院年总能耗支出与年总收入的比值,即每万元收入消耗的吨标煤数量;在「国考」运营效率相关指标收支结构部分下,指标34便是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国考」并没有「费用消耗指数」类似指标。费用消耗指数对应《意见》中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图源:健康界费用消耗指数是指通过计算医院DRG患者住院例均费用与区域同DRG组例均费用的比值,衡量特定病组下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在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水平,从而反映医院整体运营能力在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水平,对医院运营管理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价。在该指标引导下,能激励医院持续提升病案首页质量,主动分析同组疾病费用结构,发现医院改进和控费的方向,降低不合理不必要的费用,提高诊疗效率,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新增党建指标国家多次发文,强调全国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由此,《评价指标》设置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情况」「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情况」3个指标,均为定性指标。此前在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均没有设置相关指标考核。在蒋光峰看来,标志着党建与医院各项工作要更加深度地融合。国家同样多次要求,医院应制定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有效抓手,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同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作用。由此,《指标评价》设计了「文化聚力」板块,设置了患者满意度与医务人员满意度两大指标,包括患者(门诊与住院)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环境与标识等方面满意程度;医务人员对薪酬福利、发展晋升、工作内容与环境、上下级关系、同级关系等方面满意程度。这也与「国考」的满意度评价相关指标(指标53-55)完全一致。再次表明,提升患者与医务人员满意度是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变的追求与目标。广告、业务合作:金经理13072506726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姑娘全身白如雪
人工智能吗
2024-01-13 11:20:14
2024-01-15 11:56:49
一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诊治,费用比较低,医保报销比例高,个人负担小。二是对于疑难病、复杂病,由二级及以下医院预约床位,并经绿色通道,能在最短时间内向上转诊到三级医院治疗,可明显缩短在大医院候床时同,三级医院看病不再难、且节约时间和费用。三是在病人痊愈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可以向下转诊到下级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最大程度的替患者节约医疗开支。四是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益,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就医需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现在可以做分级诊疗的医院应该有一些了,也有一些企业正在做这个事,如:趣医
整体来看,于民有利,值得...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提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144号)要求,2021年我局组织相关单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稳步推进全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现将2020年度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如下。  一、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经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全国共1072家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工作,约占当年全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总数的60%。其中,中医(综合)医院977家,中西医结合医院23家,民族医医院58家,中医专科医院14家(见图1)。与上年相比,参加考核的医院数量增加164家,其中新增176家,因合并、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12家,新增医院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山西省、湖南省、陕西省。图1 参加2020年度绩效考核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数量分布  在延续已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2020年度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将持续优化考核体系作为重点,根据新冠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一是根据最新文件、结合最新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指标内涵、说明和意义,持续优化考核参照体系,按时开放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数据填报与质控功能,搭建数据安全防护网络,提升数据采集使用全过程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二是组织专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指标解读、集中答疑、填报指导,累计开展培训4场,培训人次数超10万,发布答疑手册4期,持续强化提升医院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及业务能力。三是积极探索数据质量提升的工作方案,在多源数据比对的基础上,发挥大数据计算和稳定专业团队优势,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对考核数据进行集群测算,组织专家开展4轮数据质控和分析工作,向医院反馈相关数据问题并指导其改进提升。  二、结果分析  根据参加考核的1072家中医医院数据,分析2020年度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指标监测情况。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54.24%,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门诊散装中药饮片和小包装中药饮片处方数在门诊处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20.36%。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为25.71%,与上年基本持平;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为53.74%,较上年增加2.61个百分点。门诊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为13.86%,相较上年减少0.73个百分点,但出院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达61.03%,较上年增加3.86个百分点。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为23.46%,较上年增加3.16个百分点。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中医治疗的比例为83.67%,较上年增加1.24个百分点。此外,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为25.5%、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9.74%,均较上年有所提升。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临床医师能够运用中医临床诊疗思维、辨证施治,体现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  (二)医疗质量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17%,与上年持平;理法方药使用一致的出院患者比例为80.25%,较上年增加5.71个百分点,中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水平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为37.26,较上年下降0.52DDDs;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为76.57%,较上年略有下降;但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比达44.79%,较上年增加4.45个百分点。重点监控药品(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收入占比较上年下降2.96个百分点,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较上年增长4.36个百分点。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为84.56%,合格率为93.55%,分别较上年提高7.19和0.22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推动省内同级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奠定了基础。  (三)运营效率和内部管理方面。2020年,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人员经费占比和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分别为40.28%、32.97%,均较上年略有增加。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108.82元,较上年减少11.16元。门诊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为28.31%,较上年减少1.84个百分点;住院医疗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为61.64%,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中,共有906家医院参加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评价,参评率较上年提升9.84个百分点,平均等级为2.12级,较上年提高0.63。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中,40.58%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3级及以上水平,占比较上年提升近22.63个百分点,但仍有43.94%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2级及以下水平,尚不能实现医院内部门间数据交换的要求;其中有13.43%的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0级,尚未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难以通过信息化方式开展。  (四)持续发展方面。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医护比为1:1.33,较上年进一步提高,已超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达到1:1.25的目标要求。各紧缺医师(麻醉、儿科、重症、病理)占比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为48.41%,较上年增加0.29个百分点;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分别为38.78%、72.80%,均达到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评审有关要求(见图2)。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医院当年总经费比例为0.27%,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经费投入为38.6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但仍有约15.67%的医院未配备人才培养经费。图2 2020年度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情况  (五)满意度评价方面。2020年,参加考核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为86.69分,住院患者满意度为90.45分,均较上年有所提升。相比之下,门诊患者对环境与标识、挂号体验、隐私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住院患者对出入院手续及信息、饭菜质量、环境与标识方面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巩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成果,合理布局院内结构、明晰引导标识、提升门诊挂号和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性、加强隐私保护等,仍然是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医务人员满意度为76.39分,较上年降低0.39分。但在具体维度方面,医务人员对于同级关系的满意程度较高,对薪酬福利、工作内容与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反映出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还需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与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体现岗位职责的薪酬体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持续提升医务人员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六)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2020年,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各地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服务模式和就医流程,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在此背景下,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门急诊患者和出院患者总数较上年分别减少8.33%和7.35%;床位使用率为74.55%,较上年下降9.85个百分点;收治疑难患者比例提升,平均住院日相较上年增加0.19天。各中医医院为确保疫情防控、日常诊疗同步开展,加大防控投入,运行成本增加,收入增幅减少,医疗盈余普遍减少,亏损医院比例增加。2020年,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医疗盈余率平均为-1.12%,较上年下降2.30个百分点;在亏损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中,13%的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100%,57%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资产负债率超过50%。在负债总额中,长、短期借款类债务占比为32.40%,相较上年有所增长,运营风险有所增加。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为10.88%和7.43%,较上年分别增加3.16个百分点和1.22个百分点;门诊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为6.63%和-2.06%,较上年减少2.96个百分点和4.30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4%,同比增长8.99个百分点,增加的部分主要为疫情防控的专项补助,其中,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占医疗活动费用比重为8.44%,较上年提升0.34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各地要对辖区内二级公立中医医院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总结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成效,总结管理经验,加强宣传引导。一是有针对性地指导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提升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能力,补齐医疗服务、运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中的短板,合理配置院内资源,重视专科能力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调整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在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衔接三级医院下转患者。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有效兼顾疫情防控与正常医疗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正常看病就医需求。二是通过改进绩效考核反映出的问题,促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引导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通过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落实功能定位,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明确二级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优化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医院性质、等级规模、发展阶段、学科特点等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和支持政策,巩固对口支援工作成果,推进医联体内管理和技术同质化发展,促进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供支持。二是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落实地方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尤其是要研究建立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下,对公立中医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合理补偿机制,并加大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现有中医服务价格项目,完善新增中医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建立更加合理的医保付费机制,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支持符合条件且临床疗效和成本有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优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中医医院薪酬水平,鼓励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形成更加有利于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发展的政策合力,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运行新机制。  (三)继续扎实做好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大数据思维,对绩效考核涉及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综合挖掘,为科学推动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推动实现卫生健康领域基于数据的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从二级升为三级,说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