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药在调节免 疫力方面调理免疫系统的中药有哪些些独特的?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严重程度高等特点。自2019年底在中国武汉市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目前,尚无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防治新冠肺炎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根据中医理论,新冠肺炎属于“温毒”、“湿毒”、“寒湿”等不同类型的“时行之邪”,其致病机理主要是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卫阳虚衰,正气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方剂或药物进行调节和修复。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对于没有出现发热等明显感染征兆但与确诊或高风险人群有密切接触史或居住史者,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之外,还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清利湿邪、解表散寒、化湿败毒等功效的中成药或单味药物(如金银花、连花清感颗粒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治愈:对于已经确诊为新冠肺炎或有高度怀疑者,在及时就医并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辅以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证候类型和方剂选择,如轻型阶段可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普通型阶段可用宣肺败毒方、清营益气汤等;重型阶段可用血必净注射液、扶正固本汤等;危重型阶段可用四逆加人参汤、补阳还五汤等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反应、改善微循环、保护脏器功能等途径,达到清除邪气、恢复正气的目的。康复:对于已经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的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对人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或并发症,如乏力、咳嗽、胸闷、失眠等。这些患者可以继续服用一些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等功效的中成药或单味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参麦粉等),以促进机体恢复和康复。总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了全链条、全周期、全过程的积极作用,展现了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月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出席,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本身不会引起肺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表示: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这类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此时应当认识到疾病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中医来看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可以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杏贝止咳颗粒等。有很多人担心咳嗽久了会不会加重成肺炎,要明确的是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另外,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何区分风寒还是风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对于临床表现为发热、怕冷很明显、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或咳嗽等症状的,多属于风寒导致,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清解退热颗粒等。对于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明显,怕冷不明显,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等症状的,多属于风热导致,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兼有化湿解表或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或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热炎宁合剂(颗粒)、银翘解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痰热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其中一种中成药,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1至2天后,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盲目同时服用多种功效类似的中成药,特殊重点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米锋称,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米锋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要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米锋表示,要坚持辨证施治,合理选用对症药物;加强用药指导,做好跟踪随访,保障用药安全。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介绍:当前,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中医药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在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的同时,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供给。二是快速扩充中医医疗救治资源。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增加重症救治力量。各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同时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资源利用效能。三是在重症医疗救治中强化中西医结合。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各地的救治专家组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要求各个医院建立医疗救治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共同参与患者诊疗决策,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黄璐琦介绍:经过三年疫情防控,我们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患者可以分层干预。当前,流感、感冒、新冠交织在一起,对于患者,可以选择对症使用的中药,居家进行治疗,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第二,可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为主导,重型、危重型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病亡率。对于上述的疗效,在去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专家评估会报告里给予了充分肯定。第三,在康复中的作用。很多患者都有亲身体会,核酸转阴以后还有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编辑:贾雨沁)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01、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中医药的预防,可以用两句话来说,一句话叫扶正气,第二句话叫避邪气。我们整个的过程,全部是在这两句话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百多次大瘟疫,在这个瘟疫的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得到了中医药的参与。比如说1918年一次流感有五千万人死亡,是一战的死亡人数四倍以上,所以中医药护佑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美国一个学者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的作者,说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的状态呢?向世界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中医药的参与一直是这样,包括在非典、甲型流感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在举措方面,提出来一个防疫包,一套干预系统。防疫包里就是内服的预防颗粒剂,我们已经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它对肺部感染的显著疗效。同时我们在人体上进行了内服中药、外用香囊、口鼻喷剂,这三个方法放在一起。中医药配制成香囊,香囊不是挂在身上的,是贴在身上的。我现在身上贴的香囊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对聚集环境中的人群,给予内服药和佩戴香囊以及口鼻喷剂保护的方法形成一整套预防方法。然后我们的干预系统是什么呢?包括院士团队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与落实,聚焦高危人群与多形式的中医药预防的干预。同时为了说明问题,科研严密的设计加上临床数据反馈的评估。我们中医药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个作用是扶正气,调节机体的内环境,提升免疫力。二是通过外用药作用于黏膜,降低接触病毒的危险度。第三个,通过中药的挥发性物质,芳香避秽,改变病毒依附的生存环境。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发现,我们的预防方药有明显的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的作用。我们靠香囊佩戴的挥发物质能够刺激血清IgA、IgG水平,提高免疫力。02、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清肺排毒汤的临床使用情况如何?清肺排毒汤是第一个发布的向全社会推广使用的处方,我想大家都非常关心,下面我就按照这个处方,从它的开始起源以及它目前使用的情况,以及它疗效的表达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重要指示,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于临床急用、实用和效用为导向,本着第一时间救治病人就是最大伦理的指导思想,紧急启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防治项目。首先是在山西、河北、陕西、黑龙江四个省进行了临床的紧急观察,第一批观察了214例病人,有不同的年龄段。初步观察下来之后,发现它的有效率都在90%以上。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发出了通知,向全国推荐使用,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救治当中使用这个处方。这个处方已经纳入了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当中,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通治方剂。现在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广泛使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已经成为了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另外,在救治的同时也进行了病例的观察,我们首先在上述四个省的基础上,又扩大到了十个省市,66个定点单位进行观察。截至4月12日零时,收治的病人有1262例,现在已经有1253例治愈出院,占99.28%。这其中有57例是重型患者,治疗效果也不错。这1262例病例里没有一例是轻症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病例,从这个结果来看,非常的可喜,阻断了患者向危重方面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这也是这个方子目前临床救治非常大的亮点。大家知道,我们医保已经公布的,救治一个重症患者,平均费用大概在15万左右,这样一个方子,用三天时间,一个疗程也就是100块钱左右,两个疗程也就是200块钱,医保费用支出方面也是很大的节约,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了。我们在山西省也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因为山西省是最早试点的单位,对133例确诊病人当中,其中103例使用了这样的方子。在临床症状方面,改善非常明显,比如说发热症状,三天之内就全部消失。另外,治疗6天之后,肺部CT病灶的吸收也非常明显。另外,核酸的转阴率百分之百,平均转阴时间大概十天左右。我们在山西还对548例疑似患者进行了初步观察,使用清肺排毒汤187例,其中仅有10例转为确诊病例、占5.35%,没有使用清肺排毒汤疑似患者是123例转为确诊病例、占34.17%,这个结果初步可以提示,清肺排毒汤干预特殊人群,有降低群体发生率的积极作用的苗头。此外,在湖北武汉的主战场,这个方子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剂,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免费制备了大量的方剂,进行发放。比如说2月5日以来,为武汉地区定点医院、隔离点等等,总共配送了39万袋,另外为全省配送了复方颗粒剂,有50万剂,所以使用的量也是非常大的。另外也做了初步的基础研究,有一组专家对它的物质基础做了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300多种化学成份,还有200多种入血成份的鉴定工作,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预测有790多个潜在的靶点,初步说明,这个药物可以通过多个成份、多个环节,对新冠肺炎起到调控的作用。特别是它可以有效抑制内毒素的产生,可以避免或者延缓炎症风暴的发生。通过各项临床的观察和初步的基础研究,可以表明,这个方子是个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剂,具速效、高效、安全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诚恳地欢迎国内外各个感兴趣的研究学者,可以将这个方剂与其他的治疗方法做对比研究。03、中医药在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方面效果如何?中西医联手救治危重症,大有可为。中医药在这次武汉抗疫中间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组织专家也制定了三版重症、危重症的诊疗方案,并且推荐了4个方剂和8个中药注射剂,在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它起到的作用是,减缓、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促使危重症转为普通症,从而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就我们在武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我们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后,这些病人的症状都有明显的好转,其中比如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体现了综合救治能够有效地阻止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我们治疗的80例重型患者,基本上综合治疗的有效率在92.5%。对于危重症,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纠正休克,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状态,并为有些机械通气的患者,也就是插管患者拔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我们经治的7例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都在ICU,其中有两例经过中医药治疗以后,很快顺利拔管脱机,两例一个是在第3天,一个是在第7天,而且脱机以后,给普通吸氧,病人呼吸就很顺畅。另外还有3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用中药综合救治以后,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感染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升压药都可以不用了,血压保持平稳。还有1例79岁的老人,伴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病情危重,符合插管的指征,经过我们的积极救治,病人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而且病情由危转安。这些情况表明经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救治,我们对危重症患者是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的。04、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方面有什么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的特色优势,第一个问题,它先要重视排毒,所谓“排毒为先、天人合一”。排毒是什么意思?就是历代的方子当中,比如说清瘟败毒饮,就跟瘟,跟毒有关系,这次我在整个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一些课题的方子里面,有一个药叫黄芩,这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药,现在多种研究都证实了黄芩的抗病毒作用。中医还重视三个要素,一个是气候环境,刚才仝院士一开始就讲的寒湿疫,现在全球都在重视气候的湿度、温度对疫情的关系,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第二个问题,重视专病专方和辨证论治。刚才王伟教授已经讲到了通用的专病专方,还有诊疗方案中的辨证论治。第三个是重视人的体质,一个人得了新冠肺炎,他是无症状感染,他可能过一阵子才发病。发病了以后,有的人治愈了,有人转重了,在过程中的最终结果也不一样,是个体差异。这些是中医注重的环境问题、毒的问题、人的问题。过去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非典,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我们中医药在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方面,都彰显了特色的优势。我们创新要做三个建设,一是人才建设,我们要加强传染病防治中医人才的培养,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先要做这样的事情。二是学科建设,要促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温病学的理论是很丰富的,我们要把原有的理论延续。三是基地的建设,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基地是属于应对临时的、突发的事件,因此要建立一个长期的传染病基地,来有效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性传染病,辐射带动地区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发展,来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体系。05、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药在疫情救治中是否运用了非药物疗法?中医药本身治疗上,除了药物以外,还有很多非药物的疗法,这些疗法在这次新冠肺炎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比如包括像针刺、艾灸、八段锦、穴位贴敷、隔物灸、热敏灸、拔罐等等很多的方法,在治疗上主要针对改善症状。我们统计了600多例的病人情况,恢复期的病人主要存在着14个主要症状,比如说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失眠、纳差、出汗、心慌等等,这些症状,中医药用非药物疗法往往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在很多的医院,像雷神山、金银潭,包括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等,全国驰援武汉的这些单位,无论是在方舱的定点医院的轻症,包括对重症,重症病人配合针刺、艾灸,减少呼吸困难、腹泻、咳嗽等等。包括到恢复期的时候,特别是对肺有些损害的,肺功能的损害等等,广安门医院,包括湖北省中医院牵头的,这十几家单位,用艾灸加火罐,都取得了一些疗效。现在我们承担的科技部恢复期课题刚刚在开展,所以很多数据还有待于最后统计,但是现在已经显示出来,无论对轻型、重症,配合这些非药物疗法的时候,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06、在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科研工作有哪些好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通过这次中医药科研工作,我想有三点值得推广的经验,有两个方向,值得下一步加强,加大研究力度。从经验来讲,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对于推进特别像传染病的这种科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次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救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空前的,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比如说重视科学研究,中国工程院专门成立了中医药的专班,由李晓红院长担任组长,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多方进行支持,所以使得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快速地推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恰恰体现了我们国家大一统的制度优势,也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第二点,面对临床突发新的传染病,临床救治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时候,临床和科研一体化同步推进非常关键。包括我们自己项目组做清肺排毒汤也是,前方救治的同时,进行科学数据的收集,后方有强有力的人员,进行紧密的配合,这个经验也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也取得了很多效果,包括“三药三方”,好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经验。另外前线后方的紧密配合,这两者不能脱节,比如说前方科研需要辅助的东西,后方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支持上去,否则有些东西是断链的。所以这三点,对后期的科学研究,传染病是这样,在其他的中医药科研方面也是这样,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推广,也是提高效率很重要的三个方面。另外,通过这样的科学研究我们发现,在中医药有两大方面非常值得重视研究。第一点,刚才王琦院士提到了,中医药抗病毒的研究,这一点,说句实在话,这么多年是弱化的,科研的投入,各方面的力量是不足的。从这次看来,中医药其实在病毒性传染病方面,确实显示了非常好的作用,有不可替代性。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大家不认识一种疾病,中医药它独特的优势在哪呢?它可以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发病时间、地域、季节等特点,进行病机的分析,然后进行辨证论治,非常快捷地拿出救治方案,用于临床。但是西医要进行病毒分析,动物实验、临床试验,这时候就赶不及。所以这个意义上讲,对未来的急性传染病,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有可能对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是有好处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启示,这也是对老百姓、对人民负责的一个做法。我们中国历史上,初步统计有300多次大型疫病流行,包括中医的很多典籍,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经典,都是大疫之后形成的,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抗击疫病的经验,有好多著作典籍,所以从这里面进行深度挖掘,在当下和未来有很多重要的价值,这一点不能丢弃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策略和手段。另外,这次清肺排毒汤的产生,是得益于葛又文先生在长期治疗流感 这种传染病疾病的经验,结合前期对武汉病例的观察分析,也结合了我们中医的“五运六气”的一些特点,从《伤寒杂病论》里,启用了四个处方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处方。一开始我们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是综合这样的观察,特别是近期的应用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样充分体现了古方新用,中医这种简单的辨证论治的理念也好、诊疗模式也好,有极强的生命力。从这一点启示,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非常独特的,跟现代医学有很大区别。但是,对这种诊疗模式的深入系统的研究,依然非常不够。所以我们特别强烈地建议,将来在国家的重大科技项目部署里面,应该把辨证论治的科学规律、科学基础进一步深化研究,将对发展中医药能够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中医药如何发挥独特优势?面对发热患者就诊和用药等需求激增,中医药系统做了哪些准备?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科学用中药?在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及中医专家回应了这些热点关切。
分层干预、降低转重率,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介绍,中医药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转重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降低病亡率。对于康复过程中核酸转阴后的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中医药可以对症治疗,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在重症患者治疗中,中医能够解决高热、腹胀、便秘等突出症状。”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说,中医的“组合拳”和现代医学共同努力,能够实现“留命治病、治病不伤正”,为患者后期的康复打下基础。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防治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还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中医药对患者可以分层干预。”黄璐琦说,患者对症使用中药居家治疗,能够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
扩容资源、药品保供,中医药系统全力以赴
我国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在此背景下,中医药系统在患者救治和药品供应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黄璐琦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的同时,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并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供给。
同时,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加强重症救治力量,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
此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点中药的保障供应,并推动多元化中药产品供给,推动支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院内制剂、协定处方的生产供应,加强中药汤剂的使用。
早期治疗、全程干预,科学用中药最关键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列出几十种中成药,各省市也推荐了一些中成药,这些中成药该如何使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一般来讲,经过早期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2至3天体温就能恢复正常,若出现咽喉疼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可加用宣肺止咳中成药;若咽喉疼痛很明显,可选用利咽解毒止痛中成药;若出现乏力、呕吐、腹泻,可用化湿解表类药物。
老年人、孕产妇等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张忠德介绍,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以发烧为主就用清热解毒药,以寒湿为主选择驱寒解毒药,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用化湿解毒药,以气喘胸闷为主就用宣肺解毒药。针对高烧、剧烈咳嗽、便秘症状的孕妇,可以选用中医药药典里记载的对孕妇、胎儿没有影响的药物,但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可能出现乏力、失眠、嗅觉味觉下降等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在恢复期治疗上,临床上可选用的治法包括宣肺、润肺、健脾、化湿等,相应的方剂都有不错的疗效。
据新华社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理免疫系统的中药有哪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