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作用对近视有用,能起到防控缓解的作用?

一谈到近视,很多家长都会头疼,真的不想孩子戴眼镜。但是现在近视的人是越来越多,研究数据表明,我国12岁小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已超60%,16岁高中生接近80%,大学生更是高达90%。而小朋友一旦近视,以目前的技术是没有办法逆转的,并且度数还会不断增加。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就可能导致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严重的还会致盲。所以,很多家长都很焦虑,希望有办法可以能让近视发展的慢一点。而不少研究都证实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因此,不少家长都在找这个眼药给孩子用。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上市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所以家长们各显神通,找代购,买一些院内制剂,或医院找熟人稀释、甚至自己稀释。简直就是当成“神药”来用。但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真的值得使用嘛?
低浓度阿托品能控制近视发展吗一个药,要有用,才值得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效果究竟如何。首先,阿托品,是从颠茄和其他茄科植物提取出的一种有毒的白色结晶状生物碱。由于其非选择性阻断M胆碱受体,对睫状肌的麻痹作用比较彻底,所以,目前临床上作为慢速散瞳药使用。阿托品滴眼液,被很多研究证实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尤其是本身每年近视增长不超过50度的人。主要是因为除了睫状肌,我们眼睛的视网膜和脉络膜上均有丰富的M受体,对于调控眼球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而眼球每多增长1mm,就会产生200-300度的近视。因此,阿托品作为非选择性的M受体阻断剂,不仅可以通过麻痹睫状肌让其放松调节,也可能拮抗视网膜和脉络膜上的M受体,使眼球不过度生长,从而延缓近视的发展。同时,不少研究发现,阿托品对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存在计量依赖效应。也就是说,计量更大,效果相对更好。但是,高浓度的阿托品,会有明显的散瞳作用,导致用药后眼睛出现怕光、看东西不清楚。长时间使用,还可能有其它毒副作用。而且停用高浓度阿托品后,近视发展速度会变得更快。也就是说,浓度太低可能没什么效果,浓度高副作用又大,就需要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有研究比较了0.5%、0.1%和0.01%阿托品的使用情况,发现两年后,三组的近视发展度数分别为:-0.30±0.60 D,-0.38±0.60 D,-0.49±0.63 D,三组之间没什么太大差异。但是0.01%浓度的副作用却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因此,认为0.01%的浓度相对合适。既能控制近视的发展,副作用也低。那是所有人都适合用低阿吗通过查看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低浓度阿托品对于调节和瞳孔大小可能还是存在一定影响。所以有些小朋友在使用后,可能依然会有怕光的不适感。而且对于本身调节就有问题的孩子,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毕竟我们看上述的数据,两年近视发展-0.49±0.63 D,多的有涨了100多度的,也就是阿托品对部分人没什么效果。而且,长时间使用阿托品,即使是低浓度的,可能也会有累积效应。因此,个人感觉目前大家对于低浓度阿托品似乎有些太过狂热。确实,低浓度阿托品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但是具体到个人,有多少作用,以及是否可以长时间使用,都需要更加慎重。建议要用可以,但是用之前,最好查一下具体的度数、调节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有副作用;以及使用半年左右,复查看下是否真的有用。

一谈到近视,很多家长都会头疼,真的不想孩子戴眼镜。但是现在近视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小朋友一旦近视,以目前的技术是没有办法逆转的,并且度数还会不断增加。所以,很多家长都很焦虑,希望有办法可以能让近视发展的慢一点。而不少研究都证实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因此,不少家长都在给孩子使用这种眼药水。但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真的值得这么被追捧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阿托品”
Q1 什么是阿托品?
阿托品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甚广的经典药物。在眼科方面, 阿托品可用于验光前的散瞳以及弱视、虹膜睫状体炎、恶性青光眼等疾病的治疗。根据浓度的不同,阿托品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浓度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眼膏或眼用凝胶主要作为散瞳药物,减少度数偏差,但因为副作用较大,影响孩子生活和学习,没办法作为日常使用。
后续有学者发现阿托品在延缓近视进展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考虑副作用的原因,近些年,有部分学者推荐使用浓度为0.01%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但 目前缺乏大样本研究数据,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观察。
Q2 阿托品对眼睛的副作用是什么?
常见:畏光、近视模糊、局部刺激症状。
较少见: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眼睛红、痒、流泪等。
使用不当可能出现全身反应(面色潮红、发热、皮肤干燥、心跳加快等)。为了防止或减轻副作用,滴眼后请用手指压迫内眦泪囊部,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吸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全身反应,必须停药去医院就诊。
Q3 阿托品是治疗近视的“救星”吗?
阿托品不具备治疗近视的功效,但可以控制近视发展的速度。总的来说,短期内更高浓度的阿托品有效性更好,但是长期来看,近视控制的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此外更高浓度的阿托品副作用相对来说也会更大。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有效浓度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虑,不建议家长擅自使用阿托品滴眼液、眼膏或眼用凝胶,应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科学使用。
Q4 阿托品对每个人都有用吗?
并不是,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因人而异。不少研究发现,阿托品对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存在计量依赖效应。也就是说,剂 量更大,效果相对更好。但是,高浓度的阿托品,会有明显的散瞳作用,导致用药后眼睛出现怕光、看东西不清楚。长时间使用,还可能有其它毒副作用。而且停用高浓度阿托品后,近视发展速度会变得更快。也就是说,浓度太低可能没什么效果,浓度高副作用又大,就需要在疗效和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
通过查看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低浓度阿托品对于调节和瞳孔大小可能还是存在一定影响。所以有些小朋友在使用后,可能依然会有怕光的不适感。而且对于本身调节就有问题的孩子,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是否合适,还值得商榷。
Q5 是不是近视了就可以马上去点?
一般情况下,孩子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时候(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两次就诊检查来观察近视的发展),医生才会建议让孩子滴0.01%低浓度阿托品。
医生在使用阿托品之前,通常会先询问孩子的病史,看是否患有不能使用阿托品的疾病,然后会进行验光、眼轴测量、眼压、裂隙灯等检查,确认后再开始使用。同时,也会让家长带孩子定期复查,以便观察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Q6 使用阿托品多久需要复查一次?
使用0.01%低浓度阿托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3个月复查一次。 通过定期随访眼轴的增长情况,就可以了解阿托品有没有效果。另外如果孩子的眼压高了,说明他对阿托品可能不是太耐受,这时候可能需要做停药处理。
因此,目前大家对于低浓度阿托品似乎有些太过狂热。确实,低浓度阿托品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但是具体到个人,有多少作用,以及是否可以长时间使用,都需要更加慎重。建议要用可以,但是用之前,最好查一下具体的度数、调节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是否有副作用;以及使用半年左右,复查看下是否真的有用。
点击查看目录:↓ ↓↓
近视防控必测眼轴,测眼轴必学眼球生物测量……
编辑推荐
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必读
1.系统、全面、深刻地介绍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测量和计算、人工晶状体选择的相关知识。
2.既有各种生物测量优劣的原理对比,又有不同复杂情况下人工晶状体选择与计算的分析与病例,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测算要点。"
读者对象
眼视光医生,眼科医生、白内障专科医生、眼科临检人员
目录
第一章 眼轴
节 眼轴的测量范围及眼轴测量的适应证
第二节 眼轴的超声生物测量
一、基本原理
二、检查仪器
三、检查方法
四、正常表现
五、困难眼的生物测量
六、如何避免测量的误差
七、如何进行异常波形鉴别
八、仪器的维护及保养
九、建议
第三节 眼轴的光学生物测量
一、眼轴光学生物测量的分类
二、眼轴光学生物测量的优点
三、眼轴光学生物测量的应用
第二章 角膜屈光力
节 角膜屈光力的基本计算公式
第二节 角膜屈光力的测量
一、角膜曲率计
二、基于Placido盘成像技术
三、基于裂隙扫描技术
四、基于Scheimpflug摄像技术
五、基于彩色LED反射的原理
六、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原理
第三节 角膜地形图
一、角膜地形图的类型
二、常见角膜地形图的表现
第四节 角膜地形图的应用
一、圆锥角膜的筛查
二、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
三、IOL屈光力的选择
四、角膜接触镜的选择
第三章 角膜散光
节 检测角膜散光的仪器
一、只能检测角膜前表面的仪器
二、可检测角膜前、后表面的仪器
第二节 角膜散光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一、常用的散光矢量分析方法
二、两种常用的矢量分析法
第三节 角膜散光检测和计算的相关研究
一、角膜散光的精准和全面检测
二、散光矢量分析法计算角膜散光
第四章 前房深度
节 前房深度的定义
第二节 前房深度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前房深度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前房深度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 有效晶状体位置
节 有效晶状体位置的概念
第二节 从生物学测量方式和IOL计算公式的演变看有效晶状体位置的变迁
第三节 有效晶状体位置对多焦点IOL和散光矫正型IOL的实际效果的影响
第四节 术后IOL轴向移动对有效晶状体位置的影响
第五节 睫状沟植入IOL有效晶状体位置的计算
第六章 晶状体厚度
节 超声测量法
一、A型超声法
二、B型超声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法
四、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
第二节 光学测量法
一、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
三、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四、扫频源光学生物测量
第三节 IOL厚度
一、超声IOL厚度测量
二、光学法测量IOL厚度
第七章 角膜直径与睫状沟距离
节 角膜直径测量方法
第二节 角膜直径与ICL选择
第三节 睫状沟距离测量
第四节 睫状沟距离测量在ICL中的应用
第五节 病例分享
第六节 超声生物测量仪与角膜直径测量的相关研究
第八章 视轴和光轴
节 视轴和光轴的概念
第二节 Kappa角及α角的测量方法
一、Kappa角的测量
二、α角的测量
第三节 Kappa角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Kappa角对多焦点IOL植入的影响
第五节 瞳孔大小与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关系
一、瞳孔的测量方法
二、瞳孔大小对白内障术后不同IOL植入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第九章 角膜Q值
节 角膜Q值
一、角膜Q值定义
二、角膜球差与Q值
第二节 角膜Q值测量仪器
第三节 角膜Q值的应用
一、角膜Q值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二、角膜Q值应用中的局限性
第十章 眼波前像差
节 人眼波前像差
一、人眼波前像差的含义
二、人眼波前像差的表示方法
三、人眼波前像差的正常值及分布
四、人眼波前像差的主要来源
五、人眼波前像差的主要组成部分
六、 影响人眼波前像差的因素
七、人眼波前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八、人眼波前像差的补偿
第二节 基于角膜像差的IOL优选
一、规则散光
二、球差
三、不规则散光
第三节 波前像差与IOL屈光力计算
一、术前像差测量在IOL屈光力计算中的应用
二、术中像差仪的应用
第十一章 代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第十二章 第二代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节 Hoffer-Colenbrander公式
第二节 Shammas公式
第三节 Binkhorst Ⅱ公式
第四节 SRKⅡ公式
第十三章 第三代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节 Holladay Ⅰ公式
第二节 SRK/T公式
第三节 Hoffer Q公式
第十四章 第四代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节 Olsen公式
第二节 Holladay Ⅱ公式
第三节 Haigis公式
第十五章 第五代及新型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节 第五代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一、Hoffer H-5公式
二、Olsen C公式
三、OKULIX
四、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
第二节 新型IOL计算方法
一、Clarke neural network/Fullmonte IOL
二、Ladas Super Formula/Ladas Super Formula AI
三、Hill-Radial Basis Function(Hill-RBF)
第十六章 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总结及选择策略
第十七章 散光矫正型IOL屈光力计算
节 Toric IOL的患者选择
一、患者主观意愿
二、角膜评估
三、需谨慎使用Toric IOL的几种情况
第二节 Toric IOL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Toric IOL屈光力计算的影响因素
一、角膜散光的测量与取值
二、角膜后表面散光
三、手术源性散光
四、柱镜在角膜-晶状体平面的换算比例
第四节 Toric IOL计算公式
一、Toric IOL术前规划
二、Toric IOL术后效果分析
第五节 Toric IOL病例分享
第十八章 多焦点IOL屈光力计算
节 多焦点IOL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多焦点IOL的成像特点
第三节 预期术后屈光状态的合理设定
第四节 术前精准的眼生物学测量
第五节 术前精准的角膜光学特性检查
一、规则散光
二、球差
三、不规则散光
四、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
第六节 影响多焦点IOL屈光力计算的其他因素
一、手术规划及其精准执行
二、品管圈提升多焦点IOL屈光力计算精准性
第十九章 高度近视IOL屈光力计算
节 高度近视IOL屈光力计算难点
一、高度近视生物学参数测量难点
二、高度近视有效晶状体位置预测难点
第二节 IOL常数的优化
一、有效晶状体位置法(ELP法)
二、激光干涉生物测量欧洲协作组(ULIB)A常数优化数据库
三、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内置优化程序优化
第三节 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优化
第四节 部分IOL屈光力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应用
一、Haigis公式
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
三、Olsen C公式
四、RBF公式
第二十章 角膜激光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节 角膜激光手术影响IOL屈光力计算的因素
一、角膜屈光力
二、角膜屈光指数
三、有效IOL位置
四、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选择
第二节 角膜屈光力修正及替代方法
一、临床病史法
二、无临床资料法
第三节 常用角膜激光术后IOL计算公式简介
一、Double-K SRK/T公式
二、Shammas-PL公式
三、网络公式
四、常用生物测量设备内置公式
五、病例分享
第二十一章 儿童白内障IOL屈光力计算
节 儿童眼部检查前的镇静
一、儿童镇静方式
二、镇静监测与操作流程
第二节 儿童眼部生物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 儿童眼生物结构测量与IOL屈光力的计算
一、眼生物结构测量方法
二、儿童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第四节 儿童IOL屈光力的选择
第二十二章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与常规IOL屈光力计算的差异
一、角膜屈光力的测量误差
二、有效晶状体位置的预测准确性降低
第二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IOL屈光力的计算方法
一、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ASCRS)角膜屈光术后IOL屈光力在线计算器
二、基于OCT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
三、亚太地区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医师协会(APACRS)网站的Barrett True-K公式
第三节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IOL屈光力在线计算器的运用病例分享
第二十三章 角膜移植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节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第二节 前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第三节 角膜内皮移植术后IOL屈光力计算
第二十四章 其他特殊病例的IOL屈光力计算与规划
节 术中后囊膜破裂时IOL屈光力选择
第二节 piggyback IOL
第三节 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IOL屈光力选择
第四节 复杂角膜穿通伤患者IOL屈光力计算
第五节 硅油眼白内障手术IOL屈光力计算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书籍分上篇及下篇对普通及特殊患者的眼球生物测量与IOL屈光力计算进行介绍。上篇讲述人工晶状体计算相关的眼球生物测量,包括:眼轴、角膜屈光力、角膜散光、前房深度、有效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角膜直径测量、视轴和光轴、角膜非球面Q值、眼球像差等;下篇对IOL公式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涵盖代至第五代IOL公式的基本介绍、散光IOL及高端IOL度数计算、各种特殊病例(包括高度近视、角膜屈光手术后、儿童白内障、硅油填充眼、异常角膜等)的IOL度数计算。从基础内容开始介绍,对眼球生物测量与IOL屈光力计算在普通病例及特殊病例中的应用进行清晰的讲解,真正成为眼科医师都能用得上的实用性临床指南。
作者简介
黄锦海,现任""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科和视光仪器评估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OCULUS亚太科研培训中心""副主任, ""眼科和视光学新技术评估与研究组""组长,中国眼科超声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ASCRS)会员,欧洲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ESCRS)会员,美国眼科学会(AAO)会员,美国眼科和视觉研究学会(ARVO)会员。
叶向彧,主任医师,眼科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专家,现任福州眼科医院副院长,白内障学科带头人,白内障科主任。
点击图书标题即可查看购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