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情况下又患上了强迫症会合并抑郁症吗该怎么办?

想要治好强迫症,关键要拥有九种能力,也就是我们的心理免疫力:1、意愿/决心;2、觉察力;3、看清想法的能力;4、离开想法的能力;5、愿意经历的能力;6、专注于当下的能力;7、持续践行价值观的能力;8、与过去和解的能力;9、对变化的了知和接纳能力。如果能够具备九种关键的能力,就可以切断强迫循环,回到当下的生活中来。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揭秘对改变强迫症而言至关重要的 9 种能力,大家可以查缺补漏,哪种能力相对薄弱就有针对性地提升这种能力。每种能力都是从 1 到 7 进行评分,具体需要针对每一个症状进行评估。当前想要解决哪个症状,就在这个症状上用这 9 种能力来评估。一、意愿/决心第一种心理能力叫作「意愿或决心」,这是我们面对所有强迫症状的基本态度,它也决定了我们将会付出多少努力来改变强迫症。重点不在于现在是否成功,而是在于自己有强大的意愿和决心。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描述,看一下哪个选项与自己的情况最符合。1 = 完全没有意愿去改变2 = 想改变,但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承受痛苦3 = 愿意付出些许努力去改变,愿意承受轻微的痛苦4 = 愿意付出较少的努力去改变,愿意承受较少的痛苦5 = 愿意付出较多的努力去改变,愿意承受较大的痛苦6 = 愿意付出很多的努力去改变,愿意承受很大的痛苦7 = 愿意付出任何努力去改变,愿意承受任何痛苦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的意愿/决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好转程度。假如我们一直都想摆脱强迫症但是一直都没有好转,那么首先就要评估这种能力了。试着问问自己是真的想好起来吗?真的愿意付出努力吗?有的人说:「我真想好起来,我被强迫症折磨得太痛苦了,但是我不敢进行暴露,也不愿意做正念,最好可以有一句话能劝服我,让我顿悟。」这种情况下,个体在意愿/决心这一能力上的分数就很低,所以好转是很困难的。曾经有一位来访者从自己家中来到我的咨询室花了七年的时间,因为他没办法离开家,他总是要求自己在离开家的那个瞬间,以及在离家一千米的范围内不能想到、看到或听到任何和他的强迫症有关的信息。一旦在离开家门的时候或者在离家一千米的范围内接触到了任何和他的强迫症有关的信息,他就得回去重新来过,这来来回回花费了他七年的时间。我经过了解才知道,他这次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把家里方便自己实施强迫行为的许多东西都砸了、扔了,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来的。这位来访者在这七年间在家天天练习一件事——跑步,因为他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家里冲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达到离家一千米远的地方。只要在这个极短的时间里没有出现那些强迫行为,他就可以离开家了。为了尽快开始咨询,他从其他省份打车来到上海,身上总共带了不到一万元钱,打车花了 3 000 多元。在第一次咨询过程中他就坚决地说:「我太了解你的方法啦,你以前的讲座、你写的书和文章我都看了,我也看过别的资料,我知道暴露练习最有用,我现在没有时间跟你咨询二十几次,也没那么多钱。我现在就想尽快解决强迫症。直接进行最狠的练习吧,我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可以看到这位来访者的决心和意愿非常强,所以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直接针对最高等级的强迫症状进行了暴露。因为他恐惧的对象在办公场景也好、公共场所也好都很容易找到,所以经过为期七天每天一次的暴露练习,他基本适应了焦虑,停止了强迫行为。就这样一位有强迫症状将近二十年,七年都没有离开家的强迫症患者,经过七天的高强度练习后,回去就直接找到工作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决心和意愿的影响力有多么大!相比之下,如果面对练习犹豫徘徊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自己走出强迫症的决心和意愿到底强不强了。二、觉察力第二种能力叫作「觉察力」。了解正念的人可能对这种能力更熟悉一些。以下是我们面对强迫症时觉察力处于不同水平的描述。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内容,看一下哪个选项与自己的情况最符合。1 = 行为实施结束后才能觉察到2 = 行为实施过程中可以觉察到3 = 行为刚开始就能觉察到4 = 想实施行为的动机一出现就能觉察到5 = 情绪产生时可以觉察到6 = 想法出现后可以觉察到7 = 想法刚出现就可以觉察到觉察力为什么会成为克服强迫症的心理能力呢?评估觉察力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患有强迫症的人都已经知道走出强迫症的方法是什么,但是每次尝试却都收效甚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觉察力不够强。经常有很多强迫症患者会说:「哎呀,我这个强迫行为出现得太频繁了!太自动化了!好像不自觉地就去洗了一下手」或者「我一站起来就下意识地回头检查了一眼,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强迫行为就做完了!」由此可以看到,强迫行为太习惯化了,如果我们的觉察力不够强的话就抓不住改变的机会。因此,如果真的想要改变一种行为习惯就必须得先觉察到它。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坐地铁回家时一不留神就坐过了站,那他要想下地铁往回坐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他得觉察到自己已经坐过站了,对不对?也许是多坐了一站,也许是两三站,总之他得觉察到:「哎呀,我坐过站了!」如果他没有这种觉察力,怎么可能下地铁然后往回坐呢?所以说觉察是改变的前提,一定要在我们想去做强迫行为但是还没有做强迫行为的这个阶段觉察到,我们才有机会去克服自己的强迫行为。当然,觉察能力越强,我们越能及早发现强迫症,也就越有可能从源头远离强迫症的干扰。举个例子,假设一位强迫症患者从地铁座位上站起来离开时脑中出现一个想法:「我可能丢东西了。」然后经由想法认同,他觉得真的有可能丢了什么东西,于是就产生了焦虑情绪。紧接着这种情绪驱动着他决定实施检查行为并且确实回头检查了几次。如果他全都检查完了才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属于强迫行为,那就没有办法干预强迫症了。所以 1 分就是已经检查完了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实施了检查确认的行为。2 分是当他正在检查的过程中觉察到了自己正在做检查的强迫行为。3 分是他刚开始检查就觉察到自己现在已经开始表现出强迫行为了。4 分才是在觉察力方面要求达到的最低分,就是他现在决定去检查,然后他意识到了自己有这种行为冲动,处在一个马上要去实施检查行为的临界点上。我们只有将所有强迫行为都在这个时候觉察到,才有机会去控制它。5 分就是焦虑情绪一出现就觉察到它了。有不少患有强迫症的人能够捕捉到「焦虑情绪」这个信号,这种熟悉的感觉能够帮助人们觉察到强迫症又来了。不过因为导致情绪出现的根源在于对强迫观念产生了想法认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对想法的出现以及当它出现后我们的态度和评价有所觉察,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去看清想法。6 分代表我们可以在想法出现后觉察到它并且打破想法认同。而 7 分就是想法刚刚出现,还没完全结束我们就能觉察到它并且远离它。三、看清想法的能力第三种能力是看清想法的能力。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在前文中分析为什么自己会得强迫症的时候讲过强迫症形成的两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想法认同,即认同了想法的内容而忽略了事实。通过三句话轻松摆脱强迫症时的第一句话就是「看清想法」。这种能力可以从源头上帮助我们识别强迫症,从而避免跌入强迫症的漩涡。也许有些患有强迫症的朋友已经走到不再相信强迫观念的阶段了,但是对于还在强迫观念的迷雾森林里打转的人来说,这种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心灵之眼」。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内容,看一下哪个选项与自己的情况最符合。1 = 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是真的,必须思考和担心2 = 认为自己的想法极有可能是真的,很有必要思考和担心3 = 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可能是真的,有必要思考和担心4 = 认为自己的想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最好还是思考和担心5 = 认为自己的想法可能不是真的,不是很有必要去思考和担心6 = 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可能不是真的,没必要去思考和担心7 = 认为自己的想法肯定不可能是真的,完全没有必要思考和担心事实证明,这个分数越低,好转的难度就越大。患有强迫症的大部分人的得分可能会是 2 分及以上,当然也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可能是 1 分。这种情况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里有个标注叫作「缺乏自知力或妄想信念」。有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强迫症患者知道「那个想法肯定不是真的」,所以可以评估为 7 分,这样的话在面对强迫观念时,我们基本上就不可能再被卷入进去了。有的强迫症患者认为「想法很可能是真的,有必要思考和担心」,这样我们就需要提高其看清想法的能力了。所以当我们想要解决某一个症状的时候,首先需要评估一下自己在看清这个想法的能力上能得几分。如果已经足够高,比如说在 5 分左右,就不需要在解除想法认同上花费太多精力。如果这个得分比较低,那就是在提醒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提高看清想法的能力。在这里先推荐给大家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别人不相信的,我们就不要相信。当我们和家人、朋友说起自己的担忧,而他们的反应都是「不可能」「别想太多了」的时候,那我们就要按他们说的不去相信强迫观念,毕竟强迫观念的属性不是大海捞针就是井中捞月,是没必要的、不合理的、无须理会的。当然,除了经常引起焦虑的强迫观念以外,我们也要看清其他不利于强迫症好转的想法。比如说,我们的想法是「今天就洗一次吧,这是最后一次了,下次开始就再也不做强迫行为了」。我们要意识到这个想法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想法,如果顺从了它,我们就又会滑入强迫症的深渊,我们会发现「最后一次」只是一个幌子,永远也摸不到、够不着,我们将变得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四、离开想法的能力第四种克服强迫症的心理免疫力叫作「离开想法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看清想法的能力就像一对好兄弟一样,谁离开谁都无法真正打破想法认同。就像一个人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趟下没一会儿注意力就被玩手机的想法吸引,于是又打开手机玩了几个小时,根本没法让自己好好休息。大家可以阅读下面的内容,看一下哪个选项与自己的情况最符合。1 = 根本做不到,注意力没办法离开那些想法2 = 很难做到,注意力只可以短暂离开几分钟,就又会想到这个想法3 = 比较难做到,注意力可以离开十几分钟,然后还是会想到这个想法4 = 很努力才可以做到,注意力可以离开二十几分钟,之后还是会想到这个想法5 = 比较努力就可以做到,注意力可以离开三十几分钟,之后还是会想到这个想法6 = 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到,注意力可以离开一个小时左右,之后才会想到这个想法7 = 可以轻松做到,注意力可以离开两个小时左右,之后只是偶尔会想到这个想法所谓「离开想法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将注意力从强迫观念上挪开,去关注自己该做的事情,保持的时间越久越好。如果我们看清想法的能力很强,但是离开想法的能力很弱那也很麻烦。很多时候知道某个想法是不对的、没有意义的却还是会一直想,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很常见。比如说,今天白天发生了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虽然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有什么可以弥补或者改变的余地了,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反复思考和分析这件事,导致晚上睡不着觉。哪怕自己心里想着「已经变成过去式了,没人会在意的,不要再想了」,却还是一时之间难以解脱,这就是我们离开想法的能力不够。强迫症的情形与之相似,我们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只是一种猜测和怀疑,但就是没法不去想它,离开想法的能力就是解决这个困境的突破口。当这种能力只有 1 分时,离开强迫观念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它占据了,这个想法是大脑中唯一盘旋的念头,这种情况下的强迫症往往是比较严重的。2 分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注意力可以稍微离开几分钟,但是很快就又被强迫观念吸引回来,这也是很多人在上班或上课的时候对强迫症感到厌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着我们当下做事的效率,正常思路总是被打断。3 分的情况代表还是比较难以离开强迫观念,注意力保持十几分钟后还是会想到强迫观念,我们在这个时候做事的状态仍是比较被动的。不过假如我们是通过做正念练习从 2 分提高到 3 分的,那也是值得肯定的,这说明自己离开想法的能力在逐步提升。4 分代表我们可以保持注意力二十分钟左右才会又想到强迫观念,坚持的时间越久说明我们对强迫观念的敏感性在下降,它对我们的影响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从 5 分开始我们离开想法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不去关注强迫观念的时间也进一步延长了。我们基本上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了,因为强迫症出现而陷入困境的情况越来越少。毕竟普通人也会有走神的时候,很少有人可以在一天的八小时内都专心致志地工作,所以如果注意力能从强迫观念上挪开一两个小时就基本上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了。五、愿意经历的能力第五种心理能力是愿意经历的能力。这里重点说的是愿意经历焦虑、恐惧这些负面情绪的能力。因为对于情绪选择逃避还是面对,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进入强迫症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情绪驱动。所以这种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走出强迫症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克服强迫症的一张「王牌」。
共2个回答
肖春玲
主任医师
去挂号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三甲
心理咨询科
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症状一般是由患者的焦虑引起的,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强迫症患者一般有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强迫思维一般用多西平,氯米帕胺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选择性戊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双通道抗抑郁药。强迫行为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如脱敏治疗。一般病人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
2020-01-14 12:34
赵玉林
副主任医师
去挂号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三甲
精神科
在强迫症和焦虑症的情况下,临床上往往选择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从选择具有抗焦虑和抗强迫作用的抗抑郁药开始,如选择性戊四环素再摄取抑制剂,它代表如帕罗西汀、氟伏沙明和司他普兰等药物。或者,可以选择三环抗抑郁药,如克罗米芬。此外,心理治疗对强迫症和焦虑症的效果也很好,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通过行为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或一些不良习惯。
2020-01-14 12: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症会合并抑郁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