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 生物物理所身高

“我这双鞋穿了好多年了,我也没注意……”在总台《开讲啦》节目录制现场,一个“小事故”打动了无数网友。主持人撒贝宁发现,地板上不断出现黑渣,原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王志珍院士自嘲“出了洋相”,现场观众却致以掌声。近日,王志珍做客总台《开讲啦》节目,分享她的热血科研之路。01呢子大衣、中式调味料、肥皂,哪个是45年前的出国必备品?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一批访问学者陆续踏上公派出国访学的旅程,王志珍正是其中一员。面对王志珍院士在节目现场对大家的提问,很多人会首先排除呢子大衣,却不料这竟是正确选项。那时出国,国家都会出资为留学生配置一件呢子大衣、两套西装。这一批走出去的年轻人,是中国的一张张“名片”,是一座座“桥梁”,能够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孔。而这件呢子大衣,则代表一个积贫积弱太久的民族面对世界时的尊严和形象。02如何才能成为“旗杆式的人物”?王志珍院士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在节目中,首次披露的中科大建校初始的系主任名单,让现场连连惊呼。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贝时璋、赵九章……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都曾在这里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布置作业,批改论文。王志珍院士说,在母校学习的经历,令她一生受益。她在现场分享了一张钱学森先生的手绘画。画中,钱老用一座旗杆,对自己所期待的人才给出了具体注解——“力学系要培养的是旗杆式的人物”。王志珍院士解读道,“旗杆式的人物,就是高高地竖起来,下面有非常坚实的基础。”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外语文”被置于旗杆底座,作为基础之一。王志珍院士说:“中文是母语,是基础,英文是进行国际交流最起码的工具。要学好中文,还要学好英文。”03我国科研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多大?王志珍院士感叹,上世纪70年代,由于设备匮乏,对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保存都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王志珍院士分享说,一天中午,“土办法”制作的冷冻干燥仪突然爆炸,碎玻璃布满整个房间。碰巧不在实验室的她侥幸逃过一劫。“我到实验室的时候,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不同厚度、不同锐度的干燥器玻璃片,我挂在水池边的一件衣服被磷酸烧得千疮百孔。”正是如此,当她后来有机会从德国带回一件实验器材时,她选择了冷冻干燥仪。这台冷冻干燥仪,大幅提升了当时科研工作的质量。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王志珍院士感慨颇深,“如今大家做实验时使用的仪器装备,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才变得‘世界一流’,更要珍惜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在此前接受总台《吾家吾国》专访时,王志珍曾说,基础研究的突破创新,比大多数人想象中更加艰难。这些造福人类、听起来足以让人心潮澎湃的可能性,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也或许遥遥无期,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魅力。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在实验室里工作。“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王志珍用这句最踏实最朴素的话语,讲述着她奋斗一生的科研事业。综合《开讲啦》《吾家吾国》来源:央视新闻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觉得其实女性跟男性在智力方面是完全一样的,在生物学上讲是完全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女性还得要自强自立自信,你都可以做到和男的完全一样的事情,甚至于你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女性更加细致,更加踏实。以前在我那个时代是完全没有这个字的,没有全职太太这件事儿。但是现在出现了。所以我说这是社会在进展过程当中出现的这种现象。个人可以有个人的选择,但是从全社会的进步性来讲,应该男女平等应该是一定要提倡,而且要执行要做的。2019年3月,77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志珍,在一次对话会上讲到女性要自强自立自信。王志珍,何许人也。据官方资料显示,王志珍,女,1942年7月出生于江苏吴县,九三学社成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7年,王志珍五岁步入了学堂,第二年转学到上海工部局小学(解放后改为上海榆林区中心小学)。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学习。195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所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决意做一个有分量的项目,要“合成一个卵白质”。这确实非常有分量,因为其实世界上没有成功的先例。有好多人经常把这件事情,说成是中国人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当面错过的一个工作。1964年,王志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实习员、助理研究员(1979年晋升)、副研究员(1985年晋升)、研究员(1993年晋升)。1979年―1981年,德国羊毛研究所访问。1979年2月,中国科学院派出第一批30位访问学者,王志珍是唯一女性,她到世界上人工全合成胰岛素成功的三个实验室之一德国羊毛所工作。王志珍的姐姐王志美从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1981年―1982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访问学者。1987年―1988年,美国希望城国立医学中心访问科学家。1988年―199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访问科学家。1991年―1993年,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研究助理。1995年05月―1995年08月,德国哥丁根大学访问科学家。1998年02月―1998年04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200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6年,王志珍称,我国科研领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包括: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大小往往与项目负责人的行政职务相关联;科研成果与科研贡献脱节,有些科研单位的领导人对项目并无实质性贡献,只是在申请经费和组织实施方面做了工作,但项目成果署名却要排在第一;为追求政绩,不论是否需要都可以把科研项目做大;为追求政绩只做保险的而不做开创性的科研项目。王志珍委员建议,对具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应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而不要过早任命其担任行政职务,以免耽误他们的科研时间。2008年―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目前,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志珍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每天从早到晚基本都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她说,我的生活很平常,而且是现在的很多女孩子不愿意过的。但我自己感觉还不错!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志珍 生物物理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