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延煎药机机三延煎药机效率快 多了 ,就 是开盖有 蒸汽好怕 被烫伤怎么办?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1  代煎药,能保住挥发药之效。医院代煎使用的.是自动煎药机,煎煮过程在密闭、高压环境下进行,设定好时间、压力等参数,煎好后经人工或自动挤压,将药液输送到自动包装机包装。我们常用的一些中药,如薄荷、姜黄、石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它们是药材的有效成分,煎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散失,才能保证药效。而全密封的操作自动煎药机,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挥发油成分的逸出。  相反,自己煎药,药液沸腾时,有效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加之高温煎煮,一些成分被氧化所致,并不是更浓。  传统自煎,下药灵活。历代传统医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煎煮方式。煎煮的特殊要求:有些方剂会要求,有些药要先煎(如龟板、代赭石),有些药要后下(如大黄、砂仁),有些还要另煎(如人参)。这样自煎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药时间,医院代煎则无法实现。  那么,下面来看看自煎中药应该注意哪些吧。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2  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阅读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1)——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通用3篇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 1  如今,很多人用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电器来熬中药,但专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药时,最好选择柴火、炭火或煤气灶点燃的明火或专业煮药器具熬中药。用电磁炉熬中药会影响药效。为什么用电磁炉熬中药会影响药效呢?  中药讲究“水火共制法”,虽然电磁炉、微波炉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完全可以达到上述明火的热量,但它们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现代家庭大多使用铁锅、不粘锅、不锈钢锅,但煎制中药最好不要选择这些器皿,一些污染严重地区制造出来的砂锅也不宜用来煎制中药,因为在煎制过程中,这些器皿内的重金属会被药物中的生物碱或其他化学成分置换出来,被患者服入体内,影响健康。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 2  代煎药,能保住挥发药之效。医院代煎使用的是自动煎药机,煎煮过程在密闭、高压环境下进行,设定好时间、压力等参数,煎好后经人工或自动挤压,将药液输送到自动包装机包装。我们常用的.一些中药,如薄荷、姜黄、石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它们是药材的有效成分,煎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散失,才能保证药效。而全密封的操作自动煎药机,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挥发油成分的逸出。  相反,自己煎药,药液沸腾时,有效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加之高温煎煮,一些成分被氧化所致,并不是更浓。  传统自煎,下药灵活。历代传统医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煎煮方式。煎煮的特殊要求:有些方剂会要求,有些药要先煎(如龟板、代赭石),有些药要后下(如大黄、砂仁),有些还要另煎(如人参)。这样自煎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药时间,医院代煎则无法实现。  那么,下面来看看自煎中药应该注意哪些吧。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 3  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2)——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煎中药的方法与技巧通用2篇  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煎中药的方法与技巧 1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煎中药的方法与技巧  现在虽然西药已经很普遍的被运用,但是还是很多人对中药深信不疑。尤其对慢性病,很多人还是选择中药治疗。很多大医院都提供了中药代煎服务,殊不知为了提高煎药的效率,很多都只熬一次装袋了事,浪费了药材。在家自己熬中药,放心又省钱。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熬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如何选择熬药的'锅  1.熬中药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  2.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3.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煎煮次数  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熬药方法  1.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  2.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4.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5.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煎煮时间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老中医贴士  1.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2.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煎中药的方法与技巧 2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煎中药的方法与技巧2017  现在虽然西药已经很普遍的被运用,但是还是很多人对中药深信不疑。尤其对慢性病,很多人还是选择中药治疗。很多大医院都提供了中药代煎服务,殊不知为了提高煎药的效率,很多都只熬一次装袋了事,浪费了药材。在家自己熬中药,放心又省钱。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如何选择熬药的锅  1.熬中药最好的`是陶瓷器皿中的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好。  2.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3.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煎煮次数  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熬药方法  1.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  2.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4.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5.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煎煮时间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老中医贴士  1.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2.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3)——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实用一份  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 1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  你知道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吗?你对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如何保证自煎中药的药效的知识,欢迎阅读。  1.最好用沙锅煎  在家自己煎中药最好使用沙锅,家里没有沙锅用不锈钢或没有破损的搪瓷器皿也可以,但切勿用铁锅或铝锅煎药。因为铁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药的过程中可能会和中药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因此这两种材质的锅不是最理想的煎药器皿。  2.最好用凉的纯净水煎  在家煎药不能直接使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的水质会影响煎药的药效。自来**是用氯消毒的,其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氯的残留,而且自来水的钙、镁离子也容易和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因此,在家煎药时最好选择蒸馏水或纯净水,用放凉的白开水煎药也可以。  3.药材浸泡有讲究  先用冷水浸泡药材,使其泡透,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才能更多地被煎出。其中饮片应浸泡1~2小时,花、茎、叶宜浸泡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50分钟;若为复方药剂浸泡40~50分钟为宜。  4.药材有先煎后煎之分  牡蛎、蛤壳等贝壳类中药,石膏粉、龙骨等矿物类中药,鳖甲、龟板等骨甲类中药,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宜煎出,需将其打碎先煎3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材;芦根、茅根、夏枯草等质轻量大的药材应先煎取汁,然后再用药汁带水煎其他药材;乌头类中药、附子等有毒性的中药也需先煎,因为久煎可以达到减毒、去毒的目的;薄荷、砂仁、豆蔻、荆芥、藿香、钩藤、大黄等含挥发油的气味芬香的中药及不易长时间煎煮的中药,应在其他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投入锅中。想要自煎中药的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给您开出处方后,应该详细询问药材煎煮的顺序。  5.掌握煎煮的火候  煎中药一般需要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的状态20分钟。但需警惕煎煮沙参、牛膝、田七、甘草、桔梗等中药时,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听到沙锅开始“咕嘟”,这时候您要认为是药材煮沸了,就会因煎煮的火候不够,导致其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出来,使药效大打折扣。解表药、芳香化浊药等气味芳香和容易挥发的`药物,要用武火煎煮,煮沸3~5分钟停火,再焖5~10分钟后过滤服用;补益类中药、矿石类、贝壳类、根类、种子类等滋腻、质重、不易煎出其有效成分的药物,应用文火煎40~60分钟。  6.煎药时开盖加盖有讲究  薄荷、苏叶、藿香等挥发性中药开盖熬会使其有效成分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使药效大打折扣;煎金钱草、番泻叶等质轻量大的中药时,如果锅不够大,加盖熬会使药液容易溢出,使药物有效成分减少而影响药效;煎时需要经常搅拌的中药,最好不要加盖煎,搅拌时还要注意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使药材受热均匀,有利于其有效成分完全溶解出来,一般每隔10分钟需要搅拌一次。  7.中药需煎2次  中药一般需要煎2次,每次煎出200~300毫升左右的药汁为宜。因为如果药汁过多,药渣中的有效成分就少了,而药汁少了,药渣会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而影响药效。此外,在药渣丢弃之前,还应该进行适当地挤压,使其中残留的药物有效成分充分、完全地挤压至药汁,以提高汤药的药效。  8.自煎药液储存不隔夜  自煎的汤药不建议隔夜服用,所以您如果选择在家自煎中药最好选择在早起服药前煎好,然后再分早晚服用,且晚上服用的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4)——煎中药能盖盖子吗-煎中药能用矿泉水吗 (菁选3篇)煎中药能盖盖子吗-煎中药能用矿泉水吗1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中药煎煮***加盖子。  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茵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煎透。煎中药能盖盖子吗-煎中药能用矿泉水吗2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  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许多家庭都在用装有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最后,还有煎煮中医的3步骤介绍给大家。煎中药能盖盖子吗-煎中药能用矿泉水吗3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  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许多家庭都在用装有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最后,还有煎煮中医的3步骤介绍给大家。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5)——中药应该如何煎范文二份  中药应该如何煎 1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中药应该如何煎 2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结语:看完文章,是不是大家平时的煎药方法很多都是错误的呢?是不是中药中重要的药效白白都流失了呢?现在学习这些还为时不晚,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学到正确的方法哦,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6)——中药怎么熬才好-煎中药的方法实用1篇  中药怎么熬才好-煎中药的方法 1中药怎么熬才好-煎中药的方法2017  你知道中药怎么熬才好吗?你知道煎中药的方法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煎中药的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药怎么熬才好 煎中药的方法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 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 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 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  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7)——应该如何煎中药汇总1篇  应该如何煎中药 1应该如何煎中药  煎药方法大有学问。若煎法不当,不但会降低药效,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煎出高质量的药汁。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应该如何煎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选好药锅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目前一些人选用铝锅,这是不合适的,更加不能使用铁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但药效会受到一些影响。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而那些曾经用来熬肉汤或者做过菜的锅也是不宜使用的。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一煎之后应立即开始煎第二次,然后将两次煎好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再分两次喝。第二次喝的时候通常药汁已经凉了,应该热一下以后再喝,不要喝凉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很忙,所以可以考虑在晚上时间较为宽裕的时候煎药,然后喝第一汁,第二汁放在第二天早上喝,可以节约时间。  最后,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热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三、掌握火候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近乎于苛刻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煨。  四、注意时间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下面,再介绍几种特殊的煎熬药方法。  1.先煎:有时,医生开完处方,会告诉你其中一味或数味应当先煎。这是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药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煎,有毒类药物如附于、川乌,草乌等则更应先下久煎,以减轻毒性。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煎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  3.包煎: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易被煎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地轻的种子浮于水面,药汁沸腾时易溢出锅外,所以最好包煎。  4.另煎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煎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煎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煎,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一剂药煎成后,若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吃,应及时将药倒出,不宜久留罐中,药液在罐中若放置时间太久,发生凝集,影响药效,在夏天还会加速药汁的腐坏变质。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8)——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范文1份  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 1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  现在虽然西药很普遍的被运用,但是还是很多人对中药深信不疑。尤其对慢性病,很多人还是选择中药治疗。很多医院都在提供中药代煎服务,殊不知为了提高煎药的效率,很多都只熬一次装袋了事,药效达到,还浪费了药材。在家自己熬中药,放心又省钱。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怎样熬中药药效更好的知识,欢迎阅读。  【选择煎药用具】  要选用砂锅,搪瓷器皿或不锈钢器皿,避免与铁、铝和有害塑料制品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煎药前的浸泡】  加水应至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1小时。使水分充分浸入药材里,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煎煮时间】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达到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的目的。  【熬药方法】  1、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  2、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3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4、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5、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 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5、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6、煎汤代水: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7、溶化: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8、生汁兑入: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煎煮中药要注意的细节】  (1)手别碰药:  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很多人在熬制中药前都会用手触碰药材。其实,这样的习惯会影响到药材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2)别用铁锅:  熬药的容器也是很关键的,也是严重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  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3)用蒸馏水:  不要以为简简单单的把水放到熬药壶中就是万事大吉了,其实,水质也是关键。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使用。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煎法药效更好3篇(扩展9)——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汇总1篇  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 1煎中药的方法-如何熬中药  中药的煎煮与熬制方法很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煎煮与熬制方法才能充分的发挥药效,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煎煮方法会使药效大打折扣,疗效甚微,起不到中药该有的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了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中药临床疗效的发挥。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煎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煎药容器选择  煎药容器以瓦罐、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  二、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三、煎药前要浸泡  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冷水漫过药面,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可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延长或缩短,比如花、草、叶类药材可浸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可浸泡时间稍长,30-60分钟。  四、煎药水位选择  由于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药材细胞膨胀时,会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药时需要加够水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药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剂,将两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  五、掌握煎药火候  煎药火候有“武火”和“文火”之分,急火煎煮谓之“武火”,慢火煎煮谓之“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头煎煮沸15-20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药慢煎20-30分钟,二煎药慢煎30-4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焦糊的'药不宜服用。  六、 注意特殊煎法  先煎药  贝壳和矿石类药物,因为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应该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比如龟板、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则需先煎时间长些,煎煮6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某些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替水煎其余的药,处方注明“煎汤代水”。  后下药  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如薄荷、砂仁、豆蔻等。对所有后下药物,也应该先浸泡后再煎。  烊化药  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比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冲服药  某些贵重或芳香类药物不宜加热煎煮的,应研为细末,**煎好的药汁或开水中冲服,如牛黄、麝香等。散剂、药物的粉末和鲜品的自然汁也需要冲服,如沉香粉、三七粉、生藕汁等。  包煎药  有些药物对咽喉有刺激性,或者易粘锅,如辛夷、车前子、旋覆花等,宜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另煎药  有些贵重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避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以另煎,如人参、羚羊角。  七、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饭后一小时服;病在下焦,宜饭前一小时服;急性重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定时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  八、服药食忌  服中药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服药食忌包括两个方面:  病症对饮食的禁忌  如水肿病、心肾病患者应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忌糖;腹泻的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哮喘病人忌发物(鸡鸭鱼虾葱蒜等);肝病患者忌辛辣;肺病患者忌煎炒之物;胃肠病患者忌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药物对饮食的禁忌  如服含有地黄的中药应不吃萝卜;服含有土茯苓的中药应忌茶叶;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时不吃大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不吃蟹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延煎药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