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可以痊愈吗?

1.早期治疗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早期专科治疗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对各种创伤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应从受伤现场即开始进行。意识减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诉说疼痛。对任何有颅脑损伤、严重面部或头皮裂伤、多发伤的患者都要怀疑有脊柱损伤的可能,通过有序的救助和转运,减少对神经组织进一步损伤。遵循ABC抢救原则,即维持呼吸道通畅、恢复通气、维持血循环稳定。要区别神经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现的低血压。神经源性休克是指颈椎或上胸椎脊髓损伤后交感输出信号阻断(T1-L2)和迷走神经活动失调,从而导致血管张力过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低血压合并心动过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为何,低血压必须尽快纠正以免引起脊髓进一步缺血。积极输血和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对威胁生命的出血进行急诊手术。当血容量扩充后仍有低血压伴心动过缓,应使用血管升压药物和拟交感神经药物。2.药物治疗当脊柱损伤患者复苏满意后,主要的治疗任务是防止已受损的脊髓进一步损伤,并保护正常的脊髓组织。要做到这一点,恢复脊柱序列和稳定脊柱是关键的环节。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恐怕是对降低脊髓损害程度最为快捷的。(1)皮质类固醇 甲基强的松龙(MP)是惟一被FDA批准的治疗脊髓损伤(SCI)药物。建议8小时内给药。推荐甲基强的松龙作为治疗的选择,而不是标准性治疗或推荐性治疗方法。另外,也有少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无效并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MP对脊髓断裂者无效,脊髓轻微损伤不需要应用MP,可自行恢复,完全脊髓损伤与严重不全脊髓损伤是MP治疗的对象。但应注意,大剂量MP可能产生肺部及胃肠道并发症,高龄者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感染。总之,在进行MP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也可应用地塞米松,持续应用5天停药,以免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出现并发症。(2)神经节苷脂 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细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层细胞膜有较高的浓度,尤其在突触区含量特别高。用GM-1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年后随访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尽管它们的真正功能还不清楚,实验证据表明它们能促进神经外生和突触传递介导的轴索再生和发芽,减少损伤后神经溃变,促进神经发育和塑形。研究认为GM-1一般在损伤后48小时给药,平均持续26天,而甲基强的松龙在损伤后8小时以内应用效果最好。也有学者认为GM-1无法阻止继发性损伤的进程。目前神经节苷酯治疗脊髓损伤虽已在临床开展,但由于其机制仍不明确,研究仍在继续,因此其临床广泛应用也受到限制。(3)东莨菪碱 通过调整微循环、改善脊髓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减轻脊髓缺血、坏死,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使用越早越好。宜在伤后当日使用。(4)神经营养药 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B12,具有一个活性甲基结合在中心的钴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并进一步转移进入神经组织的细胞器内,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于受损神经纤维的修复。(5)脱水药减轻脊髓水肿 常用药物为甘露醇,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过快可能会导致致命疾病的发生。对老年人或潜在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规的变化,如每天尿量少于1500ml要慎用。恰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血容量不足,并应监测水、电解质与肾功能。3.并发症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死亡可分早期和晚期两类。早期死亡发生于伤后1~2周内,多见于颈髓损伤,死亡原因为持续高热、低温、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等。晚期死亡则发生于数月或数年之后,多由压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营养衰竭等引起,颈髓、胸腰髓损伤均可发生晚期死亡。早期和晚期死亡并无一定界限,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死亡于并发症。但如能给以防治,又能给以良好的康复治疗,则患者非但可以长期存活,并能坐、立、行,甚至参加工作,可见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性。(1)排尿障碍及其治疗 脊髓损伤以后,治疗排尿机能障碍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排尿状况,减轻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使患者在不用导尿管的情况下有规律地排尿,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残余尿,没有尿失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恢复膀胱正常机能。1)持续引流与膀胱锻炼 脊髓损伤早期患者,膀胱逼尿肌无力,尿液为内括约肌所阻不得排出,治疗以留置导尿管引流为好。一般应留置直径较小的橡皮导管或硅橡胶导尿管,最初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以利逼尿肌功能的恢复。1~2周后夹管,每四小时开放一次,夜间患者入睡后应保持开放。在导尿管开放期间,训练患者用双手按摩膀胱,尽量压出尿液。2)预防泌尿道感染和结石 由于膀胱瘫痪,小便潴留,需长期使用留置导尿管,但容易发生膀胱挛缩和尿路感染与结石。久之,感染将难予控制,严重损害肾脏,以致肾功能衰竭。①拍高床头 有利于尿液从肾脏经输尿管引流到膀胱,而减少尿液逆流引起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盂积脓最终损害肾功能的机会。②多饮水 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持2500m1以上,如此则排尿也多,有机械冲洗作用。夏天还可鼓励患者多吃西瓜,理由同上。③冲洗膀胱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短期或间断使用导尿管,使排尿畅通。每日用生理盐水、3%硼酸液或0.1-0.05%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1~2次。④清洁尿道口 留置导尿管以后,由于导尿管的刺激,尿道口处往往可见有分泌物积存,容易滋生细菌,应当每天清除。⑤更换导尿管 导尿管留置过久容易引起感染及形成结石,应当定期更换。普通橡皮导尿管一般每隔1~2周更换一次。若采取刺激性较小、外径较小、内径为1.5~2mm的塑料管,则可间隔2~3周更换一次。换管之前应尽量排空尿液,以便于拔管后尿道道可休息数小时。在此期间内可令患者试行排尿。排尿若能成功,则不必再行插管。平日尿液能自行沿导尿管周围溢出,说明膀胱已经恢复排尿机能,是拔管的指征。3)药物疗法①尿潴留 刺激副交感神经使逼尿肌力量增强、内括约肌开放,以恢复排尿机能。抑制交感神经使内括约肌不处于紧张状态以利排尿,可用肾上腺能受体抑制剂。用抑制尿道和括约肌痉挛药物。②尿失禁 膀胱逼尿肌痉挛:可用阿托品类药物等。膀胱内括约肌力弱:可将麻黄素与Ethinyloestrodiol配伍应用。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应用西药效果不佳,可试用中药缩泉丸或缩泉汤4)手术疗法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可以选用下列手术方法:①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 下运动元性膀胱排尿障碍,于伤后6个月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上运动元性排尿障碍,膀胱内括约肌张力增高,排尿阻力增大,长期不得缓解者,均对经尿道行内括约肌切开术。②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 因有长期排尿困难或尿路感染不能控制,经造影证实排尿障碍的主要阻力来自尿道外括约肌者,可行外道外括约肌切开术。③回肠代膀胱术 由于长期留置导保管或长期慢性尿路感染而发生膀胱挛缩者,可行回肠代膀胱术,以扩大膀肌容量,根除膀胱感染,减少排尿次数。④尿转流术 因有长期排尿障碍行留置尿管而并发生感染者,可做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患者一般情况不佳,尿路有梗阻合并肾盂积水、肾盂积脓、肾功能衰竭者可做肾造瘘术;膀胱挛缩因某种原因不能做回肠代膀胱手术者,可行输尿管造瘘术。
混了这么久知乎,终于发现了一个我有资格回答的问题我不是医生,也不太了解医学知识,我爸爸是一个高位截瘫二十年的人,我印象里就没有爸爸站着的样子。二十年来,没有哪一天我的家人是不希望爸爸能康复的,当然也就想近了各种办法。最最开始的时候 有人说吃一种药就能好点,结果饭盒大的盒吃了十几盒也没效果 再后来,我长大了 才知道这是现在医学的难题 才知道脊柱损伤的严重性,我爸爸是胸部以上有知觉 ,插导尿管 排泄无法自理他是一个很汉子的人,高大魁梧 二十年前才二十几岁,因为公伤造成高位截瘫,心态从充满希望到绝望暴躁,觉得人生黯淡。但是二十年会把一个人的棱角磨平,我觉得让他坚持下来的是妈妈的悉心照顾和家庭的和睦吧,我今年大三,我上初二那年 爸爸买了一辆越野车,自己改装 完全靠两只手就可以开 那年 他第一次开车去接我放学。前年,发买了电动轮椅,他像得到了宝贝一样,爱出去溜达了,总是和其他几个病友一起满哪溜达 就像能走了一样。每天都急着要出去 不想再躺在床上我最初的记忆,爸爸就是这样的,所以我没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因为觉得我的家就是这样的,我的爸爸也不特殊 该打我从来不留情(多数因为学习,后来我没丢脸),越来越大发现 原来他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不能走以外 就是正常人。所以我觉得,即使我们逆转不了现实,就努力去治他的心态2016.2.22——————————————————————————————————1.这个是他的轮椅,前年买的
以前都是需要推得那种
去哪儿也不方便,现在买了这个之后他变得爱出门了,夏天的时候每天都要出去
我们这儿有四五个人都是高位截瘫,后来都买了
他们总一起出去玩,可惜我没拍照片~2.这个是四五年前我爸绣的十字绣,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2×1.2的。在这之前小一点的做了三四个
有人给一万二买
但是没卖,觉得挺有意义的
那一年他天天在弄
后来手法贼厉害首先看脊髓损伤的时间,发生损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脊髓功能可能会进入脊髓休克期,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一般不会超过数月。脊髓休克期内脊髓功能会消失,但并不代表脊髓一定受损,这一期间内脊髓损伤程度就无法判断。因此需要等到脊髓休克期后才能判断损伤程度以及预后。脊髓休克期内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球海绵体以及肛门反射消失(二便失禁)、病理反射阴性。如何判断脊髓休克期已过?与脊髓休克期内相反的现象都是说明脊髓休克期已经度过,对于高位脊髓损伤的病人肌张力、腱反射的变化不是很好观察,所以高位损伤的病人一般观察球肛反射:当用针刺阴茎头的背部时或轻捏龟头施以少许压力时(女性刺激阴蒂),留置尿管者可牵拉尿管,表现为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脊髓休克期过后,就开始评定脊髓损伤分级,国际上一般使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断损伤是完全性的还是不完全性的。A 完全性损伤
骶段S4~5(肛门)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任何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3级
D 不完全性损伤
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级
E 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可能出现肌张力升高。如果是完全性脊髓损伤那么从现在的医学水平来看几乎是没进步空间了,有些病人可能会选择干细胞移植手术,有成功的病例,但是我没接触到。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病人虽然没有多少提高进步空间,但是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很多并发症,通过自身或器械代偿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康复治疗上的康复定义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措施,减轻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得到整体康复而重返社会,可能与您说的康复不是相一致。我的观点是高位脊髓损伤的病人心理康复比肢体康复更重要。一般C6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如果是不完全性的那么通过全面、系统的锻炼可能会使损伤节段下移甚至恢复步行能力,ASIA中的BCD越往后越易恢复。恢复程度还是和损伤程度以及年龄、治疗内容、患者配合度等等相关。总之一句话:不要丧失康复信心,自信、自立、自强!现在解决不了的过几十年也许就能解决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髓损伤能完全恢复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