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什么时候吃最好不吃药会怎么样 探讨高血压药什么时候吃最好患者不吃药的后果和应对方法?

上午,一个警察朋友过来开药,给我讲了一个年轻人高血压的故事。昨天他刚参加了一个同事的追悼会,同事刚过完30岁生日,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大家都知道他有高血压,血压最高200mmHg,其他病情不详,不过他从不吃药,也不听别人劝告去医院看病,结果悲剧了。他是独子,留下的年迈父母悲痛欲绝。试想一下,一对失独老人如何面对这个现实,以后又该怎样生活?其实,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这如同温水煮青蛙。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如果听信医生,他的结局将完全不同 根据他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和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分析,他的高血压最大的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症状之一,当原发病治愈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或恢复正常。继发性高血压除了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危害以外,还可导致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害,其危害程度较原发性高血压更大。因此早识别、早治疗尤为重要。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比如慢性肾脏病、肾上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也不除外他有脑血管瘤,具体病情已无法得知。但无论什么情况,用药治疗,将血压控制达标,避免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是核心治疗,也是各种高血压治疗的硬道理。遗憾的是,许多人对待高血压有许多错误认识,最常见的就是不敢吃药,其他还有:不难受就不用降压药;降压药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就停不掉(担心药物依赖);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血压高了再吃(按需用药);长期使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因噎废食);降压药损害肾脏(担心损害肾脏以及性功能)等,最终这些患者不是毁于疾病,而是毁于健康误区和健康谣言。其实,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这如同温水煮青蛙。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一旦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危重病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当然,通过减盐、限酒、减肥、运动等非药物措施,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过20mmHg,真正的降压治疗还得依靠药物,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性。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可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一些患者,血压高了用药,血压正常了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往往导致血压波动,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往往是在血压不稳的时候发生的。血压正常了是用药的结果,停了药血压当然反跳了。应该“按时吃药”,保持血液中一个恒定的药物浓度,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血压。不可否认,任何药都不能避免副作用。不过,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已将副作用控制的很小。再者说了,降压药的副作用再大也大不过高血压的并发症的危害,担心副作用而不用药控制血压,那不是因噎废食吗?民间关于降压药损害肾脏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首先,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并加速肾功能恶化,这已经是医学常识,控制血压是保护肾功能(保肾)的最主要措施,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通过控制血压都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种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其次,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器质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肾脏”是高血压伤的,而不是降压药伤的。——关于高血压的这些常识,请人人皆知成年人血压 ≥140mmHg 和/或 90mmHg 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肾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 200 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 6 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 成以上脑梗病人、9 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0 1何时启动降压治疗?① ≥ 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15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② < 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0 2血压降到什么目标?降压的靶目标值是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最好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的老老年可适当放松。对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更严格,应该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0 3高血压用药10个误区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收缩压最好维持在110~130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80mmHg之间。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既往临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误区九:降压药伤肾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我想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说临床上我一直对患者说,对待高血压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配一副眼镜矫正正常就OK了,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近视眼一旦形成大多数不可逆的,戴不戴眼镜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许多癌症等,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措施,患者再有钱也可能都无法留住生命。但是,高血压的治疗,既不缺医,又不少药,可仍有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高血压的并发症,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平时不查体,发现了高血压不用药,或者用药治疗了却不达标,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步一步将一个鲜活的生命丧送掉。而最终毁掉他们的不全是疾病,而是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请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高血压,保健品,并发症,误区,药物,脑梗,肾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药什么时候吃最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