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痴呆与帕金森的区别俗称老年痴呆吗?

  “轻断食利于防治疾病,延年益寿。”近年来,“轻断食”作为一个新的健康概念,在全球流行起来,掀起一股风潮。对于那些无法控制口腹之欲,但又需要控制饮食的人群而言,轻断食似乎是个更合适的选择。而专家认为,科学地轻断食的确利于身体健康,但其中有很多学问,不要贸然尝试。  风潮席卷全球  轻断食也叫“ 间歇性断食” ,是指有时正常吃,有时少吃。目前,全球流行的轻断食主要分为 4 个类型:一是隔日断食法,一天正常吃,隔天食量降到 25%~50%;二是 5:2 断食法,一周中有 5 天正常吃,其他不连续的两天为断食日,食量降到 25%~30%;三是果蔬汁断食法,1 个月内选择不连续的 2~5 天断食,只喝白开水、果蔬汁和蔬菜汤,每日摄入热量控制在 300~500 千卡;四是日内断食法,一天的16 个小时中不吃东西,其余 8 小时正常进食。  近年来,轻断食概念的流行离不开一个人和一部纪录片。2012年,英国广播公司将医学博士麦克尔· 莫斯利与 600 人共同实践轻断食的经历,拍成了一部名为《进食、断食与长寿》的纪录片,获得了极高收视率。麦克尔· 莫斯利趁热打铁,出版《轻断食》一书,获得众多欧美明星的追捧,轻断食随即成为一种时尚风潮,席卷整个欧美。据报道,该书已发行 36 个版本,在 80 多个国家畅销,成为意大利、丹麦、巴西、印度等地的年度畅销书,全球6 亿人受其影响投身轻断食。  研究断食疗法十多年的专家说,轻断食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只不过原来叫做“ 禁食” 。专家指出,我国《黄帝内经》中就有食忌疗法、饥饿疗法的记载。起源于先秦的辟谷养生,禁食就是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只不过,辟谷中的禁食要求不吃东西、只能喝水,还要在禁食的基础上进行服气、导引等气功练习。《红楼梦》中也有针对断食治病的描写,比如第 53回中写道:“ 无论上下,只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  现代医学上的“ 禁食疗法” 诞生于 18 世纪的欧洲。1820 年,德国奥托布辛格博士把禁食作为独立疗法用于临床,并在汉诺威建立了第一家以此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院。此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相继制定了禁食疗法相关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禁食医院。据报道,每 10 个德国人中就有 1 人接受过禁食疗法。在亚洲,日本于 1984 年成立了专门指导断食的“ 断疗所” ,编写教科书和辅导材料指导人们科学断食。日本调查发现,13.2% 的民众曾尝试断食,未断食的人中,19.6% 表示很感兴趣。不过,轻断食是否真的健康,还存在一些争议。  很多营养专家认为,每日坚持平衡饮食才是健康之道。对此,专家表示,轻断食的确对健康有好处,但中西方饮食存在差异,西方人肉类摄入量明显高于国人,抗饥饿能力也比国人强,因此,西方传过来的轻断食法不一定适合国人,如果要尝试应进行改良。  专家亲自体验  早在 2008 年,就有专家着手研究适合中国人的断食法,并亲自体验 7 天。体验专家并非完全不吃,而是限制热量摄入。第 1 天,吃了 1.5 千克水果,并用玄明粉灌肠;第 2~6 天,每日摄入热量 350 千卡,三餐喝少量果汁,每天足量饮水。为了克服饥饿感,专家用改良后的苓桂术甘汤代替饮水,补充能量,促进体内脂肪燃烧。7 天后,专家瘦了 5.3 千克,神清气爽。  一位内分泌专家从 2012 年开始研究“ 限食疗法” ,研究前他自己先体验了一把。这次体验分为三个阶段:缓冲期 2 天、限食期 5 天、恢复期 2 天,不是不吃,同样是限制热量摄入。一般来说,成年、轻体力劳动的男性每日推荐摄入热量 2 250 千卡。在缓冲期和恢复期,专家每日摄入 600 千卡热量,而在限食期,仅为 300 千卡。专家说饥饿感是最大的考验,从缓冲期开始,他就想念各种美食。到了正式限食的第一天,他喝完杯里的米糊,还要用水再冲下杯子,不舍得浪费一点食物。从严格限食的第 4 天起,他开始觉得精神焕发,对食物不像之前那样急不可耐。坚持 9 天下来,他体重减了 4 千克,腰围减了 8 厘米,原本略高的血糖、血脂恢复正常。  内分泌专家认为,限食利于人们克制贪欲、逃离诱惑,科学进行对身心有益。后来,专家在内分泌科开展了限食疗法的研究,一些具备适应症的患者加入进来,比如单纯性肥胖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尿病早期及糖尿病患者,很多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医生体验、百姓追捧,轻断食在当下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专家说,首先,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吃出长寿,是人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轻断食概念的流行基于这种诉求;其次,轻断食在西方兴起,在我国部分人群中产生影响,还反映出人们对“ 贪食贪欲” 生活方式的反思,这是社会背景;再次,我国医学界一直提倡健康饮食,但故事没有《轻断食》作者讲得精彩,年轻人求新,再加上出版商运作,于是形成风潮。  有益身心健康  轻断食的健康益处并非主观感受,而是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证实。  减轻体重  研究表明,每周坚持两天轻断食,可降低肥胖者的体重、体脂率、腰臀比。专家指出,多数男性在科学合理地限制饮食一周后,体重会下降 5~7 千克,女性下降 3~5 千克。  促进血液循环  研究指出,轻断食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利于增强全身组织血氧供应。  帮助控制血糖  研究指出,轻断食是一种安全的饮食干预,利于改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研究发现,轻断食可在减少降糖药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专家认为,轻断食在短期内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但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利于防治糖尿病。  降低坏胆固醇  研究表明,轻断食可降低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却不影响“ 好胆固醇” 水平。  预防老年痴呆  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医学院研究发现,每周坚持两天轻断食,控制热量摄入,会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预防阿尔茨海默症(俗称“ 老年痴呆” )和帕金森症。  疏解不良情绪  专家说,断食难免面临饥饿,却会提升幸福感。国外研究发现,52 例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在经历为期两周的断食疗法后,超过 80% 的人抑郁、焦虑程度得到缓解。  减少患癌风险  国外研究发现,轻断食利于降低身体氧化应激水平,而氧化应激水平和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英国有研究发现,每周坚持两天轻断食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并非人人适合  专家表示,轻断食不是简单的忍饥挨饿,而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契机,也是和身体交流的一种方式。轻断食时,不仅要创造一个健康、安祥的生活环境,远离不健康食物,调整情绪和睡眠,还要调整人际环境,给自己更多正能量。  专家强调,轻断食并非人人适合,如果随意尝试,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在开始轻断食前,需要对身体状态进行评估。首先评估自己的体重是否在适宜范围,体重过低不宜采用轻断食。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体质指数(BMI)进行评价,BMI 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小于 18.5 为体重过低,不宜进行轻断食。  其次是评估消化道功能,如果平时有中上腹部不适,并常出现反酸、反食、胃痛等胃肠道症状,或胃镜检查发现有胃糜烂、胃溃疡、食管炎等,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轻断食。  轻断食比较适合肌肉较壮、身体超重、腰围过大、血脂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较差、工作忙碌没时间调整饮食的人。专家提醒,有些人群不适合轻断食,包括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及中枢系统有明显病变者,肿瘤患者,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低血糖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儿童青少年,70 岁以上老年人,低血压者,尝试轻断食后感觉疲倦或昏厥者。  科学断食才有效  专家们指出,轻断食者应注意以下几点:轻断食不是不吃东西,断食期间也要保证低热量的营养摄入;  断食要与运动结合,可进行散步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断食不能只考虑热量不考虑营养,同样是 500千卡,吃果蔬比喝糖水更营养。  专家建议,节日期间饮食过量,造成血脂升高和体重上涨,此时大家不妨试试短期轻断食,比如一周中的周三和周六践行轻断食。断食当天,只吃清爽的果蔬或打浆果蔬汁。若想吃热食,可以吃点不加油和糖的煮水果、蔬菜汤,无油的稀粥稀糊等。若感到饥饿,可以喝一小碗藕粉、杂粮糊、蔬菜小米粥等,但不要加盐和糖。  专家认为,周末禁食更适合国人。周五吃1.5千克水果,其他不吃,喝足量水;周六进行中药灌肠,以减轻胃肠蠕动,缓解饥饿,并摄入 200~400 千卡热量,进行轻体力运动,保证 3 000~3 500 毫升饮水;周日不再需要灌肠,其他和周六一致。新的一周开始,周一最好摄入粥类。此后,进食逐渐从软到硬,从少到多,从清淡到正常,尽量维持低脂的健康饮食状态。  断食日最好不要连续两天,可以选取周一和周四,或周二和周五进行。轻断食也要遵循营养均衡、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原则,食物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可以吃少量主食、适量鱼肉以及蔬菜、水果、坚果等,一天的油盐控制为油10克、盐3克。  专家还提供了一个 5:2 轻断食食谱,供断食日使用,具体如下:  早餐为较稀的青菜燕麦小米粥(小白菜叶80克、燕麦片5克、金丝小枣5克、枸杞5克、小米20克,加 500 毫升水煮成粥);午餐为果蔬浆 3 杯(生藕或土豆100克、草莓和桃肉100克、维生素C片5片,加 400 毫升水,用高速打浆机打成匀浆);下午可以吃 10 克干枣或西梅干;晚餐吃水煮木耳、西兰花(水烧开后加半勺香油、少量盐和酱油);睡觉前半小时吃 20 克用红小豆粉冲的糊糊。
时间:2023年4月19日14:00-15:35地点:中日友好医院综合楼第二会议室主题:“安然迈入老年享受健康生活”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日友好医院第18场记者会。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加强老年人群的健康医疗服务,今天,我们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保健医疗部、血液科、风湿免疫科、神经科的专家代表,重点介绍老年人群特别需要关注的相关疾病的预防、诊疗和科学管理的知识方法。下面我来介绍本场记者会的发布专家: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主任李文歌保健医疗部一部主任乔薇血液科主任李振玲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卢昕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金淼我是宣传处副处长蔡莹莹。下面先请专家介绍相关情况,首先有请肾病科李文歌主任。李文歌:各位媒体朋友,中日友好医院的各位同事、各位领导,在线的各位同事: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块儿讨论老年肾脏病防治的问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安然迈入老年享受健康生活——老年肾脏病由我们保驾护航”。先介绍一位在门诊上经常遇到的病人。病人今年退休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好几年没来看病,他有很长的糖尿病病史,出现夜尿增多也有将近5年的历史了。最近这一个星期才出现乏力,有点恶心呕吐,到医院来一化验,发现尿蛋白有4个加号,有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只有70克(正常的情况在120克以上),血肌酐已经到了650umol/L左右,这个病人现在已经是尿毒症了。这种病人在门诊上是经常遇到的,等到发现有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尿毒症期。而这位病人的病因很可能就是糖尿病肾病所导致。慢性肾脏病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目前是在10.8%左右。肾脏在人体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对它的生理功能通俗的比喻,它是主骨生血。另外,它能保持内环境稳定,排浊利尿。它和骨代谢有关,因为肾脏产生活性维生素D,与钙吸收以及骨代谢有关。像骨质疏松的病人,很多是肾功能不好的。另外,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所以它和血红蛋白生成有密切关系。上述病人肾功能衰竭了以后,会出现严重的贫血。肾脏是代谢毒素的,它是排浊,同时也利尿。它是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也会影响肾脏,它跟这些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肾脏出现衰竭了,心、脑、肺、肝也都会受累,所以肾脏在体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的储备能力下降,是普通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10余倍。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老年人通常有多个疾病并存,同时吃很多种药,因此药物相关的肾脏损伤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老年人是患慢性肾脏病最高危的一类人群。老年人通常患的肾脏病类型,就像刚才介绍的病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类型,还有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炎在老年人群中也不少见。还有肿瘤,肿瘤本身可以导致肾脏损伤,肿瘤相关药物治疗也可以导致肾脏损伤。因为老年人的肾功能已经有明显减退,所以对很多药物的损伤是易感的,老年朋友服用各种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肾毒性。要及时发现老年人得没得肾脏病也很简单,每年当中至少做两次尿常规检查。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肾功能检查,这样就能早期及时发现有没有肾功能受损,给予及时治疗。老年人的饮食要清淡。如果有糖尿病的朋友,血糖一定要达标。有高血压的患者,我们希望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尤其是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药物的肾毒性作用,避免服用肾毒性比较大的药物。不要过度劳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是国内著名的肾脏病专科,现在各个亚专科齐全,在临床上有很强的实力。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在国内也算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专科,自从有了互联网调查以后,连续6年,我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在全国互联网上的点击率都在前10名。目前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官网每年的访问量超过1000万人次,在全国超过千万人次访问量的肾内科只有5家。在北京地区,我们和北大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一直在一个方阵里。自从有了复旦大学排行榜,在华北地区,我们一直排名第4。在精准诊断肾活检上,我们也是国内少数几家单位掌握各种肾穿刺方法的中心,尤其是对孤立肾、疑难危重患者需要做肾活检的,我们也做了很多例,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对各种慢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我们都有优化的治疗方案,也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1992年,中日友好医院已经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个大型现代化血液净化中心,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血液净化中心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在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做腹膜透析方面,我们也是在全国走在前列。在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包括出现肾衰合并心、肝、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国内我们也是有丰富救治经验的中心。尤其是三年新冠疫情期间,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有一支强大的抢救危重症患者的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团队,在疫情期间,每天至少有7名护士到各个病房去抢救危重的、感染新冠、出现肾衰的患者。慢性肾脏病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中日友好医院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能够提供全程诊疗,从早期的及时发现、肾活检精确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各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到出现肾衰以后,做血液透析、肾脏移植,中日友好医院现在的肾脏移植也在全国达到先进水平。对慢性肾衰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危重肾衰患者的救治,我们也有丰富的经验,我们能给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全程的优化治疗。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李主任。下面有请保健医疗部一部主任乔薇大夫介绍。乔薇: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在线的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保健部一部的乔薇,今天我带来的题目是“三驾马车,助力健康生活”。我们家家都有老年人,大家都非常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老年人患病会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所以发病以后难以发现。另外,老年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在治疗上存在着相对的困难。针对老年人疾病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诊治呢?下面我先讲一位81岁老先生的故事。这位老先生因为得了肺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既往还有心衰、高血压、肾脏病等。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老先生痊愈出院了,但是出院以后,陆续出现了一些症状,而且进行性加重,比如餐后头晕、困倦,活动时胸闷、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特别让他头疼的是,他双腿无力,容易跌倒,在老伴搀扶下才可以行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属照顾。他去过各专科就诊,医生说他的肺炎已经治愈,心衰、肾脏疾病控制也非常稳定。但是老先生特别苦恼,情绪低落。他说,为什么我的生活质量这么低,需要别人的照顾,也无法外出参加朋友聚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听说我们科室对老年人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就来到我们医院进行就诊。首先我们采用多学科评估的方法,也就是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多维度地评价老年患者的疾病情况、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等,以及是否存在老年综合征,比如跌倒、衰弱、肌少症、抑郁等。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方案。经过对这位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我们发现他不仅患有高血压,还合并餐后低血压,同时存在肌少症、衰弱和抑郁。什么是餐后低血压?是指进餐后2个小时以内收缩压较餐前下降≥20mmHg,或者餐前收缩压高于100mmHg,但是餐后收缩压低于90mmHg,如果进餐后血压下降的幅度没有达到上述诊断标准,但是出现了如头晕、胸闷等心脑缺血症状,也可以诊断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多,可能与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下降、进食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及胃排空过快等机制有关。针对这位老年人,我们首先为他调整了影响血压的药物,比如降压药、治疗心衰药物,我们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的调整。我们还指导这位老年人,要避免引起餐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比如不能一顿吃得过饱,要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烫的饮食;减少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米、面、粥。经过我们的干预,这位老年人餐后困倦、乏力很快就得到了缓解。肌少症是什么呢?它是与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增龄患病率明显增加。8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67%。肌少症的原因主要是增龄衰老,还与卧床、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基础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相关。肌少症如何诊断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仪器设备(DXA或BIA)测量老年人的四肢肌肉量是否有减少;通过握力的测定看肌肉力量是否有下降;通过步速以及5次起坐时间等检查看躯体功能有没有降低。如果一位老年人存在四肢肌肉量的下降,同时合并肌肉力量下降或者躯体功能下降,肌少症就诊断明确了。针对肌少症,我们有什么治疗呢?首先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像上述那位老年人,我们要治疗他的肺炎、心衰、高血压等。同时,对这位老年人我们给予了积极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饮食干预,要指导他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禽、蛋、奶、鱼的摄入要占每日蛋白质摄入的50%以上。如果常规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能量和蛋白量的需求,我们就要给予相应的肠内营养制剂补充。在运动上,针对肌少症,主要是抗阻训练以及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可以通过拉弹力带、举小哑铃进行;对于有氧运动,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游泳或者跳舞等。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来复诊。我们首先看到这位老年人非常开心,和他之前衰弱、抑郁低落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他告诉我,他不需要家人的照料了,不需要在家人的搀扶下才能行走,他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他可以帮着老伴料理家务,也可以回归社会,和朋友聚会了,这是让他非常高兴的一件事。经过我们检查,发现这位老年人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肌肉量,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年人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他的躯干加上四肢的肌肉量从44.5公斤增加到了51.2公斤,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基于我们对肌少症的干预,使这位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生活质量也就明显提升了。结合这位老年人的故事,我们科室的特色展现出来。我们具有完善的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和系统的老年综合征管理体系;我们有一支非常成熟的老年营养医护团队,形成了规范的营养治疗流程,我们科室是老年科临床营养实施示范基地及优秀基地,也是专科护士临床营养教学基地。我们进行了多次全国技术推广活动,参编多项指南和共识;同时,我们善于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心血管疾病诊治,特别是老年异常血压、心衰、脂代谢异常等;在高龄急危重病症的救治方面,我们也积累了大量成功救治的经验。研究成果被国内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所引用,同时我们也参与很多共识和指南的编写。三驾马车实际上就是老年医学的三大核心,我们通过核心技术--老年综合评估、核心管理方法--多学科团队以及核心内容--老年综合征的管理,真正达到对于老年人全人全程的治疗。希望帮助在座每一位的家人以及我们身边的老年人不断地进行健康水平的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感谢大家。蔡莹莹:感谢乔主任的分享和总结,希望有更多老年人群能够获取这样有益的知识。下面有请血液科李振玲主任介绍。李振玲:各位媒体、线上的各位同道、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的李振玲大夫,今天特别高兴有机会参加“安然迈入老年享受健康生活”主题活动,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血液科和有关老年肿瘤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血液肿瘤老年病人相对的发病率和绝对数越来越高,比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的时候中位年龄都到了70岁了;多发性骨髓瘤也是一个老年性肿瘤,诊断的时候,中位年龄将近60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平均年龄是68岁。这些老年病人怎么治疗,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这些病人有什么特点呢?随着年龄增长,器官功能下降,再加上这些病人合并症比较多,以及他自身的疾病特点,我们必须得有一个精准的诊断、预后分层,给他选择一个特别精准的方法,才能让老年病人得到很好的疗效,也有很好的安全性。有的朋友可能对血液科还不了解,以为血液科就是一个抽血化验或者输血的科室,事实上,我们血液科是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骨髓瘤、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等。对这些老年性疾病,我们要做精准诊断,比如淋巴瘤,要确定病人的淋巴瘤长在什么部位,起源于B细胞还是T细胞,根据病人的年龄、一般情况、肿瘤分期、LDH水平、结外累及部位进行IPI评分。现在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这些病人大都有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我们要综合这些指标给病人做精准诊断和治疗,这样病人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MICM是我们血液科诊断的核心。第一个M就是细胞形态,病人要抽血、做骨穿,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形态。我们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它的免疫标记,做染色体、基因,即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模式,就能给病人精确诊断。比如他是白血病,是什么类型的白血病,预后怎么样,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经过MICM诊断,我们就能得到这些完整的信息。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不一样,它的主要治疗方法不是做手术,而主要是用药物,比如化疗、和靶向治疗结合在一起的免疫化疗、细胞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都是血液科疾病治疗常用的方法。一位患者,60岁的老爷爷,非常喜欢运动,打羽毛球的时候不小心闪了腰,腰痛持续不缓解,到了血液科以后,我们给他做了骨髓穿刺,做了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又做了核磁,最终诊断实际上是多发性骨髓瘤。经过化疗及后续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位患者现在恢复得非常好,又恢复运动了,生活质量也不错。一位80岁的老奶奶,颈部和乳房摸到巨大包块,她是不是得了乳腺癌?经过乳腺活检证实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如此高龄的病人,在从前可能就放弃治疗了,但是我们给这位老奶奶做了评估,评估她的身体情况、器官功能,再结合她的个人意愿,因为这位老奶奶还有家人需要照顾,再加上她不太愿意住院,我们给她制定了主要以口服靶向药为主的治疗方案,效果非常好,乳腺肿块消失,病人能够自己行走,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日医院血液科和医院同龄,目前是首医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诊治基地,还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也是治疗淋巴瘤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优秀示范单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Castleman病工作组成员。血液科年门诊量25000人次。血液科实验室设备齐全,MICM诊断所需的流式细胞仪、染色体核型分析仪、PCR仪,骨髓瘤诊断所需的免疫固定电泳检测仪器及人员技术都是非常完善的。我们的病房除了收治血液病病人,做常见化疗和普通治疗,也有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室,还可以做CAR-T细胞的采集和治疗。对于只需要一天住院就能解决问题的病人,我们收在日间病房,扩大了病人的需求。照片是位于临研所的实验室以及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层流病房。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很快,血液科在这个平台上,用自己周到的服务、MICM为核心的诊断技术,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得到明确精准的诊断。一些老年病人从前可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现在经过精准诊断以后,也能给他选择一个精准的治疗办法,他们也可以有机会治疗好肿瘤,回归社会,获得晚年的幸福。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年轻、积极向上的集体,大家都非常努力,近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欢迎大家介绍朋友到中日友好医院血液科来看病。谢谢。主持人:感谢李主任非常全面的分享。本周是全国癌症防治宣传周,希望李主任的分享能给老年朋友们带来福音,能够更早地得到精准诊断和治疗。下面有请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卢昕介绍。卢昕:各位媒体朋友、线上的听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风湿免疫科卢昕,下面我给大家从风湿免疫角度讲一下免疫部队如何时刻为您的健康做好准备。首先介绍我们的科室。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全国疑难风湿病诊治中心。我科拥有炎性肌病重点实验室,是连续12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排名中排名前10卫的科室。我们也是北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是国家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国际肌炎和血管炎临床研究中心单位。风湿免疫科病的概念是什么呢?风湿科都看哪些病?风湿病的病因是什么,风湿病是由于“受风受湿”所得的疾病吗?其实最早“风湿”一词来自于中医,现代的所说得风湿病里的“风湿”由古希腊词汇“rheuma”翻译而来,原意是指“流动”的意思,后指遍布周身的慢性疼痛。所以,风湿病就是指累及全身骨骼、关节、肌肉等器官的疾病。它不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受风受湿”得的病,风湿病本质的病因是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异常了,因为免疫识别、免疫调节、免疫反应等的异常,导致免疫系统对我们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破坏所致的疾病。因此,风湿病除了累及到骨骼、关节、肌肉外,也可以累及到内脏包括心、肺、肾,甚至神经系统等全身所有的器官。老年朋友是风湿病的常见人群,但年轻人、甚至儿童也会得上风湿病。今天重点来谈谈老年朋友们可能会得哪些风湿病。在我们日常门诊看病中,最常见的老年风湿病就是骨关节炎,它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简单地说就是关节用久了,关节表面的软骨被磨损、破坏了,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疼痛,最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的部位是我们的手指末端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还有脊柱的椎体关节,导致颈椎病、腰椎病的发生。骨关节炎常常是单关节发病的、不对称。相反,另外一个老年朋友常见的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它是一种对称性的,常常累及到双手小关节的慢性关节炎,但手指受累常见的是近端的指间关节,也可以影响到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不同于骨关节炎的软骨破坏,而是关节的滑膜出现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如果不及早诊断和得到正确医治,最终可能会导致关节的畸形和致残。这部分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血中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抗瓜氨酸肽等自身抗体。在我们门诊中,经常碰上老年朋友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就是痛风。痛风是因为血里的尿酸升高,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中诱发的急性关节炎。不同于前面提到的两种慢性关节炎,痛风最好发的部位是下肢,尤其是足趾第一个趾关节。此外,慢性的痛风可能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或者耳廓周围形成痛风石,甚至沉积在肾脏里导致慢性肾损害。痛风在老年男性、年轻男性以及老年女性中都是常见的一个疾病。此外,日常门诊经常碰到老年病人的主诉:“大夫,您看我常常腰腿痛,背越来越驼,身高比原来变矮了,还经常骨折,我吃了很多药,可是疼痛怎么都缓解不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风湿科医生经过仔细询问他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发现他没有上述说的关节炎的情况,就建议他做一个骨密度检测,结果发现他的骨量严重减少,这时候我们就找到了他腰腿痛的病因了—其实这位老年朋友是得了骨质疏松。比方我们来看一个图片,如果把骨小梁用显微镜放大,可以看到正常人的骨小梁的结构是非常规整的,小梁是非常均匀的,而骨质疏松骨的小梁变细了、坍塌。可想而知,这样的骨头的硬度和密度都是下降的。因此,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就是因为骨的硬度和密度下降,容易发生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最易引起骨折的部位包括髋、椎体、腕等。而老年朋友一旦出现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和髋骨折,就会导致长期卧床,这无疑给老年朋友的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危害。除了上述常见的疾病以外,风湿科门诊还经常看到一些病人,因为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或无力、或者肝肾功能化验异常、血液细胞化验异常,甚至不明原因的疲乏、消瘦等,辗转在各个科看病,都不能得到确诊,这时候不要忘了,这位病人朋友可能是患上了复杂的风湿病,比如老年人中可能患的复杂风湿病包括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成人斯蒂尔病、IgG4相关性疾病等。这些病也需要到风湿免疫科来就诊。因此,我们风湿科免疫科也是内科疑难杂症诊治缺少不了的一个科室。在风湿病的诊断中,除了经过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外,最重要的诊断手段离不开实验室的化验检查,而化验检查里最重要的是跟各种风湿病高度相关的自身抗体的检测。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实验室拥有全国目前开展的所有风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的所有的技术、设备和能力,我们可以做到通过自身抗体的筛查,对风湿病病的进行早诊早治,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抗体的差异对疾病进行精准分层,并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自身抗体滴度评价治疗的疗效和病人的转归。此外,我们科也是炎性肌病的诊治中心,凡是累及到肌肉的疾病,如出现肌肉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血里肌酸激酶增高,这时候可能需要通过做肌肉活检来帮助确认肌肉相关疾病,而我们科室是全国目前风湿免疫领域里唯一可以做肌肉活检来帮助诊断炎性肌病的科室。经过肌肉病理的分析,我们给病人提供一个精准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这也是我们在炎性肌病的诊治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保障。老年朋友们,如果您有腰腿痛、关节肿痛、有不明原因的发烧、口干、眼干、口腔溃疡、脱发、皮疹、头痛、周身难受不适等症状,请不要再辗转在各科室不停的就诊,您到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来,请放心交给我们风湿科医生,我们风湿科为您的骨骼、关节、肌肉的健康保驾护航。最后祝所有的老年朋友们能够“安然迈入老年,享受健康生活”。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卢昕主任。下面有请神经科副主任医师金淼介绍。金淼:尊敬的现场的媒体朋友以及线上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次“安然迈入老年享受健康生活”主题记者会。我给记者会又加了我们自己这个专业的一个小专题,就是“让我们有尊严快乐地老去”。神经科应该是属于内科系统,神经科应该是属于内科系统,但其实我们科是一个内外兼修的科室,我们既有内科传统的诊治项目,同时也有外科相关的像介入、微创诊治项目。我们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北医、协和、首医和中医药大学博士点。我院神经科专病门诊是北京神经科系统很早开始建立专病门诊的医院之一,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些专病门诊?到现在为止我们有将近20个专病门诊,为什么这样?大家可能也遇到过这样的事,当您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这个医院有很多知名的大夫,但是这个科你要挂哪个大夫的号呢?你能确定地知道吗,不一定。你知道你自己得的是什么病,可以去挂相应的专病门诊,您挂上这个号以后,一定是得到我们医院在这个专业最专业、最好的大夫给您服务,这就是我们建立专病门诊的初衷,我们现在把专病门诊完善到将近20个,比如记忆减退门诊、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门诊、脑血管病门诊,这些都是和老年疾病关系比较密切的门诊。神经科的特色,像认知痴呆专业,我们有完善的认知障碍相关测评量表和相关检查,我们建立了2000多例患者的庞大的痴呆患者病例库。我们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了多项在认知障碍领域里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以及一些全国的临床药物研究。我们老年痴呆方面的诊疗水平,是全国走在最前沿的单位之一。我们的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是在北部城区最早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的,大概11年前,我从国外学习回来以后建立了帕金森病专业门诊。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除了帕金森病专病以外,还联合神经外科、康复科、中医科、心理科等,组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多学科会诊团队,我们可以给病人提供多学科、多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我们有完善的DBS术前评估体系,也可以进行肉毒素注射等等,这些都是帕金森与运动障碍专业门诊的特色。我们的脑血管病门诊,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静脉溶栓的单位之一,卒中的溶栓、取栓都是有专业的团队、有专门的绿色通道,我们可以完善高分辨率核磁等这方面的检查。我们的神经遗传病专业是在国内最早开展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研究的单位,当时这个研究项目相关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当时的卫生系统都是得到最高级别的奖项。我们的神经肌肉病专业是可以独立完成神经病理检测的,这也是在很多医院不一定能实现的。我们急诊神经科有脑血管病卒中疾病绿色通道,如果我们在诊室接诊到急性卒中病人,如果符合要求,我们就会给病人优先检查、优先治疗,我们会有一个绿色通道,让他尽快完善这些检查,如果符合标准条件的患者,我们会尽快安排溶栓或者取栓相关治疗,因为这些都是要争分夺秒的,我们知道溶栓和取栓都是有时间窗的,要争分夺秒去做这些事情。回到老年相关的主题,神经科跟老年疾病的关系特别密切,比较常见的三个疾病,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一个是帕金森病,俗称震颤麻痹;还有一个就是卒中,俗称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说话语言重复,一句话说好几次或者一个问题重复问,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下降。前段时间有一部网红电视剧《都挺好》,里面有一个重要角色苏大强,他的表现其实就是老年痴呆的表现。它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到晚期会发展到不认识家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整个病程大概会有10多年的时间,比较长,对患者本人、对家庭、对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老年痴呆是特别跟年龄相关的一个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有明显上升。年轻人得阿尔茨海默症是非常少的,60岁以上的发病率就会上升到6.6%左右,到85岁以上,发病率会达到20%-30%,有1/3的患者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增加,这也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问题所在。跟老年相关疾病,像老年痴呆,真的是跟年龄非常相关。中国现在大概有老年痴呆患者900万左右。遗憾的是,这个病目前暂时没有特效药物,大家都在进行相关研究。但是,这个病虽然不能治愈,我们是不是就不治了呢?答案坚决是否定的。这个病早期干预、早期诊断、早期就医、早期治疗,我们能明显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能说治不好这个病就不治了,不是这样的,治和不治肯定不一样。帕金森病同样是一个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大家比较熟悉的是颤抖,肢体的抖动或头部的抖动。门诊里很多病人首次就诊都说我手抖了,我是不是帕金森了?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比如肢体僵硬、步态异常、动作缓慢。在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中,以颤抖来就诊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要诊断帕金森病,必备的一个诊断标准是动作迟缓,如果病人没有动作迟缓,帕金森病的诊断是暂时不能成立的。还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失眠、便秘、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帕金森病同样也是跟年龄相关,一般在60岁以上的病人发病机会相对会增多,65岁以上我国的帕金森病患病率是1.7%,目前大概有360万—400万左右帕金森患者,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一样,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但是我们通过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治理药物,包括使用一些手术及康复结合治疗,同样能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仍然建议,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就医、早发现、早治疗,绝对跟您不去管它不一样。例如一位8年的帕金森病患者,他原来走路很慢,经过药物治疗以后,又给他进行了DBS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病人走动活动的情况明显不一样,速度快多了。目前,脑卒中已经上升至老年人致死病因的首位。脑卒中大家会相对更熟悉一点,见到的比较多一点。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我们一定要反复宣传,告诉患者,一旦出现有可能的蛛丝马迹,比如突然间半边身子不好使了,半身麻木了,口歪眼斜了,眼睛突然间看不清楚了,或者突然间自己掌握不好平衡了,出现类似症状的时候,请您一定尽快去医院急诊就诊,我们要赶紧明确患者是不是有卒中了。如果有卒中的患者,在时间窗之内,我们会尽量给他进行溶栓、取栓等相关治疗。如果已经超窗了,我们同样也有非常成熟、规范的急性期脑血管病脑卒中的治疗。急性期治疗结束以后,出院以后还要进行康复锻炼,而且要做好二级预防,预防患者将来再次复发,我们要降低复发率。对脑卒中,我们建议早发现、早诊治、重康复、防复发。一位84岁的患者,突发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左侧肢体无力5个小时,当时我们在急诊做了CT,没发现出血,但是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我们给她尽快完善了血管造影,发现有一根大血管,到颈动脉末端以后,后面就不再显示了。我们给她及时进行了取栓治疗,从病人的脑血管里取出来的血栓有1公分多一点长,这个血栓被取出来之后,这个血管完美地显影了。血管显影以后,血液恢复再灌注,这时候患者的症状迅速改善,他的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口眼歪斜都迅速改善了,一周以后患者就出院了。他来的时候左侧肢体都已经动不了了,肯定是不能生活自理了,一周以后出院,完全恢复了生活自理的水平,这样就减少了致残率。我觉得不但挽救了患者,我们也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她没有那么依赖别人的照顾了。对患者本人,对这个家庭来说,这都是一件很好的事。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是一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我们有丰富的专病门诊,有先进的介入手术室,有很好的绿色通道,有四大院校的博士点,也进行了很多国家课题的研究,我觉得我们还是一个值得大家信赖的团队。每个人都要面对老化的问题,谁都不能避免。既然我们不能避免,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老去,如果大家愿意,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愿意陪伴大家有尊严、快乐地老去。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金大夫。能感受到金大夫苦口婆心的介绍,主要是想向大家介绍“四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请大家对于老年人的问题一定要谨记。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进行提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刚才听了金主任的介绍,觉得对于老年并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其中有一个病症我们非常关注,就是帕金森病,想向您请教,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吗?儿女发现家中长者出现哪些情况就有可能是帕金森病?我们应该如何早期识别和预防?金淼:谢谢这位老师特别好的问题,这是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碰到患者以手抖或者肢体其他部分抖动作为主诉来就诊是临床工作最常见的,但是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只能说手抖是帕金森病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但是很多手抖的病人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在临床上手抖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其实是良性特发性震颤。这个病跟帕金森病是不一样的,因为叫良性特发性震颤,说明它的病程进展得非常慢,对患者本人带来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主要表现就是手抖,但是不出现动作的迟缓。刚才我提到,要诊断帕金森病,必须要有动作迟缓,但是特发性震颤患者不会出现动作迟缓只是手抖。简单的鉴别,帕金森病震颤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您在全身放松、什么事都不做的情况下出现震颤,手指对着做搓丸样运动,这是在静止、放松状态下出现,是帕金森样震颤。而良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特点也是抖,他的特点是拿起一个东西来的时候手抖,很多人吃饭拿筷子夹菜,或者喝水、端杯子的时候,一拿起东西来,手开始抖了,但是把东西一放下就不抖了,这是良性特发性震颤的颤抖表现。当然不是那么绝对,但我们可以大概通过这些特点去进行鉴别。良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数量大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所以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病,您光出现手抖别着急,不用害怕,但是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帮您判断一下。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出现什么问题,意识到可能是帕金森的事。我这里有一个帕金森病自我筛查量表,对这个问题是比较有帮助的。这个量表当中有比较常见的9个症状,例如你从椅子上站起来有困难吗?你写的字比以前小了吗?有人说你说话比以前轻了吗?你走路的时候感觉不稳吗?你感觉突然脚像黏在地上一样吗?你感觉你的表情比以前少了吗?你的手和腿抖吗?你系钮扣有困难吗?你感觉抬不起脚,步伐很小吗?这是9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早期帕金森病症状。如果这9个问题一旦出现了3个或者3个以上,这时候我们就建议您要去医院找神经科医生,最好是找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的医生帮您判断一下,有没有可能有帕金森病方面的问题了。这都是很生活化、很简单的动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有类似情况的话,就值得引起您的重视。当然并不是说有3个或者3个以上这样的表现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诊断是需要很规范化的诊断标准流程去完善的,不能单纯凭症状,还要凭一些检查结果、凭一些您对药物的反应等等。作为筛查来讲,这9个问题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别感谢您的问题。我今天觉得,我们愿意做一些科普工作,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让有些患者觉得我是不是老了,我走路就是慢了,那就是应该的。我们要扭转普通民众当中这方面的误区,有一些征兆的时候,还是可以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帮您判断一下。谢谢您这个特别好的问题。新华社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是给乔薇主任的,老年高血压有什么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主持人:请乔薇主任回答。乔薇:感谢您的提问。我首先回答老年高血压的特点。老年人的血管僵硬度明显增加,血管弹性降低,会使老年人的收缩压明显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压升高,也会使舒张压明显下降,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低压下降,导致压差增大。门诊中有很多老年人都提出这个问题:大夫,为什么我的压差这么大?我的高压这么高,低压这么低。这就是由于血管弹性减退了,血管僵硬度增加导致的。另外,老年人有很多基础疾病,加之老年人本身生理功能的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是减退的,特别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体位的影响,老年人从躺着到站起来,容易出现血压下降,也就是体位性低血压;进餐前后也会有血压的明显下降,就是餐后低血压;有很多老年人来门诊就诊,在诊室中他说,大夫,您别给我测血压了,因为我一来医院看病血压就高,这就是“白大衣高血压”。还有老年人会随着季节、温度、情绪而出现血压的大幅波动,这也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老年人特别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就像刚才各位主任所讲的这些疾病;老年人本身随着增龄各个器官功能也在减退;同时也存在多重用药。我们要根据每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权衡利弊,进行相应的治疗。第二个问题,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什么。首先,在治疗上,老年高血压同中青年人高血压是类似的。比如我们要限盐,我们推荐每天要小于6克。要均衡膳食,比如瓜果蔬菜、丰富的蛋白质、丰富的膳食纤维、高钾食物等。同时也要加强运动,限制体重,还有戒烟限酒。但是老年人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在饮食上可能过度限盐了,或者他希望减重,过度限制饮食了,出现低钠、低钾以及体重迅速下降、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是老年人需要关注、需要避免的。在药物治疗上,老年人要小剂量地、逐步地启始降压治疗。另外,我们在门诊经常碰到一些老年人拿着一种降压药,说我自己已经吃这个降压药好多年了,其实血压控制是很稳定的,但是我身边朋友跟我推荐这种药很好,我能不能换成这种药?实际上对于老年人而言,如果您吃一种药已经让血压控制达标,同时没有出现副作用,表明这种药是非常适合您的,我们要根据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选择。同时,老年人在降压的过程中要逐步达标,合并不同疾病也有相应的血压达标标准。在这儿我特别想强调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降压治疗,首先要降到150/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我们要降到140/90mmHg以下,要逐步分阶段地达标。刚才说到老年人血压特别容易波动,所以我们要进行很好的家庭自测血压。很多老年人都说,大夫,我就想来您这儿测血压,因为您使用的是水银血压计,您测量得比较准。但实际上我们推荐家庭自测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种电子血压计老年人在家庭自测血压是非常适合的。在季节变化的时候,比如进入到夏季或者冬季的时候,血压会有季节性波动,一定要随时监测并进行药物的调整。老年人要关注情绪、关注睡眠,因为一两天睡不好觉,特别焦虑、紧张的情况下,血压一定会有明显上升。同时,我们要对合并的其他疾病,比如肾脏病、糖尿病等,也要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全面管理,才能使老年人血压降压达标,也才能安全地达标。谢谢。中国中医药报社:请问血液科李主任,缺铁性贫血该如何治疗?是通过食物补充还是药物治疗?如果是药物治疗,是否血常规正常之后就可以停药了呢?谢谢。李振玲:谢谢您的提问。缺铁性贫血是血液科门诊数量第一的病种。有一些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包括年轻的女病人月经增多;减肥控制饮食,每天喝浓茶、咖啡;减重手术;胃肠道肿瘤手术后,这些病人经常会有缺铁性贫血。在治疗时,很多病人有这个想法,我不就是缺铁吗?是不是营养不良?我把饮食改善一下是不是就可以了呢?这对于因为控制饮食贫血的病人,恢复饮食一段时间后贫血可能会有改善。但大多已经到了贫血阶段的病人,体内铁的储存减少已经比较明显了,这时候还是需要药物治疗。药物有两种剂型,一种是口服铁剂,还有一种是静脉输液。对于大部分病人,如果胃肠道没有做手术,也没有吃了铁剂以后腹痛、腹泻等不能难受的情况,这些人口服铁剂是可以的,因为口服铁剂比较方便,不用去医院输液。但是口服铁剂相对吸收率会低一些,大概吸收10%,因此疗程会比较长,大部分病人要补足已经缺失的铁需要3—6个月。一些病人刚吃铁剂一个月,一看血常规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已经正常了,自己就把药停了。事实上,这个时候只是血常规正常了,但是他体内的储存铁,比如血清铁蛋白,还是不达标的,这时候停药其实是错误的,这是很多病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疗程一个月是不够的,一定要3个月到半年,而且到时还要复查血清铁蛋白,看你的储存铁是否已经达标,一般到50ng/ml比较好,刚刚达到正常值的低限,如果病因没有祛除,3个月到半年很快病情又会反复。如果病人口服铁剂不耐受如有恶心、呕吐、腹泻,或者做了手术,胃都切了,不能吸收铁,或者有的病人近期内要做一个手术,但是血红蛋白不达标,我们需要快速给他提升血红蛋白,这时候我们就会选择静脉铁剂。目前静脉铁剂输入一到两次,剂量1000~1500毫克,就能把之前缺的铁补足。使用静脉铁剂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快一些,两到三周以后就能上升,一般一个月就能恢复正常。对这些病人,静脉铁剂就比较合适。总而言之,哪些病人适合什么样的铁剂,医生会帮你判断,这些病人需要定期复查,疗程一定要遵医嘱。另外,有些病人补充的铁剂是充足的,但是病因没有祛除,比如她月经还是很多,之前的饮食习惯不改变,继续挑食、减肥。可能你这次储存的铁消耗完以后还会发生贫血。对这些病人,病因也需要纠正,这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第二个重要方面。谢谢您的提问。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我的问题提给李主任。泌尿系统出现哪些症状的时候,我们需要前往医院排查一下肾脏可能出现的损伤?李文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也谢谢主持人,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泌尿系统或者肾脏有疾病的时候,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情况是有症状的,一种情况是隐匿的。有症状的时候,通常是解小便的次数多了,解小便不舒服,尿痛、尿急,有时候憋不住尿,有这种情况,大家很容易去医院做检查,这种情况多半是泌尿系统感染,像急性膀胱炎。另外有些感染,像细菌逆行到肾盂了,会出现发热、腰疼得厉害。另外,泌尿系统的结石比较多,小便的颜色会发深,或者是像洗肉水一样的颜色,也有腰痛、腹痛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了以后,就需要到医院去做一个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没有红细胞,是不是血尿,还可以对血尿进一步做鉴别诊断,到底血尿红细胞是均一形态的还是各种各样形态的,即多形红细胞。如果是均一形态的,可能和感染有关系,也可能和结石有关。另外一些肿瘤疾病往往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者在显微镜下血尿增多,这种情况红细胞的形态都是均一形态的。如果尿中红细胞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多形红细胞,这种血尿一般来自于肾脏病,即肾小球疾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肾炎。另外,我们根据尿常规,看是不是白细胞多了,如果白细胞多了,再加上有尿频、尿急、尿痛这些尿路刺激症状,结合这些症状,我们就诊断泌尿系统感染了,这种情况要及时给予抗生素,还需要休息,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很多肾脏病是起病比较隐匿的,像慢性肾炎,包括高血压性肾损伤、糖尿病肾损伤,这种情况往往没有症状,如果出现症状了,可能会出现一些水肿,也就是全身症状,或者血压特别高,另外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这时候我们也需要查尿,这时候小便里可能会有红细胞,更多的可能会有蛋白尿,这时候还要做血生化检测,看看是不是有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统的疾病有些是有明显临床症状,有些是起病比较隐匿的。我们呼吁,希望大家每年至少做一个尿常规检测,这样一些起病比较隐匿的肾脏疾病能被及时发现,避免误诊。谢谢。北京日报记者提问:请问,对于老人而言,风湿病是否有高发季节?老年人患风湿疾病应该注意什么?主持人:谢谢,这个问题请卢昕主任回答。卢昕: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如果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或者从南北方不同气候的差异来看,风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一年中不同时期并没有太大差别,也就是在一年四季的各个季节都可以发病,所以风湿病的发生跟季节并没有明确的关联。那为什么我们老年朋友经常在就诊的时候常说:“大夫,我的关节怎么一到冬天受凉了就特别疼,是不是冬天到了我的风湿病就犯了呀?”。为什么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是病人的的一个自我感受,刚才说到风湿病是累及骨骼关节的疾病,关节部位的皮肤跟身体关节以外部位的皮肤相比,对冷更加敏感,所以病人在受凉以后,就会感觉到关节更加疼痛,所以这是病人为什么会觉得一到冬天春天关节病就犯了的原因。意思就是不是受凉容易犯风湿病,而是受凉风湿病的症状更加突出。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常常提醒老年朋友,在冬季气温比较凉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暖,比如出门应该戴手套,避免用特别冷的水洗手等等,以减少关节的不适。此外,还应注意,如果您出现一些不能查明原因的全身不适的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不能好转的时候,这时候要警惕是否患上了风湿病,需要及时到风湿免疫专科就诊。谢谢您的提问。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请问李文歌主任,您提到慢性肾脏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中老年人患慢病肾脏病的现状是怎样的?如果老年人得了慢性肾炎以后,应该怎样进行长期管理?李文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您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早就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了,老年人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2012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是10.8%。现在过去10年了,我们也期待着新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调查的结果,大家感觉可能已经超过10.8%了,为什么?因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病人也越来越多,糖尿病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最主要的一个病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糖尿病已经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第一位病因了,我们国家目前是排在第二的病因,但是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在迅速增多,这就是基于我们国家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患糖尿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刚才各位主任都谈到,我们国家的高血压病人也非常多,肾脏也是高血压损伤最常见的一个靶器官。长期患高血压的,如果高血压的防治没有达标,没有按时吃药,没有控制在理想的血压水平,时间长了也会导致慢性肾脏病。第三位是各种各样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在老年人当中也有一些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像膜性肾病就是一种。这些肾炎也是导致肾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肿瘤。肿瘤本身也可以导致肾小球疾病,肿瘤的一些化疗药物包括一些生物制剂、一些靶向药,有些药物会造成一定的肾脏损伤。由于以上这些原因,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防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慢性肾脏病如果能早期发现,所谓早期发现就是尿里有微量白蛋白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一些药物治疗,常常还是能够逆转,甚至是能够治愈的。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了,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往往用一些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即便是用这些副作用很大的药物,疗效也常常是不满意的。所以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最关键的是早期发现,尤其是在微量尿蛋白尿阶段。另外,我们希望大家至少每年做一次血生化检测,里面有肌酐、尿素氮,这些都是评价肾脏功能是不是受损的指标。中日友好医院等很多三级甲等医院在化验单上通过血清肌酐已经给大家估算了肾小球滤过率,这是比血清里肌酐、尿素氮反映肾功能更准确、更早的一个指标,如果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了,我们就要找病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就要防治了。另外,慢性肾脏病的防治还要针对病因,如果是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是一定要达标的,当然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靶目标范围不一样。如果是高血压的原因,血压的控制也很重要。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脏疾病,在早期阶段,我们通过药物治疗也是往往能达到好的疗效。如果出现肾功能损伤了,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1.73m2了,这时候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慢性肾脏病现在是个常见疾病,也越来越多,希望大家每年至少做两次尿常规的检查,至少做一次血的生化检测。谢谢!主持人:谢谢李主任给我们再次划了重点,每年要做两次检查。经济日报社记者提问:请教卢昕主任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老年人比较容易得风湿免疫性疾病,但是这种疾病通常和其他很多疾病的症状难以区分。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老年人初见什么症状的时候,应该来风湿免疫科就诊?卢昕:非常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刚才我们提到,凡是涉及到关节、骨骼、肌肉、皮肤,以及它的附属器官,比如关节的韧带、肌肉的肌腱,这些部位的不适时,可能是风湿病的一个症状。此外,因为风湿病是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全身各脏器的损伤,内脏个器官的相应症状也有可能是风湿病的症状之一,比如持续时间较长的、不明原因的发烧,我们都知道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如感冒、细菌性肺炎,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并且按照感染治疗后发热仍不能得到缓解,尤其还伴随着其他症状,比如皮疹、口腔溃疡、口干、眼干、肌肉无力、咳嗽、胸闷、气短等,这些都提示可能患上了风湿病,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还比如出现持续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成年人不明原因的腮腺肿大,找不到原因的心、肺、肾功能异常,不能用常见病因解释的脑梗塞、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等,可能也是因为患风湿病的缘故,如出现这些症状,都需要及时到风湿免疫专科来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时机。谢谢您的提问。中国妇女报记者提问:问一个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很多老年人会发现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癌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定会发展成为淋巴癌?李振玲: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这也是我们门诊很多病人来就诊的原因。病人某一天偶然摸到一个淋巴结,就特别害怕,吃不下睡不着的,总在想我是不是得了淋巴瘤、淋巴癌了?实际上,淋巴结肿大有四大原因,第一类原因是感染。比如,右扁桃体发炎通常会导致右頜下淋巴结肿大,或者牙龈炎、口腔溃疡均会导致临近区域的淋巴结肿大。这些病人会有相应的炎症表现,抗炎治疗后这个淋巴结能缩小,但有时候不完全消失,一直存在在那儿,但肯定不会持续性增大。当然这种感染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病毒感染,前一段时间流行的新冠、甲流,以及血液科常见的EB病毒感染,均会有淋巴结肿大,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全身的。还包括淋巴结结核,这都是炎症性疾病这一大类。还有一大类就是风湿免疫科疾病比如干燥综合征等,也会有淋巴结大。第三种是转移癌,比如颈部淋巴结大,可能是附近区域的器官,比如鼻咽癌、咽部肿瘤转移。锁骨上淋巴结大,通常是胃肠道、肺部的肿瘤转移。最后一类就是包括淋巴瘤在内的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的确诊必须依靠活检病理。不是我们淋巴结大了就一定是淋巴癌。要根据临床表现,有没有原发病病因,最终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手段,尤其是病理活检来确诊。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影像学的方法,包括CT、核磁,甚至有的病人我们看他有没有肿瘤活性,需要用PET-CT这些新的仪器来做鉴别。当然不是每个病人一开始就要做PET/CT,要在医生的判断下选择。谢谢。人民网记者提问:请问乔薇主任,肌少症有哪些危害?老年人该如何进行早期识别?主持人:请乔薇主任回答。乔薇:感谢您的提问。关于肌少症这个话题,大家都会觉得老年人年龄大了,肌肉减少了,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所以以前都没有得到关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如果肌少症得到了早期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相对来讲是可能逆转的,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先说一下肌少症的危害,之后再跟大家讲如何发现老年人可能存在肌少症。如果一个老年人得了肌少症,就像前面的故事中提到的,他会出现衰弱、乏力、站立不稳,特别容易跌倒,老年人一跌倒,经常成为最后一跌,可能就会出现骨折,会卧床,会出现很多相关风险。另外,肌少症会使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减退,出不了门,他的社会交往就会减少,会影响情绪,比如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同时,也可能也会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的肌少症除了增龄以外,还跟基础疾病相关,也就是刚才各位主任提到很多专科疾病会引起肌少症的加重。反过来,如果肌少症没有得到及时干预,也会使这些专科疾病的恢复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基于这些肌少症的危害,我们一定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如何识别呢?有句老话叫“人老先老腿”,如果我们除外了其他专科疾病,但是发现老人走路越来越慢,站起来容易跌倒,步行的距离越来越短,他可能存在肌少症。还有,我们发现老年人的四肢逐渐变细的,特别是双腿变细了,他可能存在肌少。第三,我们经常见到老年人以后握握手,比如我会主动和门诊的病人握手,让他使出最大的劲,为什么?因为我在评估他的握力,如果我们发现他的握力明显下降了,也有可能存在肌少。另外,他如果存在非意愿性的体重下降,就是不是通过刻意地控制饮食,不是刻意地去减体重,但是体重有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可能也存在着肌少症。老年人自己也可以进行指环自测试验,把双手食指和拇指对齐,形成一个指环,环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没有环绕成一个环,而是有一定余地,这种情况下表明老年人的肌肉量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刚好环成一个环,甚至手指还能重叠,表明他的肌肉量应该是有了下降。还可以进行一些客观检查,比如用皮尺测量非优势腿小腿的腿围,如果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可能也存在着肌少。如果发现了上述情况,就应该到医院进行诊治,像我们科就可以进行老年肌少症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谢谢。主持人:谢谢乔主任。我看还有记者朋友们有问题,时间所限,记者会后继续。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文字实录我们会尽快上传至医院官网,您也可以通过各大直播平台观看回放。如果大家关注中日友好医院的视频号和抖音号,可以看到我们今年推出了百场直播科普服务品牌,每周会传播各种健康知识,也帮大家解锁那些挂不上的大咖、专家来答疑解惑,守护朋友们的健康。本场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痴呆与帕金森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