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调理年轻人心跳快心慌气短手麻、双手发麻、心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一些人经常感觉到的心脏异常——说不准什么时候,忽然心跳加快,心慌心悸,心中烦乱。之所以谈这个,也是由于很多读者,在后台向我的提问。好。现在,我给你讲一个,在业内为人熟知的案例。我不敢说,它一定符合某些人的情况,或者说适合大多数人来参考。我只能说,它体现了当下相当一部分患者,切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很有代表性。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25岁,很年轻。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工作过于繁忙所致吧,她忽然感觉到心中不宁,心脏乱跳,特别心烦,夜里睡不好觉,多梦。尤其是最近这三天,她明显感觉到心脏加快,而且晚上有梦交。这让她非常不安,连忙到医院检查。结果,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跳,每分钟92次。后来,此人决意投中医治疗。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数,舌质红。细问得知,平日小便发黄。患者自述,自己从小就容易着急上火,这和她的母亲特别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生地24克,茯苓15克,枣皮12克,泽泻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玄参15克,丹参24克,五味子6克,远志6克,麦冬15克,枣仁12克。所有这些,水煎服。结果如何?令患者意想不到的是,一剂下去,当晚就没再梦交。两剂下去,患者心悸心慌,心中乱跳的感受基本消失。再一量,发现心率降为每分钟76次。医家这时候说,可以停药了,但是今后要服六味地黄丸来善后。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4年的《陕西中医》上。这个医案,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很多讲授中医内科学的教员,都在课堂上引用过它。引用它的原因,一是它简单典型,容易理解又说明问题,二是所用的方药,中规中矩,值得模仿借鉴。我来给你讲讲这背后的道理。你看,这个女患者的主诉,是自觉心慌,心跳乱,检测得治心律不齐。心率每分钟90多下。现在的问题是,患者的心,为啥跳得这么厉害。我跟你说,你一定听说过“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句话吧?蚂蚁为啥不得安生,团团转呀?因为它们热呀,受不了。同样道理,我们的心,为啥跳得不规律啊?因为它也热呀。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心中的热,从哪里来?我告诉你啊,是源于心阴虚。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脉象细数,舌质红,三天来还梦交(即梦中与男子欢和)。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肾阴不足,对不对?舌脉之象,不用多说了,体现阴虚的问题。肾主生殖。肝肾阴虚,龙雷之火不得收敛,所以梦交。肾阴不足,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心阴不得接济。心阴,离不开肾水的滋润啊。肾水难济于心,所以心阴不足,心中就有虚热。虚热烧起来,患者就会心神不安,出现心悸不宁、心跳不规律、少寐多梦、心烦无力等现象。心,和小肠相表里。心阴虚,有虚火,火下移小肠,所以患者小便就不可避免地发黄。按说,患者当时才25岁。25岁,那正是水灵灵的大丫头啊,怎么会弄成这样呢?这还是考虑遗传体质因素。人家患者不说了吗,她的的性格体质和母亲很像,从小就容易着急上火。好了,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患者的问题,出在素体阴虚,因故又不耐烦劳,导致阴虚火旺、心阴失养、心神不安。治疗的思路,无外乎滋补肾阴、清降相火、养心安神。来看看当时医家开的配伍——生地24克,茯苓15克,枣皮12克,泽泻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玄参15克,丹参24克,五味子6克,远志6克,麦冬15克,枣仁12克。这配伍,其实是知柏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的化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点点分析吧。生地、枣皮,用于滋补肾阴。泽泻和茯苓,用于泄浊。知母和黄柏,用于滋阴降火。这里,取的是知柏地黄丸的意思。玄参和麦冬,用于滋阴清热。其中玄参善补肾阴,麦冬善补心阴。丹参,清心热,安心神。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和五味子,安神益智。这里头,取的是天王补心丹的意思。知柏地黄丸,主要的意图在于滋补肾阴,清相火。天王补心丹的意图,主要在于滋阴安心神,两者配合,恰好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说,这是利用天王补心丹和知柏地黄丸,一起治疗疾病的例子。其实,类似这种素体阴虚,结果导致心阴不足、心神不安的人情况很多见。患者还常常以女性居多。表现出来,主要是心律不齐,心烦心悸,心慌心乱跳,心跳过快,白天看哪儿都不顺眼,晚上咋睡也睡不着。舌红少苔,脉细数。发病的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年轻人也有,但较为少见。这个情况的发生,提示我们要滋阴安神。中医有很多办法来实现它。知柏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联用,算是一个路子。文老师个人认为,医案里的配伍,很有可取之处。非专业读者,你了解以后,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医者同道,咱们就多多学习和体会吧。其实,中医这个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比如说上述谈及的病情,忽一下拿出来,我们可能有些发蒙。但是若静下心来仔细体会,你发现,问题又十分简单。这就要看我们的脑子里,是否建立起这样的思维,有没有这样的中医知识结构。文老师之所以撰写这么多科普文说,目的就在于让更多人,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知识结构,树立起这样的中医思维。我想,这是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的事情。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心慌气短手脚发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