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任何人只能在睡着(zhao拼音二声二声)的状态下能长高吗?

谢太多邀。好多知友是先转发给我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再让我来解释一下。观点和 @丁香医生 一样,成年后不能从长骨的长度增加来长高(腿不会长了),但可以通过改善不良姿势来调整脊柱曲度、延缓椎间盘退变,来保持甚至增加一些上半身的高度来长高。想要通过让腿骨变长,再次长高?给你五个字:醒醒,别做梦。其实 @丁香医生 已经把问题说得很透彻,而且都是比较实用性的建议。然而,另外一些高赞却都在唱反调,给人以希望,甚至提出诸多“理论”。我们都知道,生物医药科学很少提出“理论”,充其量叫做观点或学说。既然那些民间科学家们都空想出“理论”了,那就一个个来回应吧。一、骨微裂理论和长高。实名反对民间长高达人 @曙光 ,开篇浓浓的诱赞话术 在他的回答中,似乎骨微裂是骨骼增长的诱发因素,骨头越被破坏就越会生长,然后就顺势长高了,是这个意思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这个理论让我想到一个好吃的东西。提起网纹蜜瓜,我们就会想到立体的粗网纹的标志性特征,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因为,蜜瓜果肉生长远比果皮扩张要迅速,外皮苦于包裹住果肉变薄后开裂,裂纹处的薄壁细胞增生形成软木脂层以“加固”果皮,它们逐渐累积,最终就形成了美丽又立体的栓质网纹。某种程度上看,蜜瓜网纹的成因和妊娠纹好像有些相似,或者,短期内突然发胖的人看看胳膊内侧或许也能体会吧。然而,骨骼作为人体承重的器官,它的生长并不是这样的。重新认识骨骼https://www.zhihu.com/video/1152485255708508160骨骼分为骨干和骨骺,两个结构的接合点就是骨骺线,生长激素会让骨干充分的向各个方向生长,性激素会让骨骺向骨髓腔生长。当骨骺长到和骨干接触到,骨骺线就形成,骨骼就停止增长。想了解更多细胞原理,可以移步阅读下文。在承重的时候,两端的骨骺区域主要依靠骨松质内部的微结构的调整来顺应外力。大名鼎鼎的Walff教授曾提出骨科领域不多的“定律”——Walff’s Law。沃尔夫定律指的是:骨在需要的地方就生长,不需要的地方就吸收。即骨的生长、吸收、重建都与骨的受力状态有关。这是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其实背后有细胞生物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在这个区域,把自己深埋在骨质中的骨细胞感知到外力传入骨骼内而形成的流体。它们会释放一些化学分子作为信号,让附近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负责再生的干细胞)变身成为成骨细胞,来到流体更湍急的区域,加固这里的骨松质。随着成骨细胞不断加固,钙和磷的材料告急,它们会释放一些化学分子,作为新的信号,让附近的造血干细胞HSCs(主要负责免疫)变身成为破骨细胞,来到流体平静的区域,把不用承重的骨松质拆下来获得更多材料。两端骨骺力学顺应的整个过程都在内部进行,而且即使没有骨微裂,这个过程也会因为流体和化学分子而启动,骨骺内部加固对长高没有一丁点儿作用。然后再看骨干——继续骨骼增长的身高,主要取决于大腿和小腿的股骨和胫骨。他们都是下肢的长骨。长骨的骨干很精简,没有太多骨松质,就是外部的骨皮质,就像水管一样。发育期间,骨骺未闭合,骨干既可以增长,又可以增厚。而骨骺线闭合后,骨干只能通过增加骨皮质厚度来增加强度。骨干可以视作管材四点压断实验不同材质(骨质疏松与否),不同横截面积、内外径的骨干,承重能力对照。把骨干看作管材,承重的区域主要取决于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关于“惯量”,有这样一个公式——应力=(壁厚*2*管材的材质抗拉强度)/(外径*系数)为了使承重更大,壁厚(骨皮质厚度)越大越好,外径越小越好(骨干越细越好),材质抗拉强度越大越好(蛋白及胶原量更丰富)。骨干的长度对拉伸和压缩的抗张强度不起任何作用。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引入moment of inertia(惯量)这个概念,我们都知道,在建筑工地里不同截面积的钢管承重能力是不一样的,和钢管有多长并不太相关。红线上的为可承重结构,红线下的为不可承重结构根据不同截面积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换算出不同截面积管材所提供的承重抗张强度。其实,骨干的横截面积也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圆环。运动量与骨皮质厚度的关系左图由上到下,分别是致密的骨干骨皮质,正常的骨干骨皮质和疏松的骨干骨皮质。有图从左上到右下的粉色分界线,就是运动量和骨强度维持的阈值边界线。由图可知——随着运动的频率(x轴向右)越大,运动强度(y轴)只要很低,就能达成维持骨量的作用。很低的运动强度并不会引起骨骼内部的“骨微裂”,只要运动频率更高,骨骼内流体流动越“湍急”,骨细胞是可以感知到力学,并通过加固骨量来强化。有了这个骨骼的力学生物学机制,其实任何运动锻炼,无论是篮球、排球、摸高等跳跃型运动,还是游泳、倒吊等拉伸型运动,外力作用到骨干,改变的只是骨干骨皮质的厚度,而不是骨干长度。运动不会让你变得更高,但可以让你变得更强更硬。二、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的问题实名反对 @化妆师繁子 的“不完美发育理论”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一道今年的数学高考题——黄金分割很美,但并不是标配,也绝不是“理论”决定上半身长度的是脊柱,决定下半身长度的是股骨和胫骨。有联系但没有线性关系的两件事,怎么能用一个系数就计算的来呢?这一点 @丁香医生 的回答里表述得很清楚——下半身的胫骨、股骨这四根长骨对长高的贡献,上文已经说了。而决定上半身长度脊柱里的椎体是不规则骨,他没有骨骺、骨干这一说,一般而言,随着长骨骨骺的形成,以骨松质为主的椎体也同时骨化成熟。先来看椎体。椎体内骨松质分布,同样符合Walff‘s Law当年龄增长,或/和绝经期引起的雌激素缺乏,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会出现骨量下降,甚至骨质疏松,其中支撑人体上半身的椎体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而股骨颈骨折更是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般该部位骨折,卧床三个月对老年人生理机能的打击是巨大的,往往就此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右图,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身高改变,肉眼可见说完椎体,说椎间盘。椎间盘,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通过本身的弹性让两侧的椎体在一定的角度之间自由的扭动和转动,同时它又像避震垫圈一样,吸收来自轴向的冲击和压力,对脊柱、大脑和神经血管都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椎间盘由两部分组成,周围为纤维环(annulus fibrosis),这就是椎间盘独有的结构——纤维软骨(Fibro cartilages)。椎间盘由这些纤维软骨在外层形成厚实的「纤维环」(Annulus,拉丁语,Anus是“环”的意思)这部分由数十层环状放射状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按同心圆排列的致密组织,脊柱大部分轴向的压力都依靠液压原理来吸收和分布。当椎体不受力时,椎间盘周围的水会因为椎间盘中心髓核的负压而被吸进椎间盘,当椎间盘吸足了水,就会变得饱满而膨胀,为之后承受轴向压力做足准备。让椎体轴向受到压力后,椎间盘会慢慢被压扁,水会慢慢从周围渗出来,但仍会有很多水被椎间盘纤维寰上的蛋白多糖牢牢抓住,这些水分会有一定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就决定了椎间盘承受外力会被压扁到多少。这个原理同样可以解释我们每天的身高变化。我们平均每晚睡8小时,这8个小时因为平躺的姿势而使得椎间盘几乎不受到压力,大量的液体趁这个时间段汇入椎间盘,为白天的承重准备好足够的液压,随着液体的流入,椎间盘的体积会逐渐膨胀,椎间盘的高度也会慢慢增加。而与之相反的,当我们起床之后,一天大约有16个小时都在直立运动,这个时候椎间盘的轴向会受到的压力,会由椎间盘内部的液压慢慢吸收,与此同时,一部分水分也会被逐渐挤出椎间盘。当椎间盘含水量下降后,椎间盘的体积就会变小,高度也会下降。人体一共有23个椎间盘,总厚度相当于整个脊柱的1/4,当这些椎间盘厚度都在下降时,人的身高变化会很明显。而游泳、单杠等运动,可以一时减少脊柱在纵向的负重,椎间盘向内吸足了水分,高度轻微增加,23个加在一起,的确可以提升一些身高,但只是短暂的几分钟。当回到正常生活姿势和负重场景时,椎间盘里的水分又被压力挤出来,椎间盘高度回到正常承压点,身高也就回到解放前了。说完椎间盘,再说说脊柱曲度。大多数发育期间的脊柱曲度变化都被认为主要因背负过重或日常坐姿站姿的不良姿势所致,尤其是背包过重,若是双肩包还好些,但如果使用单肩侧背负过重的书包,久而久之可在生长发育期导致难以逆转的高低肩甚至脊柱侧弯畸形。脊柱动静系统在受力时的响应可以想像一下,用一根柔软的细竹竿和一根粗壮的木头分别支撑一个重物,细竹竿扭转变形的过程就是「弓弦效应」,青少年发育的脊柱就相当于这样的细竹竿,在过重的背负下,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弓弦效应示意图因此,脊柱的总高度取决于,椎体的强度、椎间盘的含水量和脊柱的曲度。大部分年轻人椎体强度是同质的,极少数出现因为激素滥用而引起的骨量丢失,所以椎体压缩引起的身高变矮可忽略不计。椎间盘含水量多少,取决于日常生活姿势和习惯,以及有无外伤史,在日常运动中注意保养,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睡姿,椎间盘可以在30岁前都保持水汪汪的健康状态。对身高影响最大的还是脊柱的曲度。游泳、拉伸改变身高,其实也就止步于此,但每个人的情况各异,还是建议去正规的物理治疗工作室,完善脊柱动静系统的评估后,再个性化的制定运动、拉伸处方。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长高问题的所有解答,一口气把这些民科的“理论”和偏方一并解释了一番,或许这些都是想长高人群的“救命稻草”,但长高也要符合基本法啊。那些民科说这些大话,其实都是顺应大多数人群心理的,在之前的回答里已经扒过了。为了体现偏方提供者的独家性和舞蹈家成才道路的艰辛,有些方法搞得很新奇,很搏人眼球。但是医疗科学领域毕竟不是抖音快手上的“吃播”,夸张的吃法你们可以随便表演,无厘头的治疗建议就不要耽误年轻人们了。那些想长高的学生党,你们的心理我很理解,病急乱投医也是人之常情,但要知道被割韭菜只是一时的,及时止损其实是抢救回了更多时间成本,甚至不可预料的意外受伤。有些时间多读读书,多学学英语,直接看原版一手知识,比起长高本身,这些才能让大家变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zhao拼音二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