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不自主抖动恢复自主行走能力?

前言:走路需要重新学习吗?既需要也不需要! 说不需要是因为,叉友/折友们在受伤之前走了那么多年路了,手术后就不会走路了?是谁在搞笑? 说需要是因为,叉友们在手术后,由于疼痛,关节活动度差,力量不足,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差等原因,很多受伤之前能够下意识完成的动作,都变得不自然,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重新找回正确的动作模式,尤其是步态。及时恢复正常步态,可以促进康复进程,避免代偿。——浩指导2021年2月20日一、无法及时恢复正常行走的危害心理影响也许表面上我们依旧坚强,可以那些失眠的夜晚,你真的可以分得清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迷茫恐惧吗?早上醒来,不能下地,或者下地后走路是瘸的/跛行的,一天的心情都会很糟糕!当你看着同期手术的人已经可以正常行走了,自己还没有脱拐,会不会特别的焦虑? 当一起康复的叉友/折友在康复科/康复中心走来走去的训练时,而自己只能坐在床上/垫子上做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无聊的不能再无聊的训练,会不会特别羡慕? 你也想走,可是一走路关节就疼/肿/跛行,又不敢走了,因为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况到底是该走,还是该卧床。训练吧害怕再次受伤,不训练吧特别担心。 坐在一个位置上,沉浸在自己的悲伤无奈纠结痛苦的小世界里面挣扎徘徊迷茫恐惧,整个人的状态特别糟糕。 虽然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每天不能动呀。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坐在那里或者躺在那里,你也不想瞎想与焦虑,可是此时的你,除了瞎想和焦虑,还能干什么? 此时最需要家人的理解。可是此时的家人要么责怪自己不努力/偷懒,要么就是说一些没营养的鼓励的话,甚至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担忧,凡此种种,只会让自己更焦虑。无法自拨!生理影响术后及时恢复正常步态的叉友,你见过几个角度困难户?角度难进,痛苦不难的叉友,你见过几个当时走路可以正常的?——浩指导2020.8.14由于疼痛,僵硬,不灵活,稳定性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不能按时恢复正常行走,这时候贸然脱拐行走,或者走的比较多,很容易膝盖越走越累,越走越肿,越走越僵,越走越难受。及时恢复正常步态的粉丝,走路是一种训练,让自己的腿儿越走越有劲儿(增肌恢复肌肉围度单纯靠走路是远远不够的),越走越灵活,髌骨活动开了,角度轻松进步了,各个方面都在越来越好。这个对比就太明显了。二、及时恢复正常行走的好处备注:并不是越早脱拐越好,而是根据计划恢复正常行走的能力膝盖术后,能正常走路了,就好了一大半心理影响而当你可以正常的行走时,哇,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昏暗无光的小世界一下变得光芒四射。此时的你内心是激动的,两只眼睛里散发着光芒。此时的你会比女人打开快递包裹高兴百倍!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正常的行走了,在那一刻,你发现自己恢复成为一个自己心中的正常人啦! (我们可能会同情身边无法正常行走的人,相信大家都不会对跛行的人投出异样的眼神。可是当这种情况突然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难以接受的。)此时的你,心中对康复这件事儿充满了希望。动力十足。 当你可以正常的行走时,哇,你突然发现自己的昏暗无光的小世界一下变得光芒四射。生理影响我们把行走简单的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脚离地环节与脚采地环节。先看脚踩地的环节:图片来自图书《步态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在此过程中,伤腿完成这样一种过渡:部分负重——完全负重——部分负重,伤腿的负重能力、稳定性、平衡性、本体感觉等在一步一步的行走中,不断的被锻炼到。虽然训练强度不大,或者说不是专门的训练,但是水滴石穿呀,一步一步,持续的力量的是很强大的。在支撑的过程中,腿会有充分伸直的过程。一步一步的走,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伸直伸直再伸直,远离伸直受限的困扰。术后康复过程中,如果没有伸直受限的困扰,角度训练就没啥难度啦。再看脚离地的环节:图片来自图书《步态分析/正常和病理功能》在此过程中,伤腿完成这样一种过渡:直——弯——直,伤腿的弯曲角度、灵活性、控制力、髌骨活动度等在一步一步的行走中,不断的被锻炼到。虽然训练强度不大,或者说不是专门的训练,但是水滴石穿呀,一步一步,持续的力量的是很强大的。由弯到直的过程,股四头肌被一遍一遍的锻炼到。(小强度,多次数)再强调一下髌骨活动度,髌骨会随着腿的伸直弯曲的过程中不断的上下移动。走着走着,你发现自己没咋推髌骨,嘿,髌骨活动度依然很好。最后,再强调一下:正常的行走对于术后的康复作用显著。但是,如果你的腿儿伸不直,行走训练这件事情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三、越早脱拐走路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答案是否定的! 前叉重建/骨折/膝关节术后,很多困难户的产生是由于过于激进导致的。无论是角度训练还是行走训练。能够尽早脱拐脱支具走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能够在脱拐脱支具后,完全正常的走路才是牛逼。——浩指导 当你过早走路时,我勒个去,各种问题就被引发出来了: 首先走路非常丑,记住你在术后做的丑的动作几乎所有都是错的。 肌肉代偿,阔肌膜张肌髂胫束过于紧张。行惯性紧张后,角度训练难度增大数倍。 腿越走越弯,关节僵硬。 髌骨活动度越来越差。髌骨下侧疼痛,卡顿。 如果这时候再配合着硬掰,那就是祸不单行了。 给大家举个真实案例:(我遇到很多这种案例) 一位叉友,知道康复的重要性,并且及时到康复中心康复了。术后两个月的时候,被动角度比较轻松就可以到达120度。主动差点,有些许不直(叉友后来自己描述,就跟直的差不多吧),然后就着急去上班了。虽然上班有点早吧,但是如果前期康复好的话,在加上后期的自己注意训练,也还是可以的。 但是前期康复留下了些许不直的隐患,然后走路的时候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些许不适,腿伸不直等因素,走路的姿势是不对的,是跛行的,而且腿越走越弯,髌骨活动度越来越差,关节越来越僵。 术后三个多月来我这边的时候,腿伸直差了10度,髌骨活动度很差,趴着主动角度不到90度,被动过角度掰到110度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痛感。 虽然后来历经坎坷,康复好了,但是多花很多时间精力金钱。 这位叉友是一位热爱篮球的,体质很好的,心态乐观的,名医手术,之前在收费很高的康复中心康复的的小伙子,在没有真正具备走路能力时,去走路了,提前去上班走了很多的路,后来他的康复之路走了很多不必要的挫折路。 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典型,但是他最终还是康复了! 有多少人后来就康复不了了呀! 四、恢复正常行走的基础条件恢复正常行走的基础条件1、无疼痛如果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膝盖不适与疼痛,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之间形成“避痛步态“。走路是腿不断支撑与摆动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疼痛与不适,都会形成不正确的步态2、单腿站立能站稳我们的行走过程需要腿在“支撑-摆动“之间交替进行,稳定的支撑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支撑不稳,打软腿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一快一慢的跛行步态。3、0-70度灵活(1)、早上醒来后,能够轻松无不适感的立即到达完全伸直,腿要能够完全伸直,哪怕只有5度的伸直受限,你再怎么努力的训练步态,走路都是跛行的。为啥要强调早上醒来的这个时间点呢?因为我们发现,对于膝关节术后的叉友而言,早上起来的瞬间腿不直,平时走路的时候会跛行。压直后会好一些,但是走多了就又弯了。所以术后早期及时解决伸直问题很重要,而且伸直解决了,弯曲角度训练的难度将直线下降。(2)、然后70度以内要非常灵活,可以自由控制的弯曲,没有卡顿等不适的感觉。早上醒来后,能够轻松且无不适感的立即到达70度及以上。为啥要强调早上醒来的这个时间点呢?因为我们发现,对于膝关节术后的叉友而言,你平时白天行走能够用到的角度基本上与你早上醒来后达到的角度差不多。如果你能做到这标准(并且腿能伸直),那么你的行走是一种训练,适量的行走有利于提高关节灵活性,提高髌骨活动度,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好处多多;如果你做不到这个标准,那么行走训练很可能引起踝关节/髋关节的代偿,引起不必要的刺激,关于坏处很多,多到如果罗列出来的话,你会认为我在危言耸听。如果你没有达到这标准,那么你在行走训练前,可以先练习一下关节的灵活性,然后再进行行走训练,效果更好。各种日常活动怼膝关节活动度的要求五、从负重到行走的4个阶段(一)、禁止负重阶段北医三院前叉术后负重计划表遇到下面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选择?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选择?这个问题呀,很多叉友咨询过我,关于术后负重时间这个问题啊,是因人而异的,我们一般建议听从您的主刀的安排。因为您的主刀对您的受伤情况与手术情况是最了解的,给出的安排也会更有针对性。当您的康复师与您的主刀关于负重时间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我们一般建议以您的主刀安排为准。主刀安排你禁止负重的时候,一定不能私自负重(康复师让你负重也不行),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情况,比如说他有骨质疏松,骨道位置不好,甚至骨道打劈了,下钻的时候觉得骨头特别酥等,这时候,主刀就会安排你的负重时间推迟一些。如果您对自己的主刀失去信任或者联系不到主刀,那么请到上级医院找权威专家就诊。康复无小事,不走弯路很重要。在非负重阶段,我们可以做一做各个角度的等长收缩,踝泵,四个方向直抬腿等基础力量训练,此时的行走我们采用双拐不负重行走。双拐不负重行走拐杖的高度调整 一般来说,拐杖腋托应距腋窝下2~3个手指宽度,握柄高度为双臂自然下垂时的手腕水平。 使用过矮的拐杖需要弯腰,使上身前倾重心变低,不能按正常步态行走。 如果过高,就会通过腋窝压在拐上支撑体重,容易造成腋部神经、血管的压迫和损伤。 当我们的伤腿不负重时,一般建议用支具将腿固定伸直。不过呢,一般的支具即使在完全固定伸直的时候,我们的腿在支具中还是会有一些的活动度在的。所以我们建议我们的会员在带上支具固定伸直的同时,自己也用力将腿绷直,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小腿在支具里面下垂一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伸直。也可有效避免伸直受限这个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大坑。 (二)、部分负重阶段 1、负重的作用(1)、术后第一天后,使用拐杖部分负重可能有助于关节周围环境。文献支持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即刻负重,因为它能减轻膝前疼痛和加强膝关节稳定性。术后早期负重的优点是:营养软骨、促进愈合期间的胶原蛋白重组、使膝关节的骨骼和软组织恢复正常生理负荷。大多数患者在术后7-14天恢复完全负重,充分的神经肌肉控制和不需拐杖的非跛行步态模式行走。——《前交叉韧带重建》P402 (2)、前叉手术后,伤腿经过一段时间的肿胀和休息,整个下肢的力量与肌肉协调性都在下降,不足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的恢复伤腿的负重,才能避免负重过早、过大造成的关节损伤和持续肿胀。 (3)、增加下肢控制能力和负重能力,为恢复正常步态做准备。
2、负重训练的基础条件 1、术腿的肿胀和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腿太疼或者太肿,建议适当推迟负重的时间。 2、股四头肌可以自主收缩 如果股四头肌还不能自主收缩,建议适当推迟负重的时间。 肌肉力量练习的基础是神经肌肉控制(绷劲/神经募集),在神经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再练习力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神经控制较差的情况下,加大力量练习强度,事倍功半。膝关节术后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更重要的是神经肌肉控制,通常先练习仰卧位的肌肉收缩,站立位下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也需要专门练习。(有部分患者最初站位下股四头肌无法收缩),注意股四头肌内侧头的发力和提髌。对于单脚站立或负重状态下内侧出现疼痛,有可能由于股内侧肌发力不足;髌骨或膝盖下方出现疼痛,可能由于提髌不足,髌骨滞留引起的疼痛。股四头肌充分激活的判断标准 3、主刀批准 各地的手术方式不一样,个人的受伤原因、轻重程度与体质不一样,所以主刀给出的负重时间会有所区别。我们建议大家与主刀保持良好沟通,然后听从主刀的安排。 当您的康复师与您的主刀关于负重时间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我们一般建议以您的主刀安排为准。如果您对自己的主刀失去信任或者联系不到主刀,那么请到上级医院找权威专家就诊。康复无小事,不走弯路很重要。 4、北医三院安排的负重时间表 北医三院前叉术后负重计划表3、训练动作详解 (1)、拄拐负重动作详解 用支具将患侧腿固定伸直,在双拐的辅助下站立,患侧大腿用力绷紧,缓慢匀速的将重量放在患侧腿上,逐渐增加身体重量的25%(没有不适感,可以逐步增加到50%、75%、100%)。保持10秒钟左右。然后抬起休息3-5秒,再负重10秒钟。10次为一组。每天5-10组 在做的过程中,膝盖不要出现疼痛。 (2)、脱拐负重训练 用支具将患侧腿固定伸直,在没有支撑物保护下站立,患侧大腿用力绷紧,缓慢匀速的将重量放在患侧腿上,逐渐增加身体重量的25%(没有不适感,可以逐步增加到50%、75%、100%)。保持10秒钟左右。然后抬起休息3-5秒,再负重10秒钟。10次为一组。每天5-10组 在做的过程中,膝盖不要出现疼痛。 (3)、双拐负重腿屈伸行走训练 (4)、单拐行走
4、常见错误 (1)、在负重时,膝盖明显疼痛 如果在负重时膝盖疼痛,可以适当减少负重重量或者适当推迟负重训练的时间。 (2)、在负重时,身子扭曲,无法“站如松” 大家切记,从第一次的下地开始,我们的站立的动作就要规范、正确,不能因为疼痛、膝盖无力等原因出现扭曲的姿态。如果你还不具备负重的身体条件,那么可以适当推迟负重训练的时间。但是,只要你开始负重训练,务必把动作做标准喽。 (3)、在负重训练时,身边没有保护措施 在刚开始进行负重训练时,尽量在康复师或者家人在旁边保护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防止由于腿打软而跌倒或扭伤。 (三)、完全负重阶段单腿站立训练无论站立还是走路,肌肉发力是对关节的一种保护,否则身体的重量或者走路时地面的冲击力都由关节(骨)吸收,关节容易出现疼痛,软骨、半月板等也容易出现磨损。练习站立可双脚支撑,患肢由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根据患者的实际力量决定。可负重体重的10%,30%,50%,80%等,逐步过渡,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提醒患者股四头肌发力,可以更好的保护关节,练习站立位的下肢力量。单脚站立的练习可分为直膝位和屈膝位,作用有加强下肢力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等。直膝位稳定性更多练习踝关节和髋关节稳定性,屈膝位更多练习踝关节和膝关节稳定性。同时屈膝位单脚站立会更多刺激到臀肌发力。
叉友们可以简单的这样理解:单腿站立要站的跟好腿一样稳定,并且超过60秒中后,才可以进行脱拐的行走训练。(不足够科学,但是对于康复经验几乎为0的叉友很实用)落地稳定性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四)、脱拐行走训练六、行走训练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一)、走路一快一慢不敢支撑1、疼痛问题:及时消肿止痛2、稳定性不足:单腿站立训练,落地稳定性训练(二)、走路歪斜总是掉胯增强臀部力量:外侧直抬腿、蚌式开合、臀桥、螃蟹步(三)、走路腿伸不直被动伸直训练:20-30分钟压直法,666压直法主动伸直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压毛巾训练、站立位抗阻伸直训练(四)、走路屈膝不足,提胯代偿关节灵活性训练:跨越训练、足跟滑动、后勾腿训练、固定自行车屈髋训练:扶墙动态屈髋训练(五)、关节锁定步态(走路时腿固定微屈状态)学会股四头肌发力,避免股四头肌回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站立位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站立位抗阻伸直训练。关节灵活性训练:跨越训练、足跟滑动、后勾腿训练、固定自行车(六)、不会重心转移,走路腿往下探重心转移训练重心转移,不可上身左右摇摆,或者胯部扭来扭去:正常人走路是重心转移的过程,重心(整个人身体的重量)由左腿转移到右腿再转移到左腿,重心在双腿之间平缓交替过渡。相关阅读: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浩指导。是无痛苦康复的理念倡导者与技术分享者,这里有你想要知道的详细的术后康复教学,愿所有叉友都可以实现更科学系统的康复!微信咨询与预约康复:176116682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肢不自主抖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