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脑梗的死亡率得病率?

我在急诊室遇到过一个男性病人, 29 岁,右脸突然发麻。来急诊一查,年纪轻轻竟然脑梗死,差点丢了性命。他的的抢救一波三折,过程非常惊险。最终虽然保住了性命,出院时却还遗留了右上肢肌力障碍。神经内科医生说加强后续康复锻炼,或许能完全恢复。那天晚上我值班,他一来就很紧张,说怀疑自己中风了。他告诉我,右脸感觉很麻,而且右手也没什么力气,抓筷子都不稳。刚刚还摔坏了一个碗,把自己和女朋友都吓了一跳。其实两天前就有这个脸颊麻木、右手乏力的情况了,但当时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十多分钟,休息后就缓解了,也就没在意。当时他想的是,自己这么年轻,又没什么基础病,不可能中风啊,可能是运动过度劳累了而已。没想到今晚情况加重了,右手力气一直恢复不了,感觉右手都不听使唤了,这才想到有中风可能。因为他女朋友爸爸曾经中过风,也是一侧肢体没力气,一查头颅 CT 就是脑出血,这可把他们俩吓得够呛。赶紧来了急诊。我听他说一侧肢体乏力,还有脸部麻木,当然不敢大意,马上就让他到抢救室。几个护士围过来,迅速给接了心电监护,测量了血压,规培医生还给拉了心电图。血压、心率、心电图都还行,没有太大异常。右侧肢体肌力真的差一些,只有 4 级(正常是 5 级)。先把头颅 CT 做了。看看有没有脑出血或者脑梗死。他很配合,因为他自己也认为可能是脑出血或者脑梗死了。但他们俩都很害怕,也很疑惑,一直问我,为什么他这么年轻也会中风,是不是吃错什么东西了。但最近饮食都没什么特殊啊,而且胃口不是太好,两个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安慰他,先不要着急,等检查做完了再说。如果明确是脑血管意外,我们再想办法治疗。结果很快出来了,让我有些意外,没看到脑出血。既然不是脑出血,那就应该是脑梗死了。但目前头颅 CT 没办法看到脑梗死,因为发病时间还比较短。脑出血是马上可以看到的,脑梗死一般要隔 1-2 天才行。原理很简单,脑梗死指的是脑袋里面一条血管被堵住了,血液过不去,那么远处的脑细胞会缺血坏死,一般来说要 1-2 天才能在 CT 上看到明显的变化。而脑出血则不痛,血管破裂了,血液流出来浸泡着脑组织,CT 是马上就能看到高密度影的。病人有一侧肢体无力,还有脸部麻木,头颅 CT 没看到脑出血,那应该就是急性脑梗死了。神经内科医生下来看了,也同意是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一听到是急性脑梗死,病人就慌乱了。他查过资料,说这个病是要溶栓的,用药物溶解掉堵住大脑血管的血栓,恢复大脑血流,才能挽救大脑细胞。如果不溶栓,梗死会持续加重。他问我们是不是要溶栓了。这是个会查资料的病人。我们告诉他,急性脑梗死一般选择在发病 6 小时内才溶栓。病人这个已经一天多了,过了溶栓时间窗了,再来溶栓只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说不定栓子没溶解掉,反而搞出大出血,那就真的一命呜呼了。所以,不能溶栓了。只能用一些普通的抗血小板药物、稳定斑块药物、营养脑神经等治疗。目的是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减少损伤。这里也提醒大家,遇到病情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能在网上查资料就下判断。只不过我们都非常好奇,这么年轻的一个病人,怎么就急性脑梗死了呢?后来只能用病人长期高强度工作、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锻炼等原因来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总算对病人有个解释了。原本想把病人收入神经内科继续治疗的,但因为神经内科当晚已经没有床位,没办法办理住院手续,只能先在急诊科普通病房住着,等神经内科有床位了再搞上去。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看他,右侧肢体无力的情况还是没有明显改善,但也没有明显加重。神经内科医生也来了,说安排做完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再转入病房。结果做完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患者双侧基底节区、左侧丘脑、双侧放射冠等都有缺血梗死灶,其中左侧丘脑病灶考虑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就是个急性脑梗死,这回总算证据确凿了。那就先按计划治疗吧,看看能恢复多少。神经内科医生安慰他,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康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最起码要避免进一步加重,因为有过第一次脑梗死,就有可能会有第二次的,第二次说不定可能更严重。病人很害怕,他虽然猜到自己是中风,但当 MRI 明确是中风的时候还是非常害怕。他告诉我,年底就准备跟女朋友结婚的,看这样子估计悬了。我安慰他不要多想,先治疗再说。没想到第三天他就开始发烧了,而且还是高烧,39.5°C,寒颤,我给他留了血培养。更要命的是,病人自己说这 1 个多月来有过几次发热了,一直以为是感冒,没在意。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催促神经内科先把他收入院处理,但神经内科的确爆满没办法安排。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有发热还是不少见的,但多数都是低热中热,可能是脑梗死后有吸收热。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热的,这么高热又伴随寒颤,往往都是感染了,于是我们重新抽了血化验相关指标,结果一看,感染指标的确是高了。再一看患者精神状态似乎也差一些,而且脑膜刺激征似乎是阳性的,脖子有点硬,转头和低头都有些不利索。别搞不好是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啊。我们担心。直接给用上了强效抗生素,又把他拉去 MR 室,复查了一个头颅 MRI。结果一看,我的天,这次比上次严重多了,多发异常信号,增强后斑片状、脑回状强化及脑膜增厚强化。影像科医生说,符合脑膜脑炎改变。我们又找了神经内科医生,说这回必须得空出床位弄上去了,放急诊科不合适,得住院。如果实在没床位,那就安排去 ICU 都好。神经内科医生一看这个片子,又看了患者情况,考虑真的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啊。之前一直以为的急性脑梗死会不会是搞错了,或者说两个同时存在?不管如何,病情复杂而且严重,得积极应对。幸亏当天有一个病人出院,腾出了空床,我们立马把他送上去。送上去当天又做了腰椎穿刺,拿出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提示有感染。这回肯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了!我们用上了更强的抗生素,美罗培南。这是个广谱杀菌药,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且剂量用的也很大,争取尽快把感染控制住,以防不测。问题是,为什么患者会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呢?一开始,我们只是疑惑为什么这么年轻的人就中风了呢,现在我们还同时疑惑,为什么他会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很多,有病毒也有细菌真菌,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是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所以我们用了美罗培南这个很强大的抗生素。我也很好奇,为什么细菌就侵入他的中枢神经了呢,为什么他就有脑膜脑炎了呢。平时最常见的脑膜炎都是好发于孩子的啊,很少有年轻人发病的,太奇怪了。该不会是结核性脑膜炎吧?但一收入院后就完善了结核感染相关检查,结果都是阴性的。第二天我去看他,感觉他的状态丝毫没有好转,右侧肢体还是乏力,而且还在发热,复查的感染指标还是偏高,很明显,感染没有控制住。病人突然跟我们说胸口也不大舒服,管床医生警惕了,在这之前他可是从来没说过胸口不舒服。我给他常规听诊了心脏,我这一听,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我听完后,赶紧让管床医生也来听听。「我听到了心脏杂音,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我跟管床医生说。管床医生听完后,眉头紧皱了,说的确是听到了心脏杂音。奇怪的是,入院时明明没有听到的。这点我可以作证,当时在急诊我的确也给病人听过心肺,当时真的没有听到很明显的心脏杂音。今天,这个杂音真的比较明显了,即便是初级水平的医生都能听出来。看起来像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每收缩一次,都有部分血液通过二尖瓣逆流回去。这个声音就好像吹风一样,意味着患者的二尖瓣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迫切想知道患者心脏彩超结果,可惜的是,当时还没有做这个检查,已经约了,但是得明天才能排到。不能拖到明天,患者之前没有明显心脏杂音,今天有了。而且又有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我们不能排除心脏也是有很大问题的,甚至可能问题的根源就在心脏。「心脏彩超必须要提前做了。」管床医生跟我说。当天他就联系了他们的上级医师,找了心脏彩超科的医生,下午就把检查给安排了。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无数傲人的成就,在多个领域进入了世界前三的行列,这让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望尘莫及、望洋兴叹。但是在综合实力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我国的居民身体状况却让人担忧。中国的脑梗发病率世界第一,是美国发病率的两倍,远高于美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脑梗率如此之高呢?医生表示:三大原因不可忽视。三个原因,是中国人高发脑梗的罪魁祸首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人大多数都是非常肥胖的人,他们每天吃着汉堡包,喝着可乐,走在美国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都是大胖子。没错,这不是刻板印象,这是真实的美国,但是为什么美国脑梗发作的概率却并不高呢?这是由于中美之间在3个点上不同。1,他们补充的叶酸多美国人喜爱甜食、追求高热量食物没错,但是他们的联邦政府为了减少国民脑梗的发作率,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须在食物中增加叶酸,也就是维生素B2,而在这种物质恰恰是预防脑梗的重要物质。叶酸可以在生物体内被分解为最有利细胞代谢的营养,它在细胞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细胞的分裂、增殖都需要叶酸的参与,如果怀孕时期,孕妇叶酸摄入不足,婴儿有可能产生神经系统的畸形发育。对于成年人来讲,叶酸一旦得不到补充,那么血管中的压力会不断升高,血液的粘稠度也会增加,从而产生血栓,增加爆血管的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缺少叶酸?可以到医院去做一个简单的维生素检查,看看同型半胱氨酸的数值是否升高,如果升高就意味着身体内缺少叶酸,你就可以适当的补充叶酸。在很多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我们获取叶酸的渠道非常广阔。2,中国人重盐重糖我国是腌制品食物的消耗大国,每一年我们都要吃掉上百万吨的咸猪肉、腌鱼等腌制物品,特别在北方冬天的时候,人们尤其喜欢食用腌制食品,这也导致我国盐分的摄入位于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人体每日摄入盐分重量最好不超过5g,但是我国居民每日盐分摄入已经达到了10g左右。盐分的过度摄入会导致高血压、血管硬化、血液粘稠等问题,增加脑梗的发作率。除此之外,还有高糖饮食,糖分摄入过多也会导致各种各样的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脑梗的发生。3,意识不到位在欧美发达国家中,他们的居民每年都会自觉参与体检,而我国居民对于体检的态度是有病就去体检,没病绝不进医院大门,因此很多隐患无法在最初的阶段被检测出来,像脑梗前期是可以被检测到的。还有,我国居民对高血压也普遍采取着漠视的态度,只要不影响生活,就绝对不治疗,即使治疗了,初见成效后就敢随意停药,很多脑梗发作的案例都来自于私自停药。总而言之,意识、饮食的不注意,让我国成为了脑梗发作的大国,不过我相信在国家不断的科普下,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二,突发脑梗,切记这样做1,脑梗前有预兆,如遇到要注意。脑梗发作是一个过程,它有发作的预兆,比如说脑梗发作前可能会有对侧面部麻木无力,出现嘴歪口斜、抬头纹消失的症状,也会出现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的症状,还有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上特征,请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以为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可能就是因为休息了一下,就演变成“安息”了。2,发作时要争分夺秒脑梗发作后,家人一定要保持冷静,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脑梗这种疾病是最拖不起的疾病,在脑梗发作后的2小时内溶栓、清除血渍,患者的功能能达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如果6小时以内解决,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言语吞咽、脑瘫等问题。因此脑卒中一直都在与时间赛跑。如果有条件的,家中可以常备增加脑部侧支循环的药物,这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患者的正常功能,不至于陷入偏瘫。综上所述,脑梗塞是一种长期生活不规律所导致的亚健康疾病,起病急,预后一般,但是它可以提前预防。所以,我们不能对其充满恐惧,要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对待这种疾病,只要健康的饮食和定期体检,脑梗很大几率不会发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感觉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但也能发现我们身边人患各种重大疾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现在有很多像癌症一样的病,数量逐年增加,其实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就是脑梗塞。有数据显示,世界脑梗死患者中,40%左右的患者都来自我国,且发病率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早10年左右。某些发达国家脑梗死发病率很高,但他们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而且他们的发病率从数据上看逐年下降,而我国却逐年增加。这让很多人非常困惑,美国人看起来体重比我国人重,他们经常吃的食物是汉堡包等食物。热度会非常高,但他们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我们国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有脑梗塞。美国大众对脑梗塞的意识正在提高目前我国人们都知道脑梗塞发病率极高,且他的危害性极强,但人们对脑梗塞的预防性还不高。 预防脑梗塞,必须吃清淡的东西,不能吃非常辣的东西,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其他疾病,脑梗塞的意识并没有提高。相对而言,美国的大力宣传,对脑梗塞的防弹效率得到了加强。 在美国这个国家,他向民众宣传脑梗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也向民众宣传。如果你想预防脑梗塞,可以吃什么? 美国国家宣传的是,如果你想预防脑梗塞,你应该补充叶酸,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面粉中加入叶酸。这让很多人非常困惑,为什么脑梗塞和叶酸有关系呢? 在我国很多人都知道孕妇补充叶酸,人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其实补充叶酸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体内部缺乏叶酸,它会影响我们的代谢水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很大。如果你想补充叶酸,可以吃动物内脏,多吃水果和蔬菜。 烹饪方法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长时间高温烹饪。美国的吸烟率比较低。其实美国这个国家从很久以前就很重视吸烟。 而且他们的吸烟率比较低,他们的吸烟人数会逐渐减少。 吸烟不仅影响我们肺部的失败,还影响心血管。 引起脑梗塞。除此之外,我国人们喜欢吃盐,这其实影响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对老年人来说,应该吃点盐。其次,我国人民体检较少,我国人民不重视体检,身体出现问题时可以去医院,建议进行检查。再加上我国人民多数不喜欢运动,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自己身体的健康,重视身体健康,应该关心自己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决不能出现不良的生活习惯。科普健康知识,分享患者事实张铭华,外科专业 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健康领域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次脑梗的死亡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