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的生长激素治疗药吗?感觉效果怎么样呢?

2022-08-31 17:17
来源:
小浣熊有宝宝
儿童医院爆满!“长高神药”被滥用!医生:这个药有4大副作用
每年暑假至开学前,儿童医院内分泌科都会爆满!
其中娃个头偏矮的家长,占大多数,他们凭借一己之力让门诊量上翻个两三倍不止......
我发现在他们中间 「身高焦虑」尤为普遍!并且对 “打生长激素针”(俗称“增高针”)非常之向往,甚至盲目追捧!
有问题的,来医院说想给孩子打一针生长激素;
没问题的,来医院也要求医生打生长激素,问其原因竟只是单纯想长个...
可以说:为了让孩子长大后不受歧视、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遇见满意的对象等。哪怕花费48万,只长高1cm,家长都在所不惜......
抖音、小红书里,也藏着大批大批正在打生长激素的小孩↓↓↓
甚至有一条高赞的焦虑妈妈留言,让我倒吸一口凉气:
我知道要锻炼、要营养均衡、要好好睡眠
但孩子学业繁重,哪有时间锻炼,大人也不都一样吗?
对不起,那是我的孩子
只要有物质有医学条件我就要打,
我们已经打了2年多了 !
不禁让我怀疑:你们到底搞清楚“生长激素针”是个什么东西了吗?
真的以为只是普通一针而已吗?
生长激素针真的是长高神药吗?
生长激素,其实咱们人体自身就能分泌!它可以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的生长。
只有当孩子自身: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生长迟缓时,才有可能使用生长激素针。
这时就有家长搞不懂了:
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怎么判断?靠感觉!
②孩子个矮,怎么判断属于生长迟缓?也靠感觉!
总之就只会说一句话:
我“觉得”孩子矮
我“觉得”他比同龄小孩低一头就不正常
我“觉得”他属于生长缓慢
更重要的是,孩子个不高往往得先从:遗传、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和各种疾病,这些方面去解决!而在这些前提都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仅仅追求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无异于白瞎!
而且它也并不便宜,据我了解目前它分为3种针剂。
以最常见的“水针”为例,1年的治疗费用将近6万左右! 而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通常要达到2~3年,也就意味着至少10余万!
并且它还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
生长激素的4大副作用!
1、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往往是良性的,60%的患者都会在治疗开始的6个月时间内发生,但也有22%发生在治疗的2年后。
这种情况一般是可逆的,停药或者减少计量后症状就会减少。但需要每月按时去复查,必要时要采取降颅压措施!
2、甲状腺功能低下:
生长激素治疗初数月内甚至治疗 1 年后,部分患儿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所以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甲状腺的功能,排除中枢性甲低,甲状腺炎。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监测,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
3、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生长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
部分患者出现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但多为暂时可逆的,极少发展为糖尿病。
但是对于存在糖代谢异常高危因素:如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 Turner 综合征、Prader—Willi 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的患者,应密切监测糖代谢指标。
4、诱发肿瘤的风险:
生长激素,能促进全身所有细胞生长!
目前的证据显示生长激素不会促进新的肿瘤发生,但是已经存在肿瘤,生长激素会促进肿瘤体积增大。因此一定要定期随访,监测用药安全性。
到底哪些孩子可以打?哪些不适合?
首先明确:生长激素并不是只要个子矮小,就能打。
生长激素针会应用于一些比较罕见的病症,如:特发性矮小症、特纳综合征、普拉德威尼综合征等。但除了这些,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
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
所以使用生长激素一般需要满足2个条件:
①孩子属于矮小症。
②是缺乏生长激素引起的。
“矮小症”如何判断?看这张图↓↓↓
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2SD),并且每年的长高速度低于5cm,则可怀疑为矮小症。这时需要家长带孩子再去医院做更深入的检查,进一步确认下。
同时,只确诊矮小症还不行。我们还要确认这种矮,到底是不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所以下一步是在医院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是否缺乏,家长们可看数值:
数值是否缺乏0-5缺乏5-10部分缺乏
但这个结果并不是绝对的。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伍学焱说:
激发试验就像是对脑垂体做的一次考试,优等生也会有“考砸了”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用“一考定终身”的规则去100%确定生长激素的真实数值。还要考虑孩子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所以,哪怕最终检测结果出来是“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也要由专业医生再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再做一次判断,才有可能打。
看到了吗?生长激素针,真的不是你想打就能打! 以后千万再别说「感觉孩子矮」就想着要打生长激素这回事儿了!
你身边有给孩子滥用生长激素针的妈妈吗?赶快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她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长激素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