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她的妹妹下毒的孕妇导致难产而死

总结: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坚决杀掉的三个女人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说他狠心是不恰当的,如果他没有击杀这三个女人,那么很有可能他就不会取得这次政变的胜利。而这三个女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必须杀掉的,韦后谋求和武则天那样的专权甚至称帝,安乐公主期待在韦后之后能够继位,而上官婉儿虽然罪恶没有前两人那么大,但是因为她之前的配合与纵容,才导致韦后等人的势力如此庞大,自然也是罪有应得。所以说李隆基坚决杀掉她们三人并不是因为狠心,而是因为局势所迫,必须击杀她们才能取得政变的胜利。每一场政变,都夹杂着血和泪,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什么大多数政变都要杀很多人呢?因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留着和自己方向不同的人一起共事,风险实在是大。韦后的偶像是婆婆武则天,她崇拜武则天的杀伐决断,她佩服武则天的雄才大略,她也羡慕武则天养面首无数。机会终于来了,那就是自己老公李显上了位,她感觉自己可以复制武则天的成功。实际上,韦后有“当皇帝”的“病”,没有当“武则天”的“命”,最关键是火候把握不好。人武则天前期是尽力辅佐李治,李治去世后扶儿子“上马”,不合适了,自己才当了皇帝。上官婉儿是个才女,李显上位时,被纳入了后宫,只是上官婉儿成为李显的女人时,已经是四十多的阿姨了,受宠自然不可能。于是,上官婉儿申请了宫外的住所,说是住所,其实是和各色人等会面的场所,特别是和她的情人们,可以放开了“欢乐”。上官婉儿本来是和武则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因为自己的父亲、爷爷都是被武则天杀的,但上官婉儿后来却成了武则天的粉丝。上官婉儿是“重度武则天疾病患者”,具体表现在思想和身体都很开放。一度为了迎合武则天,甚至对“武氏上位”都有支持的动向。当“唐隆政变”发生后,就算上官婉儿拿出了曾经支持“李氏上位”的证据,并获得了太平公主的证明。但是,李隆基纵观上官婉儿的仕途之路,认为上官婉儿是个投机主义者,对于自己老爹的上位没什么帮助,对于自己将来的上位,还有一定风险,于是,上官婉儿在李隆基的坚持下,被杀了。李隆基在“唐隆之变”时杀的三个女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女人,虽然看起来残酷,但帝王手段,就是要行霹雳之事,否则以后如何安稳掌权?女人,还是不要过于站在“风口浪尖”为好,就算历史上有“武则天”这样的大女人,但是她的命运谁又能复制呢?首先把人物关系撸一撸,李隆基、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都是李唐宗室,且都有亲戚关系,但生在皇家,所谓的血缘关系,远远也比不上利益关系,而且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武则天在当皇太后时期,把李隆基的伯父皇帝李显废为庐陵王,把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立为傀儡皇帝,即唐睿宗,等到李隆基5岁时,武则天登基为帝,建立武周,他的父亲李旦也被武则天废为皇嗣,即皇太子。原本唐朝皇帝之位是轮不到李隆基来做的,但是在武则天晚年,发生了一系列的宫廷政变和政治斗争,经历了两场政变后,李隆基成为大唐帝国的太子,随后不久即位皇帝,在李隆基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女人被杀,就是: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首先是神龙政变,神龙政变是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为首的朝臣,杀害武则天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的政变,由于政变的目的是让武则天还政于李唐宗室,因此得到了李唐宗室的大力支持。政变成功后,李显即位为皇帝,大封参与政变的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五人为王,因此五人遭到韦皇后及武三思等人的嫉妒,韦皇后在唐中宗李显表面诋毁五人,这五位参与政变的功臣下场都不太好,张柬之、崔玄暐被贬官后病死,敬晖、桓彦范、袁恕先后被杀。安乐公主的丈夫是武崇训,武崇训是武三思的儿子,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因此武三思、武崇训及韦皇后结成一党,打击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矛盾升级后,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想去杀韦皇后的时候,由于在玄武门受阻,李重俊被手下士兵倒戈所杀。李重俊被杀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更加骄横,韦皇后为了想当女皇,联合女儿安乐公主下毒毒死了自已的丈夫唐中宗李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的行为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极大愤怒,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首的李唐宗室发动政变,杀死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成功的夺回了政权。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立为皇帝,李隆基成为皇太子,但由于李唐一直有女人参政的习惯,因此太平公主也自恃政变有功,强行干涉朝廷政事,但李隆基已是太子,当然再容不得别的女人干政,因此与太平公主开始产生矛盾。太平公主与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大,也让皇帝李旦显得不安,因此李旦干脆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已做了太上皇,但仍握有部分大权,而太平公主与身为皇帝的李隆基矛盾终于暴发,双方开始兵戎相见,都想除掉对方。很简单,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李隆基不杀她们,她们就会杀了李隆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没有任何亲情、血缘可讲,直到杀尽一方为止,而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就成为李隆基夺权路上的牺牲品。唐朝在武则天去世后,发生了一系列为了争夺权力的宫廷流血政变,直到李隆基时代才正式稳定下来,并创造了后来的“开元盛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李隆基的果敢杀戮,才导致唐朝后期的盛世和稳定。唐隆元年(710年)还是临淄王的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杀伐果断,坚决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诛杀了全部政敌,包括在历史上很有名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三位美女,而且李隆基杀了这三位美女之后,还为后来他发动另外一场政变诛杀第四位美女也就是他的亲姑姑太平公主埋下了伏笔。从坚决诛杀这四名美女来看,李隆基年轻时候的杀伐果断也和他晚年在马嵬驿为了赐死一个杨玉环伤心不已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要说这唐隆政变的起因还得从一代女皇武则天被逼迫退位说起,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敬晖五人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在这场政变后,已经81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位,张柬之等人拥护了之前被武则天逼迫退位的唐中宗李显复位。
唐中宗此前在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曾继承皇位,但由于他妨碍了母亲武则天专政,因此被母亲武则天所废并被贬为庐陵王,唐中宗在被废之后整日担惊受怕,这期间多亏了结发妻子韦氏一直陪伴着他不离不弃,因此唐中宗重新继位之后封韦氏为皇后,对其极为信任,并赋予了韦后很大的权力。
在权力日益大增的情况下,韦后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她开始以婆婆武则天为榜样,也想成为一代女皇。
韦后本来出身名门望族的京兆韦氏,在唐中宗第一次登基时她就已经成了皇后,当时唐中宗有感于母亲武则天专权,因此就想扶持韦后的父亲豫州刺史韦玄贞以对抗母亲武则天的势力,但是由于提拔韦玄贞阻碍重重,所以唐中宗就生气的说了一句“只要自己高兴把皇就算把皇位让给韦玄贞又如何”的话,于是武则天震怒的就废除了唐中宗的皇位,并将韦玄贞流放广西钦州,不久之后武则天暗中指使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将韦玄贞和韦后生母崔氏及韦后的四个兄弟全部杀害。
韦后不仅父母兄弟都被婆婆武则天所杀,她与唐中宗先后生育了一子四女,长子李重润和长女永泰公主李仙蕙却在后来因私下议论武则天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隔墙有耳传到了武则天那里,于是武则天心狠手辣的连孙子李重润都没放过直接将其赐死,李仙蕙的丈夫武延基被武则天杖毙,当时正在怀孕的李仙蕙因哥哥和丈夫之死受到惊吓最终导致难产而死。
父母兄弟、独生子以及长女皆被武则天整死,这也使得出身名门的韦后逐渐变了一个人,她在唐朝宫廷斗争中明白,只有掌控绝对权力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所以她开始逐渐崇拜和羡慕婆婆武则天,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像武则天那样掌控别人生死的女人。
当唐中宗复位之后,唐中宗心疼妻子韦后在自己最低谷的时候始终陪伴自己,在他最担惊受怕的时候韦后给他信心和鼓励,因此复位之后唐中宗对韦后言听计从,赋予了她极大的权力。
在权力面前韦后终于体会到了婆婆武则天的滋味,但是她不如婆婆武则天,要知道武则天给唐高宗生了四个儿子,虽然老大李弘和老二李贤都英年早逝,可是最后还有老三唐中宗和老四也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在世,而武则天正是通过架空儿子最终才实现了女皇梦。
相比之下韦后只有一个儿子李重润还被武则天赐死了,由于韦后没有儿子,因此唐中宗在复位后册立了年龄最大的儿子李重俊为太子,李重俊为人英武果断,如果将来唐中宗去世,那么韦后将无法掌控李重俊,她也就失去了权力,下场肯定十分凄惨,所以韦后决定自己一定要成为武则天,开始着力打击太子李重俊,并想获得最高权力。
唐中宗身边除了妻子韦后想成为武则天之外,还有他与韦后所生的幼女安乐公主李裹儿也想成为武则天。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唐中宗与韦后生育的最小的女儿,韦后生育的四个女儿中除了长女永泰公主李仙蕙被吓得难产而死之外,还有三女儿永寿公主也在嫁人后不久去世,唐中宗复位之后只有二女儿长宁公主和小女儿安乐公主在世,长宁公主只是为人贪财,倒没有像母亲和妹妹那么大的野心,只有安乐公主野心极大。
当然,安乐公主也是被父亲唐中宗和母亲韦后娇惯出来的,安乐公主是在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时所生,出生时被唐中宗脱下衣服包裹,故此取名李裹儿。由于安乐公主从小获得唐中宗和韦后夫妇的格外溺爱,因此养成了她长大之后任性骄横、刁蛮霸道的性格。
安乐公主长大之后连挑选夫君都是自己挑选,她早就看上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因此两人在结婚前就经常在一起做男女自由体操,于是就有了未婚先孕的事,后来安乐公主与武崇训结婚仅六个月就生育了儿子。
在唐中宗复位后安乐公主与母亲韦后的野心不谋而合,因此母女俩相约都想成为女皇,安乐公主生活极为奢侈,为了满足她奢侈的生活,她仗着唐中宗对自己的喜爱,公开的卖官鬻爵,到后来更是甚至公然要求唐中宗废掉太子李重俊,改立自己为皇太女。
上官婉儿则是唐朝著名的才女,说起来她与武则天还有灭门之仇,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
在唐高宗晚年意识到武则天专权过盛,于是与宰相上官仪密谋废除武则天,结果上官仪帮唐高宗起草好了废后诏书后,武则天却得知了这件事,因此她愤怒地去质问唐高宗为何想废除自己,惧内且窝囊的唐高宗不敢正面与武则天对质,所以就把废后的主意全部推到了上官仪身上,最终上官仪及其子嗣全部被武则天诛杀,家中女眷则被罚入宫廷为奴,上官婉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宫廷成了奴婢。
后来上官婉儿逐渐成长为才女,获得了武则天的赏识,尽管武则天对她有灭门之仇,但上官婉儿并不在乎这些,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时谁敢和武则天做对。
上官婉儿逐渐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女官,武则天在称帝后很多的文案诏书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因此当时人称其为“内舍人”,就是宫廷内的宰相之意。
由于上官婉儿常年在宫廷之中服务,目睹了太多的勾心斗角之事,因此她非常识时务,做任何事情之前都给自己留好后路,就像在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但作为武则天心腹的上官婉儿却因为很早就讨好了唐中宗,反而没有被追究,而是被唐中宗纳为昭容,还让她像武则天时期那样帮忙起草文案诏书。
在唐中宗复位之后,上官婉儿更是敏锐地察觉到韦后被唐中宗赋予了极大的权力,颇有下一个武则天的态势,于是上官婉儿转为与韦后以及安乐公主母女联合。
上官婉儿曾辅佐武则天多年,很有辅佐女皇的经验,韦后当然乐意与上官婉儿联合,而且上官婉儿此前在武则天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这时她为了帮韦后增添助力,特意把情夫武三思引荐给了韦后,两个女人就这样给唐中宗戴了一顶绿油油的皇冠,共享起了一个情夫武三思。
因此唐中宗复位之后看似大唐重新回归到了李唐皇室手中,但是唐中宗是个既窝囊又昏庸的皇帝,他的妻子、小妾、女儿可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联合起来把持朝政,当时的大唐朝政实际上远不如武则天时期,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在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帮助之下,韦后野心也越来越发猖狂,她到后来已经极为不能容忍太子李重俊,为了打击陷害李重俊,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在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帮助下将拥护李重俊的发动神龙政变的功臣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敬晖五人陷害致死。
随着张柬之等人被陷害而死,李重俊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所处的危机,因此李重俊被迫联合还拥护自己的禁军将领李多祚发动了景龙政变,李重俊和李多祚率禁卫军在玄武门击杀了正准备上朝的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随即就准备率禁卫军杀入皇宫彻底将韦后和安乐公主诛杀。
但很可惜李重俊最后功败垂成,韦后带着唐中宗出面劝降了李重俊部下的禁卫军,结果禁卫军全部听从了唐中宗的命令,李多祚当场被部下所杀,李重俊仅带了几名心腹逃跑,最终还是被杀。
李重俊的死也让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更加嚣张,不少朝臣都投到了韦后门下,同时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逼死了李重俊,也让李唐皇室感到害怕,主要就是引起了以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老爹当时还是相王的李旦为首的李唐皇室宗亲的警觉。
其实韦后对于小姑子太平公主和小叔子李旦也十分忌惮,李旦为人宽厚随和且优柔寡断倒还不会成为最大的威胁,可是太平公主性格十分像武则天,权力欲也很强,当初武则天就曾称赞自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最像自己,因此太平公主最被韦后忌惮。
于是韦后就想借着李重俊发动政变的事情想把太平公主和李旦全部拖累进来,于是她告诉唐中宗应该调查一下太平公主和李旦是否参与李重俊发动政变的事情。只要唐中宗派人去调查,韦后就可以借此机会坐实太平公主和李旦与李重俊勾结发动政变的事情,这样就能一举除掉太平公主和李旦了。
唐中宗对妻子韦后是言听计从,就真准备派人去调查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幸亏太平公主的心腹御史中丞萧至忠哭着对唐中宗说:“皇上您能容纳四海,却容不下一弟和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他们?”
这才使得唐中宗打消了派人调查太平公主和李旦的想法,同时这件事也使得韦后与李唐皇室的矛盾凸显出来。
要知道李重俊为人颇有英气还很果断,他将来如果继承皇位,绝不会让皇权再落入外姓人之手,而现在韦后猖狂到连李重俊都给整死了,那也就是说明她将来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想想当年武则天诛杀了多少李唐皇室成员,将来韦后掌权之后也会和武则天一样,那将会再成为李唐皇室的噩梦,况且现在韦后就已经敢操控唐中宗对李旦和太平公主下手了,所以李重俊的死引起了以太平公主和李旦为首的李唐皇室的担忧害怕。
韦后借助李重俊政变事件陷害李旦和太平公主也引起了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的警觉,从那之后李隆基就开始暗中结交禁卫军将领并积攒力量,就是担心将来有不测之事发生。
果然在李重俊死后第三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为了尽早实现操控朝政成为女皇,母女二人狠心下毒将唐中宗毒死了,在唐中宗被毒杀之后,韦后矫诏册立唐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继位为帝,并改元唐隆,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韦后还命娘家族人接管京城禁卫军,并将朝廷重臣几乎全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但此时她却不知道一直被她视为心腹的上官婉儿却生出了二心。
原来上官婉儿看出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没有太多政治头脑,不过是空有野心,只知道卖官鬻爵培植党羽,能力上比武则天差太远了,因此她担心她们母女成不了事,将来反而自己会受到连累,所以她又暗中投靠了太平公主。
因此上官婉儿建议太平公主和李旦势力比较强大,不如先稳住他们,让李旦以皇叔身份辅政,而韦后则以皇太后身份摄政。
韦后觉得上官婉儿言之有理,于是就把太平公主找来和上官婉儿一同起草诏书准备如此对外公布辅政和摄政安排。
但是韦后的党羽宗楚客却认为不应该这样,应该由韦后扶持幼帝李重茂继位,然后架空太平公主和李旦,随时准备将他们除掉,最后再效仿武则天称帝即位。
韦后一听宗楚客说得确实很对,于是就改变了主意,兵部侍郎崔日用本是韦后的党羽,宗楚客提议时他也跟着参与,但他却被李隆基暗中收买,因此韦后准备架空李旦并将其和太平公主一起除掉的事情就被崔日用密报给了李隆基。
因此李隆基暗中与姑姑太平公主联络,又联合禁卫军将领陈玄礼、葛福顺等人准备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除韦后集团。
所以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在禁军将领陈玄礼、葛福顺等人的帮助下率领禁卫军打出了“诛诸韦以复社稷,立相王以安天下”的口号,发动了唐隆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杀伐果断,他的目标很明确,对于韦后集团必须斩草除根,因此安乐公主当天早起正在洗漱,公主府就被陈玄礼突然率禁卫军控制,安乐公主刚打开房门质问是谁这么大胆,就被禁卫军一刀砍下了脑袋。
安乐公主被杀后,李隆基又率领禁卫军攻打玄武门,这一次李隆基却没有重蹈李重俊的覆辙,他很顺利的率领禁卫军攻克了玄武门杀入皇宫,在听闻玄武门被攻克后,韦后慌忙逃往飞骑营。
此前李旦已经以相王名义公告京城唐中宗是被韦后母女所毒杀,并宣布了韦后母女祸乱朝政,凡助韦后者诛灭三族。李旦乃是唐中宗亲弟弟,况且颁布了韦后弑君的罪名,因此飞骑营的人都害怕被韦后牵连。于是韦后跑到飞骑营之后不仅没有得到帮助,反而被飞骑营的士兵砍下了脑袋传送给了李隆基。
而当李隆基率禁卫军攻入宫廷时,上官婉儿很淡定地迎接李隆基,并将自己曾建议由韦后和李旦联合执政的事说了出来,还拿出了自己当初与太平公主起草诏书给李隆基的谋士刘幽求看。
刘幽求看完诏书之后基本就相信了上官婉儿,因此他建议李隆基可以宽恕上官婉儿,但是李隆基却坚决拒绝了刘幽求的建议,李隆基当即命士兵将上官婉儿斩杀。
在这场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杀伐果断,将韦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全部诛杀,韦后的族人也基本老少不留都被诛杀,可以说李隆基是真正做到了斩草除根。
上官婉儿都亮出了曾经帮助过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证据为何还会被李隆基诛杀,其实还在于李隆基的野心。
李隆基处心积虑帮助老爹李旦除掉韦后,自保恐怕只是其一,其中更重要的还在于李隆基本人也想当皇帝。
上官婉儿很有才华,善于交际,在朝廷中也有一定势力,她现在暗中与太平公主联合,而对于姑姑太平公主作为侄子的李隆基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也是一位类似于奶奶武则天似的女性,因此李隆基有想当皇帝的野心,那么在剪除掉韦后及其党羽后,姑姑太平公主可能就会成为对李隆基威胁最大的人,所以李隆基不希望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联合起来做大做强,那么正好就以勾结韦后为由将上官婉儿诛杀。
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所以才会在后来引发出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斗法的先天政变。
在唐隆政变之后,唐少帝李重茂将皇位让给了李旦是为唐睿宗,在唐睿宗继位之后,由于妹妹太平公主拥立他登基立下大功,于是他册封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并允许太平公主参议军国大事,还赐予太平公主实封食邑一万户,太平公主因此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公主。
与此同时唐睿宗还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在唐睿宗在位期间可以说朝廷大事基本都是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裁决,凡事奏报唐睿宗时都会问朝臣是否问过太平公主,是否问过三郎(唐睿宗对李隆基的爱称)。
如果李隆基性格和父亲唐睿宗一样优柔寡断的话,太平公主或许会与李隆基相处得很好,但偏偏李隆基英明果断,很有主见,严重的妨碍了权力欲极重的太平公主揽权,因此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就为了权力从亲密无间的合作闹掰到了反目成仇的阶段。
而唐睿宗夹在妹妹与儿子中间也十分难做,他既不希望妹妹受到伤害,也不想儿子有事,因此他曾多次努力尝试调和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但是很可惜在权力面前他的努力都白费了,因此唐睿宗在位期间基本成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二人斗法时期。
在公元712年时彗星出现,太平公主借此想陷害李隆基,她命心腹向唐睿宗进言,星象有变预示着太子要登基。
太平公主这意思是李隆基想提前篡位当皇帝,借此离间唐睿宗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结果唐睿宗为人宽厚随和,根本没往篡位上面想,反而顺水推舟,唐睿宗说:既然上天想让太子当皇帝,那我就退位当太上皇吧。于是这一年唐睿宗退位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登基,并改元先天,是为唐玄宗。
唐睿宗突然退位,让太平公主慌了手脚,她这属于是弄巧成拙了,李隆基已经成了事实上的皇帝,这让她十分生气,于是太平公主就想效仿韦后毒杀唐中宗那样在食物中下毒尽快除掉李隆基。
同样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对姑姑太平公主也是十分防范,他担心太平公主会铤而走险对自己不利,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因此李隆基抢先一步发动了政变。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联合大将郭元振、宦官高力士、禁军将领陈玄礼、四弟岐王李范、五弟薛王李业发动了政变,史称先天政变。
在先天政变中李隆基依旧保持着和上回在唐隆政变中那样的杀伐果决,他一鼓作气,根本不给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任何喘息之机,将他们全部一网打尽,太平公主跑入皇宫向哥哥唐睿宗求救,因此唐睿宗亲自恳求儿子李隆基放过她,却被李隆基无情拒绝,最终李隆基一条白绫赐死了太平公主。
在先天政变之后,李隆基才彻底收回了皇权,成为了大权在握的真皇帝,并在第二年改元开元,预示着自己将要开创盛世,也确实经过李隆基的励精图治,把唐朝再次推向巅峰,开创了开元盛世。
李隆基之所以坚决狠心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就是为了不给自己留有后患,他深知斩草务必要除根的道理,否则就会像当年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人下场一样,就因为张柬之等人没有将武三思等武氏家族势力彻底诛除,最终他们反被武三思整死了,对敌人的手软,那就是给自己制造危机,所以斩草必须除根,即便对手都是娇滴滴的大美女,李隆基也必须要将她们斩草除根,否则后患无穷。
最后还得说一下,年轻时候的李隆基真的是英明果断,杀伐决绝,但是他到了年老之后反而心慈手软,在马嵬驿之变中他能为了杨玉环向儿子太子李亨求情,最终的李隆基还是变成了和他老爹唐睿宗李旦一样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的皇帝。
唐朝在我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公认的世界强国之一。
李隆基(武则天孙子)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随着李隆基的成年以及武则天的去世,此时大唐的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叔叔)。李显在位的时候,任用自己的老婆韦皇后,贪污腐化,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当时的李隆基年轻有为,但权利有限,于是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结成政治上的联盟,成功诛杀韦后集团。随着韦后集团的覆灭,李隆基拥戴自己的父亲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唐睿宗李旦。与此同时李隆基也被立为太子。后期由于权利之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的政治联盟破裂,导致双方剑拔弩张,最终李隆基凭借手中权利以太平公主(李隆基姑姑)涉嫌谋反为名将其杀死。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李隆基与这三个女人的恩恩怨怨。
中宗李显一生经历两次皇位得失,人生可谓起伏跌宕。从第一次被其母亲武则天被废,到第二次重新登上皇帝宝座,在李显的内心深处应该是非常感谢他的老婆韦皇后,毕竟在李显被软禁的十四年里,是韦氏不离不弃的陪伴,帮助其度过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重新上位的李显重用韦氏家族情有可原。
随着李显的重新登基,韦皇后当然也是一步冲天,手中权利与日俱增。逐渐开始提拔重用韦氏家族成员。以致最后大唐江山的大部分权利都被韦皇后家族掌握。并且韦皇后勾结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在朝中结党营私,大搞权钱交易。使得朝廷上下腐败盛行。
韦皇后为人歹毒凶残,而且野心勃勃,妄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在后期,利令智昏的韦皇后为了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把唐中宗李显毒死,妄图窃取更大权利。后来被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斩杀韦皇后和其家族成员以及党羽上官婉儿,武三思等等,避免了大唐江山再次陷入没落之路。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除掉韦皇后,随即废了韦皇后儿子的皇位,拥戴李隆基父亲李旦做了皇帝。此时的姑侄两个在政治利益上基本处于平衡时期。后来随着李旦立储一事,两个人在权利上的平衡点被打破。本来太子按照祖训应该是李隆基的大哥来做。但是李隆基大哥非常仁厚,坚辞不受,于是李隆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权利的天平倒向了李隆基一侧。
李隆基手握重权后遭到太平公主的嫉妒。姑侄两人政治联盟开始出现破裂。太平公主利用手中权利曾一度联合部分朝中大臣上书皇帝李旦,以李隆基不是长子为名,要求废掉李隆基的太子地位。不过在皇帝李旦的斡旋下才未得逞。后来太平公主多次对李隆基实施暗杀活动,最终都被李隆基有惊无险的瓦解掉。随着双方矛盾的深入,皇帝李旦内心深感不安,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固发展,皇帝李旦决定二次退位,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太平公主深感不安,遂和朝中大臣密谋推翻李隆基的政权。怎奈年富力强的李隆基先发制人,迅速控制了太平公主,并赐其自尽身亡。随着太平公主极其党羽的全部铲除,李隆基的皇权宣告稳定。至此大唐逐渐走上辉煌盛世的时代。
李隆基上位过程中相继杀掉韦皇后,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原因一方面是维护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为了掌握大权排除异己罢了。
(文中图片依次为韦皇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
想当年李渊和李世民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结果被武则天半路砍断,李氏王朝变成了武氏王朝。不过也幸亏李隆基运气好,重新夺回了天下,还阻止了第2个武则天出现。但是夺天下过程的李隆基,他却口口声声的要杀三个人,而且还是三个女人。为何要这么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脏唐臭汉的说法,如果看完这三个女人的所做所为,就会发现死有余辜。
韦皇后是李显的妃子,甚至在李显还是皇太子的时候,韦皇后就成为了太子妃。后来李显被武则天外贬,也是韦皇后一直陪其左右,中间生下了安乐公主。
两人的隐忍也终于迎来回报,神龙元年的时候李显发动政变,史称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重新当上皇帝,韦皇后重新当上了皇后。
不过她开始效仿武则天,试图插手朝廷政务。由于当年和李显共患难,李显也承诺过,等他将来飞黄腾达的时候。无论韦皇后要什么东西,都会满足他的想法,因此更加的无法无天了。
后来在上官婉儿的推荐下,韦皇后认识了武三思。两人背着李显得不注意,开始在暗地里私通。而且为了提高武三思的地位,韦皇后不断的吹枕边风,诬陷一些朝中大臣。
在景龙四年的时候,李显突然驾崩。据说是韦皇后联合安乐公主,用毒饼杀死了李显。因为当时有人告发韦皇后,说他和武三思私通,为了避免李显怪罪,所以杀了李显。韦皇后秘不发丧,立刻召集自己的亲信,试图控制朝中政权。后来还有大臣主动上书,认为韦皇后功高劳苦,理应取代李氏政权。但是有人提出来担心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应该联合安乐公主密谋处死他们。
结果这件事情被太平公主得知,立刻跑去找到了李隆基,两人准备先下手为强,除掉韦氏集团,这也就是唐朝著名的唐隆之变。政变结束之后,韦皇后、安乐公主均被杀害。
其实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就得到了重用,当时她还因为犯过死刑,按照道理说应该斩首。但是武则天惜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就是在脸上刻字)
上文我们提到的神龙政变之后,李显终于复位,上官婉儿立刻转变风向,开始和韦皇后与安乐公主主动亲密起来。他曾经暗地里劝诫韦皇后,让她效仿武则天。
韦皇后也确实被她说动了,她曾经定下规矩百姓23岁才成年。如此之晚历来罕见,这样一来可以极大的减少税赋和兵役,大大的获得了民众的好感。她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收拢民心,为以后打基础。
后来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了武三思,武三思靠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撑腰,接连设计杀害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人,一时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另外上官婉儿还和武三思私通,两人联合起来,经常推崇一些武姓人士,排斥皇家。尤其是皇太子李重俊,快要被两个人气死了,但是又拿他们没有办法。
后来一直到了李隆基发动政变,上官婉儿急匆匆的跑到了韦皇后的住处。告诉他们李隆基先想把她先杀了,然后再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韦皇后大怒,后来两人又叫上安乐公主,准备登上玄武门进行抵抗。可惜是回天乏术,韦皇后、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都死在了这场政变当中。总的来说在封建王朝下,这三个人死有余辜。
其一韦皇后试图去做第二个武则天,自然挡了李隆基的帝路。其二安乐公主瞎掺和,娇淫蛮横不说还参与到政变中,实数活该。其三上官婉儿更是死有余辜,皇家的事情她跑的最积极。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个深爱杨贵妃却不能给她保护,眼睁睁看着爱妃被逼死在马嵬坡的那个人。而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为李隆基戴上绿帽子的安禄山。
假如晚年的李隆基听从朝臣的建议,提前下手杀死安禄山,我估计杨贵妃也不会在“安史之乱”过程中被逼死。
换言之,李隆基的优柔寡断,间接造成了杨贵妃之死。可是从前的李隆基可不是这样的人。当初他是一个勇猛、刚强、果断的临淄王,一个人的变化为何如此巨大?
▲晚年的李隆基和杨玉环
我先告诉亲们答案吧,当初李隆基不狠心就成不了以后的唐玄宗,也就是说,杀了三位漂亮女人他才当上了皇帝。
常言道:“心不狠,坐不稳”,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最后他又杀了第四位漂亮女人。
也许上天为了惩罚他,晚年时,他的心肝宝贝杨贵妃也被人逼死了,是安禄山想夺大唐江山称帝才逼死了杨贵妃,果然因果循环屡报不爽!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人称“李三郎”,别称“六位地黄丸”,李隆基的祖上李渊、曾祖父李世民、祖父李治、祖母武则天、父亲李旦、伯伯李显,这六位亲人都是皇帝,所以当时人们戏称他为“六位地黄丸”。
▲青年李隆基
虽然李隆基的身份很显赫,但当时不杀三位漂亮的女人,还真轮不到他当皇帝。
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父亲是李旦,母亲是窦德妃。史料记载李隆基【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两岁时被封为楚王,由于父亲李旦被奶奶武则天废黜皇位,李隆基8岁时被降封为临淄王。
顺带插一段,李隆基的伯伯李显和父亲李旦都曾称过帝,但先后都被母亲武则天废黜了。武则天67岁称女皇,做了15年的皇帝(690~705),最后宰相张柬之、桓彦范、崔玄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称帝,他就是李隆基的伯伯。从当时情况来看,李隆基想接替伯伯的皇位有点不可能。因为伯伯李显有儿子和女儿。
然而,随后发生了一件事儿,引起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就为李隆基称帝提供了可能。
▲唐中宗的韦皇后
首先发生的这件事是:李显复位称帝5年后就被人毒死了,谁毒死了李显?原来是他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李裹。
为何要毒死李显?原来韦后和女儿李裹想效仿武则天做女皇。但是让娘俩没想到的是,大臣们明确反对。有鉴于此,娘俩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李显的第四子,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
说实话,李重茂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当时朝廷很快形成了两大派。韦后、女儿李裹和上官婉儿组成的后党,太平公主和朝臣等人组成的权党。
当时25岁的李隆基被后党打压闲赋在家,于是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姑姑)拉拢他加入共同对付韦后一党,李隆基爽快答应了。
要想推翻后党必须发动政变,可是当时韦后的情人武三思是宰相,军队由后党一手控制。
▲唐朝第一美人李裹
左思右想,李隆基决定效仿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那样阴养死士。还别说,李隆基真有这方面的基础,原来他曾经是宫中羽林军的头目,现在他要把他们召集起来。
经过统计,羽林军竟有万骑,这比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多三倍。这相当于李隆基暗养了上万的杀手。
等条件成熟时,李隆基率领万骑羽林军突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隆政变”。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手执钢刀第一个冲进了后宫,迎面碰上探视情况的韦后,上去一刀砍了韦后。
反身来到堂妹李裹闺房,发现李裹正在对镜贴花黄,李隆基没等李裹回过神来就让她做了无头鬼。
李隆基刚走到门口,突然发现床下布幔抖动不已,他知道有人藏在里面,然后转身回来低头一看,原来是上官婉儿藏在里面,李隆基一不做二不休,把上官婉儿强拉硬拽了出来,李隆基用满是豁口的大刀砍了上官婉儿。
▲小皇帝李重茂
李隆基用一口刀砍了三位漂亮女人——风骚的韦皇后、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和妩媚风情的上官婉儿。讲真这是大唐三位漂亮并且有野心的女人。没有这三位女人乱唐,李隆基真没机会当皇帝。
“唐隆政变”发生在小皇帝李重茂称帝一个月后,李重茂一看这架势,李隆基手握兵权。我这个皇帝肯定做不稳,他很识相,于是把皇位禅让给了叔叔李旦。
据说背后是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这样做的。太平公主有他的小九九,他明白哥哥李旦也是个无能之辈。李旦掌权,就相当于她太平公主掌权。
李旦称帝后,册封李隆基为皇太子。看到了吗?李隆基不杀三个女人还轮不到他当皇帝的接班人,这一年李隆基25岁。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随后成为他姑姑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
▲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
这时太平公主为了专权,散布谣言说李隆基没有当太子的资格,说他不是嫡长子,虽然李旦声称李隆基当之无愧为接班人,但太平公主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李隆基的皇太子身份岌岌可危。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抢先发动“先天政变”,拘捕了太平公主。
当时父亲李旦苦苦哀求放过她的姑姑,李隆基断然拒绝,当天赐死太平公主。这一年李隆基28岁。父亲李旦同样识相让出了皇位,李旦成了太上皇,李隆基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
文/秉烛读春秋
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杀掉了三个对朝政影响最大的女人,这次的政变被人称之为“唐隆政变”,这次政变是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一起策划的,政变的目的就是为了铲除乱政的韦后集团,该集团最主要的三个女人以及众多的党羽被诛杀。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诛杀了那三个女人?
韦后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经历了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的“神龙政变”,这场政变杀死了武则天最宠爱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迫使武则天让位给中宗李显。李显登基后,软弱无能,整个朝政大权逐渐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所掌握,原先发动政变拥立李显登基的有功之臣被贬的被贬,还有的被杀害,韦后想要效仿自己婆婆武则天的做法,做第二个女皇帝。
韦后在李显还活着的时候就和武三思私通,据历史记载,武三思和韦后私通是当时的女宰相上官婉儿推荐的,武三思和韦后私通后,她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把当时的朝政搞得乌烟瘴气,很多人因为不依附他们而被残酷的排挤。
公元710年6月,韦后急于成为武则天第二,于是和安乐公主一起合谋下毒把唐中宗李显毒死,后秘不发丧,伙同上官婉儿起草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相王李旦辅政,韦后以太后名义摄政。
然而宰相宗楚客和太常卿武延秀等人则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但害怕李旦和太平公主从中作梗,便秘谋除掉他们。得到消息的李隆基就和自己的姑姑一起发动了一场改变整个唐朝皇室走向的“唐隆政变”,韦后被以毒死先帝,谋危社稷等罪直接被发动政变时将士杀害。
安乐公主是韦后和中宗的女儿,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美丽大方被称之为唐朝第一美人,因李显和韦后对她过分溺爱,让她从小就养成了飞扬跋扈,娇蛮任性的霸道性格。
李显登基后,安乐公主的权力欲望开始越发膨胀,甚至还要求李显封她为皇太女,但由于大臣们的阻扰而以失败告终。后来安乐公主开置府暑,大肆进行买卖官爵。
权力的欲望一旦打开就没有回头路,安乐公主对父亲李显没有封其为皇太女这件事怀恨在心,就和同样有权力欲望的母亲合谋下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还参与了想要夺取李唐皇室的策划,最后一同被诛杀。
上官婉儿从小就聪慧,熟读史书,在十三岁时被武则天封为才人,后得到武则天重用,权利也越来越大,成了武则天面前的一个大红人。在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时,上官婉儿因为记恨武则天在她小的时候杀害她的爷爷和父亲,在暗处帮助张柬之轻而易举的发动了政变,迫使武则天还政于李显。
李显登基后,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成为了皇妃,更加深受李显的信任,让其专秉内政起草诏令。上官婉儿很有才学,但他是个地道的墙头草,她见到韦后大权在握后,为了讨好她,就把武三思推荐给了韦后,还经常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同时她见到太平公主的势力越来越强,又前去依附太平公主,以求能做到左右逢源。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后,韦后和安乐公主被诛杀,当时的上官婉儿还拿着蜡烛率领宫里人前去迎接到来的刘幽求,并拿出她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拟的遗诏给刘幽求看,以此来证明她是和李唐皇室在一起的,祈求李隆基能放过她,当李隆基听到刘幽求为上官婉儿的开恩请求后,果断的以她能出卖奶奶(武则天)以及韦后,以后也能出卖父亲和我,而且她为人淫乱奢靡,此人绝不能留,于是上官婉儿也被李隆基所诛杀。
“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之前发动过一次政变,即位之后又发动了一次政变,前者奠定了他当皇帝的基础,后一次巩固了皇位。两次政变被杀的主要女性有四位,三位亲人,一个外人。亲人就是自己的伯母韦皇后、表姐安乐公主及姑姑太平公主。所谓外人就是鼎鼎有名的巾帼女相上官婉儿。实际上,如果严格说起来,上官婉儿也不能算是外人,因为她是中宗李显的妃嫔,被封为昭容。如此一来,上官婉儿也是李隆基的伯母,只不过她既没有为李家生育后代,又与李显的关系形同虚设,以致于被忽视了做为“皇家人”的身份。
(武则天剧照)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要坚决杀这些女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夺权。不过,故事还得从武则天的末日说起。
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0多岁的耄耋老宰相张谏之带头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这条“神龙”被拉下皇位。之后,众人将曾经的中宗皇帝、后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的李显重新迎上皇位。但是李显是一个在女人面前直不起腰的皇帝,当年皇位被废就是因为太为韦皇后的娘家人“捞好处”,以致于让母亲武则天抓住把柄,一怒之下让他卷铺盖滚到了房州(今湖北房县)。如今重新坐上皇位的李显,还以没有当年之勇,当年面对大臣们的质疑,他还有一股“把江山让给岳父也无仿”的豪气,现在竟然颓废到朝政大权干脆让到韦氏皇之手。
(李显与韦氏剧照)
李显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的理由的,他认为韦氏是他“患难见真情”的妻子。因为在客居房州的十多年间,韦氏一直对其不离不弃。出于被武则天加害的担心,李显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甚至几欲自杀。而韦氏则一直为其壮胆、加油打气,致使他重拾活下去的勇气,最终迎来出头之日。显然,如果没有韦氏在背后鼓励,李显也等不到幸运降临的这一天。所以,复位后的李显才对韦氏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但是,韦氏的野心并不逊色于武则天,武则天就是她膜拜的榜样,因此她的终极目标也是风光称帝。其实,如今的情形于韦氏来说距皇位仅一步之遥,因为朝里朝外遍布她的党羽,在内有宰相兼情夫的武三思为其揽权,在外有哥哥韦温掌管军权,中间还有上官婉儿为其出谋划策,剩下还有熙熙攘攘的趸拥为其揺旗鼓噪。
(安乐公主剧照)
既然条件这么优渥,天时地利人和皆具,韦皇后自然要努力地向前迈步。但是,虽然李显被韦氏哄得晕头转向、麻木不仁,但韦氏昭然若揭的野心已经引起以太平公主及临淄王李隆基为首的一部分李唐朝宗室的警觉。因为谁都不愿意送走一个“武皇帝”,又迎来一个“韦皇后”,到时李唐王朝必会万劫不复。所以李隆基要肩负起王朝存亡的责任,必须铲除韦氏党羽,然后谋划自己登基的机会。
如果韦氏安分守己,那么李隆基自然无计可施,一来他不可能出叔父手中抢,二来李显已经立了李重俊为太子。但是韦氏便便就是那个往“枪口”撞的人,不过身后还被李重俊推了一把。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因此不光她瞅着不顺眼,就连安乐公主也经常与丈夫武崇训(武三思之子)合伙欺辱李重俊。李重俊忍无可忍,于是率百余名羽林军发动政变,诛杀“韦武”。结果武三思一家被诛,韦皇后母女逃脱,李重俊兵败被杀。
(上官婉儿剧照)
显然是李重俊点燃了唐朝宫廷政变的火药桶,没过多久,韦皇后伙同安乐公主秘密将李显毒死。之后,韦皇后多管其下,一面立李显另一个儿子李重茂为傀儡皇帝,以掩人耳目;另一面着手称帝事宜;剩下就是谋划铲除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及临淄王李隆基等敌对势力。很显然,如果韦皇后一旦篡位成功,李隆基一党只能引颈受戮。所以,太平公主果然出手,命儿子薛崇简助李隆基发动政变,成功将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接下来便是“利益”分配问题,即由谁来当皇帝。人选有三,即太平公主、李旦、李隆基。有趣的是,太平公主、李隆基都垂涎皇位,只有李旦表现平淡。显然李旦最有资格,因为他曾经有当皇帝的经历,既然中宗李显可以复位,寻自己未尝不可。但是,目睹了多年腥风血雨的李旦,已经厌倦了这个被争来抢去皇位。然而,李旦认为皇位总不能再落入太平公主一个女人之手,尽管她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妹妹,但也不能马上就让儿子李隆基来继位,因为暂时不能服众,还需要有个过度阶段。所以李旦必须先坐上皇位,然后再名正言顺地过继给儿子。因此,历史上便出现了李旦于710年继位、712年便让位于李隆基的一幕。
(太平公主剧照)
显然,李隆基登基,太平公主愿望落空。那么她会甘心吗?当然不会,因为她骨子里流的是武则天的血,内心比韦氏还要狂热。因此,权欲熏心的太平公主马上培植自己的力量,准备对侄儿下手。李隆基的聪明之处在于事事抢占先机,不会受制于人,因此还没等姑妈动手,他已经将刀插入对方心脏。最终,太平公主党羽被诛,本人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儿女惨遭株连,唯其中一个儿子薛崇简幸免。
纵观李隆基两次政变,被她坚决杀掉的女人为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外加太平公主。那么,李隆基为何如此心狠手辣?
一、得到了曾祖父李世民的真传。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天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人头落地。第二天,李世民又处死了10个年幼的侄子。这就叫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因为李世民不既不想将来被侄子们一起声讨,搞的焦头烂额,也不想在他们的复仇阴影之下苟活。因此,既然曾祖这么明智、干脆利落,李隆基那有不效仿的理由。
(李隆基剧照)
二、皇权的争夺就是一场心狠手辣的游戏。因为政变本身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早已荡然无存。如果给对手留有仁慈,那么将来死无葬身之地就是自己。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认为韦氏、安乐公主等人咎由自取、死不足惜,唯上官婉儿有些冤枉。
实际上,上官婉儿并不冤枉,因为她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女人,她的存在于李隆基是一个危胁。因为,在李隆基看来,上官婉儿既然能弃家仇于不顾服侍武则天、又能在武则天倒台后全身而退依附韦皇后,那么她自然也会成为太平公主的党羽,因此李隆基毫无犹豫将上官婉儿处死。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李隆基一共发动过两次政变,其中第一次政变,是由他联手太平公主共同发动,即唐隆政变。这场政变中,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及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三个女人被杀。其中,上官婉儿被杀还充满谜团,笔者个人分析,其中蕴含阴谋,为数年后的先天政变,打下了伏笔。
要弄清楚这个复杂的关系,必须先从唐隆政变之前的神龙政变谈起。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新春的气息还没散尽,大周帝国的皇宫就爆发了一场政变。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在这场政变中被迫退位,逊位于太子李显,大唐帝国正式恢复。时年,女皇八十一岁,此刻,她正病卧在床。
这场政变,就是著名的“神龙政变”。政变中,女皇的心腹男宠张宗昌、张易之被杀,其他的一干心腹人员,大多在当天下狱或被诛杀,唯独缺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政变过程中,武则天晚年最重要的两位助手,神秘失踪了。按常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此时应该不离左右地侍候在武则天身边。当然,断头台上,也应该有她俩与二张作伴。
不过没多久,她俩再次出现了,出现在唐中宗李显的封赏名单中。上官婉儿进“昭容”,掌敕书诏令,母郑氏封沛国夫人。太平公主增号“镇国太平公主”,食邑五千户;给卫士,环第十步一区,持兵呵卫,僭肖宫省;开府置官属,视亲王。
旧主被废,她二人非但没有受到清算,反而平步青云,显赫远超当年。显然,在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在武则天背后捅了一刀,李显上位,她俩功不可没。
难怪,以武则天的精明,朝中眼线遍布,张宗昌、张易之、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就像武则天的四大护法金刚,将朝政牢牢把控在手,即便玄武门掉下一缕蜘蛛网,也逃不过女皇的眼睛,张柬之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策反禁军,兵围迎仙宫?
原来,武则天花费一生心血,培养出来的两大高徒,竟然是内奸!
上官婉儿心里说:别怪我,当年是你害得我家破人亡,我母女俩被罚入宫廷为奴,那时候我尚在襁褓。小心翼翼伺候你近三十年,违心地赔笑脸、说奉承话,为了生存我迫不得已。是你教给我什么叫政治家的权谋,是你亲自给我示范了一个女人的强势活法。现在我要毕业了,我亲爱的老师,我要做您的好学生,踩着你僵硬的躯体,迎接我的新生!
太平公主心里说:别怪我,亲爱的妈妈,当年您一手摧毁了我的幸福,那时,我还是一个只懂得憧憬爱情的小女孩。几十年来,我眼看着一个又一个亲人倒在你的手下,我很害怕,你血淋淋的手爪,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尽管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但这份爱,跟您的政治热情永远无法相提并论!是您把我从懵懂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心冷似铁的政客。现在我要毕业了,我亲爱的妈妈,我要做您的好学生,踏着你悲切的呼号,迎接我的新生!
武则天玩了一辈子鹰,结果被自己一手调教的两只雏鹰,给啄瞎了眼!
李唐光复,新的朝政格局形成,伴随然来又是新一轮政治斗争。这一次,围绕李显周边,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一派以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为核心,一派以韦后和安乐公主为核心。两大集团为了朝政的控制权,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有武则天打样,后面就有人跟着干杯,韦后第一个表态:学习婆婆好榜样,我要努力当女皇!安乐公主紧随其后:支持大唐变母系,我的目标皇太女!
这样的话,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被灭族,但大唐言论自由,谈谈自己的理想有何不可嘛!上官婉儿就对为皇后母女的伟大理想,表现出了极高的崇敬:我愿做你们的粉丝!这一次,上官婉儿与她“同门师妹”太平公主,站在了两个阵营。为了增强团队的粘合度,上官婉儿还将自己的情人武三思,献给了韦皇后共享……
景龙四年,被一群女人折磨得快要发疯的李显,决定不完了,他突然弃世远行了。也有说法是,他是被为韦后和安乐公主,用一碗下了料的汤“赶走”的。
李显一死,两大阵营离决裂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分别代表两派势力,合作完成了一份唐中宗遗诏:由温王李重茂为太子,韦氏与相王李旦共同辅政。双方相互妥协,达成一个平衡。
却不料,第二天宣旨,惊得太平公主和李旦目瞪口呆:韦氏知政事,李旦为太子太师。变成韦氏一人独掌朝政,李旦被当做贡品,隆重挂起!
这事有点蹊跷,皇帝驾崩,两派势力共同起草的圣旨,就这么轻而易举被掉包了!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这么幼稚?为什么起草的诏书不当场加盖印玺,并下发?史书也没交代,玉玺究竟在谁的手上,上官婉儿扮演了什么角色?都是糊涂账!
圣旨被掉包,让太平公主和李旦意识到,如果再不铲除韦后一派,接下来他们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实际上,中宗李显那会儿,太平公主和李旦就被韦后的爪牙宗楚客陷害,如果不是御史中丞萧至忠求情,他俩就已经被推上断头台。
一个月后,唐隆政变爆发,两派终于摊牌了。韦后与安乐公主没能实现她们伟大的理想,被发配到李显身边作伴去了,就是不知道那边是否流行女皇和皇太女。李旦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荣登九五,是为唐睿宗。
不过,让太平公主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同门师姐”上官婉儿,被她的新盟友李隆基砍了头!让太平公主惋惜不已。史书没交代太平公主为何惋惜,只是说她拿出五百匹绢的钱,派人祭奠了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他的理由是:“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不过,这个说法有点冠冕堂皇,自打武则天在李唐子孙中,植入了“伴性遗传”,女人们都“妖淫”,太平公主、韦后、安乐公主……凭什么单单指责上官婉儿?
要说“渎乱宫闱”,更是荒唐,上官婉儿第一时间出示了,她与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原版圣旨,显然调包的事应该是韦后搞鬼。
李隆基不听解释,匆匆忙忙下令,就地处斩上官婉儿。等太平公主闻讯赶来时,上官婉儿已经香消玉殒。
如果说,韦后和安乐公主是李旦的死对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主要目标,就是诛杀她俩,那么还有两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太平公主为什么痛惜已经变身政敌的上官婉儿?李隆基又为什么迫不及待地杀掉上官婉儿?
对这两个问题,史书闪烁其词,没有定论。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葬被意外发现,一方墓志铭震惊世人,据记载,上官婉儿因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曾经几次以死相谏。对她的死因,用了一句“亡身于仓卒之际”,非常玩味的一种说法。
这一切,似乎掩盖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那么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上官婉儿的真实使命,她恐怕是太平公主,埋在韦后身边的一枚棋子!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神龙政变后,一对师姐妹没来得及击掌相庆,就对下一步的政治形势做了深入探讨。研究的结论让她俩觉得很不乐观,于是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说:我要洗脚上岸了,姐姐你还得受点委屈,继续扮演余则成,潜伏在韦后身边呐。
在武则天身边演了三十年余则成,上官婉儿轻车熟路,对她来说,宫廷就是最好的生存之地,况且还有好姐妹的相托。于是,上官婉儿成了韦后的“忠实信徒”,跟太平公主成了“死对头”。
不过她的这个身份,被李隆基窥破了。李隆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这个女人太可怕了!几乎可以肯定,唐隆政变后,李旦登基,上官婉儿还会继续留在宫里,那还会继续扮演太平公主的耳目。自己跟姑妈太平公主摊牌是早晚的事,到那时,两个女人里应外合,我纵使三头六臂,也未必是对手。
必须乘机除掉她,提前砍断太平公主的臂膀!于是,他不顾上官婉儿出示的证明,甚至不等她说明,自己是太平公主安插的钉子,更不能等来太平公主,匆匆下令就地处决。
太平公主吃了一个闷亏,上官婉儿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三年后,李隆基针对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爆发,失去内援的太平公主倒在“姑侄斗法”中,被李隆基逼得自尽身亡。
李隆基变身唐玄宗后,为了掩盖,他在“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中,某些不太光明的东西,刻意修改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政治投机派的上官婉儿。
不过,不管怎么篡改历史,历史的痕迹不可能被完全清除,从沉重的年轮里,我仿佛能看到,上官婉儿凄厉的眼神……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带兵杀入宫中,杀死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这三名女子都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非常有才能,那么李隆基为什么如此狠心,不顾部下的求情,坚持要杀掉三人呢?这是因为,不杀这三个女人,大唐将永无宁日!
韦后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李显还是太子时,她便是太子妃。684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继位,韦氏自然也就变成了韦皇后。
当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太后武则天的手中,李显虽然贵为皇帝,却什么事也做不了主,韦后就更提不上有什么地位了。因此夫妻两人计议从武则天手中抢回权力,便大力提拔韦后的家人,企图掌握一点话语权。
可这对小夫妻如何是武则天的对手?武则天也不废话,55天后就将李显废为庐陵王,另立李显的弟弟李旦为帝,韦氏也就从皇后变成了庐陵王妃。
被贬之后,李显带着韦氏先后被囚禁于均州、房州,从皇帝、皇后一下子变成连普通老百姓也不如的罪名,两人尝尽了人间冷暖。吃不好、穿不暖、甚至还要受朝廷使者的气,当然让李显感到不高兴,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显的精神高度紧张,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担心武则天派人来杀他。虽然他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但他的大哥、二哥已经死在武则天手里了。
更要命的是,李显被贬之后,不少李唐宗室举起反旗,比如李贞、李元嘉、徐敬业等等,他们的口号也很统一,就是“推翻武则天,匡扶庐陵王”。这让李显更加心惊胆战,造反的事他也没参与,但却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军的“吉祥物”,哪天武则天不高兴了,还不马上拿他开刀?
所以,只要武则天派人来看望他,他就要吓得自杀,幸亏每次都是韦氏在旁边劝他,“最多不过是个死,何必这么着急呢?”
就这样,韦氏陪着李显度过了艰苦的十四年时间,对此李显非常感动,他对韦后发誓说,“如果我能再当上皇帝,一定让你随心所欲。”
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将皇位还给李家,于是派人召李显回京,次年立为皇太子。按理说,李显夫妻的苦日子应该过去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李显被立为太子后,武则天对他也很不放心,李显依旧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701年,李显的嫡长子李重润,和妹妹永泰公主夫妇议论朝政,对武则天的面首张氏兄弟随意出入宫闱表示不满,不料隔墙有耳,此事被武则天知道了,大怒,下令将李重润赐死,永泰公主当时已有身孕,第二天受惊吓而死。
这一事件对韦氏造成了沉重打击,她和李显共有一子四女,李重润和永泰公主都是她的儿女,两天之内,两个儿女被杀害,尤其是独子李重润的死,让韦氏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方向。而在此之前,他的父母在被流放后被杀,四个兄弟也先后遇害,娘家人也几乎死了个精光。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位,拥立李显第二次登上帝位。一年之后,武则天病逝,李显也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二次登基后的李显,果然兑现了当初的诺言,让皇后韦氏随心所欲,无论韦后怎么折腾,他都不加干涉和限制,甚至有时还会故意配合。李显可能是为了报答当年韦后的陪伴之情,但失去了唯一儿子的韦后,心理已经扭曲了,当她意识到李显死后,她不可能有亲生儿子继位,下场必定悲凉时,因此竟然想效仿武则天,当第二个女皇。
韦后“随心所欲”到什么程度呢?她给李显戴了一顶绿帽子,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勾搭成奸,只为借助武氏的力量。日夜不停地在李显耳边诬陷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等人,最终张柬之等五人先后被贬遇害。公开卖官鬻爵,行贿三万钱,就可以被剃度为僧尼;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皇帝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累计选任官员达数万人,所得钱财全部收入自己囊中。
但即使如此,李显仍旧不对韦后加以限制,而是任其自由发挥,最终野心越来越大的韦后将魔爪伸向了自己的丈夫李显。
李显和韦后在被贬往房州的路上,生下了安乐公主,当时境况窘迫,李显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来包住她,所以小名为裹儿。因为李裹儿从一出生就吃了很多苦,所以李显夫妇就格外疼爱她,只要她要求的,一定会尽力满足,因此李裹儿从小就养成了刁蛮任性的性格。
李裹儿长大以后,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两人未婚先孕,婚后六个月便生下一子。李显登基之后,李裹儿被封为安乐公主,更是受尽宠爱,有一次她写好了一份诏书,却将内容盖住,撒娇让李显签字,而李显竟然不看内容就真的签了字。
安乐公主和母亲韦后一起,卖官赚钱,生活极度奢华,甚至超过了太平公主。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安乐公主有一个不良嗜好,就是侮辱当朝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子,生母不详,但肯定不是韦后所生,因此常常受到排挤。安乐公主更是以其不是韦后亲生呼之为奴,并表示李显将封自己为皇太女,地位比李重俊要高。堂堂太子,竟然受此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707年,李重俊发动兵变,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而后又率军闯入宫中,搜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可惜,这次兵变最后还是被镇压了,李重俊逃走后被左右亲信杀害。
和母亲韦后一样,安乐公主也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将毒手伸向了父亲李显。
和韦后、安乐公主相比,上官婉儿的一生更富有传奇。
上官婉儿是唐高宗的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为曾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遭到杀害,上官婉儿很小便和母亲一起配没掖廷。但在母亲的教导下,上官婉儿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宫中闻名的才女。
上官婉儿的才女之名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本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原则,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召至身边,免去其奴婢身份,并让他掌管宫中诏命。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上官婉儿之手,当时人们都称她为“内舍人”,就是宫内的宰相之意。
虽然武则天杀了上官仪,但上官婉儿似乎并不在意杀祖父之仇,反而对武则天曲意奉承,精心伺奉。武则天对她越发喜爱,曾有一次上官婉儿违忤旨意,罪在不赦,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才华,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神龙政变后,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的心腹,不仅没有受到处置,反而不知如何讨得了李显的欢心,李显封她为昭容,令其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
上官婉儿不仅得了李显宠爱,还能让韦后不心生妒忌,并且与韦后的私交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韦后的奸夫武三思,就是上官婉儿引荐给韦后的。并且,上官婉儿本人也与武三思私通。就这样,中宗李显的后宫中最受宠爱的两人,竟然共享一个奸夫,实属难得一见。
韦后的大事,上官婉儿同样也有参与,她经常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故事,并帮韦后出了不少主意来收买人心,效果极佳。
与韦后和安乐公主不同的是,上官婉儿要有脑子得多。当她看到韦后难以成大事后,便决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开始暗中依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李显的亲妹妹,权势非常显赫,奇怪的是这位太平公主一心向着李唐宗室,对武家则毫无感情。
上官婉儿脚踩两只船,为的是将来一旦韦后失败,自己还有一条退路,这也是她总是能左右逢源,无论朝政局势如何变化,而她始终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710年6月,韦后和安乐公主终于按捺不住,一碗毒汤饼送走了中宗李显,并扶持李显第四子李重茂为帝,由韦后临朝称制。
大概按照韦后的计划,是在完全掌握了政权之后,再将傀儡李重茂废掉,自己称帝,做女皇第二。但她的亲信宗楚客却劝她,应该害死李重茂,及早登基,以防夜长梦多。对此,韦后感到很为难,虽然此时韦氏子弟已经遍布朝堂,掌握了大部分关键职位,但还远没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至少还有两个人对他们有威胁,即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韦后一伙人凑一块商量之后,决定先下手除掉李旦和太平公主,然后再革一次大唐王朝的命,拥立韦后登基称帝。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知道了韦后等人的谋划后(可能是上官婉儿告密),也决定先下手为强。
7月,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李隆基亲自率兵杀入宫中,韦后惊恐之中慌不择路,逃入飞骑营中,被士兵斩杀。太平公主正在屋里对着镜子化妆,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士兵杀了。
相比之下,上官婉儿就从容得多,面对气势汹汹的士兵,她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拿出了一样东西递给了李隆基的部下刘幽求,她相信,凭着这件东西,她就能像以前那样逃过此劫。
上官婉儿拿出来的是一份诏书的草稿,上面写的是,中宗驾崩后,由相王李旦辅政,韦后摄政。这份诏书是她和太平公主起草的,假冒李显的遗诏。上官婉儿认为,这份诏书足以证明,自己其实是向着李唐宗室的,是在韦后身边的卧底。
刘幽求看过之后,相信了上官婉儿的说法,并向李隆基求情。哪料到李隆基根本不吃这一套,拒绝了刘幽求,态度坚决地下令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此次政变中,不仅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被杀,韦氏集团的其他重要成员也大部分被杀,韦家凡是高于马鞭之人全部被杀,甚至有些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没能逃过,一夜之间,血流成河,史称“唐隆政变”。随后太平公主亲自将李重茂拉下龙椅,扶李旦登基,是为睿宗。三天后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两年后接受李旦禅位登基,是为玄宗。
韦后、安乐公主都是死在乱军之中,稀里糊涂被杀的,但就算她们是被活捉,李隆基也绝不会留她们的性命,这很好理解。可上官婉儿明明已经拿出了自己是“卧底”的证据,为什么李隆基还要坚持杀掉她呢?
我想李隆基的理由是这样的:上官婉儿不仅是个才女,还是一个官场上的老手,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小。而现在,她又与太平公主结盟,两人秘密谋划了些什么,李隆基不清楚,但起码这份遗诏李隆基所不知道的。
韦后集团被消灭之后,朝中最大的势力就要数太平公主了,如果再有上官婉儿加盟,那么势力就会更大,就算李旦当了皇帝,甚至将来李隆基当了皇帝,朝政大权还是无法掌握在手中。因此,李隆基杀掉上官婉儿,其实是断了太平公主一条臂膀,为自己将来掌握实权做好铺垫。
事实上,在李旦登基之后,太平公主势力果然膨胀得厉害,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即便是李旦禅位给李隆基之后,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仍然无法完全压制太平公主。不得已,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并不顾父亲李旦的请求,将姑姑太平公主赐死。
综上,李隆基之所以坚持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是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三个人不死,那么就无法扶持父亲登基并保住皇位,大唐王朝将永无宁日。可见,年轻时候的李隆基是很有魄力和头脑的,对该杀的人绝不拖泥带水。这与老年的唐玄宗,在马嵬坡为了保住杨贵妃一命,不惜向儿子恳求的形象,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五大臣为首发动了“神龙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还政太子李显,结束了大周帝国的统治,大唐江山又回到了李唐王室手中。李显复辟后,对自己被贬为庐陵王的日子里,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女人韦后开始兑现诺言:《资治通鉴》记载李显:“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韦皇后还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丈夫有言在先,就开始破坏性的、补偿性的玩:她源源不断地扶持自己娘家人进入仕途,并升官晋爵;又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建造奢华宫殿,卖官鬻爵以赚取财富,丧心病狂地干涉朝政,还想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当上女皇帝,安乐公主(李显与韦后的女儿,小名“裹儿”)一直想当“皇太女”。更匪夷所思的是,韦后竟与武三思勾搭成奸,淫乱成性;由于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早就是武三思的姘头了,韦后籍此“枕头缘”与上官婉儿结成了统一战线!为实现当女皇的愿望,韦后开始要挟李显废掉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并处心积虑地打压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势力,怯懦的李显有底线,不可能满足韦后的所有政治方面的要求,竟被妻女视为障碍。太子李重俊受不了安乐公主的欺负与排挤,率先发动景龙政变,由于政变中途士兵哗变,自己被手下杀死,但却灭掉了不可一世的武三思势力。随着两股政治势力的覆灭,韦后当女皇的愿望更加强烈,目前,李显成了绊脚石,韦皇后和女儿竟倒行逆施,在食用饼中掺毒,杀死了中宗!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智慧超群,有类似母亲的政治头脑与手腕,在政治上自成一派,门客众多!为三哥李显复辟立下了汗马功劳;软弱的哥哥李显之死,太平已心生疑惑;而景龙事变后,韦氏集团又开始玩挟李重茂(唐中宗李显第四子,继中宗位,又称唐少帝)以令诸侯的把戏!李隆基联手自己的姑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厚颜无耻的韦后及其丧尽天良的女儿裏儿和上官婉儿,拥立相王李旦当了皇帝,自己顺理成章地当了太子!
但凡宫廷政变,通常都是伴随着杀戮进行的,不杀了以前的掌权人及其死心追随者,如何建立新政权呢?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掌权的韦氏集团,扶持父亲李旦继位当皇帝。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必杀的三个女人分别是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因为这三个人掌控着朝延大权,是政变的首要攻击目标。宫延政变历来血腥,美丽之花皆生长在血土之中,韦氏家族凡高于马鞭的男性皆被处死。
武则天晚年在神龙政变中还政李唐,退位后将皇位传给李显,李显懦弱无能,大权旁落韦皇后。早年李显被流放,生活清苦,他觉得愧对女儿安乐公主,于是十分溺爱安乐公主,给了女儿十分多的特权。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违法行为也不加制止,反而大加纵容。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把控朝政,毒杀皇帝李显,逼死太子李重俊,韦后眼看就要当女皇了。
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对韦后十分不满,因为韦后的权利欲望跟武则天一样,但是能力却远远不及武则天,如果韦后当了皇帝,那么李唐天下将万劫不复。李隆基控制了皇帝的亲军万骑,趁韦后准备登基大典之时,发兵攻入皇宫之中,一举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三名元凶首恶。其他韦氏家族的男性,旦凡身高高于马鞭的就是处死,其余流放蛮荒之地。政变后,李旦成为皇帝,李隆基成为太子,太平公主则经常指导朝政,大权在握。
李旦跟他哥哥李显一样懦弱无能,大概因为有一个强势的母亲,且被母亲怀疑、监禁、流放过有关。太平公主自恃扶立李旦有功,于是经常干预政事,升迁官吏,但是精明强悍的太子李隆基让她十分不安。李旦感觉到了妹妹太平与儿子李隆基的矛盾越来越深,于是他禅位帝位给李隆基,自已当了太上皇。最终李隆基命家丁三百人诛杀太平公主的党羽,并逼迫太平公主悬梁自尽,这场政变史称先天政变。可以说李隆基是踩着四个强权女人的尸体登上最高权力的,他也结束了唐朝武后以来的后宫干政传统。
原创文章,作者:woshishu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cwtz.com/tui-29306/

[收藏此章节]
[投诉]
  康熙二十四年水多,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都过了,还纷纷扬扬下起大雪来。  现年五岁的八阿哥往鼻子前吹了吹气,吹开几片鹅毛似的雪花。“红绣姐姐若是冷,只小周公公陪我去也是一样的。”他自个儿面色红润,目如星子,看着就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比寻常成年人还要康健。  红绣穿着大宫女带滚边的绛紫色夹袄,头上戴着顶勉强能遮住天灵盖的小帽。她的嘴唇有些抖,声音却比去年的这个时候沉稳了不少:“阿哥宽厚,我更得律己些。不然下头的小宫女有样学样,会出乱子。”  他们穿梭在白茫茫的紫禁城里,身后的雪地上留下几行凹陷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落雪所填平。从延禧宫所在的东六宫出来,经坤宁宫,出乾清门,绕保和殿,再向东走,远远就能看见目的地了。  御药房的大门前还挂着元宵节的红鲤鱼灯笼,在白色的背景中格外醒目。  “朱太医可来了?”小阿哥进门就问,然后就被铺面而来的药味给冲了鼻子,鼻涕眼泪刷的就下来了。“阿嚏,这什么发散的药啊?好生辛辣。”  “哎呦,我的小八爷,您怎么跑这儿来了?”朱纯嘏从一堆穿官服的御医中跑出来,请安作揖后就牵了小阿哥的手。“前头熬风寒药呢。天气乍冷,得风邪的宫人已有十几例了,早早备上免得到时候腾不出手。唉,都是给下人用的,难免味道冲,阿哥多担待些。”  胤禩乖乖地被朱老太医牵着走,嘴上的要求却不客气:“药方给我看看。”  朱纯嘏作为院判之一,有一个小单间做办公室。他将八阿哥放到炕上,又给沏了枸杞茶,才将一个药包递给他:“阿哥不妨认认看。”  胤禩也不客气,将外头的桑皮纸一拆,就一样一样地辨认起来:退烧用的柴胡,发汗用的防风、姜片,温嗓子的甘草……都是便宜药材,总共也就六、七样,不一会儿就认全了。“是我前世见过的。”他问自家系统,“你能检测出两个世界的药材效果有无不同吗?”  光球不动了:“宿主你又为难系统QAQ,这种跨次元的权限我……”  “我相信龙龙一定有办法。”  “那好吧,我写个申请……”苦逼的光球收回了它试探枸杞茶的小尾巴,缩角落里写报告去了。  而压榨完系统的宿主,则是开心地跟朱太医请教起药方来,从君臣佐辅谈到药性相合,从原料价格谈到药材炮制,都是普通人听不懂的专业话题。眨眼半上午就过去了。  红绣和周平顺对视一眼,靠眼神无声交流:“阿哥是不是该吃点心了?”“不光该吃点心,还该走了。”  没熟的时候,周平顺是个表情一成不变的笑面虎,压根儿让人猜不出他在想什么,如今也能与红绣眼神交流了,不得不说朝夕相处有着巨大的魔力。  “谁开口啊?要不小周公公您?”红绣用眼神示意。  周平顺笑眯眯:“我怎么记得有人说要锻炼自个儿的口才来着?”  红绣吸了口气,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主子,朱老太医说了许久,似乎有些疲态。不如用些糕点休息片刻?”  胤禩被提醒,反应过来。“是了,我还给朱太医带了艾窝窝和黄金糕呢。”他让红绣去小火炉上拿温着的糕点,同时掰着手指道,“一盒我跟朱太医吃,一盒分给其他医士和太监,第三盒让朱太医带回家去给余余姐,我答应要给她带宫里的点心的。”余余便是朱纯嘏小孙女的名字。  “阿哥是个有心人。”朱太医捋着胡子,言辞间很欣慰,“有这份体贴的心,即便是不能学成名医大家,也当得起一句良医善医了。”于是亲自领着八阿哥在御药房里散了一圈糕点,收获了一堆好奇的目光。八阿哥刚刚长出些发茬子的小脑袋还被几个老太医给摸了好几下。  太医院如今有一个院使和两个院判,是太医中官职最高者。他们仨轮流值班,必得同时有两人在岗。今日轮值的是朱纯嘏和姓胡的另一个院判,院使大人休沐在家。“胡院判于妇人和小儿用药颇有心得。”朱太医介绍道,“于中庸之道也颇有心得。”  胡御医看着比朱纯嘏还要老十岁,秃顶,精瘦,面容有几分苦相。“常年走后宫,可不得小心谨慎?”胡太医回应,带着不知道哪里的口音,“我倒是羡慕朱老弟学的种痘之术,哪怕是给蒙古王爷们种痘,也比伺候娘娘们轻松些。”  “哪里就容易了?”朱纯嘏叫屈,“种痘是跟阎王爷抢人,怎么都会有人熬不过去。若不是皇上明理,我这脑袋早不知道掉几回了?”  胡太医瞥一眼仰着头的小阿哥:“然抢过了阎王爷,就是你的大福气。”  “嘿,也就咱们小八爷难得。”  ……  两个院判闲聊,别的御医时不时过来搭两句话,也有那一直自顾自磨药的,不知是公务繁忙,还是性格如此。总归整体气氛是挺好的,看不出朱老太医口中那勾心斗角的局面。  八阿哥托着腮帮子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感觉到了一阵寒风。抬头一看,却是一个梳小两把头的宫女掀帘子进来了。跟红绣一样穿绛紫色的夹袄,发髻上却簪了两根金簪子。这么打扮,怎么也得是主位娘娘身边的大宫女了,然而胤禩不曾见过她。  “胡太医,我来给娘娘取药。”那宫女行止言谈颇为矜持,眼神不多看一个人,嘴里也不多说一句话。  胡太医应该是早有准备,取出一张方子,又叫来一个监管太监和一个记录官。几方人在场,方才开了后妃们的药柜抓药,什么药抓了多少都记录在案,相互比照了没有问题,才签字画押,拿上好的桑纸与药方一并包了,让监管太监与宫女一起送后宫去。  胤禩第一次见到后宫嫔妃的药是如何取用的,不由啧啧称奇。“好繁琐啊,这是怕有人下毒吗?”  朱太医捂了他的嘴:“小祖宗,你知晓也别说出来。”  胤禩:“唔唔唔。”  “这是后宫娘娘们的药。若是皇上与皇后用药,还得一式两份,其中一份让开药的太医们分喝了,没有问题才进上去。”  八阿哥挣开朱老太医的手,凑在他耳边悄悄地问:“那宫里是不是中毒的事很少见啊?”  朱老太医:“可轻易不敢出这样的事!但一旦有了,御药房可得换一批人了。”  “那便是有过的。”  朱老太医看上去快把胡子揪下来了:“阿哥快别问了。都是阿哥出生前的事了。”  胤禩见他实在不肯说,且他在宫里活了一年了,也确实没听说下毒的,便是贵人常在们斗法,也是推搡、摔倒、被猫划伤来得多些,便也丢开了这个刺激的话题。转而找胡太医打听:“方才那个姐姐,我没有见过嘞。”  胡太医叹了口气:“那是储秀宫娘娘身边的大宫女锦珠儿。”  “储秀宫娘娘?我给皇贵妃娘娘请安的时候,没见过储秀宫娘娘呀。”  “那一位今年才十四,待字宫中,阿哥没见过也是正常的。”  朱太医给他科普,小赫舍里氏,是元后的亲妹妹,也是太子的小姨妈。当年元后娘娘生太子的时候难产而死,赫舍里家就想把才三岁的小赫舍里氏送进宫,被皇帝严词拒绝了。好不容易过了六年,九岁的赫舍里小格格依旧没逃过进宫的命运。  “据说皇上本来是想将她嫁给宗室做正妻的,嫁妆都给备好了一份。索额图和噶布喇走了太皇太后的路子,这才……造孽哦,听说皇上一步都没踏进过储秀宫。去年好不容易松了口给了妃位待遇,却连个封号都没有……”  只能赫舍里妃、储秀宫娘娘地叫着。反观正式册封的四妃,可是能被人叫一声荣妃娘娘或者宜主子的。哪怕是贵人里面,还有良贵人这种有封号的呢。这就是受不受宠的区别了。  “按理说皇上爱重元后,本不至于如此。”一个八卦的年轻御医,贼头贼脑地凑上来。  然后就被朱老太医瞪了一眼:“你懂什么?正是因为爱重元后,才将元后的妹妹当妹妹。后头的钮钴禄皇后是比不过元后,然而钮钴禄皇后的妹子已经是贵妃了,还生了十阿哥,瞧着比钮钴禄皇后自个儿受宠多了。”  胤禩品了品,将心比心是这个道理。他要是真爱一个人,看到眉眼相似的替代品,只会觉得膈应。在这点上,康熙的想法跟他大概是一样的吧。  但小赫舍里氏又有什么错呢?  “储秀宫娘娘上个月来了初潮,不太好,疼得死去活来的。”胡太医的叹息声在嘈杂的御药房里显得不甚清晰,“只能先慢慢调理着。若是这个月还是不好,少不得让同僚们都看看。”  那张方子也到了朱太医手上,胤禩也瞄到了几眼。除了温经养血的药材,还有大量祛湿利下的配伍,很是复杂。“年纪小的时候不注意,熬夜、吹风、流泪,以至于湿寒入骨。从方子上看还挺严重的。”朱太医将药方收了起来,他是管传染病方面的,妇科调养还轮不到他去,也就粗略一说,“心思也重,寻常在家娇养的姑娘,哪里会到这个地步?”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又到了赶榜的时候QAQ。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毒的孕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