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智生物研制中国非洲猪瘟疫苗苗进展如何?


江苏股友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如何?减毒活疫苗与基因工程苗是方向! 新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如何?减毒活疫苗与基因工程苗是方向!新牧网14小时前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叶嘉宏2月22日,由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主办的“非洲猪瘟防控国际交流会”在河南郑州美盛喜来登酒店盛大举行。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讨论了非洲猪瘟防控的相关话题,其中,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的话题最为引人关注。结构复杂、基因组多样为疫苗研发带来诸多困难众所周知,虽然非洲猪瘟(ASF)自发现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令大家翘首盼望的疫苗却迟迟未能问世,究竟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或许问题就出现在源头,与病毒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据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钊介绍,作为唯一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ASFV)结构复杂、基因组庞大,病毒编码共有160多种蛋白,且病毒的耐受性强,在猪体内更是能存活多达500天以上。“非洲猪瘟病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因多变。”据杜元钊介绍,ASFV基因组两端各有一个高变区,而两个高变区是疫苗能否成功研制的关键,因为这两个高变区是引起免疫逃逸机制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ASFV所拥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是其制约疫苗研发工作的主要原因。非瘟疫苗主流研究路线—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当前国内非洲猪瘟越趋常态化的背景下,国内各界对于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政府更是出台多项政策和设立多个项目,重点推进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那么,当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又是如何呢?杜元钊表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洲猪瘟疫苗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疫苗的研究技术路线来看,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这两大类,其中,减毒活疫苗被广泛看好。根据减毒活疫苗毒株来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代致弱毒株、天然致弱毒株和重组毒株,但是传代致弱毒株和天然致弱毒株均不被看好,因为传代致弱毒株在传代过程中,病毒致病力逐渐下降,病毒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也随之下降;而天然致弱毒株导致的诸多副反应以及存在散毒的可能性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也正因如此,用基因敲除获取减毒疫苗是非洲猪瘟疫苗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由于一些ASFV编码蛋白可干扰宿主免疫应答,如果从ASFV强毒株中缺失这些基因可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要想获得很好的减毒疫苗,就要先确定好敲除的基因是哪个。”杜元钊进一步,敲除基因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法:1、通过对强毒株和自然弱毒株的基因比较,找出差异基因;2、通过强毒株和人工传代弱毒株的基因比较,找出差异基因;3、选择非洲猪瘟病毒免疫逃避和毒力基因。而基因敲除过后,病毒或发生以下生物学变化:1、病毒在巨噬细胞中增殖降低100-1000倍;2、有些毒株毒力减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3、有些毒株毒力没有明显变化;4、有些毒株毒力减低,但失去免疫原性。由于变化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通过动物试验来进行临床评估。杜元钊表示,虽然目前对于成功研制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的把握比较大,但是减毒活疫苗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存在副反应和带毒的风险、生产条件相对较高、较难做免疫评估和野毒诊断鉴别。和减毒活疫苗相比,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更高,且试验也证明免疫过后其能对猪只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由于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只包含特定的病毒抗原,需通过合适抗原传递系统免疫动物,因此,需要研究鉴定更多的ASFV保护性抗原、开发新型免疫佐剂以及采用DNA首免蛋白质加强免疫策略,以提高ASF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力。“西班牙表示将在两年内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预计中国可能会更快。”来自丹麦的专家——Bjarne Vest先生如是认为。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原创稿件文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建立映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编辑部电话020-83003429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点击可查看作者简介2019年02月23日 12:50
来自电脑网页版
(0)
阅读数(261364)
收藏
回复(0)
举报
2023-03-06 09:50
来源:
于大爷讲生活
关于我国非瘟疫苗的最新研发进展,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非瘟疫苗已经通过临床试验申请, 有3家企业获批,疫苗有70%-80%的保护率,主要试验对母猪的保护率,规模场已经在试验阶段, 如果研发试验顺利,非洲猪瘟亚单位灭活疫苗或有望在10月份上市。
01
三种疫苗类型的研发进展
非瘟病毒由于其复杂的蛋白结构,导致相关疫苗研制进程十分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非洲猪瘟疫苗主要的研发路线包括亚单位疫苗、天然弱毒疫苗、基因缺失疫苗、mRNA疫苗。国内各研发单位积极推动商业化落地,或将成为未来动保行业破局关键。 
基因缺失疫苗:目前基因缺失疫苗中最受关注的是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研的非洲猪瘟7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ASFV-7GD)和越南的I177L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ASFV-ΔI177L)。前者已在黑龙江、新疆和河南三个养殖基地开展临床试验,截至2022年6月,该试验进展较为顺利;后者为美国梅岛实验室开发,曾于2022年6月宣布全球首款上市流通,8月则因为出现较多接种后生猪死亡事件而紧急叫停,2月再次重启商业化推广。 
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通过利用病毒某种表面结构成分,研制成本身不含病毒核酸,但能诱发生猪产生免疫保护的疫苗,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目前主要有普莱柯与生物股份进行研发,前者为和兰兽所合作研发,已完成前期实验工作,即将进入应急评价申请阶段,若能顺利过审,或将加速上市进程。 
病毒载体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是指用如腺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牛痘病毒或者新城疫病毒作为载体构建的疫苗,可以更好地刺激细胞免疫,提供更优秀的免疫效率。目前主要有科前生物进行研发,即将完成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随后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02
目前全世界非瘟疫苗的进展怎么样了?
中国:我国大力推进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工作。据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在3000头猪身上进行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从研发进度看,普莱柯(603566)和兰兽研研发的亚单位疫苗进展最快,正按照农业农村部应急评价要求完善相关研究资料,力争早日提交应急评价申请。
生物股份(600201)借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不同路径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方面均有涉及。目前公司已完成多组非洲猪瘟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的效力评价实验,并取得“一种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专利。
科前生物一方面与兰兽研、哈兽研合作,另一方面也进行非瘟疫苗的自主研发。根据公司2022年半年报,公司参与研制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和载体疫苗均取得重大进展。
从生产方面看,中牧股份(600195)作为央企有牌照优势,若非洲猪瘟疫苗商业化落地,公司有机会首批获得生产许可证参与生产。
非洲猪瘟疫苗一旦商业化,动保行业有望明显扩容。正常年份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约7亿头。根据普莱柯交流,由于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程度高,若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能够获批上市,预计出厂价在25元/支左右,每头猪需要免疫两次。若考虑流通成本,则终端售价更高。我们对非洲猪瘟疫苗市场空间进行测算,在终端售价30元/支,行业渗透率80%的情况下,非瘟疫苗市场规模超过300亿。
越南:亚洲地区农牧行业媒体Asian Agribiz驻越南记者Ha Thu认为,非瘟疫苗之所以能够在越南开始获得广泛推广,是由于越南AVAC股份公司共在545个猪场试用了60万剂非瘟疫苗,抽样结果显示有效免疫比例达到93.34%。该疫苗的保护时长可达到4个月,但该公司建议仅用于8-10周龄的保育育肥猪,而不可用于种猪。自2022年6月越南上市首个非瘟疫苗之后,我国农业农村部迅速发文要求严防越南非洲猪瘟疫苗入境,可见官方对越南非瘟疫苗非常警惕。
AVAC目前似乎只与公司和大型农场合作,概因他们认为大型客户对疫苗会有更好的管理。而在小养户那里,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工人操作失误以及在接种疫苗之前没有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而存在各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市场所担心的疫苗走私问题应该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Ha Thu称。
不过Ha Thu也提到,与中国一样,非瘟后越南的农场生物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接触的许多养殖户表示将拒绝使用疫苗(各种疫苗,而不仅仅是非瘟)。
越南的非洲猪瘟疫苗的商品名为 NAVET-ASFVAC 。图自:越通社
菲律宾:最近,菲律宾农业部长William Dar提到,一种非洲猪瘟候选疫苗的Srst试验正在菲律宾的10个猪场进行。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非洲猪瘟减毒活疫苗,名为ASFV-G-ΔMGF疫苗。该候选产品于2019年9月获得Zoetis的商业开发许可。来自Zoetis和德国Friedrich Loeffler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ASFV-G-ΔMGF进行了试验,通过诱导野猪的食用和家猪肌肉注射,结果证明了对非洲猪瘟的疗效。
对于非洲猪瘟疫苗而言,如何来平衡疫苗的效力和安全性,这可能是非瘟疫苗研发中的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目标!
我国多名专家也曾指出,用强毒株进行改造得到的减毒活疫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过去企业的经验教训中,见识到不成熟非瘟弱毒疫苗带来的危害。所以,部分养殖企业也坚持不使用疫苗防控非瘟,对非瘟有期待的养殖户,目前大多呈观望态度,让“别人”先用,用好了再计划用。
来源: 兽药经理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非洲猪瘟疫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