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最新哪家医院治疗效果好?

脑起搏器(DBS)一一脑起搏器(DBS)治疗新方式
一一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帕金森病早期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3-5年时间内为治疗“蜜月期”,此间药物治疗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患者可以正常从事社会工作。但随着病情发展、长期服药产生的副作用、出现运动并发症,药物疗效会变得越来越差,服药后的副作用甚至可能比疾病本身的症状更难受。对于这类患者,目前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就是脑起搏器(DBS)治疗。一一今年72岁的患者郑先生,身患帕金森已有13年,长期以来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近3年来出现了运动迟缓和震颤加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药物已经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一一针对这一情况,在副院长刘明发的指示下,神经外科二病区徐可副主任医师及他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专业的评估后,向家属提出进行DBS手术治疗的建议:“手术的目的是改善病人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一一一一首例DBS手术治疗顺利进行一一术前由神经外科二病区、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手术麻醉中心共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多学科系统评估,通过核磁共振及双源螺旋CT对数据融合匹配进行测试,完成繁杂的术前数据融合及充分的手术准备。一一2022年1月9日,郑先生成为了首位在汕头市接受DBS手术治疗的帕金森患者。手术当日,神经外科二病区病房内,医护人员对72岁郑先生进行不停地安慰与鼓励。徐可副主任也在忙前忙后为即将进行的手术作准备。一一手术在国内顶级专家、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金龙教授地指导下,由我院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术中,医生顺利安置电极至脑内靶点核团,测试安置理想后,连接脉冲发生器,并将脉冲发生器放置于前胸皮下,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短暂开机时患者不自主震颤和肌张力升高的症状明显改善。一一术前导航定位、术中精准测试及术后复查情况一一一一1个月后,郑先生返回我院门诊进行脉冲发生器开机,郑伯及家属欣喜表示开机后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目前,已观察治疗效果3个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一一一一什么是DBS手术治疗?一一神经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徐可介绍,帕金森病前期主要靠药物治疗,但一旦过了药物“蜜月期”,效果就会变差,DBS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一一“脑深部电刺激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先进方法,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大脑中指定位置,任何角度或距离上的轻微偏差都会影响植入效果,进而直接影响治疗结果。因此,脑起搏器定位要求非常精准,是整个神经外科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徐可介绍说。一一DBS技术的突破,将免去汕头市及周边区域帕金森病患者四处奔波看病的烦恼,让广大“帕友”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一站式、标准化、专业化的诊疗服务,也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再次取得技术突破,高水平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一一

由于您的网络问题无法建立链接,请刷新页面.
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有许多外科治疗帕金森病方法的报道。1939年进行了第1例基底节手术治疗帕金森病,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48年美国第一次采用苍白球毁损术治疗舞蹈病,此方法全世界迅速推广。几年后这一方法逐渐被Hassler和Riechert于1952年创导的丘脑核团毁损术所代替。到1962年立体定向手术被成功用于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此后,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伴随着对功能结构和运动障碍疾病的病理生理深入了解和神经外科技术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随着(MRI)及高精度立体定向仪等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治疗帕金森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开始用于在医学研究。
欧洲从1987年开始进行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病的临床研究,90年代中后期起在欧美大量应用于临床,该手术方式已经在美国通过了严格的FDA审查,被誉为20世纪末“神经外科医疗器械的大飞机”,1999年开始进入中国,脑起搏器是近30年来帕金森病病治疗中最大的突破。
至此,形成了微电极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细胞刀)与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两大帕金森诊疗方式。点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病最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