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看植物神经紊乱乱属于中医角度中哪一种问题呢?

2022-11-30 16:44
来源:
杰jie
什么是植物神经紊乱?植物神经紊乱是西医这一大组症状的总称,而中医认为,其属于虚劳或是郁症的范畴,而对此,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的多种辩型:
肝气郁结型
肝气郁结,即情绪的异常多变,起伏较大,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精神心理状态失常。中医认为肝气以维持体内气机的正常运行为主,肝气宣降失调,则易致气机郁结。于情,则为易焦易燥易怒易暴,于脾胃运化,则为消化不良、运行不畅、食欲不振、进食无味,于精神状态,则为心神不定、精神不稳、失眠多梦、认知障碍。
心神失养
此为常见的辨型之一。心神失养,即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心神不定、情绪不宁、易忧易愁、焦躁不定。心神失养型的植物神经紊乱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健忘、失眠、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烦、呼吸急促、精神不集中、爱哭爱愁、爱恼爱忧,多疑、情绪起伏较大等。
血行郁滞
血行郁滞,即血行迟缓、运行不畅、血气阻塞、血瘀郁结。血行郁滞型的植物神经紊乱可能会出现情绪暴躁、易烦易怒、头部胀痛感、头部重压感、胸肋疼痛、失眠、健忘、全身忽冷忽热但体温检测正常等等。
气郁化火
气郁化火即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气机郁结、郁而化火,以致脏腑失调、肝火炽盛。气郁化火型的植物神经紊乱可能会出现胸闷、食欲下降、进食无味、嗳气、胃酸反流、便秘、上火等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1-05-25 21:32 来源: 香菇去说健康植物神经紊乱心脾两虚常见于虚劳、心悸、怔忡、不寐、健忘、眩晕、血证,也可见于现代医学诊断的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植物神经紊乱心脾两虚症状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导致心血耗伤,脾气亏虚。本证病位主要在心脾,多为心血不足,脾气亏虚,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致气虚血脱的危急重证。脾主运化,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故纳差腹胀,便溏;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心神不宁,故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脾虚不能摄血,血不归经,则皮下紫斑,女子量少色淡、淋漓不尽;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证。平时我们可以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眼睑、舌头、指甲和头发的颜色,如果颜色偏淡,又出现2-3个神经紊乱型心脾两虚的典型表现,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体质,避免症状加重。经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每天睡眠少于4小时或多于10小时,会导致某种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5到2倍。医师提示:即使现在生活节奏很快,食疗,也应该在中午12点至1点时小憩一会儿,哪怕是10到20分钟,您的精气神都会大不一样,同时帮助您远离心脾两虚的体质。植物神经紊乱心脾两虚的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植物神经紊乱心脾两虚的检查心主血、行血,主神志变化,脾统血、生血,为后天之本,两者在血液的生化、运行、统摄方面关系密切。若各种原因导致脾气虚弱,不能化生气血精微,则血之生化乏源,加之脾气不足,不能固摄血液,血液溢出脉外而为出血,终致血容量不足,心失所主,心血亦虚;若心血亏虚,脾失所养,则脾气亦虚,血液的生成不足,固摄失职,又可进一步加重心血虚证,而形成心脾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除具备血液的病变(血虚、出血)外,尚有消化功能失职的表现,缘由脾气虚所致。若脾气虚损,制水无权,水湿泛滥,聚湿成痰,则形成痰饮、水气,蒙蔽心窍或上凌于心的病理转归,表现为神志不清,喉中痰鸣的癫证、痫证或心悸、水肿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怎样看植物神经紊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