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行走时身体的平衡通过神经系统的精密调节来维持?


个人演唱会还有
3648天
人体时常会遭受细菌和病毒之类的外敌攻击,为了抵抗这些敌人,人体掌握了一套精密的机制,这就是免疫系统。那么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如何防止免疫力的下降?免疫力有什么副作用?在未来,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又会带给我们怎样新的突破?欢迎收看大型娱乐节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21集《人体卫士:免疫力与免疫系统》。
开门见山,借助于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来抵抗外部入侵的异物,从而守护自身的系统,就是免疫系统。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并非只由免疫系统来守护,除了免疫系统之外,还有掌控着激素分泌的内分泌系统,以及调整身体机能的自主神经系统,它们三者之间巧妙的维持着平衡,从而维系着我们的健康。这三大系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被称为免疫力。不过,免疫力并不是纯学术的表达方式,所以并不存在具体的数值表示,我们从来就没听过黄博士免疫力为5.0,而我的免疫力为0.5的说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三大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体器官。
首先是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我们更为熟悉的名字则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天然免疫就是通过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吞噬病原体,从而迅速排除外敌的系统。而获得性免疫则是通过T细胞、B细胞等攻击特定的病原体,从而有效排除外敌的系统。在这其中,T细胞就好比是免疫系统的指挥部,这哥们可以识别病原体,而B细胞就好比是工兵,它可以生成被称为“抗体”的蛋白质,来消除病原体的毒性。由于T细胞和B细胞对感染过的病原体特征存有记忆,所以患过一次的疾病就不容易再次患病。那么这二者的区别到底在哪呢?天然免疫我们可以视作身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这是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功能,针对的是多种病原体,而获得性免疫我们可以视作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我们后天获得的,针对的是特定的病原体。
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和脾。胸腺位于心脏上方,是免疫细胞之一的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研究发现,当胸腺出现先天缺陷时,就会导致T细胞的功能出现问题,容易引发感染症状。骨髓就是位于骨骼中的柔软组织,红细胞等所有的血液细胞都是在骨髓中生成的,同时,免疫细胞中的B细胞也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脾是位于胃侧面的器官,在脾内聚集着T细胞和B细胞,可以捕获流淌在血管中的异物。最后还有一个淋巴结,向血管外渗透的血液中的液体,作为淋巴液在全身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淋巴液可以收集废弃物。而聚集淋巴液的通道就是淋巴管,在淋巴管内,到处都是聚集着T细胞和B细胞的淋巴结,这一部位就可以捕获流淌在淋巴管中的异物。
胸腺
脾脏
淋巴系统
我们再来看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它控制着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及体温调节等不受自身意志控制的机能。在这其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相反,当进行剧烈运动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而当处于放松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就会开始工作。
最后就是内分泌系统了。分泌激素的器官被统称为内分泌系统,所谓的激素,是一种可以穿过血管,对相隔一定距离的细胞带来影响的物质。在人体中,可以分泌激素的器官有很多,不过这其中,垂体与肾上腺是与免疫系统有着特殊关系的内分泌器官。垂体位于脑下部,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控制着全身的机能,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激素便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肾上腺皮质是位于肾脏上方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各种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强力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比如治疗哮喘所使用的类固醇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便是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类似的物质。
垂体
肾上腺皮质
以上便是与免疫力相关的人体三大系统,正常情况下,在一天之内,这三大系统的平衡的不断变动的,所以有着免疫力高和免疫力低的阶段。刚才我们说了,当剧烈运动或承受压力时,交感神经就会发生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在白天较为活跃,而在夜间则不太活跃。交感神经通过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的聚集区,也就是淋巴结,并将免疫细胞留在淋巴结内,结果使得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此时,T细胞与B细胞在淋巴结中就做好了随时消灭入侵者的准备,所以,白天的免疫力要比夜间强。这个我想我们也深有体会,我有时候感冒发烧,中午的时候还以为痊愈了,结果到了半夜恨不得自己打车提前去火葬场躺着。
其实,白天免疫力更强这件事儿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交感神经活跃的时间段,正是身体大量活动的时候,此时人体遭遇病原体的风险也较高。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中,淋巴结里就会准备好随时唤醒更强的免疫应答。当然了,原则上,当交感神经过度作用时,也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不过只要在日常变动的范围内,交感神经就会起到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总之,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免疫力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于是很多人就担心自己的免疫力下降,而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我们的方案就是先把免疫力提高起来,到时候你降也降不到哪里去。市场的嗅觉是敏锐的,于是乎各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便把手伸向了我们的钱包。比如有人说你吃我卖的东西就可以提高免疫力,事实上,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总数高达2万亿个,其中每天大约有1000亿个死亡或生成。要不断制造出数量如此之多的免疫细胞,充分的营养自然是必要的,各种维生素与锌也确实对维持免疫力特别重要,但似乎并不存在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食材,所以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就不会有大问题。还有人说按摩能提高免疫力,我说的是正规的按摩,不过甭管正不正规,按摩其实都无法提高免疫力。确实,在淋巴管中并没有心脏那样的泵器官,淋巴液只能随着手足肌肉的收缩等运动进行循环,按摩无疑可以使淋巴液循环变得更好,但与提高免疫力并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说提高体温可以提高免疫力,怎么提高体温?泡温泉。但是,我们人体内部的体温,其实是由下丘脑严密控制的,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体内部的体温也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免疫力也不会发生变化。而等到你内部温度也发生变化的时候,估计你已经被煮熟了。
总之,我们的免疫力其实已经足够强了,不需要做什么让它变得更强,事实上这也做不到。但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却有很多。比如说干燥就会使得免疫力下降,当覆盖于咽喉的黏膜变得干燥时,黏膜所起的屏障作用就会变弱,异物就容易侵入。另外,由于在干燥环境下病毒的结构容易保持,所以感染的风险就会更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秋冬季节就更容易患上感冒。再者岁数大了,免疫力也会下降。当我们上了年纪的时候,造血功能就会降低,结果免疫细胞的减少就会导致攻击异物的能力下降。同时,随着年龄的上涨,气管黏膜的保湿能力也在衰退,细菌和病毒等异物就容易侵入,导致免疫力下降。由于这些因素,小小的感冒有时候就会发展成严重的肺炎,或者是健康时没有注意到的病原体成为诱因,引发严重的感染病症。
对于秋冬季节的干燥,我们可以多喝水或者戴口罩,而至于年龄的上涨,这是不可阻挡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吃好饭、锻炼好身体,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而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还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这就是精神压力,事实上,精神压力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承受精神压力最具代表性的时刻,就是与捕食者遭遇且性命攸关的时刻。此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它会使得心跳加速和血压升高,准备与捕食者决一死战,虽然我们前面说过,交感神经活跃时,淋巴结里就会准备好随时唤醒更强的免疫应答,但同时,它也会促使肾上腺皮质释放出类固醇激素等物质,这些激素会抑制免疫反应,毕竟生死攸关的时刻,并不是消耗身体能量来与病毒等微小异物战斗或发生炎性反应的时刻,此时的生物要集中精力选择战或逃。当然了,现代人类基本上不会承受这种危及生命的精神压力,但我们却继承了这种生理反应,所以在承受巨大压力时,或长期承受着较小的精神压力,同样会引起免疫力的下降。
那么该如何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呢?我听说欣赏美的东西可以让人缓解压力,所以多看2049,看看我的脸就好了。我还听说笑一笑十年少,所以保持开心也很重要,那就要多听思考盒子了。另外还有四大缓解压力的方法,这就是唱、跳、rap和篮球。
下面我们就以感冒为例,来看一下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抵御外来侵略的。
首先,覆盖于咽喉上的黏液可以物理性的防止异物入侵,主要的手段就是冲洗。同时,黏液细胞会分泌出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比如溶菌酶等物质,所以病原体是无法轻易侵入人体的。如果病原体躲过了黏液的阻挡,接下来还有杀手在等待着它们,这就是免疫细胞,在黏膜的内部有“淋巴滤泡”,这里是抵御感染的前沿阵地,聚集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入侵的病原体在此处会被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可见,此处发挥作用的就是天然免疫。天然免疫就是在第一时间感知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它们排除的机制。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接下来,吞噬了异物的树突状细胞会将信息传递给T细胞并将其激活,然后,T细胞会分泌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物质,这就是细胞因子,并激活B细胞。这个B细胞就不是善茬了,这哥们将产生并释放大量的与病原体匹配的“抗体”,抗体会识别并附着于病原体之上,使其丧失能力并将其排除。这种与入侵病原体相匹配并做出应答的机制,就是获得性免疫。在这一战斗的过程中,免疫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会使得黏液腺流出的黏液量增加,冲洗并带走病原体,这就是感冒时产生大量鼻涕的原因。
除此之外,感冒时发烧也是免疫细胞正常工作的证据。在感冒时,巨噬细胞会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它们会将信息传送到大脑,促使发烧,这是因为,病毒繁殖的最佳温度是33-35℃,超过37℃后将停止繁殖,而让体温上升虽然让我们感觉很不爽,但这也是为了抑制病毒繁殖的防卫反应,老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看谁能扛得住。由于这样的炎性反应是免疫细胞引起的正当应答,所以在感冒初期,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说到这儿您可能就会有一个疑问了,那就是B细胞它怎么就这么牛逼,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数不清种类的细菌和病毒,不仅如此,即便是人类首次合成的人工化合物,将其注入人体内,机体也能准确地生成针对该化合物的抗体,就好像是我们的身体从一开始就预备了无数类型的抗体,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深入到细胞内部了。
在我们的每个细胞中,都存在着一个完全相同的DNA,DNA所拥有的遗传信息会被RNA分子复制,这就是所谓的“转录”,在转录的过程中,人体就会以该RNA的信息为模板来生产蛋白质。在细胞的内部,每天都在以这样的方式合成着必要的蛋白质。另外,B细胞还在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在向RNA转录DNA的遗传信息之前,对基因进行各种剪切以及剪切之后的再结合。结果就是,实现了用有限的基因制造出类型众多的抗体。也就是说,为了制造出种类庞大的抗体,B细胞将同一种类的基因应用到了极限,实在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起免疫系统,就不得不提疫苗。人类从人生的经验中发现,如果曾经得过某种疾病,那么就不容易再患上此病,或者即使再患上病症也会比较轻,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可以记住曾经患过的疾病。事实上,在免疫系统中,承担记忆职责的是B细胞和T细胞,而疫苗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机制。疫苗将识别病原体的部分,也就是抗原残留在人体内,从而减弱病原体的毒性。在接种疫苗后,注入的疫苗首先由树突状细胞捕获,之后,树突状细胞将该异物的信息传送给T细胞,使T细胞激活。随后,T细胞将B细胞激活,从而产生出匹配病原体的抗体。此时,部分T细胞和B细胞就会对外敌的再次入侵有所防备,这些细胞就成为了体内的记忆细胞。
从此,每当有与疫苗相同的病原体入侵体内时,记忆细胞都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它会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抗体,迅速消灭病原体,使感染止步于初期。也就是说,这样一来,我们的人体就不用等病原体到来之后现做反应了,而是早已为你准备好了武器库,来了就是一死。前面我们说了,通常情况下免疫力并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获得提高,但是唯有疫苗是可以直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那么既然疫苗可以让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记忆,为什么又要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呢?这是因为,流感病毒的表面有“HA”和“NA”两种蛋白质突起,流感病毒在该表面结构上容易产生变形,所以,除非注射与该亚型相匹配的疫苗,否则就没有效果。由于目前还没有能够匹配任何亚型的有效疫苗,所以人们每年都要预测即将流行的亚型,并以此来制造相应的疫苗。
说到这儿,想必你已经对免疫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了,其实,除了防御生物体免受外来侵袭之外,免疫系统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也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生命来说,有内外之别是非常重要的,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通过细胞这一结构才得以隔离开内外的,总之要想成为生命,区分自己与非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而负责区分自己与非自己的系统就是免疫系统,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生物进化就是免疫系统的进化。
总之,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通过精密的免疫系统的运作,来守护着自己的身体,不过另一方面,当免疫系统不受控制时,就会引发过敏,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过敏。
过敏是指人体对原本于身体无害的食物或其他物质产生过度免疫反应,由此出现鼻塞、流涕、荨麻疹和瘙痒等症状。在各种过敏反应中,花粉过敏是最为常见的,下面我们就以花粉过敏为例,来看一下过敏产生的机制。
也和其他病原体入侵时的反应一样,首先,进入鼻腔内部的花粉被树突状细胞捕获,随后,树突状细胞将花粉成分的信息传递给免疫系统的指挥部T细胞,T细胞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随后,B细胞生成大量附着于花粉成分上的“IgE抗体”。同时,IgE抗体还会附着于名为肥大细胞的免疫细胞表面,以防备花粉的再次侵入。这个肥大细胞广泛分布在黏膜及皮肤下,存储着大量的组胺等化学物质,由于这哥们总是处于鼓胀状态,所以被称为“肥大”,但实际上它与黄博士的那种肥大并没有什么关系。当花粉成分再次侵入体内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花粉的蛋白质结合后,肥大细胞就会释放出组胺等化学物质,组胺会致使黏液量增加,结果花粉就与鼻涕和眼泪同时被排出体外,所以花粉过敏时我们才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同时,组胺也会作用于血管,引发鼻粘膜肿胀,结果就导致了鼻子不通气。
支气管哮喘与特应性皮炎,也是基于同样的机制而发病的。哮喘患者吸入螨虫尸骸或屋中灰尘等过敏原之后,会在气管中引起过敏反应,致使支气管的肌肉收缩或分泌黏液,从而进一步阻塞气管,导致呼吸困难。而特应性皮炎患者则会通过皮肤接触到过敏原而引发过敏反应,此时,组胺会引起瘙痒,导致患者抓破皮肤。患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时,由于气管黏膜和皮肤会经常受到损伤,过敏原就更容易侵入体内,结果就导致过敏一直持续,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特异性皮炎
可以说,过敏最让我们苦恼的地方就是痒和打喷嚏,我不知道你过敏过没有,我每年都得来一发,那段日子真是生不如死,那么为什么在对付感冒或者其他病原体的时候,我们不会痒,不会流眼泪流到睁不开眼睛,同样都是免疫反应,为什么偏偏过敏的时候就如此呢?这就要说到免疫反应类型的不同了。
在清除细菌和病毒时,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非常活跃,它们通过吃掉异物来完成清除任务,这种反应被称为“1型免疫反应”,Th1细胞是该反应的指挥部。不过在清除寄生虫或花粉颗粒的时候,由于它们的体积远远大于细菌、病毒,也远远大于各种吞噬细胞,所以就无法通过吞噬细胞的吞噬来清除了,此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攻击方法。于是,免疫细胞就采取了通过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从而引发强烈的瘙痒,或分泌大量的黏液等计策,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挠,以使得寄生虫等物质掉落,或者是通过鼻涕或眼泪等将其冲洗掉。这种反应就是“2型免疫反应”,Th2细胞是该反应的指挥部。这个Th1与Th2细胞都是一种辅助性T细胞。
综上所述,通过Th2细胞进行的免疫反应,本来是针对寄生虫等入侵的防御系统,但是由于Th2细胞对其发起了“错误行动”,从而引发了过敏反应。研究发现,在幼儿时期,细菌和病毒较多的进入到体内的话,会形成易生成Th1细胞的体质,反之则会形成易生成Th2细胞的体质。所以有观点认为,近些年过敏人数的增加是因为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卫生的缘故,这就是所谓的卫生假说,目前卫生假说是否正确尚无定论。
关于过敏的话题,还有一方面挺有意思的,虽然我们会对某些食物过敏,但归根结底,所有的食物,就是松茸,对我们人体来说,那也是异物,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对它们过敏呢?这是因为在肠道内,生活着上千种、数量超过100万亿的肠道细菌,而为了不对正常菌群和食物产生免疫反应,肠道内存在着一套难以引发免疫反应的机制,这就是“免疫耐受”。
肠道各处分布着形似小山丘的器官,这被称为“派尔集合淋巴结”,简称“派尔斑”。在派尔斑中,树突状细胞通过M细胞将过敏原捕获,并将信息传递给初始T细胞。基于之前所介绍的免疫系统的作用,你也许会认为初始T细胞可能会变成Th1细胞或Th2细胞,并由此引发免疫反应,但是在肠道中,它则会发育成能抑制Th1细胞与Th2细胞的“抑制性T细胞”。也就是说,过敏原从皮肤或气管黏膜进入人体后,初始T细胞会变成Th2细胞,从而引发支气管哮喘和特应性皮炎,抑或者是鼻塞、流涕。但是,当过敏原从肠道进入人体后,初始T细胞则会转变为抑制性T细胞从而抑制过敏。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某些食物过敏呢?原因自然就是没有产生免疫耐受性,研究发现,在幼儿时期,如果食物成分不是从口腔进入体内,而是从嘴周围或手部皮肤进入体内的话,或许就会引发过敏,具体的原因目前还不明了。
派尔斑
除了过敏之外,免疫系统失控带来的另一类疾病就是1型糖尿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就要比过敏遭罪多了,所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指对构成自己身体的蛋白质产生免疫反应所引发的疾病。好了问题来了,免疫系统疯了么,连自身组织都要攻击?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就要先看看免疫系统的指挥部,也就是T细胞是怎样区分自己与非自己的。产生T细胞的细胞诞生于骨髓,之后它们会移动到心脏上方的胸腺。胸腺的作用就是负责筛选T细胞,只把能够区分自己与非自己的细胞送到全身各处。那么胸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在构成胸腺的细胞表面,突起着身体中各种脏器的蛋白质,而T细胞则拥有触手,为的是可以从树突状细胞等处获取信息,同样的,这些触手也使得T细胞在经过胸腺内部时,会与各种各样的蛋白质相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当胸腺的蛋白质与T细胞的触手紧密结合时,便会从胸腺释放出某种刺激,T细胞受到该刺激后,便会自发死亡。这是因为,与胸腺内的蛋白质能强有力结合的T细胞,就是会与自己反应的T细胞,这被称为“自身反应性T细胞”,它具有攻击自身的危险,而通过这一机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便会被清除,只有存活下来的T细胞在全身循环。研究发现,最终从胸腺排出,参与循环的T细胞数量仅占原有T细胞的5%左右。
虽然自身反应性T细胞经胸腺筛选而被清除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被清除掉,一部分会被运送至身体的各个角落,一般情况下,这类T细胞会被一种巧妙的机制所抑制,所以不会对自身发起攻击,但是某些情况下,自身反应性T细胞会被各种原因所激活,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T细胞究竟是基于怎样的机缘而被错误激活,并开始攻击自身的呢?
首要的原因就是病原体蛋白质的一部分与我们自身的成分非常相似。比如说,假如感染了会引起发烧和咽喉肿痛的细菌——溶血性链球菌,于是,识别该细菌的T细胞被激活,发出攻击细菌的指令。但是,该细菌所拥有的蛋白质与心肌细胞中的肌球蛋白的结构非常相似。所以,免疫细胞不仅会攻击溶血性链球菌,也会错误地对心肌细胞发起攻击,结果就会引发心肌组织发炎,这种症状被称为“风湿热”。
另外,由于树突状细胞吞噬病原体时出现意外,有时也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知道,树突状细胞吞噬了病原体后就被激活,将病原体的信息传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不过实际上,树突状细胞并不能非常熟练地只吞噬病原体,有时也会将正常细胞的尸骸一起吞噬,如此一来,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的T细胞就会错误地被激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说个个都是顽症。比如说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由于免疫细胞对自身的DNA产生反应,导致全身出现炎症反应,主要症状是疲乏、肌肉疼痛、关节痛以及贫血等。还有多发性硬化症,这是由于免疫细胞对包裹神经细胞的“髓磷脂”发起攻击而导致的疾病,可导致神经传递异常、神经过敏,或出现运动及行走障碍。还有重症肌无力,这是由于神经组织与肌肉的结合部位受到免疫细胞的攻击,导致神经发出的刺激难以传递给肌肉所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肌肉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因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重症肌无力患者
当然了最常见的还是1型糖尿病与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细胞对胰腺中生成胰岛素的β细胞发起攻击,而导致血糖值经常处于较高状态的疾病。至于类风湿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细胞对骨骼之间的连接部位发起攻击,从而造成关节痛或手脚处关节变形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敏感人生”,而至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这是个大话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三言两语说不清,留作以后我提高了知识水平之后再向你吹牛逼。总之,免疫系统对人体万分重要,但也带给了我们许多苦恼,它就像好看且闹人的小妹妹一样,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对于这样的小妹妹,我们就要调教一番,目的就是扬长避短,对于免疫系统来说也一样,那些苦恼我们慢慢处理,而它的长处则可以被我们所用,这用处正是癌症的治疗。长期以来,癌症都是人类重要的死因之一,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并不能完全清除癌细胞。不过目前,通过巧妙地利用体内无处不在的免疫系统来根治癌症的研究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那么癌症与免疫系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利用免疫系统该如何治疗癌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话题了。
癌症是一种因组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细胞与周围的细胞丧失协调性,并开始无序增殖而导致的疾病。免疫疗法虽然听起来很高端、很现代化,但事实上,它的起源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当时,一位美国医生威廉-利利发现,感染了细菌的癌症患者的癌组织变小了,利利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免疫系统被细菌感染而被激活,从而一并清除掉了癌细胞。根据这一结果,利利医生开始尝试有意地将细菌成分接种到癌症患者体内,并由此开创了“免疫激活疗法”。
科利
不过,免疫激活疗法虽然也有见效的病例,但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有效,此后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科学家又提出了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新疗法是如何治疗癌症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人体是怎样与癌症作斗争的。人体具有清除癌变的异常细胞、阻止癌组织成长的三大防御体系。第一道屏障是“DNA修复”,在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DNA修复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修复受伤的DNA,从而防止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第二道屏障是促使异常细胞自杀的“细胞凋亡”,它可以让DNA严重受损而不能修复的细胞自行消灭自己。
如果癌症侥幸越过了上面两道屏障,那么还有第三道防线在等着它,这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由于癌细胞的DNA受损,所以会生成一些正常细胞所没有的特有蛋白质,既然正常细胞没有,那就不客气了,你就是外来异物,于是免疫系统便开始发动攻击了。具体的过程就和其他的免疫反应一样,我们就不废话了。每一天,人体都在通过这三大防御屏障不断地清除着体内的异常细胞。
但是癌细胞从来都是不信邪的,而它的不信邪则是很有底气的,因为相比于侵入的细菌与病毒,癌细胞原本就是我们自身的细胞,所以,癌细胞的组成成分与正常细胞几乎完全相同,免疫系统很难区分正常细胞与癌细胞,它也是很为难啊。不仅如此,癌细胞还很狡猾,它具有多种逃避免疫系统识别与攻击的巧妙策略。比如说,免疫系统为了防止免疫反应危害自身,从而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刹车系统,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反应就会被激活,而在任务结束后,为了防止正常组织遭受攻击,免疫反应就会沉默。我们感冒时常常发烧,但过几天就会退烧,正是免疫反应刹车的功劳。免疫系统的刹车有很多种类,具体的我说了你也不懂,你懂我也不懂,总之,癌细胞这家伙会滥用这一系统,擅自踩下刹车,就好比是在副驾驶上安装了一个副刹车,结果就逃避了来自免疫系统的攻击。
于是思路就来了,如果我们能拆掉癌细胞的副刹车,重新恢复免疫细胞的攻击力,这不就行了吗?基于这一思路,出现了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在T细胞膜的表面,存在着一种被称为PD-1的蛋白质,当该蛋白质发出的信号进入细胞后,就会踩下T细胞的刹车实现制动,从而抑制免疫反应。除此之外,T细胞还拥有其他的刹车,比如一种叫做CTLA-4的蛋白质。在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被称为B7的蛋白质,它与T细胞表面的蛋白质CD28结合后,就可以激活T细胞。但如果B7不是与CD28结合,而是与CTLA-4结合的话,T细胞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而癌细胞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擅自踩下了免疫系统的刹车,并让自己得以为所欲为。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就是使用能与PD-1或CTLA-4相结合的抗体,不好意思,我先把地方占了,如此一来,就可以制约癌细胞或树突状细胞踩下刹车,就可以激活T细胞。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莉森与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因分别阐明了CTLA-4与PD-1的功能,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就在同年的6月份,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了“纳武单抗”的上市,这也是在我国上市的第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2018年诺尔贝生理学或医学奖
再来看一下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用显微镜观察癌组织就会发现,癌组织中存在着免疫细胞,将这些免疫细胞提取至人体外,增殖并激活后,重新植回患者体内,它们就能对癌细胞实施有效的打击。不过想法虽然很好,但实际的实验效果却并不怎么样,这是因为,T细胞在体外过度增殖后,会导致T细胞呈现耗竭状态,即便将其植回患者体内,也是强弩之末,不怎么攻击癌细胞了。
鉴于此,近些年来,科学家致力于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诱导多能干细胞就是我们常听说的iPS细胞,这哥们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细胞,而且可以一直保持年轻,几乎可以无限增殖。所以,将可以攻击癌细胞的T细胞挑选出来,让它们变成iPS细胞之后增殖,随后再次变回T细胞,这样就能获得大量年轻且不至于耗竭的T细胞。现在,由T细胞生成iPS细胞已经成为可能,有望实现临床应用。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癌症免疫疗法,还只是癌症出现之后的手段,如果可以在癌症出现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想必是坠吼的,而这就是癌症疫苗疗法。简单说一下,思路很简单,在癌细胞的表面,分着一种叫做“癌抗原”的物质,它可以成为免疫细胞的标靶,免疫细胞通过识别这类抗原来清除癌细胞。也和其他的疫苗类似,癌症疫苗疗法就是将癌抗原本身,或者是携带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抑或者是处理过的带有癌抗原的癌细胞等植回体内,让体内的免疫细胞学习癌细胞的特征,提高一下知识水平,从而对癌细胞实施有效的打击。
好了,关于免疫系统的话题就到此结束。归根结底一句话,希望医学界可以在免疫系统上大做文章,搞出一个大新闻。同时也要切记,免疫力虽然无法获得提高,但是却很有可能下降,所以希望我们都好好爱自己吧,别瞎折腾,正如杜拉斯所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