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曦股票退市了手里的股票怎么办在那上市的?

柏懿按,股票注册制毫无疑问是回归市场、正本清源,但内核逻辑实际上更复杂一些,这件事要跟另外两件事放在一起看,一是金融反腐,二是中美脱钩。最近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关于公开股票注册的事情,鉴于此我查了网上一些公开的信息和观点,结合自己的观点聊一下公开股票注册制推行的底层逻辑。【起源】2023年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次不仅是主板注册制改革,是全面注册制改革。包括了各板块,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交易、持续信披 等内容的全面改革。板块的重中之重是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核心的变化是选择权交给市场,信息披露质量成为灵魂。这次改革,毫无疑问将对二级市场带来深远影响。【注册制带来的变化】总体看来,以下几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能上能下将成为常态化标志全面注册制改革,相当于企业干部制度的“能上能下”改革,也相当于市场对上市企业的360测评。监管和市场各归其位,因此该发行的就会发行,该退市的也要退市,对于炒壳、炒新类投机将产生遏制作用。实际上,在试点、过渡期间,很多变化已经发生。比如2022年A股市场首日破发比例是28.8%,而2021年仅为4%。2022年A股 退市家数再创新纪录达到46家,2020年为16家,2021年为23家,再往前追溯的话,平均每年不到3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变化。相比美股6%的退市率,A股2022年退市率不足1%,尽管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天然的“保壳”冲动,退市率短期大概率不会出现美国趋势,退市的选择权其实是回归了市场。壳资源不再是香饽饽,“买壳”的冲动也将面临降温。港股市场是A股的镜子,因为内地公司比重足够大,2022年港股IPO破发率是59%,有 47家(主板37家)上市公司被港交所以上市规则除牌,17家(主板15家)私有化及自愿撤回而退市。二、A股港股化,专业机构投资和价值投资时代正式开启大幕注册制改革后,市场机制成为IPO的天然紧箍咒,不必担心IPO家数大幅度上涨的情形。说白了,得有人买单才可以。2022年在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共238家,主要是主板,其中137家为首次递表,当年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有102家,不到一半。 注册制后,优质的上市公司和高声誉券商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容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即强强联合,不断受到市场认可。而绩差的上市公司风险大,券商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徇私舞弊。这些绩差的上市公司将逐步被市场边缘化。同时,注册制全面实施也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制约中国股市的一个顽疾--只进不出,今后绩差上市公司退市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人遭遇重大损失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这种现象也称为A股港股化。 A股开始走向成熟市场,当然也会开始具备港股化、美股化的特征:一是机构投资者比重将逐步提升,专业机构“抱团”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强化。二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成长性成为最重要的验金石,战略思维型董秘将炙手可热。三是长期价值投资必然回归。但并不是便宜的股票一定会得到市场追捧,成长性好的中市值股票可能成为是调研热门。而机构投资人比重的提升,使得投资更加趋向长期化和专业化。四是市场“进退之间”,股市“二八”分化也成为可能趋势,垃圾股将在寒风中悲鸣,游资炒作将风险巨升。还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在注册制推行后,原核准制下隐性的23倍限制已逐渐被打破,新股发行市盈率出现分化。这也反映出股票发行市场对于 IPO定价趋于理性,市场定价机制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承销商及市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质量的公司给予不同的IPO定价。新股不败神话将被打破。在核准制下,打新无风险几乎成为市场共识。实施注册制之后,这一局面发生改变,高估值的IPO很容易破发给打新投资带来亏损。未来,投资者如想要在这个市场长期活下去,请远离垃圾股的博弈,拥抱性价比高的绩优上市公司。三、中介机构声誉也将成为投资判断更重要的参照系 对于准备持有一年到二年以上时间的股票投资人,选取高声誉券商承销的股票投资收益相对较高。承销商声誉与企业IPO后的长期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声誉券商承销的股票在一年到二年以上的时间投资收益高于低声誉券商承销的股票。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原因。1)承销商声誉机制兼顾了激励与惩罚,声誉优良的承销商会更积极维护自身声誉,发挥自身优势在承揽业务阶段对发行企业进行甄别筛选,承接高质量、低风险公司的IPO业务,此类公司在 IPO后一般有更好的市场表现。2)鉴于高声誉承销商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发行价,优质公司IPO时也会倾向于选择高声誉券商。低声誉券商承销的股票上市首日涨幅相对高于高声誉券商承销的股票。描述IPO首日涨跌幅的概念是IPO抑价,由金融学家Logue于1973年首次提出,当时称为“新股发行之谜”。学界成因解释主要分为信息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和政治经济制度三类。其中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接受度较高:IPO企业、投资者和承销商三类市场主体之间存在信息差,为了对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进行补偿,吸引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新股,股票发行人不得不降低IPO价格,由此产生IPO抑价现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和IPO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信誉高的券商承销股票时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发行价。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监管政策下,券商失责成本较高,市场对声誉高的券商相对信任,愿意接受更高的承销价格。(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关于IPO注册制的底层逻辑】首先我们要理解,注册制是一种股票发行机制,证券发行人要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资料,那监管机构则对申报文件进行全面审查,那也就是说实行注册制,等于是把过去证监会的权力交给了交易所,回归市场原本的样子,用官方的话说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改革。咱们先略微回顾一下历史,在我们实行注册制以前,是由证监会对准备上市的公司进行审核,这就是核准制,在这个制度之下,证监会下属的股票发行委员会,权力就非常大,他们可以决定哪些企业可以上市,换句话说上市的核准权以前是掌握在证监会手里,所以在过去企业为了上市,就要跟证监会相关人员深度交流、曲意逢迎,可以说证监会是金融界的食物链顶端,那现在这个注册制改革,等于是把证监会的权力削弱,把老一批的“金融帮”的力量,进一步削减和瓦解,同时你再结合我们2015、2016、2017前后的“股灾”,加上近期声势浩大的“金融反腐”,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注册制在安全上的作用远大于在经济上,所以本质是金融安全,或者说是防止金融“生变”。那中美脱钩跟这事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消息,我们已经正式的要求部分国企停止使用安永和其他全球知名的会计事务所,那这个表面上是为了数据安全,本质还是在为脱钩做准备,下一步如果国有企业的审计都抓在自己手里,同时这家企业又能在资本市场流通,而我们的规则又是只能做多,不能做空(暂不讨论融券),那这批在二级市场流通的国企股票,将成为我们新的资本蓄水池,辅助房地产行业,一方面实现资本集中度,另一方面让所有人锁定人民币资产,这样我们所有的钱和资产都在人民币资产上,可以解决脱钩之后资本外流的情况,同时这将帮助国企做高股权价值,更有利于融资,那这也符合我们做大做强做优央企国企的路线。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我们的老朋友,高盛、摩根斯坦利,都纷纷出台了各种研究报告,看多中国,配合我们的行动,如果不出意外,新加坡淡马锡也应该出来喊两嗓子。先赞后看,钱运都占!关注柏懿,逆袭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股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