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察右中旗内蒙古慢病政策认定的公示名单?


为全面总结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晒成效、抓落实”活动,集中公开全市各级各单位2022年度研究制定的490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本期公开市直部门重点民生项目完成情况第二期。
市人社局
一、专业技术资格成绩合格人员证书发放。2022年通过直接发放和代领方式发放证书233个,通过申请邮寄方式发放证书45个。
二、下沉旗县、主动入户,开辟劳动能力鉴定“绿色通道”。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将服务“送上门、送到家”,为工伤职工提供便利,让工伤职工少跑路。全年通过“绿色通道”实施劳动能力鉴定104人次。
三、做好城镇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8208人,完成目标任务8000人的10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2%,低于控制目标任务5%的1.18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467人,完成目标任务4500人的143.7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07人,完成目标任务3250人的132.52%;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9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2万人的107.91%,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10.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9.7万人的112.41%。全市认定登记城镇“零就业家庭”32户,已全部实现就业。
四、有效开展城乡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开展城乡就业技能培训11073人次,其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3610人次、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463人次。
五、启动使用和谐用工动态管理服务系统监控预警平台。市人社局欠薪监管综合平台项目基本建成,平台的测试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
市教育局
一、持续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一是巴彦淖尔市第四中学、巴彦淖尔市第四小学、巴彦淖尔市第四幼儿园3所学校建设完成土地征收。二是旗县区新建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所主体完工(五原县第五幼儿园),4所已开工(乌拉特中旗第三小学、杭锦后旗晨丰学校、乌拉特中旗第五幼儿园、乌拉特后旗第三幼儿园),2所完成工程前期手续(临河区水源路幼儿园、杭锦后旗第三幼儿园),1所完成选址(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实验学校)。三是下达旗县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 5314 万元。
二、持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一是落实《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全市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达100%,师生参与率达到99.95%以上。二是制定《巴彦淖尔市规范中小学作业管理十条规定》, 7个旗县区、134所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制定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实现“一县一方案、一校一办法”。三是召开中小学生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作部署推进会,推动“五项管理”相关要求落地落实。四是全市139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注销,仅保留224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五是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分类治理、全流程监管,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核验率达100%、线上支付渠道开通率达100%,位居全区前列。
三、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信息化服务平台与“蒙速办”无缝衔接,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网上报名。全市所有城区中小学校通过平台完成阳光分班。
四、推进落实新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秋季学期全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启用新教材。完成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校长、副校长、环节干部、骨干教师、教研员高考综合改革能力提升培训。选定市一中、前旗一中为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平台试点学校。
五、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围绕农高区建设,全市4所中职学校开设涉农专业。制定《巴彦淖尔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2—2025年)》,重点扶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创新专业。积极推进1+X证书项目,市内5所中职学校申报试点项目专业13个。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证、毕业证)持有率达75%。2022年培训、鉴定企业职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各类社会人员1.7万人次。
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市、旗县区新建6所幼儿园。完成2022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认定和复验35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4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6.23%。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
七、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断提升资助精准化水平。完成全市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规范管理业务培训、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业务及信息系统视频5期培训。完成全区4项民生政策调整业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8期培训工作。2022年,全市共落实资助资金2.56亿元,资助学生12.2万人次(其中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0731万元,惠及学生11178人)。
八、加强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完成全市中小学生(幼儿)春季视力监测工作,学生总体近视率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市11所学校被评为全区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学校。
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公开招聘教师591名,秋季开学全部到岗。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150所学校全部制定“一校一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予以实施。累计选派115名教师助力乡村振兴,支援农村牧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工作。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处理5名违反师德师风教职工。
十、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完成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教学案例评选工作。精准实施特殊儿童“一人一案”教育,对190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96%。
市民政局
一、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2022年城镇低保标准为772元/月;农村牧区低保标准为6731元/年;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1308元/月;农村牧区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10533元/年。
二、落实“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共为16名符合条件的在校孤儿大学生发放助学金8万元。
三、开展“春雪·公益育才”行动。共为全市60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助60万元。对各旗县区上报的91户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中的68户进行了实地走访摸排调查。
四、印制巴彦淖尔行政区划图。编制完成新版《巴彦淖尔市行政区划图》。
五、全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已完成评估材料递交、实地查看等环节,下一步将召开评估复核委员会会议,确定参与评估的社会组织评估等级,并将最后结果进行公示,制定牌匾和证书。
六、推进“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五社联动”试点项目等4个项目被确定为自治区2022年“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各项目均已通过公开招标与社会组织签订协议并开展工作。
七、继续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项目。为截至2022年4月18日前(含)、年满60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每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无需办理投保手续,如发生意外,即刻报险即可。
八、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6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全部完工并已投入使用。
九、提升市儿童福利院服务功能设施改造项目工程。市儿童福利院功能区重新规划改造,配备的15个功能室已建成,并已搬迁入住。
十、提升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服务功能设施改造项目工程。屋面改造、室内改造和装修、新建门厅已基本完工。
市卫健委
一、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做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2022年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管理,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工作。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补助人均84元,同比增长6.3%。在资金拨付上,中央9313万元、自治区1615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155.1万元,都已足额拨付至各旗县区。三是扎实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2022年全市共报告传染病21种,总计5978例,同比下降5.2%。
三、积极开展疾病应急救助工作。对入院“危、急、重”症且无支付能力患者产生的临床救治费用给予救助。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收到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报材料164份,申请救助金额375.73万元。
四、扎实推进中医药行动。一是成立中医药文化知识宣讲团,开展“五进”活动,组织医护人员深入中小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二是全市各中蒙医医院均开展了“一站式”服务,方便患者就医诊疗,设立“院长接待日”,完善接待日情况登记表,并安排专人记录。三是开展中药(蒙药)饮片监管行动,采取公开招标形式,通过组织邀请专家对公司资质、公司规模、企业信誉、饮片质量等信息打分的方式筛选中药饮片供应企业,并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协议保证饮片的质量与配送时效,每季度对已中标中药饮片企业进行评估。
五、深入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印发《巴彦淖尔“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做好医养结合监测工作,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达人评选活动。推动智慧助老行动,全面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磴口县贺兰社区和五原县富源社区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荣誉称号。以老年健康宣传周、“三送五进”、敬老月等活动为契机,发动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力量联合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服务等活动116次,发放宣传资料18882份,张贴海报、标语、横幅869个,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市文旅广局
一、乌兰牧骑惠民演出。全市乌兰牧骑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39场次。
二、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评选。全市有12个文化户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第二批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市财政已将全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设备配套专项资金下拨至各旗县区。
三、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科普周“七进”系列活动。全年围绕春节年俗科普知识、认知内蒙古、文化增进幸福、探索远古时期的海洋生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主题举办各类科普活动92场次,其中线上67场次、线下25场次。
四、市美术馆送文化进校园活动。市美术馆到磴口县渡口镇总校开展送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该校师生讲授美术创作体验课,并送去马克笔、水彩纸等画材以及美术画册。
五、全市广场舞培训。举办2022年广场舞业务骨干培训班,近50名广场舞团队业务骨干参加培训。开展广场舞推广普及培训,近200名基层广场舞爱好者参与培训。
市体育局
一、市政府、临河区人民公园篮球场地维修。对市政府、临河区人民公园篮球场地进行水泥地面修复处理,铺设新的塑胶,两块场地均已修复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公园维护升级改造。对临河区北边渠带状公园进行维护改造,采购价值80万元全民健身器材,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所有器材安装。
三、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印发《巴彦淖尔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供政策支持。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健身气功八段锦培训活动、市直机关运动会、全市三人篮球邀请赛、迎“七一”环镜湖自行车邀请赛、全市职工羽毛球赛和网球赛、全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备战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体育项目选拔赛。承办全国“体彩杯”棋王争霸赛(巴彦淖尔)选拔赛。各旗县区结合全民健身日(月)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2022年巴彦淖尔冰雪运动文化嘉年华暨临河区职工冰雪运动会、“冰封河套·雪舞阴山”冰雪嘉年华冰上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冰雪活动。
市民委
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协同制作推出了“长城两边是故乡”“民族团结宏歌长——探寻‘三千孤儿入内蒙’中的巴彦淖尔故事”等20余个系列报道。
二、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乌拉特后旗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14个地区和单位被命名为第八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15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
三、实施电网覆盖工程。投资253万元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苏木巴音查干嘎查实施了电网覆盖工程。
市自然资源局
一、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全市涉及历史遗留“办证难”项目93个、住房54242套。全年办理首次登记53726套,完成率99.05%;办理分户登记51636套,完成率96.11%,位于全区前列。
二、全面推开全市不动产“交房即交证”项目。市本级层面,为临河区5个房地产项目、1049户业主办理“交房即交证”业务。旗县区层面,为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五原县4个房地产项目、907户业主办理“交房即交证”业务。
三、完成全市“应编尽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项目。我市确定“应编尽编”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数量共计460个,截至2022年底,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466个。
四、自然资源领域科普宣传项目。以“地球日”“土地日”“博物馆日”等节日为节点,广泛组织开展馆校联合、快乐暑期、“每周一龙”等科普研学活动。组织大型科普宣传活动12次,举办线上直播活动4次,参与各类科普活动8次,为提高大众科学素养作出积极贡献。
市科技局
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服务。举办农牧业科技培训25场,累计培训农牧民1500人次。通过科技精准服务平台为1400多个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4800余次。
二、为科研经费及时拨付建立有效机制。制定科技专项资金拨付情况通报制度,截至2022年12月底,2020年—2022年科技专项资金拨付率分别达到93.29%、80.57%、74.14%。
三、新建一批博士科研工作站。出台《巴彦淖尔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新认定10家博士科研工作站。
四、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举办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第二十七届科普活动宣传周、2022年巴彦淖尔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市科普讲解大赛选拔赛、巴彦淖尔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提升培训等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选派232名科技特派员和76名“三区”人才深入农村牧区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五、为企业创新送服务。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90名为企业开展政策讲解和技术指导,累计服务企业302家,提供各类服务500余次。其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项;协助企业搭建创新平台5个;协助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8项;帮助企业申请或转移专利134项;帮助我市12家企业成功申报为“专精特新”企业。
市乡村振兴局
一、创新开展“十强镇、百强村、千强户”示范创建活动。投入1.64亿元,实施项目220余个,对10个乡镇苏木、100个嘎查村、1580个示范户予以命名。
二、衔接资金保障有力。争取到自治区资金2.91亿元,市级安排预算资金6000万元,已全部下拨完成。
三、强力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卫生户厕4475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问题厕所整改完成11000个。
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重点建设打造3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嘎查村。
五、京蒙协作培训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招标、协议签订等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工作正在进行。
六、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未消除风险的2164户4391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一、巴彦淖尔市烈士纪念设施迁建。2022年9月20日前完成市级烈士纪念设施迁建项目,在国家公祭日当天举行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
二、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454人,走访关爱退役军人930户;困难帮扶完成1141人,发放资金169.28万元。
三、优待证发放。建档立卡完成率达100%,优待证申领率达98.8%,位居全区前3名。
四、新增优抚对象审批、上报。全年共审批上报新增优抚对象225人。
五、落实优抚对象各项生活待遇。发放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资金3492.2万元、医疗补助资金291万元、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生活补助资金3.4万元、优抚事业单位资金869万元。
六、开展法律、心理健康讲座进军营活动。开展法律进军营活动2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军营活动1次,受益人数100余人。
七、关心关爱企业军转干部。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发放慰问金15.3万元;对长期患有大病重病的、因病致贫的企业军转干部及时进行救助,发放救助金3.5万元;为企业军转干部缴纳医疗保险2.15万元,发放体检费8.6万元,发放参战立功、伤残、取暖和全年养老金补贴以及下岗再就业工资33.87万元;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调查等方式,更新86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信息数据。
八、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完成4名自治区下达我市计划分配军转干部、20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接收1名退役军人、1名复员干部、3名离退休人员、1名伤残士兵。发放2021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地方经济补助2582.72万元。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72人。
九、举办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招聘会。全年举办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招聘会14场,参会企业420个,提供岗位5736个,达成就业意向近90人。
市医保局
一、完善待遇保障。将卫健部门“两病”规范化管理人员全部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范围,政策覆盖高血压患者15.75万人,高血压药品医保基金支出1261.96万元;覆盖糖尿病患者8.94万人,降糖药品医保基金支出1482.13万元。制定《巴彦淖尔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细则》,服务职工9095人次。
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医疗保障基金3461万元,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救治,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影响治疗;将救治药品、疫苗和接种费纳入报销范围,共计支出疫苗和接种费1.53亿元;开展多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省际联盟集采,有效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和群众负担,单检由35元/人次降至13元/人次,混检由8元/人次降至2.5元/人次。
三、守好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持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528家,处理违法违规医疗机构564家,追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522.43万元,曝光打击欺诈骗保案例280例。
四、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开通异地住院、门诊统筹、5种慢性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参保患者在自治区内就医,无需备案即可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市政务服务局
“电视+政务服务”惠民工程。制定《巴彦淖尔市“电视+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发挥广电网络高清4K信号已覆盖边远牧区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让边远地区农牧民通过电视端就能获取政务服务信息,实现远程异地视频办事。目前“电视+政务服务”电视端已上线运行,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12345热线平台和有条件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视频专席,开设远程视频服务,累计接入用户1417户。
巴彦淖尔日报社
一、媒体助力“春风行动”。促成60多家企业与300多名求职者达成合作意向。
二、“保护母亲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公益行动。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公益行动,同时开设“保护母亲河”专栏、“视觉巴彦淖尔”栏目,刊发70余篇稿件展示保护母亲河的成效。
三、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全年利用抖音、快手平台开展300多场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向全国网友推荐优质农产品,帮助农牧民解决农产品难卖问题,也为我市优质农产品打开更大市场。
四、“我帮你·点亮微心愿”扶贫济困行动。常态化开展“我帮你·点亮微心愿”扶贫济困行动,已帮助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实现“微心愿”1000多个。
五、“我是记者我帮你”新闻志愿行动。持续开展“我是记者我帮你”新闻志愿行动,热情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一、开展“开门听意见,有事您说话”“行风热线”栏目线上活动。全年共播出节目365期,121个单位走进直播间,接到群众电话、微信留言806个,回复、解决率达97.4%。
二、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专题栏目。结合全市开展的“五大行动”,播出《乌拉特后旗首张银行网点打印的营业执照诞生》等新闻60余条。推出“主播走进嘎查村”栏目,到各旗县区看基层党组织如何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难题、带领大家致富。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解答群众关切的问题,每周播发。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一、聚焦优化服务,不断改进提升公务用车保障水平。通过简化公务车辆编制审批流程,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和满意度评价制,明确凡是符合条件的公务车辆业务审批一律不超过3个工作日。累计办理车辆编制、购置更新、调拨等审批业务107件次,涉及车辆207辆。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更新新增车辆业务审批工作“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集约规范,全面做好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优化配置办公用房公共资源,完成49处院落130栋建筑物的测绘和信息采集工作,清理腾退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6675.58平方米。积极配合市委、政府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着力盘活存量资产,清查核实市本级党政机关共12宗16处可处置办公用房资产,总建筑面积60344.28平方米,占地面积53248.05平方米。
三、聚焦低碳环保,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全市已建成277家节约型机关。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线上会审,我市1593家公共机构顺利完成节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年度“全国低碳日”、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印发海报、手册3000余份,发放节能宣传倡议书1000余份,发放环保手提布袋1000余个。
四、聚焦重点环节,全力做好市党政大楼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市党政大楼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预案和实战手册,组建“市党政大楼疫情防控工作群”,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动态,同步落实防控措施。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建成65平方米、可同时开设4个窗口、1小时可采集400多份样品的标准化核酸采样点。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一、完成政采电子卖场常态化征集供应商流程优化。对全市电子卖场供应商进行常态化征集,首批确定1159家常态化供应商。2022年度共上架协议商品1526个,下架价格预警商品223个。
二、完成矿业权出让纳入“全区一张网”交易系统。与市自然资源局对接,将矿业权出让项目实行全流程线上交易。
三、完成国有产权交易线上运行。与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协作,实现产权交易线上运行。
四、完成评标专家库重新征集。对2017年录入的专家库进行整理扩容,完成专家库重新征集。
五、完成评审专家库对接工作。评审专家库已移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并投入使用。
六、完成电子保函上线运行。通过遴选评审,确定浙江工保、北京工保2家电子保函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现已上线运行。
七、电子档案纳入全区档案系统。自治区建立全区统一电子档案系统,我市已完成系统连接。
八、完成不见面开标系统建设。我市不见面开标系统已建设完成并上线运行。
九、完成跨盟市、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实现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已完成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49个;2022年11月11日—13日,完成首个三地(盟市)远程异地联评项目;与各旗县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7次,旗县区之间开展远程异地评标38次。2022年12月26日,与洛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完成首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
十、完成全区电子监管系统接入工作。已完成与自治区统一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工作,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市大数据中心
一、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人员技能培训。一是协助市网络信息协会筹建“内蒙古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服务中心”,积极促成该协会与市职业技术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为我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二是组织中心业务骨干赴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学习考察2次,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认真落实与临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四季社区结对共建,积极为所包联社区办实事、解难题。一是对结对社区3户生活困难群众进行了心愿征集,帮助实现“微心愿”。二是派出70余人次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三是为结对社区捐赠医疗防护用品50套(含防护服、面罩、口罩、手套等)、笔记本电脑1台及自热食品等物资。
三、宣传有关民生政策信息,发布政府有关民生政策和政策解读。依托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网站,累计发布民生政策、服务类信息共计1万余条,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和政府回应群众关切搭建重要沟通渠道。
来源:巴彦淖尔 日报
编辑:陈龙 校对:贺诗宇
监审:常尚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内蒙古扶贫开发宣传平台)
土默特右旗
“五五”工作制确保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零差错
土默特右旗认真落实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创新实行“五五”工作制,严把脱贫退出关,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零差错。
入户核实阶段做到“五看五印证”。 看吃穿,打开贫困户粮仓、衣柜,通过看粮食、衣物储备情况印证吃穿是否不愁;看饮水,拧开贫困户水龙头查看水质水量,通过水质鉴定报告印证饮水是否安全;看学龄儿童,询问贫困户孩子上学情况,通过教育扶贫明白卡印证义务教育是否有保障;看健康,询问贫困人口身体状况,翻阅病例诊断,通过报销单据、慢病鉴定、送医送药记录和小药箱印证基本医疗是否有保障;看住房,室内室外、屋前屋后仔细查,通过房屋安全等级评定表印证安全住房是否有保障;看收支,精准计算贫困户收入支出情况,通过贫困户讲、一卡通明细、合同协议等印证收入是否达标。
审核公示阶段做到“五定五告知”。 贫困户认定,贫困户在脱贫退出验收表上签字确认,由帮扶责任人面对面告知贫困户经过精准帮扶,已经符合脱贫退出标准;村级评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研判,研判通过后,张贴公示告知广大群众村内脱贫退出户初步名单;乡级审定,乡镇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各村逐户审查拟脱贫退出户信息,审查无误后,张贴公示告知广大群众脱贫退出户拟定名单;旗级核定,旗扶贫办对脱贫户信息进行实地核查,核查无误后,媒体告知广大群众脱贫退出户名单;书面确定,向脱贫退出户发放告知书,告知贫困户脱贫退出时“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情况,再次就脱贫退出进行确认。
巩固提升阶段做到“五到五归档”。 政策宣传继续到户,将各类扶贫政策制作宣传折页和应知应会手册归入户档案;帮扶措施继续到户,将贫困户识别以来,累计享受到的各类帮扶措施的协议、合同等帮扶资料归入户档案;明白卡继续到户,每年采集更新1次贫困户基本信息,精准计算贫困户收支明细账,将历年度明白卡归入户档案;帮扶责任人定期到户,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所盼,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帮扶计划,有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适时更新扶贫手册归入贫困户档案;产业指导继续到户,产业指导员定期上门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及时更新完善贫困户产业发展台账并归入户档案。
突泉县
将农家“方寸地”转型为增收“聚宝盆”
深秋时节,走进突泉县的农家小院,绿油油的秋菜长势喜人,肥壮壮的家畜满圈撒欢,水灵灵的葡萄挂在枝头……好一幅色彩斑斓的增收画卷。今年以来,突泉县把脱贫致富与美丽乡村建设、庭院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群众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园”。如今,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昔日农家小院里荒废的土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这几天对于44岁的突泉镇柳河村村民王冬梅来说,是高兴的日子。她在自家园子里种植的秋白菜刚刚出售一空,净挣了4000多元。再加上头茬的大蒜收入,这1亩地的小庭院竟然收入了1万元。王冬梅说,现在她将园子清理出来,冬天再买几只羊或几头牛来饲养,这样,这个小园子的收入就更可观了。
在庭院经济发展中,突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
突泉县九龙乡九福村以村中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试点,开展庭院菜园认领活动,顾客只需花100元认领押金就可以随时网上下单购菜,或者自己上门采摘,纯绿色的农家果蔬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今年66岁的九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程贵家的2亩菜园早在年初就被认领了。程贵介绍说,有了这个菜园认领活动,在保证自家吃菜的情况下,靠着认领客户下单购菜,已经收入500多元了。
“人均一头牛,吃喝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住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这是在突泉县各村屯老百姓人尽皆知、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可不是说说这么简单,这句“顺口溜”背后蕴藏了突泉县委政府运筹帷幄推动“牛”产业发展、老百姓发展“牛”产业过上好日子的真实写照。
今年68岁的太平乡赛银花村村民李喜春就是依靠庭院养牛脱贫的典范。2017年9月,贫困户李喜春用产业奖补资金2万元购买了2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018年见到养殖效益的他通过贷款再次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如今,李喜春家的牛从当初的2头发展到现在的12头。
时间倒退5年,那时李喜春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心脏病,长期靠药物维持。家里仅有14亩地,因为没有能力耕种,只能每亩地以每年100多块钱的价格承包出去。“那时候日子过得相当清贫,村里除了种地也没有其他能做的,有点病灾就得借钱,但很多人不愿意借你,怕你还不上。”李喜春回忆说。
如今,养牛改变了李喜春老两口的生活状态,老两口房前屋后忙乎着,小院里充满了生气。尝到致富甜头的李喜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心中还装着一个大希望,希望到明年底自家牛存栏能到20头。
发扬“精耕细作”的突泉精神,用实干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利用农村老弱劳力的闲散时间,引导贫困户在养殖业、种植业上下功夫发展“庭院经济”,成为突泉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门路。
精准扶贫关键是发展富民产业。突泉县把落实扶贫产业政策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因户、因村施策。帮助老百姓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一直是突泉县各级干部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发展为引领,结合贫困村庭院经济发展基础、贫困户生产习惯、产品市场潜力等因素,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挑选22个贫困村作为庭院经济示范村。采取“五优先”原则,对示范村优先建设村组连接路,优先下摆产业化项目,优先开展产品认证,优先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先开展入村技术培训,并投入50万元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对示范户进行部分补贴,推进示范户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利用好农村土地,吸纳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让庭院经济开出“致富花”。全县共有庭院经济经营户42475户,户均庭院面积800平方米以上,带动全县116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7749户发展庭院经济,覆盖全县66.8%的贫困人口,户均增收3550元,形成了太平乡五三村紫皮蒜种植、突泉镇新生村葡萄种植、杜尔基镇东泉村香瓜种植、水泉镇水泉村手工编织、学田乡利民村芦花鸡养殖和尖山村肉牛养殖等成熟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将农家“方寸地”转型为增收“聚宝盆”。
宁城县
教育局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一步做好教育扶贫各项工作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工程和关键环节,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计。时值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最后冲刺关键期,宁城县教育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系统各单位和局机关有关股室紧扣政策宣传、精准资助、教育认定、问题整改、对标补短等当前教育脱贫攻坚重点核心工作,奋力冲刺年度教育脱贫各项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决战决胜全县教育脱贫攻坚。
抓实政策宣传提认知。通过设置宣传台、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多形式、多途径,广泛深入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贫困学生教育资助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义务教育强制性和各级各类教育政策落实的认知度、理解度和满意度,为全县教育脱贫攻坚高效推进收官奠定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群众基础。
抓实贫困资助促规范。全县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学习了解上级最新教育资助政策要求的同时,认真做好2020年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新学期各类贫困学生比对核实、评审认定、公示公开、资助发放及家长核实确认、国家、自治区资助系统录入等工作科学规范,各类资助补贴精准及时兑付。
抓实教育认定重精准。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控辍责任制及月报季评等制度,精准核实认定全县6—15周岁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少年秋季学期入学就读状态、详细就读学校等信息,加强劝返和送教上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抓实问题整改强基础。切实发挥县教育局和各单位扶贫办牵头抓总、统筹推进作用,对近年来研判认领需要整改的各级各类问题积极开展“回头望”自查,重点对问题整改过程中的研判认领、安排部署、整改落实、印证资料归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查缺补漏,全力确保各项整改工作任务的高质高效按期完成,持续提升全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全县高质量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抓实对标补短固成效。以“工作上找差距、找短板、找弱项,队伍上提思想、提水平、提能力”为导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指标,规范、有序、高效推进教育脱贫“对标补短”工作,全面巩固提升全县教育脱贫工作成效。各单位各股室要进
抓实核心要素塑品牌。一是进一步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交总账”、“军令状”意识,把深化教育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保持决战完胜的强劲态势,站位再提高、责任再压实、问题再检视、措施再精准,聚焦攻坚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三要坚持精准施策,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四要坚持技能支撑,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五要坚持分类指导,拓宽教育扶贫服务渠道。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讲好教育扶贫故事,坚定不移推动教育扶贫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抓实底线标准重长效。一是控辍保学要由动态变常态。用改革、严管、提高质量的办法巩固成果,确保失辍学学生存量不反复、增量不发生。二是办学条件要由底线变均线。在义务教育学校满足“20条底线”基础上,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构建城乡教育共生发展和谐生态。三是城乡均衡要由基本变优质。以县为单位,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四是发展模式要由外延变内涵。多在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维护公平上下功夫,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五是资源配置要由分散变集中。优化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机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保障好教师待遇。六是投入重点要由硬件变软件。将投入重心从盖房子、买设备向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培育、教科研和课程建设等转变。
多伦县
“以买济困”助秋菜出村
“扶贫大家帮,共同奔小康”,今年秋菜喜获丰收,多伦县滦源镇公吉诺村驻村工作队与县林草局出手相帮,及时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瑞家土豆和白菜滞销难题,成为“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的消费扶贫典范。
山衔落日,余晖绚烂,滦源镇公吉诺村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林草局的生态文明志愿服务者们还在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忙碌着。
今年,公吉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瑞种植的十亩土豆和三亩白菜均喜获丰收,但是滞销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做好扶贫帮困,驻村工作队与县林草局协调动员干部职工购买土豆白菜,同时局里派出志愿服务者为王瑞义务劳动,收菜、装菜、砍菜、卖菜......王瑞的土豆和白菜销售得到了及时解决。
滦源镇公吉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杰说:“通过平时走访了解到王瑞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现在蔬菜不同程度上存在滞销的情况,回到局里及时跟领导沟通,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踊跃购买蔬菜,不仅解决了销路难问题,同时为他增收起到了很大帮助作用。”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把我们林业的生态建设向大家广泛宣传,志愿服务队不仅仅是帮他收菜,还尽量动员自已身边的亲人、朋友帮他销售农产品,打开销路,帮他增收 。”县林草局志愿服务者杨丽鹏说。
截至目前,县林草局干部职工陆续购买王瑞的土豆白菜近2万斤,王瑞因此收益1.4万元。
王瑞说:“林草局解决了销路难问题,以往这些菜销售不了就入窖了。现在好了,有了林草局的帮忙再也不用发愁了。”
消费扶贫是增强农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授人之渔”之举。多伦县作为脱贫攻坚的战场之一,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农产品“出村”、贫困户增收,让乡村振兴有了新动能。

乌拉特中旗
心系群众办实事铆足干劲促脱贫
天刚蒙蒙亮,乌拉特中旗温更镇宝格图嘎查85岁的蒙格其其格老人便起床开始做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汩汩流出,这是甜甜的山泉水,来自1.5公里外山顶的储水窖。
宝格图嘎查共有231户、4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89人。这里属于干旱气候区,吃水一直靠储水窖引过来的自来水,但是因为原有供水管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导致全天供水时间不足3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
“过去,我和孙子两个人,赶上下大雨,还要用桶把屋檐上的水接下来,存在家里备用,雨水可以洗衣服、墩地什么的。”蒙格其其格回忆说。
2019年9月,自治区驻乌拉特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了解到此事后,立即向自治区红十字会申请援助30万元的“博爱家园”项目,为宝格图嘎查铺设了608米的PE管道,维修更换了70米的PE管道,彻底解决了全嘎查群众的饮水难题。
项目竣工那天,宝格图嘎查的牧民们个个喜气洋洋,兴奋地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刻。“这水比矿泉水还好喝!有了水,以后完全可以养点鸡、养几只羊。”蒙格其其格高兴地说,现在她家的自来水24小时供水,不仅能洗衣做饭,连洗澡都没问题。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2018年5月,自治区驻乌拉特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别看总队只有5名成员,却很快收获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有干劲、办实事、真扶贫。”
乌拉特中旗是自治区级贫困旗,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42户4688名。总队进驻以来,对全旗12个苏木镇场、44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嘎查村进行了多轮调研走访。总队每名成员都怀揣着一颗真挚的心,走村入户、访贫问困、严督实导,把足迹和汗水,留在了每户贫困群众的草场毡包、羊圈牛棚、田间地头,把老百姓最朴实的脱贫愿望变成了美好现实。总队成员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积极组织苏木镇场和旗直相关部门与自治区、市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争取项目配套支持。对于在脱贫攻坚专项摸底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难题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然后结合村情户情,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川井苏木建档立卡贫困村沙布格嘎查的牧民没有动力电,牧民想加工饲草料,还得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旗里,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2018年7月自治区驻乌拉特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协调乌拉特中旗供电分局,投入资金16万元,为沙布格嘎查拉通了动力电,大大提升了供电能力,牧民家中的粉碎机、铡草机转起来了,脸上笑起来了,不但生产生活难题得到了解决,还用上了互联网,提升了生活质量。
石哈河镇西羊场村集体经济薄弱,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通过多地考察学习,根据村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发展具有山旱区特色的河套大耳黑猪生态养殖项目,总投资240万元。规划容易,实施却很难,资金缺少让他们陷入困境。总队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4万元,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养殖园区步入正轨,可实现年出栏仔猪400头,肉猪200头,利润20多万元。
乌拉特中旗部分嘎查村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设施较落后,特别是边境牧区缺医少药。2019年,在总队成员的积极争取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总投资30万元的2个博爱卫生站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乌加河镇兴永胜村、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2个嘎查村4300多名群众的就医条件。2020年,又争取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投资50万元的桑根达来卫生院建设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有效提升边境一线牧民及戍边官兵的就医质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勒斯太苏木红树莓扶贫产业基地积压了不少产品,农民们心急如焚。总队成员联系市、旗两级邮政局,通过邮政“邮乐小店”和“海果邮鲜”助农平台帮助红树莓扶贫产业基地销售积压红树莓酒和饮料,短短几天时间,累计销售红树莓酒400件、饮料1000件,价值10.1万余元;帮助销售优质产品徐木匠奶茶6000桶,价值4.8万元。
走访调研、争取项目、扩展销路,自治区驻乌拉特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践行为民“初心”,倾心帮助困难群众,将一件件难事、急事、烦心事变成了好事、美事、幸福事。自2018年5月派驻乌拉特中旗以来,自治区驻乌拉特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积极配合旗直相关部门或单独争取项目资金共计1200余万元,累计为民办实事30余件,为当地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销售农畜产品,解决就医、就业、饮水等难题,惠及群众6800余人,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杭锦后旗
特色经济林添绿增收两相宜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一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结合林地恢复工作,秉承“少种景观林、多种生态林、突出经济林”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全旗经济林产业建设快速发展,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兴林富民奠定了良好基础。
走进杭锦后旗沙海镇前进村九组的经济林产业园,梨香四溢,沿路两侧的梨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梨,香甜诱人的苹果梨压弯了枝头。村民王智明正在地里采摘梨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李智明说:“虽然今年春天受自然灾害影响,花受了冻产量减少了,但是价钱还比较稳定,加上政府又给投资建起了冷库,可以实现错峰销售价格相对较高,一斤起码能够多卖一块钱左右。”
这两年,沙海镇依托辖区优势,大力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前进村、五星村为核心的梨果和枸杞等经济林产业园,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正是因为有了园区的带动和苹果梨的可观效益,加之销路也比较畅通,村民李智明家的60亩土地已经全部栽植了苹果梨、早酥梨、景丰梨、红梨等十几个梨果品种,如今挂果能产生效益的就有40亩。李智明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成年果树亩均产量在7000~8000斤左右,按照这两年的价钱一斤卖到1.6元左右的话,一亩地能卖近万元,一年下来至少能收入20多万元。”
今年,杭锦后旗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利用林业项目资金,继续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在大力营造经济林、生态林的同时,还积极探索老化林更新改造,广泛采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加快推进经济林建设,先后建成了3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和生态林业,实现生态、观赏和经济效益三赢。目前,全旗共有经济林3.3万亩,其中各类梨果和小杂果2.8万多亩,枸杞0.5万亩。

伊金霍洛旗
强化政策机制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压实责任、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坚决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构建“六大体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制度保障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伊金霍洛旗积极履行扶贫攻坚主体责任,紧密结合全旗扶贫开发工作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建立起了“常委包镇、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四级包联”机制,构建形成“1个领导小组领导,7个常委包联督导,22个行业部门指导,138个驻村工作队帮扶”的攻坚责任体系,全旗41名县处级领导、18个市级包联单位和 122个旗级包联单位对全旗7个镇138个嘎查村607 户137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包联帮扶,450名驻村工作队员和1428名结对帮扶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与嘎查村“两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克难攻坚。建立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伊金霍洛旗“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关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深化完善产业、健康、低保、交通、电商、电力通讯、资产收益扶贫等系列政策,瞄准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完善脱贫攻坚投入体系。坚持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出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加快财政扶贫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脱贫攻坚动员体系。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压紧压实各行业部门扶贫责任,先后派出121名产业指导员、5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共有医护人员216名)开展针对性帮扶;建立了“百企帮百村”“企地合力助推消费扶贫”扶贫工作机制,先后选派153家驻地企业开展联建帮扶;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文化进村、广播村村响、媒体宣传、巡回宣讲”精神扶贫五大行动,探索建立乡风文明积分激励机制,组织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宣讲扶贫政策,举全旗之力、集全民之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建立完善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建立健全行业督导、协作监督、交叉监督等机制,坚持集中督查、重点抽查、专项巡察、随机暗访、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督查监督方式,开展全天候巡回督导、每季度综合督查,以最严格的督查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考核体系。把脱贫攻坚纳入全旗实绩考核,将各镇、各行业部门、各包联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量化打分、捆绑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严格的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施策着力提高脱贫成效
伊金霍洛旗坚持统筹到乡镇、精准到人头,根据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围绕“五个一批”因村施策、因户 施法,为贫困户量身制定帮扶措施,着力提高脱贫实效,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建立完善产业扶贫政策体系,通过“红色领航”行动、“四联一增”机制,实现每个嘎查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充分发挥“三变”改革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作价入股机制,建立完善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2018年以来,全旗7 个镇138个嘎查村先后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产业扶持等相关资金达 2.72亿元,落实企业帮扶资金1.04亿元,全旗集体经济收入总额已突破2亿元大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总收入达17178元。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严格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和规范标准,坚持“保障基本、基本保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15户 328人;扎实做好搬迁后续工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开展就业培训,拓展增收渠道,确保其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将符合退耕政策的嘎查村、贫困户全部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选聘24名贫困人员任生态护林员,确保其有稳定收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338人次,发放资助金2290.008万元,积极改善农村牧区办学条件,全旗各中小学设施设备配备均达到国家均衡教育验收标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加强农村牧区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丧失劳动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206户45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兜底范围。
强化“五大保障”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伊金霍洛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突出问题,部署实施产业扶贫、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专项行动,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保障吃穿不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落实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落实低保兜底、土地入股分红等措施,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加大救助力度,确保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精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不断巩固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成果,对全旗贫困家庭中小学生落实了教育帮扶政策。2020 年,全旗初等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巩固率为 100%,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毛入学率104%、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入学率101.9%,没有1例适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保障基本医疗。全面构建“资助参保、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精准脱贫保”等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例仅为 10%,慢特病门诊合规费用自付比例仅为20%,累计为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用 2226人 991.1万元,确保贫困群众患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保障住房安全。统筹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改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4744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比例达 100%。保障饮水安全。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截止2020年8月,全旗共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21处,累计投资1.4亿元,解决了1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贫困户饮水问题208 户451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慢病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