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淮安吴济堂淮安泰林中医馆怎么样治疗肠胃病疾病是真的还假的?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这篇文言文你应该很熟悉,记得初中学这篇文章时,我完全被神医扁鹊所吸引,他一度成为我的偶像,不用“闻问切”,仅用“望”,站着看一会儿,就知道桓侯生病了,还知道病在哪里,当时我甚至想找中医学“面诊”。那会儿特别认真地背这篇文章,到现在都还能完完整整地背出来,但却从未细究过文章的内容、字眼。记得当时老师翻译时,“寡人无疾”这句话是这么翻译的:我没有病。后面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则翻译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健康的人治病,并以此来邀功。所以,我一度以为“疾”和“病”是一码事儿,一听到有人讲“中医治未病”,就觉得是个大忽悠,正常人治什么病。“疾”“病”都带有“疒”, “疒”在甲骨文里像竖起来的一张床,上面还躺着个人,甲骨文“疒”说的是人生病卧床。现在医生看病叫临床,也是由此而来。“疾”和“病”如今已经趋于同意了,但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的本意是有所区别的。“疾”的本意是急性病;“病”则是加重的疾,或者是合并的疾,也就是说病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疾,来得快,去得也快;病,在被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很久了,比如肝癌一旦发现,多半就是晚期了。在我国的传统医学看来,疾病在初期或者浅表的时候,称为疾。这时候往往邪气盛,但正气也足,发病快,但往往好得也快。就好比外感风寒,突然发烧喉咙痛,但是出汗以后往往能自然痊愈。疾除了指急性病,人的一些小毛病啊、小缺点啊,也被称为疾。《墨子》里有“必为窃疾”这么一句话,意思就是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史记》里“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指责讽刺的就是诸侯的弊病。还有《孟子》记载齐宣王的时候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也是这种用法。“疾”还被作为形容词或者动词使用,作为形容词时意思同“急”,作为动词的时候有“痛恨”“讨厌”的意思。比如“疾风知劲草”“春风得意马蹄疾”“疾驰”里,疾就被当做形容词用;在“疾恶如仇”这个成语里,以及《史记·封禅书》“诸儒生疾秦焚《诗》《书》。” 里面,疾就是痛恨的意思。相同的用法还有《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这里的“疾病”很容易被误解为一个词,其实这句话里的“疾”和“病”组成了一个动宾结构,意思是晋景公难以忍受病痛,疾是“痛恨、难以忍受”的意思,因为根据《左传》的记载,当时晋景公已经是病入膏肓了,不是浅表的问题。当然,也有人把“公疾病”翻译成“晋景公病得很严重”,这样翻译问题也不大,把“疾”翻译成病,把“病”翻译成“加重”的意思。类似的句子在古文里很多,比如《论语·述而》有“子疾病,子路请祷。”“病”是形声词,“疒”加个“丙”,丙在这里有把柄、实症的意思,病常指的是加重的疾、合并的疾,是急性转为慢性的疾病,或者是深部的、不容易治疗的疾病。和“疾”一样,“病”也有词性的变化,文言文里有将其作为动词使用,是痛苦、难以忍受、担忧的意思。比如扁鹊有句千古不朽的名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说:普通人担忧的是身体患病太多,而医生所痛苦的则是治疗疾病的方式太少。“病”还有一种使动用法,意思是“让…痛苦”。比如《水浒传》中薛永、孙立的绰号分别是“病大虫”和“病尉迟”,意思并不是生了病的老虎和尉迟恭,而是让老虎、尉迟恭都头疼、难以对付。仔细读古文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很注意“疾”和“病”的使用分寸。我在文章开头放的《扁鹊见蔡恒公》,扁鹊第一次诊断桓侯用的是“疾”,加重之后才用“病”。短短的一片文章,看似讲的是扁鹊和蔡桓公的一个故事,仔细读来,就可以发现,它讲的其实是一个由疾到病、由病而死的过程,以及中医治疗不同阶段疾病的方法,汤熨、针石、汤药等等。中医讲的“治未病”,并不是给健康人治病,是“医之好治不病”,在还是疾的时候,就通过“汤熨”解决,也就是热水洗浴就给解决了,而不是等深入到肌肤、肠胃了才大动干戈,甚至到骨髓才后悔莫及。当然,中医还特别注重养生,让疾都不容易找上门来。近些年,常听人提“中医防未病”,但这多半是今时之人因不懂区分“疾”与“病”,误以为“防未病”比“治未病”更高级。其实,“治未病”就包含了“预防重大疾病”之意。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每个汉字都有无穷的学问。单单“疾病”两个字,就足以让我们研究很久。我想,面对每一个汉字,我们应该站在先人所处的时代去观察它,思考先人在龟甲、兽骨、竹简这样的书写材料上,刻下这个字,所要传递的是什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以上文字能帮助你理解“疾”和“病”的不同、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本意。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启迪,欢迎你将文章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也许你能帮助到他,谢谢你!
慢性胰腺炎这样的疾病实在是给患者带去太多痛苦折磨健康危害,对于慢性胰腺炎疾病我们需要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去治疗疾病,那么说到这里人们一定想要了解慢性胰腺炎疾病有着怎样的治疗方法,一起来看小编的详细介绍。慢性胰腺炎1.肠胃积热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2.肝胆湿热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3.脾虚食滞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脉弱。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 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4.瘀血内结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 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黄芩10g,丹参30g。通过小编的讲述人们对于慢性胰腺炎疾病中医治疗方法也有了了解,了解了它的相关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慢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在患病的时候更加正确的去治疗疾病,早一些得到康复,避免这样的疾病带来太多的健康危害病痛折磨才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安泰林中医馆怎么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