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武夷山的九龙窠母树大红袍袍不被采摘了,那猴牌庄园的陈年大红袍是真的吗?

福建武夷山大红袍的母树,生长在九龙窠陡峭的岩壁上,仅存6株,树龄在360年左右。九龙窠陡峭的岩壁上有一条狭长裂缝,岩顶终年有泉水自裂缝滴落,浇灌着这6株大红袍母树。“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质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烂石”就是风化的岩石,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含,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大红袍母树刚好就生长在这样的“烂石”上,每一片茶叶都集山川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喝过的人都说其味道极为独特,妙不可言。据全国著名茶叶审评专家陈郁榕说:她在1976年当学徒的时候,曾经品尝过老师傅喝剩下的大红袍母树的茶汤,那种香气和滋味难以用语言描述,现在想起来还像刚刚喝过一样。她现在做茶叶审评工作30多年了,再也没喝到过这种味道!也因此,母树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据说以往母树大红袍采制好后,都要小心地珍藏在银行的金库中。如果要取出来,得经过极其严格的手续,珍稀程度可见一斑!由于产量极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这6株大红袍母树每年所产茶叶也就七、八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送了四两大红袍茶叶给他。尼克斯非常不解,就送这么点茶叶,是不是太小气了?周总理告诉他,这大红袍茶叶一年只产8两左右,非常珍贵!送他四两,相当于把“半壁江山”都送给他了。这“半壁江山”的典故也因此流传开来。这么珍贵的大红袍,在古代一直都是贡茶,只有皇帝才能喝到。清朝时,这6株大红袍母树每年产茶叶也只有500克左右,连乾隆皇帝每年也只能喝到八两。据说曾有人给乾隆进贡茶叶,其中龙井30斤、碧螺春20斤,而大红袍只八两。从中也可见大红袍之珍稀。民国时期,500克的大红袍市值就达到了64块银圆,相当于当时的4000斤大米。曾有人珍藏了一罐16克的民国时期大红袍,到现在打开茶罐,茶的味道都还没变,香味仍然如初。可见母树大红袍品质之奇绝,不愧是茶中瑰宝!这六株大红袍母树也因此格外珍稀。据说在民国时期,大红袍母树就有士兵驻守看护。解放后,看守的士兵最多时有一个排(30~40人)。直到现在也一直有专人守护。想想,小小的几棵茶树,还派兵派人24小时守护,这待遇可不一般啊,可见这六株大红袍母树何其珍贵!再后来,这6株大红袍母树每年只能产20克左右茶叶了,也就越发珍稀了。2006年,这六株大红袍母树停止采摘,进行养护。2007年,武夷山市将2005年采摘的最后20克母树大红袍,赠送给了国家博物馆珍藏。从此,珍贵稀有的母树大红袍退出了市场。现在市面上的大红袍茶,是大红袍母树扦插繁殖的,算是大红袍母树的一种延伸,因此也叫“大红袍”。如今,这6株大红袍母树已多年未再采摘,但愿经过精心养护后,它们能再次焕发新春,为世界奉上它独有的香味!
一、大红袍母树究竟有何价值,竟然派士兵专门看守?大红袍之所以特别引人关注,不仅因为神话有趣,更因为始终十分神秘。它的神秘,首先在于它的稀贵。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物以稀为贵呀。母树大红袍,清代的时候稀有的大红袍就只有六棵了,长于武夷山景区天心岩九龙窠,是武夷山茶树的代表,茶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目前,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是大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至今已有了30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为严格保护大红袍母树,武夷山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不允许人采摘母树大红袍的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环境;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长环境。至于否有兵看守,但是这并不重要。许多年来,大红袍的的确确一直有人守着。直到今天,母树大红袍那里依然有专门的一家人来看守着。平时有人不用说,采摘制作时,必须要有上级领导来亲自监督采摘茶叶;制好的茶叶,还必须有专人保管,每次使用时,每一片茶叶都必须上级领导的批准。母树大红袍稀少,也是结合我国劳动人民智慧,汗水,劳动孕育出来的结晶,我们应该以此为自傲,一起保护爱护母树大红袍。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但是虽然母树大红袍弥足珍贵,但其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负责养护它的是当地茶叶局专业人士而并非坊间传说的士兵军队。但是历史上母树大红袍确实由士兵把守了一段时间,那是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兵荒马乱,政府为了保护母树大红袍,确实派了一队士兵看守。新中国成立后,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也就不需要士兵把守,政府雇佣一农户长年负责看守养护母树大红袍。到现在,看护“茶王”由当地政府茶业部门指派专业人士进行。现在的母树大红袍依然健康生长着,这归功于当地专业人士的精心呵护和科学管理: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士兵看守大红袍成了历史,但是“茶王”的传奇故事仍在延续,希望“茶王”长青,继续见证其“子孙”大红袍茶叶的辉煌。这是特别珍贵的树种,价值不下于万金物以稀为贵,不光有科学研究价值,茶树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二、大红袍的母树有几棵?现在仅有在武夷山天心寺里的6株母树大红袍基本不对外销售.价格参考就2005年拍卖出1万多元1克.市面上买的仅多是研究培育出来的所谓大红袍一代二代,并非真正的母树大红袍.三、为什么武夷山的大红袍有母树之说 难不成自然界千万年就孕育这一颗?还是说其他的都死了只剩下这一颗?只讲我所知道的说法:母树看去有六颗,但只有三棵是,三棵分别是三个品种(奇丹、雀舌、北斗)。另外三棵是北斗无性繁殖出的,在母树边上繁殖,是因为在土壤和环境相同情况下,容易成功。之后雀舌与奇丹也相继繁殖成功,故而这三个品种也被称为纯种大红袍,现已大面积种植。另外再说下大红袍的几种定义:1、母树大红袍2、纯种大红袍(雀舌、奇丹、北斗)3、商品大红袍(也叫拼配大红袍,因“大红袍”名气大,所以茶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岩茶品种拼配出来的武夷岩茶都叫“大红袍”)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以及许多特殊条件下长出来的,其他地方达不到那种条件就产生不出种子。至于你要问种子哪里来的,这就跟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一样了,要追寻生物起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龙窠母树大红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