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能学中医吗好学吗?

本人2005年末,单位年度体检查出空腹血糖8.5,发现脂肪肝,胆管毛糙。病史上空腹血糖最高12.3,餐后血糖最高14.9。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西医,不管是年老的主任医师、专家教授,还是年轻的主治医师,都是按照药品的说明书开药,看不出水平的高低。本人二甲双胍每天吃一片,不到一个月,身体就明显变瘦,瘦的坐硬板凳屁股都会疼,走路腿发沉,声音哑暗;0.25mg瑞格列那每天吃一片就出现低血糖,而医生们给出的剂量起始都是两片,刚开始得病时候都是遵照医嘱去吃药,吃到低血糖。本人的体质,恰恰是在西医双盲实验药效之外,是他们要牺牲的那部分少数者中的一个。西药可以有效降血糖,但是对身体消瘦、有气无力、失眠、脱发、胁下胀痛、脚跟麻痛、小腿抽筋,迈步腿如灌铅一样沉重等病症,西医西药就没什么好办法了。中医院的中医已经西医化了,民间的好中医也非常难遇。逼不得已,开始自学中医。古人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自认为也勉强算半个秀才吧,现代的信息发达,学习条件比古人方便多了,各种经典古籍都能够查到,各类大师的讲座视频都能够刷到,是不是可以补充我们与秀才学识的欠缺呢。作为一个工程师,在设备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加主持过很多大型复杂系统设备事故故障分析及处理,这些工作经历对我系统的认识中医,尤其是学习《伤寒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听了倪海厦,刘渡舟,郭生白,胡希恕等大师的讲解后,下面是我个人对伤寒的理解,希望对学习《伤寒论》的同好有所裨益,不当之处,贻笑大方,欢迎斧正。不喜欢,也不必黑了,我不是大V,不能给你们带来什么流量,倒是有可能活跃我的人气,这不是你们所乐见的。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是从认识论出发,摆脱古代医典经方都是文言文,时代背景,表述方式,离我们太久远了,其文意我们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束缚,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中医,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重新表述一下古人对疾病认识和治疗过程,本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古人的理论,也可以衡量当代大师的水平,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中医是科学的,我们现代人也是不难理解的。人的皮肤就是人体与环境的隔离界面,其组织液,中医解释为太阳寒水。倪海厦在讲伤寒论太阳病时,讲"正常人体表皮肤是冷的",他还说,"有这层寒水是将人体和外界形成隔绝层,保护人体"。在体表和身体内部之间的肌肉组织里有一层水或叫津液,“太阳寒水”,作为环境温度低时防止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结构体系。人体的水气循环运动,体内气化的水,到达体表,当自然界的环境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受环境低温的作用,变成寒水。后续到来的寒水,推动前面的寒水回流体内,受食物在小肠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热力的加热作用,又变成气化的水,不断循环,实现防止环境温度低于人的正常体温,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功能。水的蒸腾气化与寒化成水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体内气化的津液在这个结构体系里寒化成水,这个体表部位,中医称之为玄府。《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即血受寒则凝滞不能够流动,闭塞经络。血泣,通“沍”闭塞之意。寒邪客于经络之中津液也是会泣的,津液就包括了人体的血、水、汗液、尿液,胃液、肺液等体液。太阳寒水应该是流动到体表经络之中的体液。停留在体表经络的寒邪使体液失去了正常的流动性,寒水就凝泣了,不能够动了。当人体受寒,卫气足则皮腠紧闭,寒邪侵入太阳经,太阳主开的功能失效,太阳经不能够开,太阳经就处于闭的状态,太阳陷入水中,寒水凝滞不动,人体自主调节功能感知到寒邪,会出现寒战,外恶寒,就会出阳来抵抗入侵之寒邪,阳出而身内热,汗不能出,津液不能够推陈致新,水气-气水循环出现障碍,人就会发高烧。人体调动的自身能量即阳气、物质即津液来抵抗寒邪,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达到高峰得有一个时间过程,正邪双方是对峙的状态,脉是浮的、紧的。太阳经病起始的状态,是人体正常的气,血状态。随着太阳经病的进程,气、血逐渐增加。由太阳经刚刚进入阳明经,目痛,鼻干,脉浮长,高烧到人体的津液没有受损,还没有开始减少前,人体能够调动的自身能量即阳气、物质即津液达到最多的状态,阳明经就表现为多气多血。寒水受寒邪,凝滞不动,受皮腠紧闭约束,又不能够作汗出,而人体机能水气循环运动的水的气化生成还是正常的,还是持续的,后面不断到来的水气,在体表寒化,形成新的寒水,不断推动凝滞不动的寒水,就产生压力,不通则痛,受压就产生痛感,寒水受邪的部位就产生疼痛。随着太阳经的进程演进,人体输出能量、物质即古人所谓的阳气,津液会持续增加,不能够回流,停滞的寒水就会越来积累的越多,压力会越来越大人的头疼会越来越厉害,体温也会越来越高。 阳明经的额头疼,目痛应该是最严重的疼痛状态。这个状态过后由于人体津液被高烧而灼烧衰减,人体的津液持续减少,不再能提供足够的量,去支持体温的进一步的增加,出的阳就不能够增加了,人体高烧就达到了峰值,津液开始减少,寒化的津液也到了峰值,疼痛也达到了峰值,人体的能量、物质持续减少,稍高于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状态,而进入少阳的状态了。人体的津液少了,阳气少了进入了燥的状态,进入阳明腑证。持续的高烧会损害心、肺功能,下利又增加津液和阳气的消耗,这个时候人的能量、物质供给就会更少,低于人体正常的生理的状态,而进入太阴的状态了,就是人体的津液少了,阳气少了,脉摸起来比平脉就细了些,短了些,就是沉的了。少阴、厥阴,人体阳气更少了,脉也会进一步衰减。六经的界定是证,脉证,病证缺一不可。可以说伤寒论是物理学与生理学,它是关于人体本能的自我调节系统的能量、物质、温度、压力变化的学问,是水即津液的蒸腾气化与寒化成水过程中能量变化,即火的寒热变化的学问。六经传遍是人体本能的自我调节系统应对外来寒邪而发生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所对应的脉证与病证的变化。太阳经循行的部位,头、项出现紧、胀的感觉,脉出现浮、紧就是寒邪进入人的体表了,人就会恶寒了。阳明经循行的部位,眼睛疼痛,鼻子发干,额头疼,脸发红,脉出现浮、长,太阳伤寒就转进到阳明燥热了,太阳病就传入阳明了,寒邪就化为热邪、燥邪了。病证、脉证出现,用相应方证去对治,就效桴鼓了,仲景先生就是当之无愧的医圣了。人病与不病,其个体素质是众因之因,是底层逻辑,是内因,是基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变化,我认为黄帝内经的素问篇,黄帝问的就是个体的素质,一个人在不同气运条件下、不同的情志状况、不同劳逸情形、不同的生活习性下的化的状况。病在不同经,在不同脏同,受不同的邪,就表现出相应的病证、脉证的象。 素是变化的根本,枢是变化的动力,素问是关于素的学问,灵枢是素的运化的学问,是调畅人体的升降出入的机能的技术。中医是我们普通人,践行古代经典的真理,检验古代经典的真理,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人人都能行的道之中,是最方便易行的部分。人人都会有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我们学习掌握了《黄帝内经》的理法,《伤寒论》的方药就可以践行了。有了疗效,有了亲历的实证,对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感悟、体会就会逐渐加深。只要实事求是,中医也好,伤寒论也好,就应该不难学习。我个人对中医的学习体会,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基础理论,相当于教课书,学术论文,是试验报告。伤寒论相当于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其中有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实用性强,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原理,弄清楚条辩的脉证与病证的对应关系,病就有对应的方药可医了 。学了《黄帝内经》,你相当于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可能不会治病;但是学了《伤寒论》,你就相当于经过岗位培训,掌握了操作规程的工人,会使用操作相应的机器设备,有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可以治病了。脉是一个人气血状态的实时反映,是外邪对人体的侵害程度的反映,也是人体排异能力的反映,能够表达正邪相互斗争的状态,以及相伴发的,恶寒与发热,病程演进的化火化寒的状态,肌肉、血管的松弛与紧张状态,能量即气、津液的消耗与补充的协同状态。无病的人,人体的气血是平和状态的,脉是和缓的,脉既不浮也不沉,既不紧也不芤,既不大也不小,既不数也不迟,既不长也不短,既不粗也不细,既不滑也不涩,古人所谓平脉,人体本能的排异能力处于原始状态,所谓太平。寒邪入表,抵抗首先发生在体表,人体的排异能力处于充足的状态,人体的机能产生的热量、津液可以持续地把寒邪阻止在表皮部位,人的脉就会出现浮的状态;人体的水汽-汽水循环是人体维持体温的功能,在体表冷热交换后回流的津液、气血,流经脉管周围的肌肉、腠理、经络,脉管受到了寒化的回流津液、气血带来的寒邪的作用就会收缩,特别是凝滞的寒水的作用,而人体排异反应又会有持续的充盛的热量、津液补充,就会抗拒脉管的寒化收缩,脉形不会变化太大,会维持相对稳定,但是紧张程度会持续,随着寒邪的增加而增加,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人的脉就会出现浮的、紧的状态。这就是太阳伤寒脉浮、紧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原理。正邪相互斗争的状态,人体会持续的释放能量,古人所谓出阳。人体释放的能量大于人体的散热能力的时候,人就会发热,头是诸阳之会,一般会是额头先发热。医生摸到病人有浮、紧的脉,加上头项强痛,无汗,恶寒,额头摸起来发热的病证,而头项正是太阳膀胱经循行路过的部位,就可以断定病人是太阳伤寒了,麻黄汤就可以对治了。现如今有很多人发现中医的经方变味了。经方不是现在才变味的,我的看法是最起码是唐朝起,如果那时没有问题,药王孙思邈就不会提大医精诚了,后世也不会强调医者仁心了,一定是出现了太多的不精诚,没仁心的医者。宋朝以后的方子,大都是平和的,病治不好,也治不坏,能够控制缓解病情,一断药,病情就加重,就是不去根,医生、药商,都能有钱赚。当今医疗、医药都已经产业化了,更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哪里还有精诚,仁心可寻,只能是凤毛麟角了,过度医疗的黑幕,医患纠纷,倒是常常见诸各种媒体。偏僻乡村的赤脚医生,山野的道医,远离利益纷争或许还有精诚、仁心未泯。医生如果都处半根葱的药方,都得饿死,为了生存,换位思考一下,哪一个医生能给你开经方呢,更不用说经方的危险性更大,桂枝下咽,承气入胃,一旦辩证错误,还有亡毙的风险。所以会发觉,中医开经方的,就越来越少了,也只剩下药性比较平和的小柴胡了吧。经方在如今也只能用来,自学自保,自我保健养生,疗至亲之疾病。经方药简力专,得辨证准确才有效果,但是辨证如果出现错误,无效,会对病人产生伤害,甚至会要命;现在二三十味中药,相互之间药力会出现抵消,治病也自然没有什么效果了,但是安全。真正的中医在经济社会是难以立足的。伤寒金匮里面组方用的药即使放今天也是廉价的,而鲁迅给其父抓的药里面蛐蛐要成对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绝不是真正中医应该有的吧,只不过是没有仁心的庸医索要高价的噱头罢了。
你错了,中医的本质不是什么阴阳五行,而是骗术。因此只要你丢弃掉常识,立即就能成为一名中医师,如果还能丢弃良知和道德,就能成为名老中医了,赫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脉。这一技能是每个中医师都会的,望闻问切嘛。但是,中医界没有把脉的标准——到底有多少个脉象?脉象是如何来确定的?诸脉皆有力为实脉,诸脉皆无力为虚脉,这里的有力和无力究竟是多少?不同的人群是否有差别?全都没有标准,说是要靠你自己“悟”;中医界也没有把脉的教学方案——顶多就是抄几页古籍做个PPT上课念一下。多个名老中医给同一个人同时把脉,结果各不相同怎么办?有些学校买了野鸡公司的脉象仪,但不同公司的结果不一样又怎么办?也不管了,你自己去“悟”;最妙的是,中医界也没有把脉的考核方案——你只要自己嘴里说会把脉,就没有人能够拆穿你。怎么样,这下“悟”到了吧!稍微有点智商和常识,都能明白这是多么的不靠谱。而中医界也就通过这样的伎俩,首先是对中医师进行服从性测试,想当中医?先来搞个投名状,学会骗人骗己;然后可以精准的筛选出智商低下的人群,更有效的骗钱。所以“把脉验孕”这样的实验,中医界是从来都不敢去做的,就算是有人挑战,中医界也是全体当缩头龟,2014年阿宝挑战,没有一个中医师敢出来,然后盖得排行CEO李铁悬赏50万+一辆跑车找能够把脉验孕的中医师,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中医师敢露头。倒是有一个叫黄世一的老骗子,在自己的医院,自己找志愿者,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找见证人,自己找记者,最后得出结论,准确率100%,然后一堆中医粉如获至宝,还大肆宣扬,啧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毕业能学中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