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通路的概念与初级通路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2022-03-20 17:04
来源:
过有趣的生活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的共同特点:
1.从感受器至感觉中枢 一般都经 三级神经元传入。
2.左右交叉管理,一般在 第二级神经元以上发生交叉,即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发生交叉。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发出薄束和楔束)
第2级神经元:薄束核和楔束核(交叉后上行,形成 内侧丘系)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二)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脊髓灰质后角(交叉后上行,形成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 (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三)头面部感觉(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脑干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交叉后上行形成 三叉丘系)
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 (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枢:中央后回下部
(四)视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第1级神经元: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只有内侧半神经纤维交叉)--视束)
第3级神经元:外侧膝状体(发出视辐射)
中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全盲;
视交叉中部损伤可致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束完全损伤(同内囊损伤),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觉中枢
1.颞侧视野2.鼻侧视网膜3.外侧膝状体
4.视辐射5.顶盖前区6.动眼神经副核
7.视束8.视交叉9.视神经
10.睫状神经节11.颞侧视网膜12.鼻侧视野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说明:瞳孔对光反射为双侧反应,即光线照射一侧瞳孔,会引起双眼瞳孔同时缩小。
动画:瞳孔对光反射
(五)听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螺旋器
第1级神经元:蜗神经节(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延髓的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大部分纤维交叉)(外侧丘系)
第3级神经元:中脑的下丘核
第4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发出听辐射,经内囊后肢)
中枢:颞横回
听觉神经冲动先传给双极细胞。双极细胞将这些信息沿其中枢支神经纤维———听神经向脑内传递,首先到达延脑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纤维大部分在脑桥内经过 斜方体交叉至对侧,至上橄榄核外侧折向上行,称外侧丘系。外侧丘系的纤维经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上行,大多数纤维止于下丘。从下丘向左右两个内侧膝状体传递信息,也有少数外侧丘系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少数蜗神经前后核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最后由内侧膝状体将听觉信息传递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 。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位于大脑皮质内,其下行纤维束形成锥体束。包括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和皮质核束(支配头颈部骨骼肌)。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和脊髓内。
核上瘫与核下瘫:
上图:左:面神经瘫:核上瘫与核下瘫 右:舌下神经瘫:核下瘫 与核上瘫
说明:眼裂以上面肌接收双侧中枢支配,而眼裂以下面肌只接收对侧中枢支配,故核上瘫表现为健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鼻唇沟变消失,口角低垂,不能鼓腮(可以闭眼,有额纹);核下瘫表现为患侧所有面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口角下垂,鼻唇沟消失等。
舌下神经核只接收对侧中枢的神经纤维传导,发出舌下神经支配颏舌肌。故核上瘫表现为伸舌偏向健侧,核下瘫伸舌偏向患侧。
(二)锥体外系:
纹状体-黑体-纹状体环路与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来源:网络
【向轩医考大同校区】联系老师
【向轩医考晋中校区】联系老师
【向轩医考吕梁校区】联系老师
【向轩医考许昌校区】 联系老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路的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