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湖南省攸县宁家坪皇图岭镇今年有多少人感染新冠?

华声在线4月10日讯(通讯员 刘志刚 刘建飞 记者 赖泳源)全面禁食野生动物,让全社会深刻认识到“野味”不能再吃了,但是已经把“野味”养殖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的养殖户们该何去何从?4月8日,记者前往株洲攸县部分特种养殖户进行了解,他们或是寻求转型,或是选择退出。

养殖户遭遇“断指”之痛 该何去何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滥食野生动物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被称为“史上最严”野生动物禁食令,也称为“禁野令”。

在黄丰桥镇满江村的润鑫特种养殖场,老板洪谭章正在给豪猪喂饲料。由于突然而至的“禁野令”,让他一下子陷入困境,近40只豪猪不但不能上市销售,每天的饲养成本依然要负担。

三年前,怀着创业梦想的洪谭章筹资建设特种养殖场,如今事业刚有点起色却遭遇“断指”之痛,“禁野令”的出台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变得十分迷茫,眼前的困境更是让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同样,在黄丰桥镇湖厂村的文帆蛇场,老板曾庆生也因为“禁野令”的出台而感到焦虑和迷茫。目前曾庆生的蛇场里还养了近万条蛇,每天喂食的成本需要一千多元,这让他压力山大。

据了解,攸县目前共有特种养殖场36家,其中包括豪猪养殖场7家、蛇场7家、竹鼠养殖场7家、蛙类养殖场8家,豪猪、蛇、竹鼠等养殖数量近3万只,固定资产投入2600多万元,每年产值近2000万元。

攸县林业局野保站副站长洪需要表示,“禁野令”出台以后,攸县很多特种养殖户陷入困境,很多养殖户不断前来咨询。林业部门也积极介入,摸排走访,宣传政策,尽能力帮助他们转产转型,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困境。

政府助力产业转型 积极引导有序退出

“禁野令”的出台,意味着特种养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健康与安全面前,特种养殖无可避免要经历“断指”之痛。如何稳妥引导养殖户转型、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眼下最迫切的问题。

面对“禁野令”对特种养殖造成的影响,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据国家林草局最新的通知要求,各地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掌握实际情况,科学评估禁食影响,并正确理解禁食野生动物范围,分类做好工作衔接。

对属于禁食范围但具有科研、药用、展示等非食用性合法用途的,依法依规做好行政许可证件或文书变更、换发等工作,引导、帮扶养殖户调整、转变生产经营方向。对属于禁食范围但其设施可用作养殖其他动物的,通过加强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主动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继续发挥养殖设施的作用。对禁食后停止养殖活动的,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积极支持、指导、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尽量减少影响。

洪需要说,像豪猪、银环蛇也有药用价值,他们就积极帮农户转产转型,联系有关加工企业帮助他们销售。

随着“禁野令”的出台,攸县也有部分特种养殖户选择自愿退出,在皇图岭镇山关村,从事蛇场事业20多年的刘方针决定申请退出特种养殖行业,目前他的蛇场还存有1000多条蛇,希望相关部门能妥善处理。

那么对于自愿申请退出的特种养殖户,国家林草局要求对禁食后停止养殖的在养野生动物进行妥善处置。一是科学实施放归自然。二是转作非食用性合法用途。三是对属于禁食范围养殖户放弃养殖的外来野生动物,不得放归自然,可委托代养或移交至具备条件的收容救护机构,今后根据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需要进行合理调配。四是对确不能采取上述3种措施处置的在养野生动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求相关部门针对禁食措施给部分养殖户、从业人员造成损失或影响等情况配合做好补偿工作,帮扶养殖户解决困难。

洪需要表示,对于自愿退出的养殖户,他们会到现场摸底,进行登记存栏量,实行一户一册建档,并根据国家出台的后续政策进行补偿。

2020年4月,攸县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关工委、老龄委等单位共同启动了攸县第五届道德模范、第三届十佳乡贤评选活动,经广泛发动、逐级推荐、评委会办公室初审、实地考察、评委会审议等环节,现已产生20名第五届攸县道德模范和第三届十佳乡贤正式候选人。根据评选表彰工作程序,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一、攸县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简介(10人)

女,1979年出生,联星街道人,现任攸县义工联合会会长。她乐于助人,心系社会弱势群体。做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贫困孩子的好妈妈、老兵们的关爱者、灾情期间的逆行者。她带领攸县义工联合会,发展义工800余人,致力于义工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敬老、助学、助残、义务献血、文明劝导、社会各类公益活动600余次。她带着她的团队,逢年过节看望关爱攸县24位健在的抗战老兵,为他们送去礼物与祝福,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余年来,她陆续帮助了30多名贫困孩子,最多时一年捐助6名孩子。她还带领团队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生80多人。

男,1963年出生,丫江桥镇联胜村杨梅冲组人。他是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能手,培育良种油茶苗还清债务,热心帮助邻里乡亲脱贫致富。他怀着一颗和更多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心,努力报答社会报答乡亲。2018年成立合作社,每年股民每亩分红利500元;全村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红利300元;2019年为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鸭苗3630只。为贫困户增加收入70000余元;为4户特困户捐款8000元;2020年上半年为5户未脱贫户捐款5000元,又为12户贫困户送鸭苗4200只,计5000余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用工2800个,工资224000余元。

男,1972年生,湖南攸县皇图岭镇新乐村黄仁塘组人。十七岁那年,一场意外,让他右手手腕以下全部切除,三十多年来,杨冬只手撑起一片天。2003年,外出务工多年的杨冬与妻子回到老家,开始规模化水稻种植,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现在种植早、中、晚水稻达一千多亩,年产量逾400吨。2014年他成立攸县新穗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5年成立攸县冬伟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坚持走农机服务模式,实行耕田、播种、插秧、治虫、收割、运输、烘干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成为全县农业机械推广的典范。采取普带+特扶+就业的方式帮助周边贫困户和低收入户增收。累计季节性安排当地困难农户就业,支出达30多万元。常年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超10人,还特扶了周边因病因残致贫的5户13人,他忙里偷闲,经常上门走访、谈心、嘘寒问暖!每逢过年过节,杨冬亲自为他们送钱送物。现身说法鼓励他们“人穷志不能穷,要自信、自立、自强”,“越困难越要有信心。”

男,1949年06月出生,联星街道办侯联村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家住攸水河边的文建平,从小熟悉水性,自20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共救起七名落水人员。2019年7月8日,连日的暴雨加上攸河上游的酒埠江水库泄洪影响,攸河水暴涨,一股急流汹涌而来,把在鱼塘边拉着丝网围栏的文国裕卷进洪流,命在旦夕。文建平看见了,未脱衣服鞋子,不顾自己70高龄,就如当年在军营练兵场上的百米冲刺,几个箭步冲入洪流,一把抓住了正在洪流中挣扎的文国裕,将其营救上岸。20世纪60年代,救了两个年龄七八岁的女孩子谢年秀、彭四仔;1973年的夏天,救了两个砍柴过路下河洗澡十四五岁的男孩;1979年端午节,救了落水的黑乃和仔平。他还热心帮助乡邻,谁家有事,主动上门服务。他还自觉承担了清捡攸河漂浮物的任务。

男,1971年出生,鸾山镇琴陂村村民。他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军人,通过言传身教,凌福连养成了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2019年5月中旬,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连续肆虐着整个攸县。19日下午2时许,琴陂河岸附着山体的泥土突然大片崩塌,造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一对80后夫妻恰巧开车途经此地,一股泥石流突然倾泻而下,连人带车卷入洪流之中。河水湍急,夫妻俩在挣扎求救中瞬间被洪水冲到了两公里外的下游。危急时刻,正在河边查看渔船情况的凌福连,来不及细想,他驾上渔船便朝呼叫声中驰去。经过近半个小时搜索,终于在下游数百米漂浮的枯树丛中找到落水夫妻,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夫妻二人救上渔船,并安全护送至岸边。

男,198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人社局驻村扶贫专干,历任皇图岭镇芳田村、春联街道春塘龙村第一书记。青春无悔的扶贫路,乡亲们送给他一个又一个亲切的昵称:“捡瓦书记”“阉鸡书记”“手绘地图书记”……。他访贫问苦的足迹遍布了扶贫村的每一寸土地,并亲手绘制走访地图,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便促成养殖大户与贫困户建立了“零支付零风险领养”的合作模式。帮贫困户蔡山高流转土地,机械化种植水稻,他成功地脱贫并且致富了,并兑现了“君子协议”——村里10多个贫困户在水稻基地实现就业,每户收入超过万元,全部脱贫。多方筹措捐助,筹集25万余元救助善款,帮助贫困户尿毒症患者陈佳菲成功换肾。五年时间,帮扶两个村,周小峰走了近10万公里的路,带领乡亲们奔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男,1975年2月出生,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二十多年来,认真践行“大爱精诚,医者仁心”的院训。一位严重的肝炎患者出现了肝昏迷,经过他和同事全力抢救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该患者拉着刘中文的手不放,对他千恩万谢,还塞了个大红包。他反复推辞,患者却激动地说:“您救了我的命,我这个红包哪抵得上您对我的救命之恩呀!您不收下,我心不安呀!”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情绪,他没有当面拒绝,而是在查房后,把红包里的钱存入了患者的住院费里。他还自掏腰包,为年纪大的五保户患者送去可口的饭菜,还经常安慰开导老人积极配合治疗。2020年1月20日下午,刘中文凭多年的专业敏感性,筛查出了攸县也是株洲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果断对患者进行了隔离治疗,并第一时间报告医务部,启动了新冠肺炎应急预案。身先士卒打响了攸县疫情防控战的第一枪!确保了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8、谢玉娟 女,1977年出生,攸县菜花坪镇中心小学教师。她用心用情扎根基层学校25年。她带头捐书、倡导共享,开展了 “师生共读”“我和书店有个约会”“班级读书会”“阅读打卡”“阅读有奖”一系列活动,作了《让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讲座,掀起了学校的读书热潮。2019年暑期起,谢老师建起了“积跬步、致千里”的微信群,连续三个假期义务带领全班学生阅读、背诗、练字、朗诵。她在群里每天收发作业、进行一对一指导,寒来暑往,一天不落。屡次代表学校参加教学比赛,多次获奖。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元宵节那天,她通过攸县慈善会援资1000元,成为攸县教育系统第一位抗疫捐助者。

女,1950年出生,新市镇福寿湾村旷家组人。她善良、慈悲、勤劳、坚强,在公公、婆婆、丈夫等相继去世后,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智力只有两岁水平的智力障碍者夫弟旷日申的担子。这个嫂子是娘:不管旷日申多高大,其实他相当于两岁多的孩童。两岁多的孩子不能没有娘,罗楚英就是娘。帮他穿衣服、做饭喂饭……像妈妈对待儿子一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这个嫂子是保姆:除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旷日申一年到头,帮他洗脸擦身刮胡子、剪指甲、理发、洗澡、伺候他上厕所……事无巨细,都服侍得熨熨帖贴。几十年如一日,即便自己生病了都不忘照顾这个傻弟弟。个中艰辛,令人动容!

女,1979年出生,春联街道春联社区人。2001年嫁入刘家后,成了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的文奶奶的孙媳妇。2010年10月,谭国英的婆婆患癌症去世,从此以后,她就接过了照顾奶奶的接力棒,担当起了服侍奶奶的重任,至今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现已95岁高龄的奶奶,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帮奶奶清理屎盆尿盆、洗脸擦身、开窗通风,询问祖奶奶想吃什么,将一日三餐送到奶奶手中。天气好时就会把奶奶从二楼背下来,扶着奶奶在门前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还常常带着奶奶去村里欣赏一下广场舞。她对奶奶的孝敬,点点滴滴蓄积着向上向善的力量,传承着敬老孝悌的观念,子女们耳濡目染,也非常尊敬祖奶奶。奶奶逢人便说:我95岁了还能享到孙媳妇的福,不晓得是哪辈子积的德。有了这个孙媳妇,我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二、攸县第三届十佳乡贤候选人简介(10人)

男,196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攸县石羊塘镇洲上田村人。在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致力于“学校--家庭--乡村”三位一体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积极管理石羊塘镇各村的乡贤图书室(农家书屋),吸引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周末来乡贤书屋阅读学习。2018年开始,在乡贤馆进行移风易俗讲座,开展周末留守儿童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在八合冲村与新乡贤组织开展“在家如何教孩子”的讲座。2019年元月,在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帮助下,创办了孔子学堂教学基地,带领学生通读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受到了留守儿童及家长们的欢迎。

女,1956年出生,江桥街道龙湖社区董家组居民。她家的房屋建在两个乡镇的交叉路口,从1993年开始,她在家开了一个小卖店,在经营过程中,事事替人着想,处处与人方便,当地老百姓都称她为“交叉路口的便民大妈”。夏天清早,将烧开的水倒入水桶内凉着,为务工回家的农民工歇脚解渴。改建一个洗手间,免费为来往路人提供方便。组建了社区广场舞活动点,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疫情期间积极主动地加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加班加点的志愿者免费送上方便面和其他爱心物资。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参与社区协调工作,在当地比较有威望,通过她调解的事情成功率相当高。

男,195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被评为株洲市最美老干部、攸县最美老干部。家住胜利社区神龙山庄小区,为完善小区的一些设施设备,他多方筹集资金,将小区内出入主路安装护栏60余米,同时置办健身器材、乒乓球桌、创办宣传栏,添置十余盏路灯,购置跳舞设备等等,大大方便和丰富了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另外,小区有红白喜事,刘一新便组织小区的邻居帮忙,同时热心地为红白喜事做主持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组织神龙山庄居民对在小区门卫值守的胜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慰问,给他们送热饭热茶、送锦旗、送慰问信。充分发挥余热,经常在学校、幼儿园结合学生食品消费特点,以真实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用PPT演示,讲解食品安全知识。

男,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江桥街道阴山港村人,中共党员。他是一个从山沟里闯出来的创业者,又是一位从小怀有孝老敬亲仁爱之心的男子汉。为人热情善良,大方低调,始终怀有感恩的慈孝仁爱之心。十多年来坚持扶贫助弱,捐钱捐物,不声张不宣传,默默地为困难村民献爱心,送出的孝老助弱慰问金高达3万余元。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赠2万元硬化村道,捐赠3万元用于新建村部。倡导、策划、组织为外出务工的兄弟姐妹们孝敬留守父母,为全村70岁以上的200多名老人举行了一场暖心的“百叟宴”,老年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男,195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攸县司法局退休干部,现任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自2017年7月担任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以来,热心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身体力行地组织并带头为攸县传统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特别是在传承攸女家国文化,促进传家道、立家规、树家风上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在活动中不计个人得失,甘当文明实践活动的志愿者。组织了孔子学堂的公益亲子共读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讲师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先后组织了孔子学堂假期公益亲子共读班八期,并发展了教育基地6家,福及孩子和家长近2000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许多孩子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许多家长增添了教育孩子的智慧,许多家庭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2019年被中国孔子基金会评为全国优秀孔子学堂。策划并组织了"传承攸女家国文化,促进当代社会文明"活动。在向全社会发了倡议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家国文化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等具体工作,突出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并携手县广播电台开设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先后组织各项教育活动80多场次。

男,1945年出生,中共党员,黄丰桥镇杨丰村泉水塘组人,黄丰桥镇文联秘书长。55岁后赋闲在家的老刘,开始了潜心追新梦、笔端赋余晖的文艺生活。只上过小学的刘石安写成18万字电视剧本。2017年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近几年来,义务为老百姓写春联达千余副。利用暑假期义务为“杨丰书法村”讲授书法课,已坚持6年之久,累计达800课时,参培者300余人。今年在湖厂村和柏市社区组织了参与人数百余人的《诗词创作与欣赏》的讲座活动。十几年倾注满腔的热情和心血让一颗颗文化种子在黄丰桥开花、结果。

男,195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酒埠江镇慈联村对面组人。秉行“孝亲、崇文、诚信、奉献”的家教家训,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刘喜炎是一位当地的民间油漆艺人,技艺高超,当地群众赞誉他为“土漆刘”。他经常免费为家境困难的人家油漆家具,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村里修路需要大量资金,他慷慨解囊,把多年积蓄的2万余元现金全部捐给村里修路。组里有大块荒山,他主动找一些热心人商量,制订改造荒山的计划。他牵头自掏资金,买回树苗,带领村民向荒山进攻。大家奋战30多天,将组里的万余亩荒山开垦过来,并植上杉苗。现在山上树木成行,变成了绿色的“银行”。

8、贺启连 男,1963年10月出生,皇图岭镇市上坪长华村人,退伍军人。1990年代初,学习修理汽车水箱等技术,在广东新丰县开了个店,生意火爆。免费给家乡人传授焊接技术,带领近百人在广东打工学会了焊接技术,使长华村成为市上坪镇首富村。致富不忘家乡建设,自己带头捐款1万余元,还利用修水箱的人际关系筹资筹款近30万元建成12里长的水泥公路。2017年4月被当地老百姓推选为长华村村主任,放弃发大财的机会,当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村官。他为民办实事,助民发家致富!贷款购买两台挖机,方便百姓不盈利,义务挖填道路土方。带头捐款,架通四十亩至萍乡边界的29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9、周显雄 男,皇图岭镇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攸县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在攸县七中、攸县二中、攸县三中担任校长、书记12年。改非以后,受恩师夏昭炎教授的影响,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主动为皇图岭镇文化事业尽义务。2017年暑假,为皇图岭镇高新村(皇图岭镇区)的中小学生讲授国学经典——《大学》《论语》20天,深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2017年下半年,受聘皇图岭镇图书馆馆长,上任后,积极筹备图书馆建馆工作,四处发动皇图岭籍人士捐赠图书,还加班加点为馆藏图书分类编号至深夜,得到了皇图岭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庆期间牺牲休息时间,在图书馆为皇图岭镇家长作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思考及对策》的讲座,得到了到会家长的好评;请株洲市初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罗军老师在图书馆作了英语公益讲座。

男,1932年出生,攸县网岭镇涟滩村门前屋组人,抗美援朝老兵,著名乡村医生。1950年入伍,成为部队卫生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场上抢救伤员;1953年回乡被政府安排在醴陵卫生系统工作,先后任卫生局干事、泗汾卫生院院长。1960至1965年任株洲市防疫站站长。1966年回乡,1970年任大队赤脚医生,医术高超,成功救治多人。其妻子郭理平从事妇产工作41年,时刻心系着母婴的安危,常常彻夜守候着产妇,接生婴儿万余个。因成绩卓著,屡获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朱赞酉和郭理平行医自订原则:贫困户、残疾人、本村村民,不收诊费。碰上身无分文的极贫者,甚至连药费都搭上。生活清贫,至今还住在1972年建造的两间破败不堪的小平房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攸县宁家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