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性是良性的 恶性肾肿瘤大都是良性也会有化解?

关于癌症,你不得不知的10个常识。

(此文需要耐着性子细读)

作者:李治中 拾遗编辑处理

美国科学家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

因在癌症免疫疗法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癌症免疫疗法”是什么东东,

竟然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今天,我就想谈谈这个事情。

我先介绍一个人——李治中。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

诺华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

他还有一个身份——癌症科普作家。

他是我见过最好的癌症科普作家。

关于癌症,他写过很多经典科普,

来帮助大家理解“癌症免疫疗法”,

以及“你不得不知的10个癌症常识”。

癌症常识1:什么是癌症?

我们常常把肿瘤与癌症混为一谈,

认为肿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肿瘤,

其实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来看看李治中是怎么说的:

肿瘤的关键词是“固体”,

癌症的属性是“恶性”,

所以恶性固体肿瘤就是癌症,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 癌症发病率排名前二十的国家

癌症常识2:是什么导致了癌症?

李治中在演讲时提过一个问题:

你认为中国癌症发病率在全球排名多少位?

大部分听众选择了——A。

但正确答案其实是——D。

更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

竟然大部分都是欧美国家。

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

癌症发病率排名竟然都在50开外。

我们从癌症发生的原因说起。

“我们体内大概有两万多个基因,

和癌症直接相关的大概有100多个,

这些基因中突变一个或几个,

癌症发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李治中总结了一个公式:

癌症发生概率(p)=细胞分裂次数(a)×每次分裂产生突变数目(b)×突变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c)。

c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每次分裂的数目越多,就越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 无论男女,当超过55岁后,癌症发病率就呈指数性地上升

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物理致癌,例如紫外线。

比如化学致癌,例如砷污染。

比如生物致癌,例如病毒感染。

但最普遍最常见的因素是——老龄化。

为什么癌症发病率排名前二十的国家多是欧美发达国家?

根据李治中总结的公式可知:

细胞需要分裂更新的次数就越多。

基因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人体器官受到损伤的次数就越多。

细胞需要分裂修复的次数就越多。

基因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癌症是个不折不扣的“富贵病”,

多数癌症都是“富人癌”。

中国近年各类癌症发病率都在提高,

就是因为经济等各种条件越来越好,

癌症常识3:癌症是怎样致命的?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说的:

肿瘤,不论是否恶性是否转移,

过度生长都会压迫关键器官,

比如脑瘤会压迫重要神经导致死亡。

比如肺癌生长会填充肺部空间,

导致肺部氧气交换能力大大降低,

最后让肺功能衰竭而亡……”

“转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地方,

这些器官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做手术时往往很保守。

比如乳腺癌若转移到肺部或脑部,

因为不能把肺或大脑全部摘除了。”

癌症之所以会要人性命,

就是让人的器官衰竭或系统衰竭了。

癌症常识4:关于癌症的三大谣言

李治中讲过癌症的三大谣言。

第一个——纯天然无公害。

“很多人都觉得天然的东西好,

但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很多人都不知道马兜铃酸是什么,

是一名女性莫名奇妙出现了急性肾衰竭,

一问才发现她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

而这种中草药就含有马兜铃酸。

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

马兜铃酸是最能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之一。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多,

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

于是保肝反而成了伤肝。

中国很大部分肝癌患者,

都携带着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所以,少信一点“吃什么食物可防癌”。

第二个——去医院死得更快。

“前段时间,一个90后演员得了淋巴瘤。

本来淋巴癌通过医院正规治疗,

但她听信了周围人的谣传,

没有选择去正规大医院,

而是去求山东农村一个老神医。

老神医用火罐、针灸帮她治癌,

结果,她很快就不行了。

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

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

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时造成的严重感染。

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弱了,

结果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

血管破裂后极容易被感染。

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

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

所以,不要盲目相信什么神医。

第三个——酸性体质致癌。

你从健康到亚健康就是酸了,

到疾病到死亡就是酸+、酸++,

你要是不信,我给你PH值试纸,

你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唾液,

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因为唾液正常的PH值是6.8到7.1,

所以你只要测,就一定是酸性体质。

很多人测完以后就吓傻了,

于是就赶紧去买排酸产品……”

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

咱们中医没有这个理论,

你懂的——骗子的发明。

所以,不要相信什么酸性致癌。

癌症常识5:吃出来的“穷人癌”

这是世卫组织的“世界癌症报告”。

在最后一项“所有癌症”一栏,

我们可以看到“每10万人癌症发病率”,

发达国家是“525.6”,

发展中国家是“298.3”,

所以说,多数癌症其实是“富人癌”。

请看红线框起来的部分,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所以这五种癌被称为“穷人癌”。

中国这五类癌症发病率非常高,

贡献了全球近一半的“穷人癌”病人。

因为穷人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用李治中教授的话说就是:

一个是病毒细菌感染。”

中国胃癌病人为什么这么多?

因为中国没有实行分餐制。

都在菜里汤里搅来搅去,

幽门螺杆菌就通过‘口口’相传了。

会提高3—12倍胃癌发病率。

中国70%以上的成年人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

这在欧美是非常少见的,

所以咱们胃癌发病率很高。”

肺癌现在是中国第一大杀手。

中国只占世界1/5的人口,

但1/3的肺癌患者都在中国,

因为全球1/3的吸烟人口在中国。”

细胞分裂修复的次数就越多,

产生基本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食道癌患者?

因为中国人有个恶习,叫趁热喝。

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趁热喝,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习惯。”

细胞分裂修复黏膜的次数越多,

现在世卫组织已经把65度以上的饮品定义为致癌物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癌症常识6:预防是上策

是美国80年来的肺癌死亡率曲线图。

美国癌症死亡率是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

美国癌症死亡率变成了一条陡峭的下降曲线。

是美国人身体素质变好了,

还是美国治癌技术大幅提高了?

李治中教授说——因为美国推出了禁烟法令。

“抽烟的人大幅减少了。”

在广东周边发病率奇高。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解释的:

“咸鱼和其它腌制食物是重要诱因,

而这些都是广东附近的家常菜。

吃咸鱼容易感染EBV病毒。

不是说感染EBV病毒就会导致鼻咽癌,

但几乎所有鼻咽癌细胞都被EBV感染过。

华南地区的人移民到美国等地之后,

其后代鼻咽癌发生率就开始显著下降。”

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呢?

其实就是想推广李治中教授的那句话——预防是上策,筛查是中策,治疗是下策。

很多癌症、特别是穷人癌,

李治中说:现在50%的癌症都是可以预防,可以避免的。

癌症常识7:筛查是中策

为什么筛查这么重要呢?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讲的:

“癌症发现得早的话,通常都是不致命的。”

以前,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非常高,

其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了。

李治中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普及了筛查。”

美国推出了免费肠镜筛查政策,

去医院进行免费的肠镜筛查。

为什么肠镜筛查这么有效呢?

“因为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多年时间酝酿,

如果你能在这个酝酿时间内提前发现它,

它就是一个良性的肿瘤,

中国政府的推广做得很不够,

大部分中国人也没有这个意识。

这几年,很多医疗机构开始推广一滴血查所有癌症,

关于“一滴血查癌症”,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说的:

一种筛查方式针对的就是一种癌症类型。”

癌症常识8:治疗是下策

癌症的治疗经过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发生在人类知道癌细胞会“失控生长”后,

于是发明了三大医疗手段——手术+化疗+放疗。

手术,就是切掉已经感染癌细胞的坏组织。

化疗,就是全身治疗:用化学药物追杀全身的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放疗,就是局部治疗:用高能量射线集中攻击病灶区,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

这三大手段一般合并使用。

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放疗化疗会让人死得更快,

大部分欧美医生得了癌症后,

李治中去找了哈佛大学的一个调查:

“这是哈佛大学前些年做的一个调查,

我相信现在做具体数字会有变化。

但无论如何,结论是清楚的:

是否接受化疗,主要看癌症类型。

包括发病部位,是几期,

患者是什么身体状况,等等。

没有任何一位医生会选择‘无论什么时候都拒绝化疗’。”

说明放疗化疗对治疗某些阶段的癌症还是很有效的。

“从现在5年存活率(美国)来看,

儿童急淋白血病85%。

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很多时候,仅仅靠化疗,

病人就可以存活超过20年,

其实已经可以算是治愈了。

网上一些谣言为了博取眼球,

耽误了很多可以被化疗拯救的生命。”

但放疗化疗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

因为放疗化疗采取的是无差别攻击,

就是在杀伤杀死癌细胞的同时,

也会杀伤杀死正常细胞。

人在化疗时为什么会掉头发,

就是因为毛囊细胞被杀死了。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讲的:

不能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

因此它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

也会杀死大量正常分类细胞,

对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可逆伤害,乃至死亡。”

癌细胞修复能力没有正常细胞强,

所以进行分期疗程式的治疗,

可以给予正常细胞足够的恢复时间,

同时永久性的杀死癌细胞。

但“治疗”时常会发生意外,

比如癌细胞产生了耐药性。

“癌细胞受放化疗干预后,

可能会变得对放化疗不敏感,

也就是放化疗不能有效杀死它们了,

这时候如果继续维持治疗或加大治疗剂量,

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

这就是放疗化疗的局限。

癌症常识9:靶向疗法,第二次治癌革命

既然放疗化疗“智商”低,

会不加选择地杀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那能不能寻找一种更好的治疗方式,

只杀癌细胞而不杀正常细胞?

当人类发现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之后,

欲开发特异的药物来抑制致癌基因。

“这类药物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

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靶向疗法。

应该是《我不是药神》了。

这部电影讲了一种治疗慢粒白血病的神药——格列卫。

慢粒白血病患者可以存活很多年。

“格列卫”神药是怎么诞生的?

医学界普遍认为——癌症是病毒引起的。

但学者诺威和亨格福德有点离经叛道,

觉得“不一定是病毒引发了癌症”,

于是他俩开始关注慢粒白血病人,

希望可以找到“不一样的证据”。

经过几年观察,他俩终于找到了引发慢粒白血病的罪魁——22号染色体变短了。

22号染色体为什么会变短呢?

他俩花了十年也没找到原因。

直到1972年,美国遗传学家珍妮特才找到了根源:

因为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

融合形成了一个新基因。

这个新基因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

从而引起了细胞的失控性增殖。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含4000至10000个白细胞,

但该病患者是正常量的10—25倍。

来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

那慢粒白血病人就有救了。

1986年,学者莱登终于找到了可以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的化合物——伊马替尼。

有效化合物虽然找到了,

但把它变成有用药物又是一个漫长过程。

诺华公司耗费了十几年,

才终于制造出了神药格列卫。

一下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90%。

靶向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好,

但它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

就是只针对某一类型的癌症。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说的:

“癌症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

而每个癌症的突变基因数目有很多个,

肺癌病人平均突变数目接近5千个。

这么多的变量随机组合,

导致每个病人都有点不同。

中国有60多万肺癌病人,

其实就有60万种不同的肺癌。

当然,不是说需要60万种不同的药。

因为这5千个突变里面,

只有几个突变是关键的,

抓住了这几个关键基因,

我们就有可能开发比较有效的靶向药。

但无论开发的靶向药多好,

都不可能治好所有肺癌病人,

它基本只对某种肺癌有效。

为什么只对1%的肺癌病人有效?

因为它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

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基因突变。”

癌症常识10:免疫疗法,第三次治癌革命

李治中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经过多次化疗后依然无能为力,

小女孩的病还是反复复发。

“不要治疗了,让她最后走得轻松一点。”

但小女孩的父母不甘心,

四处询问新的治疗方式,

终于,他们找到了一种还没有人用过的治疗方法——CAR-T免疫疗法。

Emily成了第一个尝试这种疗法的小孩。

没想到治疗效果好得惊人,

她一年后去医院复查时,

体内竟然没有癌细胞了。

本来判定一年就会死亡的她,

CAR-T免疫疗法实在是太神奇了。

▲ 显微镜下:几个免疫T细胞(橙色)正在攻击一个大只的癌症细胞

免疫疗法与靶向疗法的区别是什么?

靶向疗法的靶点是癌症细胞,

通过特定药物来杀死特定的癌细胞。

而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

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

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

李治中教授是这么说的:

“绝大多数癌症细胞在刚出现的时候,

就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这就是身体对癌症的免疫监控。

要是没有这个免疫监控,

人类得癌症的岁数可能会提前很多年。

告诉免疫系统:自己人,别开枪!

于是它们逃脱了免疫监控,

慢慢在人体内形成了癌症。”

怎么才能让免疫细胞重新识别癌细胞呢?

于是CAR-T免疫疗法诞生了。

CAR-T治疗,简单来说是四步:

1、从癌症病人身上分离免疫T细胞。

2、利用基因技术给T细胞加入一个能识别肿瘤细胞,同时激活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嵌合抗体,T细胞就变成了CAR-T细胞。CAR-T细胞不再是普通的T细胞,它带着GPS导航,能够准确找到癌细胞,并凶悍地杀死它。

3、体外培养,大量扩增CAR-T细胞。

4、把扩增的CAR-T细胞输回病人体内,杀死癌细胞。

相对于放疗化疗和靶向疗法,

●它不直接损伤,反而增强免疫系统。

●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有效。

●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但CAR-T免疫疗法是不是就无敌了?

作为主要参与杀伤作用的T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在赋予其杀伤功能的同时,

也准备了一套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为核心的“刹车”系统,

以防止T细胞的杀伤功能太强大,

而误伤无辜的正常细胞。

李治中教授是这样说的:

平时的功能是为了防止免疫细胞误伤正常细胞。

正常细胞表面表达PD-L1,

免疫细胞表面表达PD-1,

它俩是一对鸳鸯,一旦结合,

免疫细胞就知道,对方是好细胞。

但这个机制被聪明的癌细胞学会了,

它们采用这个办法来抑制免疫细胞,

通过表达大量PD-L1蛋白,

来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PD-1。

这相当于给免疫细胞发送了一个信号:

我是好细胞,别杀我。”

就这样,癌细胞躲过了追杀。

那怎么才能让免疫细胞继续追杀狡猾的癌细胞呢?

科学家艾利森、本庶佑等人登场了,

这些抑制剂能起什么作用呢?

“PD-1抑制剂这类免疫药物,

是因为它们结合PD-1的能力,

把PD-1抢回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种PD-1类免疫疗法药物,

最大优势就是属于广谱抗癌药,

对多种癌症都能起到良好效果。

对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霍奇金淋巴瘤、头颈癌、膀胱癌、MSI-H型结直肠癌和肝癌都有较好效果。

这也是艾利森、本庶佑能获得诺奖的原因所在。

但免疫疗法也不是万能的。

比如,它副作用也很明显,

可能会引发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心肌炎等病症,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

比如,抑制剂有局限性。

“多数癌细胞并不是主要靠PD1-PDL1/L2信号系统,

那PD-1免疫治疗就会失效。”

但其实,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你认真了解它。

用李治中教授的一段话结尾吧:

“我们和癌症的战争依然长期而艰苦。

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绝大多数癌症是老年病,

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

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皱纹出现一样,

我们也无法阻止癌症的发生。

是能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在有效延长病人生命的同时,

提高病人生存期的生活质量,

这是我对‘成功战胜癌症’的定义。”

近日晚,知名笑星蔡明被爆在录制综艺节目时突发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医院。好在19日上午,蔡明发布微博称:突发,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谢谢大家关心!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今年60岁的蔡明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她的突然入院,也给广大群众敲响警钟:一定要注意身体。

提起胆结石,其实很多人并不陌生,大部分人对这病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大人们常说的那句:“不吃早饭就会得胆结石”上,这种说法是真的吗?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平时又该怎么预防呢?

今天,小编就来和你讲讲关于胆结石的那些事。

胆结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

据悉,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非常高,100个成人中至少有10个有胆结石,随着年龄明显增加,70岁以上人群中,胆结石发病率可高达10%~20%。

胆结石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食用高胆固醇、高油脂的食物,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后进入胆汁,经长期沉淀析出后易积累成结石。

人体内的代谢出现问题,也易形成结石。如女性在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会产生一定变化,子宫膨胀后造成胆汁排出不畅,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胆囊病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胆囊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1)第一种是我们平常说的胆结石,这种胆结石包括胆囊结石和胆道结石,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非常高,占了总人口的10%,男女比例在1:2.5左右;

2)第二种胆囊疾病为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性疾病包括以急性右上腹剧烈的绞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胆囊炎和以上腹部饱胀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的胆囊炎;

3)第三类胆囊疾病我们称之为胆囊的肿瘤性的疾病,这些包括良性的胆囊疾病比如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腺瘤,还有就是听之为之变色的恶性肿瘤就是胆囊癌。

“不吃早饭、多吃油腻易得胆结石

“多喝水能够预防胆结石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0小时的贮存,使胆汁中的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由于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同时食品刺激胆汁分泌,造成胆囊内残存的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而使结石不易形成。

假如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容易逐渐形成结石。所以说,大家都要明白按时吃早餐的重要性。

“保胆取石”的条件是什么?

1)胆囊有保留价值,即胆囊有功能,如收缩功能(排胆)和高效储备胆汁功能(可将胆汁浓缩10倍)

2)结石不易复发。一般单发或多枚大小相近的结石不易复发;多发的小结石易复发。

1)无严重心血管合并症;

2)心理健康,对保胆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

3)无慢性胆囊炎症状

最要紧的是,让病人明白目前还不能保证取石后结石不复发,但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推迟其发生。如果能够让胆囊多在人体内为正常的生理活动贡献一段时间,相信肯定是有一定意义的。即便今后复发,我们还是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处理胆囊的。所以,对那些胆囊有保留价值,病人 又有强烈保胆愿望的人,对胆囊实行“晚期执行”想必是人性化的选择方案。

胆结石患者要注意这些事

1)长期嗜吃油腻食物、奶类等高脂肪饮食者,会使体内血脂增高,增加胆汁胆固醇含量,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饱和状态,导致胆固醇在胆壁沉积或形成结晶体,进而形成结石。肥肉、奶油、牛油、肝、鱼卵这些肉类也含有大量脂肪,要适当少吃。

2)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胆汁粘稠度,从而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通常建议饮用白开水,若无特殊禁忌:如严重的心、肺、肾疾病(心衰、肾衰等),建议每天饮水2500ml(约4、5瓶矿泉水的量)以上。日常多饮水是预防胆囊结石的有效措施之一。

而一旦患上胆结石,吃饭口味应清淡: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用煮、炖、清蒸的方式。

1.胆总管结石、胆结石患者定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脑,鱼子、鱿鱼等。

2.同时最好避免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像咖啡、浓茶,烟、酒等也要适可而止,这些食物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

3.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

此外,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常锻炼、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来源 |本文转自“逗号.健康时间”、浙大健康,纯属科普,无其他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1月5日,重疾险新规的“靴子”终于落下。时隔13年,重疾定义终于要大变更了。过去几个月,关于重疾新规的热议都不绝于耳,尤其是这些讨论——

有催买保险的:“赶紧买保险啊,新规轻症才30%”、“甲状腺癌、原位癌都不保了啊!现在不买就亏了”……

有观望不前的:“新规调整后的产品马上要出了,听说价格会比现在更便宜?”

也有犹豫不决的:“新产品、旧产品各有各的好,要不要退旧买新呢?”

——这些讨论真真假假,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周末前,南都小豹子为各位梳理了新规出台后的重要变化,帮你读懂这次调整对消费者钱袋子的影响。

【南都DayDay金钱报】

精明小豹,每日一句话,教你管好钱包!

01从模糊到明确,重疾赔付界定更人性化了

在新规范中,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与旧版相比,新版定义将原有25种重疾定义完善扩展为28种重度疾病和3种轻度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新增了严重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3种重度疾病。

同时,新规范扩展了对重大器官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主动脉手术等8种疾病的保障范围,完善优化了严重慢性肾衰竭等7种疾病定义。具体来看,变化梳理如下表(点击查看大图):

新规修订内容一览表(南都记者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披露《《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修订内容对比表》整理)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次新规调整后,重疾赔付的界定变得更人性化了。为什么说更人性化了呢?比如,07版规范中,“心脏瓣膜手术”大部分是做了开胸手术才赔,如今主流的治疗方案都是微创手术,不再开胸手术。故根据最新医学实践,放宽了赔付条件,对“心脏瓣膜手术”,取消了原定义规定的必须“实施了开胸”这一限定条件,代之以“实施了切开心脏”。又如:重大器官移植术一项中,增加了小肠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增加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也从开胸到切开心包,更符合医学发展。主动脉手术增加了胸腔镜和腹腔镜的方式。

甲状腺癌并未完全剔除,实行分级赔付更有利

关于甲状腺癌的调整在此次2020版重疾定义规范修订中受到极大关注。首先需要纠正的是部分保险营销员口中的“甲状腺癌全都不保了”的错误引导。根据新规,甲状腺癌将实行分级赔付,TNM分期为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划归为“恶性肿瘤——轻度”,按轻症最高赔付30%保额,Ⅱ期甲状腺癌划归为“恶性肿瘤——重度”按重症赔付100%保额,而并非不保。

由此来看,甲状腺癌并没有完全剔除出保障范围,依旧会作为轻症,不高于30%保额的赔付。实际上,甲状腺癌中90%以上情况对人体危害较小、致死率低、治疗费用也较少,但近年来甲状腺癌的赔付率在各家保险公司中都高居首位,若按重疾的100%额度赔付,相较于治疗费用的确显得过高。

此外,消费者还需要注意两条:第一,由于现在的重疾产品有轻症保费豁免条款,若患甲状腺癌,不仅可以得到赔付,还能豁免后期重疾保费。第二,旧版重疾险定义下,只要被保人患甲状腺癌(不分级),赔付100%保额之后会触发保单终止条款;而在新规下,若被保人患的是Ⅰ期或以下甲状腺癌,就按照轻症来处理,这张保单还将继续有效,未来患其他重疾,就依然可赔付。

03重疾险价格高了还是低了?该不该赶紧“抢购”?

对消费者关心的保费价格是否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可参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精算师协会在11月5日答记者问时的权威解读。

“重疾定义修订并不能与重疾产品的费率简单地关联起来。重疾产品费率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利率、费用率、风险发生率等。在新定义产品定价上,保险公司具有自主定价权,产品费率水平取决于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可以参考行业重疾表,但不强制要求使用。重疾定义的修订,有利于各家保险公司减少因病种定义差异引起的发生率差异和极端定价,有利于产品定价更加规范。”

“影响重疾险产品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保障责任、利率、费用率、重疾发生率等,不同产品对各种因素的敏感性不同,重疾发生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重疾表修订会影响未来新产品的风险发生率,在曲线形态和发生率水平上较现行重疾表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本次修订特别对风险边际进行了科学优化。从价格上看,对于主流重疾险产品,如果在相同保障责任的前提条件下,重疾险产品价格会略有下降,对于定期重疾险产品,部分年龄段的价格会有明显下降。总体上看,重疾表修订使重疾险产品价格更加科学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旧规范设计的产品目前依然可以销售,过渡期至2021年1月31日。那么,要不要在赶在新旧交替时期配置重疾险呢?

小豹子建议: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递增,有需求的情况下,重疾早买早保障;至于新规定义造成的变化,建议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特别在意甲状腺部位保障以及轻症保障的消费者可以考虑及时入手。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肿瘤大都是良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