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的时候该不该用力时还要限制用力大小吗?

三级甲等 河北省人民医院

问题分析: 您好, 您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个症状是便秘,容易导致痔疮等疾病。
应避免过食煎炒,酒类,辛辣等食物,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食物,宜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等;消除精神紧张,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大便通畅。可以适当服用清胃黄连黄丸、、五子等。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你习惯干什么?

揉揉眼睛?来杯凉水清醒一下?冲向厕所?起身叠好被子?还是“悲催”地去拿电脑准备工作……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习惯并不适合醒来立即做,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很多人醒后第一件事喜欢揉一下自己的眼睛,这样是很不利于健康的。

眼部的皮肤比较娇嫩,用手揉眼皮肤弹性会被破坏,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同时,手上的细菌可能会进入眼睛,从而加重眼部感染的风险。

建议:尝试用干净的温毛巾热敷,或者用清水冲洗眼睛。

我们夜间睡眠的时候,胃肠功能也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人体温度是37℃左右,胃肠也是这个温度,如果晨起立刻饮冷水,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引起痉挛等应激反应,甚至腹痛、呕吐、腹泻等。

建议:可以饮适量的温水,慢慢唤醒我们的胃肠道。

睡眠的时候长时间处于卧位的姿势,血流速度会减慢,如果晨起立刻起身,无法增加交感性血管收缩,会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老年人,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建议:可以先活动小腿肌肉,再由卧位缓慢转为坐位,几分钟后再缓慢转换成站位。

人在睡眠时皮肤会排出汗液和气体,被子会受潮。

刚起床的时候被子里还留有我们的温度,恰恰温暖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尘螨的培养皿。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把被子叠起来,温度和汗液会被被子吸收,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率。

建议:可将被子里外面对换一下,晾一晾被子再叠。

早上起床的同时,胃肠也处于刚刚“被唤醒”的状态,功能比较薄弱,需要一些时间来苏醒。

如果马上进食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胃需要一些时间来分泌胃液,促进食物消化。

建议:先喝一些温水启动胃肠道,30分钟左右再进食。

相信大家都有过半夜想小便,但又不想起床的经历,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冲向洗手间。如果充盈的膀胱迅速排空,会引起血压的快速变化,存在低血压、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同时,晨起用力大便也存在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建议:晨起排尿尽量缓慢,勿用力大小便,蹲起时需缓慢。

刚起床时,血液循环速度比较缓慢,水流的刺激会引起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会引起头疼。

因此,刚起床20分钟内不建议洗头。

经过一夜睡眠,晨起时身体机能处于低代谢状态, 如果起床后马上进入运动,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建议:起床后先唤醒身体,适量进一些食物和水,休息20分钟,做一下准备活动再开始运动,从而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目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上班族早晨起床后就马上投入工作,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人体的机能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迅速开始脑力劳动会影响脑供血不足。

建议:晨起后先适当做一些拉伸运动,使身体机能复苏后再投入紧张的工作,工作效率会加倍哦!

10、醒后不宜赖床不起

有很多人早上醒后不想起床,总想在床上再赖一会。但往往越躺越懒,越觉得四肢无力,精神萎靡。

这是因为赖床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自主神经紊乱,从而引起情绪不佳,心情烦躁。

因此,早上醒来后不要长时间赖床,快开启一天的新生活吧!

10、一个新生儿正在使用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表明正压人工呼吸有效的体征有哪些? 、

21、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 1 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2、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应配合胸外按压,以使通气更有效。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为90%。

24、胸外按压的位置为胸骨下 1/3(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避开剑突。

2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2,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

26、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即90次/min 按压和30次/min 呼吸。

27、气囊面罩正压通气频率为40~60 次/min。

28、新生儿复苏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充分的通气。

29、分泌物量多或有气道梗阻时,可用吸球或吸管先口咽后鼻部清理分泌物,不需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

30、肾上腺素使用首选脐静脉给药。如脐静脉插管操作尚未完成或没有条件做脐静脉插管时,可气管内快速注入。

第二章 复苏后常规护理

9、新生儿出生后的消化系统监护,以下描述不正确是( )
    A、新生儿复苏后情况恢复,母乳喂养安全性高,因此无需监测消化系统症状
    B、视诊需要观察腹部皮肤颜色、有无静脉曲张及腹部发红,外观有无明显膨隆或肠型,大便颜色及性状判断等
    C、触诊需药评估张力是否增高,触摸时新生儿有无抵触感或疼痛的面部表情表现,腹部有无包块等

10、以下描述关于亚低温治疗描述中,正确的是( )
    B、原理为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将体温下降1℃~2℃,从而减少脑组织的基础代谢,保护神经细胞

16、新生儿出生后全身有羊水等,因此需尽快进行洗澡。

17、新生儿早期保健中指出,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残端暴露容易感染,应该使用绷带等包裹。

18、医务人员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需告知母亲实施母乳喂养时,新生儿若出现呼吸增快,皮肤发绀肤等异常情况,应暂停母乳喂养,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9、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低体温的定义指体温低于36.5℃,而我国常采用的低于35℃。

20、早产儿出生后黄金1小时的处理能最大程度地改变其短期结局如低体温、低血糖、低氧血症,以及改善远期结局如颅内出血、慢性肺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1、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10秒伴发绀或苍白、心动过缓(心率<100次/分)、肌张力下降等。

22、新生儿呼吸困难时鼻翼扇动,表现为吸气时鼻孔扩张,呼气时鼻孔复原,通过鼻翼扇动减少了气道的横截面积,增加了气道阻力,从而改善了氧合。

23、新生儿呼吸测量时一吸一呼为1次。需要数30秒,乘以2得出数值。

24、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粘膜呈粉红色,若查体发现肢端发绀,需要尽快进行氧疗等呼吸支持。

25、新生儿进行床旁血糖检测,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充分培训,避免在血样采集及测量中出现误差,同时血糖仪需定期校正质控。

第三章 早产儿营养 (肠内和肠外营养)

16、能满足97.5%个体的每日营养需要量就被称为每日推荐摄入量。

17、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皮损愈合,可以母乳喂养。

18、半乳糖血症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

19、与生后1-3d开始喂养相比,延迟至生后4-7d开始喂养并不能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20、早期开始肠内喂养可能会加重早产儿不成熟的肠道负担,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21、母亲为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者,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

22、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者,无论HBeAg阳性还是阴性,都应鼓励母乳喂养。

23、母亲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不建议进行母乳喂养。

24、即使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无论其出生情况,均可以在生后早期立即开始经口喂养。

25、早产儿采取强化母乳喂养一般至矫正胎龄40周,部分早产儿可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强化至矫正胎龄52周。

第四章 肠外营养的实施(PICC置管、护理及营养液配制)

14、新生儿PICC置管成功后,以下关于固定导管,说法正确的有:
    B、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放置、塑形、抚压的方法固定敷贴

17、置入PICC时需要遵循最大化无菌屏障,包括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穿戴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操作铺治疗巾覆盖患儿整个身体。

18、新生儿PICC维护冲管时,选择不同注射器容量在推注时产生的压力有所不同,注射器容量越大,压力越大,容易损伤导管。

19、新生儿PICC置管前,需要测量预置入长度,测量时对患儿的体位有要求,身体无扭曲,头处于正中位,测量上肢时上臂外展90°。

20、新生儿PICC置管定位后若需要调整,应遵循根据X片位置,PICC导管只出不进的原则,防止感染。

21、新生儿PICC置管后,PICC导管附加的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应至少每天更换一次。

22、新生儿PICC置管后4天,巡视发现管腔内可见暗红色血液,为防止堵管,需要立即使用生理盐水用力推注冲管。

23、为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感染风险,应减少三通接头的使用。若使用三通接头,则应每天更换。

24、新生儿PICC经上肢及头部静脉置管,理想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约为胸4~6水平。

25、新生儿的营养液进行配制应尽量现配现用,若需储存,放置于室温下避光环境,保存24小时。

26、新生儿的营养液进行配制时,电解质可以单独加入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或者脂肪乳剂中。

第五章 新生儿颅内出血

17、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早产儿颅内出血。

18、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7周早产儿。

19、硬膜下出血是产伤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20、小脑出血严重者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脑干症状。

21、对于早产儿颅内出血,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中,首选头颅MRI。

22、减少早产是降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的根本措施。

23、在大多数患有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新生儿临床预后良好。

24、出血后脑积水的患儿中,约40%为快速进展型。

25、外科手术治疗,是迅速缓解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26、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

33、消化管和消化腺是由卵黄囊顶部卷折成的原始肠管演化而来的

34、胚胎发育到第20天时,形成原始的消化管

35、第10周时,腹腔增大,肠退回腹腔,其次序为小肠在先,大肠随后

36、消化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肠管会一直保持通畅不会封闭

37、食管原是前肠很短的一段,自胚胎第6周起,随着颈的出现和伸长,食管迅速增长

38、5周末,形成盲肠突,此为盲肠和阑尾的原基,同时又是大、小肠分界的标志

39、6周以后肠袢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作顺时钟方向旋转

40、至第10周时,腹腔增大,肠退回腹腔,其次序为小肠在先,大肠随后

41、胚胎第12周时,其中形成尿直肠膈,将泄殖腔分隔为背侧的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

42、消化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经单层上皮增厚成为复层上皮,一度将肠管封闭,后逐渐吸收,管腔重新通畅,并形成生后的消化管上皮。若任何部位吸收不全,均可使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若上皮吸收过度,该段胃肠道无上皮,不能发育,呈完全闭锁

43、益生菌对局部和全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均有积极影响

44、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优势菌为大肠杆菌

45、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优势菌为乳杆菌

46、益生菌能帮助降低新生儿黄疸

47、新生儿出生时唇肌、咀嚼肌发育良好

48、新生儿食管上部括约肌不随食物下咽而紧闭

49、乳液通过肠道时间,人乳较牛乳排出慢

50、新生儿小肠相对地较长,分泌面及吸收面大,故可适应较大量的流质食品

51、新生儿肠壁屏障功能较强,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的产物不易通过肠壁而进入血流

52、胰腺分头、体和尾3部分

53、胰腺缺少实质细胞而富于血管

54、羊水污染大多数时由于感染引起

55、羊水污染大多数时由于缺氧引起的

56、食管为一肌肉管,全段平滑肌所组成

3、对考虑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气道分泌物培养病原学结果需与静脉血培养结果一致方可诊断

8、一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呼吸增快,约70次/分钟,面色发绀伴呻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母亲分娩前有发热,体温39℃,羊水清亮,无粪染。患儿入院查体:体温36.9℃,心率145次/分,呼吸 70次/分钟,面色青紫,双肺呼吸音粗,闻及较多粗湿啰音。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16、患儿胸片提示新生儿肺炎,就可以诊断新生儿肺炎。

17、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包括产前感染性肺炎、产时感染性肺炎、出生后感染性肺炎。

18、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需要有病原学证据才能使用抗生素。

19、患儿系32+3周,生后1小时出现气促、呻吟、吐沫,母亲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查体:双肺呼吸音降低,首先应考虑诊断新生儿肺炎。

20、新生儿肺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21、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在有病原学结果之前,应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治疗。

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高,病程长,往往治疗困难。

23、新生儿肺炎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都需要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24、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病情进展快,胸片可见双肺广泛渗出,呼吸困难严重,双肺可闻及喘鸣。

25、新生儿肺炎患儿使用呼吸支持时,必须监测吸入氧浓度。

第八章 妈妈服药对哺喂宝宝的影响

9、下列关于孕期用药对胎儿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
    B、已有确凿证据表明,己烯雌酚可致女婴生殖器畸形或少女阴道癌发生率增加
    C、妊娠中晚期用药,对胎儿的致畸可能性减少,可以任意选择药物,包括新上市的药品
    D、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易过胎盘,可损害听神经,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14、下列关于孕期安全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B、甲羟孕酮目前已不推荐作为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的预防和治疗
    C、维生素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治疗剂量无危险,孕期可长期服药
    D、目前推荐用天然黄体酮治疗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人工孕酮因可致畸胎已不使用

16、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易过胎盘,可损害听神经,孕期应尽量避免使用。

17、孕期使用中药方剂或中药制剂是绝对安全的。

18、动物实验表明磺胺类药物可致胎儿畸形,孕期应避免使用。

19、哺乳期确需用药物时,服药时间应选在婴儿哺乳之后。

20、妊娠中期,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21、哺乳期用药时间选择在哺乳刚结束,并尽可能与下次哺乳的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或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调整哺乳间隔的时间。

22、分子量大的弱酸性药物在乳汁内含量高。

23、妊娠期母亲生成白蛋白的速度加快,药物蛋白结合能力增强。

24、氯霉素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25、喹诺酮类对乳儿骨关节具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

16、初乳量太少,因此刚出生时要添加配方奶喂养。

17、母亲分娩后要尽早食用催乳下乳的汤类,促进乳汁分泌。

18、母乳利于婴儿消化吸收,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大便次数会比奶粉喂养的少。

19、母乳喂养容易引起黄疸,因此对于ABO溶血病患儿应该提倡人工喂养。

20、人工喂养的婴儿湿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

21、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口腔发育

22、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妈妈的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

23、奶粉喂养的婴儿更不容易发生肠道出血

24、增加母亲泌乳量的关键是产后及时多喝水

25、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时要及时改用腹泻奶粉喂养

第十章 宝宝啼哭想说啥

3、鼻塞性啼哭不正确的描述是
    B、炎症充血或者环境温湿度影响,易导致窄小的鼻腔更为狭窄
    C、鼻塞时只能口呼吸,哺乳时闭口更无法吸气,只能放弃乳头大声啼哭

4、呻吟性啼哭不正确的描述是
    C、如新生儿重症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脑膜炎、败血症等
    D、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呻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为保持呼气末正压,不至于使肺泡塌陷,关闭声门所致
    E、全身或局部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也可出现类似于NRDS样的临床表现,如消化道穿孔、脓毒症

6、外科疾病引起的婴儿啼哭描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阵发性哭闹不安、剧烈, 呕吐伴面色苍白,无便或血便,精神欠佳者应排除外科急腹症
    B、肠套叠是由于一部分肠套入相邻的肠中,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回盲型、回结型、回回型和多发型,以小肠型最多见
    C、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新生儿多为原发性,也可能因喂养不当、吞咽空气过多引起肠蠕动紊乱造成
    D、肠套叠的症状为阵发性剧烈哭闹,常伴呕吐,休克时面色苍白,起病4~12小时后排出果酱样便或血便。但也有仅表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久即进入休克状态,此时反而哭闹不明显
    E、早期腹部不胀,扪诊右下腹有空虚感,以后在右上腹或中上腹或左腹扪到长条形肠块,质软可活动

7、嵌顿疝描述错误的是
    C、崁顿疝引起的哭闹,新生儿除剧烈哭闹外还有呕吐、腹胀等症状
    E、原因不明的剧烈哭闹,尤其伴有精神反应减低,面色异常等时,要注意检查腹股沟部、外阴部和脐部的情况

10、自闭症患儿啼哭特点不正确的是
    B、其机制与神经对发声器官控制的不稳定、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延髓结构异常导致呼吸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
    C、自闭症患儿的啼哭声音可以引起更多的压力、警觉以及负面情绪
    D、自闭症患儿婴儿时期啼哭时长短、异常发声增加、啼哭模式较单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便的时候该不该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