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价铁离子和碘离子是可逆反应吗和铁氰化钾反应

最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之一了

“低钠”盐也可能吃出高血钾?

最近,中山六院多个住院患者以及门诊患者在生化检查后接到危急值的短信及电话通知:高血钾。该院肾内二科张益民主任发朋友圈表示:要警惕这种低钠盐导致的高血钾症!

正常的血钾范围是3.5-5.3mmol/L,这些患者血钾却高达6.16mmol/L,甚至6.9mmol/L。高血钾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对健康直接影响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患上了高血钾呢?医生仔细排查原因,一一排查可能造成患者高血钾的原因,包括肾功能不全、是否曾食用高钾食物(包括果汁)、高钾药物(中药、保钾利尿剂)等方面,但是并没有找出问题所在。

当张益民主任问起患者吃什么盐的时候,患者却说不清楚,细心的张益民立即有所察觉,坚持让患者家属把家里的盐拍照发过来,发现他们在使用低钠盐,这很可能就是导致高血钾直接原因。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条帖子被网民热转,

声称许多人日常食用的是低钠盐,

而低钠盐就是高钾盐,送命盐

低钠盐里头到底有什么?

其实,低钠盐本身并无过错。张益民解释,低钠盐是用食用氯化钠、食用氯化钾或食用硫酸镁(食用氯化镁)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合理配比加工而成的食用盐。较之普通食盐,低钠盐中钠的含量降低,增加了钾、镁及其他营养元素,更有利于各营养成分的平衡。

而研究表明,血压降低的程度和减盐的程度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钠盐摄入越少,血压降低幅度越大。

食盐里以钾代替钠的意义是,在食用同样咸味的饮食下,钠的摄取量已经减少很大一部分,同时也摄入了钾,钾的摄入还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

在大多数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

几乎不会发生高钾血症。

但对于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

食用低钠高钾盐却很有可能会送了命。

从这个低钠盐的行业标准可以看到,100克低钠盐中,氯化钠减少到70克,但是氯化钾占到24-30克。我们中国人每天食用盐每天6-12克,这就意味着每天可能摄入约3克的氯化钾。

张益民表示,在大多数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食用低钠盐几乎不会发生高钾血症,低钠盐虽然含有氯化钾,但是肾功能的排泄可以完全地对消钾离子的摄入。

但对于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食用低钠高钾盐却很有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肾功能已经出现障碍、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人群如果食用低钠盐,要格外注意高钾血症的发生。

较多的钾不能有效排出体外,

堆积在体内会造成高血钾,

容易造成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率减慢

以至于出现心脏停跳的危险。

扬州市友好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医师韩蓓曾接诊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因为心脏不舒服。“当时测的心率只有30多,非常慢。”

遗憾的是,当时病人家属没能提供病人的病史,等血液检查结果出来,医生发现其有高钾血症时,病人的心跳越来越慢,最后心脏停跳而死亡。“之后,我们了解到老人就是一位长期食用低钠盐的肾病患者。”

减少钠盐摄入还有其他方法

张益民建议,日常饮食还是使用普通食盐,每袋盐配称量用的盐勺,帮助估计食盐量,尽管一开始低盐饮食味道会变淡,很快就会习惯。

他提醒,低钠富钾盐并非人人适用,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新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钠摄取量应低于2克,即食盐摄取量应低于5克,而钾的摄取量应至少为3.5克。日常用盐应结合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类型,有特殊疾病的应避免相关的风险隐患,此外我们的饮食中每日食用盐过多,应尽量控制在5克以内。

食盐添加碘酸钾会致癌?

碘酸钾和碘化钾都是制成加碘盐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用碘酸钾代替了过去使用的碘化钾,主要是因为碘酸钾更稳定,不需要额外添加稳定剂,而且自身无味,含碘量只要 59.3%。

而碘化钾容易氧化,有苦味,而且含碘量高达 76.4%,食用更少的盐就可以达到补碘的效果,更为健康。

而碘酸钾中有害的氧化物质,在加热烹调后,基本会转化为非氧化物质,基本不用担心。

不是的。海藻盐其实是加了海藻碘。

所以有机碘和无机碘吸收率几乎没有差异,也就是说,海藻盐和普通碘酸钾的加碘盐比,在碘吸收上并没有差别。

看到商品名 “海藻碘盐” 有莫名好感,应该是因为觉得海藻作为食物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但是海藻碘的重点应该是碘,它和加碘盐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加工流程可能存在差别而已。

玫瑰盐营养价值更高,低钠、无拮抗剂更健康?

和细盐相比,玫瑰盐中的确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像铁、钙等等。但即使如此,每克玫瑰盐中的矿物质含量也只是毫克级,根本不能达到人体需要量。而且,矿物质的吸收率也无法保证,实在不能算是 “补充矿物质” 的好来源。

另外,玫瑰盐没有经过碘强化,用它完全替代精盐,有可能让内陆地区的居民出现一定的碘缺乏风险。

至于玫瑰盐低钠更是无稽之谈,作为粗盐的玫瑰盐与细盐在钠含量上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别。

而拮抗剂亚铁氰化钾好怕怕?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它虽然含有“氰”,但由于亚铁离子的紧密结合,它在动物体内不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无拮抗剂意义何在呢?

白芝麻盐、黑芝麻盐适合给孕妇或宝宝用?

芝麻很好,芝麻+盐就算了吧。

有人说白芝麻盐、黑芝麻盐可以补钙云云,但是真的不用那么担心宝宝钙摄入不充足,奶制品钙含量是很高的。

粗盐和细盐主要是加工工艺不同,粗盐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细盐是大粒盐再加工的,粒小。

细盐的优势在于氯化钠的含量更高,不含杂质,一些其他杂质、矿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被剔除。

粗盐的咸味会更重,矿物质含量更多。粗盐中含有一些酸性盐类化合物(硫酸镁与氧化镁),它们水解后会刺激味觉神经,你就会觉得粗盐比细盐的咸味大。所以,会有一些人说炒菜用细盐,腌制用粗盐。

不建议依靠盐来补充矿物质

盐中的营养强化剂(比如碘)是我国对居民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一项政策。

但凡事讲究一个度,补充矿物质达到每日推荐摄入量就可以,过多摄入有可能对人体有毒性,这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人每天可以摄入的盐有限,如果想单纯依靠盐的摄入来达到某种矿物质的日补充量,只能大量摄入盐,这会导致盐摄入过多,出现其他身体问题。比如铁,每天成年男性适宜摄入量是 12g,哪怕用铁强化盐,一天 6g 盐也无法达到摄入量。

还有一点是,矿物质补充的来源有很多其他食物,比如蛋黄、紫菜中铁的含量很高,并且有一些面包是使用了铁强化的面粉制作的,所以遵循摄入食物多样性,才是让矿物质缺乏症离你很远的根本办法。

海盐、湖盐、井盐等等用对量,选哪个都可以

海盐、湖盐、井盐只是制盐源头不同而已,靠海肯定海盐更多,内陆湖盐、井盐提取更方便。

食盐中大概钠占 40% 左右,氯占 60% 左右。当过量的钠存在在血液中,会导致大量的水渗透进血管,致使血管体积增大,从而直接导致血压上升。所以高血压人士要少盐,另一方面所有人盐吃多了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除此之外,盐摄入过多还会引起头疼、增加胃癌等风险,骨质中的钙也会因为钠过多而流失,从而增加骨质流失和骨折风险。

烹饪用盐量要小于每日摄入要求

不要把每天盐的摄入量都用到烹饪上,这样容易超标,因为平时饮食中也有很多隐藏的盐摄入。据调查,77% 的钠来自我们消费的包装食品(比如订的 pizza 外卖、冰箱里的榨菜等),剩下 12% 来自我们日常烹饪额外加入。

成人每天食盐要小于 6g,大概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想精确的话,可以上某宝买限盐勺放在家里用。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寒江薛

【缩写和别名】 黄血盐

【物理性质】 柠檬黄色单斜晶系柱状结晶体或粉末,有时有立方晶系的变态。Ρ 1.853 g/cm3(17℃)。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27 g/100 mL (12℃),不溶于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液氨。

【制备和商品】 利用由煤气厂所得的废氧化物与石灰共热得到亚铁氰化钙溶液,再与碳酸钾溶液共热,浓缩结晶而制得。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稳定。强烈灼烧时分解而生成剧毒物氰化钾。其溶液在光线及空气中易变质,不能与热酸和浓酸混合,也不能将溶液置于日光下,以防产生氰化氢。

亚铁氰化钾在有机合成中主要被用作氰化试剂。由于该物质是一种无机配合物,中心离子 Fe2+ 与配体 CN- 间除了存在配位键外,还存在反馈π键。所以键能较大,在一般条件下氰基不易释放。与其它金属氰化物相比较,其使用相对安全,但反应温度相对较高。

为使亚铁氰化钾的 6 CN-均释放出来参与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一般采用钯、铜的催化剂,进行一系列取代和加成反应。例如:以 Pd(OAc)2 为催化剂,添加少量的 DPPF[1,1′-(二苯基膦)二茂铁] 作为配体 ( 1),或使用具有刚性大位阻结构的二金刚烷基丁基膦配体进行卤代芳烃的氰化取代反应 (2)[1,2]。如式 3 所示[3,4]:使用钯配合物也可催化卤代烃的氰化取代反应。

芳基磺酸酯类化合物的氰基化反应

该类反应中最常使用的磺酸酯是甲磺酸酯和对甲基苯磺酸酯,溶剂一般为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2-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亚砜等。如式 4 所示[5]:在 Pd(OAc)2 的催化下,芳香基三氟甲磺酸酯类化合物与亚铁氰化钾可发生氰基化反应。

Heck-氰基化多米诺反应

如式 5 所示[6]:在钯催化剂和手性配体的作用下,使用亚铁氰化钾可使酰胺化合物通过 Heck-氰基化多米诺反应转化为手性 3-烷基-3-氰甲基-2-羟基吲哚。

如式 6 所示[7]:溶剂中水的存在对氰化反应的位置具有很大的影响。

使用铜催化剂进行的氰化反应

如式 7[8]和式 8[9]所示:在使用亚铁氰化钾作为氰化试剂的反应中,铜催化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随着亚铁氰化钾作为氰化试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参与的多组分一锅法反应也相继得到报道。例如:在 Pd(OAc)2的催化下,亚铁氰化钾、溴代芳烃与中间炔烃化合物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合成出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β-芳基丙烯腈化合物 ( 9)[10]。亚铁氰化钾、醛与胺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合成出α-氨基腈化合物 ( 10)[11]。此外,亚铁氰化钾、芳酰氯与醛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反应合成出氰醇酯化合物 ( 11)[12]

[赵宙兴,青海大学化工学院;HYF]

有机合成试剂 系列之——氧化试剂:

有机合成试剂 系列之——还原试剂:

有机合成试剂 系列之——氟化试剂:

有机合成试剂 系列之——试剂:

后台回复【有机试剂】可以查看试剂合集~

《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第三卷

▲长按识别 即可购买本书

内容来源 | 《现代有机合成试剂:性质、制备和反应》第三卷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了解更多!~

  1、普通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盐最好不要超过6克,这里的盐是指来源于食物中的所有盐,并不仅仅是烹饪时放入的食盐。低钠盐对降低钠的摄入有一定帮助,但肾脏、心脏有障碍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不该食用低钠盐。

  2、市场上还有许多号称有特别价值的“营养盐”“功能盐”,跟普通盐没有多大差别。

  3、只要你所在地区没有被政府明确定为高碘地区,或者经过检查医生没有明确告诉你需要吃无碘盐,那么食用碘盐是合理的选择。

  4、不用担心精制食盐中的亚铁氰化钾。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重口”,每天要吃多少盐,摄入的亚铁氰化钾都远远低于“有害剂量”。

  查证者: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

  盐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保存剂、营养成分和调味品。如今,盐对健康的影响也备受公众关注。就像其他的营养学问题一样,食物成分对健康的影响很难有黑白分明的结论,往往只能是综合大量科学证据做出的“指南”和“推荐”。而在这些科学证据中,也总是存在着与“共识”“指南”不一致的内容,也就给了一些“专家”和媒体炒作“挑战膳食指南”“推翻营养学共识”的空间。我们不能说那些“共识”与“指南”就绝对正确,不会被修正甚至推翻,但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推翻“共识”,需要有足够充分的科学证据,而不是几项“初步研究”就可以做到的,所以在一条营养学共识被推翻或者膳食指南被改写之前,遵循这些共识和指南,是最稳妥明智的选择。

  下面讲解的,就是基于目前食品营养学界的共识而总结出来的几条关于盐的常识。

  1、每天该吃多少盐?

  对于普通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的钠不超过2300毫克(有的机构是2400毫克),相应的食盐就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价铁离子和碘离子是可逆反应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