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老了会加重吗严重之后是什么样的?

    一般大家提到震颤,如手抖、腿抖等常见类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帕金森病,那么,我们常说的“手抖”,真的就是帕金森病吗?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因其存在规律性的运动周期而有别于其他运动增多性运动障碍。

②发作方式(静止性、姿势性、动作性)

正常情况下仅在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在某些情况如焦虑、紧张、恐惧、低血糖或使用特殊药物时,可加重并成为一种症状,频率为6-12Hz,一般有相应的心理或病史特点,去除触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惟一表现,多为上肢远端对称性姿势性震颤,还可伴有头部和声音震颤,严重ET患者偶可有静止性震颤。ET可始于任何年龄,平均发病年龄45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以散发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典型ET病程很长,对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但随着年龄增加,震颤幅度会逐渐增大,并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少量饮酒后ET症状可适当改善,但饮酒者发生酒精依赖的风险增加。

PD患者的震颤常始于60岁以后,早期PD患者中1/3无震颤或震颤不明显。典型PD震颤是单侧、不对称性上肢静止性震颤,频率显著低于多数特发性震颤,中等强度,常见搓丸样动作,在执行认知任务或行走时增加,手臂伸出后震颤很快消失,但数秒后再次出现。除震颤外,PD还有运动迟缓、强直和姿势不稳等特征性表现。其他症状性PD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多系统萎缩有时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但较原发性PD少。

药源性震颤通常是姿势性震颤,危险因素为老年人和多药联用。诱发震颤的药物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抗抑郁药物、锂、甲状腺素和胺碘酮等,还有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如咖啡因和酒精等。丙戊酸钠常引起特发性震颤样震颤,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这些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氟哌噻醇、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止吐药(甲氧氯普胺)、DA耗竭剂丁苯那嗪以及钙拮抗剂(桂利嗪和氟桂利嗪)。

心因性震颤并不少见,可为静止性、姿势性或动作性,也可三者共存。鉴别心因性与器质性震颤的关键在于心因性震颤的振幅、频率具有可变性。震颤在体检时常加重,而分散注意力后可减轻,且常有其他“非器质性”神经体征,如后退无力、自主运动缓慢等。

3.6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典型的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是累及一侧上肢或颈肌的不对称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幅度大且不连续,看上去更像抽搐。其除震颤外,还有上臂或颈部的姿势异常。轻触受累部分可减轻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的严重程度。

小脑病变引起的震颤发生在自主运动时,为意向性震颤,偶有姿势性震颤,无静止性震颤。震颤使指鼻等任务表现笨拙,动作结束时震颤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通常伴有其他小脑体征如眼球震颤、构音困难和共济失调步态。常见病因包括累及小脑及其联络纤维的脱髓鞘疾病、家族遗传性疾病、肿瘤和脑卒中。

代谢性震颤多为姿势性震颤,最常见病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上肢高频精细的姿势性震颤,常伴有其他系统性体征,如突眼、多汗及体重减轻。其他病因包括肾功能衰竭、低血糖反应和肝病。

特发性震颤,典型的症状就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内收样的震颤和屈伸样的震颤,如患者在书写字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还会出现头部,以及发声肌受到影响,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势性震颤和头部的震颤,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发声困难,发生颤抖的情况。如果再严重的话,就会累及到下肢,影响到腿部的功能,造成腿部的颤抖无力。一旦出现了临床症状,就要尽早的到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 超过3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1、起病隐袭, 缓慢进展。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且往往是单一的临床症状。 震颤表现为部分躯体和肢体的一个或数个关节不自主的节律性动作。患者通常因偶然发现震颤或由于震颤引起工作或生活上的不便而就诊, 通常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饮酒后震颤减轻是其重要的特点。
2、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是在维持身体某一部位不动以抵抗重力保持一定姿态时出现, 而动作性震颤则发生在骨骼肌的随意收缩时。多数患者可同时有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病情严重者和老年患者还可出现静止性震颤, 但静止性震颤不是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形式。 震颤频率一般为4~12次/秒, 每个病人的震颤频率基本固定, 多数病人随着病程延长频率有所减慢, 而震颤幅度却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
3、累及四肢。典型的特发性震颤主要累及上肢(95%)、头部(34%)、面部(5%)、下肢(20%)、言语(12%)和躯干(5%)。手部震颤最常见,通常先出现于一侧,以后逐渐累及对侧。 典型表现为手指的内收与外展或伸屈运动, 与帕金森病类似的旋前旋后运动在部分患者亦可出现。由于手部肌肉的不自主震颤,可影响患者进食、 精细动作及书写功能, 但无小写征。头面部震颤也较常见。虽然头、舌、软腭等可单独受累, 但多数同时合并手部震颤, 部分老年患者可有言语障碍。 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是震颤,偶有报道出现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性起病,也可以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 TA获得超过19万个赞

特发性震颤是先天疾病,可能从出生就会携带该基因,部分人武断的说该疾病可能从出生那一刻就决定有没有以及在多大年龄会出现问题,所以该疾病是一个进展相对比较缓慢的疾病。很多人在20多岁觉得手有点轻微颤抖头有点晃,可能到40-50岁只是比之前加重一点,并没有变的非常严重。也有特发性震颤进展会比较快,尤其意向性震颤会非常重,平时安坐还好,吃饭时喝汤喝不到嘴里去,写字写不成,抖的特别厉害,该情况进展比较严重、比较迅速、比较猛烈就需要及早去治疗。有人进展很缓慢,手抖但在可控范围之内,如心情平和时还好,要去考试、面试或越要出席重大场合时,越紧张才会变的严重。进展并不是特别迅速,可以慢慢靠自己的心情、运动控制,不一定非需要外界干预治疗。

特发性震颤如果得不到重视,长期积累神经将会进一步发生病变,从而使震颤失去控制,生活难shu以自理。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病情及神经病变的加重,更容易向失忆及痴呆的方向发展。
特发性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老了会加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