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疫情越来越严重,国家化必须巨资啥意思让西医药抗疫,为什么快三年没有一点成效?为什么不用中药?

  原标题:大疫功臣中医药

  “当医学界面对重大疫情时,人们最关心的是有没有特效药。似乎这是制定应对方案的唯一标准。就像这一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那怎么办?”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毅认为,可以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从“有没有特效药”转变为“有没有特效的治疗思路”,比如,中医通过调节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使之能够应对病毒,从而获得疗效。

  4月1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欢迎首批国家援鄂中医医疗队广安门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回家 陈建力摄

  大疫出良方。以金花清感颗粒、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三药三方”,在疫情的临床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多位专家表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应对那些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超中说:“中医药一直是中华文明宝库的一部分,对中医药明辨笃行,理当成为一种新风。”

  上篇:“三药三方”战新冠

  中篇:偏见是最大拦路虎

  下篇:访谈:中医药的哲学辩

  上篇“三药三方”战新冠

  “ 我们没找到特效药,但我们有有效方案。”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医药,是抗击疫情的有效方案。“三药三方”在阻止轻症转重症、重症治疗及患者康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程应用,九成以上患者用中药

  68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杨先生有3年糖尿病史,曾一度高烧到39摄氏度,中医诊断为风温病,邪侵肺卫证。在湖北省中医院,治疗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同时予以西医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经过14天治疗,两次复查核酸检测均为阴性,CT显示双肺病灶明显缩小,杨先生治愈出院。

  “没有特效药物,战疫要发挥中医药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由77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5支中医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国29个省区市共选派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援助湖北,约占援鄂医护人员总数的13%,其中包括3位院士和数百名专家。

  “中医药早期介入干预,稳定人心,减少新发患者,为从源头上防控疫情蔓延发挥了作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综合处负责人说。疫情发生早期,湖北及时面向集中隔离点的隔离人员、一线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发放中药,共发放44万人份的肺炎预防方,以及19万人份的中成药,隔离人员“中药应服尽服”。

  方舱医院是实现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关键措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在方舱医院,轻症不转为重症就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采取了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除了服用汤剂或中成药,还有按摩、刮痧、贴敷这些综合治疗。”

  武汉16个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1740人,每个方舱医院配备4~8名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汤剂和金花清感颗粒等4种中成药,中药使用率99.93%。

  2月24日,中药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煎药室为煎好的中药汤剂“清肺排毒汤”贴标

  江夏方舱医院是专门的中医方舱医院。在这里,医务人员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中药汤剂全覆盖,还配合灸疗等中医传统疗法,辅以太极拳、八段锦,打了一套中医药“组合拳”。江夏方舱医院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

  “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张伯礼说。

  对重症患者,以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在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中医药也全程参与。张伯礼说:“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对稳定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合水平具有作用;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和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血必净对抑制炎症风暴、控制病情进展有效。重症救治、中西结合、降低病死率是我们取胜的核心。”

  患者刚出院时,身体机能往往较弱,有时乏力、咳嗽,免疫功能也没完全修复,中医也在积极提供康复方案。2月24日,武汉市中医医院康复门诊开诊,截至4月11日,已经为线上线下862位患者提供了康复治疗。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提供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从隔离人群预防用药,到确诊轻症、重症患者,再到后期康复,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老药新用,“三药三方”临床显疗效

  “中医药学是融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整体医学,历史源远流长,家喻户晓,遇到重大疫病事件,都会从中寻找解决办法。”余艳红说。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中医药在治疗SARS、甲型H1N1等疾病过程中,都积累了经验。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专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筛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

  金花清感颗粒是在2009年H1N1流行时研制出的产品,是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和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两个方子合方而成,主要功效是疏风宣肺、清热解毒。据张伯礼院士介绍,武汉一组102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转重症比例下降了2/3,退热时间缩短1.5天。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江夏方舱医院,是武汉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程敏/摄

  连花清瘟是以经典名方为基础,2003年SARS期间创制的,其主要功能也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由全国9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加的一项研究显示,金花清感和连花清瘟这两种老药,治疗新冠轻型和普通型疗效显著。

  血必净注射液也是老药新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表示,血必净1月底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后,按照西药的评价体系去研究,发现它能使重症肺炎的病亡率下降近8.8个百分点。“在重型和危重型病人的治疗中,血必净注射液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药物。”邱海波说。

  “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认为。

  在三方中,第一个是清肺排毒方,它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以及小柴胡汤、五苓散等,是一个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通用方剂。57例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服用清肺排毒汤,无一例转为危重症。服药两个疗程(6天)后,53例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吸收。

  宣肺败毒方是在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等经典名方基础上凝练而来。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通过对使用该方治疗的500例患者开展的队列研究显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无一例转重症。

  化湿败毒方是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方剂的基础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结合临床实践优化而成。使用该方后,金银潭医院临床对照试验入组的75例重症患者,CT诊断的肺部炎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核酸转阴及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认为,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已有数千年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学规律,针对传染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三种治疗方法——清热、化湿和解毒。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不同,三种治法各有所偏重,在这个过程中,中医产生了经典名方。“针对新冠肺炎这样一个新的疾病,老药新用,真正是守正创新,病变治化。”刘清泉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新冠肺炎一般重症占13%左右,危重症7%左右。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武汉各方舱医院转重率在2%~5%之间。

  大考之后,中医药能否迎来机遇

  1月25日,61岁的钱先生因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被送到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由于他基础疾病多,病情发展快,被两次宣告病危。急诊科主任李刚副教授团队,对他进行了10多天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调理后,2月17日钱先生康复出院。

  “中医药治疗贯穿钱先生治疗全病程。”李刚介绍,中医药武器远不止“三药三方”,根据不同病程,开具“肺炎2号”“肺炎3号”“肺炎4号”和“肺炎5号”方。出院后,钱先生还继续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肺炎5号”汤剂。

  68岁的重症患者霍先生与钱先生同一天出院。两人病程发展有所不同,治疗过程中,中药使用也略有差异。“霍先生入院后,先采用抗感染的西药,控制炎症反应,再用中药对症调理。”李刚说。

  湖北省中医院肺病五科负责人冯毅说,中医药参与治疗,能促进肺部病灶药物吸收,减少甚至解决肺组织损伤、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随访出院患者,均反馈病情稳定且在逐步康复中。

  中医药体现中国智慧。刘清泉说,在没有特效西药的时候,中医药治疗用的是传统智慧中的“围魏救赵”,通过中药调整,改变病毒生存的人体环境,从适宜转为不适宜,病毒待不住,自己就走了。

  邱海波是一位ICU医生,西医背景。他认为,西药多数为化学药物,往往针对某一个靶点进行治疗,而中医药是多靶点的治疗。“中医药更多像团队作战、多点干预。”邱海波说,针对中医药的疗效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地在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进行评价,越来越多的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剂正在使用国际上公认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来进行疗效评估。

  “我们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有有效方案。中西医结合救治,是我们中国方案中的亮点。”张伯礼说。

  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疫病流行初步统计有300多次,很多中医药典籍,包括《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都是大疫之后形成的,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抗击疫病的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教授认为,从这里面进行深度挖掘,在当下和未来有很多重要的价值,这一点不能丢弃掉。

  “历史上,每一次疫情都是一次大考,中医历经这些大考,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优秀经典方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范恒表示,这次疫情对中医药现代化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机遇。但他认为,中医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药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过后就“功成身退”,没有引发社会足够的关注。这次疫情之后,应该重新思考如何更加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如何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提高疗效才是硬道理。

  王伟认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是非常独特的,跟现代医学有很大区别。他建议,将来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部署中,应对辨证论治的科学规律等进一步深化研究,这对发展中医药将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中篇偏见是最大拦路虎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介入是一大亮点,中医药不仅在国内获得更多认可,也在为全球抗疫发挥独特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网络上关于中医药的争议却热度不减。如何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依然任重道远。

  “小柴胡预防方”对新冠肺炎易感人群适用,用中药贯众泡茶饮有助防疫,艾绒、生苍术和白芷制成的“艾苍散”堪称“中医版消毒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些中医药防疫妙招因其简便、效验,开始在海内外走红。

4月22日,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与马各地中医药界人士视频连线 朱炜/摄

  “在中医看来,预防新冠肺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至关重要。”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省级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廷荃说。

  疫情期间,一些医院开设了中医养生专栏,科普一些中医防疫的简单方法,受到青睐。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主治医师张军锋推荐用“艾苍散”居家防疫。在医院的微信平台上,张军锋通过视频,演示了具体制作方法,与公众互动颇多。

  山西省中医院也推出了针对新冠肺炎的中药预防方剂。“在医院的微信平台上,咨询、购买预防方剂的人也不少。海外疫情发生后,预防方剂的销售一度出现了小反弹。”山西省中医院药剂科主任王世伟说。

  中医药在上千年的战疫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

  除在这次新冠肺炎防治中功劳卓著,中医药还在SARS、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疾病防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不过,网络上对中医药的争议热度不减,成为当前社会“爆款”话题之一。受极端观点的影响,有些人对中医药的误解越来越深,甚至出现了“黑化”中医药的现象。

  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医药疗效慢。“中医注重预防,但不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中医也不是慢郎中,比如针灸,一针下去,效果也特别快。”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健康中心副主任刘洋说。

  还有观点称,中医不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毅认为,该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于:其一,没有考虑到医学尤其中医,并非纯自然科学;其二,还原科学并不是自然科学的全部,以还原科学准则代替所有科学的准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罔顾还原论思维的局限,以之作为判定中医是否科学的唯一依据,实难说不违科学客观、公正的基本态度。

4月3日,在海南博鳌超级中医院内,中医为一位患者脉诊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怀亮认为,中医药被误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社会上一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撞骗;有的是因为部分中医不实事求是,夸大中医药的疗效;有的是故意找茬,靠指责中医蹭流量赚钱;还有的,带着有色眼镜,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中医药也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专家表示,中医药的绿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与综合施治的诊疗模式,以及运用自然的防治手段,特别契合未来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

  “中西医理论不同、方法不同,提倡中西医并重、并行、并用,各取所长,才是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亮点。”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山西省永和县中医院原院长王学诗说,中医首先要自信、自强、自重。只有医疗队伍学中医、懂中医、爱中医,才能带动全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同、接受,才能健全中国特色医疗体系,屹立于世界医学前列。

  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是发展中医药的根基。“普及中医药文化精华,要推动进中小学课堂。”王学诗认为,使孩子从小就受到熏陶,热爱民族文化,崇尚中医药知识,有利于树立对民族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意识。教程重点是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贡献、古代医学名家的仁心仁术。从小抓起是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更是解决医患问题的良策之一。

  刘洋等专家表示,要警惕在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泛化、庸俗化、神秘化倾向。对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糟粕要加以梳理、区分、扬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中医药界共同努力。

  “古代中医名家的基础功底都非常扎实。熟读医家名著,现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目前不读书、读书少是个大问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西名医魏中海建议,要激发年轻人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积极性,从中培养一批骨干。

  张怀亮认为,提高对中医药的社会认同感,还要依靠中医药的现代化推进,这需要既保持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又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吸收心理学等多学科最新成果,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

  下篇访谈:中医药的哲学辩

  理查德·普雷斯顿在《血疫》中写道:“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下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以更快、更猛的脚步,席卷全球。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每一个行之有效的阻击成果,都会让更多人免于病毒侵袭。中医药在这场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方案。为此,记者专访3位中医哲学专家,从“哲学”视角,一窥中医药的当下与未来。 

  张大宁:哲学辩应有之贡献

  谈到当前中医学所面临的环境,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肾病学家、中医肾病学奠基人张大宁坦言:“现在的中医比张仲景、李时珍的时代难多了,那时是‘一家买卖,垄断经济’,现在是‘两家买卖,市场经济’。现代病人往往是先找西医看病,治不了再找中医,这就把疑难病症留给中医,这些都是当前中医所面临的难题。”他认为,当下的中医学,应当借势发力,有更多贡献。

  医学理念上的贡献。中医学虽形成于2000多年前,但许多理念至今都是科学的、先进的。如“证”的概念。以“证”为核心的医学体系是中医学的根本特色与优势,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对人体异常生命活动的分析、归纳和概括,是对现代医学“病”概念的补充和修正,由此中医学形成辨证论治等特色。深入发展这个理念,不仅能大大提高防病治病效果,而且也会加深对疾病、对人体一切异常生命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天人合一”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先进的哲学思想,表明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季节、气候、昼夜、地理、社会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和异常生命活动,治疗、养生上也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采用不同的方法。

  治疗疾病上的贡献。张大宁认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疾病,中医治疗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但认为中医治疗在所有疾病的治疗中都起着“辅助作用”的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如对于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医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码是“半壁河山”。其他如心脑血管疾病中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疗,以及一些中医认为是“虚证”“郁证”等的病症,中医都是大有作为的。那种认为中医学只是一门“治未病”医学的观点显然是不准确的,中医学是已病、未病都能治的完整医学,只有了解已病,才能谈治未病。

  2月19日拍摄的华东医药煎药服务中心的智能化煎药流水线。该流水线每小时可以容纳480多个煎煮筒同时煎煮 徐昱/摄

  防病养生康复上的贡献。张大宁认为,防病、养生、康复等是中医学的强项。不仅是“防治疾病的发生和保健身体”,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质量,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此外,中医学在脑血管病后遗症和骨科康复,在预防流行病、传染病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

  中药方面的贡献。中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本草纲目》《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都堪称中药学的瑰宝。从20世纪中叶左右,各国学者已对中药进行了“有效成分”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大成果,著名药理学家陈克恢正是在其老中医岳父的指导下,从中药麻黄中提取出麻黄素。

  至于内容更广阔的“方剂组方”研究,更是中医学的另一大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仅古籍记载的方剂就有数万余种,如果在这个领域能取得重大成果,将会给世界医药学带来崭新的进步。

  吴克峰:哲学辩质疑之原因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吴克峰认为,面对中医药的疗效,依然有人在质疑,这和对中医药生存的文化背景、哲学背景的认识密切相关。

  生存环境变迁。中医药学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哲学,中医药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本身是医学,它所面对的、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疾病。中医药的存在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与哲学背景作为支撑,当今中医药生存的文化环境与古代已大为不同。

  思维方式更迭。中医存废之争的关键,是在哲学理论上出了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就是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被看作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医药最初诞生于中国古人与疾病的抗争,但很快就借助中国古代哲学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并不断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开启拓展自身的理性自觉之路。

  中西之争看本质。对中医药学进行全方位的认识,需从哲学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中西医之争的本质是中西哲学之争、中西文化之争,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问题。所以,进行深入的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相关性研究,挖掘深藏在中医药中的理性精神,提供中医药赖以生长发育的文化背景环境,摆脱中医药知识破碎、孤军奋战的囧境,形成文化环境的合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这种研究不是单纯的复古,也要在比较中西文化各自长处中保留精华。

  张超中:哲学辩未来之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超中认为,近百年来,中医药一直处于存与废的论争中,中医药长期处于被动应战的位置。在没有成熟的科学理论给出合理解释之前,或者中医药理论的自我解释被接受之前,疗效才是硬道理。

  张超中说,此次中医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再次表现出了“简、便、验、廉”的特性,简单而高效,这种特性超出了现代科学与文明的解释范畴,有利于促进对中华文明的新认知。

  从历史来看,中医药不仅有临床疗效,而且也有养生保健功能,有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在更基础的层面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只是百年以来,中医药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除了受到西方科学理念的质疑外,也不为国人所看重。

  “深刻把握中医药担负的历史责任,深入研究疗效背后的科学与文明体系,创建集科学、文化于一体的新时代中医药解释体系,是我国学术理论综合创新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张超中说,“中医药一直是中华文明宝库的一部分,对中医药明辨笃行,理当成为一种新风。”

近段时间,先后有满洲里哈尔滨绍兴西安等地出现局部疫情,境内有发现奥米克绒感染病例。事实证明,国内外西医药手段方法少,中医药巨大优势和良好成效值得信赖,重温央视中医抗疫专题,很有现实意义。

一年半多以来,去年3月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中华医药抗击疫情五集专题节目,始终没得到大范围有效传播。无须讳言,反而是某些胡说八道西医网红垄断了太多传播渠道,耐人寻味!

一百多年来,总存在一股根子在外庞大势力,妄图摧毁中医药,或者废医存药,变相摧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医学成果。这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手法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

医药行业和舆论场充斥着上述思维方式和逻辑判断,他们甚至有意偷盗剽窃中医药劳动成果,给自己增加光环。客观准确反映防疫抗疫成果,无形之中变成难得的奢侈。

2020424日,央视记者曾经专访WJ委马主任,他说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可与世界分享。然而专访自始至终只字未提中医药。127日中医药介入,六天后23日第一批8名感染者出院,其中6名重症患者。中医药如此优异经验为何闭口不谈?

电影《中国医生》和多集电视纪录片《中国抗疫录》,代表某些偏见和对中医药形象化贬低,没有真实反映中国人民包括防疫抗疫第一线实情,受到广泛质疑批评,暴露出某些人的思想认识倾向,客观上也反映出有些势力恶意窃取中医药劳动成果的严峻现实。

湖北一半以上确诊病例都用中医药治疗已显示成效。20202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对于中医药如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贺胜介绍情况。

疫情初期就选派专家到武汉,组织制定治疗方案。先后派出3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并组织全国中医药系统共同向湖北派出队员5000多名中医队伍。截至215日,湖北地区一半以上确诊病例都是用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还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对有需求的群众发放中药……

有关部门甚至在与世界卫生组织这类国际机构交流中,有的部门领导人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大型场合,纵论防疫抗疫,竟然基本闭口不提中医药,实在绕不开也是只说中医药三个字带过,再无其他。可见这类领导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态。

非常多次与国际医药卫生同行交流中,网红大行其道,当年非典时候那些所谓“抗病毒疗法”、“大激素疗法”后来被认定为无效治疗,竟然再度频频在国际视频交流场合信口开河,什么氯喹、羟氯喹等等同样无效的西医治疗手段,闭口不谈肺炎1号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颗粒等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和方法。

钟张网红之流,还有高主任之流,网络上刷屏霸屏言论数以百计,阁下看他们什么时候实事求是正面介绍中医药成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些频道和栏目,尽管或许不是关注热度最高,只要能够客观真实反映抗疫真相,非常值得赞赏鼓励。文末附中医药抗疫专家组远赴委内瑞拉新闻。

疫情暴发,中央和各地采取全方位救治和防扩散措施,从一月二十日左右到二月十五日左右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尤其是一月二十七日开始陆续介入武汉诊治之后,逐步扩大中医药覆盖范围,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对疑似病例和确诊比例大面积中药汤剂漫灌成效显著,稳步实现全国范围清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各地因地制宜的中医药诊治手段,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更加深刻感受到伟大成就背后无数人辛勤智慧难能可贵!在救助病患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一直不懈地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和有效药物,包括中医药丰富的治疗手段方法。

202032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连续播出五集抗击新冠肺炎特别节目《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多方面反映中医药抗疫过程与经验分析。如下将五集节目奉上,欢迎阁下收藏起来,闲暇之余可以慢慢品味,这才是抗疫真相!

第一集《清肺排毒汤—古方新用显身手》

邀请国医大师薛伯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急专项“清肺排毒汤”专家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山西省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组长、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廷荃等专家,解读清肺排毒汤如何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作用和疫情救治一线使用的具体情况等……

第二集:《湖北保卫战 中医全力以赴》

连线第二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队的领队、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刘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聚焦奋战在疫情最前线的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第三集:《早介入 重防控 中医战见成效》,邀请了国医大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专业首席专家晁恩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谭行华,浙江省疫情防控高级别专家组专家范永升等专家,讲述中医药治疗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四集《悬壶抗疫有中医》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剑锋,现场连线了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娄爱枝、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志明,讲述中国历史上中医药对抗疫病的经典故事,展现传承中医药古老智慧,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手段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新冠肺炎救治一线,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五集《北京战” 共盼春来》邀请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现场先后连线了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王宪波、首都国医名师姜良铎、国医大师金世元等,讲述北京抗击疫情救治一线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0413日,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8人乘坐飞机抵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平安凯旋。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车军勇作为专家组成员光荣出征,在委期间与专家组成员们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委方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并分享中医抗疫的宝贵经验

49日下午,车主任接受委内瑞拉综合卫生事务部副部长关于中医药相关问题的专访,介绍了中医药抗疫的相关情况,并对委内瑞拉即将成立中医药&植物药研究办公室的提议表示了支持

后记 中医药抗疫内容丰富多彩,奇葩的是,很多一线传媒的注意力和焦点,放在能说会道却开不出药方的网红身上。

到武汉一天甚至一天没去过武汉的网红三天两头置顶,真正的英雄岌岌无名,成功经验和无数故事缺乏宣传介绍。央视国际频道和栏目值得点赞!当然也说明需要大家更积极大力宣传才好!

视频取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四套国际频道专题,新闻内容取材网络一并致谢!

文章来源于大众瞭望 ,作者明海論策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 2013年3月,以李兰娟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73岁的李兰娟院士......

  参会人员七成是45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科技桂冠第16次“抛向”青年学者、高校学子与两院院士面对面交流、天马行空的“菠萝科学奖”向好奇心致敬……近日,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硬核科技”与“好奇青年”碰撞出金石铿锵,也点亮了年轻学子的科学梦想。青年爱求索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发布了《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共中国工程院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核心内容如下:  一、中国科学院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图片源自互联网  1、拓展院士增选推荐途径,严格审核把关。健全完善院士推荐

  8月11日至今,我国已有四地报告从进口生鲜食品外包装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而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国内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事件,均与进口冷冻生鲜相关。  为什么新冠病毒总在进口生鲜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进口生鲜食品还能吃吗?如何才能买的安心,吃的放心呢?  10地进口生鲜

  昨日下午,广州医药集团联合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科研机构正式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项目,首期将投入5000万元开展三大专项研究,力争5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陈蔚文,广州市政

  包揽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自然科学奖比例显著提高   国家科技三大奖 高校揽68.7%  “2013年,高校再次包揽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充分说明了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说。   在1月10日举

  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人类严重的疾病,包括急性甚至致命的呼吸衰竭。有没有一种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H7N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后续结果?日前,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该标志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

在广东肇庆养了2000多头猪的老廖越来越感到担忧。猪可能生几十种病,给猪打针、灌药对老廖来说稀松平常。但药的效果却越来越差,老廖只能给猪打更多的针,灌更多的药。 “兽药经常打得多到我们自己都怕。”老廖说。他的担忧已经体现在科学家绘制的地图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担忧。 最近,由中国

  在广东肇庆养了2000多头猪的老廖越来越感到担忧。猪可能生几十种病,给猪打针、灌药对老廖来说稀松平常。但药的效果却越来越差,老廖只能给猪打更多的针,灌更多的药。  “兽药经常打得多到我们自己都怕。”老廖说。他的担忧已经体现在科学家绘制的地图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担忧。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等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调节肽——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H7N9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高度相关,如果这一指标升高,病死率明显增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

  胶囊美人,指的是爱服用各种药丸以保持青春靓丽外表的女性们,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殊不知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因为滥服药物而导致肝衰竭。  肝衰竭怎么办?人工肝已经在我国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是体外治疗,还无法进入人体内。10月23日,记者从浙大医学院刚刚成立的转化医学中心了解到,他们已

声明中说,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声明中说,我们从媒体报道中注意到,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法庭上供称,其受贿的部分钱财用于参评院士。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铁道部推荐为我

  是谁用创新的力量改造当下?是谁在科技的路上引领未来?是谁的执着让你叹服?是谁的微笑让你感动?在2015年的门口回望,在科技领域,这一年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徐徐道来,篇幅不够就简而言之吧。   张存浩 程开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关键词:至高荣誉   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昨天上午,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在京揭晓,评选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和三大“科技创新团队”,其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选育出的超级稻良种“Y两优900”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造地球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产量新纪录,被列入本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此次推选活动是

  在广东肇庆养了2000多头猪的老廖越来越感到担忧。猪可能生几十种病,给猪打针、灌药对老廖来说稀松平常。但药的效果却越来越差,老廖只能给猪打更多的针,灌更多的药。  “兽药经常打得多到我们自己都怕。”老廖说。他的担忧已经体现在科学家绘制的地图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担忧。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

  9月11日,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广州共同启动了《广药集团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发挥中医药优势,针对近日令全球医学界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开展专项研究。课题包含白云山板蓝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药改善耐药性研究、抗菌消炎中药与西药抗生素联合用药

  近日,以“中西合璧、共抗疫情,中西医结合引领肾脏病诊疗迈向新征程”为主题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据悉,此次大会以临床常见问题为导向、临床实用为原则,设置了多个专题讲座,包括COVID-19与肾脏、全国血液净化质量安全暨标准操作

  日前,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1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将以岭药业独家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为轻型、普通型患者临床治疗期的推荐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以岭药业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集合传统经典名方及临床实践

排序学者姓名单位名称学术领域16杨国伟中山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7童利民浙江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楼森岳宁波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9吴兴龙南京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20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21彭练矛北京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22蔡阳健苏州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23王新年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24

  2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文表示,应急审批通过3家企业3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包括2个胶体金法抗体检测试剂、1个恒温扩增芯片法核酸检测试剂,扩大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需要。  新增的3款产品分别是万孚生物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剂、英诺特的201

  从2003年SARS时期的“守望相助”到甲型N1H1、H7N9禽流感的“有效应对”,再到P4实验室实现“积极防控”,我国成功构建全球最大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监测、实验研究体系,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类似2003年非典疫情再也没有出现。同时,疫情防控的“中

  2011年4月15日,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HUPO)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IFP)、浙

  塞拉利昂当地时间10日上午,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相继获得塞拉利昂伦理与科学评价委员会伦理许可、药学理事会临床许可后,正式启动了在塞拉利昂的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中国研制的疫苗首次在国外获得临床许可,开创了我国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

  4月22日,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李兰娟院士、李幼平教授、牛津大学临床实验中心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中国项目主任陈铮明教授及出席第二届循证中医药学国际论坛大会的数百名代表共同参与见证。中

  军事医学科学院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Ⅱ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疫苗研究首次走出国门后的历史性突破。12月23日凌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布了相关科研论文。

  不管是被认为检测精度还有待提高的核酸试剂检测盒,还是被认为效率尚无法有效满足当前需求的CT筛查,实际上都是在这场抗疫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特种力量。危机情形之下,或许不会出现100%完美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合法合理的有计划使用,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备受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进展中。国家卫健委官网

  2月5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在抗病毒治疗一项上,增加了“或可加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1986年被批准用于临床,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由于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抑制作用,其主要被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曾是2

  6月6日,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做客百度健康医典。钟南山院士在直播中提到,自然免疫要一个国家60-70%的人感染以后,大概会造成万人死亡,那代价太大了!所以解决办法还是要靠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最早在今年秋天或年底可作为应急使用 ,中国大陆已有6种疫苗在临床试验中。

   21世纪是精准医学时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推动了现代医学研究进入这个里程,号称人体第二基因组的“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将彻底改变医学研究思维模式,为全面解析人体健康奥秘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在此背景下,2017年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学术会于11月17日至18日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举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必须巨资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