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疫情中文的新冠疫情持续下降了5000%,那么这个狡猾的病毒变成了什么样子?

6月28日0-24时,深圳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为男性,中国籍,从印度尼西亚抵深。入境后即被集中隔离,后转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观察治疗,情况稳定。

对德尔塔毒株同样有效!

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国产疫苗对变异病毒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加强针来构筑免疫屏障?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做客《新闻夜线》直播间,一起来看现场视频。

01. “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了多少?

张文宏:“德尔塔”虽然是最近在全球跑得比较快的病毒,但再快它也是冠状病毒,依靠我们目前的手段,通过一些非药物措施、扩大检测和接种疫苗,还是有把握控制它的蔓延。比如在广州,还是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法,最终控制住了。

02. 无论如何变异,“德尔塔”仍是新冠病毒,这意味什么?

张文宏:意味着我们原来采取的手段依旧有效,包括疫苗。病毒还是那个病毒,它虽然变得更狡猾,但依然在猎人的枪口之下。所以得继续提高警惕,维持原来强效的抗病毒措施,继续加强疫苗接种。

03. 德尔塔毒株传播速度加快,是否要对密接者的概念做新的定义?

张文宏:其实,无论是不是变异病毒,只要接触够密切,14秒传染就足够。虽说德尔塔毒株的传播速度加快了,但还是那句话,它传播再快,也还是冠状病毒,我们依然能控制住。

随着疫苗接种普及率越来越高,我们赢的把握越来越大。目前的数据越来越确切,疫苗仍然是有效的。我们曾经说,上海防疫是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我现在就希望,这个老鼠是吃过“老鼠药”的,可以很轻松地抓住它。我们打疫苗,就是在老鼠逃跑的路上设置障碍,这样就更容易逮住它。

现在除了疫苗,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病毒传播速度慢下来。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疫苗的普遍接种,让老百姓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04.本轮广州疫情,发烧患者达到80%,患者从普通型向重症转变的时间很短,这是否说明 “德尔塔”变异株致病性更强?

张文宏:国外的数据显示,德尔塔毒株的病死率并未明显上升;广州同行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虽然病毒的进展速度快了,发展成重症的天数缩短了,但到目前为止,“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没有死亡病例。这说明,无论是重症率还是病死率,都在掌握中。所以我相信,中国医生是有能力对付“德尔塔”,以及后面各种病毒毒株的。

05. 变异株变化越来越快,是否会导致新的一波疫情大范围出现?

张文宏:这种大范围疫情如果出现,有可能就是病毒类型完全变了,就不是新冠病毒了,原来的疫苗完全失效。但从目前来看,“德尔塔”变异株并非是病毒类型改变,而是在传播过程中有其特征,所以仍在掌控之中。

06. 市民个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张文宏:疫苗接种非常重要,特别是已经接种过第一针的人。有的人还在犹豫:德尔塔来了,疫苗会不会没有用?事实上,如果第二针不接种,“德尔塔”来了还真没有用。所以赶紧打疫苗,打了第一针的,就快打第二针。

有人问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接种,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中,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需对“德尔塔”变异株进行加强接种。要提醒的是,加强接种也是在已接种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接种过疫苗,何来加强接种?

此外,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并且呼吁大家保持个人卫生,继续实施公共防疫措施。

广州国际健康驿站设计图曝光

6月28日上午,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透露,目前,广州市全国第一个拥有5000间客房的国际健康驿站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九月份将投入使用。

当天,广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项目详细情况。

国际健康驿站项目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105国道广从公路段以南,马沥地铁站旁,用地面积约25.78万平方米(40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拟建设5000张床位的健康驿站,同时可为后勤服务人员提供2000张床位。

这个大项目到底长啥样?

“安全、舒适、智慧”的设计建设理念

采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谈到,广州正在建设的“国际健康驿站”,将会是一个智慧化、无人化程度较高的隔离区。琶洲实验室针对这样的场景,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部署。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分布式微剂量CT,可以实现在隔离区内CT扫查的无人化、智能化,且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成像方法,将大幅降低CT对人体的损害,能够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作出更精准的判定。

“在从海关、机场到酒店的全流程无人化方面,包括医学检测、护理、客房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琶洲实验室都在进行技术准备。”徐宗本说,“相信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国际健康驿站真正成为一个国际领先的‘智慧驿站’。”

内容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卫健委、广东省卫健委

“上海发布”“广东卫生在线”微信公众号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在万千份核酸检测样本中

捕猎新冠病毒的蛛丝马迹

每人每天往返运输标本9-10趟

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标本安全送达

每人每天扫码登记5000管标本

他们以最精准的方式把信息分类整理

每人每天配制3万人次试剂

他们以最熟练的操作将试剂均匀分装

每人每天加样1500次

他们以最充沛的精力做到万无一失

每人每天扩增检测7000管标本

他们以最闪亮的姿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1月13日一早,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中元路33号的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上空传来无人机的轰鸣,从罗湖区莲塘街道封控小区空运的核酸检测样本到了。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蔡毅华随即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彼时她还不知道,她居住的莲塘某小区由于新发现一个密接病例,刚刚被封控管理。

忙到当天深夜,蔡毅华和她的同事完成了逾50万人份标本的检测,每人每天拧瓶盖动作3000次~4000次。在她们身后,有50辆标本运输车不间断地在罗湖区200多个核酸采样点和检测中心间流转,处于管控状态的莲塘街道则由4架无人机运送标本,当天累计飞行72次,运送标本1.5万份

核酸检测人员被称作“病毒猎手”

他们犹如专门狙杀病毒的狙击手

任务是在大量采集的标本中

深圳“0107”疫情发生之后

新一轮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立刻开始

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PCR实验室

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于2019年4月经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后又在罗湖口岸设立分支实验室),共有4个PCR实验室,是深圳市首批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之一。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在承担罗湖区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深圳市5个陆路口岸(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福田口岸和莲塘口岸)的跨境货车司机及部分货物的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截至目前,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累计新冠病毒核酸检验量已超过1420万人次在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内位居第一,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深圳市先进集体”称号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DNA基因扩增及标记技术追踪,能迅速检测患者体内病原体的类别和含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蔡毅华是罗湖医院集团下属的罗湖区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来自广东佛山。这是她第二次被抽调到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PCR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这次重返战场,蔡毅华显得从容很多。疫情发生之初,整个实验室可以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的同事只有8个人,而现在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已经超过100人

是整个防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

才能及时对传染源进行隔离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检测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实践操作培训证书

才能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测定

1月13日下午,在位于罗湖口岸的实验室,李育敏正在电脑上仔细观察分析一个前期发现的阳性样本的特有曲线。

李育敏是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同时也是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最早一批具有PCR培训证书的检测人员之一。2020年2月1日,她成为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首批负责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很快,她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病毒猎手”,还曾作为技术骨干代表深圳战疫力量先后增援北京、香港。

从最初发现第一例阳性样本时本能的紧张

到现在面对大规模核酸筛查时的处变不惊

靠的是在与新冠病毒反复较量中

李育敏所负责的扩增产物分析是核酸检测的最后一步,一旦犯错,便可能导致漏检。李育敏记得,在一次核酸检测中,她一次性为一份重点样本做了4次扩增才检测出两次单靶向曲线,并且很不明显。但经验告诉她这份样本极不寻常,于是果断发出预警,后来患者果然被确诊,狡猾的病毒没能逃过猎手的眼睛

一辆核酸样本运输车驶入检验中心

身穿蓝色隔离衣的工作人员小宋熟练地下车打开后备箱,拎起一箱样本放到实验室大楼门口的手推车上。这是她当天运送的第6批样本,共有7箱。

此刻,检验中心的PCR实验室正处于最繁忙的时段,30名核酸检测人员正在同步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人员按照三级防护着装,齐刷刷地坐在生物安全柜前,神情专注,动作整齐划一:打开标本管盖,左手持样本管,右手持移液器将样本加入扩增体系中,再拧好盖子,全程用时不过8秒。实验室规范化区域性操作要求极高,进入后只能依靠对讲机与外界沟通。

新冠PCR实验室共有三个分区:试剂准备区、标本制备区、扩增区。3个分区物理空间完全独立,相邻两个区域间有一个双开门的标本传送窗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单次开启单窗的工作标准,最大限度阻隔实验室之间的空气流通。

目前筛查标本常规采用灭活型采样管,采样拭子放入采样管后,采样管保存液会对病毒进行化学灭活。如未灭活,需将其放入灭活箱内在56℃的条件下孵育30分钟,从而使病毒失活降低检测人员的感染风险。

由于每天必须面对大量检测样本,PCR实验室内的核酸检测人员除具备PCR培训证书外,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培训,这是保障实验室零感染的红线。

2020年初,蔡毅华所在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承担着生物安全防护监测的任务。同年4月,蔡毅华奉命增援PCR实验室,那时她还不具备PCR资质,只能在标本制备区承担样本编号工作。

PCR实验室分工明确,标本制备区作为实验室前端部门,工作人员要按优先级对样本进行分类并登记号段,方便后续检测。作为实验室第一批接触核酸样本的人,在早期灭活采样管未上市前,蔡毅华还要充当防火墙,为核酸样本做灭活处理:在取得样本后,将其放入灭活箱内,在56℃的条件下孵育30分钟,从而使病毒失活,降低检测人员的感染风险。

2020年11月,蔡毅华取得PCR培训证书,正式接手检测工作。也就在那时,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获批深圳市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培训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已完成近700人次的新冠核酸检测实操培训,并且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深圳战疫输送新生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上

猎手们一次又一次与病毒正面较量

他们24小时坚守在实验室里

只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揪出病毒

仍有许多像“病毒猎手”一样的

“平凡英雄”在默默守护我们

我们要做的,就是携起手来

信息来源:深圳晚报 李晶川 余瑶

统筹整合:新时代新罗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1、深圳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其中一名病例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

2、深圳市新报告2例确诊病例,累计报告17例

3、为啥你的核酸报告还没出?可能是这个bug卡住了!

4、深圳最新出行政策公布!有这些变化→

5、红、白、蓝、橙……疫情下的“罗湖色彩”

6、转发扩散 | 1月16日罗湖区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汇总!

来都来了,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据“深圳卫生监督”近日发布消息:6月28日0-24时,深圳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为男性,中国籍,从印度尼西亚抵深。入境后即被集中隔离,后转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观察治疗,情况稳定。


国产新冠疫苗对德尔塔毒株同样有效!


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毒株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国产疫苗对变异病毒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加强针来构筑免疫屏障?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做客《新闻夜线》直播间,一起来看现场视频。

01.“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了多少?

张文宏:“德尔塔”虽然是最近在全球跑得比较快的病毒,但再快它也是冠状病毒,依靠我们目前的手段,通过一些非药物措施、扩大检测和接种疫苗,还是有把握控制它的蔓延。比如在广州,还是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法,最终控制住了。

02.无论如何变异,“德尔塔”仍是新冠病毒,这意味什么?

张文宏:意味着我们原来采取的手段依旧有效,包括疫苗。病毒还是那个病毒,它虽然变得更狡猾,但依然在猎人的枪口之下。所以得继续提高警惕,维持原来强效的抗病毒措施,继续加强疫苗接种。


03.
德尔塔毒株传播速度加快,是否要对密接者的概念做新的定义?

张文宏:其实,无论是不是变异病毒,只要接触够密切,14秒传染就足够。虽说德尔塔毒株的传播速度加快了,但还是那句话,它传播再快,也还是冠状病毒,我们依然能控制住。

随着疫苗接种普及率越来越高,我们赢的把握越来越大。目前的数据越来越确切,疫苗仍然是有效的。我们曾经说,上海防疫是在瓷器店里捉老鼠,我现在就希望,这个老鼠是吃过“老鼠药”的,可以很轻松地抓住它。我们打疫苗,就是在老鼠逃跑的路上设置障碍,这样就更容易逮住它。

现在除了疫苗,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病毒传播速度慢下来。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疫苗的普遍接种,让老百姓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04.
本轮广州疫情,发烧患者达到80%,患者从普通型向重症转变的时间很短,这是否说明 “德尔塔”变异株致病性更强?

张文宏:国外的数据显示,德尔塔毒株的病死率并未明显上升;广州同行也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虽然病毒的进展速度快了,发展成重症的天数缩短了,但到目前为止,“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没有死亡病例。这说明,无论是重症率还是病死率,都在掌握中。所以我相信,中国医生是有能力对付“德尔塔”,以及后面各种病毒毒株的。


05.
变异株变化越来越快,是否会导致新的一波疫情大范围出现?

张文宏:这种大范围疫情如果出现,有可能就是病毒类型完全变了,就不是新冠病毒了,原来的疫苗完全失效。但从目前来看,“德尔塔”变异株并非是病毒类型改变,而是在传播过程中有其特征,所以仍在掌控之中。


06.
市民个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张文宏:疫苗接种非常重要,特别是已经接种过第一针的人。有的人还在犹豫:“德尔塔来了,疫苗会不会没有用?事实上,如果第二针不接种,“德尔塔”来了还真没有用。所以赶紧打疫苗,打了第一针的,就快打第二针。

有人问是否需要进行加强接种,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中,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需对“德尔塔”变异株进行加强接种。要提醒的是,加强接种也是在已接种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接种过疫苗,何来加强接种?

此外,个人防护仍然重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并且呼吁大家保持个人卫生,继续实施公共防疫措施。

广州国际健康驿站设计图曝光


6月28日上午,在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透露,目前,广州市
全国第一个拥有5000间客房的国际健康驿站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九月份将投入使用。

当天,广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项目详细情况。

国际健康驿站项目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105国道广从公路段以南,马沥地铁站旁,用地面积约25.78万平方米(400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拟建设5000张床位的健康驿站,同时可为后勤服务人员提供2000张床位。

这个大项目到底长啥样?

“安全、舒适、智慧”的设计建设理念

采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主任徐宗本谈到,广州正在建设的“国际健康驿站”,将会是一个智慧化、无人化程度较高的隔离区。琶洲实验室针对这样的场景,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部署。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分布式微剂量CT,可以实现在隔离区内CT扫查的无人化、智能化,且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成像方法,将大幅降低CT对人体的损害,能够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作出更精准的判定。

“在从海关、机场到酒店的全流程无人化方面,包括医学检测、护理、客房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琶洲实验室都在进行技术准备。”徐宗本说,“相信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国际健康驿站真正成为一个国际领先的‘智慧驿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疫情中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