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女学生,来院前20分钟在上体育课时感头痛后即有呕吐,随后有抽搐发作,进入昏迷状态。病前体健?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脑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50岁的杨女士咨询:“我从今年8月份左右看东西视野里面像打了马赛克,模糊不清,持续10秒左右,到医院看了眼科和神经内科,查出了脑膜瘤,头部之前无明显不适感,只是休息不好时会昏昏沉沉,已经做了两次核磁检查,第二次做的是加强核磁,现在不知道要不要治疗?要不要手术?”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所提供的检查资料,患者的脑膜瘤不是很大,而且出现的视野问题跟肿瘤关系不大,可继续到眼科、神经内科就诊,对于发现的脑膜瘤建议随访观察,每年定期复查,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有增大的趋势再考虑手术。   患者疑问:一年复查一次?复查时做核磁共振还是CT?   赵天智主任介绍:一年复查一次就可以,复查时做核磁共振检查,如有明显的剧烈头疼或者头疼症状明显加重的时候,可随时复查。   患者疑问:另外,关于眼睛的症状,神经内科医生建议做头颈部CTA检查,造影剂副作用大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一般副作用不大。   延伸阅读:   脑膜瘤的生长病因不明,有一个缓慢生长的过程。体积小,位置相对不重要的脑膜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如果肿瘤长大或者生长的部位关键时,会出现以下征兆:   1、脑膜瘤直接刺激脑膜,产生:头痛、癫痫(俗称“羊癫疯”)   2、脑膜瘤长大了,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高:头痛,恶心、呕吐、眼睛看不清、后脑壳脖子痛等。   有了以上征兆怎么办?做CT和核磁共振检查。CT筛查可以看看有没有脑膜瘤。有脑膜瘤的话,再做个核磁共振判断它的位置和体积大小。   脑膜瘤患者是不是需要手术需要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等来综合判断,具体如何处理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相应的方案。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患者在发现脑膜瘤后最重要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或随访。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技术又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或影像导向外科,是立体定向技术、代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神经导航可以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的精确定位技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对于小的脑膜瘤和深部脑膜瘤可精确的定位,指导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术中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或称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一个术语,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估价重症昏迷病人的预后,利用脑电图监测,使处于药物性冬眠的病人脑组织功能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护脑组织。

病请描述:我国常见的肝病包括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以及肝癌。肝病病因虽各有不同,但通常会出现肝区不适或胀或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倦乏力、黄疸等主要临床表现,肝硬化患者还可出现面色晦暗、蜘蛛痣、肝掌、脾脏肿大等体征。肝纤维化、肝硬化,属中医“癥积”范畴。中医认为“积”入血分,病程长、病情重,且腹块有形,痛有定处。故既往认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血瘀阻络,治疗上应当活血化瘀。然而,现代中医基于长期临床实践,结合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虚损生积”中医病机理论。肝硬化本质是肝脏形质损伤,无以化气为用,以致气血不行,凝血蕴里不散而成积。肝硬化的“虚损”主要表现在气虚和肝肾亏虚两个方面。气虚反映了机体功能的损伤与降低,肝肾亏虚则指肝脏形质损伤,是虚损更深层次的病机变化。因此,现代中医已不局限于“活血”治疗癥积,而是联合应用补虚中药,有效改善早期肝硬化组织学损伤。 另一个有独特优势和特点的是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诊治。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肝硬化腹水归属于“臌胀”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视其为“风、痨、臌、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治疗上的难度。中医对腹水归结为因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互杂。中医临证重视标本缓急,治疗上标本兼顾,在虚实阶段各有侧重,分期辨证论治。如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辅以补虚,采取行气、化瘀、利水之法;虚证为主,则着重补虚,辅以祛邪,根据证候不同,采取健脾温肾或滋养肝肾等法,缓缓图治,循序渐进。在腹水缓解后,还要注意固本培元,防止腹水反复。此外,中医古籍很早就有放腹水的记载。《灵枢·四时气》——“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必坚束之,缓则烦惌,束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水尽乃止。”环谷下三寸即脐下三寸,与现代医学腹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部位是一致的,而文中对于放腹水的量与使用腹带的方法,也与现代医学相似。另外,利用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也是中医特色疗法,适合于无法口服或不愿意口服药物的患者。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痛起来患者无法忍受,由于疼痛在面部,早期容易误诊误治。曾经一位患者,由于“牙疼”到当地医院口腔科治疗,拔掉牙齿后,疼痛依然存在。最终在神经外科就诊,才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与病因有什么关联?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由于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处存在髓鞘缺失,受到血管长期压迫后神经纤维形成假“突触”,传入和传出冲动之间形成“短路”所致。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①位于桥小脑角和中颅窝的某些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和蛛网膜炎等,其中以桥小脑角的表皮样囊肿最多见;   ②抬高的岩骨嵴、圆孔或卵圆孔的狭窄等骨质发育异常;   ③三叉神经炎症、多发性硬化、脑干或丘脑内某些器质性病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   (1)疼痛性质无先兆的骤然闪电样发作,呈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可有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伴随动作,常以手掌紧按面部或用力揉搓,长期可造成患侧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稀少。   (2)疼痛部位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多为单侧,以右侧为多,最常见于第Ⅱ、Ⅲ支分布区内,其次为单纯第Ⅱ或Ⅲ支,3支同时受累者少见,单纯第Ⅰ支受累者亦少见。   (3)疼痛持续时间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后骤然停止,以白天为主,夜间减少。   (4)发作频率间歇性发作,可自行缓解,自然间歇期可达数月至数年;随病程延长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自然间歇期缩短,甚至终日发作。   (5)疼痛触发点半数以上可有“触发点”或“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门犬齿、上腭、颊黏膜等处;面部的机械性刺激,如谈话、进食、洗脸、刷牙或风吹等可引起发作。   (6)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继发性的患者:持续性疼痛基础上,有阵发性加重,也可以表现为阵发性麻木,无“扳机点”。非手术禁忌,但疗效较典型三叉神经痛者差。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适用范围:主要针对发病初期,以缓解疼痛为主,且通过药物治疗测试患者耐受程度。不足: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多。例如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会损害肝功能、导致造血功能异常。   射频、伽玛刀:适用范围高龄、不能耐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不足:面部麻木、面瘫,容易复发。   显微血管减压术,适用范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是将责任血管与神经彻底隔离减压,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   球囊压迫治疗:不开刀、无痛治疗三叉神经痛微创介入球囊压迫术(PBC),对于高龄、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治疗伤口仅有针眼大,治疗微创,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如果面部出现以上特点的疼痛,应该到神经外科就诊,排查是否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如果经过头颅核磁共振神经与血管成像发现有压迫,典型的三叉神经痛,选择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神经问题,疼痛的发作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三叉神经痛早期的疼痛发作时间十分短暂,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然后突然停止,早期的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也长,间歇期间没有任何不适(唯重症病人可于间歇期中仍有持续性轻微钝痛),经过一段时间又会突然发作。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多由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如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封闭疗法、理疗、组织疗法、半月神经节射频控温热凝术、微血管减压术等均可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之一,微血管减压术是首选手术方法。   常见的药物有哪些?药物剂量?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应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开始一次0.1g,一日2次;如果疼痛缓解甚微,可以在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0.1-0.2g,直至疼痛缓解,维持量每日0.4~0.8g,分次服用;最高量每日不超过1.2g,具体剂量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奥卡西平剂量300mg,一日2次,用法:增量至疼痛缓解后逐渐减量,有效维持量600-1200mg/日,最大剂量在1800mg/d,疗程4-12周,如果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则停药。   丙戊酸钠:初次剂量0.4g,一日三次,等到疼痛缓解后,继续给药14d然后再酌情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拉莫三嗪:初次25mg,一日一次,间隔3-7日增加25mg,维持剂量300-400mg/日。   苯妥英钠:初次服用100mg,分两次口服,可缓慢增加到30-60mg/日,维持剂量300-500mg/日。   托吡酯:200-300mg,一日两次,左乙拉西坦mg,一日一次,根据病情调整,加巴喷丁300mg,一日一次,每2-3日逐渐增加300mg,如果耐受,剂量可以增加至1800mg/日。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很多,有些药物使用不当可以引起严重后果,如常用的药物卡马西平,常见的副作用有眩晕、嗜睡、口干、恶心、皮肤过敏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复视、抽搐?、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肾脏功能损害、心绞痛、昏迷、精神异常症状等,怀孕期间孕妇忌用,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的使用药物。

病请描述:1、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1概念: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排气或排便消失、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2病因:传统医学中并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名,但是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及术后胃肠功能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如纳呆、腹胀、腹痛、胃脘部不适、肛门无矢、大便不通的病症特点,可归属于“肠痹”“肠结”“腹痛”“腹胀”等范畴。关于病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描述为“三因学说”(中医病因学)中的“不内不外因”之金刃伤。腹腔镜术后对机体打击导致正气受损,加上术中失血、失液,导致脾失健运,生化乏源,兼术中失血、失液,致气血两虚,气虚大肠传递无力,血虚津枯无以濡养大肠,大肠功能失司。加上术中时间过长,导致阳气虚弱无以温阳脏腑,也会出现大肠功能失司。术手术损伤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若气机阻滞中焦,则会出现腹胀、腹痛不适;若气机升多降少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若升少降多则会出现排气、排便困难等不适。术中金刃所伤,血溢于脉外,瘀血滞于肠间,则血凝不通,气血瘀滞则腹部胀痛不舒,食纳不佳。故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肠腑传化功能失司,从而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2、针灸治疗针刺方法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非药物防治的主要手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穴位选择、介入时机、刺激方式和其他相关疗法。2.1穴位选择主要选择具有健脾和胃、行气通腑、调理气血等功能的穴位进行刺激,涉及经络主要为胃肠经络为主,来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郑春丽等选用脾经、胃经、任脉的腧穴为主,特定穴主要是下合穴、合穴、募穴,其中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三阴交、内关、中脘最具有治疗意义,其中足三里应用足三里44次,上巨虚20次,天枢12次,内关11次,合谷5次。王士源等发现:穴位选用均以肘膝以下穴位为主,选用次数最多的依次为足三里穴。在肘膝穴位的基础上加用了天枢或中脘等腹部穴位,且均能避开手术伤口,这是符合临床腹部术后患者针灸治疗特点的。2.2刺激方式:主要包括:普通针刺、电针、艾灸、按摩、艾灸、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等。A、针刺:华尚伯等人纳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外科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手术后6小时开始针刺,取穴为内关、公孙、上巨虚、足三里,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2次。针刺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情况,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差异。李著艳等人针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每日1次,连续3天,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针刺组术后疗效、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胃肠功能评分及术后72小时腹胀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针刺组总有效率94.28%。B、电针:徐某人80例腹腔镜术后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电针足三里组40例和治疗组电针足王里、上巨虚、下巨虚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每日分别给予两组电针治疗两次。结果示治疗组患者第一次排气、第一次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常建华等人腹腔镜术后患者予电针刺激治疗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穴位,针刺得气后连接针治疗仪,进行持续电针刺激20分钟。结果示电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症状。本文选自:谢莉平,针刺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病请描述:  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很常见,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以成人多见,儿童较少,女性多于男性。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颅内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分布较多之处,都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脑膜瘤在颅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可发生。此外,脑膜瘤有多发的特点,大的如拳头,小的如核桃或粟粒。   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但是,有一些“不用治”的脑膜瘤,影像学检查发现它离视神经很近时,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视力的变化。一旦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问题时,就要尽快去医院诊治。   患者疑问:如果没有症状,也要去复查吗?   是的,只要有脑膜瘤,就要定期复查。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观察了一两年,脑膜瘤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症状,是不是可以不再管它了?   意外发现脑膜瘤,暂时观察的,建议半年后复查一次;要是半年后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每隔一年复查一次。直到肿瘤长大或者出现症状需要手术时。不能说复查一两年、三五年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就不再管它了。脑膜瘤需要终身复查、随访。   因此,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脑膜瘤长大或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病请描述:   在大众的观念里,年轻人身强体壮,与脑血管疾病几乎“绝缘”,可偏巧今年35岁,刚到而立之年的范先生,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脑出血意外,甚至一度意识不清。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不幸患上了烟雾病。这是一种发生于颅内、病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又称“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因其代偿性异常血管网造影形似“烟雾”而得名。   蹊跷的脑出血惹出“烟雾病”   2021年底,35岁的范先生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到一阵剧烈头痛,随即出现意识不清状况,语无伦次、方向感缺失。急送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其脑室系统出血扩展,左侧额叶低密度灶,符合脑室出血急性期表现。   经及时治疗,范先生的病情总算稳定了下来。正当家人惊魂初定之际,进一步的头颈部CTA检查,找到了这次脑出血的蹊跷根源。范先生很可能不幸患上了烟雾病,医生告诫家属,烟雾病引发的脑出血非常容易复发,应及早干预治疗。   今年3月初,在亲友的极力推荐下,范先生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以寻求进一步治疗。   “烟雾”来袭 大意不得   范先生年纪轻轻,就被烟雾病缠上,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又有多大危害呢?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于耀宇介绍道,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脑血管病,以颈内动脉(ICA)末端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动脉内膜缓慢增厚,动脉管腔逐渐狭窄以至于闭塞,脑底穿支动脉代偿性扩张为特征。 ▲ 烟雾病可进展为脑梗死或(和)脑出血   烟雾病虽进展缓慢,但危害不容小觑。随着病程进展,当主干动脉狭窄或闭塞,代偿血管网“力不从心”,难以担负起向脑组织供血的重任时,可出现反复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和)脑梗死。根据缺血部位和缺血程度不同,患者可出现偏瘫、言语不清或失语,也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临床表现。   而烟雾状代偿扩张血管的血管壁很薄,一旦破裂出血,患者往往会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还有部分患者虽经救治,仍可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对此,于耀宇主任郑重提醒,烟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人群。国内外研究表明,该病尤以5-9岁和35-39岁为发病高峰,且呈现家族聚集性特点。对于有家族病史者,以及持续出现不明原因头晕头痛、单侧肢体乏力等症状者,有必要及时就医,以排除烟雾病可能。不要因为“还年轻”,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进而延误治疗时机。   科学评估 定制血运重建方案   刚入院的范先生意识状态时好时坏,人非常消瘦,精神萎靡。神经外科于耀宇主任团队第一时间为其完善相关检查,DSA检查显示,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纤细,双侧大脑前、中动脉主干节段性狭窄,中远端分支明显减少,局部见代偿性异常血管网,符合烟雾病特征。 ▲ 异常血管网形似“烟雾”   结合患者的影像检查报告,于耀宇主任团队针对病情和治疗方案展开审慎的讨论和评估,一致商定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多发供血区灌注不足,左侧额叶部脑出血已过急性期,异常小血管仍可能反复破裂出血,应尽快通过血运重建手术,改善颅内血供、改善灌注、预防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二次发生的风险。   根据《烟雾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烟雾病的主要手段,常分为直接血运重建术、间接血运重建术以及联合(直接+间接)血运重建术,具体术式需患者的个体化病情特点来综合研判。 ▲ 手术重建新的脑血运通道   在充分考虑范先生病情特点的前提下,神经外科医生团队选择了先左后右的手术方案,分两个阶段完成整个重建手术,即先通过手术尽快建立起左侧脑部血流侧支循环通路,摆脱对烟雾状血管的依赖,待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右侧手术。以最大限度避免脑血供恢复后,短时间内灌注过度所引发的脑出血风险。   搭“桥”铺“路” 联合手术重建颅内血运   在将治疗方案及手术风险与患者家属充分进行沟通,并取得同意后,3月5日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双管齐下”,为范先生顺利开展了左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硬膜翻转贴敷及颞肌贴敷的联合血运重建手术。术后,通过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范先生恢复良好。 ▲ DSA显示左侧脑供血侧支循环已逐步建立   7月中旬,范先生遵照医嘱来医院复查,不仅体重回到了脑出血前的水平,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再次行DSA检查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远端血管丰富,表明该侧脑供血侧支循环已逐步建立,缺血脑组织得到了及时挽救,符合手术预期。 ▲ 神经外科医生团队开展手术   在进一步明确手术指征,完善预案后,神经外科医生团队为范先生展开了第二阶段手术——即右侧联合血运重建手术,以改善脑组织灌注,恢复脑功能。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截止发稿,范先生的身体状况持续好转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3月份刚来医院时整个人瘦骨嶙峋,意识状态起伏不定。这次再来医院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特别开朗。”管床医生面露欣慰地说道。   在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笼罩在范先生头顶的“迷雾”已逐渐消散。现在的范先生,对恢复正常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病请描述:  有多种疾病均可导致“脸疼”,就是面部出现疼痛,部分患者疼痛的性质非常剧烈,如龋齿、牙周炎等引起的牙痛,面神经受凉后导致的急性面神经炎,带状疱疹后出现的面部疼痛均可表现出及其剧烈的疼痛。   这些疾病若症状严重时,也可导致患者吃饭、饮水、甚至说话等诱发疼痛,从而与三叉神经痛相混淆,导致得到错误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会延误治疗时机而加重病情,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本人及整个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什么情况下的脸疼才是三叉神经痛引起的?   首先,我们应明白什么是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患者大约有45%的在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REZ)存在着血管压迫,病因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有关,虽说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王景教授介绍,如果治疗得当,针对病因治疗是有根治的机会的,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正确认识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及扳机点,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发作频率的。   三叉神经痛的扳机点和诱发因素   三叉神经痛的诱因也是因人而异的,40%-50%的患者面部在侵犯支的分布区域,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或称扳机点,稍加初冬可引起疼痛发作,且立即发射至其他部位。触发点大小不一,小者为一个点或者一根胡须,触发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沟、牙龈、颊部、口角、胡须等处。亦有少数触发点在下颌部或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或者范围外,如颈部等。   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的发作多因下颌动作(咀嚼、呵欠、说话等),直接刺激皮肤触发点诱发疼痛发作较少。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的则多因刺激皮肤触发点(上唇外1/3,鼻腔,上门齿、颊部及眼球内侧等处)所致。饮冷热水、擤鼻涕、刷牙、洗脸、剃须等亦可诱发,严重者移动身体带动头部时亦可诱发。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的患者长期不敢在患侧洗脸、刮脸、刷牙等,以致病侧积满灰尘、油腻或食物残渣存于齿龈或腮部。此外,梳头、咳嗽、喷嚏、微风拂面也可引起疼痛,有时没有任何外因亦可引起发作,导致患者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   疼痛发作时限与周期   1、三叉神经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开始数秒钟到1-2分钟即骤然停止   2、每次发作周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症状常可逐渐减轻而消失或明照缓解(数天至数年)。   3、在缓解期间患者往往期望不再发作,但过一段时间后,剧痛又重发作,自行痊愈的机会很少,而是越发越频,疼痛程度亦随之加重,但此病无直接危及生命之虞。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术前影像学评估   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用于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前均建议接受头颅MRI检查。头颅MRI检查虽然可显示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及其与三叉神经后根之间的解剖关系,但这并不能确定责任血管。

病请描述:   视力下降、视野变窄、看东西有重影……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眼睛出了问题,需要去看眼科。其实,某些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脑卒中。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就收治了这样一位患者,除了头晕复视,并无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多处寻医未果,最终经神经内科7A病区张静波主任抽丝剥茧,拨开层层迷雾,最终确诊脑干梗死。   六旬男子突发头晕伴视物重影   患者为66岁老年男性,以“间断头晕伴视物重影3天”为主诉入院。自发病以来,开始为急性起病的视物不清、复视、伴头晕、走路不稳,逐渐出现右眼睑下垂,自觉右眼视力有减退,症状持续。无疲劳现象,无呕吐,无肢体启动障碍,无抽搐发作及意识障碍。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6年,高血压病史30年,未规律服药。   查体:神志清晰,对答切题,遵嘱动作,查体配合,视物重影;右侧上眼睑下垂,右侧眼球上、下、内收障碍,左眼内收、上视不能,向右注视时右眼眼震,自诉右眼视力差,但蒙眼视物可见。鼻唇沟对称,鼓腮正常,伸舌居中,发音正常,言语正常,饮水无呛咳,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GCS15分。   急诊行头颅MRI+MRA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梗死,卵圆区及双侧额顶叶多发腔隙性梗死,右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分叉处中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动脉瘤可能。DWI:无新发梗死灶。 ▲ 视物重影   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病因不明 诊断迷雾重重   张静波主任指出,复视是由于眼外肌麻痹导致眼球活动受限所致,造成复视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眼科疾病所致,还可以根据眼外肌受损的部位分为核下性、核性、核间性和核上性眼肌麻痹出现复视。   这些部位损害常见的病因有:血管性、炎症性、肿瘤性、变态反应性、代谢异常性等多种多样原因,鉴别起来比较困难,需排除很多种疾病才能确诊,也非常考验医生的基本功和知识面以及临床经验。   综合患者症状和体征线索,张静波主任诊断定位考虑:多发颅神经损害(双侧不全动眼神经损害)。定性考虑: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急性脑缺血发作、自身免疫性相关性疾病不能除外、副肿瘤综合征待除外。   张静波主任认为,该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史多年,头颅MRI提示存在多发大血管狭窄,本次急性起病,症状以右动眼神经伤为主伴左侧共济失调欠佳,考虑患者存在髓内损害,考虑缺血性机制可能性大,但患者DWI又没有病灶,所以不能确诊。   此外,临床上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的有后交通动脉瘤及海绵窦瘘,常伴有搏动性眼痛和Ⅲ、Ⅳ、Ⅵ对颅神经麻痹,该患者无上述特点。另,该患者虽有动脉瘤,但位置不在后交通动脉,也不能解释是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一时间迷雾重重,诊断陷入僵局。 ▲ 张静波主任在分析病情   眼眶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端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后,为了进一步明确患者视力不清及动眼神经损伤性质,张静波主任决定为患者行眼眶核磁共振检查。最终,患者眼框核磁发现端倪。患者眼眶核磁回报患者脑干、丘脑梗塞灶。   再次行MR头颅MRI平扫+增强+DWI+MRA,提示脑干、右侧丘脑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多发梗塞灶及缺血灶(中脑及右侧丘脑梗塞急性期),右侧大脑后动脉狭窄,右MCA-M1段狭窄。至此,该患者双侧动眼神经损伤原因诊断明确,病因为右侧中脑梗死所致,责任血管为右PCA-P1的狭窄致中脑旁正中动脉闭塞,为动眼红核综合征,导致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同时累及右丘脑旁正中动脉。 ▲ 眼眶核磁发现脑干、丘脑梗塞灶 ▲ DWI确诊脑干梗死   张静波主任指出,DWI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有力武器,但是每个人的脑血管侧支循环不同,DWI没有固定的显影时间,特别是对于后循环的脑梗死,DWI更容易出现阴性,这些都给诊断增加了难度。   确诊急性脑干梗死后,张静波主任继续为患者进行改善侧支循环,抗血小板等系列对症治疗,经过精心治疗,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警惕大脑后循环脑梗塞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了“年轻化”外,脑梗塞还呈现出椎基底动脉硬化的趋势,发病以后循环供血的部位为主,小脑、脑干、枕叶和部分丘脑发生梗塞的患者越来越多。   张静波主任说,提起脑梗塞,不少人会想到突然昏厥、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症状,由于病变血管不同,大脑后循环脑梗塞的常见症状与上述症状不同,易出现突然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喝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面舌瘫、眼肌麻痹引起的复视、眼球上下或左右震颤、躯干共济失调、走路歪斜等症状。   张静波主任提醒,后循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喝酒、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等。由于大脑后循环脑梗塞的起病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混淆,如急性周围前庭功能障碍、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慢性感染疾病等,在临床上诊断起来较困难,辗转数家医院、跑错科室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反复就诊于眼科、耳鼻喉科,甚至还去看心理医生,将其作为焦虑症治疗。   这样一来,就会耽误诊治时间,导致病情加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殊不知,对于脑血管疾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晚期肿瘤患者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这时候传统的治疗方法失效了。患者不能手术、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失去意义。怎样治疗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国外有专门的治疗,叫做PaliativeCare,中文叫姑息治疗或者称之为舒缓治疗。这两个名字,病人听起来可能会很失望,使得病人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引发精神崩溃。所以本人认为叫支持治疗更加妥当。因为这个名字会让病人觉得他不是一个人在与癌症抗争,不是孤立无援,有医生、护士在与他们一起努力。 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时刻都在折磨他们。由于治疗这些病人往往不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大型医院没有兴趣,民营医院缺乏专门的人才,因此晚期肿瘤患者这个群体实际上承受这巨大的病痛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有许多医生也想为病人治疗,但是没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先进的技术。这里本人和大家分享一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理念。 1、癌痛 晚期肿瘤患者70%以上伴有疼痛。疼痛的危害极大。疼痛导致病人无法得到休息、食欲差、精神抑郁,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于癌痛的治疗,国外的治疗指南,包括三阶梯治疗和NCCN癌痛指南,都存在重大错误和不足,在指导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时候,受商业因素影响巨大,对于严重的疼痛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本人从事癌痛治疗多年,有一整套完整的精准治疗癌痛方法。有需要就医可以直接来我专家门诊(徐汇区东安路270号肿瘤医院,1号楼631诊室)。这里不再赘述。 2、饥饿 晚期肿瘤患者很多人实际上是饿死的。鼻咽部、口咽部肿瘤、食管癌、胃癌、肠癌患者晚期由于肿瘤的影响,病人无法进食,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最终全身衰竭死亡。不能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依靠全静脉营养,经济负担太重,也没有相应的医疗机构专门提供这样的服务。如果有机会,最简单的方法是做胃造瘘或者空肠造瘘手术,把食物、药物经过造瘘管注射进胃肠道,让病人实现肠内营养,这样可以完全解决患者的营养问题,不让病人的生命在饥饿中逝去。 呕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不好的体验。贲门肿瘤患者不但无法进食,还会呕吐。因为他们的唾液腺功能正常,时刻都在分泌唾液。这些唾液本来是要吞咽下去进入胃的,由于梗阻了,只好呕吐出来。唾液中含有水和人体必须的消化酶,白白吐掉不但可惜,可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而且还容易误吸进入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此时把胃管插入贲门肿瘤上端,负压引流出来,定时收集起来,再经胃造瘘管或者空肠造瘘管回输入胃肠道,可以很好地消除病人的呕吐,对于维持病人水电解质、消化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病人的呕吐是发生于幽门梗阻,也会出现频繁的呕吐。这时候可以把胃管插入患者的胃腔,收集胃液到“皮老虎”中,再经过空肠造瘘管回输给病人。这种方法有非凡的意义。“皮老虎”中的胃液,看起来很恶心,但是里面的东西比金子还宝贵:胃酸、胃蛋白酶、水、电解质等。胃酸是激活胰酶的最重要元素,酸度越高,人的消化能力越强。胃蛋白酶也是消化食物的有力武器。水电解质就更加不用说了。总之,这种治疗将不但会消除呕吐,改善和恢复病人的营养状况,消除水电解质紊乱,会让病人的生命延长很久。 4、胸水、腹水和水肿 病人的胸水和腹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原因是肿瘤引起的渗出,还有就是病人肝功能差造成的低蛋白血症。也有病人因心脏功能衰竭引起水肿、肾性水肿。临床医生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的局部水肿主要有静脉回流障碍和淋巴管回流障碍两种原因引起。肿瘤压迫静脉血管,血液回流障碍造成局部水肿,如一侧上肢或下肢水肿。如果压迫的部位是淋巴管,则引起淋巴水肿。鉴别起来也很简单,有紫色淤血就是静脉受压,没有紫色就是淋巴水肿。这种病人非常痛苦。一般医生都束手无策。其实,只要做一个旁路手术,用人造血管绕过肿瘤建立旁路就可以很快消除局部肢体的水肿。 5、呼吸困难 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果是由于肿瘤侵犯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狭窄导致患者通气困难,可以气管切开;如果胸腔积液压缩肺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可以放掉一些胸水。大量腹水导致患者膈肌上抬,导致肺总容量和肺活量减少,也可以放掉一些腹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也可以让患者在家中备氧气机制氧,病人吸氧会缓解呼吸困难。 6、便秘和尿潴留 患者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可以根据病因选择用药。如果患者的便秘是由于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可以及时调整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大黄通便胶囊、乳果糖、麻仁丸等许多药物都是有效的。一些患者尿路梗阻的患者必要时要安放输尿管支架,甚至肾盂造瘘。如果病人膀胱很胀大,可以让患者家属用热水袋在病人的小腹上敷,热量传到梗阻的膀胱颈部,有助于解除痉挛,促进排尿。也可以让患者的双手泡在一盆温水中,刺激诱导病人排尿。必要时还是需要留置导尿管。 7、发热和肿瘤热   晚期肿瘤患者如果有发热预示着病人病情严重。发热显著提高病人的代谢率,消耗增加,同时如果病人进食困难,病人的生存期将显著缩短。肿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抗生素的作用很有限。找出病因和感染的源头、针对病因治疗的最重要的选项。 8、虚弱的治疗和生存期延长(续命) 经常有人提出来,医生能否让病人过年后“再走”、“等病人外地的亲人回来见最后一面”等要求,实际上是让医生给病人续命。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通过恰当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让病人续命。 晚期肿瘤患者表现有极度虚弱、无力、面色发绿等。实际上病人是没有从化疗和放疗的损伤中恢复过来。临床医生需要把病人体内的残余化疗药物排出来、修复组织的损伤(西医伤科技术)。可惜这些治疗方法产生不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占床位,一般医院难以开展。而且,掌握这种技术的医生太少! 与此同时,要想让病人的生存期延长,还应该加强营养支持、维护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9、阳光下户外活动及心理治疗   在既往的科普文章中多次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累及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疾病。可由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变性、遗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神经系统分类:1、周围神经系统:传递神经冲动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分析、整理信息

2、躯体神经系统:调节适应外界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器官,稳定内环境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脑神经:共12对,采用罗马数字按次序命名

对数名称源起组织主要功能

Ⅱ视神经间脑视力、视野:将视网膜的信息传至大脑

Ⅲ动眼神经中脑眼球运动、瞳孔调节、眼睑调节

Ⅳ滑车神经中脑眼球运动

Ⅴ三叉神经脑桥颜面感觉、咀嚼作用

Ⅵ外展神经脑桥眼球运动

Ⅶ面神经脑桥味觉、颜面表情

Ⅷ听神经脑桥听觉、平衡

Ⅸ舌咽神经延髓味觉、唾液的分泌、吞咽及呕吐反射

Ⅹ迷走神经延髓咽部的感觉和运动、肺、心脏、消化道,与呕吐的反射活动有关

Ⅺ副神经延髓头部转动和举肩运动

Ⅻ舌下神经延髓舌肌运动

2)脊神经:共31对。依其源出的位置而命名。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骨神经1对

2、中枢神经系统: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意识和思维的器官,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又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1)大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和边缘系统

2)间脑:丘脑、下丘脑

3)小脑:小脑半球、小脑引部

4)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突然晕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