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房有卖处方药吗?

  从明年1月1日起,全国各省市零售药店销售所有处方药时必须凭医生处方。

  12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公布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和凭处方销售药品的名单。规定注射液、肿瘤治疗药等11类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麻醉药品、终止妊娠药品等8类药品零售药店不得经营。

不过此次公布的处方药名单未将中成药列入其中。

  事实上,目前包括抗生素在内的药品已经必须凭处方销售,广州不少药店表示,由于新办法规定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也需要凭处方销售,实施后药店的经营将受到很大影响。

  药店卖处方药须凭处方已经过渡实施了很长时间,1999年有关部门就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开始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2000年4月1日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针剂类药品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01年10月1日又规定所有注射剂药品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04年7月1日要求对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凭处方销售。

  此次全面实施后,市民到药店买处方药就必须出示相关处方,目前,非处方药品种总数达4488种,其中:中成药品种3511种、化学药品977种,非处方药产品已达到相当数量,品种数已占我国上市药品的约25%。

  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是药店的经营者仍然感到压力很大。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江欣对记者表示,处方药全凭处方销售,对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是非常有利的,但对药店的影响也是无法回避,可以预计到这次影响会比抗生素限售更大。

  老百姓大药房也表示,去年开始的抗生素限售已经导致利润下滑30%。现在一般药店的处方药大约占到药店销售比例的四成左右,卖处方药须全凭处方实施后,若国家又没有配套政策的话,估计会有更多的单体药店倒闭。她说:“国家虽然会每年新增一些非处方药目录,但这远远不能弥补处方药的利润流失。”

  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也表示,如果将药店销量比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也需要凭处方销售的话,药店50%的销售金额都将被砍掉。

  昨天,记者采访了几个正在药店购药的消费者。糖尿病患者李先生认为,凭处方对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更有全安感,但是对于自己这样慢性病人来说,每次都要到医院开处方,不仅麻烦,浪费时间,每次还要交挂号费,没必要。

  正在为小孩买阿莫西林的江女士则表示,这样虽然麻烦些,但给孩子吃药会更放心。

  须凭处方销售的11类药品

  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病毒药、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

  药店不得经营的8类药品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品种、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放射性药品、疫苗。

  记者观察:政策会否再次失灵

  作为全面实施处方药销售须全凭处方的过渡,去年7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施行抗生素限售,要求药店销售抗生素必须要凭医生的处方。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已执行一年多的为老百姓用药安全着想的政策在广州却是形同虚设,目前90%的药店不凭处方都能如愿买到抗生素药品。

  记者暗访发现,碍于政策规定,一般的药店都会在形式上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摆放药品,有的还特别在卖抗生素的柜台前贴上了凭处方购买的字样。

  不过,药店店员对记者坦言,这些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市民照样可以不凭医生的处方买到抗生素。

  利益驱动成为药店违规的最大动因,一药店人士坦陈:“现在谁不凭处方不卖抗生素谁就是傻子,每天营业额下降20%,谁能够撑得住啊!”

  而政策失灵的最大受害者正是老百姓,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

  此次处方药全面实行凭处方销售,药店必将面临更大损失,药店是否还会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让政策再次失灵,主要还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是否有力,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当然,对药店采取强制措施并不能治本,如何让消费者尽快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也显得更为关键。

首先,在手机上打开并登录京东APP。

京东首页,在栏中输入购买的处方药点击搜索。

商品页面,点击右下角“立即预约”。

填写订单页面,点击“提交预约”需要上传处方,点击“立即前往”。

如果无处方单,点击“新建用药人”,输入真实姓名、身份证和手机号码点击保存。

然后,再选择”“获取电子处方”确认相关信息,点击“同意问诊并开方”就能生成电子处方单。

如果有医生开具的处方单,选择“已有处方”点击“+”号上传处方单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处方药为什么不能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