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腰椎管狭窄症,为什么容易误诊、漏诊?

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应志敏

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

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

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

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 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形成假关节。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检查做出判断。

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弥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间隙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皱褶,再加上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侵向中线,使椎管的中矢径缩小,椎管内马尾神经遭受卡压。临床表现多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站立和伸腰时症状加重,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现鞍区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②神经根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 腰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间孔外口,此段神经根通过的路程称神经根管,内含神经根袖和神经根及神经的动静脉。神经根在管内活动余地小,因此在下腰椎三叶形椎管极易产生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但根性痛症状一般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突然和剧烈,而且病史较长,发病年龄较大,腰后伸可诱发症状加重,直腿抬高受限较轻。

③混合型椎管狭窄 中央管和神经根管均狭窄。临床表现既有间歇性跛行,又有神经根痛症状,此型多见年龄较大的患者,有长期慢性腰腿痛病史。

指臀上皮神经在途经骨纤维管道出口处或筋膜出口处遭受卡压,而引起腰臀部疼痛及腿痛。臀上皮神经来自胸11至腰1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当神经穿出胸腰筋膜或通过髂嵴处骨纤维管道入臀时易造成损伤,或因管道狭窄压迫神经,出现腰臀部腿痛并牵掣至大腿后侧直至腘窝部。 下腰椎手术也可引起臀上皮神经痛,出现的时间为术后第3~5天,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一般经封闭、针刀治疗症状可消失。分析原因:①术中剥离过大,损伤附在横突上的肌肉及腱膜,造成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损伤。②术中出血,炎性反应可刺激压迫神经。③神经本身的水肿缺血。

梨状肌起自骨盆内面2~4骶骨孔两侧,贴于骨盆内壁经坐骨大孔蒂系大粗隆。坐骨神经大多数从梨状肌下缘穿出,另一部为胫神经或腓总神经,经梨状肌肌腹或其上下缘穿出。梨状肌损伤严重未经适当治疗的可产生坐骨神经卡压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 鉴别要点:①干性痛与根性痛的区别。②疼痛范围不同。③压痛点不同。④结合CT、MRI检查。

九、腰椎结核和骶髂关节结核

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于腰椎神经根性受压症状,为推拿禁忌症。 可结合病史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相鉴别(血沉、X片、CT、MRI)。

发病较慢,病史较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脊柱一般无侧凸畸形,无腰部活动受限,多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易漏诊,需经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一般表现为严重腰痛,卧床休息不能健全,若肿瘤侵犯椎管、可伴有臀腿部放射痛,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推拿禁忌症。可通过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脊髓蛛网膜炎是因浆液性炎症,致脊髓蛛网膜发生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导致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和血运障碍为特征的疾患。可表现为胸腹部束带样疼痛,下肢有无放射性疼痛。两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一般可由感染、外伤、化学药物刺激、脊髓神经本身病变引起。可通过病史特点、神经内科专科查体、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MRI检查等以鉴别诊断。

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临床体征可有①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为一过性弛缓性瘫痪,称为脊髓休克。数日至数周后逐渐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体征。②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深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双侧严重程度不一定对称。若仅一侧脊髓受累,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于感觉正常与感觉缺失的交界区常有一痛觉过敏区。③植物神经症状: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者逐渐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终成为自主性膀胱。随损害节段的不同,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偶可见累及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臀腿部疼痛,诊察时充分暴露疼痛区域即可做出鉴别诊断,但发病早期及疱疹表现不典型时也容易漏诊。

脚底“拌蒜”,竟是胸椎管狭窄在捣乱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治医师 唐晶晶

记者张洵 通讯员锁卓琪

蔡叔3年前突觉双腿无力,但到处求医都未能诊出病因。 最近,蔡叔发现自己走不动道了,走路时还有控制不住往前冲的感觉,甚至会绊倒自己。家人怀疑其脑血管出了问题,但在神经内科并未诊断出心脑血管疾病,反而在被转诊到骨科后找到了病因。原来, 蔡叔的病既不是脑血管病,也不是腰椎病,而是胸椎管狭窄症。

对于脊柱疾病的认知,很多人往往只局限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却很少有人知道胸椎管狭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治医师唐晶晶表示,由于胸椎有12根肋骨作为支撑,因此较少发生病变,也正是如此,一旦发病也容易被人忽视而导致错诊、漏诊。

胸椎管狭窄症其实是由发育性因素或由椎间盘退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及小关节增生、韧带骨化等因素导致胸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而引起相应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疾病。

这种病最常见的病因有以下3种:

1. 关节突增生、肥大导致退变性胸椎管狭窄。

2.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胸椎管狭窄。

3. 先天性胸椎管狭窄。患者往往起病缓慢,起初下肢麻木无力、发凉,会有间歇性跛行,呈痉挛性步态。

对于胸椎管狭窄症,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手术是解除脊髓压迫的唯一有效方法。虽然早期无明显脚麻,只有轻微腰背痛的患者,可以进行针灸、理疗、外敷等非手术疗法来缓解症状,但毕竟不能根除。因此,唐晶晶表示,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不过,在临床上,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风险高于颈椎、腰椎疾病手术,尤其是它的致残率较高。因此,胸椎管狭窄防大于治。唐晶晶表示 预防胸椎管狭窄症的重点是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过度劳累,以保护脊柱,减少脊柱的负荷从而减少积累伤。同时,要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如果有条件,建议老年人每年都做一次核磁共振和CT检查,以查看椎管环境是否健康。 一旦出现走路蹒跚、不稳,脚底下“拌蒜”的症状,应及时到相关专科就诊,确定是否有胸椎管狭窄的前兆。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占位导致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硬膜、神经根或血管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椎间盘突出被认为是椎间盘退变处于功能障碍期和不稳定期时的并发症,渐进性的椎间盘退变导致关节突的不稳或活动过大而引起关机突肥大,从而引起椎管狭窄。另外椎间盘退变引起的黄韧带钙化、后纵韧带钙化及突出的椎间盘占据椎管空间,更进一步加重椎管狭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时即可引起或是加重腰椎管狭窄症状,另外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的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钙化也可以引起椎管狭窄。

目前腰椎管狭窄症最有效及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即是手术治疗,尤其是由椎间盘或其他组织钙化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只有手术才能做到有效减压,恢复椎管容积,改善腰腿痛等症状。腰椎管狭窄减压术分为广泛椎板减压和有限减压两类。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最传统的减压方式,具有手术操作比较方便,减压彻底。但是同时具有一些缺点,比如由于广泛破坏了腰椎后方结构,脊柱稳定性下降,而且瘢痕形成可能再次形成狭窄。有限减压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半椎板切除,单侧或是双侧椎板间开窗等等。有限减压术具有创伤轻、出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的特点。但是对术前定位和手术的操作要求较高,此外还有减压不彻底的缺点。目前随着脊柱微创的发展,近年来通道技术和全脊柱内镜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椎管减压手术中。

临床中许多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伴钙化并引起腰椎管狭窄出现漏诊或误诊,因此对于反复腰痛或是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继发椎管狭窄严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