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有精神分裂出门打工每年影响犯都是我们接回来,然后还是出去?

至于教育的意义,我唯一确定的就是,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摆脱某种人生的确定性。

对于我个人而言,教育的意义就是我在纸条上写下的那句话。

研究生刚入学的时候,苏老师在教育原理课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她问,教育对我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她让我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就只有一句话,而且是一句立刻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话,字字清晰。

很短的一句话,也是一个很长的个人故事。

最近这句话又常常浮现在脑海,而使之再次浮现的,是一本或许你已经有所耳闻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原著名叫Educated, 作者塔拉·韦斯特弗作为一个新人作家,这部处女作目前在豆瓣得分9.0。

关于这本书的译名为什么会是一句出自《圣经·诗篇》的话,其实背后还有一段很精彩的故事,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停下来,深呼吸,盯着房间里的某个角落发呆,然后接着读下去。因为这本书不断地唤起我自己对于受教育的感触。

  塔拉一家住在山里,六个兄弟姐妹,没有人去上学。父母是摩门教徒,他们认为学校会迫害人的思想,政府也会加害他们。

哥哥泰勒是第一个开始反抗的,他独自走出了大山。

“我学着弃我而去的那个哥哥的样子,在借来的书桌前枯坐,努力而仔细地研读一条条摩门教教义。我在学习的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我自己断然不能将书中的情节和我自身的经历强行对应,事实上我要比塔拉幸福,或者说幸运不少。

我生在农村也长在农村,只有一个哥哥,大我六岁。在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个年代,我妈要藏着躲着才能把我生下来。

记得小时候我妈经常笑着跟我说,本来是想要一个闺女的,没想到又是一个破小子。

村里的人也会开玩笑,说想要闺女就把他那个给他割掉。

也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小时候总是被大人在头发上插一朵月季花吧。

那时候的农村根本没有幼儿园,在我直接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哥刚好小学毕业进入初中。

我哥的求学生涯很短,初中毕业就一个人外出到深圳去打工挣钱了。

记忆中我哥在读书时成绩也很好,经常听他和我妈说,他和班里哪个女生争抢第一名。

也不知道是不是争倒数第一。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读书,从没有人明明白白地说过到底有哪些原因。或者说,他那一代的农村小伙,似乎都是同样的命运。

辍学,打工,在农村盖一处房子,说媒,结婚生子,继续打工。

一家两个破小子,哥哥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了,弟弟自然要好好读书。这样将来才有机会“坐办公室”,而不是在工厂或车间,甚至是留在庄稼地里。

我哥虽然自己辍学早,但却对我最初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是他第一个说我字写得丑,歪歪扭扭。然后从镇上给我买了一本钢笔字帖,让我一天描两页。还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的《唐诗三百首》,让我一天背一首。

于是我每天放学回到家就是先做作业,然后对着字帖描。邻居家二爷来了总是要夸我一顿,说我写的字就跟书上印的一样。

我笑着说我这就是描的,他说那也很好看。

唐诗记不住我就工工整整地抄,一首诗一页抄六遍。

我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背课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我只是无意间念出了药罐子上的几个英文字母,我哥就鼓励我说,会说英语了啊?不错,以后一定要好好学英语。

后来我从四年级开始去城里上寄宿学校,每两周回家一次,每次都是我哥去村口接我。

也可能是他比较喜欢骑摩托车。

每次他都要问我考试没,是不是第一名。

家里卖粮食的时候,一遇到算钱的时候,他就把我喊出去做口算题。收粮食的人听到我的答案和计算器上显示的一样,总要说一句“这以后肯定是大学生苗子。”

上了初中,电视上天天播好记星学习机的广告,我哥问我想不想要一个。

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根本就没敢想过这件事,等回过神来我就点头如捣蒜。然后他就背着我爸用手机拨了那个电视上的订购热线。

我问哪儿来的钱,他说管他呢,可以先订购再付款。

等到包裹寄来需要付款的时候,他就去找我爸,云淡风轻地说是为了帮助我学习,要支持。

虽然后来这个学习机也并没有帮到我的学习,因为我并不需要。

我在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才这么清楚地察觉到,原来我后来常被老师夸字写得好看,背书背得很快,背完了唐诗背宋词,对英语也有一股不知名的热情,这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

我哥并不是那种带有巨大光环的脸谱人物,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哥哥,已到而立之年的哥哥。

我也能记得起小时候他打我欺负我的场景。但在我求学之路的开端,他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校之外的角色。

他儿子,也就是我的亲侄子,现在上小学三年级。我会让他和我用同一张桌子,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学习。

督促他,辅导他,有时候也会凶他,偶尔犯错严重的时候我也会打他。

哭了哄开心之后,我就笑着说,小时候你爸也是这样打我的。

他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很乖很听话,长大了应该也不会记仇吧。

话说回来,或许连我哥自己都从没觉得,是因为当初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而为了保障我能够一直上学,所以他要当那个牺牲品。

或许他们这一代农村里的年轻人,成长得很粗糙,甚至都顾不上有这方面的细微心思。

但我这个一直在上学的人,常常会这么想。

我会很在意我侄子的学习,因为我哥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在学习方面给他提供帮助了,一家上下只有我可以。

更是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我侄子不能搞好学习,我哥这一辈子会多么辛苦,以及我侄子他自己的将来会多么辛苦。

虽然我是学教育的,但我也无法宽慰自己说,没事的,只要他正直善良、平安健康就足够了。

  塔拉在上学之前唯一读过的东西就是摩门教教义,也是凭此才学会了对着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

后来哥哥泰勒劝她考大学,而塔拉的反应是:

“我什么也没说。大学与我无关。我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如何: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我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

对于我这一代的同龄人,我们的家长似乎也都在让我们坚持受教育方面做过一些努力。

可能是因为像我哥这一代人已经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家长都知道,一个家庭里总要读出来个大学生。

才能“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坐着挣钱“,而不是在庄稼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只是在我们漫长的求学路上,不断地有人主动退出,也不断地有人被迫退出。

就像是一群农村的小孩子结成了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出村口,向着城市里的办公室进军。

走到一个叫做中考的岔路口,有几个人原路返回了,其他人叹一声可惜,然后继续走。

又走到一个叫做高考的独木桥前,又有几个人原路返回了。其他人也顾不上可惜,只是争着抢着过桥。

少数人摇摇晃晃到了彼岸,大多数人掉进了河里。

掉进河里的人也有不同,不会游泳的淹死了,会游泳的人里大部分都往彼岸游,也有一些人往回游。

彼岸里那些人走进城市,见到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想要跟一同出发的发小分享些什么新鲜事物的时候,发现很多小伙伴都不在身边了。

我就是那个丢了很多小伙伴的人。

春节前,外出务工的人都会回老家过年。现在我家两边住的也都是我的发小,他们也会从外地回来。

住我家左边不远处的是我最初的发小,我们俩从小一块爬树,和泥巴,下水摸鱼,但是没有一起长大。

小时候我们俩闹起小矛盾,或者是当他加入别的小孩队伍,并宣布不再跟我玩的时候,我回到家就会不想吃饭。

我妈急了就会打我,但我就只是哭,倔着还是不吃饭。那时候脑海里还没有伤心这个词,更不懂得怎么说心事。

现在,我跟他整个春节期间说不过十句话。


不会客套,不会亲近,也不会尴尬,就好像我们之间从来都是平行线。

住我家右边的是我上寄宿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初中时我们俩就在隔壁班。有段时间我们俩玩得很亲近,骑着摩托车走南闯北。

他经常用他带有跑马灯的手机外放阿杜的《撕夜》。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又找来这首歌听,现在刚好也是深夜。

在他从初中辍学之前,我知道他一定努力挣扎过,我不必问,也可以确信这一点。尤其是当我想到我们俩曾经高谈阔论时,他认真又严肃的模样。

大二那年寒假,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宅在自己房间里。听到他在楼下问我妈我在不在家,我对着窗户喊了一声让他上来。

我只记得零星几句对话。

他说我适合上学,以后一定会有出息。

我问他在外面挣钱辛苦吗,一年下来能挣多少钱。还问他找对象了没,他说还没有,估计还是找媒人说亲。

正月初八,距离我俩上次聊天也就半个月时间,他说他要结婚了,要我正月十五去喝喜酒。

现在,他儿子早已会走路了。每天踩着小脚步来我家和我小侄子玩。

这个小朋友肯定不知道,他眼前这个没怎么见过面的叔叔,也曾经和他爸爸整天混在一起。

而且我们从来不玩玩具车,我们都是骑那种大大的摩托车。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我就是因为向着彼岸奋力游,向着未来缓慢移动,才没有返回来处。

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穷学生,虽然我也不确定我的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模样,但我很清楚,若非如此,我的现在和未来会注定是什么模样。

就是我上面所说的这种模样。

而我很庆幸,这一路上我没有掉头,没有原路返回。

  塔拉的父亲愚昧且偏执,母亲虽然有一点医学知识,但终究还是屈从于丈夫的家庭权威。

哥哥肖恩经常发疯似的发泄似的毒打塔拉,之后便会道歉。然后还会继续毒打,继续道歉。

诸如此类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会藏匿在内心深处,将人折磨到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

但是父亲在得知塔拉将要去剑桥读博士的时候,他的反应对塔拉来说,却像是漫天乌云里的一丝光。

“如果你在美国,”他低声说,“无论你在哪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原生家庭的伤害之深就在于此。

如果一个人总是爱你,那你就只需要回报以爱;如果一个人总是伤害你,那你自然恨他。

可如果一个爱你的人也经常伤害你,或是一个伤害你的人也经常流露出对你的爱,你就不知道到底是该爱还是该恨,该原谅还是该背离。

在这方面,我比塔拉幸运得多。我爸妈从不曾将我推入这样的深渊。

虽然家境不富裕,但从小到大,我爸妈都不曾在物质方面让我受过委屈,也不曾在我的重要人生节点上限制过我的选择。

三年级暑假我说我要去城里上小学,我爸从外地汇了钱回来缴学费。

中考后我放弃本市一中宏志班给出的学费全免另外补助的条件,选择到省会城市去读高中。我爸只是劝我再考虑考虑,但最后还是说,你上学的事你自己做决定。

高考后我选择去离家更远的重庆读大学,我爸也只是劝我考虑考虑周边的城市,最后还是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填了志愿。

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中,我一直都拥有自己做选择的自由,我爸妈从来没有强加干预过。

现在回头看,我所做的这些决定,有的结果很好,有的却让人很失望。

如果强加一个因果逻辑的话,那就是我自己做过正确的决定,也做过十分错误的决定。

对于那些不可撤销的错误和损失,我一方面暗自懊悔,另一方面也庆幸自己尚且拥有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权利。

这一点,不能说人人都有。

不过,我爸妈身上的那些小缺陷,我也都十分清楚。

我不必一一列举,无非就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民所共有的缺陷,以及他们这一代人活了半辈子后形成的与我不同的观念。

但缺陷不是恶意,观念过时也不是愚昧无知。

他们的确有缺陷,但谁人没有。况且他们也已经竭尽全力让我去接受教育,好让我可以在将来成为一个没那么多缺陷的人。

他们也确实有些观念过时,但他们这大半辈子就是靠着这些观念过活到今天的。等我到了四五十岁时,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不会被嫌弃。

我也知道,在我未来的人生中,在我和父母未完的情感羁绊中,一定还会出现很多的不和谐。

我并不畏惧这些,只是我要尽快先将自己的人生打理好,有模有样的,不再让二位费心操劳。

这是我所受的教育,教给我的东西之一。

  正如书的名字一样,塔拉离开了那座山,同时也飞向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座山,如获新生。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现在,我还在塑造新生的路上继续奔走,但这一路上我已遇到了很多对我有重大影响的人,好人多,坏人少。

我也遇到了很多开启人生新的一扇窗的契机,每一种契机都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下午的时候,QQ群里有一位高一的同学问我,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我反问他,《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你不是读过吗?我看你前几天还分享了资源。
他说,只读了第一部分。

我建议他去读完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只有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自我拯救,也没有写到受教育的意义。

我并不是说,这本书就可以揭示大学的意义。我也不知道哪本书、哪个人可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

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会由自己的品质、经历、价值观、人生愿景和为之所付出的努力来共同写成。

追问一个尚未到来的事物或人生阶段的意义,是不必要的。正如我们身处青年时期,去问垂暮之年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是没必要的。

因为不同的大学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垂暮之年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而进入什么样的大学,拥有什么样的垂暮之年,则要看我们在此之前有过什么样的努力,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

我也建议他做好眼前的事,大学的意义,由自己来决定,由现在来决定。

至于教育的意义,我唯一确定的就是,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摆脱某种人生的确定性。

对于我个人而言,教育的意义就是我在纸条上写下的那句话:

有了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我

原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应是南风

“你想成为学霸吗?”“不,我想成为富豪!”“当你成为学霸,站在人类知识巅峰,无所不能的时候,你还想当富豪吗?”“不,我想成为学霸。”得到超级学霸系统秦洛,只用一秒成就学霸!翻开数学书,学霸值+1,恭喜宿主数学能力满级。翻开语文书,学霸值+1,恭喜宿主语文能力满级。翻开英语书,学霸值+1,恭喜宿主英语能力满级。……从此秦洛每时每刻都在都在进化!期末测验?抱歉,满分。成渝大学的邀请?抱歉,我的目标是剑桥。顶级学霸在装逼?抱歉,你只是我的养料而已。别人看书我刷书,别人装逼我打脸。秦洛:努力吧学渣们,我在终点等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爷爷坐牢孙子能考事业编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