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书里的题库全么?

1 .“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最主要的意义是( )
A 从轻微的表现预测严重的病变
B 从局部的微小变化测知整体情况
C 从隐藏的症状测知明显的症状
D 从易忽略的体征中求得病情
E 运用特殊诊法诊断出病证
2 .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生物全息”诊法( )
A 问饮食口味 B 触按胸腹部 C 嗅病室气味
D 五轮候五脏 E 望头发颜色
3 .下列哪项不属于“证”的概念( )
4 .对病、证、症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 )
A 病的全过程可分为不同的证 B 症是辨病与辨证的主要依据
C 同一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 D “证”可见于“病”的全过程
E “证”反映“病”的阶段特点
5 .世界上对天花病记载最早的医书是( )
A 《时疫论》 B 《肘后备急方》 C 《景岳全书》
D 《诸病源侯论》 E 《刘涓子鬼遗方》
6 .下列那项并非典型的“生物全息诊法”( )
7 .《中诊》最主要的内容是那项( )
8 .医生在临床应当( )
A 重视舌诊 B 四诊并用 C 仔细询问
D 精于脉诊 E 精于望诊
9 .下列哪项最能说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
A 审证求因 B 司外揣内 C 四诊合参
D 治病求本 E 脏腑经络
10 .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以常达变”诊断原理( )
A 见呕吐知病在胃 B 以呼吸辨脉之至数
C 问病史以了解痼疾 D 闻咳声知病在肺
11 .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
A 头晕而重 B 恶心欲吐 C 神疲乏力
D 手指麻木 E 肢体震颤
12 .下列哪项不符合“整体审察”的原则( )
A 精神思想状况 B 全身有何病苦 C 注重局部改变
D 周围环境改变 E 既往患病情况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的概念( )
14 .下列哪项属于“症状”( )
A 心烦失眠 B 喉中痰鸣 C 腹如舟状
D 脉细无力 E 舌红苔黄
15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的医家是( )
1 .下列哪些不属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
A 见微知著 B 以常达变 C 整体审察
D 病证结合 E 诊法合参
2 .下列哪些属于“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 )
A 咳嗽气喘为肺气不宣 B 脉滑数为痰热壅肺
C 从隐蔽症测明显病变 D 望头发可知精血亏虚
E 问病史可以了解痼疾
?  辨证的目的是要明确( )
A 疾病全过程的规律 B 疾病现阶段的本质
C 明确特殊的病因 D 确定当前的病因病性
4 .“以常达变”的诊断原理有哪些含义( )
A 揆度奇恒 B 见微知著 C 生理与病理
D 审证求因 E 比较正常与反常
5 .张仲景对诊断的贡献有哪些( )
A 创立脏腑辨证 B 提出八纲概念 C 称四诊为神圣工巧
D 创立六经辨证 E 对疾病分类有贡献
?  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有诊法,诊病, 辨证, 病案。
?  “证”的形成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  “病名”是对该具体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
?  《 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舌诊专著。
1.(√ )“整体审察”包括对病情资料的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2.( √)独取寸口以诊全身之疾,是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
3.( × )“病案”在古代称为“病历”。
诊断 病案 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 知常达变 整体审察
诊断:即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识别证候。
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司外揣内: 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见微知著: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能够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
1 .何谓症?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1 )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2 )症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 
2 .病与证的含义有何异同? 
同:二者都是对疾病本质的概括。
1) 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
2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  
1.以下哪项不是望神应重点观察的内容( )
A.两目   B.神情    C.气色    D.语言  E.体态
2.下列哪项是双目无神的表现( )
A.两目黑白分明  B.运动灵活  C.视物清晰  
D.无眵无泪   E.精彩内含
3.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 
A.两目精彩   B.语言清晰  C.动作自如  
D.呼吸平稳   E.面色少华
4.神气不足的表现是( )
A.两目乏神   B.形体羸瘦  C.面色无华  
D.动作艰难   E.语言错乱
5.久病重病患者,突然精神好转,面色无华而颧赤如妆,食欲大增,言语不休,为( )
A.得神   B.假神    C.少神    D.失神    E.神乱
6.下列那项不是精亏神衰的失神表现( )
A.面色无华   B.神昏谵语   C.肌肉瘦削  
D.动作艰难   E.呼吸气微
7.假神的表现提示( )
A.正气大伤,精气亏虚  B.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C.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D.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E.以上都不是
8.下列那项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
A.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   B.突然食欲大增  C.突然脉实有力
D.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   E.突然神识清醒
9.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属于( )
  A.癫病   B.狂病   C.惊风   D.脏躁   E.痫病
10.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提示( )
A.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B.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C.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D.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E.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11.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提示( )
  A.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B.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C.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D.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E.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2.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此属( )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惊风    E.脏躁
13.按五行理论,春季面色可( )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E.稍黑
14.下列哪项不是面白主病( )
  A.气虚证   B.失血证   C.阳虚证  
 D.阴虚证   E.亡阳证
15.血虚证、失血证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
  A.晄白虚浮  B.苍白   C.萎黄  D.淡白无华   E.晄白
16.面色晄白虚浮多见于( )
  A.阳虚水泛  B.气虚   C.阳虚  D.血虚  E.阳气暴脱
17.面色苍白多见于( )
  A.阳虚水泛  B.阳气暴脱   C.阳虚   D.血虚   E.气虚
18.按五行理论,何病见面白无华为难治( ) 
  A.心病   B.脾病    C.肺病    D.肾病    E.肝病
19.下列哪项不会出现面黄( )
  A.脾胃气虚  B.脾虚湿蕴  C.阳黄  D.阴黄   E.肾虚
20.面色萎黄多见于( )
A.脾胃气虚  B.脾虚湿蕴  C.阳黄  D.阴黄  E.肝郁脾虚
21.面色黄而虚浮,多见于( )                          
A.肝郁脾虚  B.脾虚湿蕴  C.脾胃气虚  
D.阳黄    E.阴黄
22.面目一身俱黄,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多是( )
A.肝郁脾虚  B.湿热交蒸  C.阴黄  
D.寒湿郁阻  E.气血不荣
23.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面赤( )
A.肾精久耗  B.阴虚证   C.实热证   
D.戴阳证   E.肝火上炎
24.患者满面通红多见于( )
A.阴虚内热  B.戴阳证   C.实热证  
D.气虚发热  E.亡阴证
25.面色苍白,却时而两颧泛红如妆多见于( )
A.外感发热  B.阴虚内热  C.戴阳证  
D.气虚发热  E.肝胆湿热
26.阴虚证面色多见( )
A.满面通红  B.面青颊赤  C.面色黄而晦暗  
D.两颧潮红  E.面色苍白,却时而两颧泛红如妆
27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面青( )
A.寒证    B.疼痛   C.血瘀   D.湿证   E.惊风
28.面色苍黄多见于( )
A.惊风   B.寒证   C.脾胃气虚   
D.脾虚湿蕴  E.肝郁脾虚
29.小儿惊风常见( )
A.面色青黄   B.面色淡青或青黑   C.面色与口唇青紫   
D.面色萎黄   E.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30.下列哪项不见面色发黑( )
A.痰湿   B.肾虚   C.寒证   D.水饮   E.血瘀
31.面黑焦干可见于( )
A.肾阳亏虚   B.肾精久耗,阴虚火旺   C.肾虚水饮
D.寒湿带下   E.血瘀日久
32.血瘀日久面色可见( )
A.面黑暗淡   B.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C.面黑焦干
D.眼眶周围发黑    E.面色青黑
33.“望色十法”中的“清”主( )
A.阳证   B.表证   C.实证   D.新病   E.轻病
34.“望色十法”中的“浊”主( )
A.里证   B.虚证   C.阴证   D.久病   E.重病
35.“望色十法”中的“微”主( )
A.里证   B.阴证   C.虚证   D.久病   E.重病
36.“望色十法”中的“甚”主( )
A.阳证   B.表证   C.新病   D.实证   E.轻病
37.“望色十法”中的“散”是指( )
A.面色清明   B.面色浅淡   C.面色枯槁 
D.面色疏散   E.面色润泽
38.“望色十法”中的“抟”是指( )
A.面色浊暗   B.面色深浓   C.面色枯槁  
D.面色沉隐   E.面色壅滞
39.病人面色由沉转浮,是( )
A.病由阴转阳   B.病因虚致实   C.病由重转轻  
D.病虽久而邪将解  E.病邪自里出表
40.病人面色由泽转夭,是( )
A.病趋重危   B.病从阳转阴   C.病由实转虚   
D.病邪渐聚   E.病由表入里
41.下列哪项不是阳脏人的表现( )
A.体型瘦长  B.头长  C.颈细  D.肩宽胸厚  E.体姿多前倾
42.下列哪项不是阴脏人的表现( )
A.体型矮胖  B.头圆  C.颈粗  D.肩窄胸平  E.体姿多后倾
43.下列哪项是肺实气逆的常见表现( )
A.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   B.倦卧缩足,喜加衣被  C.神倦俯卧    
D.坐而喜俯,少气懒言    E.坐而喜仰,胸胀气粗
44.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属于( )
A.饮停胸胁   B.肺虚少气   C.气血大虚 
D.脱血夺气   E.阴证、寒证、虚证
45.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属于( )
A.痹病   B.痿病   C.痫病   D.中暑   E.以上都不是
46.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属于( )
A.精血不足   B.疳积病   C.血虚受风  
D.血热或肾虚  E.先天不足
47.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按之有柔韧感或压痛者,多是( )
A.发颐  B.阳水  C.痄腮   D.阴水   E.抱头火丹
48.苦笑面容多见于( )
A.狂犬病  B.麻风病  C.破伤风   D.中风   E.小儿惊风
49.目胞浮肿常见于( )
A.水肿病    B.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C.肝胆火炽
D.肾精耗竭   E.脾胃虚衰
50.全目赤肿为( )
A.心火   B.肺火   C.脾火   D.痰饮   E.以上都不是
51.瞳孔散大多见于( )
A.水肿病    B.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C.肝胆火炽
D.肾精耗竭   E.脾胃虚衰
52.昏睡露睛,多属( )
A.水肿病    B.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C.肝胆火炽
D.肾精耗竭   E.脾胃虚衰
53.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多属( )
A.肺胀   B.水肿   C.瘿病   D.脾热   E.脑瘤
54.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为( )
A.出麻先兆   B.肾精亏耗   C.肾气不足 D.气血亏虚   E.肝胆湿热熏蒸
55.病人鼻端色青,多见于( )
A.阴寒腹痛   B.气血亏虚   C.肺脾蕴热   D.胃气已衰   E.肾虚寒水内停
56.病人鼻端晦暗枯槁,属于( )
A.阴寒腹痛   B.气血亏虚   C.肺脾蕴热 D.胃气已衰   E.肾虚寒水内停
57.口唇青紫多见于( )
A.血虚证   B.实热证  C.血瘀证  D.寒盛  E.痛极
58.唇色深红多见于( )
A.血虚证   B.实热证  C.血瘀证  D.寒盛  E.痛极
59.牙齿光燥如石,多为( )
A.胃阴已伤   B.阳明热甚,津液大伤   C.热极动风
D.肾阴枯竭,精不上荣    E.肾虚,虚火上炎
60.牙齿燥如枯骨( )
A.胃阴已伤   B.阳明热甚,津液大伤   C.热极动风
肾阴枯竭,精不上荣    E.肾虚,虚火上炎
61.咽部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疼痛,溃烂有黄白色脓点,脓汁拭之易去,为( )
A.乳蛾   B.白喉   C.喉痈   D.鹅口疮   E.口糜
62.颈前结喉处有肿块突起,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者,称为( )
A.瘿瘤   B.瘰疬   C.痰核   D.发颐    E.梅核气
63.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为( )
A.瘿瘤   B.瘰疬   C.痰核   D.发颐    E.梅核气
64.四肢抽搐多为( )
A.风痰阻络   B.肝风内动  C.气血亏虚  
D.脾胃气虚   E.以上都不是
65.下列哪项不是斑的表现( ) 
A.色深红或青紫  B.点大成片   C.平铺于皮肤D.抚之得手    E.压之不褪色
66.下列哪项不是疹的表现( )
A.色红    B.点小如粟   C.高出皮肤 D.抚之得手    E.压之不褪色
67.下列哪项不是水痘的表现( )
A.椭圆形小水疱  B.晶莹明亮   C.大小不等 D.一齐出现    E.顶满无脐
68.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者,为( )
A.痈   B.疽   C.疔   D.疖   E.丹毒
69.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晦暗,局部麻木,不热少痛者,为( )
A.痈   B.疔   C.疽   D.疖   E.丹毒
70.痰白清稀者,多属( )
A.燥痰   B.热痰   C.寒痰   D.湿痰   E.以上都不是
71.痰白量多,易咳者,多属( )
A.燥痰   B.热痰   C.寒痰   D.湿痰   E.以上都不是
72.吐不消化食物,味酸腐,多属( )
A.寒呕  B.热呕  C.伤食  D.肝胆郁热  E.以上都不是
73.望小儿指纹诊法始见于( )
A.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B.王超《水镜图诀》  C.汪宏《望诊遵经》
D.陈复正《幼幼集成》   E.林之翰《四诊抉微》
74.小儿指纹显于风关,多是( )
A.正常表现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75.小儿指纹达于气关,多是( )
A.正常表现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76.小儿指纹达于命关,多是( )
A.正常表现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77.小儿指纹透关射甲,多是( )
A.正常表现  B.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C.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D.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E.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78.小儿指纹鲜红,多属( )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疼痛、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79.小儿指纹紫红,多属( )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疼痛、惊风 
D.血络郁闭   E.脾虚,疳积
  80.滞颐是指( )
A.口流清涎量多者  B.口中时吐粘涎者  C.小儿口角流涎者   D.颈部肿大者     E.痄腮
  1.望神主要是观察病人的( )     
A.神情   B.两目   C.呼吸   D.气色   E.体态
  2.望神可以了解( )
A.五脏之气的盛衰   B.病邪的性质   C.津液的盈亏
D.疾病的预后     E.疾病的轻重
  3.神气不足的表现有( )
A.精神不振   B.形体羸瘦   C.面色晦暗 
  D.肌肉松软   E.倦怠乏力
4.病色包括以下内容 (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E.常色
  5.我国正常人的面色是( )
A.五色鲜明   B.红黄隐隐   C.明润含蓄 
 D.夏季稍黄   E.冬季稍白
  6.面色发黄的主病是( )
A.脾虚   B.寒证   C.湿证   D.血虚   E.热证
  7.面色发黑的主病是( )
A.肾虚   B.寒证   C.痛症   D.水饮   E.血瘀
  8.寒证的面色可见( )
A.面青   B.面赤   C.面黄   D.面白   E.面黑
  9.血瘀证的面色可见( )
A.面青   B.面赤   C.面黄   D.面白   E.面黑
  10.以下哪些是阳脏人的表现( )
A.体型偏于矮胖   B.体型偏于瘦长   C.颈细肩窄胸平
    D.大便多燥     E.喜热恶凉
  11.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可见于( )
A.咳喘肺胀    B.肺阴亏虚    C.水饮停于胸腹
    D.肺虚体弱    E.气血两虚
  12.病人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可见于( )
A.气血大虚    B.肺实气逆   C.脱血夺气  
D.水饮内停   E.阳虚水泛
  13.肝风内动的常见表现有( )
A.颈项强直    B.两目上视   C.口吐涎沫 
  D.四肢抽搐     E.角弓反张
  14.囟填的形成原因有( )
A.温病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脑髓有病
D.颅内水液停聚   E.先天精气亏虚
  15.下列哪项表现可提示小儿肾精亏损( )
A.头颅过大   B.头颅过小   C.颅呈方形 
  D.囟门迟闭   E.智力低下
  16.属重病的指纹表现有( )
A.指纹色鲜红    B.指纹色紫黑   C.指纹显于风关  
D.指纹达于命关   E.指纹透关射甲
1.精亏神衰而失神的表现为精神() ,两目() ,面色 (),动作() 。
2.假神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 ,() ,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3.正常面色的特点是(),() ;病色的特点是() ,() 。
4.病人面色苍白,多属() 或()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 。
5.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者,多属() ,是()、()的表现,
6.根据五轮学说,瞳仁属() ,称为() 轮;黑睛属() ,称为() 轮。
7.一般来说,凡动静姿态表现为()、()、()、(),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凡动静姿态表现为 ()、()、()、(),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8.瞳孔缩小,多为(),亦可见于();瞳孔散大,多属() 。
9.耳轮淡白,多为();耳轮干枯焦黑,多为() 。
1.( )望神是指观察人的两目、神情、气色、体态四个方面的变化。
2.( )假神与真正病情好转的区别在于:局部症状的暂时“好转”与整体病情的恶化不相符。
3.( )善色指健康无病的面色。
4.( )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5.( )面色发赤必属热证。
6.( )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者,多属于阳脏人。
7.( )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8.( )望色主要是观察病人面部皮肤的颜色变化。
9.( )耳与全身均有联系,尤其与肾、肝关系密切。
10.( )望齿与龈可了解温病病人胃津、肾液的存亡。
  1.常色   2.主色   3.客色   4.善色   5.恶色
1.神气不足与精亏神衰所致失神有何不同?
  2.邪盛神乱所致失神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何谓“神形合参”?
  4.阴脏人、阳脏人的表现和临床特点如何?
5.试述“口形六态”六种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 D  2.D 3.E 4.A 5.B 6.B   7.C
8. C 9.B   10.D 11.E  12.C  13.C 14.D  
15. D  16.A  17.B  18.E  19.E  20.A  21.B  
22. B  23.A  24.C  25.C  26.D  27.D  28.E  
29. E  30.A  31.B  32.B  33.A  34.C  35.C 
 36. D  37.D  38.E  39.E  40.A  41.D  42.D 
43.E  44.A  45.B  46.B  47.C  48.C  49.A  
50. E  51.D  52.E  53.A  54.A  55.A  56.D  
57. C  58.B  59.B  60.D  61.A  62.A  63.B  
64. B  65.D  66.E  67.D  68.A  69.C  70.C  
71. D  72.C  73.B  74.B  75.C  76.D  77.E  
78. A  79.B  80.C  
1. ABDE 2.ADE  3.ADE  4.CD   5.BC   6.AC   7.ABCDE  
8. ADE  9.AE  10.BCD  11.AC  12.AC  13.ABDE  14.ACD  15.ABCDE  16.BDE
1.萎靡,晦暗,无华,艰难
2.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3. 明润,含蓄,晦暗,暴露
4.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戴阳证
5. 形盛气虚。阳气不足,多痰多湿,痰饮,中风
7. 动者,强者,仰者,伸者;静者,弱者,俯者,屈者,
8. 肝胆火炽,中毒;肾精耗竭,
9. 气血亏虚,肾精亏耗,
1×,2√,3×,4√,5×,6×,7√,8×,9×,10√。
1.常色:即正常的、无病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2.主色:属常色范畴。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
3.客色:属常色范畴。是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4.善色:在病色时若面色尚见光明润泽称为善色。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与面,属新病、轻病、阳证,预后较好。
5.恶色:在病色时若面色尚见枯槁晦暗称为恶色。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荣润于面,属久病、重病、阴证,预后较差。
1. 答:1)神气不足是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两 目
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少气懒言。见于轻病、
或恢复期病人,亦见于体弱者。
2)精亏神衰所致失神,属于正气大伤,精气亏虚,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
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
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多见于久病虚证、重病病人。
2.答: 邪盛神乱所致失神主要表现为: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模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多见于新病实证、重病病人。
3.答:1)“神形合参”指诊病时将病人的精神意识状态和形体状况综合起来,加以
2) 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一般情况下,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
3)如久病形赢色败,则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昏迷烦躁,则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故必须神形合参。
  4.答:1)阴脏人: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大便多溏。其特点是阳较弱而阴偏旺,患病后易从阴而化寒,导致寒湿内停。
   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大便多燥。其特点是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后易从阳而化热,导致伤阴伤津。
  5.答:口张:口开而不闭,属虚证。
  口噤:口闭而难开,属实证。见于痉病、惊风、破伤风等。
  口撮:口唇紧聚,多见于新生儿脐风。
  口僻:口角向一侧歪斜,见于中风。
  口振:战栗鼓颌,口唇振摇,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口角掣动不止,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

  1.舌尖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肾   E.三焦
  2.舌中部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肾   E.三焦
3.舌根部所候的脏腑一般是( )
A.脾胃   B.肝胆   C.心肺   D.肾   E.三焦
4.下列不属于望舌苔的是( )
A.腐腻     B.有根无根    C.老嫩   
D.黄或灰黑   E.剥落偏全
5.可使舌苔染白的食物、药物是( )                
A.蛋黄   B.橘子   C.牛乳   D.吸烟   E.核黄素
  6.下列哪种食物会使舌苔变黄( )
A.牛乳   B.橘子   C.橄榄   D.咖啡   E.杏仁
  7.对正常舌象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舌体柔软   B.舌体活动自如   C.舌淡嫩少苔   D.舌色淡红
  8.不属于正常舌质表现的是( )
A.淡红鲜明   B.滋润光泽   C.活动自如   
D.舌体柔软   E.舌体胖大
  9.属于舌象生理变异的是( )
A.光线影响   B.年龄因素   C.染苔  
D.喝牛奶    E.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
  10.下列哪项不会见到淡白舌( )
A.大失血后  B.阳虚  C.阴虚  D.气虚   E.气血两亏
  11.淡白舌可见于( )
A.阴虚火旺证   B.肝阳上亢证   C.阳虚水湿内停
    D.外感表热证   E.外感表寒证
  12.外感热病,邪热深入营血,多见( )
A.淡舌   B.红舌   C.绛舌   D.青舌   E.紫舌
  13.舌红绛,苔少而干,多见于( )
A.寒邪直中   B.痰饮内停   C.湿热困脾 
D.营血热盛   E.瘀血内停
  14.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
A.舌红绛苔薄白   B.舌红绛苔黄腻   C.舌红绛粉白苔
    D.舌红绛无苔    E.舌红绛黑滑苔
  15.紫舌最常见于( )
A.湿困   B.血瘀   C.痰阻   D.津亏   E.中毒
  16.舌色青多见于( )
A.阳虚气不化津   B.气血不足   C.寒凝血瘀
    D.营血热盛     E.痰湿中阻
  17.舌边青,口燥而但欲漱水不欲咽,提示( )
A.寒湿困脾   B.寒邪直中肝肾   C.阳郁不宣
    D.内有瘀血   E.以上都不是
  18.舌尖生芒刺多为( )  
A.心火亢盛   B.胃肠热盛     C.胃阴不足  
D.肝胆热盛   E.以上都不是
  19.观察舌体的荣枯,可以判断( )
A.属阴属阳   B.属表属里     C.属寒属热   
D.属吉属凶   E.以上都不是
20.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多见于( )
A.血虚不润   B.热盛伤津   C.阴虚  D.阳虚  E.气虚
  21.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
A.热入心包   B.高热伤津   C.风痰阻络  
D.寒凝筋脉   E.中风或中风先兆
  22.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痿软的主病( )
A.邪热伤阴   B.阴虚火旺   C.内伤久病   
D.气血虚衰   E.风痰阻络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短缩的主病( )
A.寒凝筋脉   B.气血虚衰   C.阴亏已极  
D.热盛伤津   E.风痰阻络
  24.舌体歪斜多见于( )
A.气血虚衰   B.肝风夹痰   C.肝阳化风  
D.热甚动风   E.寒凝筋脉
  25.下列哪项不属舌的动态异常( )
A.歪斜   B.点刺   C.吐弄   D.短缩   E.强硬
26.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多见于( )
A.风热表证   B.气血不足   C.阴虚内热 
D.脾胃虚弱   E.以上都不是
  27.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多见于( )
A.气滞   B.血瘀   C.寒凝   D.热极   E.痰阻
  28.热盛伤津,气血壅滞的常见舌象是( )
A.舌绛紫而干  B.舌红绛   C.舌青紫  
D.舌淡红   E.舌红而燥
  29.观察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了解( )
A.邪正的盛衰  B.津液的存亡  C.湿浊的消长
    D.胃气的有无   E.津液的输布
  30.邪气渐盛的舌苔变化是( )
A.舌苔由薄变厚   B.舌苔由厚变薄   C.舌苔由润变燥
    D.舌苔由多变少   E.舌苔骤然退去
  31.热渐盛而津渐伤的舌象是( )
A.舌苔由白转黄   B.舌苔由厚变薄   C.舌苔由润变燥
    D.舌光无苔     E.舌苔黑而燥裂
  32.滑苔多见于( )
A.气滞   B.血瘀   C.阳虚   D.痰湿   E.实热
  33.燥苔多见于( )
A.气血两亏   B.湿热蕴结   C.津液不足  
D.外感风寒   E.胃肠食滞
  34.苔薄白一般不见于( )
A.正常人    B.风寒犯肺   C.里邪不甚 
D.痰浊内阻   E.以上都不是
  35.厚苔一般不见于( )
A.痰浊内阻   B.胃肠食滞   C.邪盛入里   
D.外感风寒   E.以上都不是
  36.下列不属于望苔质的是( )
A.厚苔   B.滑苔   C.腻苔   D.白苔   E.剥苔
  37.下列属于望苔质的是( )
A.青紫   B.裂纹   C.老嫩   D.剥脱   E.点刺
  38.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不易刮去,苔上罩一层白色或透明的稠厚粘液,称为( )
A.粘腻苔   B.垢腻苔   C.滑腻苔   D.滑苔   E.脓腐苔
  39.苔腻而垢浊,称为( )
A.垢腻苔   B.粘腻苔   C.滑腻苔   D.滑苔   E.脓腐苔
  40.下列哪项不属于腻苔的特征( )
A.苔质疏松浮浅   B.苔质颗粒细腻致密  C.中间厚边周薄  
D.融合成片     E.紧贴舌面,揩之不去
  41.下列哪项不属于腐苔的特征( )
A.苔质颗粒粗大   B.舌苔根底松浮    C.舌罩稠厚粘苔
    D.如豆腐渣堆铺   E.揩之易脱
42.舌上有糜点如饭粒,揩之即去,旋即复生,揩去处舌面光剥无苔,称为( )
A.垢腻苔   B.粘腻苔   C.霉苔   D.脓腐苔   E.腐苔
 43.下列哪项不会出现腻苔( )
A.湿浊   B.阴虚   C.痰饮   D.食积   E.顽痰
  44.下列哪项不会出现霉苔( )
A.气阴两虚   B.热盛津亏   C.湿热秽浊泛滥
    D.重危病人   E.小儿营养不良
  45.下列哪项不会出现滑苔( )
A.脾阳不振   B.痰饮恋肺   C.寒湿内生   
D.蓄水证    E.气滞血瘀
  46.湿浊上泛而胃气衰败,多见哪种舌象( )
A.苔薄白而干   B.苔厚白而滑   C.苔厚白而干
    D.苔白如积粉   E.苔白而腐
  47.镜面舌的形成机理是( )
A.热甚伤津   B.水湿上泛   C.热入营血
D.胃肠热结   E.胃无生发之气
48.花剥苔一般提示( )
A.胃气阴两伤   B.湿遏热邪   C.脾虚伤食   
D.胃肠有热    E.痰浊未化
  49.下列哪项是正气渐衰的表现( )
A.舌苔从全到剥落   B.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苔  
C.未剥落处有腻苔   D.舌苔剥落部位时时移动   E.以上都不是
  50.下列哪项是胃气渐复的表现( )
A.舌苔剥落后复生薄白苔   B.舌苔剥落部位时时移动    
C.未剥落处有滑苔   D.舌苔从全到剥落    E.以上都不是
  51.舌苔薄白而润不见于下列哪项( )
A.阴虚津伤   B.正常舌象   C.表证初起   
D.阳虚内寒   E.瘀血内停
  52.积粉苔多见于( )
A.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B.燥热伤津   C.痰饮内停
    D.湿浊中阻,津气不化   E.外感寒湿
  53.舌苔白厚腻而干多见于( )
A.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B.燥热伤津   C.痰饮内停
    D.湿浊中阻,津气不化   E.外感寒湿
  54.黄腻苔多见于( )
A.寒湿内结   B.湿热蕴结   C.燥热伤津   
D.痰饮阻滞   E.暑热偏盛
  55.黄燥苔常见于( )
A.虚热证    B.湿热证    C.实热证   
D.假热证    E.表热证
  56.下列哪项不是黄厚腻苔的主病( )
A.湿热蕴结   B.痰浊化热   C.寒湿内结   
D.食积化热   E.痰热交阻
  57.察舌苔有根无根,主要可了解( )
A.脏腑虚实   B.津液存亡   C.气血盈亏   
D.胃气有无   E.邪气盛衰
  58.舌淡苔黑滑者,多属( )
A.痰火内蕴   B.阴虚火旺   C.热盛伤津   
D.阳虚寒盛   E.湿热郁蒸
  59.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者,提示( )
A.气血两虚   B.津枯血燥   C.阴虚内热   
D.气虚夹湿   E.热极津枯
60.舌苔有根无根,主要提示( )
A.气血盈亏   B.津液存亡   C.脏腑虚实   
D.邪气盛衰   E.胃气有无
  61.舌质红,苔黄厚而干,多见于( )
A.里热津伤   B.阴虚火旺   C.邪热极盛   
D.湿热内蕴   E.外感风热初起
  62.气营两燔的舌象表现为( )
A.红绛舌,薄白苔   B.红绛舌,黄白苔   C.红瘦舌,黑苔
    D.红舌,苍老滑苔   E.淡白舌,黄裂苔
  63.阳虚寒湿,痰饮内停不能见到( )
A.白腻灰黑苔   B.舌苔滑润   C.舌质淡白胖嫩
    D.舌红苔白滑   E.舌淡苔黄
  64.气虚证多见哪种舌象( )
A.舌淡红苔薄白  B.舌淡瘦苔白腻  C.舌淡胖苔水滑
    D.舌淡苔薄白   E.舌紫暗苔少
  65.下列哪项属于危重舌象( )
A.歪斜舌    B.裂纹舌    C.胖嫩舌   
D.紫暗舌    E.镜面舌
  66.病人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到( )
A.红绛舌,黄燥苔   B.红瘦舌,薄白苔   C.绛舌,黄白苔
    D.红舌,苍老滑苔   E.淡白舌,黄裂苔
  67.与舌苔变化有关的是( )
A.丝状乳头  B.蕈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舌下络脉
  68.与舌质变化有关的是( )
A.丝状乳头  B.蕈状乳头  C.轮廓乳头  
D.叶状乳头  E.舌下络脉
69.热入营分,气分有湿多见( )
A.舌红绛,苔黄燥  B.舌红绛,苔黄腻   C.舌红绛,苔白滑   
D.舌红绛,少苔   E.舌红绛,苔黄白
  70.热入营血,营阴被耗多见( )
A.舌红绛,苔黄燥  B.舌红绛,苔黄腻   C.舌红绛,苔白滑   
D.舌红绛,少苔   E.舌红绛,苔黄白
  71.判断气血盛衰的主要依据是( )
A.舌体的颜色   B.舌苔的厚薄   C.舌体的动态    
D.舌苔的颜色   E.舌下络脉
  72.区别病邪性质的主要依据是( )
A.舌体的颜色   B.舌苔的厚薄   C.舌体的动态    
D.舌苔的颜色   E.舌下络脉
  73.病人舌苔厚腻骤然消退,属于( )
A.正气渐复病好转   B.热势加重津液伤   C.正不胜邪胃气绝   
D.邪气由表入里    E.病情由虚转实
  74.病人舌苔厚腻逐渐消退,属于( )
A.正气渐复病好转   B.热势加重津液伤  C.正不胜邪胃气绝  
D.邪气由表入里    E.病情由虚转实
75.病人舌苔由薄转厚属于( )
A.正气渐复病好转   B.热势加重津液伤  C.正不胜邪胃气绝  
D.邪气由表入里    E.病情由虚转实
  76.温病秽浊与热毒内结可见( )
A.苔白而湿润  B.薄白苔  C.积粉苔  D.苔白糙裂  E.白腻苔
  77.温病化热,津液暴伤可见( )
A.苔白而湿润  B.薄白苔  C.积粉苔  D.苔白糙裂  E.白腻苔
  78.黄厚燥苔多见于( )
A.里热证   B.寒湿证   C.表寒证  D.虚寒证   E.阴虚证
  79.苔少无津多见于( )
A.里热证   B.寒湿证   C.表寒证  D.虚寒证   E.阴虚证
  80.白厚腻苔多见于( )
A.里热证   B.寒湿证   C.表寒证  D.虚寒证   E.阴虚证
  81.阴虚火旺证的舌象多表现为( )
A.舌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   E.舌红绛少苔
  82.里实热证的舌象多表现为( )
A.舌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   E.舌红绛少苔
  83.湿热证的舌象多表现为( )
A.舌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润   C.舌红苔黄腻   
D.舌淡红苔薄   E.舌红绛少苔
  84.阴虚火旺,里热炽盛,其舌象表现是( )
A.红瘦舌,黑苔   B.绛舌,薄白苔   C.绛舌,黄白苔    
D.淡舌,黄裂苔   E.红舌,白滑苔
  85.素体阴虚,复感风寒,其舌象表现是( )
A.红瘦舌,黑苔   B.绛舌,薄白苔   C.绛舌,黄白苔    
D.淡舌,黄裂苔   E.红舌,白滑苔
  86.气营两燔,其舌象表现是( )
A.红瘦舌,黑苔   B.绛舌,薄白苔   C.绛舌,黄白苔    
D.淡舌,黄裂苔   E.红舌,白滑苔
1.灰黑苔多出现于( )
A.里证   B.热极   C.寒极   D.表证   E.瘀血
A.孕妇   B.正常老年人   C.重危病人   
D.正常幼儿   E.小儿营养不良
3.舌红绛苔白滑腻可见于( )
A.苔示真寒,舌示假热   B.营分有热,气分有湿  
C.阳热内盛,复受寒湿    D.舌示真热,苔为假寒  
E.阴虚火旺,痰浊食积
4.下列属于危重舌象的有( )
A.镜面舌  B.干荔舌  C.瘦薄无苔舌  D.青紫舌  E.赭黑舌
5.望舌诊病的原理是( )
A.脏腑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   
B.舌为心之苗,气血疾病通过心反映于舌    
C.舌为脾之外候,舌苔由胃气熏蒸而成    
D.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以养舌    
E.肺系上达咽喉,其气上充于舌
6.一般情况下,淡白舌主( )
A.气虚   B.血虚   C.阳虚   D.阴虚   E.寒证
7.望舌时应该注意( )
A.光线   B.伸舌姿势   C.伸舌时间   
D.染舌   E.年龄与体质
8.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舌象的生理变异( )
A.年龄   B.体质   C.性别   D.气候   E.情志
9.正常人的舌象也可见有( )
A.黑苔   B.齿痕舌  C.肿胀舌  D.裂纹舌  E.地图舌
10.望舌体可包括哪些内容( )
A.舌质红绛还是淡白   B.痿软还是强硬   C.荣还是枯  
D.有根还是无根    E.湿润还是干燥
11.淡红舌多出现在( )
A.正常无病的人    B.外感病初起时   C.内伤病未伤及气血    
D.阴血未伤只损津气   E.气血运行不畅
12.绛舌常见于( )
A.热入营分   B.气分热盛   C.阴虚火旺   
D.气滞血瘀   E.外感表热
13.舌红绛少苔可见于( )
A.热病后期阴虚   B.气分邪热炽盛   C.吐泻伤津耗阴   
D.痰浊热邪内蕴   E.久病阴虚火旺
14.青紫舌的成因有( )
A.寒盛气血不畅   B.热毒炽盛入营血   C.肺气闭塞失宣   
D.肝郁气血不畅   E.跌仆损伤血络
15.舌淡紫多见于( )
A.阳虚阴盛   B.气血不畅   C.水湿内阻   
D.寒凝血瘀   E.气血不足
16.观察舌苔的厚薄,可以了解( )
A.病邪的性质   B.邪正的盛衰   C.阴阳的盛衰   
D.病情的进退   E.病位的深浅
17.舌苔由润转燥,可见于( )
A.邪从火化,耗伤津液   B.热势加重,耗损津液  
C.湿阻阳气,气不化津    D.热入营血,津液耗伤   
E.燥邪外袭,肺津受损
18.裂纹舌可见于( )
A.正常人    B.热盛伤津   C.气血不足   
D.阴虚火旺   E.血瘀
19.舌苔润泽可见于下列哪项( )
A.风寒表证   B.凉燥证   C.湿证初起   
D.瘀血证    E.阳虚证
20.短缩舌的临床意义有( )
A.肝风内动   B.寒凝筋脉   C.气血虚衰   
D.热病伤津   E.风痰阻络
21.强硬舌的临床意义有( )
A.气机阻滞   B.热入心包   C.肝风夹痰   
D.高热伤津   E.风痰阻络
22.观察舌苔有无、消长及剥落变化,可提示( )
A.邪正盛衰   B.病情预后   C.病性寒热   
D.胃气存亡   E.胃阴盈亏
23.燥苔可见于( )
A.热盛伤津   B.阴血不足   C.津失输布   
D.燥邪伤津   E.气血两虚
24.里热证可见到的舌苔有( )
A.黑苔   B.灰苔   C.黄腻苔   D.黄燥苔   E.黄苔
25.黄腻苔的临床意义有( )
A.食积热腐   B.湿热蕴结   C.痰饮化热   
D.热入营血   E.外感风寒
 1.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
 2.舌为 之苗,又为 之外候,而舌苔乃 之所熏蒸。
3.舌上有出血点,在外感病多为 ,行将吐血、发斑;在内伤病往往是 。
 4.常见的病理舌态有舌体    、  、  、  、  、   等异常变化。
5.舌诊以望诊为主,还可结合 、 和 等方法进行全面观察。
 6.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 。
7.揩刮舌法可用于鉴别 以及 。
 8.小儿舌象多 ;老年人舌象多 。
 9.舌诊的临床意义有 , , 和 。
 10.辨别胃气的存亡,主要依据舌苔 。察舌的神气,尤以舌色 为辨别要点。
 1.( )望舌时应让患者尽量用力伸舌于口外,使舌体充分暴露。
 2.( )观察舌象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3.( )一年中夏季的舌苔稍厚微黄。
 4.( )淡舌也称为枯白舌。
 5.( )舌体和舌苔的润燥与体内津液的多少有关。
 6.( )病变时舌苔是由病邪之气上熏而成。
 7.( )白苔主表证、寒证,有时也见于热证。
 8.( )荣舌就是嫩舌。
 9.( )观察舌下络脉可以判断有无血瘀,但难以判断气血盛衰。
 10.( )正常人舌下络脉的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五分之三。
1.荣枯舌  2.嫩舌  3.腻苔  4.腐苔  5.镜面舌
1.试述红绛舌的临床意义。
2.青紫舌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如何?
  3.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何?    4.举例说明白厚苔常见哪四种类型?各有何临床意义?
1、《敖氏伤寒金镜录》
3、邪热迫血妄行,内脏出血的征兆
4、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吐弄,短缩
7、舌苔有根无根,是否染苔
8、舌质淡嫩,舌苔少或剥;舌质较暗红或紫暗
9、判断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分析病位与病势,估计病情预后
10、有根与无根,是否“红活”
1.×,2√,3√,4×,5√,6×,7√,8×,9×,10√。
  1.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荣舌提示正气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主病吉。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枯舌提示正气已衰,病情较重,预后不良,主病凶。
  2.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者为嫩舌。嫩舌多见于虚证。
  3.凡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者,称为腻苔。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
  4.凡苔质颗粒粗大而根底松浮,如豆腐渣堆铺于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脱,舌底光滑者,称为腐苔。腐苔乃胃气衰败,湿浊上泛之证。
5.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称为镜面舌,多见于重病阶段。镜面舌,舌色红绛为胃气、胃阴枯涸。舌色白光白如镜,毫无血色,主营血大亏,阳气将绝。
1.答: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绛舌比红舌热深。
成因: 1)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
2)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
3)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
2.答:1)临床意义:气血运行不畅。
      2)机理:( 1)阴寒内盛,气血不畅,血脉瘀滞;
(2)热毒炽盛,深入营血,营阴受灼,气血不畅;
3.答:1)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
    2)舌苔由厚渐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
    3)舌苔的厚薄转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
如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厚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薄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 答:白厚苔常见类型有:1)白厚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食积内停;
             2)白厚腻干苔多见于湿浊中阻,津不上承;
             3)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多见于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4)苔白而燥裂,扪之粗糙多见于燥热伤津。

学习强国知识专项答题及答案,内容完整题库,供学习考试下载


PAGE1 / NUMPAGES636 2022年学习强国知识完整版题库(2235题) 1923年初,美国记者奥斯汀利用华商资本在上海外滩开设“____”,呼号为ECO,1月24日正式播音,播送音乐和新闻,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A、中国无线电公司 B、奥斯汀无线电公司 C、上海广播电台 D、中国广播电台 【答案】A “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的礼赞,体现了____的唯物史观哲理。(出题:中公教育) A、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历史规律是人民的主观意志的集中体现 【答案】A 公民没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义务。____(出题: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尧时洪水泛滥,____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 A、舜 B、禹 C、鲧 【答案】C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受到____的启发,发明了活动电影机。(出题:科技部引智司) A、打字机 B、电视机 C、缝纫机 D、电唱机 【答案】C 1896年,游泳被列为第一届奥运会比赛项目时____泳姿。(出题: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A、不区分 B、区分 【答案】A 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____在上海成立。推荐:浙江学习平台(出题: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共宁波市委统战部) A、中国通商银行 B、四明银行 C、中国银行 D、浙江兴业银行 【答案】A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清廷诏令全国各省在省城旧书院的基础上设大学堂。次年,广西巡抚丁振锋将桂林体用学堂改设为____,分正、备两斋,这是广西最早的大学。(出题:南宁市委宣传部推荐:广西学习平台) A、广西师范学校 B、桂林师范学堂 C、桂林大学堂 D、广西大学堂 【答案】D 1906年,____研制成一架名为“双14”的飞机,同年进行了试飞,成为在欧洲驾驶动力飞机飞行的第一人。 A、威尔.伯莱特 B、奥维尔.莱特 C、杜蒙特 【答案】C 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威尔姆首先在铝中加入少许____和微量的____ A、铜镁 B、铁铜 C、镁金 D、镁铁 【答案】A 1907年6月,“春柳社“公演了一部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大型剧目____,该剧被欧阳予倩称之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出题:中央戏剧学院 A、《雷雨》 B、《黑奴吁天录》 C、《茶花女》 D、《迦茵小传》 【答案】B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____,这是我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越岭铁路隧道。(出题: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八达岭隧道 B、狮球岭隧道 C、武胜关隧道 D、秦岭隧道 【答案】A 1919年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出题: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推荐:陕西学习平台)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答案】C 1920年秋到1921年春,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____,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以不同名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出题:中共长沙市党委党史研究室推荐:湖南学习平台) A、太原 B、长沙 C、厦门 D、天津 【答案】B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____、____召开。(出题: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推荐:陕西学习平) A、上海嘉兴 B、上海天津 C、北京上海 D、北京广州 【答案】A 1923年初,美国记者奧斯汀利用华商资本在上海外滩开设____呼号为ECO A、中国无线电公司 B、奥斯汀无线电公司 C、上海广播电台 D、中国广播电台 【答案】A 1928年,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举行的大会明确地将全天空划分为____个星座区域。 A、12 B、30 C、66 D、88 【答案】D 1931年夏,毛泽东写下了“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词句,描写的是____的战斗场面。(出题:福建学习平台) A、反第一次大“围剿” B、反第二次大“围剿” C、反第三次大“围剿” 【答案】B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____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出题: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推荐:陕西学习平台) A、八七会议 B、洛川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十二月会议 【答案】C 1936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____。(出题:

1.人类发现并使用矿物质药的时间大约是(A)。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母系社会 E奴隶社会前期

2.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 D)。

A按摩 B武术 C体操 D导引 E气功

3.“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出自( C)。

A《老子》 B《左传》 C《墨子》 D《周易》 E《周礼》

4.远古时期治疗方法(E )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关。

A止血法 B按摩 C导引 D针刺 E热熨法

1.《皇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用“导引按跷”的方法,可见当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了。

2.中国最古老的医疗用具是砭石。

3.早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

4.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针法是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疼痛;灸法是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6. 火的使用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7.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河罗之鱼……食之已痈”。

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的医疗工具,可以用来刺病和排脓放血。

针法: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灸法: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

1.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

答: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

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④为某些原始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D)载“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A《老子》 B《庄子》 C《礼记》 D《周易》 E《周礼》

2. “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科题库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