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晚期会导致瘫痪吗?

西安市民老赵今年64岁,8年前发现自己的左侧肢体有时候会没有劲,由于影响不大,他并没有很在意,但之后症状发展越来越严重,身体没劲逐渐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年后被确诊为,随后开始了服药治疗。

“帕金森病需要多次复诊,每次看到很,有些人四肢不停地颤抖,有些人挪动着小碎步,有些人目光呆滞,有些人甚至坐着轮被家属推进来的。当时我在想,这会不会就是几年后的我?”老赵说。

“他的症状每年都在加重,之前不严重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吃饭、睡觉,到了后期吃饭也开始需要人帮忙,抖动僵硬特别严重,运动特别迟缓,走路特别费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打掉碗。睡觉翻身、上厕所也要在我的帮助下完成。我也老了,照顾起来很费劲,但没办法啊。”老赵的妻子说。

很多病人担心自己何时会瘫痪,自己得了,其实帕金森病的病程可以分为五期,一期为单侧手抖、脚抖或有僵硬感,走路不如平时利索;二期为双手抖甚至全身抖,僵直加重,扣纽扣、拿筷子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平衡感差;三期为抬腿困难,走路小碎步、易跌倒、吃饭端不稳碗,夜里翻身、洗澡等日常活动需要家人帮助;四期为不自觉流口水、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言语不清,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的护理;五期为患者基本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部分患者长期瘫痪卧床,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

帕金森病的早期药物治疗的,但药物治疗有3-5年的“蜜月期”,随着病情发展,药物疗效会逐渐降低、副作用增大,每次吃药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症状起伏波动,时好时坏,比如“异动症”和“开关现象”等,后期可以通过评估,采用手术治疗或者,从而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让帕金森患者最大的接近于正常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说起疼痛,大家都比较熟悉,膝盖撞到桌角后短暂强烈的疼痛,熬夜、饮酒后隐隐的头痛,久坐电脑前颈椎痛、腰痛、腿痛,很多人经历过,熟悉并且十分讨厌这种感觉。

但很多人不知道,疼痛也是帕金森患者常面临的问题。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贯穿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整个病程,甚至部分患者会以疼痛起病,并且这类疼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越发严重,渗透到帕金森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对病情治疗有影响。

不仅“抖僵慢”,帕金森患者面临着众多疼痛问题!

除了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外,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得病前,或得病之后都会出现身体不同部位不明原因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可以是颈肩痛、头痛、腰痛、肢体疼痛,最常见的是手臂或腿的疼痛,是影响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甚至超过了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对患者的影响。

目前认为,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问题、身体僵硬(肌肉强直)和姿势异常,使得肌肉和关节产生不适,包括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以及久坐不能疼痛等。

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疼痛,早晨和夜间最易发生肌肉骨骼性疼痛,通常来源于患者姿势异常、肌肉僵直、震颤和运动不能导致的。

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痉挛性疼痛及关节痛,疼痛性质主要以酸痛为主。肌肉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背部、颈部及小的肌肉;关节疼痛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例如冻结肩可能为肌肉持续收缩导致乳酸累积而引起疼痛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关节疼痛常被误诊为关节炎,从而延误治疗。

2、肌张力障碍相关性疼痛

肌肉强直性疼痛同时伴有肌肉收缩或者局部姿势异常、持续扭转运动,可发生于四肢、咽部及面部肌肉组织,通常发生在药物的“关期”(即没有药效的时候),活动后可缓解,其与多巴胺诱导的运动症状波动有明显相关性。

疼痛呈沿神经根分布区域的尖锐性疼痛,主要表现为四肢放电样疼痛,也可表现为手指及脚趾的麻木和刺痛,疼痛区域不仅局限于神经分布区域,且疼痛不能通过内部病变或肌肉骨骼病变、肌张力障碍和僵硬等帕金森病症状来解释。根性疼痛可能与姿势异常、肌张力障碍及脊神经受压等多种因素相关。

表现为难以描述的、不固定的疼痛,包括皮肤浅表的针刺感、烧灼感,也可表现为身体内部的不适感及自主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通常发生在夜间,患者表现为坐立不安、必须保持腿部活动,严重时可影响睡眠。静坐不能所致的疼痛更像是一种不适感,容易与不宁腿综合征混淆,并且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一部分帕金森患者会产生一种主观感受,即不能长时间静坐或保持某种姿势,时间久了会产生疼痛感,需要通过反复行走来改善。

研究发现,高达85%的患者出现过疼痛症状(42%为剧烈疼痛),其中骨骼肌肉疼痛的发生率高达66%,其次是神经根性疼痛。并且只有少数患者单纯存在一种类型疼痛,大部分患者均出现过至少两种疼痛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出现过4种类型的疼痛,由此可见疼痛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患者的疼痛都与帕金森病有关,如果是老年帕金森病人,出现腿疼,而下肢并无明显的肌强直症状,需要检查下肢的直腿抬高试验,是否由椎间盘突出所致,需要针对性处理;如发生在夜间,要注意可能由不宁腿周期性腿动、夜间僵直所致:此外,如果肌强直症状不明显,尚需注意疼痛是否由骨质疏松、焦虑抑引起。

如何缓解帕金森病疼痛?4个方面入手,治疗需综合处理!

帕金病疼痛症状复杂,我们制服它的“武器”主要有帕金森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同时辅以康复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对早期帕金森患者的疼痛疗效较好,对经药物治疗不能很好的改善症状者或出现药物并发症的中晚期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手术)是一种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开展的神经外科手术方法,丘脑底核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自建院起,就开展DBS植入手术,尤其是自2020年引进手术机器人后,更是在原有DBS可调、可逆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不适,进一步提高靶点植入精准度,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精准管理帕金森的关键方法,已有大量临床医学证据显示,DBS除了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从而改善疼痛症状,亦可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陷入“身心困境”。

除此之外,坚持功能康复锻炼也同样重要, 慢走、拉伸训练等康复锻炼,可以使10%左右的患者在腰痛、腿痛、肩痛方面的症状获得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往往需要持续进行,很多患者在坚持康复训练4~6个月以上才能体会到疼痛改善的效果。因此,日常生活中能自己做到的要尽量自己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也应努力减少他人的辅助,要注意预防跌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属要多一些心里辅导,鼓励和安慰,督促患者服药和活动,适度辅助患者日常生活。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 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60岁以后,隐匿起病,缓慢发展。帕金森病并非单因素所致,而是多因素交互作用下发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也会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嗅觉障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和抑郁等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在疾病的前几年可以继续工作,但数年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至疾病晚期,由于全身僵硬、活动困难,终至不能起床,最后常死于肺炎等各种并发症。帕金森病人在肌肉控制,身体协调,平衡感方面比起一般人来自主性来得低,所以站立坐卧就格外困难,另外,帕金森病引起走路步幅过小,无法迈开脚步,因此容易跌倒。

  帕金森病影响了很多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也因此担负了很大的压力。在长期应对帕金森病的过程种,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逐渐失去信心,会进而出现抑郁,愧疚,沮丧等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的治疗也失去信心。其实,帕金森没有想象中这么可怕,合理安全的应对方法可以使帕金森病的症状基本消失,以此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水平,恢复自信。

  一期:仅单侧病变,单侧手抖、脚抖或有僵硬感,走路不如平时利索,拿东西不稳;

  二期:双侧轻度病变,由单侧病变发展到双侧,双手抖,甚至全身抖,僵直加重,扣纽扣、拿筷子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平衡感差;

  三期:双侧病变伴早期平衡障碍。抬腿困难,走路小碎步、易跌倒。吃饭端不稳碗,夜翻身、洗澡等日常活动需要家人帮助;

  四期:严重病变,常不自觉地流口水,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言语不清,表情呆板,脸上无表情,运动艰难,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的护理;

  五期:患者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患者只有长期卧床,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现在医学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何正确认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将有利于两种医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世界影响深远,现今西方国家已承认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设立发牌制度和考试制度,说明祖国中医药学对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在定颤散风汤问世前,中医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而在近些年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上有较好的作用,定颤散风汤展现了中医药千年历史的风采,在治疗帕金森病上体现了定颤散风汤的特色和优势。获得了一些帕金森病患者的信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得帕金森的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