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抑郁北京有名的青少年心理医生有哪些?急!!百度友人解答下

儿子初三,最近几个月发现心理异常,不跟任何人沟通,冷漠。本身患有甲减,感觉有抑郁的症状,觉得父母带他去医院是在折磨他,仇视父母。请大家靠谱的心理科医生,感谢。

上海每个区有免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可以把具体症状和那边的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必要去医院

及时干预一下吧 我感觉我家小学有时也有点奇怪 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了

儿子初三,最近几个月发现心理异常,不跟任何人沟通,冷漠。本身患有甲减,感觉有抑郁的症状,觉得父母带他去医院是在折磨他,仇视父母。请大家靠谱的心理科医生,感谢。

甲减的话先要控制躯体疾病

omg……是不是你们逼太紧了啊?太可怜了啊……唉……公众号最近刚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鸡娃很容易把娃鸡到心理科去看病了。我身边一对母子双双进了600号看病。才小学。就是鸡娃给鸡到妈妈天抽儿子嘴巴子,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儿子也很厌学痛恨学习。

棍棒底下出孝子,没什么是一顿打不能解决的。肯定小时候打得不多,长大了自我为中心。就和哈士奇把自己当首领一样。

刘文敬,周一到周六,在精神卫生中心分院都有
程文红主任比较难挂号,要秒的

甲减本来就容易导致抑郁。先把甲减治疗下

同意,说不定甲减治好了,抑郁也好了,不一定是精神上的。

免费不灵的,要找心理医生,600-1000/小时。

上海每个区有免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的,可以把具体症状和那边的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有没有必要去医院

请问这个信息哪里可以看?我想联系下松江区的

免费不灵的,要找心理医生,600-1000/小时。

哪里可以找到心理医生?三甲医院吗?还是个人工作室那种靠谱?

请问这个信息哪里可以看?我想联系下松江区的

打电话过去就可以了,可以电话咨询,也可以预约时间和老师当面沟通

儿子初三,最近几个月发现心理异常,不跟任何人沟通,冷漠。本身患有甲减,感觉有抑郁的症状,觉得父母带他去医院是在折磨他,仇视父母。请大家靠谱的心理科医生,感谢。

这个也是预约不到的,有什么办法能预约到吗

家长不能病急乱投医,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问题,青春期孩子,家长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则让孩子吃药是本末倒置,并不能解决问题。

家长不能病急乱投医,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问题,青春期孩子,家长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则让孩子吃药是本末倒置,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们是我亲戚,所有人都看出来父母的问题,就他们自己没看到。我不好说他们哪里不好哪里不对,他们不听的还会敌视我,我作为旁观者感觉是父母的问题,可我不好说,就想找个好一点心理医生引导我亲戚。儿子都抑郁症了,不想着帮他找医生她还开心的和小姐妹出去玩!

同样的,亲戚家孩子,初二,严重抑郁+强迫症,最近有自残倾向了,家里开始重视了但是发现好的医生很难,去上精卫,医生都不听患者诉病情的,给套检查(几十道题目)做下就开药,药物副作用大,导致有窒息感,胡思乱想……
心理问题真的好痛苦,亲戚现在真的,看起来好难

  昨天我去看过心理医生了
  第一个医生是学生会心理咨询处的硕士,因为之前打三个医生电话预约,都没有时间(我们这里需要预约).他听说情况后立刻把我转到医院心理科的医学博士那里,然后说我需要住1个月院观察,因为我的情况很严重,而且是一个人住,要我立刻去医院,不然就要报警.把我吓死了.
  后来去了医院的医学博士那里,那个女医生觉得我求生意志很强,不需要住院观察,她觉得我外在压力太大,和我约每星期谈1-2次话.
  本来这几天我情绪已经平和多了,也愿意去学校工作室,和同学聊天.今天还去家庭医生那里包扎了伤口.但是下午和朋友发生不愉快,这个朋友本来一直陪我看医生,但她今天指责我,说我让大家都不高兴.我一下子气昏了,回家拆掉绷带,又割了几次手.
  我一再说过,我不想死,但是今天朋友的指责让我觉得或许死了别人会开心点.而且我也不想去见医生,昨天的男医生一会说要强制入院,一会说要报警,把我搞地跟神经病一样,想到就害怕.如果我的心理医生知道我又自残了,也许会让我住院的.我不想住院,我还有作品没有完成,如果因为心理问题住院了,我教授会怎么想呢,也许会直接把我退学.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很多家长提问:孩子抑郁了,是否都要吃药和休学?总不至于每个人都一样吧,另外,怎么区分什么情况下该吃药,什么情况该心理治疗呢?

抑郁青少年群体是否吃药和休学,这里从读书能力角度给出一个简单的建议:观察对方的抑郁状态,焦虑成分还是阻滞成分居多。大多数抑郁群体都具备这两大特征,容易辨认,国内某些一线精神医学专家会直接使用焦虑/阻滞性抑郁这两个词,进行药物使用区分。这两个词不在诊断标准中,为了便于讲述,本文也用这两个词。DSM-5中有伴焦虑痛苦和伴忧郁特征的标注,有一定的相似对应之处。

有非常明显的生活事件引发,长期处于压力刺激疲劳的状态,当事人感到非常烦心,却无力解决,多种复杂消极情绪,焦虑郁闷沮丧懊恼愤怒等同时存在。以及长期失眠,这种失眠是睡前对于消极事件的反复思考导致。由于失眠的缘故,思维、记忆、精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然可以读书。当事人具备运动能力,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由于当事人知道是生活事件引发,往往拒绝吃药和休学,愿意求助心理辅导,希望尽快去除压力事件。

一阵阵波浪式的难受痛苦,与想起生活事件(失去亲人、财产、工作、学业…...)相关。当注意力转移到快乐事件的时候,会开心起来,想起压力事件的时候,又会转回到消极状态。当压力增加到难以忍受,极度焦虑痛苦绝望,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压力消失,焦虑痛苦和自杀的想法也随之消失。这么看来,焦虑性抑郁,实质上是较重的焦虑抑郁情绪。

发病前,生活中没有明显的压力应激事件出现,或是即使存在一些压力,也不足以导致发病。当事人处于长时间的持续心境低落,死气沉沉,多数都是比较单一的郁态。愉悦感缺失,哪怕遇到再好的事情,平常会让自己欣喜若狂的事情,也开心不起来。有的人会整天持续处于无缘无故的悲伤状态,之前并没受刺激,等等。典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暮轻的生物节律特点,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思维、记忆、精力全面下降,感觉脑子变迟钝了,之前容易看懂的课文,题目,现在阅读起来费劲,解题困难,甚至自己写的文章都看不懂。浑身无力,在学校多爬几层教学楼就感觉很累,需要停下来喘气。这种疲劳是无缘无故的,并不是之前做了过度劳累的事情。

缺乏饥饿感和食欲。到了吃饭的钟点,不觉得肚子有多饿。味觉下降,看到昔日喜爱的饭菜,美食,没有任何想吃的欲望,吃起来也没有很香很可口的感受。这种食欲变差,不是由于心情糟糕而吃不下饭。

不因为生活中的烦恼而失眠,而是莫名其妙的无法入睡。或是早醒,甚至一个夜晚会醒多次,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有些患者则是完全相反的嗜睡状况,长时间睡眠仍然感觉非常困。

抑郁症的“抑”和“郁”

国内最大的抑郁社团“渡过”的创始人张进先生,对抑郁症一针见血的提到:抑郁症这个词的关键,不在郁,而是抑。思维被抑制、快乐被抑制、运动被抑制、睡眠被抑制。他说的这个类型,指的是真正的典型抑郁症发作状况,属于心境障碍的一个分支。通俗点说:大脑生病了。这种状况,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低落的心境与当事人的处境无关,并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的心情糟糕。

阻滞性抑郁导致的自杀原因

阻滞性抑郁导致的缺失愉悦感状态出现后,一部分当事人想弄清楚自己怎么回事,会主动去寻找快乐,但寻找的结果往往是失望。笔者的一个高中生案例,发现自己丧失愉悦感后,骑个单车满大街寻找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结果转了两天,尝试了之前所有的兴趣爱好,仍然开心不起来。加上身体出现了难以描述的难受状况(躯体化障碍),以及家人不理解,认为是孩子是“做作”、偷懒贪玩,开始计划如何自杀;电视剧《小欢喜》的英子同学,长时间严重失眠,成绩急度下降,愉悦感缺失。她去自己兴趣所在的天文爱好者夏令营,但到了该场所后,仍然发现自己快乐不起来,绝望中跳海。

生理因素导致的错误认知:

与当事人生活处境、价值观不符的,不适当的内疚、自罪、无望感,出现反复的死亡或自杀的想法。例如,认定自己活着是多余的,只会拖累别人。自己死了,世界就变好了。以及出现诱导当事人实施自杀的幻觉画面和声音。

这种情况,当事人一般都愿意吃药,也由于读书能力下降得厉害,会主动提出休学的要求。对于心理咨询没需求,知道跟心理压力关系不大。丧失社会能力本身也是压力事件,需要心理支持,告知当事人这是怎么回事,能够治愈。有的人认为自己变成废物了,是社会寄生虫,不如死了算了。

焦虑性抑郁和阻滞性抑郁的转换过程:

笔者有次到电动车市场,听一位技术员讲解蓄电池的保养:如果蓄电池的电量已经耗尽,电车仍然处于开启耗电状态(车主忘记拔钥匙关车灯就离开了),或是电量耗尽后没及时充电,电池内部会开始损坏。损坏到一定时候,再充电已经充不进了,只能将电池拆解维修。另外,有的蓄电池出厂的时候存在缺陷,即使正常使用,短期内也会出故障,同样需要返厂维修。

焦虑性抑郁,类似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必须停止使用,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即可完全恢复;

阻滞性抑郁,类似电池开始损坏,必须尽快修复。这种损坏可以是社会事件、心理压力导致,也可以没有什么外来原因,纯粹是家族史、基因变化导致的生物病变。尽早治疗,更容易恢复还原。

焦虑性抑郁群体长期处于压力应激失眠状态,会过渡成为阻滞性抑郁,这个时候靠休息和心理咨询的效果已经不大了,必须先进行药物治疗。

一个大一学生严重抑郁,思维能力急剧下降,没法读书,不得不休学,医生问病史,当事人的家教极其严格,初中就开始焦虑抑郁,但能够隐忍,成绩还挺好,外表看不出。这样熬了多年,拼尽全力考进一所双一流大学,还是热门专业,以为终于可以轻松了,没想到,热门专业的读书压力同样很大,终于承受不了,崩溃。

焦虑性抑郁由于存在非常明显生活事件,心理压力,以社会干预和心理治疗为主,药物为辅;阻滞性抑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为辅。

有的阻滞性患者在发病前存在较大的社会压力,转入阻滞状态后,几乎不会考虑压力事件,焦虑变得很少,只有单一的抑郁心境。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者会从阻滞状态回到焦虑状态,开始为现实问题感到烦恼着急,这个时候再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一般情况下,确诊的双相群体几乎都具备阻滞状态,中度和中度之后的单相群体存在阻滞。少数阻滞个体躺平休息一段时间后,没有心理治疗和用药,也会自行恢复。这种状况,单双相群体都存在,单相居多,双相能够长期自我恢复的很少。

由于双相群体存在躁郁循环,当循环轻躁状态的时候,自己和家人都会以为自行恢复了,或被心理技术治疗好了。这在心理治疗上是很常见的误区,一段时间后又会循环到郁态。

一部分青少年们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情绪问题缓解,能吃能玩能睡,却没法读书考试,只能蜗居家里玩游戏。这在成年人看来完全没法理解,认定就是偷懒逃学。这种状况,仍然是思维能力被阻滞,需要继续调整药物治疗。

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男,初三时期成绩在班级属于中上水平,现处于中下,上课犯困,作业经常没写,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觉得孩子在偷懒,想教育他,但一交流孩子就发脾气说狠话,甚至说你们再逼就去自杀。同学的关系变差,看上去烦躁不安。有次放学几个小时后,被发现在一栋偏僻的教学楼的平台边缘站了很长的时间。在家频繁玩手机游戏,原来家长会管,现在也不敢管了。带到医院的诊断是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开了药,但孩子拒绝吃药。夫妻双方平时很少跟孩子沟通,孩子不跟自己说心里话。班主任也问不出原因,怕在学校出事,希望立刻休学治疗。现在,吃药和休学是否必须的?

这个男生在初三时期的成绩中上,高一成绩中下,还不能认定读书能力下降,因为高一的功课比初中难度增加了很多。而很多孩子的初中成绩好,不一定是读书能力强,也不见得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而是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学习,大量刷题的结果。但家长和孩子们却会认为只要勤奋努力,就能等同于高天赋和好成绩。

花费大量时间重复学习的方法,适用于课程难度相对容易的初中,到高中后开始不那么见效了,尤其体现在数理化学科,对人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事人经过反复努力,成绩仍然回不到初中时期的状态,烦躁焦虑失眠。再加上家长的思想简单,觉得成绩不好就是偷懒,不偷懒成绩就好了。当事人更愤怒憋屈,出现绝望的心态,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和行动。这种状态用量表测试,完全可以测量出中重度焦虑抑郁的结果。分析以上信息,这个孩子应该是焦虑为主的抑郁状况。

如何解决呢,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当事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情绪疏导,认知改变,包括家长的家教方式,亲子互动方式,做出改正。这个阶段若做到位,孩子会从烦躁不安,易激惹的状态转换到轻松状态,失眠也会缓解。这些,也为后面的阶段做好铺垫。

第二阶段,想知道读书能力是否下降,可以取一份初三时期的试卷,如果当事人能够顺利完成,成绩和之前的差异不大,说明读书能力没有下降。之后,找合适的家教老师,对当事人感到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逐步梳理、拆分,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以及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

现实当中,很多案例的焦虑抑郁情绪和阻滞状态共存,没有明显界线。对于焦虑较重,阻滞较轻的,主要采取心理咨询 光照 运动,轻度用药。阻滞很重的以药物治疗为主。

有一部分隐匿的双相群体,一开始是焦虑性抑郁的状态存在,经过心理疏导和社会干预后,压力消失,读书与生活恢复正常。但一段时间,几周,几个月后,会突然陷入阻滞状态,这个时候再去查找压力源,查找不到,认知和情绪没有问题。这种状况,只能是药物治疗。

有的家长极其焦虑,自身就是孩子的一个压力应激源,他们自己意识不到。有的家长甚至会非常焦虑的催促医生,要求医生赶紧把孩子治好。这种情况下,只会让医生同样焦虑烦心,急于求成,把药量加大。这种方式会让一部分患者的痊愈速度加快,也会让另一部分患者难以耐受,陷入更重的阻滞状态,适得其反。

休学对孩子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事件,不轻易建议。如果思维、记忆、精力等只是下降了一部分,仍然具备读书能力,通过评估认知水平、情绪适应、行为模式,与当事人协商,可以一边治疗一边读书。只有在阻滞得非常重的时候,再考虑休学。另外,一部分学生的焦虑来自学校,在人际关系中受欺负,这种情况要解决后才适合返校。

焦虑和阻滞是抑郁障碍的众多症状中的两大常见现象,与患者的读书和工作能力紧密关联,但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标准。本文仅从服务患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完整的诊断和治疗,请读者们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的王智雄医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蔡丽伟医师。向他们致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抑郁表现在哪些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