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身体湿气重怎么办?

梅雨季节带来大量降水,人体内的“湿气”和“霉气”也容易增多,从而易出现神疲乏力、口干口苦、食欲下降等不适。因此,梅雨季节的养生重点是祛湿和“防霉”。

居家环境方面,应尽量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开窗通风,阴雨天里则尽量少开窗。外出涉水、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物,以防寒湿内侵。

生活作息方面,天气晴朗时应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平时可适当增加些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适度出汗可提高气血运行,减少湿气阻滞的机会,主动排出体内的“湿气”。

饮食上,要减少摄入易助湿的食物,比如甜食尤其是冰淇淋、雪糕、糕点以及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日常应多吃蔬菜、优质蛋白(鱼肉、虾等),同时适当增加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茯苓、赤小豆、丝瓜、冬瓜、绿豆等。此外,可适当食用一些辛香之品,如紫苏、生姜、辣椒等。

另外,可自制有祛湿健脾功效的辛凉饮。取薏苡仁6克, 藿香、佩兰、豆蔻各3克。先将薏苡仁煎煮半小时,再下其他食材,一起煎煮代茶饮即可。(本报综合)

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因为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

越往夏季靠近,昼渐长夜渐短,再加上许多忙碌的职业人晚上加班,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白领们来说,适当午睡可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让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而对于那些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地进行午休的人而言,更要保证充足的晚间睡眠。

脾虚的人往往更容易湿气大,体重也会比其他人更重。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胃受损后,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

体内湿邪大量积聚后,身体沉重、腹胀甚至腹泻,晨起眼睑浮肿等不适就全都找上门来。冰激凌、冷饮吃太多,也会加重脾虚的问题,让体重的困扰更深。

专家提醒,除了常吃山药红枣等健脾食物,酷爱冰淇淋的你更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使吃,也最好在中午前后吃,切忌在早上刚刚起床后或晚上睡前食用。另外,冰水也不宜多喝。

吃太多盐必导致更多的水摄入,很多口重的人都不苗条。夏季要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这种提示是没错的。

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人,对很少出汗的白领们来说则未必合适。

因为摄入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

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造成水钠潴留,水肿也就不请自来。你虽没多吃,看上去却比别人大一号。

如果不是出汗太多,夏季仍然要坚持低盐饮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特别是对于肾脏有疾患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说起排水,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懒人招数”就是洗桑拿。但这种被动的出汗方式并不适合炎热的夏季,尤其不适合频繁采用。

蒸桑拿,虽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邪,但因在洗桑拿的过程中,出汗过多,并不利于心脏健康。其实相对于桑拿,洗个温水澡并配合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

温水澡能让身体微微汗出,配合简单的按摩手法,不仅可以起到排出体内湿邪的作用,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如果有时间,每周一次的身体SPA,籍由专业按摩师的理疗手法,可以得到更佳的排毒排水效果。

夏季运动后,等汗干了再用与体温相近的温水洗澡,辅以排水功效的植物精油,有助于更快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嘀嗒嘀嗒,哗啦哗啦,雨季来啦了……梅雨季节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候生活中经常听人说“最近越来懒了,身体乏力,贪睡早晨又起不来,刷牙的时候嗓子不舒服,口干口苦,容颜憔悴,皮肤暗谈无光..其实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中医理论说的“湿”,就是水分多,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指的是外部境的湿,春夏之交,天气潮湿,雨水较多,湿气本身就重。由于个人体质原因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使水湿运化失常,水分排不出去,滞留体内会成为“内湿”。

脾对于体内水液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伤害脾,脾不能运化水湿,多余的水液停滞在我们的大肠中,就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无湿不作泻” 。

现代人的各种不良习惯造成湿气重,引起肠胃消化功能受阻,导致水分代谢失调。

1、久居潮湿环境或阴雨或梅雨季。

2、久坐或久站,缺少运动。

3、常吃冰或过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异果(偏寒湿)。

4、重口味如过咸或过辣(如辣椒、盐巴、酱油、沙茶酱添加太多),例如常常在吃完麻辣火锅之后,可以发现隔天早上虽然有排便,但是体重却仍然上升 1-2 公斤,多半是因为重口味导致水分滞留(偏湿热)。

5、时常喝酒,过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偏湿热)。

6、经前荷尔蒙改变,湿气重体质的人容易经前下肢水肿。

7、怀孕期间因为腹部血管、下腔静脉受到子宫压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状况不佳,静脉曲张,导致下肢容易肿胀;产后过补,吃太多种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滞留体内

因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脾胃湿气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顽固性湿气的人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湿气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多达十几种:

1).大便不成形,溏稀甚至便秘;(2).舌苔厚腻,舌体边缘成锯齿状,中医称为裙边舌;(3).疲倦无力,无精打采,困乏嗜睡;(4).既怕冷又怕热。冬夏都难过;(5).口干,口苦,口臭;(6).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7).头发油腻,脱发,白发;(8).浮肿,眼袋下垂;(9).腰酸关节疼痛;(10).胸口闷;(11).黑眼圈;(12).睡觉打呼噜;(13).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14).阴部潮湿;(15).阴囊潮湿;(16).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17).白带有异味,瘙痒;(18).皮肤油腻,起湿疹等等。

那么,要怎么去除体内的湿气呢?

1. 中成药(具有健脾胃,化湿邪气):

香砂平胃颗粒、藿香正气胶囊、参苓健脾颗粒、丁蔻理中丸、桂附理中丸、五苓散、糊药、参苓白术散等。

【组成】炒薏仁米60克,山药30克,芡实30克,红豆30克,百合30克,莲子30克

【做法】将上种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温水,煮熟即可使用。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做法】生姜半块切丝,加入适量红糖煮沸,趁热服用。具有温化寒湿,多适合怕冷的人。

 【组成】 扁豆2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煮,早晚各服1次。

功能:益气健脾,利湿止泻。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

取藿香艾叶、生姜片3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滤出汁液,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2次所煎汁液,倒入盆中,待水温40℃左右时浸泡双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版权说明:部分医生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雨天会引起湿气更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