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什么病是自闭症吗?

我们都有过说话被误解的时候。想象一下,如果不被理解的情况,贯穿我们的一生呢?

恐怕,这就是 自闭症 人士的一生了。

明天是 4 月 2 日,第 15 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我想起了一次我对自闭症患者的印象。点头、摇头、不太说话、目光是散的,这是很多人对自闭症患者的第一印象。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青少年更勇敢表达的年纪,而他的世界被剔除了丰富辞藻,仅余寥寥几个动作和几句言语——这是一个孤独症男生的日常。

渴望沟通,却不被理解,跟普普通通的我们,一模一样。

自闭症人士都是天才吗?

一些用力过猛的行为,是攻击吗?

我们借着了解自闭症的机会,也能更多了解自己。

自闭症患者们的很多特质会伴随一生,比如死板教条、情商低、注意力缺陷、心智弱、不擅长社交等等,但并不影响他们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得益于他们超出常人的对单一兴趣的钻研能力,很多谱系孩子可以在一些不需要太多社交能力的科研领域作出一些成就,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学历人群(例如IT男、博士教授、高校教师、科研领域)中,童年有自闭症症状的人数比例要大大超过普通人(没有确切数据,但是有一说是博士学历以上的人群,超过20%童年有明显的谱系特征,而目前最新数据表示,美国儿童中自闭症谱系诊断比例约是2%,中国情况差不多)。

小儿自闭症是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害怕或者是不喜欢与其他人交流的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疾病。由于自闭症患者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甚至是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给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自闭症孩子对世界的体验与其他孩子不同,他们可能很难应付或理解我们周围的景象,声音,气味和其他感觉。

自闭症也可能使这个孩子很难说话,玩耍,上学或参加社交活动-至少以对正常人来说有意义的任何方式来进行。(编者注:现在已经成年的许多人也处于自闭症谱系障碍中,随着ASD的儿童人数增加,成人患病人数也会一年又一年地增加,我们在本文中的重点是养育患有自闭症的幼儿。)

没有已知的真正的“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或者药物,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治疗自闭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也有许多方法来帮助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缓解自闭症的症状,增强孩子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并最终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周围的世界连接。

因此,家庭成员对诊断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父母可能会感到震惊,悲伤,难以置信,否认,恐惧,愤怒,困惑甚至羞耻。当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时,他们不仅在应对即将来临的情绪做出诊断,但同时又为如何抚养子女和家人而感到困惑。

许多父母在寻求帮助时感到很孤独,但是我想说的是“您不必孤单,可以与有经验的人交谈。其他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将是您最好的资源,以找出哪种类型的支持最有帮助,什么不起作用。”

构建一个支持系统,可能包括了解医生,老师,治疗师,护理人员和朋友。应对自闭症是终生的承诺,而支持可以减轻自闭症的困扰。

良好的支持系统不仅会给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带来好处,还会使该孩子的父母或照顾者受益。母亲或父亲很可能会是他们儿子或女儿一生中最大的拥护者,但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拥护者。

父母必须为自己付出时间,以免倦怠。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也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父母就像自闭症的孩子一样,需要奖赏才能受到激励。在自闭症谱系中生育孩子的父母甚至更需要奖励自己,因为为孩子做父母可能会令人沮丧,压力重重,有时会令人沮丧。

“治疗自闭症儿童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什么?”

努力平衡对秩序和规律的需要,充分地颠覆他们的世界,以便他们学会适应,并区分哪些行为是不可预防的,哪些行为不是故意的,哪些是典型的儿童行为,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就个人而言,学会接受那些当里程碑被错过,他们的同龄人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刺穿我的瞬间心痛。这对聪明男孩来说特别困难,当我们不得不在18岁时得到他的监护时,这真是让人心碎。不过,当你记得他很快乐的时候,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家庭应有良好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谅解、谦让等友善关系,及大人平和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及善于控制的能力等,这对自闭症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表达都有极大的影响。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家庭中冷热变化急剧,说打就打,说好就好,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绪不稳定,好随心所欲,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情感的变化和需要。每个家长如果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分析这些问题原因的实质存在,相信这些孩子就会越来越好,正常孩子可以培养出来的情感,他们一样可以,只要有耐心,肯用心,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办和创建的国家人才评价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国家人才测评网,充分发挥行业的职责和使命,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开展心理咨询师岗位能力素质测评和及心理咨询师人才入库工作,旨在培养心理咨询高端人才,补充心理行业130万人才缺口。

【导读】刚过去的4月2日是第12个“世界孤独症日”,闵行区开始施行《孤独症群体援助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让更多“星星的孩子”随班就读。这是全国首个由区政府牵头落实的针对孤独症这一特殊人群的关爱援助项目,本报刊发报道后引起一众热议。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在上期文汇讲堂上,听友康复师袁忠凯在微TED演讲中分享了《自闭症的现代性意义》,而我们对于自闭症依然存在很多误解。

误解1:自闭症就是性格孤僻不喜欢社交

事实:大家以为自闭症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这种能力天然缺失,还有很有可能他们喜欢跟你交往,只是交往的方式显得很怪异。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就是“社交障碍”,在他们的认知中,根本没有“社交”这个概念。

正常的小孩,从婴儿期就本能的知道用眼神与父母互动、用点头/摇头/手指来表达需求——虽然他们还没有语言;而这些,多数自闭症孩子都不会。在他们眼里,人类或许和家具、电器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意识不到可以“和人沟通”。

这些自闭症孩子可不是“高冷”、“懒得理你”,更没有任何恶意,他们的心里也有喜怒哀乐恐惧各种情绪,只是不知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误解2:自闭症是一种心理问题/疾病

事实:自闭症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与生俱来的,与心理障碍没有关联。通俗点说,自闭症其实更接近残障儿童,只不过聋哑盲儿发生故障的是“硬件系统(耳鼻喉)”,而自闭症发生故障的是“软件系统(大脑神经)”

事实:自闭症很可能是当今患病率最高的儿童流行病之一。

自闭症学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涵盖了一整个谱系,包括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边缘孤独症等等。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68,目前全球已有6700万人患有自闭症。在中国,自闭症人士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的儿童可能超过200万。

误解4:自闭症可以“治愈”

事实:自闭症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干预改善,核心目标是希望自闭症孩子能具备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乃至自立,但是自闭症不会消失。

另外,自闭症一般不需使用药物。所有号称能完全治愈自闭症的疗法/药物,基本都是虚假广告。

误解5:自闭症都是天才/智力障碍

事实:根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在2009年的调查,平均41%的自闭症儿童在智力方面有缺陷 (智商在70分以下),另外大约59%的儿童拥有边缘智商(71-85)或高智商(85以上)。虽然目前尚无灵敏可靠的测试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以上提供的智商指数也仅代表一个估测。同时智商低下并不代表儿童缺乏对人和事物的理解能力。

“蓝丝带——爱的传递”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放蓝丝带让社会更多的人们知道和了解自闭症

误解6:自闭症都很安静

事实:有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儿童都是非常闹腾的,就好像一个很难停止的陀螺或者发条。

由于神经发育障碍,导致自闭症人士的感知觉异于常人,他们可能对某些刺激(声音、光线、触觉)尤其敏感,同时又对另一些刺激过于迟钝。

一些普通人觉得再正常不过的环境,可能在自闭症患者的感知中就是过分吵闹或者过分安静,这些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异常反应——或放声尖叫、或四处疯跑,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比如抓人、打人等)。

误解7:自闭症都有特殊才能(绘画、记忆力等)

事实:只有大约 10% 的自闭症儿童呈现某一方面的“天才能力”。电影《雨人》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被称为自闭症型特才的例子,而不是一般自闭症。自闭症型特才显示出的特殊能力又被称为“分裂能力”或“学者综合症”。这些超常能力包括记忆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这些技能与日常生活中所需要运用的功能性技巧不同。

误解8:自闭症都不会说话

事实:有一些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发展迟缓,也有一部分自闭症没有语言能力。现有数据表明,大约25%的自闭症没有口语语言或者仅有有限的口语语言表达能力。

但通过及时、正确的康复干预训练,部分自闭症的孩子最终还是能掌握语言的。只不过与普通孩子相比,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要大大超过,而最终掌握的程度也存在差别,相当一部分自闭症仍然无法掌握复杂的句式、语法或者任何修辞手法。

误解9:自闭症是玩手机/打预防针才得的

事实:几十年前,在人们对自闭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自闭症。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意思是母亲泠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自闭症。这种说法已经被推翻,自闭症的发生与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反复强调打疫苗和得自闭症之间没有关系。玩手机玩电脑会让这个孩子变差,但自闭症不是它引起的。

蓝丝带公益骑行活动,陪伴“星星的孩子”骑完数公里,助力爱心行动

误解10:自闭症没有感情

事实:自闭症儿童和一般儿童一样,是有感情的,只不过,自闭孩子不容易理解别人的感受,也无法把自己的感情自然地表达出来。他们几乎不能理解情感这种高阶事物,同时他们的知识结构也不足以产生更多的联想。

误解11:自闭症孩子有暴力倾向

事实:由于自闭症以及环境的居多因素,导致了感觉刺激的缺乏,而感觉刺激是大脑发育不可或缺的存在,于是乎在外界无法给予充足刺激的前提下,自我制造刺激也就变成了必然,比如极其迷恋转动晃动的物品,或者是敲击的声音或者节奏。就好像某种成瘾性,虽然也有成瘾程度高低之分。

其实有很多包含攻击行为(比如抓人、打人等)的行为问题,都是这一点的衍生,只是在早期并没有对这个行为做出改善和纠正,所以到 7 岁之后一些行为几乎是不可能被逆转的。

误解12:自闭症只会发生在儿童身上,长大就好了

事实: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自闭症在儿童出生前产生,在出生后几个月或者几年症状才会显现。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是终生的,虽然有效与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不断进步、走向独立,但是并不表示自闭症会止于儿童。

误解13:“我最近有点自闭,可能得了自闭症”

事实:自闭症是先天性的障碍,人们不可能因为心情不好而罹患自闭症。如果一个人长期独处,不会导致他患上自闭症。

自闭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尚未报道过后天形成自闭症的案例。

误解14:自闭症不能上学/会影响正常孩子学习

事实:在经过一定训练、获得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部分自闭症孩子是可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

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融合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障碍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更有利于帮助“普通儿童与障碍儿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事实上,“融合教育”在国外乃至台湾和香港都是非常普遍的,在这一点上,内地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误解15:自闭症可以和其他普通发育的孩子一样

事实:事实上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从生物学的角度,自闭症不可治愈。但这并不意味这自闭症儿童就不能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工作。不要试图彻底改变自闭症儿童,做不到,也不必要。

【17173原创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问2016年科技行业什么最火,VR一定是其中之一。随着Oculus Rift和HTC Vive相继开放预订,各平台上的VR游戏相继曝光,VR在游戏产业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然而VR的好处似乎不止于此,全球各路专业人士将目光聚焦在了VR医疗领域,在众多报道的裹挟下,VR医疗似乎变成了随处可见的老军医广告,被贴在电线杆上招摇于市。究竟是营销噱头还是医疗创新,令人生疑。

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我带领大家看看,从自闭症到性成瘾,VR技术是如何与医疗相结合的呢?

从VR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人在质疑,由于视距的拉近,低劣的画质,以及糟糕的刷新率等等问题,头戴式的VR头盔,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人类的眼部造成伤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不仅得到了改善,相反,有人希望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视觉障碍。

旧金山的一位企业家James Blaha就认为VR项技术将成为治疗常见的视觉障碍疾病的关键。他本人就是一个天生的视觉障碍患者。他利用Oculus Rift虚拟现实头显进行实验,通过给两只眼睛分别发送不同的图像来改善他弱视眼的视力。经过差不多两年的实验,他的那只弱视眼恢复了80%的立体视觉。

人在七岁之前,是可以采取用眼罩遮住视力良好的一只眼睛的方法,让弱视眼逐渐恢复。然而一旦超过了七岁,这种治疗方式就难有起效了。而James Blaha相信利用VR硬件技术,配合科学的治疗软件,就能够治愈近视弱视等相关的视力问题。

二:心理和精神疾病治疗

VR的兴起,靠的就是强烈的沉浸感。而这一点恰恰对于心理和精神治疗的探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外众多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也在利用VR,进行针对性的场景模拟和应用,加强对心理和精神上的治疗作用。

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在精神病学上被定义为经历“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而儿童因为心智尚未成熟,往往更容易受到心理创伤的折磨。英国纽卡斯特大学表示他们正在利用“蓝屋”系统治疗儿童心理创伤,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这一实验的对象是九个7到13岁的男孩,他们被放置在360度无死角的全息影像世界“蓝屋”中,周围播放着此前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的画面。心理学家在“蓝屋”内陪伴他们,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环境,最终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实验结果表明,9个孩子中有8个能够良好地处理恐惧情境,其中4个孩子完全摆脱了心理恐惧。

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得自闭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