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脂磺草胺打王米能死吗?

推荐对大豆安全性好,无残留药害的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异

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甲草胺、噻吩磺隆、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

精喹禾灵、烯草酮、喹禾糠酯、高效氟吡甲禾灵、灭草松。

目前对大豆田难治杂草有效,且无替代品种,改进施药技术,降

低用量后安全性良好及对下茬玉米安全无残留药害的除草剂继续使用。

如氟磺胺草醚(虎威)、异噁草松(广灭灵)、唑嘧磺草胺(阔草

清)、氯酯磺草胺(豆杰)、乙草胺、

滴异辛酯、三氟羧草醚、

乳氟禾草灵、嗪草酮、丙炔氟草胺等。

氟磺胺草醚(虎威)用量限制在

异噁草松(广灭灵)用量限制在

公顷以下,在有五味子等

敏感经济作物地区应改进施药方法,秋季施药。

唑嘧磺草胺(阔草清)用量限制在

酯磺草胺(豆杰)用量限制在

克。乙草胺不能用于秋施药、地

膜覆盖玉米,在高寒地区有机质低于

的低洼易涝沙土地,不要与嗪

公顷以下,在高寒地区不能用于有机质低于

公顷,有机含量高,质地粘

重用高量,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疏松用低量;有机质含量低于

土、壤质土不可使用。乳氟禾草灵、三氟羧草醚限制在大豆

期使用。丙炔氟草胺在低洼地、有机质含量低于

不推荐使用,其他土壤要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混用。

适宜播期下大豆播后苗前施药最好在播种后

前施药后最好用旋转锄浅混土,起垄播种大豆可在施药后培

、淘汰(不推荐)除草剂品种

一、控制杂草要创新理论,改变观念

1、控制杂草危害而不是消灭

农田杂草种类全国有近千种,对作物造成危害减产的主要种类有20-30种。据研究30cm耕层每平方米有杂草种子5万多粒,由于杂草生物学特性,深度、休眠期等差异,杂草种子年年发芽出土,成熟的种子回归入土,始终保持总数变化不大的状态,不管人们消灭杂草付出多大代价,杂草是消灭不了的。有些杂草可与作物伴生,如小麦间种草木犀,玉米田种小冠花等,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供给作物营养,促进生长等作用。

要转变观念,克服一知半解及人类自私心理,一定要学会和杂草和谐共处。对杂草不要讲消灭,杀死,而是采用综合措施,如农艺、化学、机械等措施控制危害。自从有了除草剂,一些人认为除草剂万能,忽视对除草剂的学习、选择及使用技术,选用适用的植保机械及规范使用技术,以及农艺措施的科学运用,导致难治杂草种类增加,药害严重。

2、改进除草剂药效评价方法

要改变除草剂药效评价方法,以杂草鲜重减少率替代数量法,杂草鲜重减少80%以上可有效控制杂草危害,特别是多年生杂草,抑制生长,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

采用各种农艺、除草剂、机械等措施,将杂草危害控制在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应允许阈值之内,目前使用除草剂药害严重的多是为了消灭某个杂草,过量而重复多次使用除草剂造成的,减产40%-60%,甚至绝产。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省西北部为防治大豆田问荆,用氟磺胺草醚增加用量4-8倍,药害严重,2016年8月大旱,大面积绝产,多归咎于旱灾引起的。外来入侵的杂草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危害,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物、杂草与其互相适应,会抑制这些外来物种的特异繁殖,使其转变成普通杂草,逐渐减轻危害。

1、根据药效和安全性选择除草剂使用方法和除草剂

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可分为苗前、苗后施药。苗前施药又可分为秋季、春季播前,播后苗前施药;苗后施药又可分为苗后早期、苗后中期、苗后晚期施药。

苗前和苗后除草剂相比,选择哪一种施药时期好呢?一是根据我国气候变化复杂,杂草发生特点,种类多、杂,发生时期北方时间长,南方相对集中;二是要从杂草与作物竞争营养,影响生长发育与产量考虑,使用除草剂早用比晚用效果好,最好把杂草控制在发生早期,危害之前。除草剂苗前使用比苗后增加药效10%-20%,增产10%-30%,其中北方秋季使用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和药效最好,比春季苗前施药增产5%-8%,提高药效5%-10%。

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甜菜、花生、南瓜、蔬菜、棉花、果园等要以苗前除草剂为主,以苗后除草剂为辅,苗前应占85%以上(其中秋季施药占20%以上,春季施药占50%-60%),苗后施药占15%以下。

水稻移栽田以土壤封闭为主,以苗后茎叶喷雾为辅,北方移栽田推广分期施药,移栽前5-7天是要100%,移栽后15-20天根据草情再进行第2次施药。

2、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选择除草剂品种安全第一,尽量不选长残留除草剂,如没有可替代品种,可降低用药量混用。

黑龙江农垦总局植保站自1990年以来,对大豆(包括芸豆、红小豆、绿豆等)、玉米、小麦(包括大麦、燕麦)、水稻、油菜、甜菜、高粱、谷子、马铃薯、瓜类(西瓜、南瓜、甜瓜)、向日葵、花生、苜蓿等作物除草剂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残留危害后茬作物评价,除草剂品种一般做3-5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多的做了6-8年的试验,研究认为,一种作物登记注册的多种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有明显的差异,不能不加选择地随意根据价格高低来选择。因此我们把除草剂分为三类,一类为推荐使用品种;二类为限制使用品种;三类为淘汰(不推荐)品种。

安全性差的除草剂与安全性好的相比,水稻产量每亩差100-200kg,减产20%-40%;大豆产量每亩差50kg以上,减产25%-30%;混用配方和混配制剂之间产量每亩差30-100kg。小麦田用2,4-滴丁酯可使小麦减产7%-26%。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应特别注意长残效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一般可达2-3年,长的可达4-5年,虽无除草作用,但可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轻者抑制作物生长、减产,重者造成作物死亡、绝产。

主要长残留除草剂品种有莠去津、甲磺隆、氯磺隆(绿磺隆)、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嗪草酮、异恶草松、唑嘧磺草胺、烟嘧磺隆、西玛津、胺苯磺隆、氯酯磺草胺、氟嘧磺隆、氟酮磺隆、氟噻草胺、氟磺隆、氯吡嘧磺隆、醚苯磺隆、灭草喹、甲磺草胺、二氯吡啶酸等。

除草剂还要注意飘移药害。飘移可使作物降低除草效果,污染环境,危害敏感作物。容易飘移和挥发的除草剂如2,4-滴丁酯、禾草敌、氟乐灵、仲丁灵、异恶草松。2,4-滴丁酯,异恶草松等在气温15℃以上时,开始挥发飘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逆温条件下可远距离飘移,达数公里,危害多种敏感作物。

3、针对难治杂草调整除草剂结构

多年使用除草剂农田杂草种类减少,难治杂草种类增加,应该针对田中的难治杂草选择有效除草剂。

我国难治杂草种类有野黍、葡茎剪股颖、稻李氏禾、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牛筋草、千金子、硬草、双穗雀稗、碱草、狗牙根,鼬瓣花、大巢菜、卷茎蓼、龙葵、苍耳、鸭跖草、繁缕、马齿苋、婆婆纳、猪殃殃、牛繁缕、播娘蒿、田旋花、牵牛花、刺儿菜、大刺儿菜、问荆、皱叶酸模、苣荬菜,芦苇、水绵、野慈姑、泽泻、雨久花、慈姑、空心莲子菜、香附子、扁秆藨草、三江藨草、藨草等。

(2)根据难治杂草的种类选择除草剂,合理混配

如水稻移栽田控制扁秆藨草、藨草、三江藨草,移栽前选用吡嘧磺隆、或吡嘧·丙草胺泡腾片,移栽后选用灭草松、吡嘧磺隆、嘧啶肟草醚、双草醚,或唑草酮,或唑草酮+吡嘧磺隆混用。又如玉米田控制苣荬菜、刺儿菜、鸭跖草,苗前选用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或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莠去津,或唑嘧磺草胺+2,4滴异辛酯+莠去津混用。苗后选用烟嘧磺隆+灭草松,或砜嘧磺隆+噻吩磺隆(北方),或灭草松+莠去津。

1、预防药害的农艺措施最重要

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选择作物品种积温不留满贯,错误认为早播种就抢到了积温。播种过早,温度低,作物幼苗免疫功能下降,出苗晚,生长发育缓慢,药害重,易感病,病害重,贪青晚熟大减产。

传统播种期是在不施化肥、农药条件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标准计算生育期和播期。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选择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3℃为计算生育期与播期新标准,也就是高产期,选择作物品种的新方法是退后一个积温带,遇大灾之年,仍能稳产高产、优质。

整地要平细,务必使播种深度一致。播种过深种苗要消耗营养,造成弱苗与药害。

2、行政措施可有效预防药害

(1)搞好安全使用区划

制定安全使用农药规划和经济作物区划,限制某种飘移性除草剂在经济作物种植区使用。

(2)改进除草剂的剂型

对易引起飘移药害的除草剂如2,4-滴丁酯用2,4-滴异辛酯替代。改进异恶草松的剂型,可有效解决挥发飘移药害问题。

四、坚持运用传统有效农艺措施

1、合理轮作、密植等措施

作物与杂草同步进化,各种作物都有伴生杂草与作物生态型相似,通过轮作换茬,更换除草剂可有效控制作物的拌生杂草,并避免杂草产生。密植有利于抑制某些难治杂草。

当前农业耕作主要问题是耕得浅,耕层浅,只有10-15cm,土壤板结,坚硬,根扎不下去,土壤不透水,不透气,既不抗旱,也不抗涝,加重药害。当务之急要打破犁底层,采用机械深翻深松、深浅交替的耕作措施,2-3年伏天深翻一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将多年生杂草地下根茎切碎,经晾晒,可消灭70%,下茬使用除草剂控制效果好。

3、充分发挥机械作用有效控制杂草危害

4、早春耢地、分期播种控制杂草

根据杂草出苗期不同的特性,采用机械早春整地诱发杂草萌发,分期播种和分期控制杂草,同时保墒增加地温,促进作物种子早萌发出土,有利于培育壮苗。

自从使用除草剂,有些错误做法如用除草剂后不宜动土,怕中耕破坏药膜,影响除草效果;或认为可以少耕,节约成本,结果是一场雨过后出一批杂草,不得不再用一遍除草剂。

无论使用苗前,或苗后除草剂都要及时中耕,中耕有利于控制杂草,并且前期中耕有利于增加地温,促进幼苗生长,后期深培土有利于控制病害、抗旱防涝及防倒伏。一般中耕3-4次。作物拱土期进行浅中耕深松土,苗后进行2-3次中耕,最后一次要深耕培土封垄。

6、农艺措施要适应机械作业措施

目前农业生产中有个误区,一些人认为机械要适应农艺措施,如北方高寒地区玉米、大豆搞大垄密,在机械化标准差,农艺、除草剂使用技术水平低的情况下,近几年出现了化学除草失败,大垄栽培无法进行中耕导致草荒减产,不具备条件的最好改回小垄栽培。

五、植保机械标准化与推广其规范的使用技术

植保机械是喷洒除草剂的基本工具,植保机械标准化及规范的使用技术属于农艺措施。建议国家加大植保机械的配制和其使用技术规范的普及培训工作,它是除草剂减量增效,降低药害,增产增收的重要工作。首先对农业技术人员与植保机械操作者进行植保机械标准与使用技术规范的教、练、训。

1、植保机械喷雾效果评价标准

(1)将喷洒有效雾滴直径大小作为评价标准

喷洒苗后除草剂适宜喷洒雾滴直径为250-400μm,喷洒苗后除草剂适宜喷洒雾滴直径为300-400μm。

(2)将喷洒除草剂药雾滴密度作为评价标准

喷洒苗前除草剂适宜雾滴密度为30-40个/cm2,喷洒苗后除草剂适宜的雾滴密度内吸性的为30-40个/cm2,触杀性的为50-70个/cm2。

(3)喷洒雾滴在植物叶面停留时间

除草剂喷洒在杂草叶面需要有一定的停留时间,一般降雨1~2 mm可将水溶性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洗掉;降雨5~10 mm可将油溶性的除草剂从杂草叶面冲洗掉。

2、喷杆喷雾机关键部件的选配

(1)喷嘴与过滤器的选择

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器喷洒除草剂应该淘汰锥形喷嘴,选择扇形喷嘴。

喷洒苗前除草剂选择扇形喷嘴,配50筛目柱型防滴过滤器;喷洒苗后除草剂选择80015型扇形喷嘴,配100筛目柱型防滴过滤器(大马力喷杆喷雾机选用8002型扇形喷嘴,配50筛目柱型防滴过滤器)。

(2)推广外走水快装喷头体

推广外走水快装喷头体,不腐蚀喷杆;用快装喷头体替代螺纹喷头体,拆装方便,不易损坏喷头体,使用寿命长,并要淘汰内走水喷头体。

GPS导航仪可使喷洒除草剂作业走直线,确保药液喷洒均匀,提高除草剂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4)推广喷洒雾滴均匀度测试盘

便于测试喷杆喷雾机喷洒均匀度及喷杆高度。

(5)推广袖珍电子气象仪

可准确测试喷洒作业时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3、喷洒除草剂对喷杆喷雾机的要求

一般选喷头间距50cm,喷雾压力3-4kg/cm2,喷液量75-100L/hm2,喷杆距作物,或杂草顶端高度46cm,作业时车速6-8 km/h。大马力自走喷杆喷雾机喷雾压力4-5kg/cm2,喷液量75-100L/hm2,喷杆距作物,或杂草顶端高度46cm,作业时车速10-12 km/h。

六、推广“两降一加”喷洒新技术

喷杆喷雾机喷洒苗前除草剂喷液量180-200L/hm2,喷洒苗后除草剂喷液量75-100L/hm2。人工喷洒苗前除草剂喷液量225-300L/hm2,喷洒苗后除草剂喷液量100-150L/hm2。飞机喷洒苗前除草剂喷液量30-50L/hm2,喷洒苗后除草剂喷液量20-30L/hm2。

2、加植物油型的喷雾助剂

喷洒苗后除草剂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温度13-27℃,空气相对湿度大于65%,风速小于4m/s;一般晴天8点以前,18点以后,最好夜间无露水时喷洒作业效果最好),植物油型的喷雾助剂用喷液量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张晓慷+张新刚+王海利

苯嘧磺草胺是巴斯夫公司研制并开发的脲嘧啶类除草剂,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通过妨碍叶绿素生物合成作用,可有效防除玉米、高粱、大豆、小粒谷物、棉花、果树和坚果中70多种杂草,且对作物非常安全,具有低挥发性、“有利的”毒理学和生态学特性。由于其在除草方面的卓越表现,苯嘧磺草胺被巴斯夫公司誉为“二十多年来开发最成功的新除草剂”。

1、化学名称及理化性质

化学名称:N-[2-氯-4-氟-5-[1,2,3,6-四氢-3-甲基-2,6-二氧代-4-(三氟甲基)嘧啶-1-基]苯甲酰基]-N-异丙基-N-甲基磺酰胺

:乙腈19.4、丙酮 27.5、乙酸乙酯 6.55、四氢呋喃 36.2、甲醇 2.98、异丙醇 0.25、甲苯 0.23、1-辛醇<0.01、正庚烷<0.005,室温下稳定,常温或升温时,在金属或金属离子介质中稳定。酸性条件下不易水解,碱性条件下水解DT504~6d,pKa=4.41。

2、毒性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

动物:对大鼠经口给药后,96h内几乎完全排出体外,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但水平很低。

植物:在非敏感性植物体内代谢迅速,主要代谢途径是通过磺酰胺侧链的N-脱烷基化以及尿嘧啶环的水解。

生化: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

作用方式:叶面接触,残效性阔叶杂草除草剂,通过叶面和根部吸收后,在质外体传导,韧皮部传导有限。

用途:叶面喷施,有效防除阔叶杂草,包括对草甘膦和ALS抑制剂有抗性的杂草。用于玉米和高粱,芽前处理,剂量50~125g/hm2。播前用于大豆、谷物、棉花、豆类,叶面防除迅速;也用于果树和坚果后期定向除草,用量18~25g/hm2。甜菜、油菜和向日葵易产生药害,玉米、高粱、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豌豆、棉花和小扁豆播前和苗后不易产生药害。

根据苯嘧磺草胺的结构特点可以看出其合成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侧链酰胺结构的合成,二是嘧啶环结构的合成。该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围绕嘧啶环合成与侧链酰胺基结构合成的先后顺序进行选择的,根据文献报道,有以下几种合成路线。

该方法是先进行侧链酰胺结构的合成,以2-氯-4-氟苯甲酸为原料,经过硝化、酰氯化反应,然后再与N-甲基-N-异丙基磺酰胺合成侧链上的酰胺结构,得到一个分子量较大的中间体N-(2-氯-4-氟-5-氨基-苯甲酰基)-N-异丙基-N-甲基甲酰胺,再与中间体3-氨基-4,4,4-三氟巴豆酸乙酯反应,合成嘧啶环结构,最后进行甲基化反应,得到苯嘧磺草胺。该路线在后续合成过程中可能生成二甲基化副产物。

4.2 先合成嘧啶环结构法

该方法是先进行嘧啶环结构的合成,以2-氯-4-氟-苯甲酸为原料,先进行嘧啶环结构的合成,合成2-氯-4-氟-5-(1,2,3,6-四氢-2,6-二氧-4-三氟甲基嘧啶-1-基)-苯甲酸,再进行甲基化,最后与中间体N-甲基-N-异丙基磺酰胺合成侧链酰胺结构,得到苯嘧磺酰胺。该法合成嘧啶环后,还要进行酰氯化,合成酰胺,反应条件相对比较苛刻。同时,此路线用到了N,N-二甲基甲酰氯和氯磺酰异氰酸酯,这两种原料价格昂贵,且该路线烦冗,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巴斯夫于2001年申请了欧洲专利WO,同年,在中国申请了专利CN1383425A,对苯嘧磺草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进行了保护,该专利于2021年4月30日到期,离专利到期尚有一段时期。

专利名称:尿嘧啶取代的苯基氨磺酰羧酰胺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股份公司

摘要:公开了新型尿嘧啶取代的苯基氨磺酰羧酰胺(I)及 其盐,其中A=氧或硫;X1=H,卤素,C1-C4烷基;X2=H,CN,CS-NH2,卤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X3=H,CN,C1-C6烷基,C1-C6烷氧基烷基,C3-C7环烷基,C3-C6链烯基,C3-C6炔基,任选取代的苄基;R1,R2=H,卤素,任选取代的羟基,C1-C10烷基,C2-C10链烯基,C3-C10炔基,C3-C7环烷基,苯基,苄基或C5-C7环烯基,或R1+R2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7元杂环;Q选自如说明书中所定义的Q1-Q40。还公开了其作为除草剂以及用于植物的干燥/脱叶的用途。

苯嘧磺草胺被巴斯夫称为“20多年来开发最成功的新除草剂”,“代表了阔叶杂草防除的新水平”。事实上,苯嘧磺草胺的确有它的“过人之处”。首先,苯嘧磺草胺能够适用于多种生产系统和非耕地,在苗后或苗前均能使用;其次,适用作物多,苯嘧磺草胺能够用于包括谷物、玉米、棉花、水稻、高粱、大豆和果树等在内的30多种作物上;再次,防除谱广,苯嘧磺草胺能够防除90余种阔叶杂草,包括一些对三嗪类、草甘膦及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存在抗性的杂草。另外,它也具有作用快、残效期长等多种特性。

针对苯嘧磺草胺,巴斯夫开发的制剂主要是一些单剂产品,但也有少量与精二甲吩草胺和咪唑乙烟酸等活性成分的复配产品。该除草剂被巴斯夫设定为防治抗草甘膦杂草的重要工具,因为苯嘧磺草胺可替代苯氧类除草剂2,4-D和磺酰脲类除草剂与草甘膦复配,并对草甘膦具有“加成作用”:极快速杀灭杂草,可以促进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传导,用药1-3天杂草即死亡;防治多种对草甘膦、三嗪类和磺酰脲类(ALS抑制剂)等除草剂产生耐药甚至抗药性的双子叶杂草;具有土壤残留活性,可延长持效性达到60天以上;通常能减少草甘膦药量的30-50%;后茬作物种植灵活。

巴斯夫已与孟山都达成协议,在加拿大西部,将苯嘧磺草胺与孟山都的Roundup Transorb HC(草甘膦)桶混使用,以应对抗性杂草。

2009年,苯嘧磺草胺在南美国家尼加拉瓜、智利和阿根廷三国登记。2010年,苯嘧磺草胺与精二甲吩草胺的复配制剂Verdict在美国获得登记,用于大豆。同年,苯嘧磺草胺正式登录中国,以70%水分散粒剂(商品名:巴佰金)的形式面世,用于柑橘园和非耕地的杂草防除,由诺普信负责在中国市场的总经销。目前,苯嘧磺草胺已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尼加拉瓜、智利、阿根廷、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登记。

虽然苯嘧磺草胺的问世没有几年,但对巴斯夫业绩的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拉美地区。2014年,苯嘧磺草胺的全球销售额达到1.4亿,据巴斯夫公司预测,苯嘧磺草胺可实现3亿欧元的年峰值销售额。作为巴斯夫公司未来除草剂的核心,苯嘧磺草胺将在防除抗草甘膦杂草方面担纲重要角色,同时其高水准的杂草防除效果和作物的选择性是现有PPO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及应用前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酯磺草胺农药残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