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和别的保健品同时服用?

  想进补保肝,却让肝脏受损!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肝病专科获悉,近年来,由药物导致的肝细胞损伤、破坏屡屡造成悲剧,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夺人性命。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临床收治因保健品引发药肝的患者在逐年递增,需要得到公众的重视。

  专家提醒,药物性肝炎可以发生在无肝病基础的正常人身上,也更易发生在有肝病基础的患者身上。其中,体弱多病、少儿与老年人更容易被“药肝”盯上,女性群体更是首当其冲。

  “药肝”有时很狡猾

  无症状时肝脏已受损

  肝脏是药物转化和代谢的“解毒工厂”,一旦这座工厂运转失灵,健康便受到巨大威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肝病专科主任詹俊教授指出,临床上发现,“药肝”有时非常狡猾,在有些患者身上,肝脏受损后并无明显症状,甚至没有症状。有些药肝患者则表现出常见的肝病症状,如乏力、纳差(胃口差)、恶心、呕吐,厌油腻,身目黄染,小便变黄,甚至深如浓茶,偶尔有发热,甚至出现意识改变等。

  但是,进一步抽血检查会发现,药肝患者肝功生化指标改变,如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升高,这两项指标代表的是有肝细胞的急性损伤、破坏。此外,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在内的总胆红素升高,出凝血时间延长,意味着凝血功能障碍,有些患者则出现白蛋白降低等。更严重者会出现血脂降低,血糖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

  药肝爱“拣软柿子捏”

  “可疑”保健品常闯祸

  詹俊指出,据文献报道,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排在首位的是中药,其次是保健品,随后才是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等六大类药物。

  很多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这不仅是对西药而言,中药和某些成分可疑的保健品也有可能成为引发“药肝”的罪魁祸首。然而,不少患者常感到冤枉:“这种保健品,大家都吃,为什么只有我中招?”

  詹俊指出,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与人体相互之间作用的结果,因人而异。药肝可谓爱“拣软柿子捏”,同样服用一种药物,有些人安然无恙,有些人可能因基因易感而中招,因此很难对药肝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只能尽可能地远离可能导致药肝的危险因素。

  很多患者只注意到服用各种药物引起的药肝,却忽视了其他的因素。临床发现,很多药肝患者在病发前虽然没有服用药物,但服用了保健品,或者接触了化学品如染发剂、装修涂料、黏合剂等。有些人则服用蛇胆、鱼胆等动物内脏,或者草药、红豆杉制品等植物。

  近年来,保健品滥用导致的药肝堪称“异军突起”。詹俊指出,中老年人甚至部分敏感者在过多服用保健品后会引起肝细胞损伤和破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詹俊提醒,防治药肝要从自身做起,避免自行乱用药。大家要正确认识“养生保健”的理念,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均衡、坚持适量和适宜的运动方式来增强体质,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而不要寄希望于吃保健品。对于药物更需要辨证区分,即便是服用中草药也须谨慎。

  如需服用药物时,必须接受专业医师的意见和指导。不随意吃蛇胆,特别是鱼胆之类有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的食物,草药等更不可在缺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使用。

  生活中若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身目黄染,小便变黄等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詹俊指出,只要及时就诊发现药肝,采取专业处理,绝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是可以康复的。只有少数拖延未及时发现的患者,或者肝脏在短时间内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肝损伤,甚至危及生命。(任珊珊)

本文专家:田靖博士,原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海旭博士,副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

现在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成为很多人互赠佳礼的物品,虽然价格都较高,但也并不影响其受欢迎程度,还有很多人对保健品宣传的功效深信不疑。

但是,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布了8000余件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案,引发了社会上对保健品新一轮的关注热潮。

那么,保健品真的有宣传的那种神奇功效吗?究竟该不该吃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保健品,全名“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品有直接治病的功效吗?

提到保健品,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各种维生素药丸。没错,各种矿物质、维生素是保健品的一大类,国外一般称为“膳食补充剂”,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主要作为食物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的补充。

显然,保健品的作用主要是养生保健,不是直接治疗疾病。

保健品的安全和有效性不如药品

与药品对疾病同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特性不同,保健品不得涉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功能,不能以任何宣传形式使人们产生这样的误解,保健品说明书必须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品强调的是“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然而评价保健功能如何是具有一定弹性的,跟保健品申报厂家的诚信关系很大。

为什么很多人相信保健品是“神药”

很多人宁愿高价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相信其作为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其宣传的快速见效,将其奉为“神药”。

有些患者服用保健品后,感觉症状减轻了,不排除保健品大肆宣传疗效给人们的心理暗示作用。

另外,对“保健”功能的界定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如同吃饭、睡觉和运动一样,虽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但是却不能快速有效的体现。

于是,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在宣传保健品安全无副作用的同时,违法添加一种或者多种具有降压、降糖、降脂等效果的西药处方药,消费者使用后效果明显,很容易被“神药”所蒙蔽,不惜重金购买使用。

这些添加药物的使用不当,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

我们并不片面否定保健品本身应有的效果,但是对于市面上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某些“特效”保健品,消费者需要格外提高警惕,并拒绝购买。

保健品可以看做一日三餐之外的“小点心”,成为规律的生活、正确的锻炼和美好的心情的辅助品,在身体状态欠佳时适当调剂。

然而,生病了就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嘱接收专业的药物治疗,这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品很多,但是,有的广告宣传或者是销售人员在介绍的时候存在有忽悠人的情况,以至于使用者在使用以后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那么,十大忽悠人的保健品分别都有什么呢?接下来就来对相关的保健品情况做了解。

螺旋藻本身是一种蓝绿藻,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而成的,这类型的螺旋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营养成分存在,而其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其实从平时的饮食里面就能够得到,现在还没有相关的数据表明螺旋藻有帮助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的主要包含有磁化水、纳米水、频谱水等等,这些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效果,但是,有的宣传人员在宣传的时候则表示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效果,甚至有夸大作用效果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大家被误导。

有的人说自己听说鲨鱼不会得癌症,所以,鲨鱼软骨粉也被称为是能够对抗癌症的药物,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并没有相关的试验表示它对癌症有治疗效果,所以,不建议盲目的使用鲨鱼软骨粉来对抗癌症或者是抑制癌细胞。

核酸是一种组成基因的重要化学物质,但是,人身体里面的核酸都是自己可以合成的,而口服的核酸并没有太大的营养价值,更没有医学价值,在口服的过程当中还会被消化道分解,要是服用太多就可能会诱发痛风或者是结石等等问题。

生长激素是一种垂体分泌激素,这种产品必须要通过注射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可以用在改善身体里面缺少生长激素而导致的发育异常,是否有对抗衰老的效果目前还处在有待证实的状态之下,如果长时间使用有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

过氧歧化酶是一种蛋白质成分,在口服以后就会被消化道所吸收和分解,所以,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建议大家在服用过氧歧化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否则就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服用看不到效果而烦恼。

卵磷脂是一种细胞膜组成部分,能够参加到各种生理功能当中,只要是细胞膜食物,里面都有卵磷脂存在,所以,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够获得,并不需要进行额外补充,如果额外补充还可能会因为这样而增大风险。

脱氢表雄甾酮是一种肾上腺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成分,目前的相关实验还没有证明它有保健和医疗的效果,它在身体里面会被转化成性激素,如果长时间使用也可能会导致被存在的副作用所伤害。

目前没有相关的证据能够证明诺丽果汁的神奇效果,相反,在它里面的钾元素含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需要低钾饮食建议不要使用它,否则就会因为使用它而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血钾太高的异常情况。

羊胎素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口服达不到好的效果,而注射羊胎素是否能够起到对抗衰老的效果目前还有待考证,它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明确,而且,服用它有可能会导致细菌、病毒感染或者是过敏等等异常情况出现,所以,使用羊胎素必须要选择正规生产品牌的产品。

上面就是关于十大忽悠人的保健品的情况介绍,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款保健品,因为它可以很好地清除血管垃圾,净透血管,防止血管堵塞,能很好地预防脑梗、心绞痛以及三高等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健品和药物可以同时服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