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52岁先前患有糖尿病,现在半边手脚无力。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是否能治好?

    广东读者何伯:我今年81岁,我女儿今年3月份的时候突然患上了癫痫病,5月份的时候又陆续发作两次,希望能有专家为我指引治疗的方案,这种病能治愈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出诊地点: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华侨医院)

  答:癫痫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轻度患者表现为突然动作停止、眼神空洞持续5~10秒钟后骤然结束;严重者表现为突然神志丧失、呼吸暂停、四肢抽动、双手握拳、两眼上翻或黑眼球偏向一侧、面色青紫、口吐白沫、常伴有舌咬伤和尿失禁。

  某些特定类型的癫痫症主要是全面性癫痫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既发作从大脑两侧同时开始发生泛化。部分性癫痫则是主要由大脑局部区域产生。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或都患有癫痫症,则遗传的几率是5%。大部分儿童不会从父母遗传得到癫痫。而且大多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患上癫痫,大多数情况可以有很好的预后,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但是,成年后得了癫痫病能医好吗?一般经过一段时间正规治疗,70%的患者可有效地控制癫痫病症状,发作次数能显著减少或停止发作。目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服药治疗期间,患者不能自行随意减药或停药,必须按照医嘱服药,并且在癫痫停止发作后,一般仍需继续服药3~5年,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才能将癫痫的发作的概率降到最低。

  在癫痫诊断确定之后,应设法查明病因:详细检查询问有无家族史、出生及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病史;而查体中要注意排除是否有神经系统体征、全身性疾病等;然后选择有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CT、血糖、血钙、脑脊液检查等,以进一步查明病因按医生处方治疗。

  如果病人短时间内发作能缓解并完全恢复正常状态,无需立即到医院就诊,但应将发作情况记录在日志上,以备复诊时向医生报告。如发作持续10分钟仍未缓解,应及时送院处理。

一、从发麻到麻木,别不重视

手脚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在久坐、如厕蹲太久、趴在桌上睡觉等行为后出现,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除。但如果手脚麻木伴随四肢无力,持续时间10分钟以上,则要考虑疾病的可能,及时到医院就诊。

临床上,肢体麻木的表现分为3种情况:

1、感觉增多:皮肤、肌肉有蚁行感、虫咬感或是电麻感等;

2、感觉减退:出现痛觉和触觉减退的现象,感觉皮肤变厚了,用力掐捏才有感觉;

3、感觉消失: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丧失对冷、热、痛、痒的感觉。

二、手脚麻木,可能是5种疾病搞鬼

服用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等抗菌剂后,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一般从手脚开始,慢慢向上蔓延,可能伴有过敏或感觉异常。

颈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病变等可导致颈椎内部的空间变窄、神经根挤压,造成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受压时,肩颈部的麻木感和疼痛感会放射到上肢,造成手臂麻木、沉重感。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损害神经,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此时,脚麻更为常见,手麻情况较少,可能伴有刺痛或灼痛感、肢体无力、痉挛等症状。

如果突然出现单侧上肢发麻,伴随同侧面部或下肢麻木,要高度警惕脑梗、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尽快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

脑梗在发病前,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部缺血,导致身体一侧阵发性麻木。如果脑部缺血的时间较长,形成血栓,症状可发展成持续性麻木和无力。

除了肢体麻木,患者还要留意肢体无力、言语含糊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导致腿部供血不足,引发一系列症状,例如:走路较多时,出现足部、小腿酸痛;感知麻木,无法明确识别冷热感,容易导致泡脚时烫伤。

三、改善身体发麻,做好这4点!

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人,如果食指、中指或舌根出现麻木,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脑梗。日常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规范治疗。

患有风湿骨病的人群,日常应注意保暖和防潮,如果身体过度受凉、受寒,会加重麻木症状。

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提高代谢功能。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豆类、坚果类、瘦肉、芹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绿叶菜、甘蓝、青椒、花椰菜、奇异果、草莓等。

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管和神经健康,缓解麻木症状,建议在午后或傍晚到户外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等,但注意运动时间不可过长,运动量不要过大,运动前记得热身。

烹调食物时,建议多用蒸煮,少用煎炸。成年人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摄糖量不要超过25克,用油量25-30克。吃肉时,首选鱼类和禽类等白肉,以瘦肉为主,同时多吃高纤维蔬菜,例如西蓝花、菠菜等。

四、最后推荐一道养生食疗方

原料:虾仁35克,豆腐250克,香菇20克,枸杞子30克,白菜心100克,生姜丝10克,上等鱼露和味精适量。

做法:1、虾仁、枸杞子洗净,香菇浸泡洗净切丝,白菜心洗净切丝。上述用料和生姜丝同

2、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煎沸,豆腐切小块加入,改为文火煮30分钟,加鱼露、味精调味。

功效:补虚健体。用于体虚多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手足麻木者。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表现是: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的体重低于同孕周龄的正常儿,不明原因的死胎也增多,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因此,应特别注意产前监测和检查。

对于高龄孕妇来说,最可怕的就是生育一个有残疾的婴儿,母亲的高龄会增加婴儿先天性缺陷和无法存活的可能性。

产科临床统计资料表明,高龄初产妇的产程明显延长,滞产率增高。同时,羊膜早破、妊高征和早产这三项指标也比对照组为高。因此,高龄产妇更须加强孕期保健。

虽然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因为一些意外因素的存在,仍然让孕妇们处于危险的边缘。尤其是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年龄越大,就意味着生育的风险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生殖能力逐年下降,免疫力也随之减弱,高龄孕妇的流产率明显增加。正常女性一生中要排出300多个成熟卵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卵巢功能的有害因素不断增加,如放射线、病原微生物感染及炎症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女性卵巢功能下降,排出的卵子质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卵子的质量下降会导致受精卵的质量下降,进而埋下流产的祸根。由于年龄的增长,妇科疾病也开始增多,除了子宫本身的炎症外, 由于高龄孕妇本身的年龄增大,导致了遗传物质非常容易发生畸变或发生异常,这也是高龄孕妇易发生流产的原因。

高龄产妇可能面对的还有来自妊娠的并发症,产生怀孕相关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机会比年轻的产妇还高。而高龄产妇在怀孕时,高血压、心脏病或是肾脏病、糖尿病的内科并发症机会也比较多一点。由于年龄大,高龄产妇中有不少人都可能有轻微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压,平时可能觉察不出来,一旦怀孕,身体各项机能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都会将这些隐性的疾病诱发出来,不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更会给孕妇带来生命危险。

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生殖力都会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女人最理想的生育年龄在25~30岁,跨入35岁高龄再怀孕,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偏低等),怀孕几率也会明显下降。大龄女性容易在心理上有恐惧、紧张、焦虑、悲观、怕羞、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卵巢内分泌紊乱,排卵不规律,甚至不排卵,月经也就开始紊乱或闭经。

易产生“畸儿”、“愚胎”

卵细胞是每个女性天生具有的,但自出娘胎,女性体内的卵子就会不断受到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因此,分娩时间越迟,卵子受环境和污染的影响就会越多,卵细胞质量也随之下降,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异常,从而生下畸形儿。“这也是高龄产妇所面对的最大风险。”先天愚型胎儿的发生率,会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如果说25—29岁的时候大约是0.11%的话,30—35岁就会增加到0.26%,36—40岁将上升到0.56%。

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产道和会阴、盆骨的关节会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有的高龄产妇分娩的时候宫口开得慢,甚至开不了,以至于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也正因如此,高龄产妇的剖宫率比一般产妇要高。

高龄生育还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癌变,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35岁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比30岁以前首次生育者大大增加,首次生育年龄越大,乳腺癌的发生率就越高。

据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北京分会委员赵天卫援引临床医学研究权威机构统计,在9000名接受测试的孕妇中,孕期抑郁症达15%,且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其中,不自信的高龄孕妇更易患产期抑郁症。症状明显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易怒,负罪感,头脑不清,思维混乱等等,而自杀倾向则是孕期抑郁症最严重的表现。

年龄大了,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没有30岁以前的快,而女性很关注的身材、皮肤等,同样不如年轻产妇恢复快。

对一些一心执着追求事业成就的大龄妇女,则应对她们说明35岁以后怀孕的危害。怀孕的危害,使她们能够适当考虑利弊得失。35岁以后怀孕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对母亲的危害,易患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因高龄生育,关节韧带组织弹性差,子宫易出现宫缩无力导致难产;易发生产后感梁及产后贫血;易造成身体衰弱。

2. 对孩子的危害,女子到了中年,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因此,当胎儿产出时容易导致生产困难,致使产妇本人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同时也极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这种窘迫症对胎儿的威胁性,轻者影响胎儿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重者窒息致命。分娩时易出现新生儿损伤;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畸形儿发生率增加

35岁以上初产产妇为为高龄产妇。由于女性35岁以后肌体处于下滑趋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因此,建议女性尽量不要成为高龄孕妇。如果你选择成为高龄产妇,就要比年轻妈妈更加细心地进行孕前准备和孕期检查。

1、 孕前要进行身体检查

这是夫妻双方都要进行的检查。特别是准备怀孕的女性,除了要进行心、肝、肾等常规检查,还要重点检查生殖系统。如果患有性 病,要等待治疗痊愈后方可怀孕。

2、 孕前要提前1个月口服叶酸

服用叶酸可以避免神经系统发育疾病。如果孕前没有及时吃叶酸,怀孕后要继续补充,直到怀孕12周为止。

3、 孕期保健要格外注意,要保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4、 怀孕16-20周时,要进行唐氏筛查

这项检查是提取孕妇的血液,检测血液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的量和浓度,以次来断定胎儿可能出现的一些病症。

5、 怀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

这项检查是正常的年轻孕妇不需要做的。研究表明,孕妇年龄愈大,先天愚和畸形儿的发病率愈高。这是因为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巢逐渐衰老退变,产生的卵子自然老化,发生染色体畸形的机会就会增多。这项检查可以直接获得染色体的数量,根据检查结果可以知道胎儿是否有异常。这项检查有0.5%的几率会因此导致流产。

6、 更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

高龄产妇易患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由于孕妇体内的血容量比非孕期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原来就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很可能由于无法耐受而只得提前终止妊娠。

7、 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高龄孕妇剖宫产适应征较高,通常有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

高龄孕妇的饮食建议以高蛋白、低脂肪、性温和的食物为宜。如茶、酒、烟、咖啡,以及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食品都不适宜。此外高龄孕妇的饮食应该注意避免吃下列食物:任何甜味剂:包括白糖、糖浆等;糖果及朱古力、冰淇淋、冰冻果汁露;可乐或人工添加甜味素的果汁饮料;含糖花生酱、沙拉酱;人造奶油等。

一、合理安排饮食。体重过高者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适宜优质蛋白(如鱼、鸡蛋、豆制品、瘦肉、牛奶等),以减少脂肪(如肥肉、内脏、蛋黄、坚果、植物油等)为主。体重过低者应纠正厌食、挑食、偏食习惯,减少零食;保证每天膳食营养素的摄取,增加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脂肪按需要量摄入,不宜过多;禁烟酒及成瘾药物。

二、纠正营养失衡。孕妈妈营养失衡会使胎儿发育所需的某些营养素短缺或过多,于优生不利。故孕妈妈在怀孕前应当对自己的营养状况做全面了解,必要时也可向营养师咨询,有目的地调整饮食,积极储存平时体内含量偏低的营养素。如机体缺铁,可适量增加牛肉、动物肝脏、绿色蔬菜、葡萄干等的摄取。缺钙可适量增加虾皮、乳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取。>>推荐阅读 四类食物帮助高龄女性更快怀孕

三、健康饮食行为。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延长进食时间,按进食计划把每餐食品计划好。

当年龄越大的时候,才成为准妈妈,这样的话,怀孕期间一些保健工作就要更重视了,就比如安胎,那么作为高龄孕妈妈的姐妹,在孕期应该怎样保健安胎呢?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育观念的转变,现在的高龄孕妇越来越普遍了.人类生育有一个最佳时期,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女性的“黄金”生育时期为24-28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选择在这一时期生育.高龄初产,指年满35岁以上且第一次分娩者.

一、孕前锻炼别骑车:专家表示,年纪大了抵抗力会下降,因此高龄女性更应加强锻炼.健身要选择强度小一些的有氧运动,而强度大的骑跨动作或增加腹压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抓举重物,容易伤到生殖器官.

二、别怕羊水穿刺:超过35岁以上的孕妇,在怀孕四个月时要做羊水穿刺.这是妇产科专家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高龄女性的卵子质量下降,受精卵易发生畸形变异,羊水穿刺就能及早发现病变的苗头.

三、有固定医生手诊:在发达国家,高龄孕妇大都有自己的妇产科医生.因为多数孕期检查是靠医生的手来“摸”,每个医生的手法和感觉会略有偏差,固定下来,能方便医生更好地进行手诊.因此,我国的高龄孕妇也应借鉴种方法.专家建议,不少医院都有预约挂号的服务,孕妇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固定专家.

四、小毛病也要看“双科”:对于孕妇常见的小毛病,像感冒、拉肚子,高龄孕妇在看病时除了看相关科室,如呼吸科、消化科外,同时要看妇产科.因为和年轻的孕妇相比,高龄孕妇的子宫旧了,像拉肚子这种小病,也可能引导致妊娠前功尽弃.而怀孕期间的一些怀孕症状就需要准妈妈特别关注了,不要让不利的因素出现且发现晚而威胁到母体及胎儿的健康.要是没有特殊的原因,年轻的姐妹不要让自己成为高龄孕妇,如果是高龄孕妇,准妈妈就更要注意安胎保健.

大多数人呢认为,只有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才算是高龄产妇,其实不是的.专家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到底多少岁算高龄产妇?

一般来说,所谓的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孕妇只要超过了35岁就要进行常规的产前诊断,由于女性35岁以后机体处于下滑趋势,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专家不提倡高龄生育.

目前女性中有一种说法,如今营养比以前好多了,女性更年期也比以前推后了4年,那么是不是“高龄”的界定也该再向后推迟4年呢?专家表示,卵细胞的老化是不可抑的,所以目前还没有把“高龄”也推后的说法.

既然有高龄就有适龄,对于女性来说,最佳的生育时间女方是23-29岁.在这段时间,女性的心理、生理都已经十分成熟,最适合孕育宝宝.

高龄会给妈妈带来诸多危险.专家认为高龄更容易流产.对于适龄产妇,流产率是12%,而高龄产妇则达到了31%.

高龄产妇比其他的孕妇更应该注意孕期的护理.由于产道、会阴肌肉弹性减低,骨盆关节韧带变硬,分娩时可能发生难产,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发症.高龄孕妇的婴儿发生畸形及低能儿的机率也可能高于适龄的孕产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有糖尿病浑身无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