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正常吗还需要做什么吃半年药还是没有改变?

  许多患抑郁症的朋友在精神心理科就诊时常被吓一跳的是,医生说服抗抑郁药治疗至少要服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行,他们往往对此非常困惑。人们身体生病到医院看病吃药大多数情况下吃个几天最多十天半月就好了,除了癌症、心脏病等少数比较严重的大病和慢性病,人们似乎对于服药有着自然而然的时间乐观预期,而到了精神科医生这里吃药治病动辄数月熟年,与人们的印象中的治病观念相差太远,而这也往往成为了人们不愿意服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理由,也因为这个,人们也常常会不遵医嘱自行减药停药。那为什么这些调节精神的药物要常年累月的服用?难道少吃几天不行吗?

  中国有句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用来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再恰当不过,也就是说抑郁症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往往有着非常久远的心理基础。而一旦形成抑郁症,想消融这些令人痛苦的疾病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尤其是消除那些积蓄多年的疾病心理基础更非轻而易举,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说抑郁症这些疾病似乎难以“除根”的原因,因为病情症状容易控制,但是消除产生病情症状的心理基础绝非易事,基础不消除一旦条件成熟自然“容易复发”而“不能除根”,尤其是在在没有其他方法只靠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要想获得抑郁症足够的疗效和少复发,药物治疗自然就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稳定疗效。

  换个说法也许人们更容易理解。如果手脚皮肤割伤了,我们通常需要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一些消炎抗菌药物,过个三五天伤口很快就愈合了,去掉包扎的纱布,停用药物,我们这时会说我们的伤口彻底好了。我们不妨把抑郁症看成是这些伤口,不同的是,这些伤的位置是在大脑里(这应该算是“内伤”了)。受伤了自然就需要“包扎”和“保护”,我们不妨把抗抑郁治疗药物看成是包扎伤口的纱布和消炎药。我们都知道,皮肤粘膜以及人身体的许多内脏器官都有着很强的再生恢复能力,所以皮肤割伤几天后断裂的伤口就会重新长合,而人的大脑可就没有这么强了,人成年后的大脑神经细胞数量基本不会再增加,一旦损伤或死亡很难再重新生成,所以人的大脑是人身体里最娇贵的器官,从那些中风者的恢复过程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一点。这样,当大脑受伤了,大脑的自我恢复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这个“内伤”要完全修复,时间将会很长,常常是以月甚至年来计算的了。药物和急性期治疗往往能较快地暂时恢复大脑的一些功能,例如许多人吃了三周药就觉得好了很多了,立刻就想恢复上班,就如皮肤割伤包扎起来后,我们可以做些事情了,但是这时伤口完全好了吗?没有。如果这时把药物停了或者把包扎的纱布一撤,我想大多数人都能预见到,没有了纱布保护,稍微受些污染或刺激,尚未结痂的伤口就会再次破裂或者遭受感染,同样的,大脑中尚未完全“结痂”愈合的“内伤”没有了药物的帮助在遇到轻微的刺激或压力甚至没有什么刺激影响下就会再次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好像病情“复发”了一样,其实是病情还没有完全痊愈。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停药了呢?换句话说,什么时候可以扯下伤口的“纱布”不用再包扎了呢?自然是等“伤口”结痂愈合了或者说“伤口”修复到可以承受正常的环境刺激和压力了,这时再去掉纱布,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感染了,这个过程对于皮肤是五天七天最多也就十天半月,对于大脑则是数月到一年甚至数年的时间了。

  所以,要问抑郁症服药究竟要服多久,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通常会告诉你至少要吃半年甚至更长。当然吃药期限还与许多其他条件有关,比如患病的年限越长通常服药时间就越久,这也不难理解,就像皮肤的伤口一样越长时间不能愈合,其后恢复需要保护的时间就越长。有句俗语“横起来多长,竖起来有多高”,我们不妨以此来比喻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时限,及早认识和发现抑郁症,及早规范系统地治疗让抑郁症“横起来”不要太长,那么我们的抑郁症的治疗时间也就不会太久,治疗效果也就会更乐观。当然只靠药物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可以加速和强化大脑恢复健康的方法途径,具体敬请关注下一期健康心生活内容。

  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2010年发布的《抑郁症治疗实用指南》:推荐抑郁症的急性治疗期为6-12周,巩固治疗期4-9个月,推荐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治疗策略。

说到吃药,让人头疼的事情还真不少:

早上吃?中午吃?还是晚上吃?

饭前吃?饭中吃?还是饭后吃?

一次忘吃了怎么办?赶紧补上还是下次双倍剂量?

药,你真的吃对了吗?今天关于这些问题,一次性全说清。

不同的药物服用时间不同?

药物的服用时间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体的生理节律对服药时间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血压呈24小时波动状态,昼夜血压有一定的节律。

当人体由夜间睡眠状态转为清晨开始活动时,血压(和心率)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较高水平。

因此,晨起使用降压药物能更好地控制晨峰高血压。

而有的药物则推荐在睡前服用。

例如大家熟悉的降脂药物辛伐他汀。由于肝脏喜欢熬夜合成胆固醇,夜间工作效率高。因此,睡前服用辛伐他汀(还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吸收后达到较高浓度时,正好可以有效抑制肝脏夜间高效率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发挥最大疗效。

有的药饭前吃,有的饭后吃?

有的人认为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应该饭前吃;而有的人则认为药物会对胃产生刺激,应该饭后吃。

事实上,从药学的角度来看,药物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有些药物的吸收会受到食物或食物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导致吸收减慢甚至不能吸收。

比如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它的吸收会受到食物中铁、钙等离子的影响,因此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左甲状腺素钠片应于早餐前(空腹状态)半小时服用。

食物会使降压药卡托普利的吸收总量减少50%,因此也要空腹服用。

药物对胃是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常是影响给药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治疗贫血的补铁剂富马酸亚铁,说明书中明确提及该药物宜在饭后或饭时服用,以减轻胃部刺激。

如果对降糖药二甲双胍产生的胃部刺激不耐受,也可以餐后服用。

药物剂型对服药时间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就是为了避免阿司匹林对胃的刺激较强,给阿司匹林药片穿上了肠溶衣,使其在胃液中不崩解,而在肠液中崩解,从而减轻对胃部的刺激作用。

因为进食后胃排空时间延长,为了加快阿司匹林肠溶片从胃排空到肠道,进而崩解、释药和吸收,建议空腹服用。

再比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为了避免奥美拉唑在胃酸中被破坏,作成肠溶胶囊,但是奥美拉唑的活化又依赖于胃酸的分泌,所以在进食前0.5-1小时服用,即加快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肠道吸收入血,也借助于进食后刺激的胃酸分泌,活化奥美拉唑,最终高效抑制胃酸分泌。

忘记吃药怎么办?下次加倍补上?

规律服药是药效平稳发挥的重中之重,但百密总有一疏,一旦漏服药物怎么办?

马上补服?下次加倍?还是置之不理?

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尤其不要盲目地在下一次服用药物时剂量加倍,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降压药和降糖药,剂量的加倍会导致药效增加,很容易导致低血压或低血糖。

某种意义上,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抵消长期降糖治疗带来的益处。

因此,漏服的药物,该补服的时候一定要补服(比如口服避孕药、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抗凝药),如果错过了补服时间,要避免盲目补服,及时咨询医生。

症状消失,还用继续服药吗?

很多人在吃药的时候,都遇到过这种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消失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或者症状消失了,但是药还没有吃完,不要浪费,继续吃完吧。

这实际上涉及到疾病治疗的“疗程”问题。

1、很多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通过药物治疗确实能够控制血压和血糖平稳,但是一旦停药又会失控。

目前来看这些疾病的治疗是终生的,即使症状好了也不能停药。

2、有些疾病,比如感冒、感染(俗称“发炎”),是有一定的疗程的。一般来说,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足够的疗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要及时停药。

那种为了“不浪费”而继续服药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腹泻,甚至诱发细菌耐药。当然过早停药也是有害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药师,看看症状消失后要不要停药。

药物不好吞咽,能掰开吃吗?

常见的药物有片剂、胶囊剂、溶液剂、颗粒剂等,片剂又包括普通片、咀嚼片、缓释片、肠溶片……

令人眼花缭乱的剂型,哪些可以掰开服用?哪些又不可以呢?

这是由药物本身的性质和制剂特点决定的。

1、有些药物因味道苦、气味难闻等原因,做成胶囊或包衣片来掩盖这种味道;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在胃酸中会被破坏而失效,就在药物表面穿上肠溶衣,使药物只溶在肠,而不溶在胃。

这些剂型的药物都不能掰开服用。

2、缓、控释制剂,采用特殊工艺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这些药物有特殊的“制剂工艺”,一旦掰开或磨碎,破坏了工艺,导致药物“突然释放”会产生毒性。

因此,一般的缓、控释制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研碎服用的。

但是,有个别缓释片,是采用若干独立缓释的微囊压制成的片剂,掰开或者分散到水中后,仍然有缓、控释作用,这一类是可以掰开服用的(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但是仍然不能嚼碎或研碎(此时破坏微囊)。

3、有些药物是需要嚼碎服用来加快起效的,比如乳酸菌素片、干酵母片、阿卡波糖(拜糖平或卡博平)。

小窍门:如果药片中间有刻痕,一般代表可以掰开服用。但需要注意,可以掰开服用不代表可以研碎服用。

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

或者直接咨询医师或药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保健食品具有不同于普通食品的独特特性,使消费者在选用保健食品时,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才能正确服用。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保健食品企业的工作人员缺乏医学、营养学基础知识,而大多数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工作者也不太了解保健食品,消费者的健康诉求的满足成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大多数保健食品纠纷的发生也都源于保健食品的不当服用。为此,中国保健协会特组织相关权威健康教育专家,用平白、简单、实用的语言,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进行全面阐述,以帮助消费者科学选购、服用保健食品。

经过了SARS和禽流感的恐慌,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使健康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而免疫力成了最时髦的流行词语。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增强免疫力对健康有益,但是到底什么是免疫力?

如果一个人身体差,容易生病,人们就会说他抵抗力差;抵抗力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它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2、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

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3、免疫力是一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动态发展过程。

0~12岁前的儿童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体内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分泌量少,免疫功能不健全,这时的孩子极容易生病。

13~45岁期间是免疫功能相对稳定期,免疫功能相对完善。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的人容易受到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影响,使体内的抗体和生长因子分泌量大幅度波动,这种就会造成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不稳定,导致免疫力下降而生病。

46岁以后人体的免疫器官功能开始衰退,体内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分泌下降,免疫力下降;开始诱发老年性疾病。

二、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说明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是适宜增强免疫力的人群。一般人如果有以下现象,都属于免疫力低下:

1、容易感到疲劳,但是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3、伤口容易感染,愈合慢;

4、肠胃差。这里主要是指稍微吃得不合适就上吐下泻。

此外,经常服用抗生素的人、经常熬夜的人、工作压力大的人、慢性病患者和中老年人一般都可以适当选用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

国家没有规定“不适宜人群”,但不同的产品要区别对待,要根据该产品的原料确定。例如,含人参或西洋参成分的保健食品不适宜少年儿童服用。

选购时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不能因为广告或听说别人用了挺好就买。

2、如果正在服用药物或其他产品,必须要咨询该保健食品和它们有没有冲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要不要吃打虫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