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化疗时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低,打升白针不行还能怎么办?

化疗后白细胞低于多少需要打升白针,一般来讲因为目前就是我们临床应用的化疗方案不一样,它发生那个白细胞降低的可能性也不一样,但是大部分化疗方案来来讲,其实都或多或少的有骨髓抑制的副作用,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临床上就是经过血清学,血常规一检测发现白细胞降低或者血红蛋白降低,甚至于血小板降低。到底是白细胞低于多少需要打升白针,一般来讲白细胞低于二点五,就需要打升白针。再就是还要看它中性粒细胞的值,如果是低于二点五或者甚至高于二点五,但是它的中性粒细胞值绝对值偏低的话,或者低于一点五,我们这时候也需要打升白针,再就是因为目前临床上一些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现在长效升白针出现之后,有时候可以根据化疗白细胞反映情况,打比方说化疗白细胞降低已经达到了三度,这次化疗的时候,就是在化疗一结束,立马给长效升白针,把白细胞降低的最低值给提上来,这样就会减少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一些感染等副作用,能为患者节省一些住院时间以及一些治疗的费用。

化疗的原理实际上是针对生长速度快的细胞起到抑杀作用,而癌细胞常常比正常的血细胞(比如白细胞、血小板)的更新速度更快,因此每一次的化疗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和癌细胞赛跑。

但也正因为如此,化疗的时间,通常为21-28天为一个周期,这是由于如果化疗时间过短,很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杀癌的效果,而如果太长,病人也可能会因为化疗的并发症而影响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其中,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在骨髓抑制这一并发症中,白细胞降低最为常见且发生最早。现代医学对于白细胞降低主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缩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程度。但该疗法临床使用中有一定局限性,如半衰期短需要多次注射使用,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注射以后会出现骨骼疼痛等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多从“血虚”“虚劳”论治,治疗也大多采用健脾补肾、温养气血等方剂,温和的治法常能取得出其不意的疗效,临床研究也表明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药能为化疗减毒增效,两者综合使用就好比上战场杀敌,一为先进的杀“敌”武器,一为后勤补给,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能起到1+1>2的效果。

肺癌3期,化疗白细胞过低,如何有效升白治疗?

田先生,54岁,去年8月底确诊为左肺腺癌ⅢB期,9月3日开始在当地市医院肿瘤科进行培美曲塞+顺铂化疗,12月6日第3周期化疗结束出院。复查显示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39.1%,中性粒细胞数0.94 × 10^9/L,红细胞3.46×10^12/L,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106×10^9/L,骨髓抑制Ⅲ度。主治医生建议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田先生前2次化疗期间曾注射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升白针以后白细胞隔日复查可超过正常范围上限,但再过2天再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即降至正常范围下限,维持时间较短,且患者诉注射升白针后腰部及后背疼痛,因此寻求中医治疗。

来诊时除上述症状外,田先生还伴有恶心,食欲差,胸闷,腹胀,乏力;舌红苔白腻微黄。辨证为湿热内蕴,故治以清热利湿,宣通卫气,自拟治疗验方。

处方:藿香、佩兰、前胡、通草等十几味药,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后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4.1 × 10^9 /L,中性粒细胞比率43.5%,中性粒细胞数2.0 × 10^9/L,红细胞3.8 ×10^12/L,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 121×10^9/L,恶心、胸闷消失,进食相比之前明显增多,舌红苔薄白。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5剂,

再次复诊时,血常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诸症消失,进食量正常,舌质淡苔薄白。湿热已清,故后期主要予以补气养血治疗,其后3次化疗,患者每次化疗结束出现白细胞降低时,均辨证给予中医治疗,期间未注射升白针,但都达到满意的升白效果。

中医辨证施治,为化疗减毒增效,防治骨髓抑制!

由于患者的肿瘤分型、化疗方案等不同,出现骨髓抑制的病机也不同。乐启生中医团队的敖杰男教授也指出,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的辨治需要分“虚”“实”两方面,虚证则重在补脾肾、养气血,然而实证也不在少数,正如上述案例中的患者,为湿热实证。临床上,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多表现为乏力、恶心、纳差、畏寒、身痛、四肢酸软、头晕心悸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仅仅表现为乏力但白细胞值远远低于正常范围。湿热证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多有口黏腻、口苦、胸闷、食欲不振、浑身酸软等症状,舌苔多为白厚腻或黄厚腻。部分患者亦无明显不适症状,但舌苔厚腻。

对湿热壅于中焦的患者,这时就要灵活辨证,及时给予清热利湿、宣通卫气之品,往往可以很快使白细胞恢复正常。

中性粒细胞,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常规,白针,腰背,细胞,化疗,方法,过低,患者,辨证,注射,中医,复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低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