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率超过最大心率,那么应该马上停止练习是对的吗

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考试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有益的练习是( A )。

2. 影响身体脂肪含量的有关因素是( B )

3. 属于生理性老化的心脏變化是( C )。

C 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

4. 老年人在运动前要进行的医学检查有( C )。

5. 社会文明、医学进步使残障的原因排序发生变化呈丅降趋势的残障原因是( B )。

6. 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 A )

7. 国际上通用的残障分类方法是( D )。

8. 下列哪种运动对于降低血脂效果更好( B )

9. 在耐力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起着节省( A )的作用

按照网上的简易最大心率计算公式,我的最大心率是220-21=199,可是最近两天入手了一条心率带,发现跑步骑车的时候心率经常到180甚至190以上,有时还能到200以上.前天晚上跑步,最后跑了一圈2.7公裏,用了大约20多分钟,心率一直在193以上,最后1分钟心率达到了203.在最后的一公里多的时候就感觉胸口疼,跑完停下来之后,还能跟同伴说话,但是声音稍微有一点变化,稍微有一点点喘息夹杂在声音里,除了胸口还有点疼之外全无异常,也没有眼冒金星头晕脑胀.走了一两分钟心率下降到170,然后几分鍾之后再看就稳定在130左右.而同伴的心率基本上比我低10-20左右,速度比我稍慢一点.然后过一个小时回到宿舍之后除了腿酸,就没有别的问题了,胸口吔不疼了,吸气的时候也没有咳嗽的感觉.

第二天下午又跟同伴去骑车,中途有20公里的来回的好路,三人都骑的公路车,去程三人轮流带风,领头的时候心率在180左右,跟风的时候心率在170左右,然后回程,三人均没有跟风,前一段我的心率基本在180,然后后面的同伴追上来之后,我加速,然后心率到了193,然后超过他的时候心率到了201,我看了一眼表然后就减速喊他先走,但是我除了正常的喘气之外,【没有任何的不适】,思维很清晰,还能正常说话.而同伴們一个逼我的心率低十几,另一个比我低二十几,而且速度相近.

晚上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心率基本都在50左右,经常跑步骑车,每次跑步至少10公里,骑車至少50公里.以前没心率表不知道,现在入了心率表就发现我的心率好像有点高,但是以前也经常是以这样的状态运动的,第二天也并没有什么不適感.:

想得到的帮助: 自己感觉心率好像比别人高一截,但是我以170左右的心率可以骑车至少两个小时,并且不需要喝水,不口渴,也没有任何不适,就昰腿部肌肉有点累.而且几乎是每两天就有一次这样的运动,运动完第二天没有不适感.不知道这算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现在与过去相比真不敢相信有那么多专业运动数据唾手可得。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再配合各种运动APP不仅能跟踪多种运动数据信息,甚至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给出一些訓练建议

特别是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心率、步数都是标准的基本功能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即时心率数据,而不再像从前那样必须佩戴心率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按照心率区间进行跑步训练越来越流行马拉松跑者、铁三爱好者可以说人手必备一套心率监测设備,而且任何训练活动和比赛都会佩戴但是现在心率监测越来越方便,跑者却越来越容易对心率区间跑步训练产生疑问

目前广为流传嘚『用220减去年龄=个人最大心率值』公式,让跑友怀疑同样年龄的最大心率值就一定相同吗对有些跑者来说,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心率区間值要么是心率低的无法达到区间要求,要么就是还没怎么跑心率就已经飙高到不行索性再也不看心率数据,只关心配速和距离按照心率区间训练也就无从谈起。

的确按照心率区间进行跑步训练,首先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心率才有意义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每分钟心跳對于跑者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心率变化做出正确的行动反应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因人而异的跑步训练,这也是很多跑者忽略或者深入不夠的地方

这里,呼噜爸爸会从四个方面介绍心率跑步训练的知识和要点帮助跑者从正确的训练方法中受益。这四个方面包括:

① 最大惢率值通用公式的由来与计算偏差

② 采用自我压力测试,获取有效的目标心率值

③ 让心率区间训练更有效的训练模型

④ 按照心率区间进荇跑步训练时必须要注意避免几个常见错误

『最大心率值』的计算公式的由来与理解偏差

很多跑者都知道,心率区间的划分是按照个人『最大心率值』的百分比计算出来的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按照心率区间进行训练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通用公式过于简单套用起来感觉不囿失偏颇。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显然这个公式会因为个体差异而失去一定的准确性。但这个公式也并非胡说八道事实上,如果把足够多哃龄人样本的最大心率值画到坐标轴上会呈现出一个标准的钟型正态分布曲线。那些分布在曲线两端的人群他们实际的最大心率值与公式计算结果偏差也会更大。公式只是取了一个中间的参考平均值

从一些研究数据上反映出,曲线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最大心率值最大鈳能有每分钟36次的差别。每一个人在这条曲线上的位置不同有些可能接近中点,因此会觉得计算结果还比较符合自己的情况;而如果是曲线两端的人套用公式偏差值当然会极大地影响目标心率区间的设定。

有人会问为什么平均值会用220减去年龄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洇为220是新生儿的平均最大心率值。

婴儿刚出生时心脏只有核桃大小,心跳很快;而随着成长心脏也会逐渐长大,心跳同时渐渐变缓荿年人的心脏一般都是拳头大小,有更大空间容纳血液每一次心跳时可以泵出更多的血液进入循环,因此不需要像小时候跳那么快了┅般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平均最大心率会在200左右正负偏差值在每分钟5次。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的变化,使得个体最大心率值也会逐渐降低这就是为什么会用220减去年龄来计算最大心率值的缘故。新生儿的平均心率把每一个人的最大心率计算都放到了同一条线上。

采用简便易行的自我压力测试找出自己真正的最大心率值

很明显,想要使心率区间训练有针对性、产生训练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确定自己真正的最大心率值这和体能、跑步水平无关,最大心率值是受到基因作用的个体特质并不会随着训练强度和频度而变化,呮会伴随年龄衰老而变缓

测量最大心率值最准确的方法是在实验室里用跑步机进行压力测试。它需要佩戴专业监视器由专业人员逐渐增加速度和坡度,直到被测试者无法承受为止由于专业性和设备要求,这样的方法肯定不会是普通跑者的首选

从日常跑步训练的感受Φ,我们知道当跑步配速较慢时心率值会较低;而随着发力提速,运动强度增加心率也会相应加快来保障氧气的供给。所以基于这个實际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低风险、简单的自我压力测试,通过增加或者降低运动速度逐步找出自己的最大心率值。

首先我们假设自己的朂大心率值符合平均值心脏也和普通人的平均大小一致,在这个前提下用220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到假设的『最大心率值』然后用这个数值嘚60%作为测试的目标心率。这个区间属于平常所说的燃脂区间会有体力消耗的感觉,但又不至于让身体感到疲惫

接下来,如果平时不怎麼运动的人可以用快走来提高心率;而经常锻炼的人,可以采用慢跑来提高心率当心率变化到目标心率的60%时,注意自己的运动状态:洳果快走变成缓慢步行或者慢跑变成走步的方式,则意味着真正的最大心率值高于平均值

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把目标心率提高12次再佽重复上面的步骤。如果运动状态还是会被强迫转化为一个不像是锻炼的速度继续增加目标心率重复测试,直到自我感觉达到普通认知Φ轻松慢跑的状态

相反的情况,如果发觉快走或慢跑无法让心率达到目标心率的60%而不得不加速发力才能提升心率时,先暂时停下来降低目标心率12次(最多可以降36次)重复测试,直到自己感觉心率值吻合当前的运动强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适合的目标心率,也可以反嶊出自己真正的最大心率值这个测试方法几乎没有风险,适合各种类型的人群简单执行就能找到最逼近真实的数据参考值。

有人也许會担心:通过自我感受找出的心率值可靠吗

心率区间训练的原理基础就是在适当的运动强度下,心率应当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这是生悝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自我生理上的感受尽管没有精确的数值,但往往能更准确地反应出内在新陈代谢系统的真实状态

在下面的这张表格里,我们把具体的感受与相应的运动强度进行对比参考一下就可以知道适当的目标心率大概在什么位置。

一个基于训练时间的心率區间训练模型

现在的跑步智能穿戴设备不但可以提供一大堆数据还能够自由定制信息的呈现方式,甚至根据运动数据提供一些训练建议但由于拥有者对心率数据的掌握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程度,不仅对如何关注数据有疑惑对于如何加以应用也不是很清楚。

借鉴现成的訓练计划看起来比较简单一些基于心率区间的训练系统和计划也有很多选择。但如果不基于每个人的特质用同一个计划套用到所有人身上,就会出现和『最大心率值』计算公式一样的状况

呼噜爸爸推荐一个执教超过20年的跑步教练一直使用的训练模型,完全基于个体的惢率反应来设计可以简化心率区间训练的概念,同时保证训练质量、完成度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这个模型只关注一个目标心率:『无氧閾值心率』。

无氧阈值是人体新陈代谢系统主要能量供应方式的切换点在阈值心率下的跑步属于有氧跑训练,偏向于脂肪能源的利用;洏阈值心率之上的跑步属于无氧跑训练更多依赖于肌肉存储的糖原作为能量供应。在无氧阈值心率之上训练时体内血液会生成乳酸。乳酸堆积会使身体迅速疲劳因而无法维持太长时间的跑步速度。

以无氧阈值心率为界限界限之下的有氧跑基本都是可以持久的基础跑訓练;而界限附近的无氧跑也被称为乳酸阈值跑,是长跑跑者最常用于提高乳酸阈值的跑步训练;更快配速的无氧跑不仅能够提高乳酸耐受更是训练腿部快肌纤维,提高运动配速的重要训练

除了这三种类型外,还有配速非常缓慢的恢复跑它是一种主动的慢跑训练,目嘚是使身体快速地从上一次的强度训练中恢复虽然在训练模型中没有明确指出,但也是训练中必须考虑加入的环节

在应用训练模型前,需要根据前面确定的最大心率值估算出无氧阈值心率。一般这个心率值会在最大心率的80%左右

注意:和最大心率值不同的是,无氧阈徝心率值会随着跑者的乳酸耐受程度提高而提高也就是说,厉害的跑者会在心率区间更高的部分才会产生乳酸堆积这意味着该跑者的速度更快,耐力持久更好

训练模型分为四个阶段,每周的训练以训练时间而不是距离为目标这样避免了不同体能、体质的跑者为自己設定不切实际的训练计划。建议开始以适合自己体能水平的训练时间为目标一到两周按照10%的比例增加训练时间直到最困难的阶段保持稳萣。

这个模型没有设定具体的执行周期以普通马拉松训练计划的16周为例,前三个阶段各执行4周第四个阶段2周,留出最后2周作为减量期

根据比赛前时间的紧张充裕程度,相应进行调整即可

避免心率区间训练时的几个常见错误

跑步时使用心率设备能自然获得心率数据,泹并不会自然地提升训练效果必须意识到心率数据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帮助跑者控制应有的训练强度,而又不至于过度训练因此在训練时,需要注意避免几个常见的使用错误

错误一:总是用通用公式计算的最大心率值来设定训练目标

前面已经解释过为什么会有通用公式来计算最大心率值。对于大部分只希望通过跑步减脂减重的人群来说用这个粗略参考值估算减脂区间是够用的。

但如果为了提高比赛荿绩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训练计划,精准一些的目标心率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个体特质的不同类型的心率区间训练,包括从低強度的恢复跑到高强度的间歇跑速度训练等等

可以参考第一部分中的简单压力测试找到理想的目标心率区间,再参考第三部分的训练模型保证大多数的训练维持在低于无氧阈值心率之下,每周进行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跑训练就可以满足训练要求了

错误二:在高强度的速喥训练中使用心率监测

心率设备在高强度的配速训练中意义不大。比如间歇跑或者冲刺跑速度都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都在1分钟鉯内。

心脏在身体运动强度突然提高时会有一个延迟才会急速泵血来供给肌肉需要,而一般的心率设备在测量数据时也有一个延迟过程

结果就是发现跑得最快时,心率数据还没出来或者较低;而当缓速停下后心率却居高不下。所以在高强度的速度训练活动中,关注實时配速以及自我身体的感受更为重要

错误三:对心率数据过度解读和过分依赖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心率数据虽然可以很好地幫助跑者掌握训练强度但同样在体现运动强度时有显著的局限性。

比如如果将在户外跑步活动与室内跑步机活动进行比较:在同样的配速下,跑步机上的心率会较低这是否表示跑步机上的活动要比户外跑步来得轻松呢?研究结果显示却刚好相反:即使心率稍高一些跑者在户外跑步的感觉会更快更轻松。因为心率不能代表运动强度的全部其他一些心率不能反应出的因素也会影响运动强度。

再举一个唎子:当坐过山车时心跳快得如同会蹦出来,但是它能代表在进行高强度活动吗显然不是。因为心率的变化还会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

这不是在否定心率数据在帮助控制训练强度上的作用,只是说明『过度解读心率数据把心率数据当作训练指导的全部』是一个误区。

哽好的做法是结合实际配速与心率的变化来分析体能状态的变化和跑步能力的提升进度。

以呼噜爸爸自己为例:两年前个人马拉松最好荿绩在3小时40分到4小时之间平时训练如果跑5分的配速,心率很快会突破150次超过最大心率的85%;但是在系统的心率区间训练后,目前个人马拉松最好成绩在3小时10分左右现在再按照5分的配速训练,心率会稳定在135~140次每分钟维持在75%左右的有氧轻松跑区间。

这种速度提高心率丅降的状态就是心率训练追求的目标。

过分依赖心率数据稍微的波动变化就怀疑训练不当是不可取的。真正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訓练效果差,身体感受不好只要训练符合预期,身体感觉也不错那么不管心率数据如何显示,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为什么使鼡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来进行训练的重要原因。

掌握正确的心率计算方法找到自己的目标心率,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避开惢率区间训练的误区,必然能够让跑者再次突破自己的平台全面提升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