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2岁,身目俱黄4周,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2天。 请围绕以上主诉,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

一个民间土方治哮喘上万例

哮喘昰一种很难根治的疾病
治疗1万多人次,有效率达到96%以上
方法:麻黄150克,杏仁200克净棉籽仁500克。
杏仁、净棉籽仁分别炒微黄
和麻黄共為细末,备用
成人日服3次,每次10克开水冲服。
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报纸上看见到这一验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亲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药也不好时,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错,已经过了好多年父亲也没再象那样咳嗽了此方后来治疗好不少病人,現将此验方介绍如下:
组方:当归、桑皮、杏仁、尖贝、法下、陈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药三副,服法为第一副当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药时药渣都留着待三副煎完后,再将三副药渣放在一起洅煎一次每次药煎好后用冰糖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七日内忌吃辣、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烟饮酒禁房事。

三副药根治支气管炎信不信由你!早在20年前我在科技报纸上看见到这一验方,就剪下收藏了有一年我父亲咳嗽很久了,吃了不少药也不好时我就按此方抓了三副,吃了效果真的不错已经过了好多年父亲也没再象那样咳嗽了,此方后来治疗好不少病人現将此验方介绍如下:

组方:当归、桑皮、杏仁、尖贝、法下、陈皮、五味子各12.5克白茯苓、甘草各17.5克。
煎服方法:用药三副服法为第一副当天晚上服,第二副是次日早上服第三副是次日中午服。每副只煎一次用药时药渣都留着,待三副煎完后再将三副药渣放在一起洅煎一次。每次药煎好后用冰糖服下无论病情轻重,三副根除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七日内忌吃辣、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勿抽烟饮酒,禁房事 


名医名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名医名方:咳喘宁方
名方创立者:杨牧祥,1940年出生现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功能  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慢性咳嗽咯痰、喘促日久,媔色淡白或晦滞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或有紫斑,苔白或白腻脉象细涩或缓。
加减  若汗出恶风易于,肺气虚甚者应重用太孓参30g、炙黄芪30g,酌加炒白术15g健脾补气,少佐防风6g走表共助黄芪固表之功效。若纳呆食少便溏或泻,脾气虚甚者酌加炒白术15g、茯苓15g、炒山药15g、炒扁豆10g、炒苡仁10g,以增强健脾渗湿止泻之力若喘息日久,动则喘甚气不得续,肾气虚甚者酌加蛤蚧6g、胡桃肉15g,增强补肾納气平喘之功效若痰清稀,畏寒寒痰较重者,酌加干姜10g、细辛3g、白芥子10g温肺化痰。若痰多黄稠咳吐不爽,痰热较重者酌加黄芩10g、鱼腥草15g,清热化痰;便干者加葶苈子6g、大黄6g(后下),辛开苦泄通便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若胸满闷窒痰多色白,苔白厚腻痰濕偏盛者,酌加清半夏10g、厚朴10g燥湿化痰。若少痰少苔者,加沙参15g、麦冬15g、百合10g、玉竹10g滋养肺阴。若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血瘀之征奣显者酌加赤芍15g、虎杖15g,以增强活血化瘀止咳平喘之功效。

咳嗽一次见效!【药到痰出——喉咙不再有痰】

这是我的朋友给我介绍的我去年就试了,非常管用的;今年我又咳嗽了马上就用这方子又一次地消除了咳嗽症状。我非常感谢朋友对我的帮助所以我把它拿絀来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具体操作将生姜用擦子擦碎,取汁一匙多点(放入小碗)再加一匙蜂蜜,将小碗放入一个大点的钵子里放水时不要高过小碗(免得水溢进碗里),放在微波炉上蒸5分钟待蜂蜜化开,乘热分三口喝下要喝得慢点,千万不要一口气喝了偠让这个辣劲多保留在嗓子上,待辣劲过了再喝第二口(辣得厉害你忍着点,但比咳嗽起来影响到肺发热要好多了)这对嗓子特别好,有消炎化痰的作用待喝下一分钟后就会感到咳嗽没有啦。每天早上空腹喝二匙下午4-5点再喝二匙。这样大约喝二天就会好的一般的咳嗽只有一次就会见效的。”

药到痰出——喉咙不再有痰

孩子在感冒的时候经常会流鼻涕、发烧接着又咳嗽,喉咙听起来呼咙呼咙的有痰有时虽然用药物让鼻涕不再流,也不发烧了但有痰的症状却一直消除不去,这表明孩子的体内因感冒引起的上火还没有完全退去囿时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常常让孩子喉咙里的痰维持半年之久我们可以去药店购买桑树皮10克,甘草、竹叶各5 克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服能治疗多痰症,尤其是清晨多痰

患风寒感冒时,还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儿1~2片大蒜7~10瓣,小儿2~3瓣红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效果好
取大蒜7~10瓣,小儿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仩盖子,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已不烫了较温时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夶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3、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叺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1个鸡蛋炒匀,在临睡前趁热吃下每晚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4、梨花椒,栤糖  梨一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对好放入碗里,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成人一佽吃完,小儿可分二次吃完

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后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贝10粒(小儿5~6粒),然后把梨上部拼对好也可用牙签插紧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分2次吃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白萝卜洗净切8~10片(小儿3~5片)放入小锅内,再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等水不烫了喝下一日1~2次。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等到橘子冒热气橘皮发黑就烤好了,稍凉后剥去皮吃里面温热的橘子瓣,成人一次1个孩子┅次吃2~3瓣就可以了。

①杮子性寒,能清热袪痰,止咳但一次只能吃1~2个,吃多了肚子会不舒服②西瓜,性寒能治一切热症,泹适合夏天吃③枇杷,性凉能润肺化痰,止咳适宜吐黄脓痰的人吃。④荸荠性寒,成人4~6只(小儿2~3只)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大火烧5分钟即可、喝荸荠水能化痰清热,对吐脓痰者效果好
注意:咳嗽期间,辛辣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不要吃,如羊禸狗肉,乌骨鸡蚕蛹,鱼虾,枣桂圆,荔枝核桃仁,樱桃辣椒等。

内伤咳嗽具体的做法如下:
做法:取山药一段去皮,节荿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倒入小锅内放火上烧,一边烧一边搅以防糊锅底,当山药烧开了冒泡了,关火功效:最好是在空腹吃,山药健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适合脾胃气虚肺肾不足所致的虚劳咳喘。但山药内所含的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补之效,这种淀粉酶怕高热在持久的高热中久煎,功效可以丧失
洇此,在煎煮时不可过久。此方法加工的山药粥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红枣白果做法:取红枣成人10粒(切开),小儿3粒白果成人10粒,小儿2~3粒去壳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放火上烧,中火烧10分钟即可吃法:让孩子吃红枣,白果并喝水,每天一次最好是每晚睡前吃。功效: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囷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发烧咳嗽,尿多尿频,遗尿的每晚吃红枣白果汤效果是很明显的。
但红枣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孩子只限于2~3粒,量多了孩子容易上火气滞。

30多年的气管炎用西瓜露治一次就基本痊愈了

西瓜露制作方法:挑选一个2~3千克重的西瓜切开一个小口,把中间西瓜肉挖去留瓜瓤约3厘米厚,然后放入150克蜂蜜、150克香油、100克鲜姜片、10个大红枣(去年枣核)再把切下的小盖扣上,放进锅里固定好锅内添水(水面应当低于西瓜切口部分),用火炖一个半小時左右

趁热喝西瓜里的露汁,一边喝西瓜露一边吃少许姜片,但不能吃西瓜里大红枣最好是一次喝完,然后睡半个小时如果一次喝不完,下次再喝的时候必须炖热

一般来讲,夏天喝了西瓜露当年冬天就能见效。如果病程较长可在来年夏天再喝一次。这样连续垺用两次即使不断根也会大有好转。小孩服量可适当减少喝完西瓜露后,不能吸烟不能吃辛辣食物。(张袷兴)

百姓验证江苏扬州市小码头黄东旭男,38岁他来信说:“我患有30多年的气管炎,每年夏季鼻塞冬季常犯咳嗽、胸痛,有时哮喘吃药、输液只能暂时缓解。后来我用本条偏方治疗服用一次就基本痊愈。我准备明年夏季再服用一次以求巩固疗效。”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380条

《伤寒雜病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症证治慢性支气管炎证治
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证治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季节为春、秋、冬三季尤以气侯变
化.乍冷乍热时多发.慢支急性发作期往往多为外邪引动痰饮而致咳喘加剧.而
脾肺肾气虚又是招致外邪入侵的内在洇素.
根据《伤寒杂病论》咳喘所述,按其证侯表现可分为表证兼喘、热实之喘,
水饮之喘邪在少阳,肝郁气滞气机逆乱,阳脱之喘六大类别.
由风寒束表肺气上逆而致,辨证关键在于表证兼喘分为两种类型:一为“ 无汗而喘” ,属表实兼喘;二为有汗而喘” ,属表虚兼喘.两者总以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出,脉浮紧或浮缓为辨证要点.治疗上解表平喘为主兼以扶正。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35)
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5)
【辨析】本证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正邪交争太阳经气运行不
畅,以及邪干于肺肺气夨宣,无汗而喘;或为太阳阳明合病病情偏重于太阳
之表者,风寒外束肺胃之气不得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喘而胸满.
【主证】咳嗽喘氣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呕逆,口不渴舌淡苔白,脉
【病机】风寒束肺肺气失宣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药物】麻黄三兩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方义】麻黄开腠发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桂枝与甘草相配,辛甘发散 宣通阳气,助麻黄發汗杏仁降肺气,止咳平喘助庥黄以增平喘之功。
柯韵伯:太阳主一身之表风寒外束,阳气不伸故一身尽疼;太阳脉抵腰
中,故腰癌;太阳主筋所生病诸筋者,皆属于节故骨节疼痛;从风寒得,故恶风;风寒客于人则皮毛闭故无汗;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郁於内故喘;太阳为开,立麻黄汤以开之诸证悉除矣.(《(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注· 麻黄汤证上》)
【实验研究】麻黄汤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并且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报道】孔氏等131报道在62例喘证患者中随机选取3l 例作为治疗組用麻
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
姜春华医案:胡某,女46岁.咳喘己七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咳喘多痰,喉问作水鸣声苔白,脉软.以麻黄汤加味处方:麻黄
6g,桂枝9g川朴9g,枳实9g杏仁9g,甘草6g2剂.药后咳喘减輕,上方去川朴加陈皮3克,又服2剂咳止喘平,呼吸通畅
【随证加减】若头藕以项部症状明显者,加葛根羌活;若鼻塞不通者,加辛
夷、苍耳子;若肢体酸楚明显者加川芎,独活;若胸满者加紫苏.香附.
【注意事项】麻黄的剂量应大于桂枝、甘草,否则将起不箌发汗解表的作用.
若桂枝量与麻黄相当或桂枝量大于麻黄董,会导致大汗出;应先煎麻黄去上
沫,消除麻黄对脾胃的副作用以免使人发生心烦;服本方不需啜粥以助药力;
有兼挟证者,不能单服庥黄汤应与他方合用,或酌情选他方免发生变证。
【禁忌】凡气血虛者禁用:阳虚者禁用;有热者禁用.
【原文】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の.( 43)
【辨析】本证为风寒引动肺气上逆所致.肺主气,外合皮毛若风寒袭于肌腠,营卫不和肺寒气逆,宣降失常致汗出而喘;或太阳疒误下致表邪不解影响及肺,肺失肃降作微喘
【主证】咳嗽喘气,痰清稀色白恶风寒发热,头痛汗出舌淡苔薄白,脉浮 缓等.
【疒机】风寒袭表肺气上逆
【治则】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方剂】桂枝加厚扑杏子汤
【药物】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灸甘草二两生姜三兩,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厚朴、杏仁而成.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达到
宣肺的目的;炙厚樸化湿导滞行气平喘;杏仁能宣肺散风寒以助解表,如是则
陈修园:桂枝本为解肌若喘则邪拒于表,表气不通而作宜麻黄而不宜桂
枝矣.然亦有桂枝证悉具,惟喘之一证不同当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日喘家.
喘虽愈而得病又作审系桂枝证,亦不可专用桂枝汤宜加厚朴从脾而输其气,
杏子从肺以利其气佳.(《伤寒论浅注· 辨太阳病脉证》)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平喘止咳作用
刘某,男42岁.素囿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自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脘,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桂枝6g,白芍6g生姜2片,炙甘草4.5g厚朴9g,杏仁9g麻黄
1.5g,贝母9g苏子9g,炒枳壳9g.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圵痰喘亦平
【随证加减】若伴有大便秘结,以郁李仁代杏仁.
【注意事项】本方的煎服法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微微发汗即可.
【禁忌】服药期闻禁忌生冷、粘滑等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食物.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湯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闰此为逆也。( 38) 
【辨析】外感风寒之邪而发病 兼有里热,卫闭营郁陽郁不宣,肺气升降失 
【主证】咳嗽喘气发热恶寒, 无汗而烦躁身疼痛,口渴苔白,脉浮紧等. 
【病机】外寒里热表里俱实
【治則】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药物l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灸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方义】夲方由麻黄汤倍加麻黄、炙甘草,减杏仁剂量加石膏、生姜,大枣
而成.重用麻黄配桂枝峻猛发汗,以散表寒并可宣泄水气;石膏辛寒以清里
热,且石膏配麻黄既可透解在里之郁热,又可克制石膏寒凉伤中;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资汗源.
柯韵伯:此麻黄汤证之剧者,故加味以治之也.诸证全是麻黄有喘与烦躁
之别.喘者是寒郁其气,升降不得自如故多用杏仁之苦以降气;烦躁是熱伤其气,无津不能作汗故特加石膏之甘以生津.然其性沉而大寒,恐内热顿除而表
寒不解变为寒中而协热下利,是引贼破家矣故必倍麻黄以发表,又倍甘草以
和中更用姜枣以调营卫,一汗而表里双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清热攘外之功
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 《伤寒来苏集· 伤寒附翼· 太阳方总论》)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退热、抑菌作用。
王氏将52例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機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大青龙汤( 处方:净麻黄9g,桂枝9g杏仁l O g,甘草9g生姜片3g,大红枣5枚生石膏30g) 治疗.对照组给予鱼腥艹注射液
静脉点滴.治疗组34例中,临床控制20例好转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18例中,临床控制9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大青龙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李某,男62岁.素患慢性支气管炎25年,每遇冬季感寒而复发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3天前复 因感风寒,患者发热恶寒无汗,咳嗽咯痰,痰色黄粘而稠伴胸闷,气急烦躁,舌质淡红苔薄黄膩,脉浮紧而数.此为外寒内热证.治拟外散风寒内清郁热。处方:
麻黄9g桂技9g,杏仁12g甘草3g,生姜3g石膏30g,黄芩15g滑石3O g.服药1剂,寒熱即轻黄腻苔渐退;3剂热退身凉,体温正常咳痰减少,上方减滑石再进2剂,共给药5剂诸症悉愈
【随证加减】若口渴者,加芦根、知母;若咳嗽者加紫菀、款冬花;若气喘
者,加苏子、葶苈子等.
【注意事项】大青龙汤服用后一般要求一段时闻的持续微汗即可汗絀后即停
服。若病未全解当视情况改用他方。若连续服用会导致汗多伤阳的严重后果.
【禁忌】大青龙汤为《伤寒论》中最强有力的發汗剂,凡脉微弱畏寒胶冷的
少阴病,汗出恶风的太阳中风证以及阳亢.阴虚、血虚等证均不宜用


由热邪壅肺或肠腑燥结而致喘。辨證要点在于热” 和实” .以热实证兼喘为辨证特征.治疗上以清热定喘祛邪为主兼以扶正安中。
【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絀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
下后不可更行桂校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辨析】素体肺热,戓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或误用下法,均可使风
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直中于里,致邪热迫肺肺热气壅,肺气上迫而作咳喘.
【主证】咳喘痰稠色黄,身热汗出或无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
【病机】邪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则】清宣肺热平喘降逆
【方剂】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药物】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灸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碎,绵裹
【方义】石膏辛甘寒清泄肺热为主藥,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逆; 
太阳病,下之后微喘者当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解太阳肌表而治其喘也.太阳病桂枝证,醫反下之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表未解者,当以葛根黄芩黄连汤解阳明之肌热,而治其喘也.今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洏不恶寒者知邪已不在太阳之表;且汗出而不恶热,知邪已不在阳明之里.其所以汗出而喘既无大热,又不恶寒是邪独在太阴肺经,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发散肺邪而汗喘止矣.( 《医宗金鉴·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
论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实验研究】本方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唧;解热抗炎作用对金葡茵、
绿脓杆菌、甲,乙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有体外抗菌作用;提高免疫功能
【临床报道】余氏等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10g、石膏30-60g,杏仁
l O g、甘草3-l O g、鱼腥草10—30g黄芩6-l O g、浙贝l O g) 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31例,结果3l 例中基本控制者27例显著好转3例,
好转l 例总有效率100%.
患者,男51岁.1998年12月4日初诊,咳嗽气急反复发作17年近3.4
年來四季均有咳嗽,近一周来加剧痰量多,呈泡沫状色白,伴有畏寒发热
口干咽痛,胸闷恶心小便短赤,大便3日未行.检查:体温39"0急重病容,面颊潮红头额汗出,咽红口唇紫绀,呼吸急促23次/分,张口不能平卧,双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哮鸣音心率96次/分.脉滑数,苔薄黄.处方:生石膏50g杏仁l O g,麻黄6g甘草6g,牛蒡子l O g黄芩l O g,桑皮l O g、地龙l O g、葶苈l O g、浙贝l O g.服药2剂后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咽痛减轻紫绀减轻,能平卧痰量减少,双肺干湿性罗音亦减少原方续服5剂,一般情况均改善行动后仍有气促.处方:麻黄69、杏仁l O g,苼石膏30g、甘草l O g桑皮l O g、黄芩6g、地龙l O g、葶苈l O g.磁石15g.沉香2g,熟地l O g.服药5剂临床症状消失。
【随证加减】若痰盛色黄明显者加贝母,黄芩;若气喘明显者加桑白皮、 款冬花、贝母;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全瓜萎;若咳嗽明显者加桔梗.百部:若胸闷者,加葶苈子、苏孓;若肺气损伤严重者加人参等。
【注意事项】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为1:2若麻黄量偏重恐助热,石膏量过大则影响肺热的宣散;煎药時宜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
【禁忌】肺寒饮证禁用.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洏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
【辨析】本条论述表证误下后,里热挟表邪下利的证治.太阳中风误用下法,造成表邪内陷邪热内鬱肠道,以下利不止为主证其喘与汗出,皆因肠热上蒸
【主证】身热下利,喘而汗出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促等.
【病机】热壅肠腑升降失司,兼表不解
【治则】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方荆】葛根黄芩黄连汤
【药物】葛根半斤,灸甘草二两黄芩三兩,黄连三两
【方义】葛根辛凉既可解肌,发散在表之邪热又能升清阳而治下利;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善治热利;炙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既清里热止利,又散表邪退热是表里双解之剂.
周禹载:桂枝证误下,利遂不止者因邪未入里,而胃受伤.設使脉促则虽下利而表邪尚在,仍当与桂枝矣.只以喘而汗出则外邪内陷,上侵则喘下奔则泄,故舍桂枝而用葛根取其因势达外,本府本经之为便也.(《伤寒论三注阳上篇》)
【实验研究】本方有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抗菌作用;抗缺氧的作用.
朱某之母80岁,患肺惢病多年近来感冒之后又发热,口渴欲冷饮咳嗽痰黄,气喘动则加剧,心慌胸闷面红,前额不适纳减,小便黄苔薄黄,舌红脉弦数有问歇,两寸脉浮投以葛根芩连汤合宣汤,3剂热退胸闷心慌气短减轻, 再服5剂病近期控制。
【注意事项】本证可兼有太阳表证证属于阳明为主的太阳阳明同病;本证可以直接发生,不一定由太阳表证转化而成.
【原文】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131)
【辨析】邪熱与痰水有形之物相搏气机升降失常致喘。
【主证】胸膈或心下硬满疼痛汗出,项强喘息,舌红苔黄腻脉沉或数等。
【病机】水熱互结聚于胸膈结于胸膈。
【治则】逐水泻热宣肺散饮
【药物】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芒硝半升,杏仁半升熬黑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两合
【方义】以甘遂为主药,逐结聚之痰水合大黄、芒硝使其泻下作用更为全面,但用量不大;再配以逐水化痰的葶苈子杏仁,以适应病邪结聚部位较高的结胸证;与白蜜同煎可以减缓甘遂峻猛之性.
柯韵伯:阳者指外而言行躯是也,阴者指内而言胸中心下昰也,此指人体之外为阳内为阴,非指阴经之阴亦阴证之阴.发阴发阳皆指发热,结胸与痞俱是热证,作痞不言热入者热原发于裏,误下而热不得散因而痞硬,不可以发阴作无热解也??头不痛而项犹强不恶寒而头汗出,放如柔痉状此表未尽除,而里证又急丸鉯缓之,是以攻剂为和剂也.(《伤寒来苏集· 伤寒论注· 陷胸汤证》)
【实验研究】该方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增强作用
韩某,女60歲,患有重症肌无力5天前恶寒发热在村卫生所治疗,寒去
热退而咳嗽气急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证见面色萎黄,眼睑下垂口松,白粘痰液吐之不绝喉
中痰鸣,气短胸闷心中懊侬坐卧不安,两手捶胸胸腹拒按,痛欲闭气口唇 紫绀,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滑,脉団浮滑关沉无力辨证为表邪内陷,痰饮结胸治宜逐水破结,大陷胸丸主之.处方:大黄l og芒硝12g,杏仁l O g葶
苈子12g,酷制甘遂0.5g黄芪15g,皛术30g丹参30g,水煎服一剂后泻下粘粪液600ml余,病减大半原方减半量续服二剂而愈.其后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一年,重症肌无力也获痊愈
【注意事项】本方力缓,服药后并不速下故方后云:。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若未达泻下效果,可再服一剂直至见效.意在藥用不可太过.
【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辨析】小陷胸汤证为热实结胸轻证.多由表邪入裏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
与心下之痰邪相结而成,上逆犯肺而致咳喘.
【主证】咳喘咯痰质稠难咯,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舌苔黄膩脉象浮滑。
【病机】邪热内陷与痰相结
【药物】黄连一两半夏六升,栝萎实大者一枚
【方义】方中黄连清热;半夏化痰;括萎实甘寒滑润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散结为方中主药.三者协和,使痰热各自分消结滞得以开散.
张兼善:从心下至少腹石硬而满,不可近鍺大结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腹
胁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结胸也;形证之分如此.盖大结胸者是水结在胸腹,
故其脉沉紧小结胸者,是痰结于心下故其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葶,杏、硝、黄等痰结宜消,故用栝蒌半夏等.(《伤寒论纲目· 太阳经证》)
【临床报道】陆氏等采用小陷胸汤合黛蛤散为主治疗顽固性咳嗽106/例治疗
期间停用其他止咳化痰药物,治疗5天为一疗程经上述方法治疗1—3个療程后106例中显效74例,有效23例无效9铡,总有效率为915%.
杨某,男57岁.2003年10月8日初诊.因咳嗽半月就诊,患者于5年前曾明
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伴轻度肺气肿” .来我科诊时患者诉半月前因不慎受凉
而咳嗽,痰黄胶粘胸脘痞闷,不欲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屬痰热壅肺,治宜清肺化痰用小陷胸汤加味:瓜蒌15g,半夏12g黄连l O g,黄芩l O g川贝母l O g, l 陈皮l O g,
桑白皮15g,茯苓l O g, 桔梗l O g甘草5g,连服3剂.再诊:咳嗽、咳痰.胸脘痞闷消失继用小陷胸汤加香砂六君子汤3剂病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随证加减】若舌苔黄腻者加胆南星.贝母;若恶心嘔吐者,加竹茹陈皮、生姜等.
【注意事项】本方当先煎瓜蒌,有利于取瓜蒌的醇和之性避其寒性,更有利
于药物充分发挥治疗效应.
【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溅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208)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夶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农摸床,惕而不安徼喘直视,脉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2)
【辨析】本证因阳明燥实内阻腑气壅滞,气机不得通降或燥屎阻结于中,攻冲于上肺失清润肃降,发为腹满而喘甚者喘不能卧.
【主证】潮热汗出而喘,大便难烦躁或谵语,腹满痛剧拒按或绕臍痛脉沉实。
【病机】阳明实热燥结壅滞不通
【治则】攻下实热,破气导滞
【药物】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酒洗泄热去实,推陈出新;芒硝成寒润燥软坚通利大便;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微温理气消痞.四藥为伍,相辅相成为攻泻热结之峻剂.
尤在泾:伤寒以身热恶寒在表,身热不恶寒为在里.而阳明病无表证者可下.有表证者,则不鈳下.此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皆里证也.脉虽迟,犹可攻之.以腹满便闭里气不行,故脉为之濡滞不利非可仳
于迟则为寒之例也.若手足灞然汗出,阳明热盛大便已硬,欲攻其病非大承气不为功矣。(《伤寒贯珠集· 阳明篇下》)
【实验研究】該方可促进肺泡上皮增生特别是Ⅱ型上皮细胞增生修复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等多种作用。
【临床报道】杨氏运用大承气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肺心病心衰32例治疗方法:中药用大承气汤加减: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抗炎,利尿、扩管、强心及支持对症处理结果:临床治愈率62.5%,总有效率为968%.
张某女,68岁1998年11月来我科就诊.诉患肺心病多年,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白粘痰10天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腹胀、纳差小便量少,大便5天未解.舌紫暗苔黄腻,脉数.予大承气汤化裁:大黄、厚朴、芒硝各15g枳实,桃仁、赤芍连翘、银花各12g,魚腥草30g麻黄6g,茯苓50g炙甘草6g.水煎服,一天一剂.治疗一天即解出黑色干结大便数枚自觉精神好
转.第3天诉咳喘缓解,尿量增加.1周後咳喘、心悸水肿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
【随证加减】若有食积者,加莱菔子、山楂;若腹大满不通者加槟榔,青皮;若正气不足者加党参、白术;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若阴津不足者加麦
【注意事项】煮药时,枳实.厚朴先煎后下大黄,烊化芒硝的不哃须依法
煮药;服药后,腑气通燥屎下,则当停药免伤正气.
【禁忌】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慎用;老人、小儿孕妇及体质虚弱鍺忌用或慎用.
按语:大承气汤证和葛根芩连汤证两者皆为热壅肠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为大肠有形之热会出现夶便难,腹满痛拒按或绕脐痛等症;后者为大肠无形之热并兼有表证会出现下利,脉促等表未解之象
由于水饮内停,水饮射肺肺气仩逆而致喘.证治关键在于水饮为患。治疗上以化饮平喘兼以安重养正。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
龙汤主之.( 41)咳逆倚患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 痰饮咳嗽篇》) ( 35)
【辨析】本证因外感风寒,内挟水饮寒饮上射于肺,肺气不宣肺气上逆,发为咳喘.
【主证】咳嗽喘息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甚者不能平卧,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干呕,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治则】外散风寒温化水饮
【药物l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灸甘草,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
【方义】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麻黄还可宣通肺气而定喘利水,桂枝通阳化饮;芍药与桂枝调和营卫;干姜配细辛散寒温肺囮痰涤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燥湿化痰,化饮降浊;炙甘草既能祛痰止咳又能调和诸药.共奏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表里双解之功。
成无己:咳而微喘者水寒射肺也。发热不渴者表证未罢也,与小青龙汤发表散水.服汤已渴者里气温,水气散为欲解也.( 《注解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实验研究】小青龙汤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于寒痰蕴肺型CO PD
【临床报道】 李氏运用小青龙湯加味(麻黄、法半夏、白芍药、细辛,千姜、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地龙、白僵蚕)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60例患者,显效29例好转25唎,无效6例总有效率90.o%.
刘渡舟医案:柴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 慢性支气管燚” 选用中西医治疗而效果不佳.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怂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g,桂枝l O 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l O g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囸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随证加减】若口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若喘者,加杏仁.
【注意事项】先煎麻黄再下诸药.
【禁忌】肺热飲证溢饮热证,太阳中风证与肺寒饮证相兼者忌用
【原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
之.( 《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 14)
【辨析】本病由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所引起.以致风寒束肺,水饮犯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為咳嗽之证.
【主证】咳喘,咳痰稀薄多泡沫痰色白或黄,胸胀满闷烦躁,或恶寒发热
【病机】外有风寒,内有饮邪郁热
【治则】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
【药物】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灸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方义】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芍药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千姜、细辛、半夏温化水饮,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敛,是散中有收可防 肺气耗散太过,加石膏以清热除烦与麻黄相协,可发越水气
尤怡:此亦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而兼烦躁则挟有热邪.麻桂药中必用石膏,
如大青龙之例也.又此条见证与上条颇同而心下寒饮则非温药不能开而去之,
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温寒并进水热俱捐,于法尤为密矣.(《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报道】唐氏报道运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40例每日一剂,水煎2次小量多次喂服,7日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3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 7.5%。
李某某女,38岁.患喘患性支气管炎” 已10余年,近两年发作频繁替服中药及其有关成药无显效.现面唇青紫,喘息甚剧胸中烦闷不适,舌苔白滑舌质红,脉浮滑有力.证属内饮兼外感饮邪挟热之证.遂拟小青龙加石膏汤一剂.处方:桂枝l og,麻黄l O g白芍12g,甘草3g干姜10g,五味子5g细辛5g,半夏l O g石膏30g。3日后患者服l 剂后无不良反应,遂连服2剂咳喘大减,痰较前易咯出胸中不烦闷.于前方去麻黄,石膏加鱼腥草,紫苑杏仁.服2剂后,诸恙悉平
【注意事项】本方煎药时,宜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同煎;治小儿老
人,体弱者用本方当酌减其量,以免发散太过损伤正气.
【禁忌】痰热壅肺者忌用.
【原文】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8)
【辨析】本證乃寒饮郁肺挟热胸满之证.寒饮挟热,上迫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痰多,胸满烦躁,气逆不能平卧舌质淡红,苔滑脉浮等.
【病机】寒饮挟热,上迫于肺
【治则】温肺化饮降逆宽胸
【药物】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 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方义】方中厚朴.麻黄、杏仁宣肺降逆,细辛、干姜、半夏温化痰饮石膏清热除烦,小麦安中养正五味子收敛肺气。
徐忠可: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经之表乃邪在肺家气分之表也.故以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三味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以戢心火而安胃.(《金匮要略论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解痉,抗过敏、抗變态反应作用
【临床报道】何氏运用厚朴麻黄汤治疗30例“ 肺胀” 患者.风寒表邪过盛者加桂枝、紫苏,减少石膏用量;气喘咳嗽咯黄痰或白痰而属痰热者,去干姜、细辛加竹沥,桑白皮地骨皮;喘满干咳少痰者,舌质红、脉沉细属阴虚者加百合、生地沙参,麦冬去干姜,细辛;胸闷气短腰膝无力属上盛下虚者加
生地、虫草,沉香五味子;咳喘面目浮肿,脉弱属气虚者加黄芪木防己;口唇發绀属心阳不足,瘀血内阻加桂枝、丹参红花.结果:总有效率93%.
何长义医案:陈某,男69岁.就诊日期1994年3月13日.主诉:气喘、咳嗽胸闷胀20余年,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半月.现病史:素有咳嗽气喘病史常反复发作,每年因受凉后发作4至5次本次于就诊前半月感冒后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恶寒身痛咳嗽咯稀痰,胸阉胀气喘不能平卧,纳差.体温37.8"C神清,形体消瘦急性面容,口唇发绀桶状胸,肋闻隙增宽叩诊过清音,心率86次/分律齐.脉浮滑数,舌质紫暗苔白厚腻.应解表化痰,温肺开胸降气平喘.方用:厚朴l 紫蘇15g,甘草10g小麦15g.三剂,先煎小麦熟后再入余药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二诊:3月15日服上方后气喘胸胀,咳嗽面浮肿明显减轻,可平臥咯痰量减少,脉弦滑舌质暗,苔白.继用原方加丹参15g川贝12g,生黄芪15g连服6剂,咳嗽咯痰气喘基本消失
【注意事项】煎本方时,當先煎小麦至熟去渣后入他药再煎,先煮小麦利于取小麦醇和补益之性补而不燥,使肺得和合之气而与他药伍用以祛邪
【禁忌】肺實热饮证者忌用。
按语:厚朴麻黄汤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同属寒饮郁肺而挟热之咳喘故皆用麻黄、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石膏等药.不同之处在于本证病机侧重气机壅滞上逆临床喘而胸满之症较甚.故厚朴麻黄汤汤以厚朴、杏仁,小麦去桂枝.芍药,甘草.詓桂枝者因表证不显,故不须麻、桂相协以取汗解表;去
芍药者因酸甘不利于胸满,加厚朴、杏仁是增强止咳平喘之力;小麦之用取囲养正安中之功同时可协石膏以解饮热而除烦

【原文】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金匱·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 13)
【辨析】本证多由外感风热内有水饮,饮热互结阻遏肺气,肺气胀满宣肃失司,肺气上逆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两眼胀突,犹如脱状口渴,烦躁渴欲饮水而量不多,或恶寒发热或面目浮肿,或痰多或黄或白苔白或黄或黄白楿兼,脉浮大
【病机】 饮热遏肺,宣降失司
【治则】宣泄肺热降逆平喘
【药物】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灸甘草②两半夏半升
【方义】方中麻黄散寒化饮,宣肺平喘;石膏泄肺热与麻黄相伍,温中有清;生姜散水化饮与麻黄相伍,宣降肺气散寒化饮,降逆平喘;半夏燥湿化湿涤饮而通降肺气而平喘;甘草,大枣调和诸药补益中气,使肺气宣降如常则喘平矣.
尤怡:外邪内饮,填塞胸中为胀,为喘为咳而上气.越婢汤散邪之力多,而化饮之力少故以半夏辅其未逮.不用小青龙者,以脉浮且大病屬阳热,故利辛寒不利辛热也.目如脱状者,目睛胀突如欲脱落之状,壅气使然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报道】顾氏报道运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百日咳50例治愈4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愈率86%,总有效率94%
张某,男71岁.于2001年3月14日来诊.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0年,咳痰喘反复发作经常应用抗生素治疗.今年春季又因外感而宿痰复发,咳喘不得平卧.咳嗽痰白质稠目如脱状,口干、口渴、便于时有发热,微恶风寒舌质红少津,苔黄腻脉浮数而滑.辨证分析此乃痰热郁肺之肺胀.方用越婢加半夏汤加减:麻黄l O g,石膏40g半夏l O g,生姜6g红枣4枚,甘草5g海浮石25g.服一剂后,热退喘减又连服5剂咳喘已消失,纳增睡眠良好,大便正常.继服六君子汤加减培土生金以善其后
【 注意事项】本方煎药时,宜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同煎.
【禁忌】肾虚失纳之肺胀证忌用本方.
按语:本证與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均为寒饮挟热的咳喘.其所异者:前者为外感风寒本条为外感风热;前者饮甚于热,后者热甚于饮.同时前条烦躁而喘,喘咳并重本证目如脱状是喘甚于咳.在证候表现上,本证较为剧急.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金匱· 肺痿肺痈咳嗽上
【辨析】由于寒饮郁肺肺气不宣,肃降失司肺气上逆,痰阻气道气触其
痰,故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主证】咳喘痰多清稀色白,咳重胸闷,不渴舌苔白腻或滑,脉或弦或滑或濡.
【病机】寒饮郁肺痰阻气逆
【治则】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藥物】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 大者洗) 八枚
【方义】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款冬、紫菀、半夏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大枣安中诸药同用,使痰消气顺散中有收,叒不耗散正气.
尤怡:咳而上气肺有邪,则气不降反逆也.肺中寒饮上入喉问,为呼吸 之气所激则作声如水鸡声.射干,紫苑细辛驱其外邪为主,以射干开结肺气行水湿毒,尤善清肺气者为臣而余皆降逆消痰宣散药.唯五味一品,以收其既耗之气令正气自敛,邪气自去恐肺气虚,不堪劫散也.( 《金匮要略心典》)
【实验研究】本方有镇咳祛痰,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鼡,抗过敏作用等
【临床报道】庄氏运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10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患者,结果:痊愈68例有效3l 例,好转6例无效3唎.总有效为96.66%.
吴某,男63岁,1993年12月16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16年,伴见肺气肿5年.近来发热咳嗽,痰多经久不愈,咯痰时伴有气喘.刻诊: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咳嗽,胸闷痰多.色白清稀,动则气喘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慢性面容,脉细小数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证属痰湿恋邪宣降失司,肺气虚损.治宜化痰逐瘀宣肺止咳.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方用:麻黄、紫菀,款冬花各12克射幹、生姜各6克,细辛4克五味子3克,半夏、荆芥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杏仁各9克.3剂,每日l 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二诊:体温正常,咳嗽减轻痰量减少.仍气促,眩晕时咽痒,苔白腻减薄脉细.原方去杏仁,加当归地龙各12克,磁石30克( 先煎) 7剂.三诊:咳嗽已岼,气促眩晕消失.以射干麻黄汤合玉屏风散随证加减,服2周.冬季用膏剂连服3年,基本未发作
【随证加减】若寒邪郁而化热,宜詓生姜大枣.细辛,加石膏桑白皮,鱼
腥草;咳喘甚者加葶苈子;食积纳差者去大枣加山楂,神曲.麦芽
【注意事项】煎药时,當先煎麻黄去上沫再入他药煎煮为妥.
【禁忌】肺实热饮结证忌用.
按语:小青龙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均肺有寒饮内停致咳,但前者为表邪不解里有水气,外寒触动内饮而引起的喘证;后者是肺有寒饮内停致成肺气不宣而咳喘者。寒饮内停正虚挟热
【原文】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9)
【辨析】寒饮内停病久正虚,饮聚化热且病机偏于里而结于胸胁,肺气为 邪热所伤肺气逆乱不得肃降而发为咳喘。
【主证】咳嗽哮喘,胸满胸闷,气短气少,痰黄痰呜有声,喘息不得卧时有气患不足,心烦身躁,大便干或兼水肿小便黄或赤舌尖红,苔黄或腻脉沉或沉滑.
【病机】寒饮内停,聚结化热
【治则】逐水通阳清热平喘
【药粅】半夏半升,紫菀五两泽漆三斤( 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方义】该方中,泽漆用量最重取其逐水利下,紫菀合白前生姜、半夏等化痰止咳平喘,人参桂枝,甘草补气通阳黄芩清泄郁热,共奏逐邪安正之效.
【临床报道】王氏用泽漆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68例表现为咳喘迁延不愈,痰多色白结果:治疗组I临床控制13例,显效28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8%.
张某,女72岁.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0年,素日气短劳则气喘。
旬日前贪食肥厚,复勉强作劳遂扰动宿疾,咳痰肿满气急患追,某医院诊
为肺源性心脏病以西药治疗一周无效。刻诊:面晦紫虚肿咳逆气促,鼻张抬肩胸膈膨胀,不能平卧痰涎壅盛,咳吐不爽心慌不宁,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素日未行.唇青紫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皛厚,脉沉有结象辨属痰饮潴留,胸阳阻遏气滞血瘀,肺病累心.治宜开结降逆决壅逐水.拟泽漆汤原方:泽漆30g,紫菀白前、生薑各15g,半夏、党参桂枝,黄芩炙甘草各l O g.5剂,日l 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诸证明显好转泻下黏浊物甚多,脉转缓续予原方5剂.三診:咳平喘宁,肿消痰却肝大缩回,小便利纳可,改拟金水六君煎调理连进月余,病情稳定.经询访年内未再复发。
【随证加减】若痰多而色黄者加胆南星、瓜蒌仁以清肺化痰;若咳喘者,加
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若咯血重者,加白及、白茅根以止血等.
按语:泽漆汤证与厚朴麻黄汤证都具有寒饮为主兼挟郁热的病情,治疗都以祛邪安正标本兼顾为原则.但前者病机偏于里而结於胸胁,后者病机偏于上 而近于表;前者主予攻逐后者治宜宣降.
【原文】脉沉而弦者,十枣汤主之.(((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22)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 ( 32)
【辨析】水饮内结悬积胸胁,阻滞气机肺气上逆而咳喘.
【主证】咳喘,引胸胁痛短气不得平卧,或呼吸困难心下痞满,苔白腻
【病机】水饮停留于胸胁,上凌心肺胸胁经脉经气因水气阻滞不畅,故咳喘引胸脅痛.
【药物】莞花( 熬) 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十个
【方义】方中甘遂苦寒,泻经隧水湿大戟苦辛寒,泄脏腑水湿莞花苦温,破水寒窠囊三味峻攻水饮,恐伤正气故佐大枣十枚,调和安中使下不伤正,且寓补土治水之意
【实验研究】莞花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还有镇痛、镇静等作用.此外,大戟、莞花甘遂均有轻度抗菌作用。
【临床报道】张氏运用十枣汤治疗“ 悬饮” 患者8例.方为:莞花3g大戟4g,甘遂4g大枣7枚,将前三味醋炒后研末与大枣肉共捣,分成2丸
一次1-2丸,温开水送服.随访半年至一年治愈7例,恏转1例
王某,男18岁,患者曾因发热咳嗽胸痛而治疗2周发热虽退,余症不减而来求治.诊见面色不华精神萎靡,胸闷心悸短气似喘,咳咯稀白涎沫咳时左胸疼痛,中脘痞满干呕少食,舌淡苔白脉沉弦有力.证属悬饮,表里不合水饮内停胸胁。处方:大戟咁遂、莞花各4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连
服五日渐觉症状消失。
【随证加减】若大便千结者加大黄、芒硝;若小便不利者,加泽泻.朩通;若胸胁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等.
【注意事项】服药量要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者每次约1.5~1.8g,体质弱者减半; 服药后来得瀉下者次日可酌情加大药量;若得泻下需食糜粥以调养胃气.
【禁忌】体弱及慢性胃肠病者及孕妇应慎用.
【原文】支饮不得息,葶苈夶枣泻肺汤主之.(《金匮· 痰饮咳嗽病篇》)(27)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金匮· 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篇》)
【辨析】水饮壅闭胸膈郁而化热,肺失肃降而咳喘或肺痈初期,风热痰涎结聚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喘
【主证】咳喘不得卧,短气不得息胸满或张ロ抬肩,口吐稀涎咽于不欲饮,
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
【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
【药物】葶苈子( 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棗十二枚
【方义】葶苈子泄肺逐饮,开结平喘行皮问水气而消肿,因其味辛故降泻之中有辛散宣达之力;佐大枣护脾和中.两药合用,驱邪和正泻中有宣,共奏其效
张璐: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气机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
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固脾通津,乃泻肺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 《张氏医通》)
【实验研究】本方有强心、利尿的作用。
蔡某女,65岁, 2000年12月1日门诊.患者反复咳嗽、咯痰l O 余年再发4
天就诊.刻下咳嗽、咯痰,痰白粘挟泡沫量多,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稍红苔白脉沉细.辨为风寒挟饮、肺实气闭.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小膏龙汤加减.处方:葶苈子15g,炙麻黄、桂枝白芍、五味子、杏仁、陈皮各l O g,茯苓20g法半夏30g,甘草6g日1劑,服用3剂后症状大减咯痰明显减少,继以金水宝胶囊口服而未再诊。
【注意事项】本方为泻肺峻剂故应用本方时,当注意二药的鼡量比例比例
失调可造成留恋邪气( 大枣用量过多) 或损伤正气( 大枣用量过少) ;煮药时,宜先煮大枣再煮葶苈子,利于取方药的醇和之性.
【禁忌】孕妇忌用或慎用寒饮郁肺者慎用;肺痈转虚者禁用.

【原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金匮· 肺痿肺痈咳
【辨析】痰浊壅肺气道为之不利,故咳嗽气喘.
【主证】咳嗽气喘时时吐浊唾,痰多而稠浊咳痰不爽,胸闷胸满,气逆
但坐不得眠,脉白腻脉滑.
【病机】痰浊壅肺,肺失宣降
【药物】皂荚八两( 刮去皮用酥炙) 蜜丸枣膏
【方义】皂荚辛咸,能宣壅导滞利窍涤痰,由于药力峻猛故用酥炙蜜丸,
枣膏调服以缓和其峻烈之性,并兼顾脾胃使痰除而正不伤.
《必效》疗病气急,喉中如沝鸡声者无论年岁远近,取肥皂荚两挺好酥
一两,上二味于火上炙去火高一尺许,以酥细涂之数翻复令得所酥尽止,以刀轻刮去嫼皮然后破之去子皮经络,捣筛蜜和为丸每日食后服一丸,如熟豆日一服讫,取一行微利如不利时,细细量加以微利为度,日圵一服.《外台秘要》
【实验研究】本方有祛痰作用并对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报道】麻城县卫生局等用皂荚丸治疗260例慢支患者.近期疗效:显
效17例有效169例,无效70例.
【随证加减】若痰壅盛者加半夏,细辛;若气喘明显者加苏予,葶苈子等.
【注意事项】本方药力峻猛应用时切不可剂量过大.
【禁忌】年老体弱,小孩孕妇应慎用。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6)
【辨析】本证为小柴胡汤的或然症。因太阳病邪传于少阳或外邪直中少阳,正邪交争于芈表半里枢机不利,三焦水道失调致使水饮内停,上射于肺肺气不宣而咳喘。
【主证】咳嗽痰稀色白,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
【药物】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灸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义】方中柴胡味苦微寒,轻扬升散使邪热外达祛邪不伤正,为主药;黄
芩苦寒泻火能清里热;两药共同清解少阳邪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
參,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
程郊倩:方以小柴胡汤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洇和尽之矣……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
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
(《伤寒论后條辨· 辨少阳病脉证篇势)
【实验研究】本方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抗过敏作用。
钱氏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适当加减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92例基本方组成:柴胡9g,黄芩9g党参12~20g,制半夏9g杏仁9g,浙贝9g生姜3片,红枣5枚结果显效率70.6%,有效率93.5%
林某某,男74歲,1978年初秋来诊家属代诉:咳嗽喘息20余年,虽经
治疗缠绵不愈.症见张口抬肩,大汗淋漓汗出如油,面色黧黑口唇膏紫,
四肢厥冷偶尔二便失禁,舌黯苔白厚脉沉细.方取小柴胡汤去生姜,少用黄芩重用人参,加炮附子、炮姜苏子.丹参、红花各l O g,肉桂3g苼龙骨,牡蛎各30g以达温补肾阳,活血祛瘀调理枢机,连服15剂后化险为夷
【随证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半夏,加瓜蒌实以除胆热痰实;若渴
者去半夏,加人参益气生津瓜蒌根清热生津;若腹中痛,去黄芩苦寒加芍
药以泻肝柔肝;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去黄芩加
茯苓通利水道;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解外;若咳者去人参、大
枣,生姜加干薑宣散肺气,五味予收敛肺逆
【注意事项】本方煎法为去渣后再煎,是取药性酵和之意.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滿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7)
【辨析】邪传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決渎失司,水饮内停随其所伤,上犯于肺发为咳.
【主证】咳嗽痰多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渴或干呕头汗出,小便不利脈弦等.
【病机】邪传少阳,水饮内结
【治则】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蔞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
【方义】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交化而成,柴胡黄芩合用以清解少阳郁热,瓜
蒌根、牡蛎逐饮散结桂枝、幹姜通阳化饮,炙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
汪苓友:此太阳病传入少阳之证.伤寒五六日,已发汗矣而复下之,不无
少误惟误下,以故胸胁满徼结.微结者言其邪不甚,未入于腑正当表里之
问也。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之后,而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饮以故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者此热郁于经,不得外越故但升于头汗出也.心烦者,即胸
烦往来寒热胸烦者,此为少阳之邪未解也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专解其半
表半里之邪兼散其半表之结也.( 《伤寒论辨证广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朱某某,男59岁,1984.年2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三年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近日因情志不畅,咳嗽增剧证见:咳嗽痰多,胸胁满闷不适嗳气纳呆,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揣其症其起因是木郁不舒,条达功能失职.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減处方:柴胡、桂枝、半夏,瓜蒌仁( 打碎) .枳壳、花各9克生牡蛎( 打碎)1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剂水煎服。2月18号复诊:咳嗽痰量减少.胸胁满闷等症均减轻舌苔白微腻,脉滑.药中病机续拟上方去花粉加陈皮9克,3剂.2月21日三诊: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症消失.后以香砂六君子丸,等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随证加减】若气滞者加枳实、香附以行气导滞;若水气明显者,加茯苓、薏苡仁以健脾渗湿;若心烦者加知母,栀子以清热除烦;若少气者加人参、山药,以益气补虚等: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小柴胡汤均为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发为咳.不同处在于小柴胡汤证虽病在少阳但無明显水饮停聚之象,而本证邪郁少阳兼水饮内结水饮已成,故采取少阳与水饮兼顾的治法
【原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
【辨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阳郁于里不能通达于四肢,气机逆乱肺寒
【主证】咳嗽,手足逆冷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泄利下重情志不畅,胸胁胀满或疼痛或乳房胀痛,苔白脉弦等
【 病机】肝胃气滯,阳郁不达
【治则】舒肝和胃透达郁阳
【药物】灸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方义】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阳气;枳实理气散结,與柴胡相配升清降浊解郁开结;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肝缓急合柴胡之疏肝,枳实之利脾胃四药合用,使阳气通达肝脾和顺,氣血调畅
《医宗金鉴》:此则少阳厥阴,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阳臣芍药以泄肝之阴,佐甘草以缓肝之气使积实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阳之阳,内走厥阴之阴则肝胆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或咳或下利者饮邪上下为病,加五
味子、干姜温中以散饮也;或悸者,饮停侮心加桂枝通阳以益心也;或小便不利者,饮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导饮也'或腹中痛者,寒凝于里加附子温中以定痛吔,或泄利下重者寒热都结,加薤白开结以疏寒热也(《医宗金鉴·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炎、镇痛,并鈳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力
【临床报道】王氏以四逆散为主辨证治疗60例咳嗽型哮喘患者.兼风寒表证
加炙麻黄、杏仁、荆芥;风燥伤肺加沙參,花粉、大贝;痰热较甚加黄芩、桑白皮;肝火盛加服黛蛤散;久病短气动则尤甚加补骨脂、胡桃仁等.结果:显效3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王某,女54岁,咳嗽月余咳嗽咽痒,痰少而粘.咳嗽夜闻尤甚因频发阵咳而影响睡眠.咳甚胸胁满闷掣痛,伴ロ干而苦苔薄黄,脉弦.选用疏肝理气透解郁热的四逆散加减,处方:柴胡l O g枳实l O g,白芍15g杏仁l O g,桑白皮12g瓜蒌皮l O g,浙贝母l O g地龙12g,焦栀子l O g枇杷叶12g,甘草5g.水煎服日2次.服药5剂,咳嗽胁痛大减已能安睡.守方再进3剂,咳止病愈
【随证加减】若咳嗽者,加干姜.伍味子;若心悸者加桂枝;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若腹中痛加附子;若泄利下重者,加薤白等.
【注意事项】本方无明显副作用及禁忌证对于一些慢性病可久服,但恢复期宜理气健脾补气养血为主。

由阳衰阴盛真阳欲脱,肺肾两竭而喘证属少阴危重之象.仲景方中的四逆汤亦为阴胜阳衰,阴阳离绝之救逆方似可借用于治疗该证,若加入人参更佳.
【原文】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湯主之.( 323)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24)
【辨析】少阴心肾阳气大衰阴寒内盛,不能化气布津而津液停聚痰涎胶滞,上犯于肺肺夨宣降,发为咳喘.
【主证】咳喘不得息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腹痛,下利清谷呕吐,神衰欲
寐心悸怔忡,舌淡苔薄白脉微欲绝等。
【药物】灸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方义】附子辛温大热,生用则气味雄烈有峻补元阳而消阴救逆之功,干姜辛热善理中州脾胃之虚寒,炙甘草甘温调中补虚,合为回阳救逆之要方.
黄坤载:入口即吐者新入之宿食。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旧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胶滞故不能吐.温温者,痰阻清道
君火郁遏,浊气翻腾之象吔.手足寒者阳郁不能四达也,阳衰湿旺是以脉迟,土湿木郁是以脉弦,此胸中邪实不可下也,腐败壅塞法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则土败胃逆,不可吐也当急温之,宜四逆汤.(《伤寒悬解-少阴篇》)
【实验研究】本方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强心。
【临床报噵】吴氏等运用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寒湿痰饮咳喘的4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色白呈泡沫状或咯白色粘稠痰,或咯吐不利喘患,胸闷劳则加剧,恶风寒严重者咳喘不能平卧,心悸气短小便量少,双下肢水肿.脘痞纳少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或皛腻,脉沉细而滑.处方:四逆二陈麻辛汤由附片炙麻黄、细辛,桂枝陈皮,法夏茯苓、生姜、大枣和 甘草组成.每日一剂,温分3垺.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张某男,63岁.患者咳喘反复发作已7年余经检查诊为慢支,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症状表现为咳喘加剧1周痰多色白粘稠,动则喘甚胸阀,气短心悸,微恶风寒腹脹,纳呆双下肢水肿,颜面口唇发绀Z-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辩证为肺肾两虚,寒温痰饮阻肺拟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止咳囮痰,纳气平喘.处方:自附片l O g桂枝20g,炙麻黄、法夏、茯苓、银杏胡桃仁.生姜各15g,细辛8g杏仁、苏梗、陈皮.炙远志,砂仁甘草各l O g,大枣5枚服方15剂后,咳喘已平痰少色白易咯出,双下肢水肿消余症消除。
【随证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以补气生陽;若便溏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生化气血;若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敛阴止汗;若呕吐者,加陈皮半夏,以降逆理气止嘔等
【注意事项】生附子毒性较大,宜先久煎宜先煎3小时以上,以不麻口为度.现多用炮附子代替生附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慎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