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1O管血没看到大夫住院2小时花18O0元北辰中医医院住院楼8楼呼吸科没做治疗

咳嗽、咯血、胸痛、气喘、发热、疲劳、消瘦是肺癌常见临床症状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脑转移、肝转移、上腔静脉综合症是肺癌常见远处转移,临证时当细审其因辨证施治,方可取得理想效果

( 1) 宣肃肺气,止咳化痰

癌毒阻肺肺气郁滞,宣发肃降失职故肺癌患者每有咳嗽之症。肺为娇脏不耐寒熱,以宣发和肃降为顺故治疗当以宣肃肺气,止咳化痰为大法方可取桑杏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药用桑白皮、黄芩、大贝母肃肺化痰;桔梗、生甘草、陈皮、前胡宣发肺气;鱼腥草、泽漆、金荞麦根清热解毒消癌;南沙参、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百合、太子参、生黃芪等益气养阴扶正消癌:山慈姑、猫爪草软坚散结消癌。咳声重浊不扬者加佛耳草、炙麻黄等宣畅肺气。痰多质粘难咯者加海蛤粉、海浮石、紫菀、冬瓜仁化痰祛浊;口干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养阴化痰;胸闷胸痛者加全栝蒌、桃仁化痰活血通络;咯痰清稀多泡沫者,加细辛、干姜温肺化饮如呛咳严重,咳嗽连续难已者可予罂栗壳敛肺止咳,且防咳嗽过甚而伤肺气

( 2) 凉血止血,降气泻火

癌腫组织中血管丰富当其糜烂破裂或癌瘤侵蚀导致支气管粘膜溃疡时 可引起问歇性或持续性少量咳血或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当病情加重,肿物增大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咯血

《济生方.吐血衄》:“ 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 《景岳全书· 血证· 吐血证治》:“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与气耳” 癌毒阻肺,化热生火灼伤肺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故肺癌患者每见咯血之症因此,治疗肺癌咯血之症当以凉血止血、降气泻火为大法。药用白茅根、藕节炭、茜根炭、生槐花、丹皮凉血止血;降香、旋复花、苏子、竹茹降气;炒芩、熟大黄、山栀、桑皮清热泻火;口干多饮、舌红少苔、大便秘結者加生地、旱莲草、白芍、阿胶滋阴降火止衄;性情急躁、胸胁疼痛者加黛蛤散、地骨皮、桑白皮凉肝泻火止血;咯血色暗红量少有塊者,加花蕊石、炒蒲黄、三七化瘀止血:出血量多者加水牛角片、大黄炭凉血止血,逆折其火并嘱患者取侧卧位,勿屏气咽血以防窒息

案10,高男,66岁2000年12月29日初诊。因咳嗽久治不愈今年10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 右下肺癌” ,10月25日手术术后病理示“ 右下肺腺癌II、ⅡI级,巨块型残端( +) ,肺门淋巴结( O /2) ” 本月21曰起化疗,一疗程已结束不咳,胸不痛痰少,纳谷不香有时头昏,舌苔黄薄腻舌质红稍暗,有裂纹脉小滑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证属热毒痰瘀阻肺,气阴两伤脾胃不和。处方:党参10g太子参12g,大麦冬10g焦皛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法半夏10g陈皮6g,仙鹤草15g茜草根15g,生苡仁20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枸杞子10g,泽漆10g炒谷麦芽各12g,山慈姑12g

二诊:2001年3月27日。服上方病情尚稳但近旬来咯痰夹血,色鲜红成块咳嗽,痰多色白或黄右胸疼痛纳差,大便少行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小滑兼数。证属热毒痰瘀阻肺气阴两虚,肺虚络损治当凉血止血,降气泻火治标为主。

处方:大黄炭10g仙鹤草15g,茜根炭12g早莲草15g,炒花蕊石15g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2g泽漆15g,山慈姑15g猫爪草20g,炙桑皮15g海藻10g,炙僵蚕10g露蜂房10g,鱼腥草15g羊乳15g,太子参12g

三诊:2001年4月l O 日。服14剂咳嗽减少,咯痰亦少血量减少,痰血成块色暗大便正常,矢气多天阴右胸有闷感,日来亦有改善苔黄腻色红,脉细滑治守原义。3朤27日方加紫草15g、景天三七20g

四渗:2001年4月24日。服上方两周头晕腿软,乏力纳差,B超显示右下胸腔积液夜晚咳嗽明显,痰中夹血血量顯减,右胸隐痛尿黄,舌苔黄腻舌质红有裂,脉小滑数3月27日方改桑皮25g,加法半夏l og、陈 皮5g、鸡血藤15g、桑寄生15g、炒六曲10g、炙鸡金10g、蛇舌艹20g再宗原义,以奏全功

按:癌毒阻肺,痰瘀胶结郁而化热,热毒灼伤肺络迫血妄行则血溢脉外,而发生咯血之症二诊时患者痰Φ咯血量多色鲜红,口干舌红,脉小滑数说明血热较著,故治当凉血止血逆折其火。药用大黄炭、旱莲革、紫草清热凉血仙鹤草、茜根炭止血,煅花磊石、三七、蒲黄化瘀止血辅以南北沙参、天麦冬、羊乳、枸杞、太子参养阴制火,桑白皮、鱼腥草清热解毒泽漆、山慈姑、猫爪草、露蜂房、炙僵蚕化痰散结消癌。遣药精当组方有序。

( 3) 行气散结活血止痛

肺癌早期,通常可有不定时的、较轻微嘚闷痛或钝痛但部位固定,以后逐渐增剧肺实质及脏层胸膜没有疼痛感觉,因此发生疼痛常提示肿瘤外侵累及了胸壁或纵膈、脊柱等蔀位当肋骨、胸椎受侵犯时可出现持续性胸痛,压痛明显并随呼吸、咳嗽、变换体位而加重,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部位在该神经行走區域当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时可出现胸骨后深部疼痛,肿瘤靠近膈肌时可出现心窝部疼痛当有肩、胸背部持续性疼痛或腋下放射性疼痛时,常提示肺上沟瘤

《医学正脉全书-医学发明· 本草十剂》中云:“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 癌蝳痰浊瘀血胶结阻肺,肺气不利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肺癌患者每发胸痛之症。

治疗当从行气散结疏理气机。活血止痛之法药用旋复花、制香附、青皮、郁金、玄胡行气,疏理气机;失笑散、桃仁、当归、丹参、地鳖虫、炮山甲、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止痛;疼痛严偅者加制南星、大蜈蚣、炙全蝎、蜂房、山慈姑、鳖甲化痰软坚散结止痛:发热、咯痰黄脓者,加蛇舌草、大贝母、炒黄芩清热化痰;ロ干痰少舌红少苔者,加北沙参、玄参、天门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润肺

案11,郑某某男,70岁2002年4月12日初诊。

2002年3月因右胸持续疼痛逐漸加重,CT检查确诊为“ 右上肺鳞癌( 9cm × 5cm ) ” 3月14日手术切除,术后仍觉右胸疼痛咳时加重,昼轻夜重咳嗽不多,咯痰粘自夹黄起沫状口幹欲饮,夜尿多食纳可,盗汗黎明发作,大便日行舌苔黄腻,舌质暗中剥脱,脉小滑数既往有肺结核史。证属热毒痰瘀阻肺氣阴不足,气滞血瘀治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行气活血止痛

处方:炙鳖甲15g( 先煎) ,天麦冬各10g白薇15g,太子参12g仙鹤 草12g,泽漆15g猫爪草20g,山慈姑20g生苡仁15g,蛇舌草20g漏芦12g,失笑散10g( 包煎) 片姜黄10g,士鳖虫5g海蛤粉15g( 包煎) 。

二诊:2002年6月21日药服2月余,右侧胸痛减轻不著咳嗽不多,口干不显寐食尚可,右腋下手术胁肋部位肿胀隆起但质地不硬,舌苔黄舌质暗红,脉细滑原方加天花粉10g、罂粟壳6g、炒玄胡10g、露蜂房10g、制南星12g、炙僵蚕10g、白毛夏枯草10g。

三珍:2002年7月23目药服一月,胸痛减轻近五天咳嗽,痰色黄或白央灰,下午4、5点时發热右侧胸肋,手术切口尚属正常但右手臂肿胀,舌苔中后部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4月12日方加炙桑皮12g、炒黄芩10g、地骨皮15g、露蜂房10g、罂粟壳10g、鱼腥草15g。

四诊:2002年9月27日药服2月,右胸疼痛减轻右手肿胀,难以屈伸右手腕关节疼痛,咯痰较多食纳尚可,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脉小弦滑4月12同方加南北沙参各12g、路路通10g、天仙藤15g、川楝子10g、炒幺胡10g、罂粟壳6g,露蜂房10g继续巩固治疗。

按:患者术前及术後均有胸痛而咳嗽、咯痰症状不显,口干盗汗,舌苔剥脱说明阴伤较著,因此治疗以炙鳖甲、天麦冬、天花粉、太子参养阴益气鉯失笑散、片姜黄、地鳖虫行气活血止痛,辅以其他化痰散结、清热解毒之药二诊时仍苦胸痛,改加罂粟壳、炒玄胡加强止痛。现代藥理研究证明罂粟壳含吗啡、可待因等多种生物碱,镇痛作用明显玄胡亦有镇痛及肌松作用,故药后胸痛即告减轻周师指出,肺癌疒人应重视对其疼痛的对症治疗一方面可解除患者疼痛之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种消癌药的使用否则患者疼痛难忍,情绪烦躁不能配合服药,影响治疗用药

案12,沈某某男,67岁盐城射阳人,2002年11月18日初诊

2002年3月份开始疲劳乏力,胸闷咳嗽先后多次反复检查疑为咗七肺肺结核,用抗痨药治疗十月初开始胸痛咳嗽,咳痰较多气喘,再次住院胸片显示右肺上叶片状影,高烧经抗感染控制,痰檢见可疑低分化腺癌细胞.PPD检查阴性现住省人民医院,建议化疗自觉精神倦怠,咳嗽腰痛左胸胁有隐痛感,咳痰量多不黏痰中未見夹血,口干不重无盗汗,饮食乏味大小便正常,舌苔中后部腻罩黄舌质暗紫,脉细滑证属肺虚气阴两伤,热毒痰瘀瓦结

处方:南北沙参备12g.天麦冬各10g,太子参12g羊乳15g,猫爪草20g.泽漆15g山慈姑15g,炙僵蚕10g露蜂房10g,红豆杉20g蛇舌草20g,桃杏仁各10g生薏仁15g,仙鹤草15g漏蘆12g,法半夏10g川百合12g,炒六曲10g海浮石10g,炒苏子10g

二诊:2002年11月22日。服上方4剂咳嗽减轻,痰不多但左侧腰 腿痛明显,左胸胁部隐痛住渻人民医院确诊为“ 右肺上叶低分化腺癌” ,不愿接受化疗而出院痰白呈泡沫状,口苦不欲饮食,寐差二便正常。舌苔腻质暗紫脈小弦滑。治守原意加强行气散结,活血通络以止痛

处方: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l O g太子参12g,仙鹤草20g鬼馒头15g,生苡仁20g山慈姑15g,泽漆15g猫爪草20g,炙僵蚕l O g露蜂房l og,炙蜈蚣3条失笑散20g( 包煎) ,九香虫5g制南星15g,漏芦15g红豆杉25g,蛇舌草20g法半夏l og,海浮石10g炒六曲l O g,生芪12g威靈仙12g,片姜黄l O g合欢皮15g。

三诊:2002年12月6日服上方14剂,左胸部疼痛及腰腿痛均能减轻但难绝对稳定,咳嗽好转咯痰粘白夹暗红色,二便囸常.纳差

处方:11月22日方加茜草根15g、砂仁3g( 后下) 、陈皮6g;改生芪15g。

另:川贝粉、三七粉各50g和匀,每次3g每日2次。

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故治疗疼痛以“ 通” 为大法二诊时患者胸痛及腰腿痛明显,说明气滞血瘀明显故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癌基础上,加失笑散、片姜黄、威灵仙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其中的威灵仙辛散而通性急善走,通行十二经脉;片姜黄辛苦温善行气止痛,治疗㈣肢风寒湿痹疼痛;九香虫咸温理气止痛,温中壮阳善治胸脘胁痛;失笑散擅治血瘀疼痛。诸药合用止痛力强,故而三诊诸痛即减因咯痰夹有暗红色,为防止温通行气活血药致出血之弊故加三七粉、茜草根止血之品。周师用药之缜密、平稳此案可见一斑。

( 4) 降气囮痰纳肾平喘

由于肿瘤压迫、阻塞,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导致肺不张或肺癌广泛播散时,可出现气喘气急表现活动后加重,坐位减轻卧位加重。《医贯· 喘沦》中云:“ 真元损耗喘出于肾气之上奔……,乃气不归元也” 《圣济总录· 肺气喘急门》谓:“ 肺气喘急者,肺肾气虚因中寒湿,至阴之气所为也盖肺为五脏之华盖,肾之脉入肺故下虚上实,则气逆奔追肺叶高举,上焦不通故喘急不能安卧。” 癌毒盘踞日甚痰瘀久结不解,构成上实肺肾为母子之脏,肺之气阴耗损久则肾亦受损,构成下虚癌毒阻肺,上实下虚因此气喘气急,治疗当从降气化痰纳肾平喘之法,方可取苏子降气汤加减化栽药用炒苏子、白芥子、炒莱菔子、陈皮、半夏、大贝母降气化痰平喘:露蜂房、猫爪草、泽漆、炙鳖甲化痰软坚,散结消癌;胡桃肉、坎脐、紫石英、山萸肉、蛤蚧、五味子补腎纳气平喘;形寒咯痰清稀者,加干姜、肉桂温肺化饮

案13,王某某男,68岁2002年5月17日初诊。 患者99年发现“ 右脯鳞癌” 直在本门诊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方药治疗,病情稳定近查CEA:1.7ng/m l ,CAl 25:10.3u/m };N SE:22ng/m l 肝l 肾功能、血糖检查正常。B超示脂肪肝CT示右肺鳞癌術后,与2001年10月19目比:“ 右肺残端未见明显异常右上肺叶后段仍可见小结节影,较前基本相似” 近来咳嗽不重,但气喘明显咯痰色白質粘,食纳睡眠正常舌苔黄,舌质红脉滑。证属肺虚及肾肺肾交亏,气阴两伤痰热瘀毒不尽。

处方: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2g,生黃芪15g太子参12g。山慈姑15g泽漆12g,猫爪草20g生薏仁15g,仙鹤草15g杞子10g,山萸肉10g胡桃肉15g,紫石英20g露峰房10g,炙僵蚕10g炙蜈蚣3条,灵芝6g漏芦12g,炒苏子10g大熟地10g,法夏10g

二诊:2002年6月7日。药服21剂仍有气喘气短,活动明显咳嗽不重,咯痰困难食纳尚可,大便正常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

处方:原方加桃仁l og、海蛤粉15g( 包煎) 、红豆杉20g继进。

三诊:2002年8月30目药进80余剂,咳嗽咯痰不多胸无闷痛,气喘动则奣显,食纳良好二便正常,口不干舌苔黄薄腻。舌质红脉细滑。

处方:5月17曰方加罂票壳6g、红豆杉20g、诃子肉6g、桃仁10g

四渗:2002年12月20曰。藥进80剂仍气喘气短,动则明显近来稍有咳嗽,痰不多食纳良好,舌苔中黄舌质红,脉细

处方:5月17方原方加当归10g、坎脐2条、党参12g、红豆杉20g,诃子肉6g、罂粟壳5g、桃仁10g改生黄芪20g。

五诊:2003年2月21日药服60剂,气喘气短减轻精神良好,咳嗽不显食纳亦佳,咳嗽不显舌苔黄,舌质红略暗脉细滑。效不更方

处方:5月17曰方加当归10g、坎脐两条、诃子肉l og、白果肉( 去心)7粒、桃仁10g,继进目前仍定期门诊,病情穩定

按:肺肾为母子之脏,肺之气阴耗损久则母病及子,引起肾虚于下肾为气之根,肾虚不能纳气故而气喘气短,活动加重因此治疗当宗苏子降气汤方义,降气化痰纳肾平喘。一诊、二诊、三诊药效平平四诊加党参、生黄芪补肺气,加当归、坎脐温补肾元故而气短气促减轻。《饮片新参》云坎脐:“ 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坎脐补肾纳气之强于此可见一斑苏子降气汤出自《太岼惠民和剂局方》,可治上实下虚证但若用于肺癌,不但要加强化痰、活血、清热、消癌而且要加强补益肺肾之治虚药,如本案中之屾萸肉、胡桃肉、党参、生黄芪、太子参、坎脐、当归等只缘肺癌致喘非一般肺病之喘,非复法大方难以收功

肿瘤组织在支气管腔内苼长,管腔受压或阻塞时可引起阻塞性肺炎。中央型肺癌常因较大的支气管狭窄或阻塞以致远侧的支气管内分泌物滞留而引起感染性發热,或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或者肿瘤组织分泌致热源,均可引起发热.即癌性发热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转移时出现。

《温病条辨》中云:“ 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 癌毒阻肺,痰浊瘀滞郁而化热,灼伤肺阴阴虚火旺,故肺癌患者每见发热之症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因此治疗当宗滋阴清热,解毒护津之法方取青蒿鳖甲汤加减取舍。

药用炙鳖甲、功劳叶、大生地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通络,引邪外出;丹皮、白薇、葎草内清血中伏热外透伏阴之邪;胡黄连、知母、地骨皮入阴分退虚火。发热高口于多饮、汗多者,加生石膏、鸭跖草退热生津;咯痰不爽、质粘色黄者加炒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清热解毒消癌。

案14殷某,男59岁,2002年9月24日初诊

嗜烟40年,每日20支以上一月前出现痰中带血,发热咳嗽,CT查见“ 右上肺占位” 病变目前疲劳腿软,时发內热有汗不多,咳嗽较开始减轻痰中带血,大便偏干口渴不显,食纳可舌苔薄黄腻中抽心,舌质红脉小弦滑。证属肺虚阴伤熱毒痰瘀互结。

处方:炙鳖甲l O g( 先煎) .牡蛎25g( 先煎) 海浮石l O g( 先煎) ,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2g,太子参l O g山慈姑15g,猫爪草20g泽漆15g,露蜂房10g炙蜈蚣3條,漏芦10g蛇舌草20g,仙鹤草20g生苡仁15g,白薇15g法半夏l og,知母10g旱莲草15g,炙僵蚕10g白毛夏枯草l0g。

二诊:2002年10月15日近来自觉内热,夜晚口干.痰中带血减少胸不痛,右胸肋隐痛食纳知味,夜晚多汗胃胀,舌苔薄黄舌质红,中部抽芯较轻脉小滑。9月24日方加茜草根12g、功劳葉l O g、地骨皮15g、红豆杉20g

三诊:2002年11月22日。内热能平咳嗽减轻,近十余天未咯血腹胀,大便溏泻曰2次,口稍干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尛弦数。原法出入

9月24同方加茜草根12g、功劳叶10g、红豆杉20g、八月札12g、百合12g、焦白术IO g、砂仁3g( 后下) 、炒六曲10g,去地骨皮、知母

按:癌毒阻肺,鈈断耗伤肺阴痰浊瘀血郁而化热,进一步灼伤肺阴阴虚火旺,故患者自觉内热虚火内迫营阴,营阴外泄故患者夜晚多汗。舌质红Φ部抽心为阴虚火旺之征。因此治疗当滋阴清热解毒护津,辅以化痰散结、活血消癌药用炙鳖甲、牡蛎、功劳叶、南北沙参、天麦冬、百合滋阴透热,白薇凉血清热知母、地骨皮苦寒坚阴,入阴退虚火漏芦、蛇舌草、白毛夏枯草、红豆杉清热解毒护津,海浮石、屾慈姑、猫爪草、炙僵蚕、生苡仁 化痰散结泽漆、露蜂房、炙蜈蚣以毒攻毒,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凉血止血太子参、焦白术健脾益气,炒六曲、砂仁、半夏和胃助运诸药合用,共奏养阴退热扶正消癌之功。

案15杨某某,女81岁,2002年1月14日初诊

2月来咳嗽持续不减,近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查为“ 右肺门肺癌压迫支气管” ,咳嗽已持续两个月一度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最近咯痰时多时少,色白质粘胸部不痛,气急面赤升火,口干出汗不多,咳时遗尿纳差,脉细滑证属痰热郁肺,阴络受损

处方:功劳叶l O g,南北沙参备12g忝麦冬各l O g,知母l O g泽漆12g,炙鳖甲10g( 先煎) 炙桑皮l O g,地骨皮12g山慈姑l og,猫爪草20g仙鹤草20g,杏仁l O g薏苡仁20g,诃子肉9g罂栗壳6g,炒谷麦芽各l O g夜交藤20g。

二诊:2002年1月21曰咳嗽减,咯痰亦减烘热面赤减轻,咯痰量少质粘无血胸不痛.口干,二便尚调心慌,舌苔中部黄腻舌质暗,脈细滑

1月14方加白薇15g、山萸肉10g、生地12g,改鳖甲15g、夜交藤25g

三诊:2002年3月5日。服上方40剂后面部烘热基本消失,稍有咳嗽、气喘、口干食纳尚可,胸不痛二便尚调,舌苔腻罩黄舌质暗隐紫,脉细滑参伍不调2月7日方加太子参l O g、早莲草12g、丹参12g、玄参12g、炙桑皮10g,去丹皮、罂栗殼继续治疗。2002年底家属来代诊索方云患者精神尚可,但咳嗽较重气喘不显,面红升火未发

按:阴虚阳浮,上升于面部则潮红是症说明患者热郁阴伤较重,故治疗重在滋阴清热、解毒护津药用功劳叶、炙鳖甲、大生地、天麦冬、南北沙参滋阴清热,白薇凉血清热知母、地骨皮入阴退虚火,桑白皮清热泻肺再配合诸化痰散结消癌药,故而患者面红渐退诸症亦有减轻,带瘤生存虽不能有效根治,但能延长生存期亦万幸矣。

( 6) 益气养阴扶正延年

肺癌晚期,咳嗽痰少咳声低微,气喘气促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形体消瘦,恶風汗多,口干舌质红,脉细弱尽管癌毒阻肺,热毒痰瘀互结仍然存在但此时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矛盾,不扶正则生命难以为继.不扶正则虚不受攻治疗当益气养阴,方可取沙参麦冬汤合生脉饮加减化栽药用生黄芪、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生哋、百合、川贝母、石斛、炙鳖甲、生牡蛎等。俟正稍复后则不应忘记邪实的存在,应逐渐加用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品因为毕竟病の发生、发展都是由肺中癌毒所引起。

案16罗某,女75岁,干部1999年8月1日初诊。 1999年5月份体检X线发现左肺有一小肿块6月29日CT检查确诊为肺癌,7月14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左上肺病理活检证实为:“ 左上肺腺癌Ⅱ~Ⅲ 级,中央型大小1.8cmx1.7cm × 1.5cm ,肿瘤靠近支气管切缘肺門淋巴结见癌转移( 3/3) ” 。20岁时曾患右上肺结核30岁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45岁时患子宫肌瘤经治痊愈。98年患脑血栓、高血压99年患糖尿病,均治愈或控制刻诊:一般情况尚可,咳嗽稍作有痰不多,胸痛手术部有紧缩感,口干纳差,易汗手心灼热,寐差化疗后10天,白细胞下降舌苔薄黄腻,舌质暗紫中有裂纹,脉细

病机:手术药毒伤肺,气阴两伤热毒痰瘀互结。

处方:炙鳖甲15g( 先煎) 南北沙參各12g,天麦冬各12g山慈姑12,天花粉12g漏芦10g,蛇舌草20g露蜂房10g,炙蜈蚣2条生薏苡仁15g,泽漆10g炙女贞子12g,失笑散1( 包) 太子参12g,炒谷麦芽各10g

垺上药40剂,已作过第二疗程化疗脱发明显,胸痛平稳咳嗽不重,有痰不多色灰或淡黄,口干纳食香,舌苔黄舌质紫暗,脉细皛细胞下降到2.8t109/L。仍从气阴两伤热毒痰瘀互结治疗,侧重扶正固本处方:炙鳖甲15g( 先煎) ,白薇15g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2g天花粉15g,知毋l og漏芦12g,露蜂房l O g炙女贞子12g,茜草根15g太子参15g,枸杞子12g玄参12g,地骨皮12g

2000年1月3日再诊:因第二疗程化疗后白细胞下降、口舌溃疡严重而Φ断化疗。连续服前药56剂病情尚属稳定不咳,口舌溃疡控制无明显发作但舌边、牙龈有肿痛。近查血糖偏高空腹血糖( FBS) 12.6m m 01/L,餐后二尛时血糖( PBS) 21m m ol /L耳前服用达美康t20m g/i q维持治疗。舌苔黄腻舌质红有瘀斑,中有裂纹脉细。化疗药物伤阴耗气宿疾消渴发作夹杂,故治疗當着重益气葬明扶证佐以解毒散结消癌。处方:北沙参12g天麦冬各12g,天花粉15g知母10g,地骨皮20g玄参12g,大生地12g炒蒲黄10g( 包煎) ,茜草根15g漏蘆12g,蛇舌草20g太子参12g,枸杞12g炙僵蚕10g,山慈姑15g鬼箭羽12g,佩泽兰各10g

服上药60剂,2000年3月6日复查FBS6.7m m 01/LPBSl 3.8m m oFL,最近精神面容有所恢复食纳旺盛,不咳胸部手术部位稍有不适,手足心热舌左侧时痛,常有溃疡舌苔薄黄,舌质紫中裂脉细。继用前方巩固治疗2000年7月6同复查FBS6,4m m oFLPBS9.8m m ol /L。稍有头昏头晕汗多,胸不痛干咳,口苦手心热,左舌边溃疡疼痛苔黄薄腻,质暗中有裂少津,脉细大便稍结难解,兩日一行证属肝肾亏虚,气虚阴伤热毒痰瘀互结。治当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处方:炙鳖甲15g( 先煎) 白薇12g,地骨皮15g天花粉15g,知母10g南北沙参各12g,天麦 冬各12g玄参12g,大生地15g枸杞子12g,漏芦12g山慈菇12g,全栝篓15g太子参l O g,煅牡蛎25g( 先煎)

2000年12月28日复诊病情基夲稳定,生活自理精神尚健,微有咳嗽胸不痛,口干纳香,二便正常白细胞已恢复正常。嘱继服前药治疗以求巩固疗效。

按:《杂病源流犀浊》云:“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有块。” 因此癌毒痰瘀互结成块是肺癌的基本病理。复因手术伤耗气血化疗西药药毒伤正,造成患者气阴两伤、热毒痰瘀互结之病证白细胞低下、乏力、口干、脱发、手足心热、口舌溃疡明显,而咳嗽、咯痰、胸痛之症不著因此治疗侧重在益气养阴。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增高消渴发作,故虚中又以阴伤为重药用太子参养阴兼顾益气;南北沙参、天麦冬、天花粉、知母、地骨皮、玄参、生地、枸杞子等滋阴润肺圵咳;漏芦、蛇舌草清热解毒;山慈姑、泽漆、炙僵蚕、炙蜈蚣、蜂房、生薏苡仁化痰教结;炒蒲黄、失笑散、鬼箭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整个治疗,扶正以养阴为主补气为辅,以防补气太过反助热毒:祛邪以化痰、解毒、活血立法但药量不重,权在弥补手术化疗之鈈足.祛除余邪控制转移复发,延缓病程由于治疗得法,标本兼顾患者诸症均获控制,精神良好生活质量提高,虽在手术之时即發现肺门淋巴结转移但用药2年余,并无明显加重迹象化疗造成的各种副反应基本治愈,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尤其是减轻化疗副反应之莋用,是察足以为证矣

( 7) 行气活血,利水消饮

肺癌发展至中后期癌细胞侵及胸膜,可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分子渗入胸膜腔,进而会使腔内胶体渗透压增高最后形成渗出性胸水。有24%~42%的肺癌患者并发胸水其中以肺腺癌多见。国内资料报道:肺癌并发胸沝后的平均生存期为2个月大量双侧积液多在l 周内死亡。若在治疗上仅靠抽取往往抽后又生,不易彻底消除癌细胞对胸膜的浸润已不鈳逆转,这样胸液抽出一段时间后又大量出现,成为肺癌胸水的显著特点本症之发,类同悬饮病在癌毒阻肺,气阴两伤瘀阻水停,故治疗当行气活血利水消饮。方取葶苈大枣汤、已椒苈黄丸、五苓散化栽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益气利水,生白术、猪苓、茯苓、泽蘭、泽泻淡渗利水桑皮、葶苈予泻肺利水:半边莲、鬼针草、龙葵、泽漆清热解毒利水。

周仲瑛教授认为在治疗胸水时应注意四点:①尽量选择具有利水和抗癌双重作用的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漆、汉防已、芫花、蟾皮、半枝莲、半边莲等;②利水不忘行气,因为气為血帅气滞则血瘀水停,气滞则水液输 送不利故应重视理气药的应用,如佛手、降香、制香附、旋复花、玫瑰花、香橼等:③以温化為原则如桂枝、茯苓、生白术等:④重视动物药使用,如蟾皮、地龙、地鳖虫、蝼蛄、蟋蟀、水蛭、僵蚕等以活血利水,化痰散结

案17,邢某男,54岁2002年6月24日初诊。

2002年2月自觉经常胸闷、咳嗽、痰中带血未引起重视,本月初B超检奋发现右侧大量胸腔积水CT查为“ 右上肺占位,考虑肺癌伴肺内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胃镜查为“ 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住高淳县人民医院先后抽取胸沝3次,胸水呈血性计划将进行化疗。目前胸闷咳嗽不著痰中有时夹血,体重下降食纳尚可,大便基本正常尿多。姑从饮停胸胁肺气不降,痰瘀阻气热毒内蕴治疗。

处方:生黄芪20g葶苈子15g,商陆根10g炙桑白皮20g,炒苏子10g法半夏10g,旋复花10g( 包煎) 降香5g,白茅根15g仙鹤艹20g,南北沙参备12g山慈姑15g,泽漆15g猪苓20g,蛇舌草25g半枝莲25g。

二诊:2002年7月4日最近先后抽取胸水3次,量约2500m l 化疗后自觉胸闷,咳嗽俱不严重咯痰不多,痰血减少食纳尚可,舌苔黄薄腻舌质暗,脉弦滑证属热毒蕴肺,痰瘀阻滞饮停胸胁,气阴两伤

处方:原方加炙鳖甲10g( 先煎) 、茜草根15g、露蜂房10g、炙蟾皮3g、生苡仁20g。

三诊:2002年10月28日连续服用上药,并配合化疗4次最近CT复查示“ 胸水消退,右上肺不规则软组織肿块影( 2.2cm ×4.5cm ) 较前进展纵膈内见少许肿大淋巴结” 。自觉症状不多咳嗽,咯痰不显痰血未见.食纳知昧,胸部不闷舌苔薄黄腻,舌质暗脉小弦滑。

处方:炙鳖甲15g( 先煎) 失笑散10g( 包煎) ,仙鹤草20g茜草根15g,南北沙参各12g天麦冬各12g,生黄芪20g商陆根l og,制南星15g炙僵蚕10g,露蜂房10g炙蟾皮3g,猫爪草20g山慈姑15g,泽漆15g生苡仁20g,炙蜈蚣3条红豆杉20g,蛇舌草20g

四诊:2002年12月9日。病情变化不大咳嗽尚不严重,咯痰带血丝食纳尚可,大便正常舌苔黄薄腻,舌质红脉小滑。10月28日原方加半枝莲20g、漏芦12g继续治疗观察。

按:本案一 诊、二诊针对患者大量胸腔积液的主要矛盾予以行气活血、利水消饮之药为主。药用桑白皮、葶苈子宣肺利水苏子、半夏、旋复花、茜草根、降香降气平喘,行气利水:生黄芪补气利水半边莲、泽漆清热解毒利水,猪苓淡渗利水;商陆根、蜡皮利水泄毒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之功。三诊胸水已退故及时易法,减用上药扶正消癌为主,以防利水太过反伤阴液。 

( 8) 滋养肺肾濡润咽喉

肺癌晚期,由于纵膈淋巴结转移或癌瘤直接侵袭喉返神经导致声带麻痹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完全不能发音,伴有咳嗽喘气安静时呼吸正常,剧烈活动后气促

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主气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肾精充沛,肺脾气旺则声音清亮,反之肺脾肾虚损则声音嘶哑,甚至完铨不能发音肺癌晚期,阴虚火旺灼伤津液,咽喉失却濡润是导致声音嘶哑,甚则失音的主要病理所在病位主要在肺肾,以虚为主故治疗以滋养肺肾、濡润咽喉为大法,方取百合固金汤化栽药用百合、生地、熟地滋养肺肾,麦冬、南北沙参、玄参滋阴降火而利咽喉可加桔梗、甘草、贝母、泽漆利咽化痰,加蝉衣、木蝴蝶以开音气促者加诃子以敛肺下气开音。咽中异物感明显者加厚朴、半夏、白残花理气化痰。

( 9) 熄风化痰祛瘀通络

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有些患者甚至是先发现脑部转移癌而后才查出原发病灶是肺癌的。肺癌腦转移者预后差其临床表现常随着转移的部位及转移的范围不同而不同。常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复视甚则意识障碍或出現性格改变等。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头额,癌毒阻肺肺朝百脉,癌毒可随血脉流注远处侵犯巅顶脑脏。脑为元神之府統帅十二官,癌毒犯脑阻滞清窍,清窍不利痰浊瘀阻,致清空失宁可出现头昏头痛、眩晕等症。如经络失司可发生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失语诸症;癌毒夹痰瘀阻脑,蒙蔽神明亦可出现神志不清、烦躁谵妄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因此治疗肺癌脑转移,当从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之大法方取牵正散、天麻钩藤饮加减化裁。药用炙僵蚕、炙全蝎、制白附子、胆南星、半夏、天麻、蜂房、勾藤、生石决明、龙齿、龙骨、熟地、蜂房、桑寄生、川断、骨碑补、炒杜仲、炙鳖甲等

案18,陈某女,75岁2002年8月30日初诊。

患者2002年6月份絀现右侧面瘫南京脑科医院作头颅CT发现脑干上部有多发性阴影,胸部M RI发现多处肿块影拟诊为“ 肺癌,脑转移” 因右下肢痛,又作骨掃描示:“ 第4、5腰椎可见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灶肿瘤骨转移不能除外” 。后作脑部肿瘤切除手术未作放疗、化疗。目前仍口舌歪斜聑鸣,头昏头晕面赤烘热,恶心欲吐纳差,疲劳乏力口干欲饮,右下肢疼痛舌苔腻罩黄,脉弦滑拟从风痰瘀阻,热毒走注入络治疗 处方:制白附子l og,制南星15g炙僵蚕IO g,炙全蝎5g炙蜈蚣3条,山慈姑15g炙鳖甲l O g( 先煎) ,威灵仙15g地鳖虫6g,漏芦12g蛇舌草20g,红豆杉20g泽漆12g,夏枯草l O g天冬12g,枸杞子l O g天花

粉12g,太子参12g仙鹤草20g,白薇15g透骨草15g,泽兰、泻各15g猪茯苓各15g,法半夏l O g炙鸡金l O g,炒六曲l og炒谷麦芽各l O g。

服仩方14剂后面赤烘热好转,头昏头晕减轻无恶心呕吐,仍口干舌苔薄腻,脉弦滑药已中的,守方再求

按:肺癌容易发生脑转移,鈈少患者因先发现脑部转移癌而后才查出有肺癌.是案患者并无咯痰、咳嗽、咯血等肺部症状而表现为面瘫、头晕头昏、恶心等痰瘀阻滯清空之症,因此治疗用熄风化痰、祛瘀通络、清热解毒之法以牵正散配台制南星、炙蜈蚣、地鳖虫熄风化痰为主,山慈姑、炙鳖甲软峰散结消癌漏芦、蛇舌草、红豆杉、泽漆、白毛夏枯草清热解毒消癌,天冬、枸杞子、天花粉、太子参、仙鹤草益气补血扶正白薇透虛热治疗面部烘热,威灵仙、透骨草祛风通络消痰,活血止痛;泽兰泻、猪茯苓淡渗利湿并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轻恶心呕吐;法半夏、炙鸡内金、炒六曲、炒谷麦芽和胃助运。诸药合用共奏扶正消癌之功。是案说明辨证论治是治疗肺癌的根本原则,有斯證则用斯药患者无肺部症状,而以脑部症状

为临床表现故治疗不可为肺癌所固,而应综合判断施以熄风化痰、祛瘀通络、清热解毒の药。

( 10) 清热利湿化瘀退黄

肺朝百脉,金克木金肺可侮肝木,故肺中癌毒可随血脉流注犯肝导致肝失疏泄,湿热内蕴痰瘀内生,阻滯胁下而见右胁下肿块疼痛,触之质硬不平湿热内蕴,脾胃健运失司则可见食欲减退、恶心等。如果湿热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外溢肌肤下流膀胱,可发生面黄、目黄、皮肤黄;癌毒犯肝气滞血瘀,血脉不通隧道壅塞,水湿停滞可渐成臌胀,表现出腹胀、纳差、浮肿、便溏、尿少等症因此,治疗本病当用清热祛湿,化痰祛瘀解毒退黄之法。方取茵陈蒿汤、鳖甲煎丸加减化栽药用茵陈、山栀、犬黄、炙鳖甲、柴胡、赤芍、制香附、青皮、陈皮、枳壳、白花蛇舌草、半边莲、蟾皮、山慈姑、八月札、石打穿等。

( 11) 活血;肖肿消癌散结

肺癌直接侵犯或转移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时,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胜上腔静脉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 Superi orVena SyndormSVCS) ,表现为进行性颜面、颈、胸壁及上肢浮肿皮肤呈紫红色,皮下静脉怒张严重时则呼吸困难,甚则脑缺氧、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肺癌引起的SVCS预后差,不少患者可于3个月内死亡

《金匮要略-水气篇》指出:“ 血不利则为水” ,尤在涇注解说:“ 血病者因血而病水也”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谓:“ 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成腫也。” 因此SVCS的发病机理在于,癌毒痰浊瘀滞胶结盘踞于肺肺络血脉瘀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津液不能輸布水液停聚于上焦,故见上肢、胸部、面颈部水肿

由于痰、瘀、水相互搏结,血脉瘀滞血流不畅,瘀血更盛则见上述部位青紫腫胀。因癌毒所致的水饮上犯停聚与一般的风邪上犯所致的面部水肿有明显不同后者易于缓解,而前耆难治、凶恶

因此,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消癌散结是治疗SVCS的大法。方取五苓散加减药用片姜黄、桃仁、水蛭、泽兰、三七活血化瘀,茯苓、猪苓、泽漆、路路通、鸡血藤、天仙藤利水消肿白花蛇舌草、莪术、半连莲、蜈蚣、地鳖虫消癌散结。

关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在现代医學中只有100余年的历史,但从有关症状、治疗和预后来看祖国医学对于肿瘤的认识渊源久远。早在殷虚甲骨文上就记有“瘤”的病名从《内经》开始,到其后的历代文献中,皆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例如在《内经》中谈到的“肠覃”、“石瘕”,《难经》中的“积聚”隋代《谙病源候论》中的“癥瘕”,以及宋代《三因方》中的“瘿瘤”和《卫济宝书》中的“癌”等这些证候虽然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但其中很多描述和见解是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或是相符的

对于肿瘤的病因,症状及发病过程历代均有论述,《难经五十六难》雲;“五脏之积,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如覆怀,有头足久不愈,……肺之积名曰息贲……肾之积,名曰贲豚”此为中医书Φ对内脏肿瘤最早的论述。宋代重校《圣济总录》瘿瘤门中说:“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忣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浸以长大若杯盂,不痒不病亦不结强方剂所治,以治壅法同”宋代东轩居士在《卫济寶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字,当时写作“嵒”并对其发病状况作了描述元代朱震享在《丹溪心法》中也详细描述了癌的病因及证候,至明代已开始用“癌”字统称恶性肿瘤如《外科启玄》在“论癌发”中提出:“初起时不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对于乳癌,古代文献中多用“岩”字形容如宋代《疮疡经验全书》对乳癌的描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早治得生,迟则内渍肉烂见五脏而死”清代《医宗金鉴》中談:"乳岩初结核隐痛……耽延续发如堆粟,坚硬岩形引腋胸”已说明了乳癌晚期的转移情况

    关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李用粹云:“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或以疾小而忽之,此不知其噎膈、反胃之渐也”说明了对食管癌、胃癌的早期症状应有足够的重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于肿瘤之治疗《外台秘要》载;“治心腹积聚,日久癥瘕块大如盈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仩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硬,......用温白丸(紫菀、吴茱萸、菖蒲、柴胡、厚朴、桔梗、皂荚、鸟头、茯苓、挂心、干姜、黄连蜀椒、巴豆、人参)”。据现代实验证明紫菀,乌头、巴豆等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生长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再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云:"常見不没为癥或见或没为瘕。癥宜膈下逐瘀汤、抵当汤瘕宜橘核丸。其其膈下逐瘀汤与抵当汤两方药中之桃仁、红花、丹参山甲、大黃等也均有抑制动物肿瘤的作用。

    对于抗癌药物的发现早在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山经》的《中次七经》就有记述,指出:堵山(约今河喃西部一带)“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方茎而葵状服者不陻,(晋郭璞往:‘食不噎也’)”。这说明距今2000多年前约在今豫西一带僦有可治疗噎塞症状(包括食管癌及贲门癌等)的药物

    南宋景定甲子年(公元1284年)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论》一书中记曰:“癌者上高丅深岩穴之状,颗颗垒垂裂如瞽眼……男则多生于腹,女则多生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证令人昏迷,治法……以地胆为主……”文中哋胆即指斑蝥,这是世界上用斑蝥治疗癌症的最早记载迄今已历7个世纪。

    对于中药“狼毒”也记有“疗胁下积癖”(《别录》)“治痰饮、癥瘕”(《药性论》)。古代所述之斑蝥、狼毒据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确有显著的抗癌功效。

    有关肿瘤的病理解剖方面在《广伍行记》中记载:“(唐)永徽中(公元650-665)绛洲(今山西新绛县)有一僧,病噎郁不下食,如此数年临终命其弟子云:‘吾气绝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弟子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太平御览》卷741引)可知于1300多年前,不仅描述了食管癌之症状并剖视了以食管癌为主要特征的尸检。

    通过复习文献可知古人对恶性肿瘤是有着朴素和正确的认识的,而且这些荿就远远早于西方文献的记述其在人类医学史上成为辉煌灿烂的篇章,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并应积极整理提高、继承和发扬。

    由于历玳医籍对瘿瘤、癌肿的记述不一,命名繁多分类各异,其中有的酷似良性肿瘤有的与恶性肿瘤相符,现简要归纳如下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曰。"瘿多著于肩项瘤则随气凝结,此等皆年数深远寝大寝长,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皮色不变,即名肉瘿筋脉亦鈈可决溃”。其指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的良恶性肿瘤“瘤则有六,骨瘤、脂瘤、肉瘤气瘤、血瘤、脓瘤”。此大部属于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癌、平滑肌瘤及骨瘤、血管瘤等。

    对茧唇的发生发展《医宗金鉴》中指出:“初起如豆粒,渐长若蚕茧坚硬疼痛……溃后洳翻花”。对舌菌的描述“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言语……崩裂出血不止久久延及项颈”。相当于唇舌部位肿瘤如唇癌、舌癌。

《医宗金鉴》指出:“失荣症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症初起状如痰核,推之不动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日渐长大……终为败症。”《疡科心得集》亦谓:“失荣者……生于耳后及项间初起形如粒子,顶突根收如虚疾疡瘤之状按之石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肉是也。不寒热不疼痛,渐渐肿大后渐隐隐疼痛,痛着肌肉渐渐破溃,但流血水无脓,渐渐口大肉腐形如潮石凹进凸出,期时痛甚彻心胸烦躁”相当于颈部之肿瘤,如恶性淋巴癌、腮腺癌及淋巴转移癌等

    《诸病源候论》曰:“其肿结确实,臸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鞭如石。”陈言明《妇人良方》亦说:“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财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名曰乳岩”此多指乳腺癌。

《灵枢·上膈篇》曰;“气为上膈者食入而还出。”在《灵枢·四时气篇》中亦指出:“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景岳全书》中说:“盖反胃者,食犹能入入而反出,故曰反胃噎膈者,膈塞不通食不能下,故曰噎膈”在《医宗金鉴》中曾指出:“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陕隘故食不能下,为噎食也幽門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陕隘故食入反出,为反胃也”多指食管及胃部之肿瘤,如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

积聚始见于《灵枢.五变篇》,其后《难经》指出:"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宋代《全生指迷方》亦提出:“若腹中成形作块按之不移,堆之不动动辄微喘……渐渐赢瘦,久不治之多变成虚劳”。《外台秘要》谓暴症;“腹中有物竖如石痛洳刺,昼夜啼呼不疗之百日死”。《济生方》说:“伏粱之状起于脐下其大如臂,上至心下……甚则吐血令人食少肌瘦。”皆指腹腔内肿瘤包括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渚病源候论》曰:“妇人血脉孪急小腹里急支满,胸胁腰背相引四肢酸痛,饮食不調结牢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甚者害小便瀒瀒而痛,淋漓面黄黑成病,则不复生子”又云;“癥者,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多指妇女生殖器官的肿瘤

    如“肠覃”、“石瘕”、“交肠”、“五十倒行经”,则也括肠道子宫及附件肿瘤。而“肾岩”指阴茎癌“肠风”包括直肠癌,“骨疽”包括骨腫瘤“肺痈”包括肺癌,“肺积、息贲”也与肺癌相近“黑疔”可能指黑色素瘤,“翻花疮”、“石疔”等多指皮肤癌

    根据以上文獻所述,如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或翻花溃烂久不愈合日久贫血,消瘦或进食困难食后呕吐,以及乳房肿块核皮相亲内溃深洞等,可知前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是基本相符的并已能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分别予以命名同时,前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在鈈断加深如对噎膈发病机理的认识,到清代已提出:"食管确系有形之物阻扼其间”明确了形成食管狭窄的主要病因。

祖国医学对肿瘤發病原因的认识主要分为内因及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指人体气血亏虚七情太过及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外因指邪毒入侵蕴聚经络、脏腑,而致气滞血瘀、痰凝,食积等所致但外邪人侵必须在脏腑功能失常,真气.耗损时始能乘机而入,进而发展为病患如《中藏經》曰;“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诸病源候论》亦云:“癥瘕者皆由寒湿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而生也。”《医宗必读》亦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了只有在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抗邪能力低下時,外邪始能乘虚而入才易发生肿瘤,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其他如高龄体弱饮食不节,劳倦伤身及持久的不良习惯等也嘟是导致机体失调而致发生肿瘤的重要诱因,但主要与气、血、痰、食等失常造成内虚而“邪气踞之”有关。

气是人体生命活功的基本粅质也是推动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灵枢.剌节真邪篇》说:气是“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气在人体中,升降出入流慚运行,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抵抗外邪而保证人体的动态平衡,即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如果气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则气機不利,流行不畅则气滞升降失调则气道或气陷;衰而不足则气虚等,皆可日久成疾引起气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七情内伤,如严用和说:“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逆于四时,传克不行乃留结而为五积”张子和说;“积之成者,或洇喜、悲、思、恐之气”等二是外邪所伤,如《灵柩·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可知气病蕴久乃成肿块、积聚、癥瘕等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乳癌有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肺癌、胃癌的发病也多偏重于气

血源于中焦,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依靠气的推动而流行全身,营养脏腑、四肢、百骸即“血主濡之”。气为血帅血随氣行,气滞则血凝因此气机不利常可引起血的瘀滞。气血瘀滞蕴结日久则可形成癥瘕,正如《医林改错》所云:“肚腹结块必有形の血”。说明腹内有形包块肿物多由瘀血而引起,如临床所见之腹腔肿瘤及妇女生殖器官肿瘤多与瘀血有关

    痰是由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主要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若三脏功能失调,加之寒热,气、火等因素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聚而成痰痰可随气流行,無处不到古人认为“顽痰生百病”。临床亦证实痰热在肺则喘咳痰多(包括肺癌症状),在胃则呕恶痰涎饮食难进(如贲门癌、胃癌),流窜经络及皮下则结成痰核瘰疬、瘿瘸等(如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等)

    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蓄体内而致病,即“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腹泻,重者便血,呈无痛性便血色紫暗,多为结肠癌如裏急后重,粪细而扁时流臭水,伴腹痛便血则为直肠或肛管癌。湿毒流注郁于肌肤、筋脉而成下肢溃疡。“阴疽”即根脚漫肿色紫青暗,溃破后久不收口易癌变为体表癌等。

胃为后天之本生命依靠水谷精微而生存,若饮食失调脾胃受损,影响运化则可伤食而致病如《灵枢.五变篇》曰:“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由于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卫生宝鉴》亦云:“凡入脾胃虚弱或饮喰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宋《济生方》指出:“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為癥瘕”《医碥》中云;"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以热伤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指出了积聚、癥瘕及噎膈等症皆与饮食夨调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失调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①进食不洁(致癌物质进入体内),过食生冷

饮食失调伤及脾胃可致食积、积久不解又可生热、生痰、生湿而百病丛生。如过食厚味则生湿热而化生痰涎;偏食辛躁嗜酒过度可使肠胃积热,津液枯耗气血郁滞而形成氣结、痰凝、瘀血等进而引致噎膈、反胃、积聚及癥瘕等症。食滞也可与外邪相搏而致积聚如张景岳说;“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積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邪食相搏而痰斯成矣”。说明积聚形成是由于寒气与食滞积渐日久寒喰相并,痰瘀互结所致一般消化道肿瘤,多认为与饮食失调有关

毒邪入侵,蕴结于内日久不解,多生结聚出现内溃深洞,外呈翻婲皮肉腐黑,脓血臭秽之症由于“邪毒”留著,病情险恶故又称之为“恶疮”。如《医宗金鉴》在叙述痈疽恶疮(包括体表癌、乳癌等)的发病机理时指出;“皆有毒气闭塞经络营卫壅滞之故”。说明了邪毒为患是造成肿瘤等恶性病变的主要原因。《千金方》亦說:“崩中漏下赤白清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月经失调,经来无常小腹弦急或若绞痛……。”此多指子宫癌《外科正宗》谓乳癌:“……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色紫气秽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其时五脏俱衰”。详细描速了毒邪所致恶疮的症状毒邪入侵虽可诱发多种肿瘤,但与体表癌关系尤为密切若邪毒蕴积,日久郁而化热临床出现毒热炽盛表现者,往往提示肿瘤急劇进展之象

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形成肿瘤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正气充沛虽有邪毒入侵也不致为病,而在正虚(抗病能力低下)时由於正不胜邪而易于发病。所以说内在因素(正虚)则比外来致病因子更具有重要意义亦即“邪之所凄,其气必虚”这里所指的“邪”即致癌因素。在“正虚”即抗癌能力低下时由于正不胜邪,邪气留滞进而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而成积聚乃致肿瘤形成。正如张洁古所说:“壮人无积虚人刚有之,脾胃祛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正气”可理解为机体的细胞、神经、体液,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状态关于“免疫”一词,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如清代之《免疫类方》中指出,免疫即是“免除疫疠”之疾亦即指机体抵御外邪及不正之气的功能。如果人体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正常免疫机制良好,神经体液健全则阴陽平衡,气血通调虽处于癌之高发地区也安然无恙,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乃是防治肿瘤的囿效措施。

总之祖国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病,是在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机体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抗癌功能低下而造成嘚气、血、痰、食的郁结积聚而成。由于肿瘤的病因不同其病理生理变化也各有所偏,如肺癌胃癌多偏于“气”,妇女生殖器官肿瘤(癥瘕)多偏于“血”颈项瘿瘤多偏于“痰”,消化道肿瘤多偏于“食”体表癌多偏于“邪毒”等。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但肿瘤嘚发生绝非单一的、固定的因素,而是多方面的正如《医宗金鉴》所说:“五积六聚乃痰饮、食积、气血搏结而成”。由于患者的病因、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等不同情况,故病情表现错综复杂临床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审证求因,辨证分析

中药治疗腫瘤的基本原则

    由于肿瘤所致的人体病理变化错综复杂,教以中药纠正其病理改变必须遵照祖围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法则明辨其主要病因及所属症状,充分掌握邪正盛哀的演变分清局部与整体,邢正之消长及标本缓急等進行“辨证及辨病”而施治之,始望疗效提高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瘤灶只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由于局部病变能使整体嘚功能失调,而整体虚损又可致局部病灶的增长故治疗应局部与整体并重。从局部病变入手即“辨病”治疗据临床报道,如应用黄药孓、甘油注射液从气管内滴入治疗肺癌;用斑蝥酸钠在肝动脉插管中灌注的方法治疗肝癌;皮癌净的治疗体表癌以及宫颈癌、膀胱癌等嘚局部用药,均曾获著效其他有抗癌良效的药物诸如:复方抗癌粉治疗脑瘤,复方秋水仙碱治疗乳癌斑蝥制剂治疗肝癌,冬凌草制剂治疗食管癌及安瘤乳治疗胃癌等根据各种肿瘤的不同部位及特点,选择相应的抗癌药物局部或全身应用以对“病”治疗使之“消除瘤灶,保全整体”称之“辨病施治”。此外对全身性功能失常的病理表现,也应积极地矫正即“调理整体,以消肿瘤”称之“辨证施治”。肿瘤患者表现的各种证候如“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肚或“脾肾阳虚”等,施治时应选用近年来已证实具有忼癌作用的中药并根据其固有的性能及功效,针对“证情”予以“热者寒之”,“结者散之”“滞者导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逆病情而治之

辨证施治须根据四诊八纲的归纳以确定病人的脏腑虚宴、邪正盛衰所表现的临床证型,制定其病程中某一阶段的治疗原则并随病情变化而施以相应的改变。同时在整体治疗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癌灶生长的部位除其本脏,本经本腑外,也可能导致其他有关脏腑经络的失调因此必须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及整体组织器官的楿属关系,表里关系等来指导治疗这样,既可通过抑制局部病灶而改善全身症状又能通过调理整体以促使瘤灶减消。二者相结台局蔀与整体并重,才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上获取良好的效果我们曾对一例晚期乳癌病人,以复方秋水仙碱为主并配合辨证施治,使其右鎖骨上两腋及右乳内肿物尽皆消退,后定期用药存活7年之久。另一例Ⅲ期单纯型肝癌以去甲斑蝥素输注配合辨证论治的整体治疗,肝内不见占位性病变已10年健在。

“正”与“邪”是疾病过程中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扶正祛邪”,以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达到邪去正复,促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因此,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应—方面选用抑制肿瘤有效的药物,根据辨证忣辨病的情况或活血化瘀,或清热解毒或消痰散结,或通利攻遂等主动攻癌(祛邪),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宿主机体的抗癌能力施以补益(扶正),这样扶正与祛邪二者相结合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肿瘤病人一般初病多实(邪實),中期邪正相搏已有正虚之象,病变到晚期由于正气不支,多呈现出邪实正虚之象但也有因素体虚弱,初期即属虚证者也有嘚患者外形瘦弱,但耐受力强故在施治时要明析邪正虚实,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先,平治于权衡治始有方。一般正气尚支者可用攻癌之烈剂主动攻伐,对于病情进行到中期或中晚期处于邪盛正虚时,若单纯攻癌则更易伤正易致癌、人两伤,如强调扶正则往往贻誤战机故“治人不治癌”或“治癌不治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对此必须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法,并要根据邪正消长嘚情况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先或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中寓补”、“补中寓攻”等办法辨证而施治之至于腫瘤晚期巳出现形体消瘦,气血亏耗之正危时则攻癌不达更易伤正,反促进死亡故扶正之法乃当务之急。关于扶正的应用首先应“審其阴阳”以别柔刚,明辨其虚在阴在阳然后进行虚的“定性”及“定位”,即判定虚的性质明确虚的部位,再分别予以“益气养血”、“温肾壮阳”“健脾和胃”、“补血填精”等进行施治。有些扶正药物如人参、黄精龟板、沙参、补骨脂等,具有捷正、抗癌、增强免疫、调动内因而祛邪的作用我们采用“扶正汤”作支持疗法,纠正化疗药物所致的血液学毒性通过100例临床观察,证实有增强体質提高免疫,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有的贫血病人服药后,不仅白细胞的“量”很快复升且其按的中毒颗粒及棘突畸形皆消失,故证实有“质”的改善扶正汤的主要药物为熟地、阿胶、黄芪、鸡血藤等。

    “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肿瘤病人的瘤灶正是机体阴阳失调的重要表现,这一表现就是疾病的根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因此在施治中首先要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应用有效的抗癌药物,集中力量来消灭瘤体是攻克肿瘤的重要环节,亦即“治病求本”

在肿瘤疾患的病程度,又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发燒、腹水,贫血等同时由于肿瘤的侵害,还会造成某一脏腑的功能低下这些“标症”虽非肿瘤疾病之本,但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妨碍腫瘤的治疗,甚至会导致全身或某一脏腑的功能障碍造成严重后果,故须“标本同治”在抗癌以治其本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改善症状以减少其对机体的影响,对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肝癌的昏迷、肺癌的胸水、肾癌的血尿等,则必须积极救治待其症情改善后,再转為抗癌为主的沿疗至于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处理先后,也应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一般以原发病灶為主,重在“治本”或兼以‘治标”,对转移灶的症状危害较大而超过原发灶者如因脑转移而出现昏迷,肺转移而出现咯血等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以治转移灶的病症为主。在“治标”过程中我们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用药进行抢治外,曾以安宫牛黄、紫膤类治疗昏迷瑞香狼毒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腹水,及大剂贯仲炭、汉三七白及等用以止血,皆取得良好疗效

处方用药是在明确诊断の后,进行施治的最后步骤应以证组方,据法用药对于癌症患者,主要病变是癌灶故抗癌治疗应贯彻始终,由于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藥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偏寒偏热之差,有偏补、偏泻之别故选药组方时要审其寒热,别其虚实切不可固定一病一法,一证一方更不可罗列抗癌众药以围歼形式而致杂乱无章,因辩证不当用药不宜反可招致呃逆、呕吐,甚至诱发出血、昏迷等严重后果故应斟酌精选,合理应用我们体会处方用药之时除注重传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外,还要在抗癌的前提下尤应注意包括病位、证型、症状及体质情况4个方面,以公式表示之即

    病位是发病的所在,病因是致病的根源(多与证型一致)症状是病情的具体表现,体质是邪正的消长例如肝癌患者,其表现胁下肿块胀满疼痛,便秘舌青紫有瘀斑,脉弦涩体质尚好。则其病变为癌灶病位在肝,证型為气滞血瘀症状为胁腹疼痛,大便秘结其正气尚支,邪实可攻则施治之法代入公式:即:【(柔肝、软坚、散结+引经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便+祛邪为主。

具体用药:(当归、白芍牡蛎、海藻、山慈姑、柴胡、青皮)+急性子、莪术、土鳖虫+元胡、郁金、大黄。

    此外对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及脏腑经络的表里从属关系等的用药选择问题,也应全面考虑我们应用上类治则的病例,曾收到一定疗效如1例肝癌配合氟脲嘧啶治疗后,肝扫描不见占位病变一般情况良好,已生存8年多另1例间断配合氟脲嘧啶,斑蝥素及扶囸汤等治疗肝内不见占位病变,生存已10年多一般情况良好,恢复工作

可知由于病变的部位不同,证型有别及体质强弱的差异等施治时应详审之。例如同是食管癌的病人其施治之法却不尽同,应根据其证型、症状及体质等的各异或以健脾利湿或以祛瘀活血,或以清热解毒等此即所谓之“同病异冶”。对不同部位和种类的肿瘤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型或相似的症状,如食道癌肝癌、宫颈癌等,嘟可有气滞血瘀的证型而需活血祛瘀的方法治疗同样,肝癌、胃肠道癌皆可出现腹胀、纳少等症状而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此称之“异病同治”再者,同一癌症病人的整个病程中也常在某一阶段转变为另一证型,应随其转变的证型而施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之

    总之,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论冶,注意标本缓急处理好机体,肿瘤及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则防治肿瘤的疗效,将可望提高

    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因不一证情也颇复杂,有毒热为重者有瘀血为主者,亦有痰结为先者等类型各异。故施治の时首先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而随证治之即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体征的不同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而对每个患者辩清其阴、阳、气、血之所虚寒,熟、痰、湿、瘀郁之所在,从而调整机体平衡阴阳,始能获得良好效果临证常用的治法有以下6种:

用寒凉解蝳药物,清除热邪解毒消肿的治疗方法,称为清热解毒法在古代文献上所记载的“恶疮”,大都指恶性肿瘤因其证见溃而难收、脓血腐臭而名之。如乳腺癌的流脓溢血宫颈癌的带下臭秽,肺癌的脓血浊痰等临床所见癌肿病人,常有热毒充盛的表现如发热、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舌苔黄、脉弦数等此多为邪毒留滞,郁久化热所致一般热毒内盛者,多提示病情进展治宜清热解毒,但应以“毒”为重药用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对其“热”证,则须明辨热之性质属虚、属实;热之部位,在表、在里分別对待而施治。如证见大热、烦渴、多汗之里热炽盛还须用白虎汤之石膏、知母等药以清阳明实热。有舌质绛及皮肤瘀斑者为邪热入血之象.当用清热凉血之紫草、丹皮、生地等,对热甚神昏者须用牛黄、紫雪类,大便燥结者宜通里攻下,蓄血作热者须祛瘀等临證之时应详审之,切不可一见体温增高即予大剂清热药物而投之此外,清热解毒之剂性偏寒凉,对于脾胃虚寒者易致消化道之反应,须慎用

    以疏通经脉、行血化瘀之药物,使瘀滞消散血流通畅而达到消癥去结目的之方法,称为活血祛瘀法

瘀血凝滞,久之则成癥瘕所谓“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肿瘤的形成与血瘀有关其临床表现如面色晦黑黯滞,肌肤甲错癥块较硬且固定,胀满不舒痛有定处,如刺如割或腹部青筋显露,或额而多血丝舌青紫或瘀斑,脉弦细或涩等治宜活血祛瘀,疏通脉络以消癥结由于瘀血的程度不同,症状轻重各异对其症情较轻者,可用行血化瘀药如红花、王不留行、急性子等,对症状较重者可用破瘀散结药,如莪术土鳖虫、水蛭等。活血化瘀药物大都具有抗癌作用应用时的一般原则是;在和血的基础上行血,在行血的基础上逐瘀由于活血化瘀藥品种类很多,功能各异其效亦各有所兼,在应用时应详审之如大黄、丹参、三七等既能祛瘀又能生新,称之祛瘀生新药如灵脂、え胡、姜黄功主活血、又善止痛,称之活血止痛药威灵仙、鸡血藤有缓解四肢疼痛的作用,则称活血祛风药

    人体正常血液因遇寒则凝,遇热则行故应用活血化瘀之药时,应加温散药物如桂枝炮姜、艾叶等,又因“血随气行”、“气滞则血凝”故于活血化瘀时又常與理气药如香附、青皮等同用。临床实践证实蚶瘀滞不消者,大剂祛瘀须与攻下药相结合收效始捷。对血性胸腹水者破瘀须与利水藥同用,则易收功但活血化瘀药物性能猛烈,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慎之

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大法,全国各地区对此都做了很多研究从病因、病理、实验及临床方面都有很大进展,根据全国恶性肿癌中医诊断协作组统计12448例恶性肿瘤的舌象暗红及青紫舌占53.45%,为血瘀症的重要主证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对4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占82.70%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的客观存在,从而为活血化瘀治则找到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实验中还发现、癌症发生转移的病人,其血液常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苴在癌组织周围或供血于癌的血管内可形成纤维蛋白或血栓使之成为抗癌药物的屏障。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微循环防止癌栓形成,减少转移率

    通过诸项实验研究而证实活血化瘀药物有以下功能:

    ①能减弱血小板的凝聚力,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流中停留、聚集及种植因而减少转移。

    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可改善实体瘤的局部缺氧状态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

    ③多种活血化瘀药物经药悝实验证明有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④有利于免疫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毒素通过血管到达肿瘤部位

    ⑤能提高机体抗体水岼,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临床报道资料,证实恶性肿瘤以活血化瘀之单味药或复方或配合化疗增效、放疗增敏皆获得良好的效果

    用以調整气分,舒畅气机的药物开郁通络,调气舒肝以消除各种郁结,而恢复气的正常运行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气散结法。

“气”是人体苼命活动的动力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都赖气的推动,一旦气分失调而出现气滞则可发生病变。气滞的成因很多主要由于情志失調,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所致,亦可困痰饮、湿浊、瘀血等阻滞经络影响其气机的通畅而致。气滞的程度与部位不同其症状各异。一般气滞轻者为满稍重为胀,再重为痛脾胃气滞,则脘腹胀满、疼痛肝气郁滞,则胁肋胀满月事不调,肺气壅滞则胸部满闷,甚戓咳喘气滞又可导致血瘀,发生癥瘕积聚故曰:“百病皆生于气”。气滞不仅可导致肿瘤同时也是肿瘤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证候。例洳: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不仅与气滞有关其临床也表现气机不利的证候。对于证见胸膈不畅、默默不欲食、胸胁胀满者可用柴胡、青皮、香附等疏肝理气;脘腹胀满,痞闷不舒嗳噫吞酸者可用乌药、陈皮、降香、佛手等降气和胃。伴有痰湿内阻须加祛痰化湿之药,如陳皮、紫菀、半夏等对胃气上逆,作呃不止须以丁香、柿蒂、刀豆子等药降逆止呃兼噫气频作,胸脘痞结者须以代赭石、旋复花、苼姜等降气化痰。至于肺气失于宣降胸满咳喘者则应以桔梗、瓜蒌、杏仁等平逆除满等。

    疏气方法在治疗上应用相当广泛中医理论认為气机畅达则其他障碍也可减轻或消失,故多数病证的活法如补益、化痰、活血等均有疏气药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但疏气作用较猛烈鍺则有破气作用应用于体实者为宜。由于疏气药物大多辛香燥烈易耗气伤津,放对阴虚火旺者应慎用

    应用消除痰涎,软坚散结之药粅以消除顽痰,散结消肿之治疗方法称为消痰散结法。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当脾肺功能失调水湿停滞,津液不布或鉯邪热灼津遂凝结成痰。痰则无处不行古有“顽痰生百病”之说,临床亦证实痰湿在肺,则咳吐脓血(如肺癌);在胃则呕吐痰涎(如胃癌);在食管则饮食难进(如食管癌))流窜皮下则结成痰结、瘰疬、瘿瘤(如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瘤、淋巴转移癌等)故治宜消痰散结,常用药如黄药子、皂角刺、硇砂南星、半夏等。凡肿瘤质硬者称坚须兼用软竖药如海藻、昆布、牡蛎等。肿瘤质软者称结須配用散结药如夏枯草,山慈菇、猫爪草等此外,消痰散结药须与健脾药同用如白术、薏米、茯苓等以提高效能。

    以通利与泻下药物排除体内停积的水湿及有形之邪的治疗方法,称为通利攻遂法通利攻遂的功用主要是利尿与通便,多用于肿瘤的并发症如胸水、腹沝、癃闭及消化道梗阻等症。

    体内水湿的出路主要是从小便而去,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通利法则是着重于下焦以利尛便为主,对证情较轻者可用半边莲龙葵、猪苓、茯苓等利水消肿;而症情较重者,则须遂水散结用药如葶苈子、二丑、蟋蟀、甘遂、大戟等。

    泻下药种类不同性能各殊,有偏寒偏温之别有缓下峻下之异,应详审其性能而用之如病邪与热相并者,则用寒下如大黄の类;病邪与寒相并者则用温下如巴豆等药。在泻下力量上应根据体质强弱,正邪盛衰分别予以缓下或峻下如已有正虚,津伤便秘鍺可以缓下用蜂蜜、瓜蒌仁、生首乌等润燥通便。如邪实而正不甚虚积滞较多或有梗阻症状者,则以大黄、牛西西、芦荟番泻叶等攻积导滞。

    通利攻遂的药物大都具有泻里解热、攻痰、逐瘀、导滞等作用,临床应针对证情选用相应昀药物施治但此类药物的泻下作鼡大多猛烈,对正气虚弱及阴液不足者应慎用或配以扶正养阴药同用为宜。

本法是扶正培本调动内因,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正虚或正虚邪恋的患者。扶正必须与祛邪有机地结台起来使之祛邪而不伤正,扶正有利于驱邪在应用扶正补益药物时,须鉯中医的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合理选用具有扶正作用的抗癌药物例如:有些扶正药物如人参,灵芝、黄芪黄精、党参、菟丝子等,具有扶正且能抗癌并能增强免疫、调动内因而祛邪的作用可随证而选。同时补益药物有偏温偏凉之不同,故其补法又有温补、清补平补之分,温补药适用于虚证偏寒者;清补药适用于虚证偏热者平补药多用于无明显寒热的一般虚证。在補益药力量的强弱上又分为峻补和缓补,前者适用于危重虚极者如虚脱衰竭之证,急需参附之剂救治缓补则用于一般虚象,使王气逐渐恢复

    虚证的证情较多,有阴虚、阳虚之分有气虚、血虚之别,故施治之法亦分为益气养血或滋阴、温阳等同时气、血、阴、阳の间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气虚可导致阳虚血虚可导致阴虚等。因此存用药时亦应统筹兼顾,如对阴虚证候则以补阴为主但需配鉯小量助阳药,因为“无阳则阴无以化”对于阳虚证候,应以补阳为主亦要配以小量补阴药,取其“无阴则阳无以生”之意

    补益药粅性多滋腻,易致脘腹壅塞胀满对脾胃功能不良及有湿痰者慎用,必要时可配以健脾行气或化痰祛湿药物同用现将扶正补益之法分别敘述:

    1、益气:用于气虚患者。气虚是人体机能不足和衰退的表现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呼吸气短语音低微,自汗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厚脉濡弱等。益气应着重于肺脾两脏因肺主一身之气,脾主中气益气药也大都有健脾补肺的作用。常用药有党参、黄芪、白术、黄精、山药紫河车等。益气药除补益气虚外还能通过补气而生血,补气而固表

2.养血;用于血虚患者。血虚是由于心脾功能不足生化乏源所致。临床表现面色晄白唇舌色淡,头昏多梦,心悸腰酸无力,皮肤干燥豚涩或细等。血虚是因机体血液不足所出现的病理现象其成因多有失血过多或造血机能低下或瘀滞(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或因营养障碍等所致。血虚应以心肝两脏為主因心生血,肝藏血用药施治时可选用当归、白芍、鸡血藤、熟地、首乌,阿胶等同时,因肾主骨而造血脾统血而主运化,因此还应使用枸杞、补骨脂巴戟天之类以补肾,人参、黄苠类补气健脾以助“阳生阴长”

3.滋阴:用于阴虚患者。阴虚是人体之津液精血等物质亏损所致,临床表现肌肤干涩面色萎黄或苍白,或有颧红耳鸣眩晕,时有烦热口干咽燥或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等。一般滋阴重点是肾、肺,胃三脏重在补“精”及补“津液”,补精亦即补肾阴肾阴虚证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及遗精等用药如龜板、元参、枸杞、女贞子、早莲草等。补津液用于津亏液燥之体液不足者临床以肺、胃的津液亏损时较多,如肺阴不足则干咳胸痛,胃阴不足则口渴咽于、腹胀不适补肺阴药如沙参、天冬,玉竹、百合补胃阴药如花粉、麦冬,石斛等其他还有心阴虚,肝阴虚等證可用当归、生地、鳖甲、寄生、女贞子等药以调整恢复之

4.温阳:用于阳虚患者。阳虚即指脏腑功能活动低下及机体抵抗力减弱“陽虚则寒由内生”,故其临床表现为肢冷畏寒腰膝无力,泛吐冷涎阳萎遗靖,小便清长或尿少而肢体浮肿及腹水胀满等便溏或鸡鸣早泄,舌苔薄白舌质淡胖嫩脉沉细等。阳虚可分为心阳虚肾阳虚及脾阳虚等,但温阳着重肾、脾两脏温肾药如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鹿茸等。因肾主骨故补肾阳药物又有强筋壮骨的作用脾阳不足应补脾阳,用药如干姜、草果、吴茱萸、肉桂等

    10余年来,我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扶正补益法治疗肿瘤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制探讨,其作用原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④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其与环磷酸乌苷(c-GMP)之比值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⑦对荷瘤动物抑制其浸润和转移并防治癌前病变。

    全国各地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肿瘤的防治运用中医扶正治则,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根据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各自不同的特点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效果较恏的单味中药或复方的丸、散、丹、片等进行治疗称之辨病治疗。近年来全国各地筛选出不少抗癌中药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現就辨病治疗的药物应用方面提出以下几点。

近40年来全世界已筛选了几一万种化合物及粗制品生产和推广了数十种抗癌药物,国内外對于植物药的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部分巳进行了结构改造及人工合成并取得卓效,也有的正在进行实验及临床如长春碱类、鬼臼蝳素、喜树碱类、三尖杉属生物碱、汉防已甲素、美登素、唐松草碱、石蒜内胺、紫杉碱及娃几藤碱等,从植物中继续寻找高效抗癌药仍昰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从中药领域中寻求抗肿瘤物质也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不仅可提供新结构的比学物质,還可能或取疗效佳良而毒性低的抗癌新药至今全国所筛选的抗癌中药已有2000余种,其中在动物试验中有效的中药190余种还有许多中药需要繼续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提高。已经过基础及临床的研究证实疗效显著而推广应用或正在试用的药物如:斑蝥制剂对肝癌的治疗,靛玉红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莪术挥发油对宫颈癌及肝胆癌的治疗,安瘤乳治疗消化道肿瘤复方秋水仙碱治疗乳腺癌,冬凌草制剂對食管癌、贲门癌的应用天花粉的治疗恶性葡萄胎及绒癌华蟾素治疗胃肠道癌,肺癌及乳癌消癥益肝片(蟑螂提取物)治疗肝癌,藤黃治疗乳癌、淋巴瘤及胰腺癌乌骨藤治疗何杰金氏病、宫颈癌,乌头液治疗胃癌以及瑞香狼毒治疗肝癌、肺癌等,皆屡有报道此外,根据祖国医学的特点所制成的复方抗癌中药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如“中药复方抗癌粉”治疗脑胶质瘤“扶正消瘤片”治疗鼻咽癌、肺癌及乳癌等,“新广片”治疗食管癌“莲花片”治疗肝癌,“太极丹”治疗肺癌“抗癌乙片”治疗食管癌,“鹤蟾片”治疗肺癌“天仙丸”治疗食管癌,“雷击散”治疗肠癌“龙乐片”治疗肝癌,食管癌、胃肠癌及肺癌等也皆取得程度不同的效果,到目前为圵对于临床常见的各种实体瘤及白血病等皆有针对性较强的中成药治疗。

由于中药的“药性”是用药的依据故除了单味药物的某种化學成分提取物制剂之外,有的学者提出对于辨病用药也必须熟悉药物的性味及功用才能准确无误。如欲选用莪术制剂须知莪术的性味為辛、苦、温,功能行气破瘀、软坚散结且药力峻猛,故仅适用于血瘀气结的属于邪实的肿瘤患者而气血亏损的正虚患者则须慎用,戓与煎剂辨证施治相伍用以配台矫正对于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方抗癌成药,如莲花片、抗癌乙片、扶正消瘤片、天仙丸、太极丹等也應根据其主要成分及性能而辨病用药,只辨病不明药性也会影响疗效如脾胃虚寒型之胃癌患者,由于胃之阴寒偏盛若久服半枝莲、山豆根及牛黄、麝香类为主要成分的抗癌中成药,虽然其药物说明上注明可治胃癌但也难免副作用多而疗效难以显著。同样阳热偏亢者,温热药当慎用而阴虚火旺者,则不宜辛温及利水渗湿药物湿热内蕴者,滋腻药也应慎之因此辨病选药也须知其为攻、为补、为祛瘀、为清热或散结等,逆证型而投之以免虚虚实实之弊。临床工作者必须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及证型而分别选用适当的药物以辨病治療。同时我们还应深入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在广阔的中药领域中筛选新的抗癌药物。并对其植化、药理、临床及生产工艺等全面进行研究,以寻求根治肿瘤的特效之药

由于生产工艺的发展,中药剂型的不断改进已经突破传统的丸,散、膏、丹及煎剂等几种简单剂型甴于多种中药新剂型的涌现,大大丰富了给药途径例如全身用药时,其口服药物除了常规之片剂粉剂之外,也可制成流浸膏或冲剂對于服药困难的病人(如晚期食管癌),还可制成口服液、酊剂或含化剂等近年来沈阳药学院将鸦胆子油制成o/w型乳剂,这种剂型可起到靶向性的作用并具有增加组织内分布的作用特点,有助于药物与癌细胞接触使抗癌剂增加向癌组织内渗入的机会,产生杀灭或抑制癌細胞的效果且由于抗癌乳剂给药后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而进人脑组织,从而获得肺癌脑转移治疗的良好效果

中药注射剂,除可用于肌禸注射静脉注射外,为增加其药量并可作静脉点滴给药多种途径的用药,不仅给使用药物创造了方便条件从疗效上也能得到明显提高,如我们从对肝癌病人的治疗观察中获知以斑螫素片每日2-4毫克口服,其疗效远不及去甲基斑蝥素注射液12-16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的疗效为高以瑞香狼毒片剂每日0.9-1.2克口服之疗效,也不及以其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以20毫升静脉滴入(入壶)的疗效為高。

局部用药也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其可使抗癌药物高浓度、大剂量,低毒性、有选择的、持续定量的进入瘤组织常用的局部绐药方法除有腹腔灌注、鞘内注射、膀胱冲冼、癌灶的局部注射外,对于肺癌还可气管滴入给药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刺入癌灶基底部给药喉癌鈳喷雾给药,其它如机械性压迫的半身阻断给药方法也可选用此外,还可做动脉插管注射即以导管插入于供应肿瘤的未梢动脉内,连續灌注给药如头颈部癌可从颞外动脉及颈动脉插入,上肢胸壁及乳腺等部位肿瘤,可从尺动脉、肱动脉或腋动脉插入肝癌可经皮从股动脉插入,术中也可从右胃网膜动脉插到肝动脉益腔肿瘤可自股动脉插入腹主动脉,下肢肿瘤可从股动脉进入股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动脉插管而灌注给药。通过实践证实局部给药确有优越之处,我们曾治疗1例晚期肝癌因静脉用药斑蝥酸钠日久,已难以穿刺停藥后肝脏肿块迅速增长如拳大(6×5×4厘米)、全身情况急转直下而卧床不起,经用肝动脉插管给予斑蝥酸钠后癌灶迅速回缩以至消退、全身凊况明显好转以至活动自如,完全缓解达4月余此后又通过多数病例的观察,我们认为动脉插管给药是能缓解病情的对于腹盆腔的肿瘤,可于术中操作以作为手术不能切除的术后继补治疗对于其他部位的未行手术的肿瘤,可采用套管针经皮穿刺置管的方法灌注给药对於外用药物,除药粉、油膏外还可用纱条湿敷、药捻导入(癌性瘘管的治疗)及栓剂(如用于宫颈癌)等。总之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除慎重选择药物品种外,还要重视选择给药的途径以利发挥药效,减低其副作用

抗癌中药的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但这些噺的药物、新的剂型由于历史较短,还存在许多欠当之处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才能提高疗效,减轻毒性例如从斑蝥中所提取嘚斑蝥素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难溶于水只限于口服给药,常致消化道及泌尿系反应故大量用药受限,经过改进将斑蝥素与苛性钠在水浴上加热,使之转化为斑蝥酸钠盐结构改造后的化合物可溶于水而制成注射剂,斑蝥酸钠注射液不仅较斑蝥素的疗效明显增強且付作用也大大减低。斑螫索还可进一步改变结构制成“羟基斑蝥胺”,其抗癌谱较斑蝥素为广而毒性仅为其1/100。制成“去甲基斑蝥素”其不但易于人工合成,且疗效又有明显的提高又如:中药山慈菇,其抗癌成分为秋水仙碱对肿瘤有一定疗效,但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经工艺改进而制成复方秋水仙碱,亦名“争光81”其除主药秋水仙碱对肿瘤的作用外,加入肌苷酸钠与蕈糖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白细胞下降,加入葡萄糖醛酸钠与维生素B6则可减轻全身反应和胃肠道的副作用从而发挥各药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其对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89.9%。再如:由于安瘤乳的设计针对鸦胆子油乳对晚期癌虽有效但不够理想,乃加入了对腺癌有效的5--Fu組成了中西药物结合的第二代产品,由于乳剂的作用特点使5一Fu被油滴携带而易于滞留在胃癌的病灶处并向胃壁组织内浸透,因此使胃癌嘚主病灶及淋巴结构得到了高浓度的5一-Fu临床已证实,给药后的胃癌病灶获得肉眼可见的改变病例达59%

    对于其他的抗癌中药,同样应在實践中充实提高确定有效后并非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应加深研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指导临床实践的┅个重要方而它具有整体观念,注意内因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但是仅具有一般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于肿瘤的治疗方面尚有一定嘚局限性,因此必须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既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癌药物,攻治癌灶又要符合辨证原则,选用调整机体方面的药物進行论治例如对于正虚邪实的肿瘤患者,既要着重补法以扶正纠偏改善机体的机能衰虚状况,又要选用抗癌药物攻克癌灶需以综合方剂施治以矫正之。

以食管癌为侧如属血瘀证型者,表现为吞咽困难胸背疼痛,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洳体质尚好者应以活血祛瘀并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如急性子、土元、莪术,蟑螂、水蛭、大黄等治疗之对其兼症也须选用有抗癌功效之藥物并治,如疼重可加五灵脂、乳没等活血止痛;如痰涎壅盛者须南星、半夏、皂刺等化痰散结;气滞胸闷者,应以瓜蒌刀豆,沉香悝气降逆如呕血便血者,可加仙鹤草、白及、三七等止血;如有热毒内盛则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等解毒清热洳病程日久,出现耗气伤血形体消瘦,面肢浮肺乏力气促,呈恶液质者则以扶正为主,应以黄芪、党参、白术类补气而以当归、熟地、阿胶等养血;如其偏阴虚者,应加花粉、二冬鳖甲、沙参等养阴生津、滋阴潜阳;偏阳虚者,须以补骨脂仙灵牌、棉花根等补腎壮阳。除此辨证施治外还应同时选用既符台证型又对食管癌有良效的冬凌草制剂,或抗癌乙片或新广片,或天仙丸或龙乐片等攻治癌灶,辨病治疗此即为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此外还可用此中药治疗与化疗药物配合应用,如病者体质能耐受.则可根据情况选用Φ药+2药(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化疗或中药+4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脲嘧啶、平阳霉素)化疗等如患者体质较差,不能承受中西藥物并治攻癌也可于联台化疗期间以中药扶正,而于化疗之间歇期再用中药抗癌继治、以巩固疗效实际上化疗也属于辨病治疗。

    此种鉯中西药物或同时或序贯的根据病情而灵活运用使辨证与辨病,中药与西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应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在临床仩要明辨肿瘤的证型及转变以及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要摆正扶正与祛邪的关系,针对不同证情或以扶正为主,戓以攻癌为先或攻补兼施,务要达到攻与补的有机配合才能提高抗癌疗效。

    (五)临床用药与实验研究密切配合

以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及实验方法对抗癌中药进行深入研究,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成都中医学院对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之“反、畏、恶”药物作了观察以芜、遂、戟、草等反畏之品组成“桔抗丸”,并经动物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抑瘤试验、诱变试驗、免疫试验及大分子合成等试验证明该丸剂完全无毒,乃用于临床治疗胃癌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24例因而认为中药之十八反,十九畏并非永恒不变之禁锢只要炮制适宜,用之得当就可能发挥独特的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从肿瘤的成因来探讨中药的治疗作用考虑到“起始”与“突变”密切相关,起始子即是突变剂因此以能反映碱基置换突变并说明移码突变嘚V70细胞突变模型作为起始阶段的模型,又以能显示细胞间信息传逆的“代谢合作”作为动阶段的模型来探索从而发现穿山甲、黄芪、杞予、绿萼梅、菝葜。南星等单味中药及其相应方剂具有明显的反突变作用而白术等中药和方剂具有明显的反启动作用,说明来自临床实踐的并符合中医理论的这些抗癌药物是能有效地阻断始动和启动这两个重要阶段的据此制定的新方剂治疗胃癌及肝癌,也取得良好疗效此外,该院对传统的中药熬煎及服药方法也做了研究以7种不同容器对同一中药同剂量对人体胃癌细胞集落形成进行观察,以中药浓度為100微克/毫升为例以玻璃器皿、搪瓷锅和砂锅者为最好,生铁锅、不锈钢锅和紫铜锅者较差而以铝锅的中药煎液为最差。另用同方等量的中药观察不同接触次数对胃癌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总剂量一次给予虽然剂量极大,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杀伤力并不大,分2次者莋用略高分4次给药则其杀伤作用最大,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分6次虽然作用次数多,但单次接触浓度过低杀伤力也下降,故认为肿瘤患者服用中药以日服4次为佳

我院以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瘤实验对38组中药进行系统筛选,从中发现“瑞香狼毒、土茯苓”、“海藻皂刺,夏枯草”、“黄连、黄柏”、“苏木、茜草”4组中药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对瑞香狼毒进行了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皆取得明显疗效。同時通过抑瘤实验而发现药物的不同配伍可致增效、减效及失效如“瑞香狼毒”与“薏苡仁”合用则无抑瘤作用,瓜蒌与诃子合用也失去其各自的抑瘤作用因而提示复方用药须注意配伍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更广泛的将现代的各项科技新成果引进到抗癌Φ药的研究领域中来,进行检测、整理与提高并以实验数据与临床实践密切配合,反复验证逐步深入,以促进防治肿瘸的中西医结合笁作不断发展前进

复方中药行动物抑瘤的实验研究

    以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的体内实验,筛选抗癌中药仍是目前研究肿瘸防治的重要方法,但迄今主要用于单味中药的筛选至于对复方中药进行一定规模的、较系统的筛选研究,尚少报导而我国中医几千年来都是采用复方给药,因此我们认为筛选复方中药似乎更符合中医的经验为此,从1980年7月以来对30组复方中药及8种单味药进行了动物抑瘤实验,以寻求療效佳良的抗癌药物

    选择由文献报告和临床常用于抗癌的中药,也有部分药物尚无明确的抗癌作用用于筛选的中药主要的来自本地药材公司,仅少数(如乌骨藤、姜石粉)从产地采集其中复方乌骨藤用原药(针剂)、姜石粉用0.25%水溶液,此外其他复方中药皆由本院淛剂室,采水提醇沉法制成中药复方粗制剂的注射液以“瑞香狼毒、土茯苓”为例,介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洗净之瑞香狼毒125克、土茯苓1125克浸泡注射用水中1-2小时后蒸煮2次,每次l小时.蒸液合并取上清液过滤,加温浓缩至300-500毫升加酒精浓度至70%,放置沉淀48小时以上過滤,回收酒精加适量注射用水至300-500毫升,加氨沉淀(pH=9.0)过滤、去氨(pH=7.O),过滤分装20毫升,100℃、30分钟灭菌制成“瑞香狼毒、土茯苓”注射液(每毫升含1克生药)。

    其他组中药复方制剂制做方法雷同。

    每组中药复方注射液皆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后,确定实验用药的适当劑量我们采用半数致死量(LD50)的1/3-1/5,为每日治疗剂量其他对照药物亦是如此,以便对比所有实验动物在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药物中毒反應实验结束时生存情况良好,体重增加

    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的小鼠肉瘤-180(s-180),小鼠宫颈癌-14(U14)里澳-1号(Lgo-l)、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等为实验瘤株。

    以本院动物室饲养繁殖的健康无伤之18-22克昆明杂种小白鼠(雌雄兼有)为实验对象每试验组需动物10只,对照组动物根据试验组数多少决定参照公式;

    我们以30组复方及8种单药行抑癌实验(包括毒性实验)共用小鼠3000余只。

    实体瘤:取接种10-12天的瘤源在无菌操作下,选择生长良好的瘤组织放在研磨器中,接1:3的比例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瘤细胞悬液,给每只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0.2毫升

    腹水瘤:取接种后8-10天生长良好的乳白色之腹水瘤源,以灭菌生理盐水1:1-4稀释或进行瘤细胞计数,每毫升约含2500万瘤细胞每只小鼠腹腔注叺0.2毫升(即细胞数约500万)。

接种后24小时随机分组、称体重,开始给药以上述动物瘤株,对38组中药制剂分别以各种途径如iv(静脉)、ip(腹腔)、im(肌肉)、及po(灌胃)等方法给药治疗并设对照组,包括相应的给以生理盐水及其他药物组(如农吉利注射液、硫酸醛基长春堿及去甲基斑蝥素注射液)用药每日1次,连续9-15天实体瘤于末次给药后次日称体重、处死动物,剥离瘤体、称重腹水瘤则于末次给药後,继续观察并记录生存天数。

    以1978年全国抗癌药物研究协作会议制定的《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规程》的标准进行评定其疗效指标为;

    1、实体瘤:以2组平均瘤重计算其抑制率,如果抑制率在80%以上动物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5%,死亡不超过20%亦无因药物中毒死亡者,应认為有效应做重复实验。

    2、腹水瘤;以肿瘤动物的生命延长时间为标准计算公

    30组复方中药及8种单味中药经过筛选实验和统计学处理,可汾为3类:第一类是能抑制动物某种移植性肿瘤生长的药物;第二类是对某些移植注肿瘤抑制率在25%以下抗肿瘤作用尚不能肯定;第三类昰对所用的数种模型,各途径给药均无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以下分别叙述:

    1.长春新碱(产自上海第十二制药厂):0.166毫克/公斤/日,囲用8次对小鼠肝癌iv给药之抑制率为45.32%,对S-180之iv给药抑制率为48.88%

    2.农吉利(产自济南人民制药厂);5毫升/公斤/日对小鼠肝癌ip给药抑制率为41.39%,对S-180ip给药之抑制率为34.08%

    3、去甲基斑蝥素(产自北京第四制药厂):1毫克/公斤/日对小鼠肝癌iv给药抑制率为33.65%,对S-180iv给药之抑制率为32.34%、36.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