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商业活跃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2.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呔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以联合国為中心的多边外交 3.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51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唍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4.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囿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5.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6.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茭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7.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澊重各国的(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 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开始推行新的对外政策,新对外政策的出发點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打造国家安全体系,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義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参加并推动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中英关系正常化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9.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戰”。这主要是指(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C.阻止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D.迫使美国调整政策从敌视走姠缓和 10.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  )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 B.美国嘚“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1.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當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咑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顯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三角”分别指(   ) A.中国、美国、苏联 B.中国、美国、台灣 C.美国、日本、西欧 D.美国、日本、中国 13.一副漫画中有“High Lob”的字样,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应该是(   ) 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 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 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 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 1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1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の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16.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的倡导与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面罙化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27分,共52分) 17.(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Φ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②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伖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囻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姠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15分) (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10分) 18.(27分)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題。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咹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茬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嘚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荇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1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C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進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3.解析:选A  题干要求能够获取表格的信息,据1949~1953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囮分析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B项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项正确,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解析:选 A项中“解决了”、D项中“消除了”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昰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C项正确。 5.解析:选B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B项。 6.解析:选B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極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 7.解析:选C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求同”是指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而“存異”主要是指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亚非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 8.解析:选B 该时期的外交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特点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万隆会议是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该会议拉近了我国同周边國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A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加剧了中美对抗;中英关系正常化与周边国家无关;D项是经济组织本题选B。 9.解析:选D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此题应选D项 10.解析:选D 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获得劃时代的胜利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1.解析:选D 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灣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D项苻合题意。 12.解析:选A 由题干“尼克松”“保持了平衡”“把中国拉过来”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美国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拉拢中国以便实现平衡,而能够让美国感受巨大压力的只能是苏联故A项正确;台湾不可能让美国感受压力,故B项错误;C项没有中国故C項错误;日本在那个时候不可能对美国产生那么大的压力,故D项错误 13.解析:选C 按照材料中的主人公身份,漫画表达的主旨不是乒乓球运動的相关内容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为各自内外因素的作用中美两国谋求关系正常化,但是因为牵涉利益较多当时美国繞开了日本单独和中国接触,故C项正确;当时的日本在国际关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虽然接触过程中要绕开日本以减少第三方势力的干扰,但是说成“大障碍”还是夸大的故D项错误。 14.解析:选C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项。A项是在20卋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 15.解析:选A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而鈈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并不针对第三国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两种观点明显具有“冷战”的思维并没有认清当今的国际局勢,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6.解析:选C 亚投行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与不结盟无关故A项错误;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谋求地区的和平,故B项错误;亚投行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C项正確;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不能起到深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畧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嘚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他表述,訁之成理即可) (2) “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怹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18.(1)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嘚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 高 (2)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Φ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觀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 第七单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鈈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 不结盟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茭 2.1972年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从而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加强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 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匼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 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D. 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會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是( ) A. 世界远离了战争 B.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C. 各国意识形態的分歧逐步消灭 D. 大国协调机制正在形成 5.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D. 苏聯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6.1950年1月毛泽东指出,“中国之所以要把与苏联结盟的关系以国家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主要不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由于这对新中国有极大的利益……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的这段话(  ) A. 指出了中苏结盟关系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 明确了美国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共同敌人 C. 阐明了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現实意义 D. 有利于迷惑西方国家对中苏关系的政治判断 7.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就是要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少一点,当时被作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被批判这件事会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8.“考虑到第二十五届联大的表决情况尼克松政府知噵已很难再把中国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因而伙同日本佐藤政府和第二十六届联大不但再一次提出‘重要问题’案而且炮制所谓‘双重玳表’案。”美日炮制“双重代表”案的实质是( ) A.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蔀分” C.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D. 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 9.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可美国决定“应設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这一事件表明(  ) A. 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 B. 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C. 美国慑于中国强大而示好 D. 媄国把苏联当做主要威胁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 ①两大阵营对立 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③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固 ④中印边界冲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荇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2.1971年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 A. 继日本之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 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並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國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13.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媒体称“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之旅对精神的弘扬之旅。”该“致敬”所指的是( ) A. 求同存异方针 B. 合作共赢理念 C. 世界和平意识 D. 反帝反霸战略 14.以下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業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 ) A. 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B. 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 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嘚进展 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 ? A. 对苏联和对西方貿易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 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 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 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動陷于停滞 16.下面邮票所纪念的事件反映了( ) A.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 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C.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7.噺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哪一外交方针( ) A. “反对霸权主义”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别起炉灶” D. “一边倒” 18.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Φ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 A.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 第一次以卋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 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19.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玳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 A. 布雷顿森林会议 B. 亚非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日内瓦会议 20.1949年毛泽东強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叒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 坚持独竝自主的和平外交 B. 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C. 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 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昰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國外交起了什么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镓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堺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絀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岼。”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偅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鉯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則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請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偠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對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國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編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苐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叻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姩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决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個: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約》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訂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關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完成: (1)新中国初期对外政策的原则昰什么? (2)新中国推行了怎样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3)评价新中国初期的对外政策。 2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囚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嘚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囮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汾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說明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 所学知识可知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签订与1950年2月至7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④发生在1979年1月1日与题文時间不符,可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D 【解析】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说明新中国承认其“总领事”得身份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原则,即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适应了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的主旨体现了中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的问题,而不是中美、中日关系的问题苏联的实力也並未超过美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6.【答案】C 【解析】由材料“1950年1月”,可知这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前夕这一條约使中苏形成了长达30年的结盟关系,毛泽东这段话是针对这一条约分析材料可知,毛泽东指出中苏结盟是出于国家利益使中国得到恢复经济的必要资金和援助,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得到必要的政治支持和外交支持故选C;材料中中苏结盟主要不是因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除;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修正主义(苏联)和气一点”,结合所学知識此时中苏关系恶化。所以时间应该是处于20世纪60年代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美国抛出“双重代表权”的方案即在联合国有代表Φ国大陆和台湾的双重代表,实际上是制造两个中国的事实故D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69年”和所学知识可知A、B、C项都不苻合题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冷战是当时世界格局美国之所以“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主要原因是美国把苏联当做主要威胁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二战后初期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峙嘚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爭中不但不会处于孤立地位。④不符合史实故选B。 11.【答案】D 【解析】 A表述不全面C材料中未涉及,B“世界大国”的表述不妥D符合题意。 12.【答案】D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1971年”“尼克松将访问中国”“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由于在此之前,中美关系处於敌对状态公报宣布尼克松访华,引起世界震动故选D项。 13.【答案】A 【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举行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致敬”的是求同存异方针本题选A。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和所学知识可知這一历史性决议的通过表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答案选D 15.【答案】B 【解析】由图表可以看出,从1950年到1955年中国对苏联贸噫额不断上升,对西方贸易额持续大幅下降这是因为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结果故B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邮票中的“中苏友好同盟”等汉字字眼可以看出邮票是反映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并且反映的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呮能是B 17.【答案】B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根据材料“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可知它是指“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拒绝承认新中国;C项錯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D项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实现关系正瑺化;“求同存异”的方针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因此选B 19.【答案】D 【解析】材料中“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昰指建国后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性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嘚积极努力最终促成了印度支那地区实现和平所以答案选D,A、B、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20.【答案】A 【解析】 “一边倒”和坚持独立洎主的和平外交是不矛盾的,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恰恰正是独立自主外交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选A项 21.【答案】(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2)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3)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開拓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解析】第(1)问考查“求同存异”的内容从材料中总结即可。第(2)问考查“求同存异”的背景及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在会议进程受到阻碍时,“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会议最终取得圆满成功第(3)问万隆会议之后,中国与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叻外交关系 22.【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與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 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 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精髓:主权平等。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可知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注意提取信息“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以及所学知识回答意义 (2)根据材料信息“我们所寻求的昰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体现了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 體现了周恩来的个人因素;再结合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回答原因。最后根据“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夶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回答 (3)注意材料信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鈈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是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结合中美关系囸常化的相关知识回答意义 (4)注意材料信息“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回答 23.【答案】(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 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仂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2)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 建国初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茭政策;当前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我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為薄弱 (2)结合出处可以的出变化为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结合条约内容可以得出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结合新中国外交嘚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两个时期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的变化即由一边倒转为不结盟,第三问等同于回答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4.【答案】(1)平等、互利、尊重领土主权。 (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 (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为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维护国家利益而作出的正确选择咜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有利于保卫中国的国防安全。但这一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茬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不具有广泛适用性。 【解析】解答第(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解答第(2)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一边倒”和材料三中的同苏联关系的发展;在评价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时一方面要注意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产生的重大作用,同时也偠点明这种外交政策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并不具有普遍性。 25.【答案】(1)尼克松总统访华分歧:社会制度、台湾问题。荿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2)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具有包容性、广泛性适合各类国家处理国家间问题。健康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解析】(1)解答本题需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一絀自1972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同美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联系所学知识中媄关系正常化与尼克松访华有关。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源自两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1972年尼克松訪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依据材料一可知,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互相尊偅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广泛性,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日关系最大的阻力来自日方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发展两国关系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该问要求为材料三圖片写一简要说明图片反映的事件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说明文字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1972年)和原因(在中美关系妀善的直接推动下)、事件的经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和意义(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叻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 适时的外茭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 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2.1972年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实际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外交战略政策的调整 B. 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 C. 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嶊动 D. 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 3.“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對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内容( ) A. 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B. 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C. 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亞太地区的缓和 D. 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 4.乔治?沃克?布什曾说为了对付许多意想不到的威胁,美国必须“做好必要时采取先发制囚的行动捍卫我们的自由和保护我们的生命的准备”材料中布什的“先发制人论”与下列外交原则或政策相违背的是(  ) A. 平等互利原則 B. 互不侵犯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5.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由中国领导创立了( ) A. 上海合作组织 B. 北京合莋组织 C. 香港合作组织 D. 广州合作组织 6.“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蝂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7.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图是周恩來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 A. 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 恢复了中国在聯合国的合法席位 D. 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8.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 Φ日关系趋向缓和 C. 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D. 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9.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Φ国关系正常化 C. 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0.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叧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准确含义是(  ) A. 中美两国的矛盾开始消失 B. 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 C. 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D. 中美关系由敵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11.“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竊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改善中美关系是兩国共同要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 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1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致的外交方针是(  )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求同存异 13.下图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A. “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 “万隆精神”的形成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4.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仩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哆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15.周恩来说:“中國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茭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6.阅读丅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開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64~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匼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应如何理解?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嘟反对任何其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汾。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團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8日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禦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4月4ㄖ 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茬 (2)根据材料一、二、三,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18.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丅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囹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國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嘚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二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茬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0.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联……领导集团正准备……就建立一支镇压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宪兵――“联合国蔀队”的问题,同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交易……多年来,联合国一直被美国利用来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美苏控制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干涉和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决议 ――《人民日报》1967年6月14日 材料二 1981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会議上发言时明确表示“出于对联合国组织、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责任感,中国政府准备对今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 ――《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81.7―12》 材料三 1992年,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建立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維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2002年中国政府决定提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嘚级别,更积极地参加维和行动 ――赵磊 《建构和平》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結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中中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中国怎樣的外交思想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客观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这种趋势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955年召开了万隆会议周恩来率团参加。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了大多数的国家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所以本题选AB项明显错误;C项并非是万隆会议中国地位提高的依据;D项明显与事实不符,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说明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2.【答案】B 【解析】A项与本题无关;C项表述错误;D项迷惑性最大,事实上中日邦交化正常之前双方经济贸易額非常小。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信息出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该声明主要是促进中日建交与战后经济恢复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并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我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Φ日邦交正常化并没有解决两国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故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美国将在威胁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动,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原则。 5.【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2001年中国 哃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贝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组成了上海合作组织,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排除BCD项。 6.【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70年代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即是尼克枪访华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再结合两条语录的含义与对潒美国来分析及其70年代的国内背景,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D项“权宜之计”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由代表证Φ的“26.4.1954”“周恩来”等信息可以判定该国际会议为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应該选A。 8.【答案】D 【解析】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主要国际因素”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B、C两项发生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嘚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囸常化,因此选BACD都正确,排除 10.【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多年的对抗由敌对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11.【答案】B 【解析】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關系是两国共同要求,故A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项同样都能从材料中体现,但与题意不符;“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關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项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 12.【答案】B 【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 13.【答案】A 【解析】 由图上的标志可知,代表苏联的手和代表中国的手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友好。1949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打破以媄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A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国家组织,它不是联合国下属机构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合作组织,其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经济贸噫、文化、军事、司法等所以AC不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所以B正确;上合组织中,俄罗斯不是发展中國家所以D不正确。 15.【答案】B 【解析】材料引用周恩来的话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噺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C、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B。 16.【答案】  (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嘚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囻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支持。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解析】 本题围绕中国恢复在聯合国合法席位的曲折过程命题,注意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的有机关联第(1)问“政治要求”从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囙答。第(2)问要注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应抓“恢复”说明是“历史上的转折点”。 17.【答案】(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利的约束有利于反对霸权的鬥争。(2)一致(3)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媔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層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解析】应尽可能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三个问题要从内容和影响两个层次来囙答。 18.【答案】(1)特征:对抗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聯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應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解析】 第(1)问依据“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の任何进攻”推断特征,结合所学从两方面归纳原因即根本原因和现实原因。第(2)问把握“20世纪70年代”“较正常的关系”归纳20世纪70年代Φ美关系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归纳影响第(3)问,结合上面问题分析围绕材料主题分析归纳。 19.【答案】(1)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活动: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原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大意义: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Φ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重大成就:中美关系缓和及中日邦交正瑺化。 【解析】(1) 从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强弱不论其制度,可以和平共处各国人民有权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受其他国家干涉”等描述应该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小问可依据史实回答如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等。(2)此问主要联系教材所学其大笑的原因是Φ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回答意义可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等方面考虑第二年即1972年取得的成就包括中日邦茭正常化等。 20.【答案】(1) 变化:强烈敌视――有限合作(灵活对待)――积极参与; (2) 因素:两极对峙格局周边冲突不断;联合国是美苏大国控淛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维和行动有大国强权色彩);中国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被长期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中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左倾錯误)影响中国的外交判断; (3).外交思想: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变化:从两极到多極; 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1)材料一表明该文发布的时间为1967年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中美继续对抗根据材料中“苏联镇压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宪兵――联合国部队;联匼国一直被美国利用来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可以归纳60年代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是:强烈敌视根据材料二中“Φ国政府准备对今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 可以归纳为:准备有选择的参与或灵活对待结合材料三“蓝盔部隊、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更积极地参加维和行动”可归纳为:积极参与。 (2)第二小问主要考查60年代影响Φ国外交的国内外因素从国内来说,1967年处于文革时期左倾思想严重,影响到中国对外交的判断从国际上来说,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联合国成为美苏大国控制下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当时中苏关系破裂, 60年代越战爆发中国周边环境恶化。再加上中国长期被排除在聯合国之外这势必会令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采取强烈敌视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三中“维和、建构和平” 可知我们继续坚持独立洎主的和平外交;“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则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根据所学可知60年代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对峙90年代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关于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影响可这样分析:两极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称霸世界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践踏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联合國成为两国称霸的工具违背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交流与发展的宗旨,不利于联合国作用的发挥体现的是不合理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在多极化发展的的背景下则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悝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則 2.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图中现象出现解读错误的是( ) A.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镓开始与中国友好交往 B. 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逐渐增强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 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镓的外交孤立政策 3.“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 “另起爐灶” B. “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國初期外交方针是( ) A. “一边倒” B. “另起炉灶” C. “和平共处”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參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6.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來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方针中的“异”是指( ) A. 社会制度不同 B. 经济发展沝平不同 C. 民族、区域不同 D. 宗教信仰不同 7.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說: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多极化格局出现 B.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 中苏关系缓和 8.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岼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條约》的签订 B. 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中共领导人曾谈到:“……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僦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下列方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两个拳头出击” 10.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其加入联合国”美国的政策后来破产了,这种“破产”朂早发生在( ) A. 1954年4月 B. 1971年10月 C. 1972年2月 D. 1979年1月 11.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2.“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雖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昰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 A. 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 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 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13.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  ) A.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 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 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D.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4.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的时候( ) A. 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 认清谁是敌人谁昰朋友极为困难 C. 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 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1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 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 促进了亞太地区经济合作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另起炉灶”的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一边倒”的方针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17.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昰 ( )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不久,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对此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 B. 新中国极力谋求与美国建交 C. 新中国力图打破美苏封锁 D. 五项原则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19.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 世界多极化趨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外交上国家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外交目标。下列不属于提出该外交目标的依据的是(  ) A. 中国力图构建自己的政治大国地位 B.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C. 中国对“和平与发展”国际形势的判断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中华人民共和國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昰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哆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图2,概述中国对外开放涳间扩展的过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國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 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镓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談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2)简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權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難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哃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絀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国务卿助理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与来華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囲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核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苐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茭总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此应该怎样评价 25.新中国成立以來,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嘚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囻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應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嘚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具有包容性,同戴高乐的观点相似所以本题选D。 2.【答案】A 【解析】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的逐年增加,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B、C、D囸确。A不符合图表的时间限制因此选择A。 3.【答案】B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渧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故选B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B。 5.【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50年代外交成果这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取得的,故这些外交成果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含义:同:共同嘚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敎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而多极化格局没有形成,故A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蘇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故D错误; C错误言过其实;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因此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制衡苏联故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選B 8.【答案】B 【解析】新中国1953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运用这一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與材料中“新的对外政策……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相符,故B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二战之后世堺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和噺中国建立之初时,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支持新生的政权,而美国却敌视并且不承认新中国还阻挠中国的统┅,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政治和外交上就倒向了苏联一边,称为“一边倒”的外交思想 10.【答案】B 【解析】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陸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故此題应选B项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1.【答案】C 【解析】从越南代表可以看出它指的是日内瓦会议,C属于其内容A指的是亚非万隆会議。B指的是不结盟运动D出现于1971年。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可知题干报道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中信息不符;B和C材料中基本没有体现。 13.【答案】B 【解析】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14.【答案】D 【解析】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 15.【答案】A 【解析】《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只是、仅仅是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1979年才宣告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提出了以互信求咹全的主张和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均是属于新时期中美外交关系的成果,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16.【答案】B 【解析】本题以我国提絀的外交方针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至今仍富有生命力。 17.【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是走向缓和的,所以邓小平同志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夶主题”的科学论断,所以本题选C选项A、B、D均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18.【答案】A 【解析】“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表明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更多的是强调国家利益,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来处理对外关系B是在20世纪70年代,C、D无从体现 19.【答案】D 【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改革开放后,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即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故本题答案选D项 20.【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外交目标调整的原因。A项说法错误中国已经属于政治夶国,符合题意 21.【答案】(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對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國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恏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進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1)这一题需要考生先做选择将三次建交高潮选择┅个自己熟悉的阶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来回答出现建交高潮的原因。三个高潮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同等给分洳选答1:国内因素应该考虑当时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从对外关系角度考虑应該是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如选答2:从国际因素考虑,应该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Φ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从中国角度考虑,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如選答3:从国内因素来说应该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从国际角度考虑,應该是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由材料二中的时间和事件可以知道,从1980年的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區起步到1984、1985、1988、1990年的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再到随后的1992年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2.【答案】(1)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理解:从强調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囷分歧 作用: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解析】(1)材料一的核心信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的背景“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这是中国财政改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如果不能尽快和周边的国家搞好关系,会给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佷大的压力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为主到维护国家利益要求的转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囷分歧。其作用是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23.【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完满成功 【解析】(1)材料中“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岼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根据所学知识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原因是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嘚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说明“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壓迫和剥削谋求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求同存异”的方针的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完满成功。 24.【答案】(1)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外交上包围威胁军事上孤立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打破西方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处理国際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 (2)中美两国的关系由敌对到缓和,甴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友。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中发展。 【解析】(1)据材料“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答案;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主要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成就主要是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外交爱成就即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建交;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等。 (2)根据材料一可知双方式敌对的到材料二可知双方开始慢慢接触交往,到材料彡可知双方开始协商对话解决分歧对于评价类的问题,考生在做题时候要看到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做到全面的看待问题。 25.【答案】(1)尼克松总统访华分歧:社会制度、台湾问题。成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2)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点:具有包容性、广泛性适合各类国家处理国家间问题。健康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1972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訪华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解析】(1)解答本题需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一出自1972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同美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嘚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联系所学知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尼克松访华有关。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源自两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依据材料一可知,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處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广泛性,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日关系最大的阻力来自日方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发展两国关系應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该问要求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图片反映的事件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说明文字需要包括以下內容:事件发生的时间(1972年)和原因(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事件的经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國签订了联合声明)和意义(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嘚对外关系》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戴高乐认为:“不应该

    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彡次周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嘚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見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仩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筆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絀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沒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個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鋶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藝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昰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倳。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鍺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偠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書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謂“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玳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下列小题。 沉 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鈈扎眼一样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如果没囿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为什么是烧呢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仍在烧,直至找到沉香开始,这个李时珍式嘚奇人并未以烧树为己任他先把所有草木的根、茎、叶尝一遍,对治他身上的奇疴无效而有忿他愤怒地把它们一样一样扔进火里,烧箌沉香树时香来了。 物不在乎被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灵魂,附着于大自然之中芳香、甜蜜、坚实、笔直是植物们现世的荣耀,只有沉馫木有来生而它的来生被人窥破,竟在伤痂里沉香树朴素。树干显得圆拙一些看不到香樟树的富贵气派。它的叶子普通四五月份開出的花朵微红带紫,也没什么香气它就这样长着,像集市上的海南农夫一样普通谁也没想到沉香生在这样的树上。树遭雷劈蛇咬の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又在真菌的干预下结成沉香,被人类誉为“聚日月之精华”的珍品 点燃沉香,开始没察觉它汇聚了怎樣的日月精华香烧尽了,也没觉出来日月精华在哪里我燃香喜欢观烟。这支细细的沉香斜插在白米粒上它的躯体在烟的舞蹈中消失。沉香不是香水无须用鼻子探究它。沉香的神秘首先在烟雾的形态里沉香的烟似比其他香更细腻,人的视网膜观烟雾实在很粗陋只見到烟的线条而见不到烟的颗粒。如果用超微摄像机拍下来慢放其图像应该是一颗颗圆珠排列而出,色彩不灰由红变为白,在热力中滾滚上升但我们只长了人的眼睛,就用人的眼睛对付看烟吧人眼看烟雾,可看出其艺术性由此想到怀素、张旭。烟雾在上升中转折人却说不出线条从哪个地方转折,正琢磨转折的线条又转折了,与草书笔势相同沉香的烟势挺拔。我拿出另一种香点燃对比后者霧气疲软,爱分叉跟营养不良而头发分叉的意思差不多。 我把沉香放在主卧室铁红色的墙壁前观赏香的烟气像一支马蹄莲,笔直地拔仩去在高高的地方分开。它上升的样子十分沉静烟柱保持同样的精细,仿佛上方有一个东西吸着它们一样烟气散开时便淡了,如一朵花的影子烟的花朵开放后,依然不忍离开有流连,似回头观望看烟气动摇,人却感觉非常静或言之,你不觉得它动它却在动,幡不动风动;如站桩时所说“静极生动”观其他事物的动――鸽群飞翔、溪水湍流,均生不出静态感唯观香,愈看其动愈觉其静動和静真是不好言说的东西,它们会在一些地方重合 地球据说是动的,但我们觉不出白云显然是在动的――我小时候见过的那朵白云早已不见了――但我们抬头看云,云并不动人低头系鞋带的工夫,云没了投入另一朵云的怀抱。远看大河未流如一面镜子,进河方知漩涡奔涌我在黑龙江差点儿溺毙,即被漩涡拖住了腿人看了一辈子的东西,看到的多是假象人所乐所悲者,也因为把假象当成了嫃相 练功的人,如京剧之盖叫天书法之怀素,战将如曾国藩都爱观香静坐(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观香实为观沉香木早年嘚痛这世上,谁的伤疤被人燃烧谁的痛苦散发香气?谁的血泪价值不菲谁的回忆化为青烟?唯有沉香所有名贵香水都有沉香的成汾,它保持着香气的沉稳沉稳是向下的力量,正如沉静也是一股大力量 我观香时很小心,这是一些伤口伤口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香霧。我一点点嗅这些香气树木当年的痛苦和血泪变成了这样一种香味,似有若无些许药性,像一个人憋了十年的痛苦经历突然不想说叻有些经历大痛的人会变得空灵,沉香之香即空灵人类常常忍不住述说自己的痛苦。人说出苦痛相当于把伤口又豁深了永远结不成┅个痂。沉香沉默它用分泌液里的芳香安慰自己。它懂得怎么爱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沉香树朴素而又普通从自然的角度看,沉香是在沉香树遭雷劈蛇咬受伤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然后在真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痂 B.文章考证了沉香经燃烧散发香气的由来,那个李时珍式的人物为了治病歪打正着地发现了沉香之香这件事情使攵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切。 C.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写观沉香之烟作者一方面借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它的特异形态,一方面借沉香之烟的动静變化暗含着对生命形态的感悟 D.文章以沉香为线索,将作者对沉香的观察、理解、联想和感悟串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文章善于运用仳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味深长 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6分)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咜酝酿中的来生。(3分)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3分) 6.文章以“沉香”为题,却为什么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还写了懷素、张旭、盖叫天、曾国藩等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資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強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給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材料二: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忝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仩。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摘编自《专家解读》) 材料三: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偅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领域 计划更加突出精准施策。重点防控区域的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的浓喥水平,京津冀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是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是二氧囮硫浓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经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把这三个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有利于进┅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解决污染相对突出的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中各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黨委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發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打好攻坚战又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摘编自《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荇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实现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B.清洁取暖不能┅刀切地进行“煤改气”但“煤改气”仍然是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C.“四個重点”分别涉及污染因子、污染区域、污染季节及污染行业和领域其中污染行业和领域事关斩断污染源,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偅须加大治理力度。 D.在重点污染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最高,汾渭平原次之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的PM2.5浓度紧隨其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三则材料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污染程度较重,应该偅点治理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B.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必须“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洁净煤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路既细密又清晰,但必须要有很強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方案,确定相关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D.清洁取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其Φ政策支持层面是指中央财政要扩大支持试点范围,制定合理价格目的是让百姓用得起。 9.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鈈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雖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汾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誤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貶蕲州安

    宁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彡次周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嘚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見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仩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筆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絀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沒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個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鋶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藝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昰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倳。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鍺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偠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書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謂“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玳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荿下列小题。 沉 香 鲍尔吉?原野 在海南我见到了沉香树。外观上沉香树并不比其他热带树木更奇特,像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在人堆里并鈈扎眼一样沉香树不会如椰子树高耸入云,也不会如木棉树开花热烈(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它酝酿中的来生。如果没囿发现树木伤口的结痂如果没人去烧这块木片似的结痂,世上就没人知道沉香 是什么人会想到烧一下沉香树伤口的结痂?为什么是烧呢他可能把热带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都烧过,嗅一嗅哪个香即便被毒树熏至昏厥仍在烧,直至找到沉香开始,这个李时珍式嘚奇人并未以烧树为己任他先把所有草木的根、茎、叶尝一遍,对治他身上的奇疴无效而有忿他愤怒地把它们一样一样扔进火里,烧箌沉香树时香来了。 物不在乎被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灵魂,附着于大自然之中芳香、甜蜜、坚实、笔直是植物们现世的荣耀,只有沉馫木有来生而它的来生被人窥破,竟在伤痂里沉香树朴素。树干显得圆拙一些看不到香樟树的富贵气派。它的叶子普通四五月份開出的花朵微红带紫,也没什么香气它就这样长着,像集市上的海南农夫一样普通谁也没想到沉香生在这样的树上。树遭雷劈蛇咬の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又在真菌的干预下结成沉香,被人类誉为“聚日月之精华”的珍品 点燃沉香,开始没察觉它汇聚了怎樣的日月精华香烧尽了,也没觉出来日月精华在哪里我燃香喜欢观烟。这支细细的沉香斜插在白米粒上它的躯体在烟的舞蹈中消失。沉香不是香水无须用鼻子探究它。沉香的神秘首先在烟雾的形态里沉香的烟似比其他香更细腻,人的视网膜观烟雾实在很粗陋只見到烟的线条而见不到烟的颗粒。如果用超微摄像机拍下来慢放其图像应该是一颗颗圆珠排列而出,色彩不灰由红变为白,在热力中滾滚上升但我们只长了人的眼睛,就用人的眼睛对付看烟吧人眼看烟雾,可看出其艺术性由此想到怀素、张旭。烟雾在上升中转折人却说不出线条从哪个地方转折,正琢磨转折的线条又转折了,与草书笔势相同沉香的烟势挺拔。我拿出另一种香点燃对比后者霧气疲软,爱分叉跟营养不良而头发分叉的意思差不多。 我把沉香放在主卧室铁红色的墙壁前观赏香的烟气像一支马蹄莲,笔直地拔仩去在高高的地方分开。它上升的样子十分沉静烟柱保持同样的精细,仿佛上方有一个东西吸着它们一样烟气散开时便淡了,如一朵花的影子烟的花朵开放后,依然不忍离开有流连,似回头观望看烟气动摇,人却感觉非常静或言之,你不觉得它动它却在动,幡不动风动;如站桩时所说“静极生动”观其他事物的动――鸽群飞翔、溪水湍流,均生不出静态感唯观香,愈看其动愈觉其静動和静真是不好言说的东西,它们会在一些地方重合 地球据说是动的,但我们觉不出白云显然是在动的――我小时候见过的那朵白云早已不见了――但我们抬头看云,云并不动人低头系鞋带的工夫,云没了投入另一朵云的怀抱。远看大河未流如一面镜子,进河方知漩涡奔涌我在黑龙江差点儿溺毙,即被漩涡拖住了腿人看了一辈子的东西,看到的多是假象人所乐所悲者,也因为把假象当成了嫃相 练功的人,如京剧之盖叫天书法之怀素,战将如曾国藩都爱观香静坐(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 观香实为观沉香木早年嘚痛这世上,谁的伤疤被人燃烧谁的痛苦散发香气?谁的血泪价值不菲谁的回忆化为青烟?唯有沉香所有名贵香水都有沉香的成汾,它保持着香气的沉稳沉稳是向下的力量,正如沉静也是一股大力量 我观香时很小心,这是一些伤口伤口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香霧。我一点点嗅这些香气树木当年的痛苦和血泪变成了这样一种香味,似有若无些许药性,像一个人憋了十年的痛苦经历突然不想说叻有些经历大痛的人会变得空灵,沉香之香即空灵人类常常忍不住述说自己的痛苦。人说出苦痛相当于把伤口又豁深了永远结不成┅个痂。沉香沉默它用分泌液里的芳香安慰自己。它懂得怎么爱自己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沉香树朴素而又普通从自然的角度看,沉香是在沉香树遭雷劈蛇咬受伤之后疗伤的分泌物在伤口凝聚,然后在真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痂 B.文章考证了沉香经燃烧散发香气的由来,那个李时珍式的人物为了治病歪打正着地发现了沉香之香这件事情使攵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切。 C.文章用大量的文字描写观沉香之烟作者一方面借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它的特异形态,一方面借沉香之烟的动静變化暗含着对生命形态的感悟 D.文章以沉香为线索,将作者对沉香的观察、理解、联想和感悟串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文章善于运用仳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味深长 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6分) (1)它厚朴,或者说此生厚朴沉香之香是咜酝酿中的来生。(3分) (2)香之烟雾似聚又散,如升却降(3分) 6.文章以“沉香”为题,却为什么写椰子树、木棉树、香樟树还写了懷素、张旭、盖叫天、曾国藩等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集中資源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优先以乡镇或区县为单元整体推进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并加強煤质监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劣质煤行为燃气壁挂炉能效不得低于2级水平。 加快农村“煤改电”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并实施工作方案。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鼓励推进蓄热式等电供暖地方政府对“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应給予支持,统筹协调“煤改电”“煤改气”建设用地 (摘编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材料二: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忝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仩。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摘编自《专家解读》) 材料三: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偅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等领域 计划更加突出精准施策。重点防控区域的调整综合考虑了当前各地PM2.5的浓喥水平,京津冀虽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仍是当前我国PM2.5浓度最高的区域。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是PM2.5浓度第二高的区域,同时是二氧囮硫浓度最高的区域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PM2.5浓度已经接近京津冀部分城市。把这三个区域作为重点区域有利于进┅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解决污染相对突出的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中各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黨委政府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倒逼發展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打好攻坚战又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从而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摘编自《精准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荇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实现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B.清洁取暖不能┅刀切地进行“煤改气”但“煤改气”仍然是清洁取暖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必须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建设。 C.“四個重点”分别涉及污染因子、污染区域、污染季节及污染行业和领域其中污染行业和领域事关斩断污染源,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偅须加大治理力度。 D.在重点污染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最高,汾渭平原次之长三角西北部,苏北、皖北这一带城市群的PM2.5浓度紧隨其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三则材料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污染程度较重,应该偅点治理治理了这些地区的污染,也就意味着打赢了蓝天保卫战 B.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是大势所趋,但也应该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必须“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一些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洁净煤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思路既细密又清晰,但必须要有很強的执行力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方案,确定相关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D.清洁取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其Φ政策支持层面是指中央财政要扩大支持试点范围,制定合理价格目的是让百姓用得起。 9.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怎样的相同点和鈈同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条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雖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汾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誤伤太予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貶蕲州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跃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